第26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
剋 【子集下】【刀字部】 剋 【唐韻】苦得切【集韻】乞得切,□音刻。
【爾雅釋詁】剋,勝也。
【疏】謂得勝也。
【後漢桓譚傳】何征不剋。
又【廣韻】剋,已也。
又必也,急也。
又剋期,約定日期也。
【後漢鍾離意傳】解徒桎梏,與剋期,俱至。
又《讀書通》刻通作剋。
【吳志賀齊傳】謹以剋心,非但書紳。
又【集韻】剋,殺也。
剪 【子集下】【刀字部】 剪 【唐韻】卽淺切【韻會】子淺切【正韻】子踐切,□箋上聲。
【玉篇】俗翦字。
剬 【子集下】【刀字部】 剬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多官切,音端。
【說文】斷齊也。
從刀,耑聲。
【廣韻】同剸。
細割也。
【增韻】整敕貌。
【揚子法言】魯仲連偒而不剬,藺相如剬而不偒。
【註】,古蕩字。
剬,古剸字。
又裁制也。
【史記顓頊紀】依鬼神以剬義。
【註】剬有制義。
【淮南子主術訓】人君揄策廟堂,剬有司。
又【唐韻】旨兗切【集韻】主兗切,□音膞,義同。
考證:〔【說文】剸齊也。
〕謹照原文剸改斷。
〔【揚子法言】魯仲連而不剬,藺相如剬而不。
〕謹照原文俱改偒。
劀 【子集下】【刀字部】 劀 【唐韻】【集韻】【正韻】古滑切【韻會】古刹切,□關入聲。
【說文】刮去惡創肉也。
【周禮天官】瘍醫劀殺之齊。
【註】刮去膿血。
【玉篇】割也。
又【唐韻】古切,音刮。
義同。
劍 【子集下】【刀字部】 劍 【唐韻】【集韻】【韻會】□居欠切,檢去聲。
【玉篇】籀文劒。
【說文】人所帶兵也。
【釋名】劒,檢也,所以防檢非常。
【管子地數篇】葛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爲劒鎧矛戟。
又操劒殺人亦曰劒。
【潘嶽汧督馬敦誄序】漢明帝時有司馬叔持者,白日于市,手劒父讎。
劑 【子集下】【刀字部】 劑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遵爲切【正韻】津私切,□音。
【說文】齊也。
從刀,齊聲。
【爾雅釋言】劑,翦齊也。
【疏】齊截也。
【周禮地官司市】以質劑結信而止訟。
【註】質劑,謂兩書一劄而別之也。
若今下手書,言保物要還矣。
【疏】質劑謂券書。
恐民失信,有所違負,故爲券書結之,使有信也。
大市以質,小市以劑,故知質劑是券書。
漢時下手書,卽今畫指券,與古質劑同也。
又【唐韻】在詣切【集韻】【韻會】【正韻】才詣切,□齊去聲。
【廣韻】分劑。
又藥劑。
【唐書儒學傳】武爲救世砭劑。
又通作齊。
【周禮天官食醫註】食有和齊藥之類也。
【前漢藝文志】百藥齊和。
【註】與劑同。
劖 【子集下】【刀字部】 劖 【唐韻】鋤銜切【集韻】【韻會】鋤鹹切,□音巉。
【說文】斷也。
從刀,毚聲。
一曰剽釗也。
【徐曰】劖,鑿也。
【韓愈酬司門盧汀詩】若使乘酣馳雄怪,造化何以當鐫劖。
又【集韻】士減切。
音巉。
義同。
卞 【子集下】【蔔字部】 卞 【唐韻】【集韻】【韻會】皮變切【正韻】毗面切,□音弁。
【廣韻】縣名。
【括地志】兗州泗水縣,本漢卞縣地。
又【集韻】躁疾也。
【左傳定三年】邾莊公卞急而好潔。
又【玉篇】法也。
【書顧命】臨君周邦,率循大卞。
【註】大法也。
又姓。
【廣韻】出濟隂。
本周曹叔振鐸之支子,封于卞,遂以建族。
又【集韻】蒲官切,音槃。
同般。
【爾雅釋詁】樂也。
或作弁。
勳 【子集下】【力字部】 勳 〔古文〕勛【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雲切,音熏。
【說文】能成王功也。
從力,熏聲。
當作勳,今作勳。
【周禮夏官司勳】王功曰勳。
【註】輔成王業,若周公也。
【書禹謨】其克有勳。
又【集韻】籲運切,薰去聲。
義同。
勵 【子集下】【力字部】 勵 【唐韻】【集韻】【韻會】□力制切,音厲。
【說文】勉力也,從力厲聲。
【玉篇】勸也。
【廣韻】勸勉也。
【後漢祭彤傳】璽書勉勵。
又【韻會】通作厲。
有修飾振起意。
【前漢宣帝紀】厲精更始。
勷 【子集下】【力字部】 勷 【唐韻】汝陽切【集韻】【韻會】如陽切【正韻】如羊切,□音禳。
【玉篇】走貌。
又劻勷。
詳劻字註。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補】昌支切,音癡。
目汁凝也。
勾 【子集下】【勹字部】 勾 【篇海】古侯切,音溝。
又古□切,音遘。
勾本作句。
匪 【子集下】【匚字部】 匪 【唐韻】【集韻】【韻會】府尾切【正韻】甫尾切,□非上聲。
【說文】匪如篋。
【玉篇】竹器方曰匪。
【廣韻】器如竹篋。
今從竹爲筐篚字。
又【說文】一曰非也。
【易屯卦】匪□媾。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且其匪色。
【註】匪采,貌也。
又【集韻】【正韻】□芳微切,音霏。
【禮少儀】車馬之美,匪匪翼翼。
【註】行而有文也。
又【集韻】同騑。
騑騑,馬行不止貌。
又【正韻】敷文切,音分。
【周禮天官大宰】八曰匪頒之式。
【註】匪,分也,謂分賜羣臣也。
【地官廩人】以待國之匪頒。
【註】匪,讀爲分。
刿 【子集下】【刀字部】 劌 【唐韻】居衞切【集韻】【韻會】姑衞切,□音蹶。
【說文】利傷也。
從刀,歲聲。
【廣韻】割也。
【禮聘義】君子比德于玉,廉而不劌,義也。
又人名。
【前漢古今人表】魯曹劌。
劂 【子集下】【刀字部】 劂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月切,音厥。
【廣韻】刻刀。
【集韻】剞劂,刀也。
【楚辭哀時命】握剞劂而不用。
又【廣韻】居衞切【集韻】【韻會】姑衞切,□音蹶。
義同。
【前漢揚雄傳】般倕棄其剞劂兮。
【註】應劭曰:劂,曲鑿也。
師古曰:居衞切。
【傅毅琴賦】命離婁使布,施公輸之剞劂。
遂彫琢而成器,揆神農之初制。
噸 【醜集上】【口字部】 噸 【集韻】徒渾切,音屯。
【玉篇】噸噸,不了。
【集韻】噸噸,言不明也。
又【廣韻】他袞切【集韻】吐袞切,□音畽。
義同。
又【廣韻】氣相衝也。
劒 【子集下】【刀字部】 劒 【說文】人所帶兵也。
從刃,僉聲,籀文作劍。
考證:〔【管子地數篇】昔葛天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爲劒鎧。
〕謹照原文省昔字天字。
劒鎧下增矛戟二字。
功 【子集下】【力字部】 功 【唐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公。
【說文】以勞定國曰功。
從力,工聲。
【廣韻】功績也。
【書禹謨】九功惟敘。
又自以爲功曰功之。
【史記信陵君傳】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爲公子不取也。
又功,毛詩作公。
【詩小雅】以奏膚公。
【註】功也。
又【韻會】大功,小功,喪服名。
謂治布有精麤之分。
或作紅。
史記漢書,大功小功,作大紅小紅。
又【廣韻】漢複姓。
【何氏姓苑】漢營陵令成功恢。
禹治水告成功後爲氏。
又【韻補】葉姑黃切,音光。
【東方朔七諫】信直退而毀敗兮,虛僞進而得當。
追悔過之無及兮,豈盡忠而有功。
又葉居銀切,音巾。
【司馬相如子虛賦】騖于鹽浦,割鮮染輪。
射中獲多,矜而自功。
勃 【子集下】【力字部】 勃 【唐韻】【韻會】【正韻】蒲沒切【集韻】薄沒切,□音孛。
【說文】排也。
從力,孛聲。
【徐曰】勃然興起,有所排擠也。
又【玉篇】卒也。
【韻會】勃卒,旋放之貌。
又變色貌。
【論語】色勃如也。
又姓。
【韻會】梁武帝攺豫章王姓勃氏。
又通作渤。
【前漢地理志】薊南通齊趙勃碣之閒。
【註】師古曰:勃,勃海也。
又【韻補】葉皮列切,便入聲。
【蘇轍滕王閣詩】餘思屬江湖,登臨寄遺堞。
驕王應笑滕,狂客亦矜勃。
【註】王勃,唐人。
務 【子集下】【力字部】 務 【唐韻】【集韻】【韻會】□亡遇切,音霧。
【說文】趣也。
從力,敄聲。
【徐曰】言趣赴此事也。
【爾雅釋詁】務,彊也。
【註】事務以力勉彊。
【廣韻】事務也,專力也。
【易繫辭】夫易開物成務。
又姓。
【廣韻】列仙傳有務光。
又【集韻】微夫切,霧平聲。
務婁,邑名。
又【廣韻】謨袍切,音毛。
前高後下。
又【集韻】莫□切,音茂。
昏也。
又【正韻】罔古切,音武。
同侮。
【詩小雅】兄弟鬩于牆,外禦其務。
又【韻補】葉迷侯切,音謀。
【劉楨瓜賦】豐細異形,圓方殊務。
揚暉發藻,九采雜糅。
糅平聲。
勤 【子集下】【力字部】 勤 〔古文〕瘽【唐韻】巨斤切【集韻】【正韻】渠中切【韻會】渠斤切,□音芹。
【說文】勞也。
從力,堇聲。
【爾雅疏】勤者,勞力也。
【書武成】王季其勤王家。
又【詩豳風】恩斯勤斯。
【註】勤,篤厚也。
【左傳僖三年】楚人伐鄭,鄭伯欲成,孔叔不可。
曰:齊方勤我,棄德不祥。
【註】勤我,言齊恤鄭難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
又【揚子法言】民有三勤。
【註】勤,苦也。
又【韻補】葉渠焉切,音乾。
【鄭曼贈陸雲詩】垂龔之會,匪言不宣。
嗟我懷人,斯恩斯勤。
又通作廑。
【前漢揚雄傳】其廑至矣。
【註】師古曰:古勤字。
又【集韻】渠之切,音其。
通作期。
耄勤,老稱也。
勰 【子集下】【力字部】 勰 【唐韻】【正韻】胡頰切【集韻】【韻會】檄頰切,□音協。
【說文】同思之和。
從劦從思。
【徐曰】會意。
又【韻會】人名。
【南史】劉勰,撰文心雕龍。
匊 【子集下】【勹字部】 匊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六切,音菊。
【說文】在手曰匊。
【徐曰】手掬米,會意。
【玉篇】兩手也,滿手也,手中也,物在手也。
【詩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匊。
【朱子詩】從容出妙句,珠貝爛盈匊。
又【韻會】一手曰匊。
【詩小雅】終朝采綠,不盈一匊。
【賈島詩】虬龍一匊波,洗蕩千萬春。
【集韻】或作掬。
咴 【醜集上】【口字部】 咴 【集韻】呼回切,音灰。
聲也。
剅 【子集下】【刀字部】 剅 【唐韻】洛侯切,音樓。
小穿也。
【玉篇】小裂也。
又【唐韻】【集韻】□當侯切,音兜。
義同。
又【集韻】一曰割也。
或作□。
劈 【子集下】【刀字部】 劈 【唐韻】普擊切【集韻】【韻會】匹歷切,□音霹。
【說文】破也。
從刀,辟聲。
【玉篇】裂破也。
【廣韻】割也。
【集韻】分也。
【子集下】【刀字部】【唐韻】【集韻】□居言切,音犍。
剔也。
又【集韻】渠焉切,音。
削也。
呄 【醜集上】【口字部】 呄 【字彙補】古得切,音格。
財多。
刑 【子集下】【刀字部】〔古文〕□【集韻】同□。
【說文】罰辠也,國之罰也。
從井刀,刀守井,飮之人入井,陷于川,守之割其情也。
【韻會】復古篇雲:□從刀幵聲,剄也。
從刀井,法也。
今經史皆通作□。
劃 【子集下】【刀字部】 劃 【唐韻】戸花切【集韻】【正韻】胡瓜切,□音華。
【廣韻】撥進船也。
【集韻】舟進竿謂之劃。
又【正字通】方音讀若話,俗呼小船爲劃子。
又【廣韻】【集韻】□古臥切,果去聲。
鐮也。
【玉篇】刈□也。
又【廣韻】【集韻】□古火切,音果。
割也。
(劃)〔古文〕□【唐韻】呼麥切【集韻】【韻會】忽麥切【正韻】霍虢切,□轟入聲。
【說文】錐刀也。
又【廣韻】劃,作事也。
又【玉篇】以刀劃破物也。
又【唐韻】【集韻】□胡麥切,音獲。
裂也。
【集韻】或作劐。
亦作□。
券 【子集下】【刀字部】 券 【唐韻】去願切【集韻】【韻會】【正韻】區願切,□音勸。
【說文】契也。
從刀,聲。
以木牘爲要約之書,以刀剖之,屈曲犬牙。
【釋名】券,綣也,相約束繾綣爲限也。
【史記田敬仲世家】蘇秦謂田軫曰:公常執左券,以責于秦韓。
又【孟嘗君傳】馮驩收責於薛,旣還,曰:臣合券焚之,市義而反。
【韻會】從刀,不從力。
券,古卷字也。
【子集下】【冂字部】【唐韻】母官切【集韻】謨官切,□音瞞。
【說文】平也。
從廿。
五行之數,二十分爲一辰。
從,平之義。
【玉篇】當也。
又【廣韻】瓦穿孔狀。
又見切,音麪。
義同。
冱 【子集下】【冫字部】 冱 【唐韻】胡誤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故切,□音護。
【玉篇】寒也。
【廣韻】寒凝也。
【張衡西京賦】涸隂冱寒。
【韻會】通作涸。
獸 【巳集下】【犬字部】 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舒救切,音狩。
【說文】守備者。
從嘼從犬。
【爾雅釋鳥】四足而毛謂之獸。
【書益稷】百獸率舞,庶尹允諧。
【周禮天官】獸人掌罟田獸,辨其名物。
又【天官庖人】六獸。
【註】鄭司農雲:六獸:麋、鹿、熊、麕、野豕、兔也。
又【儀禮特牲饋食禮】棜在其南,南順。
實獸于其上,東首。
【註】獸,臘也。
冖 【子集下】【冖字部】 冖 【唐韻】【集韻】□莫狄切,音覓。
【說文】覆也。
從一下垂。
【玉篇】以巾覆物。
【同文舉要】象布幕下覆。
【正字通】今作羃,楷作冪。
小篆從巾作幎。
況 【子集下】【冫字部】 況 【玉篇】俗況字。
○按況本從水,亦從二作況。
今從冫,當卽況、況二字之譌。
況從二從兄。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虛放切,音貺。
發語辭。
【詩小雅】況也永歎。
從二從兄,與況字少異。
又借作祝。
【漢魯相謁孔廟□】祝基作況其。
況從二從兄,以況字代替。
(況)〔古文〕□【唐韻】許訪切【集韻】【韻會】【正韻】許放切,□音貺。
【說文】寒水也。
又矧也,譬也。
【莊子知北遊】每下愈況。
又益也。
【晉語】衆況厚之。
又茲也。
【詩小雅】況也永歎。
【箋】來茲對之,長歎而已。
又滋也。
【詩大雅】亂況斯削。
又賜也。
與貺通。
【前漢武帝紀】遭天地況施,著見景象。
又臨訪曰來況。
【司馬相如子虛賦】足下不遠千裡,來況齊國。
又【廣韻】修況,琴名。
又姓。
【蜀志】有況長寧。
◎按佩觿集,況況況□虛訪翻,況發語之端,況寒冰也,況形況,今多通用況字。
又【集韻】或作湟。
又古與兄通。
凚 【子集下】【冫字部】 凚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飮切,音噤。
寒貌。
【玉篇】寒極。
【韓愈□雞聯句】磔毛各凚。
又【集韻】羲錦切,歆上聲。
義同。
凵 【子集下】【凵字部】 凵 【唐韻】丘範切【集韻】口範切,□音坎。
【說文】張口也。
象形。
【正字通】魏校曰:凵,受物之器。
象地體承載形,虛中者,當其無,有器之用也。
又【集韻】苦紺切,音勘。
義同。
□ 【未集中】【耳字部】 □ 【廣韻】盧協切【集韻】力協切,□音。
【廣韻】耳垂。
【集韻】或作聗。
凘 【子集下】【冫字部】 凘 〔古文〕□【唐韻】息移切【集韻】山宜切【韻會】相支切【正韻】相咨切,□音斯。
【說文】流冰也。
從仌,斯聲。
【徐曰】冰解而流也。
【風俗通】冰流曰凘,冰解曰冸。
又【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音嘶。
義同。
又【正韻】息漬切,斯去聲。
義同。
刌 【子集下】【刀字部】 刌 【唐韻】倉本切【集韻】【韻會】取本切【正韻】趨本切,□音忖。
【說文】切也。
從刀,寸聲。
【玉篇】切斷也。
【儀禮特牲饋食】刌肺三。
【前漢元帝紀】自度曲,被歌聲,分刌節度。
【註】韋昭曰:刌,切也。
謂能分切句絕,爲之節制也。
又【廣韻】細切也。
【增韻】割也,截也。
又【集韻】此演切,音淺。
義同。
刍 【申集上】【艸字部】 芻 【唐韻】側愚切【正韻】楚徂切,□音初。
【說文】刈草也。
【詩大雅】詢于芻蕘。
【疏】芻者飼牛馬之草。
【孟子】猶芻豢之悅我口。
【趙註】草食曰芻。
【韻會】羊曰芻,犬曰豢,皆以所食得名。
又【禮祭統】士執芻。
【註】藁也。
【詩小雅】生芻一束。
【箋】苽草刈取以用曰芻,故曰生芻。
又草名。
【小雅】終朝采綠。
【箋】綠,王芻也。
又梵語謂僧曰苾芻。
又芻尼。
【許彥周詩話】嘗作七夕詩,押潘尼字,難于屬和,後讀《藏經》,有呼喜鵲爲芻尼。
又姓。
見【何氏姓苑】。
又【集韻】葘尤切,音鄒。
【韓愈駑驥詩】力小若易制,價微良易酬。
渴飮一鬥水,饑食一束芻。
【六書正譌】芻象包束草之形,俗作蒭,非。
【幹祿字書】通作□、□。
□字原從艸從口從醜作。
考證:〔【孟子】猶芻豢之悅我口。
【趙註】草牲曰芻。
〕謹照原文牲改食。
劸 【子集下】【力字部】 劸 【集韻】於佳切,音娃。
逼也。
刦 【子集下】【刀字部】 刦 【集韻】【韻會】□訖業切,音訐。
強取也。
【增韻】奪去也,剽掠也。
【左思吳都賦】刦剞熊羆之室。
又【正韻】禁持也。
【荀子修身篇】刦之以師友。
又【韻會】劫通作刦。
凷 【子集下】【凵字部】 凷 【唐韻】苦對切【集韻】苦會切,□音塊。
【說文】墣也。
從土凵。
【集韻】土也。
【前漢律歷志】野人舉凷而與之。
【蔡邕釋誨】九河盈溢,非一凷所能防。
【韻會】今作塊。
【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
又作蕢。
【禮禮運】蕢桴而土鼓。
【註】蕢讀爲凷,堛也。
【集韻】或作墤。
又【集韻】苦怪切【正韻】苦夬切,□音蒯。
義同。
又□。
芢 【申集上】【艸字部】 芢 【集韻】【類篇】□而鄰切,音仁。
草名。
葘 【申集上】【艸字部】 葘 【正字通】菑本字。
【說文】從艸從□從田。
【玉篇】【廣韻】□從巛。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補】莫各切,音邈。
肉膜也。
冾 【子集下】【冫字部】 冾 【字彙補】回涉切,音挾。
和也,霑也。
冶 【子集下】【冫字部】 冶 【唐韻】羊者切【集韻】【韻會】【正韻】以者切,□音野。
【說文】消也。
從仌,台聲。
【三蒼】冶,銷也。
遭熱卽流,遇冷卽合。
與冰同志,故字從冰。
【正韻】鎔也,銷也,鑄也。
【韻會】爐鑄謂之冶。
引屍子,蚩尤造九冶。
又鑄匠曰冶。
【前漢董仲舒傳】金之在鎔,惟冶者之所鑄。
又妖冶。
【說文】女態。
【易繫辭】冶容誨淫。
【正韻】裝飾也。
又姓。
【廣韻】左傳,衞大夫冶厪。
又【玉篇】公冶,複姓。
又江南有梅根冶。
【宋書百官志】江南有梅根及冶塘二冶。
【庾信枯樹賦】南陵以梅根作冶。
【孟浩然詩】火熾梅根冶。
○按此皆晉時冶官所居。
楊愼謂冶卽野字,非。
又【韻補】葉演女切,音與。
【齊武帝估客樂詩】昔經樊鄧役,阻潮梅根冶。
深懷悵往事,意滿辭不敘。
又葉鄔果切,音婐。
容也。
【謝惠連詩】酈生無文章,西施整妖冶。
胡爲空耿介,悲哉君志瑣。
刀 【子集下】【刀字部】 刀 【唐韻】【集韻】【韻會】都勞切【正韻】都高切,□到平聲。
【說文】兵也。
象形。
【徐曰】象刀背與刃也。
【釋名】刀,到也。
以斬伐到其所也。
【玉篇】所以割也。
【左傳襄三十一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又錢名。
【初學記】黃帝採首山之銅,始鑄爲刀。
【史記平準書】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
【註】索隱曰:刀者,錢也。
以其形如刀。
【前漢食貨志】利於刀。
【註】如淳曰:名錢爲刀者,以其利於民也。
又【詩衞風】誰謂河廣,曾不容刀。
【朱註】小船曰刀。
【正韻】小船形如刀。
刨 【子集下】【刀字部】 刨 【集韻】蒲交切,音胞。
削也。
别 【子集下】【刀字部】 別 〔古文〕□【唐韻】方別切【集韻】【韻會】筆別切【正韻】必列切,□鞭入聲。
【說文】分解也。
【玉篇】分別也。
【增韻】辨也。
【禮曲禮】日月以告君,以厚其別也。
【爾雅釋山】小山別大山,鮮。
【疏】謂小山與大山不相連屬者名鮮。
【淮南子齊俗訓】宰庖之切割分別也。
【晉仲長敖覈性賦】同稟氣質,無有區別。
又傅別,謂券書也。
【周禮天官小宰】八成,聽稱責以傳別。
【註】鄭曰:爲大手書於一劄,中字別之。
又【唐韻】【集韻】【韻會】皮列切【正韻】避列切,□便入聲。
【玉篇】離也。
【增韻】解也,訣也。
【江淹別賦】黯然銷者,惟別而已矣。
【宋謝惠連夜集歎乖詩】詩人詠踟躕,搔首歌離別。
【梁荀濟贈隂梁州詩】已作金蘭契,何言雲雨別。
刷 【子集下】【刀字部】 刷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數滑切,測入聲。
【說文】刮也。
【爾雅釋詁】刷,淸也。
【註】掃刷所以爲潔淸。
【周禮天官淩人】夏頒冰掌事秋刷。
【註】刷,淸也。
秋涼,冰不用,可以淸除其室。
【前漢武帝紀】欲刷恥改行。
【註】師古曰:刷,除也。
【左思吳都賦】刷蕩漪瀾。
又【顏延之馬賦】旦刷幽燕,畫□荊越。
【註】形容其迅疾也。
又【博雅】□謂之刷。
又【增韻】根刷,尋究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所劣切,音□。
義同。
考證:〔【顏延之馬賦】旦刷幽燕,畫抹荊越。
〕謹照原文畫抹改畫□。
剞 【子集下】【刀字部】 剞 【唐韻】居綺切【集韻】舉綺切【韻會】舉履切【正韻】居裡切,□羈上聲。
【說文】剞劂,曲刀也。
從刀,奇聲。
【前漢揚雄傳】般倕棄其剞劂兮。
【楚辭哀時命】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規榘而無所施。
又【韻會】剞,曲刀。
劂,曲鑿。
又【集韻】【韻會】□居宜切,音羈。
義同。
剭 【子集下】【刀字部】 剭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谷切,音屋。
【廣韻】誅也。
【前漢班固敘傳】底剭鼎臣。
【註】服曰:剭者,厚□。
謂重誅也。
又通屋。
【周禮秋官司烜氏】邦若屋誅。
【註】謂所殺不於市,而以適甸師氏。
又【集韻】【韻會】□乙角切,音渥。
【博雅】□也。
膒 【未集下】【肉字部】 膒 【廣韻】【集韻】□烏侯切,音謳。
【玉篇】久脂也。
【集韻】一曰以脂漬皮。
又【集韻】於□切,音。
義同。
關 【戌集上】【門字部】 關 【唐韻】古還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還切,□音瘝。
【說文】以木橫持門戸也。
【韻會】要會也。
又【玉篇】扃也。
【正韻】塞門也,門牡也。
又關津。
【周禮地官司關】司關掌國貨之節。
以聮門市。
【註】界上之門也。
【禮王制】關譏而不征。
【易復卦】先王以至日閉關。
又墓門也。
【周禮春官巾車】及墓,嘑啓關陳車。
【註】關,墓門也。
又【集韻】通也。
【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
【疏】關通衡石之用,使之和平。
【易同人註】雖是同人卦下之辭,不關六二之義。
又【韻會】關,所以閉也。
【楚辭招魂】虎豹九關。
【註】使神虎豹,執其關閉。
又【正字通】關策,猶關說也。
【史記梁孝王世家】有所關說于景帝。
又【博雅】驛也。
又塞也。
又【正韻】戾機也。
又聮絡也。
又涉也。
【後漢張升傳】升少好學,多關覽。
【註】關,涉也。
又由也。
【前漢董仲舒傳】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
【註】關,由也。
又穿也。
【禮雜記】叔孫武叔朝見,輪人以其杖,關轂而輠輪者。
【疏】關,穿也。
又三關。
【淮南子主術訓】三關者,不可不愼守,謂耳目口不當妄視聽言也。
又關藏。
【荀悅申鑒】善養性者得其和,鄰臍三寸謂之關。
關藏呼吸,以受四氣也。
又關脈。
【史記倉公傳】少陽初關一分。
【註】脈經雲: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
其骨自高從寸至尺,名曰尺,澤後尺前名曰關。
陽出隂入,以關爲界。
又關孔。
【周禮冬官車人五分其長以其一爲之首註】首六寸,謂今剛關頭斧。
【疏】漢時斧近刃,皆以剛鐵爲之。
又以柄關孔。
又【史記封禪書】因巫爲主人,關飮食。
○按關卽索字意。
又【韻會】閒關,崎嶇屈轉貌。
【後漢荀彧傳】荀君乃越河冀閒關,以從曹武。
又【正韻】關白也。
【前漢王褒傳】進退得關其忠。
又【正字通】閒關,車□聲。
【詩小雅】閒關,車之□兮。
【傳】閒關,設□也。
又【正字通】關關,鳥鳴聲。
【詩周南】關關雎鳩。
【傳】關關,和聲也。
又斧名。
【後漢馬融傳】揚關斧。
【註】關斧,斧名也。
又地名。
【史記項羽紀】行略定秦地函谷關。
【前漢高帝紀】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註】自函谷關以西總名關中。
又【集韻】亦姓。
又【集韻】烏關切【正韻】烏還切,□音彎。
【集韻】持弓關矢也。
【左傳昭二十一年】將注豹則關矣。
【註】關,引弓。
【釋文】烏環反。
【孟子】越人關弓而射之。
又【韻補】葉圭懸切,音涓。
【劉歆遂初賦】馳大行之嚴防,入天井之喬關。
望庭燧之皦皦,飛旌旐之翩翩。
【盧諶懷古詩】藺生在下位,繆子稱其賢。
奉辭馳出境,伏軾徑入關。
考證:〔【周禮春官巾車】及墓,嘑啓關東車。
〕謹照原文東車改陳車。
劰 【子集下】【力字部】 劰 【篇海類編】莫各切,音邈。
勤也。
冘 【子集下】【冖字部】 冘 【唐韻】餘針切【集韻】【韻會】夷針切,□音淫。
【說文】淫淫,行貌。
【前漢揚雄傳】窮冘閼與。
【註】孟康曰:冘,行也。
又【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音由。
【前漢馬援傳】冘豫未決。
【後漢來歙傳】冘豫不決。
【註】狐疑也。
□ 【未集下】【肉字部】 □ 【廣韻】許幺切【集韻】馨幺切,□音膮。
【廣韻】□□,腫欲潰也。
【博雅】□,腫也。
又【集韻】虛嬌切,音囂。
義同。
□ 【未集下】【肉字部】 □ 【廣韻】叱涉切【集韻】尺涉切,□音謵。
【廣韻】□□。
【集韻】□,肉動也。
減 【子集下】【冫字部】 減 【玉篇】古斬切,音減。
俗減字。
(減)【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斬切,音鹼。
【說文】損也。
【玉篇】少也,輕也。
【禮樂記】禮主其減。
又水名。
【山海經】番條之山,減水出焉。
又岐山亦出減水,東南流注于江。
又姓。
【史記酷吏傳】減宣。
又【廣韻】【集韻】□下斬切,音豏。
又【集韻】公陷切,音。
義□同。
俗作減,非。
(減)考證:〔又姓。
【前漢酷吏傳】減宣。
〕謹按漢書作鹹,史記作減。
前漢改史記。
匤 【子集下】【匚字部】 匤 【唐韻】丘玉切【集韻】區玉切,□音曲。
匣也。
凒 【子集下】【冫字部】 凒 【集韻】【韻會】□魚衣切,音沂。
【博雅】凗凒,霜雪也。
【楚辭九思】霜雪兮凗凒。
又【韻會】或作皚溰。
又【集韻】吾回切,音敳。
義同。
冕 【子集下】【冂字部】 冕 【唐韻】亡辨切【集韻】【韻會】【正韻】美辨切,□音免。
【說文】大夫以上冠也。
邃延垂瑬纊紞。
從冃,免聲。
古黃帝初作冕。
【徐曰】冕,上加之也。
長六寸,前狹圓,上廣方,朱綠塗之,前後邃延。
斿,其前垂珠也,俯仰逶迤,如水之流。
纊紞,黃色也,以黃綿綴冕兩旁,下繫玉瑱,又謂之珥,細長而銳若筆頭,以屬耳中,無作聰明,虛己以待人之意。
冕之言俛也,後仰前俯,主於恭也。
【禮玉藻】諸侯裨冕以朝。
【禮器】天子之冕朱綠藻,十有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此以文爲貴也。
又【韻會】或作絻。
【荀子禮論篇】郊之麻絻。
【集韻】亦作。
又【正韻】禮記,士玄端,諸侯玄端以祭,天子玄端而朝日於東門之外。
端皆作冕。
又【集韻】武遠切,音晚。
冠有延,前俯也。
函 【子集下】【凵字部】 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男切,音含。
【說文】舌也,又容也。
【禮曲禮】席閒函丈。
又【前漢禮樂志郊祀歌】函蒙祉福常若期。
【註】師古曰:函,包也。
又【前漢班固敘傳】函之如海。
【註】讀與含同。
【律歷志】太極函三爲一。
【禮樂志】人函隂陽之氣。
又【玉篇】鎧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燕非無函也,夫人而能爲函也。
又【集韻】戸感切,音頷。
【通俗文】口上曰臄,口下曰函。
【集韻】或作椷。
【前漢天文志】太白閒可椷劒。
【註】謂可容一劒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胡讒切【正韻】胡嵒切,□音鹹。
匱也。
又【集韻】或作,木名。
又或作。
【博雅】介鎧也,通作函。
又【玉篇】書也。
【晉書殷浩傳】竟達空函。
又姓。
【廣韻】漢有豫章太守函熙。
又漢複姓。
漢末有黃門侍郞函治子覺。
又函谷,關名。
又通作鹹。
【周禮秋官】伊耆氏共杖鹹。
【註】鹹讀爲函,以此藏杖也。
又【張有復古編】圅又作函,亦筆迹小異。
別作凾,非。
考證:〔【前漢禮樂志郊祀歌】函業祉福常若期。
〕謹照原文函業改函蒙。
刉 【子集下】【刀字部】 刉 【字彙】同刏。
刖 【子集下】【刀字部】 刖 【唐韻】【集韻】【韻會】□魚厥切,音月。
【說文】絕也。
從刀,月聲。
本作跀,斷足也。
從足,月聲。
【徐曰】足見斷爲跀,其□名則刖也。
今文但作刖。
【書呂□】刖足曰剕。
【前漢□法志】刖罪五百。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忽切,音兀。
斷足也。
【集韻】或作□。
到 【子集下】【刀字部】 到 【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倒。
【爾雅釋詁】到,至也。
【疏】到者,自遠而至也。
【詩大雅】靡國不到。
又姓。
【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勳 【子集下】【力字部】 勛 【說文】【廣韻】□古文勳字。
註見十四畫。
剃 【子集下】【刀字部】 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計切,音替。
□髮也。
【玉篇】除髮也。
亦作鬀。
【集韻】本作□。
或作剔。
剒 【子集下】【刀字部】 剒 【唐韻】【集韻】倉各切【韻會】淸各切【正韻】七各切,□音錯。
【爾雅釋器】犀謂之剒。
【註】治樸之名。
【疏】治其樸,俱未成器也。
【玉篇】亦作錯。
冎 【子集下】【冂字部】 冎 【唐韻】【集韻】【韻會】□古瓦切,音寡。
【說文】剔人肉,置其骨也。
【集韻】亦作剮。
【韻會】或作叧。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字彙補】同。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他甘切,音。
膚肉壞也。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補】子損切,音撙。
□也。
剮 【子集下】【刀字部】 剮 【唐韻】【集韻】□古瓦切,音寡。
【玉篇】剔肉置骨也。
【說文】作冎。
【廣韻】俗咼字。
【正字通】本作冎。
八 【子集下】【八字部】 八 【唐韻】博拔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拔切,□音捌。
【說文】別也。
象分別相背之形。
【徐曰】數之八,兩兩相背,是別也。
少隂數,木數也。
【玉篇】數也。
又【集韻】補內切,音背。
【趙古則六書本義】八,音背,分異也,象分開相八形,轉爲布拔切,少隂數也。
又【韻補】葉筆別切,音。
【張衡舞賦】聲變諧集,應激成節。
度終復位,以授二八。
又【韻補】葉必益切,音璧。
【張衡西京賦】叉簇之所攙捔,徒搏之所撞。
白日未及移□,巳獮其什七八。
又八八。
【通雅】八八,外國語稱巴巴。
【唐書李懷光傳】德宗,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爲後。
考證:〔【張衡西京賦】叉簇之所攙捔,徒博之所撞。
〕謹照原文徒博改徒搏。
冔 【子集下】【冂字部】 冔 【唐韻】況于切【集韻】【韻會】匈于切,□音籲。
【玉篇】覆也,殷之冕也。
【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
【註】冔名出于幠。
幠,覆也,言所以自覆飾也。
【詩大雅】常服黼冔。
【廣韻】或作□。
又【唐韻】況羽切【集韻】【韻會】火羽切,□音詡。
義同。
【韻會】毛氏曰:從冃從籲。
從日,誤。
或作哻,亦誤。
劍 【子集下】【刀字部】 劍 【唐韻】【集韻】【韻會】□居欠切,檢去聲。
【玉篇】籀文劒。
【說文】人所帶兵也。
【釋名】劒,檢也,所以防檢非常。
【管子地數篇】葛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爲劒鎧矛戟。
又操劒殺人亦曰劒。
【潘嶽汧督馬敦誄序】漢明帝時有司馬叔持者,白日于市,手劒父讎。
冏 【子集下】【冂字部】 冏 【篇海】古熒切,音扃。
【木華海賦】冏然鳥逝。
【註】光也。
淩 【子集下】【冫字部】 淩 【唐韻】力膺切【集韻】【韻會】【正韻】離呈切,□音陵。
【廣韻】冰淩。
【風俗通】積冰曰淩。
【詩豳風】三之日納于淩隂。
【周禮天官淩人註】淩,冰室也。
【前漢高帝紀】未央宮淩室。
【註】師古曰:淩室,藏冰之室。
又【史記秦始皇本紀】陵水經地。
【註】陵作淩,猶歷也。
又【前漢揚雄傳】虎豹之淩遽。
【註】師古曰:淩,戰慄也。
又【集韻】【韻會】□裡孕切,陵去聲。
冰也。
凗 【子集下】【冫字部】 凗 【集韻】昨回切,罪平聲。
凗凒,霜雪積聚貌。
【韻會】漼或作凗。
幾 【子集下】【幾字部】 幾 【唐韻】居履切【集韻】【韻會】舉履切【正韻】居裡切,□寄上聲。
【說文】踞幾也。
【徐曰】人所憑坐也。
【詩大雅】或肆之筵,或授之幾。
【周禮春官】五幾,玉幾,雕幾,彤幾,漆幾,素幾。
【劉歆西京雜記】漢制,天子玉幾,冬加綈錦其上,謂之綈幾。
凡公侯皆竹木幾,冬則細□爲橐以馮之。
【玉篇】案也。
亦作機。
【左傳昭五年】設機而不倚。
又幾幾,安重貌。
【詩豳風】赤舄幾幾。
(幾)〔古文〕□□【唐韻】居衣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
【說文】微也。
【易繫辭】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
【書臯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
【傳】言當戒懼萬事之微。
又【說文】殆也,從□,從戍。
戍,兵守也。
□而兵守者危也。
【爾雅釋詁】幾,危也。
【註】幾,猶殆也。
【詩大雅】天之降罔,維其幾矣。
又【玉篇】期也。
【詩小雅】蔔爾百福,如幾如式。
【疏】所以與汝百種之福,其來早晚,如有期節矣,其福多少,如有法度矣。
又【爾雅釋詁】庶幾,尚也。
【疏】尚,謂心所希望。
【孟子】王庶幾改之。
又察也。
【禮玉藻】禦瞽幾聲之上下。
【周禮地官司門】幾出入不物者。
【註】不物,與衆不同。
又【司關】無關門之征猶幾。
【註】無租稅,猶苛察不得令姦人出入。
又【韻會】將及也。
【爾雅釋詁】近也。
【易中孚】月幾望。
【禮樂記】知樂則幾於禮矣。
【史記留侯世家】幾敗乃公事。
○按《爾雅》《釋文》音機,《史記索隱》音祈,《禮記》《釋文》音譏。
又巨依反。
《韻會》雲:□機祈二音,是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渠希切,音祈。
【集韻】器之沂鄂也。
【禮郊特牲】丹漆雕幾之美。
【註】幾,謂漆餙沂鄂也。
【疏】雕,謂刻鏤。
幾,謂沂鄂。
言以丹漆雕餙之,以爲沂鄂。
【釋文】幾,巨依反。
又【廣韻】居狶切【集韻】【韻會】舉豈切,□機上聲。
【玉篇】幾幾,多也。
【廣韻】幾,何也。
【韻會】幾,數問多少之辭。
【左傳僖二十七年】靖諸內而敗諸外,所獲幾何。
【史記萬石君傳】少子慶爲太僕禦,出,上問車中幾馬。
又【韻會】未多時曰無幾。
又物無多,亦曰無幾。
又【廣韻】【集韻】【韻會】□其旣切,祈去聲。
【廣韻】幾,未已也。
又【集韻】與覬通。
【左傳哀十六年】國人望君,如望歲焉,日日以幾。
【註】冀君來。
【史記晉世家】無幾爲君。
【註】幾,謂望也。
冟 【子集下】【冖字部】 冟 【玉篇】詩亦切,音適。
飯堅柔調也。
今作適。
又【說文】飯剛柔不調者。
【釋名】冟,不適也。
判 【子集下】【刀字部】 判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泮。
【說文】分也。
從刀,半聲。
【玉篇】分散也。
又【增韻】半也。
【周禮地官媒氏】掌萬民之判。
【註】判,半也。
得耦爲合,主合其半。
又【周禮秋官朝士】凡有責者,有判書以治則聽。
【註】判,分半而合者,故書判爲辨。
又【前漢翟方進傳】天地判合。
【註】師古曰:判之言片也。
又斷也。
【唐書選舉志】試身言書判。
又【韻會】宰相出典州曰判。
又通作牉。
【字林】牉合其半,以成夫婦。
【儀禮喪服禮】夫妻牉合。
又通作泮。
【史記陸賈傳】自天地剖泮。
削 【子集下】【刀字部】 削 【唐韻】【正韻】息約切【集韻】思約切,□相入聲。
【說文】鞞也。
從刀,肖聲。
一曰析也。
【徐曰】今人音笑。
刀之匣也。
又【玉篇】刻治也。
【增韻】刮削也。
【詩大雅】削屢馮馮。
【註】牆成而削治重復也。
又小侵也。
【書君□】無倚法以削。
又弱也。
【孟子】魯之削也滋甚。
又奪除也。
【禮王制】君削以地。
又器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築氏爲削,長尺博寸,合六而成規。
【註】今之書刀。
【疏】古者未有紙筆,則以削刻字。
至漢雖有紙筆,仍有書刀,是古之遺法也。
又【集韻】仙妙切【正韻】蘇弔切,□音笑。
刀室也。
【前漢貨殖傳】質氏以酒削而鼎食。
【註】師古曰:削謂刀劒室也。
人有刀劒室,惡者爲酒濯,令更新也。
【集韻】本作韒,或作鞘□。
又【集韻】【韻會】【正韻】□所敎切,音稍。
【周禮天官】家削之賦。
【註】二百裡家削。
【疏】家削之賦者,謂二百裡之內地名削,其中有大夫采地,謂之家,故名家削。
【集韻】本作□,通作稍。
又【集韻】七削切,音峭。
削格,所以施羅綱也。
又葉息七切,音悉。
【蘇軾榧子詩】□爲君倚幾,滑淨不容削。
物微興不淺,此贈毋輕擲。
剗 【子集下】【刀字部】 剗 【唐韻】初限切【集韻】【韻會】楚限切【正韻】楚□切,□音鏟。
【玉篇】削也。
【集韻】平也。
【戰國策】剗而類,破吾家。
【前漢班固敘傳】革剗五等,制立郡縣。
又【集韻】側展切,音展。
刈也。
【蘇軾牛戩畫詩】王師本不戰,賊壘何足剗。
笑指塵壁閒,此是老牛戩。
又【韻會】初諫切,鏟去聲。
攻也,平治也。
本作□,今文作剗。
【韓愈詩】活計以鋤剗。
耚 【未集中】【耒字部】 耚 【廣韻】敷羈切【集韻】【韻會】攀麋切【正韻】篇夷切,□音披。
【博雅】耕也。
又【玉篇】小高也。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補】與胯同。
冥 【子集下】【冖字部】 冥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正韻】眉兵切,□音銘。
【說文】幽也。
從日六,冖聲。
日數十,十六日而月始虧,冖亦夜也。
【爾雅釋言】幼也。
【註】幼稚者,冥昧也。
【詩小雅】噦噦其冥。
【前漢五行志】其廟獨冥。
【註】暗也。
【玉篇】窈也,夜也,草深也。
又靑冥,天也。
【楚辭九章】據靑冥而攄虹。
又北冥,海也。
【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
【正韻】通作溟。
又玄冥,水神。
【禮月令】其神玄冥。
【註】少皡氏子曰脩,曰熙,爲水官。
又【集韻】【韻會】母迥切【正韻】母耿切,□銘上聲。
【詩小雅】無將大車,維塵冥冥。
無思百憂,不出于熲。
【朱註】冥冥,昏晦也。
又【集韻】莫定切,銘去聲。
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莫狄切,音覓。
覆也。
以繩縻取禽獸之名。
周禮有冥氏,掌設弧張爲阱擭,以攻猛獸。
又葉謨陽切【史記龜莢傳】正晝無見,風雨晦冥。
雲蓋其上,五采靑黃。
又【集韻】見切,音麪。
冥眴,視不見。
冪 【子集下】【冖字部】 冪 【集韻】【韻會】□莫狄切,音覓。
【韻會】本作冖。
或作冪。
【周禮天官】冪人掌共巾冪。
【註】共巾可以覆物。
祭祀以疏布巾冪八尊,以畫布巾冪八彜。
【韻會】或作冪。
【正韻】作羃,亦作冪,覆食巾。
考證:〔【周禮天官】冪人掌〈共下巾〉冪。
【註】〈共下巾〉可以覆物。
祭祀以疏布巾冪八尊,以畫布巾冪八彜。
〕謹按〈共下巾〉字乃共巾二字之譌。
謹照原文掌〈共下巾〉冪改掌共巾冪。
共巾可以覆物。
八彜改六彜。
馮 【亥集上】【馬字部】 馮 〔古文〕淜【廣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音憑。
【說文】馬行疾也。
又【玉篇】乗也,陵也,登也。
【易泰卦】包荒用馮河。
【疏】用馮河者,無舟渡水,馮陵於河,是頑愚之人。
此九二能包含容受,故曰用馮河也。
【爾雅釋訓】馮河,徒涉也。
【疏】小雅小旻,不敢馮河。
毛傳雲:馮,陵也。
然則空涉水陵波而渡,故訓馮爲陵也。
又【周禮夏官大司馬】馮弱犯寡則眚之。
【註】馮,謂乗陵也。
又馮馮,牆堅聲。
【詩大雅】削屢馮馮。
【傳】削牆鍛屢之聲馮馮然。
【朱傳】削屢,牆成而削治重複也。
馮馮,牆堅聲。
又借爲馮依字。
【詩大雅】有馮有翼。
【傳】可馮依,以爲輔翼也。
又【揚子方言】馮,怒也。
楚曰馮。
【註】馮,恚盛貌。
【左傳昭五年】今君奮焉,震□馮怒。
又恃也,矜也。
【史記伯夷傳】衆庶馮生。
【註】馮者,恃也。
言衆庶之情,蓋馮恃矜其生也。
又【莊子盜跖篇】富人侅溺於馮氣,若負重行而上也。
【註】呂吉甫曰:馮,恃多資氣驕滿也。
舊註馮讀如憤,非。
又不滿之意。
【張衡西京賦】惟帝王之神麗,懼尊□之不殊。
雖斯宇之旣坦,心猶馮而未攄。
【註】宮室神嚴,所以別尊□,故此宇雖寬坦,心未攄散也。
又古郡名。
【前漢地理志】左馮翊註,故秦內史,太初元年更名。
又馮乗縣,屬蒼梧郡。
又官名。
【周禮春官宗伯】馮相氏。
【註】馮,乗也,相視也。
又馮夷,神名。
又【集韻】披耕切,音怦。
馮,閎大也。
一曰虛廓。
又【唐韻】房戎切【集韻】【韻會】符風切【正韻】符中切,□音逢。
【玉篇】姓也。
【韻會】鄭馮□子。
又【集韻】皮命切,音病。
據也。
又父吻切。
與憤同。
懣也。
考證:〔【爾雅釋訓】馮河,徒涉也。
【疏】小雅小旻,不敢馮河。
毛傳雲,馮,陵也。
然則豈涉水陵波而渡,故訓馮爲陵也。
〕謹照原文豈涉水改空涉水。
〔【張衡西京賦】心猶馮而未慮。
〕謹照原文未慮改未攄。
〔又郡名。
【前漢地理志】左馮翊。
〕謹照原文左馮翊下增註字。
決 【子集下】【冫字部】 決 【玉篇】俗決字。
(決)【廣韻】【集韻】【韻會】□古穴切,音玦。
水名。
【水經】決水,出廬江雩婁縣南大別山。
【注】俗名爲檀山峴,蓋大別之異名也。
其水歷山委注而絡其縣,西北流逕蓼縣故城,灌水注之,故地理志曰:決水北注蓼入灌,灌水於蓼亦入決。
又決決,北方水名。
【山海經】龍侯之山,決決之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又行流也。
【管子君臣下篇】決之則行,塞之則止。
【左傳襄三十一年】不如小決使道。
又斷也,判也。
【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
又分爭辨訟,非禮不決。
又以齒斷物亦曰決。
【禮曲禮】濡肉齒決,乾肉不齒決。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銳喙決吻。
【疏】鳥乃喙長,決物食之時,以其近喙本決,故雲決吻。
決如字。
又烏穴反。
又開也。
【儀禮鄕射禮】袒決遂。
【註】決猶闓也。
以象骨爲之,著右大擘指,以鈎絃闓體也。
闓音開。
【詩小雅】決拾旣佽。
又絕也,與訣同。
【前漢蘇武傳】李陵與蘇武決去。
【註】決,別也。
又決曹,官名。
主罪法者。
【後漢黃昌傳】習文法,仕郡爲決曹。
又【廣韻】【集韻】【正韻】□呼決切,音血。
疾貌。
一曰小飛也。
與□通。
【莊子逍遙遊】決起而飛,搶楡枋。
決或作□。
又【集韻】苦穴切,音闋。
與缺同。
或從血作□。
亦作決。
【史記秦始皇紀】譬猶騁六驥過決□也。
又涓惠切,音桂。
疾貌。
【莊子齊物論】麋鹿見之而決驟。
【註】決,徐邈讀古惠反。
冹 【子集下】【冫字部】 冹 【唐韻】【集韻】【韻會】□分物切,音弗。
寒也。
【說文】詩一之日冹。
【六書正譌】冹,俗用觱發,非。
【集韻】風寒。
又【玉篇】寒冰貌。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伐切,音髮。
義同。
刋 【子集下】【刀字部】 刋 【玉篇】七見切。
切也。
【韻會】刊從幹戈之幹,刋從千,與刊異。
考證:〔【周禮秋官】柞氏夏至日令刋陽木而火之。
〕謹照原文至日改日至。
【子集下】【刀字部】【集韻】【韻會】□乳兗切,音軟。
【玉篇】刺也。
匄 【子集下】【勹字部】 匄 【韻會】匃亦作匄。
【前漢文帝紀】匄以啓告朕。
【註】師古曰:匄,亦乞也。
劊 【子集下】【刀字部】 劊 【唐韻】【集韻】【韻會】□古外切,音膾。
【說文】斷也。
從刀,會聲。
又【唐韻】【集韻】□古活切,音括。
義同。
剷 【子集下】【刀字部】 剷 【正韻】楚□切,音產。
【杜牧原十六衞】府兵內剷。
【正字通】與剗同。
又與鏟□通。
又【正韻】初諫切,音鏟。
義同。
剺 【子集下】【刀字部】 剺 【唐韻】裡之切【集韻】【韻會】良脂切,□音棃。
【說文】劃也。
從刀,□聲。
【玉篇】剝也。
又【韻會】通作黎。
【後漢耿恭傳】黎面流血。
【註】卽剺字。
又與棃通。
【淮南子齊俗訓】伐楩枏而剖棃之。
【集韻】或作剓。
劋 【子集下】【刀字部】 劋 【唐韻】【集韻】□子了切,音湫。
絕也。
又【集韻】子小切,焦上聲。
【前漢王莽傳】征伐劋絕之矣。
【註】劋,截也。
又【集韻】子皓切,音早。
【揚子方言】獪也。
秦晉之閒曰獪,楚謂之劋。
【正字通】與□同。
□ 【未集中】【耒字部】 □ 【集韻】同耠。
劓 【子集下】【刀字部】 劓 【唐韻】【集韻】魚器切。
【韻會】疑器切【正韻】以智切,□音。
【說文】刖鼻也。
【易睽卦】其人天且劓。
又【玉篇】割也。
【書盤庚】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
又【集韻】【韻會】牛例切【正韻】倪制切,□音寱。
義同。
劘 【子集下】【刀字部】 劘 【唐韻】莫婆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波切,□音磨。
【玉篇】削也。
【集韻】分也。
又【增韻】剴也,切也。
【前漢賈山傳贊】自下劘上。
【註】孟康曰:劘謂剴切之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忙皮切,音靡。
義同。
劬 【子集下】【力字部】 劬 【唐韻】其俱切【集韻】【韻會】權俱切,□音衢。
【說文】勞也。
【玉篇】劬勞,病也。
【詩小雅】之子于征,劬勞于野。
【傳】病苦也。
勡 【子集下】【力字部】 勡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匹妙切,音漂。
【說文】刧也。
從力,票聲。
【廣韻】強取也。
又【韻會】通剽。
【前漢賈誼傳】剽吏而奪之金。
脨 【未集下】【肉字部】 脨 【集韻】趨玉切,音促。
本作□。
弗□。
炙筯。
或從肉。
又秦昔切,音籍。
瘦也。
倵 【子集中】【人字部】 倵 【字彙補】微補切,音武。
三國人名。
寫 【寅集上】【宀字部】 寫 【唐韻】悉也切【集韻】【韻會】洗野切【正韻】先野切,□音瀉。
【說文】置物也。
【廣韻】除也,程也。
【增韻】傾也,盡也,輸也。
【詩邶風】駕言出遊,以寫我憂。
【註】寫,除也。
【小雅】我心寫兮。
【註】謂我心輸寫,而無留恨也。
又【禮曲禮】禦食於君,君賜餘器之漑者不寫,其餘皆寫。
【註】謂萑竹所織,不可洗滌,則傳寫於他器而食之,不欲口澤之凟也。
又洩也。
【周禮地官】稻人掌稼下地,以澮寫水。
又膽鈔也。
【古諺】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虒。
又摹畫也。
【史記秦始皇紀】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鹹陽。
【註】放,效也。
又鑄像曰寫。
【越語】王令工以良金寫範蠡之狀,而朝禮之。
【註】謂以善金鑄其形也。
又【集韻】四夜切,音卸。
與卸通。
【石鼓文】宮車其寫,四馬其寫。
【註】舍車解馬也。
又葉舒呂切,音暑。
【詩小雅】旣見君子,我心寫兮。
葉上湑下處。
又葉蘇果切,音瑣。
【謝惠連詩】有客被褐前,投心自詢寫。
臧否固消滅,誰知窮薪火。
湊 【巳集上】【水字部】 湊 【唐韻】倉奏切【集韻】【韻會】【正韻】千□切,□音輳。
【說文】水上人所會也。
一曰聚也。
【汲冢周書】周公將緻政,乃作大邑成周于中土,以爲天下之大湊。
又【玉篇】競進也。
【戰國策】士爭湊燕。
又湊理也。
與腠通。
【文心雕龍養氣篇】湊理無滯。
又題湊,棺外累木也。
【史記滑稽傳】楩楓橡樟爲題湊。
又【韻補】葉子與切,音咀。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浮柱岹嵽以星懸,漂嶢□而枝柱。
飛梁偃蹇以虹指,揭蘧蘧而騰湊。
又葉遵遇切,疽去聲。
【班固東都賦】僻界西戎,險阻四塞。
脩其防禦,孰與處乎土中,平侇洞達,萬方輻湊。
通作輳。
古通奏。
考證:〔【史記滑稽傳】梗楓橡樟爲題湊。
〕謹照原文梗楓改楩楓。
凔 【子集下】【冫字部】 凔 〔古文〕□【唐韻】初亮切【集韻】【韻會】楚亮切【正韻】楚浪切,□音創。
【說文】寒也。
從仌,倉聲。
【逸周書】天地之閒有凔熱,用其道者終無竭。
【前漢枚乗傳】欲湯之凔,一人吹之,百人揚之,無益也。
【列子湯問篇】日初出則凔凔涼涼。
又【唐韻】【集韻】□千剛切,音蒼。
義同。
一曰水名。
亦州名。
又【集韻】楚耕切,音琤。
冷貌。
凝 【子集下】【冫字部】 凝 【唐韻】【集韻】【正韻】魚陵切【韻會】疑陵切,□觺平聲。
【說文】水堅也。
本作冰。
從水從仌。
【徐曰】俗作凝。
今文從俗。
【易坤卦】履霜堅冰,隂始凝也。
又【增韻】成也,定也。
【書臯陶謨】庶績其凝。
【易鼎卦】君子以正位凝命。
【註】嚴整貌。
又【謝玄暉鼓吹曲】凝笳翼高蓋。
【李註】徐聲引調謂之凝。
又【唐韻】牛□切【集韻】【韻會】牛孕切,□觺去聲。
止水也。
又葉鄂力切。
觺入聲。
【楚辭大招】天白顥顥,寒凝凝隻。
乎無往,盈北極隻。
【註】凝凝,冰凍貌。
又【韻會】或作疑。
【詩大雅】靡所止疑。
【註】音屹。
疑,讀如儀禮疑立之疑,定也。
【子集中】【人字部】【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同褭。
又偠,舞者身若環也。
一曰偠,細腰。
或作。
又宋宗室名。
高宗時,士判大宗正事,遣詣河南修奉陵寢。
□ 【未集中】【耳字部】 □ 【字彙補】與聚同。
見漢□。
凹 【子集下】【凵字部】 凹 【唐韻】烏洽切【集韻】【韻會】乙洽切,□音浥。
低下也。
【東方朔神異經】大荒石湖,千裡無凸凹,平滿無高下。
【江淹靑苔賦】悲凹險兮,惟流水而馳騖。
【楊愼丹鉛錄】土窪曰凹,土高曰凸。
古象形字。
又【集韻】於交切,音。
窊也。
凓 【子集下】【冫字部】 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質切,音栗。
【說文】寒也。
從仌,栗聲。
【玉篇】凓冽,寒貌。
【廣韻】寒風。
【韻會】通作栗。
詩二之日栗烈。
分 【子集下】【刀字部】 分 【唐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方文切,□音餴。
【說文】別也。
從八刀,刀以分別物也。
【易繫辭】物以羣分。
又【增韻】裂也,判也。
又【廣韻】賦也,施也。
【增韻】與也。
又【玉篇】隔也。
又【前漢律歷志】一黍之廣爲一分。
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別也。
又半也。
【公羊傳莊二年】師喪分焉。
【荀子仲尼篇】以齊之分,奉之而不足。
又徧也。
【左傳哀元年】熟食者分,而後敢食。
又與紛通。
【荀子儒效篇】分分乎其有終始也。
【淮南子繆稱訓】禍之生也分分。
【註】猶紛紛。
又【周禮天官】以待國之匪頒。
【註】匪讀爲分。
又【唐韻】扶問切【集韻】【韻會】符問切,□汾去聲。
名分也。
【禮禮運】禮達而分定。
又均也,分劑也。
【禮曲禮】分毋求多。
又分位也。
【漢諸葛亮出師表】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又【集韻】方問切,紛去聲。
均也。
【左傳僖元年】救患分災。
又【正韻】府吻切,音粉。
【爾雅釋器】律謂之分。
【註】分音粉,律管可以分氣。
又【韻補】葉膚容切,音豐。
【曹植七啓】太極之初,渾沌未分。
萬物紛錯,與道俱隆。
又葉膚眠切,音近徧。
【班固西都賦】九市開場,貨別隊分。
人不得顧,車不得旋。
災字原刻從□。
刓 【子集下】【刀字部】 刓 【唐韻】五丸切【集韻】【韻會】【正韻】吾官切,□音岏。
【說文】剸也。
從刀,元聲。
一曰齊也。
【徐曰】印刓弊。
【前漢韓信傳】刻印刓忍不能予。
【註】蘇林曰:刓音刓角之刓,與摶同。
手弄角訛,不忍授也。
【玉篇】削也。
【廣韻】圓削也。
【六書故】削去廉隅也。
【楚辭九章】刓方以爲圓。
又【集韻】或作。
亦作園。
【莊子齊物論】五者園而幾向方矣。
【註】角泯鑠也。
又通作玩。
【前漢酈食其傳】爲人刻印,玩而不能授。
【註】師古曰:韓信傳作刓,此作玩,義各通。
又【韻補】葉虞袁切,音元。
【白居易詩】危石疊四五,□嵬剞且刓。
造物者何意,惟在嵓東偏。
考證:〔【前漢韓信傳】刻刓忍不能予。
〕謹照原文刻下增印。
制 【子集下】【刀字部】 制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征例切,音製。
【說文】裁也。
又【增韻】正也,禦也,檢也,造也。
又【廣韻】禁制也。
又【前漢高帝紀】太後臨朝稱制。
【註】師古曰:天子之言曰制書,謂爲制度之命也。
又成法曰制。
【左傳隱元年】今京不度,非制也。
又【禮曲禮】士死制。
【註】制謂君命,士受命緻死也。
又【禮禮器】大廟之內敬矣,君親制祭。
【註】朝踐進血之時,君自斷制牲肝,洗于鬱鬯,祭神于室也。
又邑名。
【左傳隱元年】制,巖邑也。
又葉音哲。
【崔駰達旨】隂陽始分,天地初制。
皇綱雲敘,帝紀乃設。
又【韻會】浙或作制。
江名,在東陽。
【莊子外物篇】自制河以東。
剛 【子集下】【刀字部】 剛 〔古文〕□□□【唐韻】古郞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郞切,□音岡。
【說文】彊斷也。
從刀,岡聲。
【增韻】堅也,勁也。
【易乾卦】大哉乾乎,剛健中正。
【司馬光潛虛】剛,天之道也。
又作。
【史記樂書】而民毅。
耟 【未集中】【耒字部】 耟 【字彙補】其舉切,音巨。
【管子輕重篇】耟耒耨,懷鉊鈶。
【抱樸子論僊卷】華轂易步趣,鼎餗代耒耟,不亦美哉。
冣 【子集下】【冖字部】 冣 【集韻】【韻會】□從遇切,音埾。
【說文】冣從冖從取。
積也。
【徐曰】古以聚物之聚爲冣,上必有覆冒之也。
今借作最,誤。
【子集下】【冫字部】【集韻】祠夜切,音謝。
凋也。
凊 【子集下】【冫字部】 凊 【唐韻】【集韻】【正韻】□七正切,淸去聲。
【說文】寒也。
【玉篇】冷也。
【禮曲禮】凡爲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
【註】溫以禦其寒,凊以緻其涼。
凫 【亥集中】【鳥字部】 鳧 【唐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正韻】逢夫切,□音扶。
【爾雅釋鳥】舒鳧,騖。
【郭註】鴨也。
【疏】野曰鳧,家曰鴨。
【又】鳧,雁醜,其足蹼,其踵企。
【郭註】鳧雁腳閒有幕蹼屬相著,飛卽伸其腳跟企直。
【疏】醜類也。
【又】鸍,沈鳧。
【註】狀似鴨而小,背文靑色,□腳紅掌,短喙長尾。
【詩鄭風】弋鳧與雁。
又【大雅】鳧鷖在涇。
【註】鳧,水鳥。
鷖,鳧屬。
又【南越志】有私鳧棲息松閒不水處,宿必以樹。
又【揚子方言郭註】江東有小鳧,其多無數,俗謂之寇鳧。
又【山海經】鹿臺山有鳥,狀如雄雞,人面,曰鳧徯。
又官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鍾。
【正字通】鳧入水不溺,以名鍾工,取虛浮之義。
又山名。
【詩魯頌】保有鳧繹。
【註】鳧繹,二山名。
又鳧麗山。
見【山海經】。
又魚鳧,人名。
蜀山氏之君也。
見【成都記】。
又鳧茨,草名。
【後漢劉玄傳】人掘鳧茨而食。
又【廣韻】茆鳧,葵也。
俗省作鳧。
《爾雅釋鳥》鸍,沉鳧。
《說文》□shū部:鳧,舒鳧,鶩也。
從鳥□聲。
考證:〔【揚子方言郭註】江東有小鳧,其多無數,俗謂之冠鳧。
〕謹照原文冠鳧改寇鳧。
憑 【子集下】【幾字部】 憑 【唐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音平。
【說文】依幾也。
從幾從任。
【增韻】倚也。
【正韻】隱幾也。
【山海經】西王母梯幾而戴勝。
【註】梯幾,憑幾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皮孕切【正韻】皮命切,□憑去聲。
義同。
(憑)【廣韻】扶
剋 【子集下】【刀字部】 剋 【唐韻】苦得切【集韻】乞得切,□音刻。
【爾雅釋詁】剋,勝也。
【疏】謂得勝也。
【後漢桓譚傳】何征不剋。
又【廣韻】剋,已也。
又必也,急也。
又剋期,約定日期也。
【後漢鍾離意傳】解徒桎梏,與剋期,俱至。
又《讀書通》刻通作剋。
【吳志賀齊傳】謹以剋心,非但書紳。
又【集韻】剋,殺也。
剪 【子集下】【刀字部】 剪 【唐韻】卽淺切【韻會】子淺切【正韻】子踐切,□箋上聲。
【玉篇】俗翦字。
剬 【子集下】【刀字部】 剬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多官切,音端。
【說文】斷齊也。
從刀,耑聲。
【廣韻】同剸。
細割也。
【增韻】整敕貌。
【揚子法言】魯仲連偒而不剬,藺相如剬而不偒。
【註】,古蕩字。
剬,古剸字。
又裁制也。
【史記顓頊紀】依鬼神以剬義。
【註】剬有制義。
【淮南子主術訓】人君揄策廟堂,剬有司。
又【唐韻】旨兗切【集韻】主兗切,□音膞,義同。
考證:〔【說文】剸齊也。
〕謹照原文剸改斷。
〔【揚子法言】魯仲連而不剬,藺相如剬而不。
〕謹照原文俱改偒。
劀 【子集下】【刀字部】 劀 【唐韻】【集韻】【正韻】古滑切【韻會】古刹切,□關入聲。
【說文】刮去惡創肉也。
【周禮天官】瘍醫劀殺之齊。
【註】刮去膿血。
【玉篇】割也。
又【唐韻】古切,音刮。
義同。
劍 【子集下】【刀字部】 劍 【唐韻】【集韻】【韻會】□居欠切,檢去聲。
【玉篇】籀文劒。
【說文】人所帶兵也。
【釋名】劒,檢也,所以防檢非常。
【管子地數篇】葛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爲劒鎧矛戟。
又操劒殺人亦曰劒。
【潘嶽汧督馬敦誄序】漢明帝時有司馬叔持者,白日于市,手劒父讎。
劑 【子集下】【刀字部】 劑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遵爲切【正韻】津私切,□音。
【說文】齊也。
從刀,齊聲。
【爾雅釋言】劑,翦齊也。
【疏】齊截也。
【周禮地官司市】以質劑結信而止訟。
【註】質劑,謂兩書一劄而別之也。
若今下手書,言保物要還矣。
【疏】質劑謂券書。
恐民失信,有所違負,故爲券書結之,使有信也。
大市以質,小市以劑,故知質劑是券書。
漢時下手書,卽今畫指券,與古質劑同也。
又【唐韻】在詣切【集韻】【韻會】【正韻】才詣切,□齊去聲。
【廣韻】分劑。
又藥劑。
【唐書儒學傳】武爲救世砭劑。
又通作齊。
【周禮天官食醫註】食有和齊藥之類也。
【前漢藝文志】百藥齊和。
【註】與劑同。
劖 【子集下】【刀字部】 劖 【唐韻】鋤銜切【集韻】【韻會】鋤鹹切,□音巉。
【說文】斷也。
從刀,毚聲。
一曰剽釗也。
【徐曰】劖,鑿也。
【韓愈酬司門盧汀詩】若使乘酣馳雄怪,造化何以當鐫劖。
又【集韻】士減切。
音巉。
義同。
卞 【子集下】【蔔字部】 卞 【唐韻】【集韻】【韻會】皮變切【正韻】毗面切,□音弁。
【廣韻】縣名。
【括地志】兗州泗水縣,本漢卞縣地。
又【集韻】躁疾也。
【左傳定三年】邾莊公卞急而好潔。
又【玉篇】法也。
【書顧命】臨君周邦,率循大卞。
【註】大法也。
又姓。
【廣韻】出濟隂。
本周曹叔振鐸之支子,封于卞,遂以建族。
又【集韻】蒲官切,音槃。
同般。
【爾雅釋詁】樂也。
或作弁。
勳 【子集下】【力字部】 勳 〔古文〕勛【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雲切,音熏。
【說文】能成王功也。
從力,熏聲。
當作勳,今作勳。
【周禮夏官司勳】王功曰勳。
【註】輔成王業,若周公也。
【書禹謨】其克有勳。
又【集韻】籲運切,薰去聲。
義同。
勵 【子集下】【力字部】 勵 【唐韻】【集韻】【韻會】□力制切,音厲。
【說文】勉力也,從力厲聲。
【玉篇】勸也。
【廣韻】勸勉也。
【後漢祭彤傳】璽書勉勵。
又【韻會】通作厲。
有修飾振起意。
【前漢宣帝紀】厲精更始。
勷 【子集下】【力字部】 勷 【唐韻】汝陽切【集韻】【韻會】如陽切【正韻】如羊切,□音禳。
【玉篇】走貌。
又劻勷。
詳劻字註。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補】昌支切,音癡。
目汁凝也。
勾 【子集下】【勹字部】 勾 【篇海】古侯切,音溝。
又古□切,音遘。
勾本作句。
匪 【子集下】【匚字部】 匪 【唐韻】【集韻】【韻會】府尾切【正韻】甫尾切,□非上聲。
【說文】匪如篋。
【玉篇】竹器方曰匪。
【廣韻】器如竹篋。
今從竹爲筐篚字。
又【說文】一曰非也。
【易屯卦】匪□媾。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且其匪色。
【註】匪采,貌也。
又【集韻】【正韻】□芳微切,音霏。
【禮少儀】車馬之美,匪匪翼翼。
【註】行而有文也。
又【集韻】同騑。
騑騑,馬行不止貌。
又【正韻】敷文切,音分。
【周禮天官大宰】八曰匪頒之式。
【註】匪,分也,謂分賜羣臣也。
【地官廩人】以待國之匪頒。
【註】匪,讀爲分。
刿 【子集下】【刀字部】 劌 【唐韻】居衞切【集韻】【韻會】姑衞切,□音蹶。
【說文】利傷也。
從刀,歲聲。
【廣韻】割也。
【禮聘義】君子比德于玉,廉而不劌,義也。
又人名。
【前漢古今人表】魯曹劌。
劂 【子集下】【刀字部】 劂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月切,音厥。
【廣韻】刻刀。
【集韻】剞劂,刀也。
【楚辭哀時命】握剞劂而不用。
又【廣韻】居衞切【集韻】【韻會】姑衞切,□音蹶。
義同。
【前漢揚雄傳】般倕棄其剞劂兮。
【註】應劭曰:劂,曲鑿也。
師古曰:居衞切。
【傅毅琴賦】命離婁使布,施公輸之剞劂。
遂彫琢而成器,揆神農之初制。
噸 【醜集上】【口字部】 噸 【集韻】徒渾切,音屯。
【玉篇】噸噸,不了。
【集韻】噸噸,言不明也。
又【廣韻】他袞切【集韻】吐袞切,□音畽。
義同。
又【廣韻】氣相衝也。
劒 【子集下】【刀字部】 劒 【說文】人所帶兵也。
從刃,僉聲,籀文作劍。
考證:〔【管子地數篇】昔葛天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爲劒鎧。
〕謹照原文省昔字天字。
劒鎧下增矛戟二字。
功 【子集下】【力字部】 功 【唐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公。
【說文】以勞定國曰功。
從力,工聲。
【廣韻】功績也。
【書禹謨】九功惟敘。
又自以爲功曰功之。
【史記信陵君傳】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爲公子不取也。
又功,毛詩作公。
【詩小雅】以奏膚公。
【註】功也。
又【韻會】大功,小功,喪服名。
謂治布有精麤之分。
或作紅。
史記漢書,大功小功,作大紅小紅。
又【廣韻】漢複姓。
【何氏姓苑】漢營陵令成功恢。
禹治水告成功後爲氏。
又【韻補】葉姑黃切,音光。
【東方朔七諫】信直退而毀敗兮,虛僞進而得當。
追悔過之無及兮,豈盡忠而有功。
又葉居銀切,音巾。
【司馬相如子虛賦】騖于鹽浦,割鮮染輪。
射中獲多,矜而自功。
勃 【子集下】【力字部】 勃 【唐韻】【韻會】【正韻】蒲沒切【集韻】薄沒切,□音孛。
【說文】排也。
從力,孛聲。
【徐曰】勃然興起,有所排擠也。
又【玉篇】卒也。
【韻會】勃卒,旋放之貌。
又變色貌。
【論語】色勃如也。
又姓。
【韻會】梁武帝攺豫章王姓勃氏。
又通作渤。
【前漢地理志】薊南通齊趙勃碣之閒。
【註】師古曰:勃,勃海也。
又【韻補】葉皮列切,便入聲。
【蘇轍滕王閣詩】餘思屬江湖,登臨寄遺堞。
驕王應笑滕,狂客亦矜勃。
【註】王勃,唐人。
務 【子集下】【力字部】 務 【唐韻】【集韻】【韻會】□亡遇切,音霧。
【說文】趣也。
從力,敄聲。
【徐曰】言趣赴此事也。
【爾雅釋詁】務,彊也。
【註】事務以力勉彊。
【廣韻】事務也,專力也。
【易繫辭】夫易開物成務。
又姓。
【廣韻】列仙傳有務光。
又【集韻】微夫切,霧平聲。
務婁,邑名。
又【廣韻】謨袍切,音毛。
前高後下。
又【集韻】莫□切,音茂。
昏也。
又【正韻】罔古切,音武。
同侮。
【詩小雅】兄弟鬩于牆,外禦其務。
又【韻補】葉迷侯切,音謀。
【劉楨瓜賦】豐細異形,圓方殊務。
揚暉發藻,九采雜糅。
糅平聲。
勤 【子集下】【力字部】 勤 〔古文〕瘽【唐韻】巨斤切【集韻】【正韻】渠中切【韻會】渠斤切,□音芹。
【說文】勞也。
從力,堇聲。
【爾雅疏】勤者,勞力也。
【書武成】王季其勤王家。
又【詩豳風】恩斯勤斯。
【註】勤,篤厚也。
【左傳僖三年】楚人伐鄭,鄭伯欲成,孔叔不可。
曰:齊方勤我,棄德不祥。
【註】勤我,言齊恤鄭難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
又【揚子法言】民有三勤。
【註】勤,苦也。
又【韻補】葉渠焉切,音乾。
【鄭曼贈陸雲詩】垂龔之會,匪言不宣。
嗟我懷人,斯恩斯勤。
又通作廑。
【前漢揚雄傳】其廑至矣。
【註】師古曰:古勤字。
又【集韻】渠之切,音其。
通作期。
耄勤,老稱也。
勰 【子集下】【力字部】 勰 【唐韻】【正韻】胡頰切【集韻】【韻會】檄頰切,□音協。
【說文】同思之和。
從劦從思。
【徐曰】會意。
又【韻會】人名。
【南史】劉勰,撰文心雕龍。
匊 【子集下】【勹字部】 匊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六切,音菊。
【說文】在手曰匊。
【徐曰】手掬米,會意。
【玉篇】兩手也,滿手也,手中也,物在手也。
【詩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匊。
【朱子詩】從容出妙句,珠貝爛盈匊。
又【韻會】一手曰匊。
【詩小雅】終朝采綠,不盈一匊。
【賈島詩】虬龍一匊波,洗蕩千萬春。
【集韻】或作掬。
咴 【醜集上】【口字部】 咴 【集韻】呼回切,音灰。
聲也。
剅 【子集下】【刀字部】 剅 【唐韻】洛侯切,音樓。
小穿也。
【玉篇】小裂也。
又【唐韻】【集韻】□當侯切,音兜。
義同。
又【集韻】一曰割也。
或作□。
劈 【子集下】【刀字部】 劈 【唐韻】普擊切【集韻】【韻會】匹歷切,□音霹。
【說文】破也。
從刀,辟聲。
【玉篇】裂破也。
【廣韻】割也。
【集韻】分也。
【子集下】【刀字部】【唐韻】【集韻】□居言切,音犍。
剔也。
又【集韻】渠焉切,音。
削也。
呄 【醜集上】【口字部】 呄 【字彙補】古得切,音格。
財多。
刑 【子集下】【刀字部】〔古文〕□【集韻】同□。
【說文】罰辠也,國之罰也。
從井刀,刀守井,飮之人入井,陷于川,守之割其情也。
【韻會】復古篇雲:□從刀幵聲,剄也。
從刀井,法也。
今經史皆通作□。
劃 【子集下】【刀字部】 劃 【唐韻】戸花切【集韻】【正韻】胡瓜切,□音華。
【廣韻】撥進船也。
【集韻】舟進竿謂之劃。
又【正字通】方音讀若話,俗呼小船爲劃子。
又【廣韻】【集韻】□古臥切,果去聲。
鐮也。
【玉篇】刈□也。
又【廣韻】【集韻】□古火切,音果。
割也。
(劃)〔古文〕□【唐韻】呼麥切【集韻】【韻會】忽麥切【正韻】霍虢切,□轟入聲。
【說文】錐刀也。
又【廣韻】劃,作事也。
又【玉篇】以刀劃破物也。
又【唐韻】【集韻】□胡麥切,音獲。
裂也。
【集韻】或作劐。
亦作□。
券 【子集下】【刀字部】 券 【唐韻】去願切【集韻】【韻會】【正韻】區願切,□音勸。
【說文】契也。
從刀,聲。
以木牘爲要約之書,以刀剖之,屈曲犬牙。
【釋名】券,綣也,相約束繾綣爲限也。
【史記田敬仲世家】蘇秦謂田軫曰:公常執左券,以責于秦韓。
又【孟嘗君傳】馮驩收責於薛,旣還,曰:臣合券焚之,市義而反。
【韻會】從刀,不從力。
券,古卷字也。
【子集下】【冂字部】【唐韻】母官切【集韻】謨官切,□音瞞。
【說文】平也。
從廿。
五行之數,二十分爲一辰。
從,平之義。
【玉篇】當也。
又【廣韻】瓦穿孔狀。
又見切,音麪。
義同。
冱 【子集下】【冫字部】 冱 【唐韻】胡誤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故切,□音護。
【玉篇】寒也。
【廣韻】寒凝也。
【張衡西京賦】涸隂冱寒。
【韻會】通作涸。
獸 【巳集下】【犬字部】 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舒救切,音狩。
【說文】守備者。
從嘼從犬。
【爾雅釋鳥】四足而毛謂之獸。
【書益稷】百獸率舞,庶尹允諧。
【周禮天官】獸人掌罟田獸,辨其名物。
又【天官庖人】六獸。
【註】鄭司農雲:六獸:麋、鹿、熊、麕、野豕、兔也。
又【儀禮特牲饋食禮】棜在其南,南順。
實獸于其上,東首。
【註】獸,臘也。
冖 【子集下】【冖字部】 冖 【唐韻】【集韻】□莫狄切,音覓。
【說文】覆也。
從一下垂。
【玉篇】以巾覆物。
【同文舉要】象布幕下覆。
【正字通】今作羃,楷作冪。
小篆從巾作幎。
況 【子集下】【冫字部】 況 【玉篇】俗況字。
○按況本從水,亦從二作況。
今從冫,當卽況、況二字之譌。
況從二從兄。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虛放切,音貺。
發語辭。
【詩小雅】況也永歎。
從二從兄,與況字少異。
又借作祝。
【漢魯相謁孔廟□】祝基作況其。
況從二從兄,以況字代替。
(況)〔古文〕□【唐韻】許訪切【集韻】【韻會】【正韻】許放切,□音貺。
【說文】寒水也。
又矧也,譬也。
【莊子知北遊】每下愈況。
又益也。
【晉語】衆況厚之。
又茲也。
【詩小雅】況也永歎。
【箋】來茲對之,長歎而已。
又滋也。
【詩大雅】亂況斯削。
又賜也。
與貺通。
【前漢武帝紀】遭天地況施,著見景象。
又臨訪曰來況。
【司馬相如子虛賦】足下不遠千裡,來況齊國。
又【廣韻】修況,琴名。
又姓。
【蜀志】有況長寧。
◎按佩觿集,況況況□虛訪翻,況發語之端,況寒冰也,況形況,今多通用況字。
又【集韻】或作湟。
又古與兄通。
凚 【子集下】【冫字部】 凚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飮切,音噤。
寒貌。
【玉篇】寒極。
【韓愈□雞聯句】磔毛各凚。
又【集韻】羲錦切,歆上聲。
義同。
凵 【子集下】【凵字部】 凵 【唐韻】丘範切【集韻】口範切,□音坎。
【說文】張口也。
象形。
【正字通】魏校曰:凵,受物之器。
象地體承載形,虛中者,當其無,有器之用也。
又【集韻】苦紺切,音勘。
義同。
□ 【未集中】【耳字部】 □ 【廣韻】盧協切【集韻】力協切,□音。
【廣韻】耳垂。
【集韻】或作聗。
凘 【子集下】【冫字部】 凘 〔古文〕□【唐韻】息移切【集韻】山宜切【韻會】相支切【正韻】相咨切,□音斯。
【說文】流冰也。
從仌,斯聲。
【徐曰】冰解而流也。
【風俗通】冰流曰凘,冰解曰冸。
又【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音嘶。
義同。
又【正韻】息漬切,斯去聲。
義同。
刌 【子集下】【刀字部】 刌 【唐韻】倉本切【集韻】【韻會】取本切【正韻】趨本切,□音忖。
【說文】切也。
從刀,寸聲。
【玉篇】切斷也。
【儀禮特牲饋食】刌肺三。
【前漢元帝紀】自度曲,被歌聲,分刌節度。
【註】韋昭曰:刌,切也。
謂能分切句絕,爲之節制也。
又【廣韻】細切也。
【增韻】割也,截也。
又【集韻】此演切,音淺。
義同。
刍 【申集上】【艸字部】 芻 【唐韻】側愚切【正韻】楚徂切,□音初。
【說文】刈草也。
【詩大雅】詢于芻蕘。
【疏】芻者飼牛馬之草。
【孟子】猶芻豢之悅我口。
【趙註】草食曰芻。
【韻會】羊曰芻,犬曰豢,皆以所食得名。
又【禮祭統】士執芻。
【註】藁也。
【詩小雅】生芻一束。
【箋】苽草刈取以用曰芻,故曰生芻。
又草名。
【小雅】終朝采綠。
【箋】綠,王芻也。
又梵語謂僧曰苾芻。
又芻尼。
【許彥周詩話】嘗作七夕詩,押潘尼字,難于屬和,後讀《藏經》,有呼喜鵲爲芻尼。
又姓。
見【何氏姓苑】。
又【集韻】葘尤切,音鄒。
【韓愈駑驥詩】力小若易制,價微良易酬。
渴飮一鬥水,饑食一束芻。
【六書正譌】芻象包束草之形,俗作蒭,非。
【幹祿字書】通作□、□。
□字原從艸從口從醜作。
考證:〔【孟子】猶芻豢之悅我口。
【趙註】草牲曰芻。
〕謹照原文牲改食。
劸 【子集下】【力字部】 劸 【集韻】於佳切,音娃。
逼也。
刦 【子集下】【刀字部】 刦 【集韻】【韻會】□訖業切,音訐。
強取也。
【增韻】奪去也,剽掠也。
【左思吳都賦】刦剞熊羆之室。
又【正韻】禁持也。
【荀子修身篇】刦之以師友。
又【韻會】劫通作刦。
凷 【子集下】【凵字部】 凷 【唐韻】苦對切【集韻】苦會切,□音塊。
【說文】墣也。
從土凵。
【集韻】土也。
【前漢律歷志】野人舉凷而與之。
【蔡邕釋誨】九河盈溢,非一凷所能防。
【韻會】今作塊。
【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
又作蕢。
【禮禮運】蕢桴而土鼓。
【註】蕢讀爲凷,堛也。
【集韻】或作墤。
又【集韻】苦怪切【正韻】苦夬切,□音蒯。
義同。
又□。
芢 【申集上】【艸字部】 芢 【集韻】【類篇】□而鄰切,音仁。
草名。
葘 【申集上】【艸字部】 葘 【正字通】菑本字。
【說文】從艸從□從田。
【玉篇】【廣韻】□從巛。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補】莫各切,音邈。
肉膜也。
冾 【子集下】【冫字部】 冾 【字彙補】回涉切,音挾。
和也,霑也。
冶 【子集下】【冫字部】 冶 【唐韻】羊者切【集韻】【韻會】【正韻】以者切,□音野。
【說文】消也。
從仌,台聲。
【三蒼】冶,銷也。
遭熱卽流,遇冷卽合。
與冰同志,故字從冰。
【正韻】鎔也,銷也,鑄也。
【韻會】爐鑄謂之冶。
引屍子,蚩尤造九冶。
又鑄匠曰冶。
【前漢董仲舒傳】金之在鎔,惟冶者之所鑄。
又妖冶。
【說文】女態。
【易繫辭】冶容誨淫。
【正韻】裝飾也。
又姓。
【廣韻】左傳,衞大夫冶厪。
又【玉篇】公冶,複姓。
又江南有梅根冶。
【宋書百官志】江南有梅根及冶塘二冶。
【庾信枯樹賦】南陵以梅根作冶。
【孟浩然詩】火熾梅根冶。
○按此皆晉時冶官所居。
楊愼謂冶卽野字,非。
又【韻補】葉演女切,音與。
【齊武帝估客樂詩】昔經樊鄧役,阻潮梅根冶。
深懷悵往事,意滿辭不敘。
又葉鄔果切,音婐。
容也。
【謝惠連詩】酈生無文章,西施整妖冶。
胡爲空耿介,悲哉君志瑣。
刀 【子集下】【刀字部】 刀 【唐韻】【集韻】【韻會】都勞切【正韻】都高切,□到平聲。
【說文】兵也。
象形。
【徐曰】象刀背與刃也。
【釋名】刀,到也。
以斬伐到其所也。
【玉篇】所以割也。
【左傳襄三十一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又錢名。
【初學記】黃帝採首山之銅,始鑄爲刀。
【史記平準書】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
【註】索隱曰:刀者,錢也。
以其形如刀。
【前漢食貨志】利於刀。
【註】如淳曰:名錢爲刀者,以其利於民也。
又【詩衞風】誰謂河廣,曾不容刀。
【朱註】小船曰刀。
【正韻】小船形如刀。
刨 【子集下】【刀字部】 刨 【集韻】蒲交切,音胞。
削也。
别 【子集下】【刀字部】 別 〔古文〕□【唐韻】方別切【集韻】【韻會】筆別切【正韻】必列切,□鞭入聲。
【說文】分解也。
【玉篇】分別也。
【增韻】辨也。
【禮曲禮】日月以告君,以厚其別也。
【爾雅釋山】小山別大山,鮮。
【疏】謂小山與大山不相連屬者名鮮。
【淮南子齊俗訓】宰庖之切割分別也。
【晉仲長敖覈性賦】同稟氣質,無有區別。
又傅別,謂券書也。
【周禮天官小宰】八成,聽稱責以傳別。
【註】鄭曰:爲大手書於一劄,中字別之。
又【唐韻】【集韻】【韻會】皮列切【正韻】避列切,□便入聲。
【玉篇】離也。
【增韻】解也,訣也。
【江淹別賦】黯然銷者,惟別而已矣。
【宋謝惠連夜集歎乖詩】詩人詠踟躕,搔首歌離別。
【梁荀濟贈隂梁州詩】已作金蘭契,何言雲雨別。
刷 【子集下】【刀字部】 刷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數滑切,測入聲。
【說文】刮也。
【爾雅釋詁】刷,淸也。
【註】掃刷所以爲潔淸。
【周禮天官淩人】夏頒冰掌事秋刷。
【註】刷,淸也。
秋涼,冰不用,可以淸除其室。
【前漢武帝紀】欲刷恥改行。
【註】師古曰:刷,除也。
【左思吳都賦】刷蕩漪瀾。
又【顏延之馬賦】旦刷幽燕,畫□荊越。
【註】形容其迅疾也。
又【博雅】□謂之刷。
又【增韻】根刷,尋究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所劣切,音□。
義同。
考證:〔【顏延之馬賦】旦刷幽燕,畫抹荊越。
〕謹照原文畫抹改畫□。
剞 【子集下】【刀字部】 剞 【唐韻】居綺切【集韻】舉綺切【韻會】舉履切【正韻】居裡切,□羈上聲。
【說文】剞劂,曲刀也。
從刀,奇聲。
【前漢揚雄傳】般倕棄其剞劂兮。
【楚辭哀時命】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規榘而無所施。
又【韻會】剞,曲刀。
劂,曲鑿。
又【集韻】【韻會】□居宜切,音羈。
義同。
剭 【子集下】【刀字部】 剭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谷切,音屋。
【廣韻】誅也。
【前漢班固敘傳】底剭鼎臣。
【註】服曰:剭者,厚□。
謂重誅也。
又通屋。
【周禮秋官司烜氏】邦若屋誅。
【註】謂所殺不於市,而以適甸師氏。
又【集韻】【韻會】□乙角切,音渥。
【博雅】□也。
膒 【未集下】【肉字部】 膒 【廣韻】【集韻】□烏侯切,音謳。
【玉篇】久脂也。
【集韻】一曰以脂漬皮。
又【集韻】於□切,音。
義同。
關 【戌集上】【門字部】 關 【唐韻】古還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還切,□音瘝。
【說文】以木橫持門戸也。
【韻會】要會也。
又【玉篇】扃也。
【正韻】塞門也,門牡也。
又關津。
【周禮地官司關】司關掌國貨之節。
以聮門市。
【註】界上之門也。
【禮王制】關譏而不征。
【易復卦】先王以至日閉關。
又墓門也。
【周禮春官巾車】及墓,嘑啓關陳車。
【註】關,墓門也。
又【集韻】通也。
【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
【疏】關通衡石之用,使之和平。
【易同人註】雖是同人卦下之辭,不關六二之義。
又【韻會】關,所以閉也。
【楚辭招魂】虎豹九關。
【註】使神虎豹,執其關閉。
又【正字通】關策,猶關說也。
【史記梁孝王世家】有所關說于景帝。
又【博雅】驛也。
又塞也。
又【正韻】戾機也。
又聮絡也。
又涉也。
【後漢張升傳】升少好學,多關覽。
【註】關,涉也。
又由也。
【前漢董仲舒傳】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
【註】關,由也。
又穿也。
【禮雜記】叔孫武叔朝見,輪人以其杖,關轂而輠輪者。
【疏】關,穿也。
又三關。
【淮南子主術訓】三關者,不可不愼守,謂耳目口不當妄視聽言也。
又關藏。
【荀悅申鑒】善養性者得其和,鄰臍三寸謂之關。
關藏呼吸,以受四氣也。
又關脈。
【史記倉公傳】少陽初關一分。
【註】脈經雲: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
其骨自高從寸至尺,名曰尺,澤後尺前名曰關。
陽出隂入,以關爲界。
又關孔。
【周禮冬官車人五分其長以其一爲之首註】首六寸,謂今剛關頭斧。
【疏】漢時斧近刃,皆以剛鐵爲之。
又以柄關孔。
又【史記封禪書】因巫爲主人,關飮食。
○按關卽索字意。
又【韻會】閒關,崎嶇屈轉貌。
【後漢荀彧傳】荀君乃越河冀閒關,以從曹武。
又【正韻】關白也。
【前漢王褒傳】進退得關其忠。
又【正字通】閒關,車□聲。
【詩小雅】閒關,車之□兮。
【傳】閒關,設□也。
又【正字通】關關,鳥鳴聲。
【詩周南】關關雎鳩。
【傳】關關,和聲也。
又斧名。
【後漢馬融傳】揚關斧。
【註】關斧,斧名也。
又地名。
【史記項羽紀】行略定秦地函谷關。
【前漢高帝紀】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註】自函谷關以西總名關中。
又【集韻】亦姓。
又【集韻】烏關切【正韻】烏還切,□音彎。
【集韻】持弓關矢也。
【左傳昭二十一年】將注豹則關矣。
【註】關,引弓。
【釋文】烏環反。
【孟子】越人關弓而射之。
又【韻補】葉圭懸切,音涓。
【劉歆遂初賦】馳大行之嚴防,入天井之喬關。
望庭燧之皦皦,飛旌旐之翩翩。
【盧諶懷古詩】藺生在下位,繆子稱其賢。
奉辭馳出境,伏軾徑入關。
考證:〔【周禮春官巾車】及墓,嘑啓關東車。
〕謹照原文東車改陳車。
劰 【子集下】【力字部】 劰 【篇海類編】莫各切,音邈。
勤也。
冘 【子集下】【冖字部】 冘 【唐韻】餘針切【集韻】【韻會】夷針切,□音淫。
【說文】淫淫,行貌。
【前漢揚雄傳】窮冘閼與。
【註】孟康曰:冘,行也。
又【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音由。
【前漢馬援傳】冘豫未決。
【後漢來歙傳】冘豫不決。
【註】狐疑也。
□ 【未集下】【肉字部】 □ 【廣韻】許幺切【集韻】馨幺切,□音膮。
【廣韻】□□,腫欲潰也。
【博雅】□,腫也。
又【集韻】虛嬌切,音囂。
義同。
□ 【未集下】【肉字部】 □ 【廣韻】叱涉切【集韻】尺涉切,□音謵。
【廣韻】□□。
【集韻】□,肉動也。
減 【子集下】【冫字部】 減 【玉篇】古斬切,音減。
俗減字。
(減)【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斬切,音鹼。
【說文】損也。
【玉篇】少也,輕也。
【禮樂記】禮主其減。
又水名。
【山海經】番條之山,減水出焉。
又岐山亦出減水,東南流注于江。
又姓。
【史記酷吏傳】減宣。
又【廣韻】【集韻】□下斬切,音豏。
又【集韻】公陷切,音。
義□同。
俗作減,非。
(減)考證:〔又姓。
【前漢酷吏傳】減宣。
〕謹按漢書作鹹,史記作減。
前漢改史記。
匤 【子集下】【匚字部】 匤 【唐韻】丘玉切【集韻】區玉切,□音曲。
匣也。
凒 【子集下】【冫字部】 凒 【集韻】【韻會】□魚衣切,音沂。
【博雅】凗凒,霜雪也。
【楚辭九思】霜雪兮凗凒。
又【韻會】或作皚溰。
又【集韻】吾回切,音敳。
義同。
冕 【子集下】【冂字部】 冕 【唐韻】亡辨切【集韻】【韻會】【正韻】美辨切,□音免。
【說文】大夫以上冠也。
邃延垂瑬纊紞。
從冃,免聲。
古黃帝初作冕。
【徐曰】冕,上加之也。
長六寸,前狹圓,上廣方,朱綠塗之,前後邃延。
斿,其前垂珠也,俯仰逶迤,如水之流。
纊紞,黃色也,以黃綿綴冕兩旁,下繫玉瑱,又謂之珥,細長而銳若筆頭,以屬耳中,無作聰明,虛己以待人之意。
冕之言俛也,後仰前俯,主於恭也。
【禮玉藻】諸侯裨冕以朝。
【禮器】天子之冕朱綠藻,十有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此以文爲貴也。
又【韻會】或作絻。
【荀子禮論篇】郊之麻絻。
【集韻】亦作。
又【正韻】禮記,士玄端,諸侯玄端以祭,天子玄端而朝日於東門之外。
端皆作冕。
又【集韻】武遠切,音晚。
冠有延,前俯也。
函 【子集下】【凵字部】 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男切,音含。
【說文】舌也,又容也。
【禮曲禮】席閒函丈。
又【前漢禮樂志郊祀歌】函蒙祉福常若期。
【註】師古曰:函,包也。
又【前漢班固敘傳】函之如海。
【註】讀與含同。
【律歷志】太極函三爲一。
【禮樂志】人函隂陽之氣。
又【玉篇】鎧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燕非無函也,夫人而能爲函也。
又【集韻】戸感切,音頷。
【通俗文】口上曰臄,口下曰函。
【集韻】或作椷。
【前漢天文志】太白閒可椷劒。
【註】謂可容一劒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胡讒切【正韻】胡嵒切,□音鹹。
匱也。
又【集韻】或作,木名。
又或作。
【博雅】介鎧也,通作函。
又【玉篇】書也。
【晉書殷浩傳】竟達空函。
又姓。
【廣韻】漢有豫章太守函熙。
又漢複姓。
漢末有黃門侍郞函治子覺。
又函谷,關名。
又通作鹹。
【周禮秋官】伊耆氏共杖鹹。
【註】鹹讀爲函,以此藏杖也。
又【張有復古編】圅又作函,亦筆迹小異。
別作凾,非。
考證:〔【前漢禮樂志郊祀歌】函業祉福常若期。
〕謹照原文函業改函蒙。
刉 【子集下】【刀字部】 刉 【字彙】同刏。
刖 【子集下】【刀字部】 刖 【唐韻】【集韻】【韻會】□魚厥切,音月。
【說文】絕也。
從刀,月聲。
本作跀,斷足也。
從足,月聲。
【徐曰】足見斷爲跀,其□名則刖也。
今文但作刖。
【書呂□】刖足曰剕。
【前漢□法志】刖罪五百。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忽切,音兀。
斷足也。
【集韻】或作□。
到 【子集下】【刀字部】 到 【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倒。
【爾雅釋詁】到,至也。
【疏】到者,自遠而至也。
【詩大雅】靡國不到。
又姓。
【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勳 【子集下】【力字部】 勛 【說文】【廣韻】□古文勳字。
註見十四畫。
剃 【子集下】【刀字部】 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計切,音替。
□髮也。
【玉篇】除髮也。
亦作鬀。
【集韻】本作□。
或作剔。
剒 【子集下】【刀字部】 剒 【唐韻】【集韻】倉各切【韻會】淸各切【正韻】七各切,□音錯。
【爾雅釋器】犀謂之剒。
【註】治樸之名。
【疏】治其樸,俱未成器也。
【玉篇】亦作錯。
冎 【子集下】【冂字部】 冎 【唐韻】【集韻】【韻會】□古瓦切,音寡。
【說文】剔人肉,置其骨也。
【集韻】亦作剮。
【韻會】或作叧。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字彙補】同。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他甘切,音。
膚肉壞也。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補】子損切,音撙。
□也。
剮 【子集下】【刀字部】 剮 【唐韻】【集韻】□古瓦切,音寡。
【玉篇】剔肉置骨也。
【說文】作冎。
【廣韻】俗咼字。
【正字通】本作冎。
八 【子集下】【八字部】 八 【唐韻】博拔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拔切,□音捌。
【說文】別也。
象分別相背之形。
【徐曰】數之八,兩兩相背,是別也。
少隂數,木數也。
【玉篇】數也。
又【集韻】補內切,音背。
【趙古則六書本義】八,音背,分異也,象分開相八形,轉爲布拔切,少隂數也。
又【韻補】葉筆別切,音。
【張衡舞賦】聲變諧集,應激成節。
度終復位,以授二八。
又【韻補】葉必益切,音璧。
【張衡西京賦】叉簇之所攙捔,徒搏之所撞。
白日未及移□,巳獮其什七八。
又八八。
【通雅】八八,外國語稱巴巴。
【唐書李懷光傳】德宗,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爲後。
考證:〔【張衡西京賦】叉簇之所攙捔,徒博之所撞。
〕謹照原文徒博改徒搏。
冔 【子集下】【冂字部】 冔 【唐韻】況于切【集韻】【韻會】匈于切,□音籲。
【玉篇】覆也,殷之冕也。
【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
【註】冔名出于幠。
幠,覆也,言所以自覆飾也。
【詩大雅】常服黼冔。
【廣韻】或作□。
又【唐韻】況羽切【集韻】【韻會】火羽切,□音詡。
義同。
【韻會】毛氏曰:從冃從籲。
從日,誤。
或作哻,亦誤。
劍 【子集下】【刀字部】 劍 【唐韻】【集韻】【韻會】□居欠切,檢去聲。
【玉篇】籀文劒。
【說文】人所帶兵也。
【釋名】劒,檢也,所以防檢非常。
【管子地數篇】葛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爲劒鎧矛戟。
又操劒殺人亦曰劒。
【潘嶽汧督馬敦誄序】漢明帝時有司馬叔持者,白日于市,手劒父讎。
冏 【子集下】【冂字部】 冏 【篇海】古熒切,音扃。
【木華海賦】冏然鳥逝。
【註】光也。
淩 【子集下】【冫字部】 淩 【唐韻】力膺切【集韻】【韻會】【正韻】離呈切,□音陵。
【廣韻】冰淩。
【風俗通】積冰曰淩。
【詩豳風】三之日納于淩隂。
【周禮天官淩人註】淩,冰室也。
【前漢高帝紀】未央宮淩室。
【註】師古曰:淩室,藏冰之室。
又【史記秦始皇本紀】陵水經地。
【註】陵作淩,猶歷也。
又【前漢揚雄傳】虎豹之淩遽。
【註】師古曰:淩,戰慄也。
又【集韻】【韻會】□裡孕切,陵去聲。
冰也。
凗 【子集下】【冫字部】 凗 【集韻】昨回切,罪平聲。
凗凒,霜雪積聚貌。
【韻會】漼或作凗。
幾 【子集下】【幾字部】 幾 【唐韻】居履切【集韻】【韻會】舉履切【正韻】居裡切,□寄上聲。
【說文】踞幾也。
【徐曰】人所憑坐也。
【詩大雅】或肆之筵,或授之幾。
【周禮春官】五幾,玉幾,雕幾,彤幾,漆幾,素幾。
【劉歆西京雜記】漢制,天子玉幾,冬加綈錦其上,謂之綈幾。
凡公侯皆竹木幾,冬則細□爲橐以馮之。
【玉篇】案也。
亦作機。
【左傳昭五年】設機而不倚。
又幾幾,安重貌。
【詩豳風】赤舄幾幾。
(幾)〔古文〕□□【唐韻】居衣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
【說文】微也。
【易繫辭】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
【書臯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
【傳】言當戒懼萬事之微。
又【說文】殆也,從□,從戍。
戍,兵守也。
□而兵守者危也。
【爾雅釋詁】幾,危也。
【註】幾,猶殆也。
【詩大雅】天之降罔,維其幾矣。
又【玉篇】期也。
【詩小雅】蔔爾百福,如幾如式。
【疏】所以與汝百種之福,其來早晚,如有期節矣,其福多少,如有法度矣。
又【爾雅釋詁】庶幾,尚也。
【疏】尚,謂心所希望。
【孟子】王庶幾改之。
又察也。
【禮玉藻】禦瞽幾聲之上下。
【周禮地官司門】幾出入不物者。
【註】不物,與衆不同。
又【司關】無關門之征猶幾。
【註】無租稅,猶苛察不得令姦人出入。
又【韻會】將及也。
【爾雅釋詁】近也。
【易中孚】月幾望。
【禮樂記】知樂則幾於禮矣。
【史記留侯世家】幾敗乃公事。
○按《爾雅》《釋文》音機,《史記索隱》音祈,《禮記》《釋文》音譏。
又巨依反。
《韻會》雲:□機祈二音,是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渠希切,音祈。
【集韻】器之沂鄂也。
【禮郊特牲】丹漆雕幾之美。
【註】幾,謂漆餙沂鄂也。
【疏】雕,謂刻鏤。
幾,謂沂鄂。
言以丹漆雕餙之,以爲沂鄂。
【釋文】幾,巨依反。
又【廣韻】居狶切【集韻】【韻會】舉豈切,□機上聲。
【玉篇】幾幾,多也。
【廣韻】幾,何也。
【韻會】幾,數問多少之辭。
【左傳僖二十七年】靖諸內而敗諸外,所獲幾何。
【史記萬石君傳】少子慶爲太僕禦,出,上問車中幾馬。
又【韻會】未多時曰無幾。
又物無多,亦曰無幾。
又【廣韻】【集韻】【韻會】□其旣切,祈去聲。
【廣韻】幾,未已也。
又【集韻】與覬通。
【左傳哀十六年】國人望君,如望歲焉,日日以幾。
【註】冀君來。
【史記晉世家】無幾爲君。
【註】幾,謂望也。
冟 【子集下】【冖字部】 冟 【玉篇】詩亦切,音適。
飯堅柔調也。
今作適。
又【說文】飯剛柔不調者。
【釋名】冟,不適也。
判 【子集下】【刀字部】 判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泮。
【說文】分也。
從刀,半聲。
【玉篇】分散也。
又【增韻】半也。
【周禮地官媒氏】掌萬民之判。
【註】判,半也。
得耦爲合,主合其半。
又【周禮秋官朝士】凡有責者,有判書以治則聽。
【註】判,分半而合者,故書判爲辨。
又【前漢翟方進傳】天地判合。
【註】師古曰:判之言片也。
又斷也。
【唐書選舉志】試身言書判。
又【韻會】宰相出典州曰判。
又通作牉。
【字林】牉合其半,以成夫婦。
【儀禮喪服禮】夫妻牉合。
又通作泮。
【史記陸賈傳】自天地剖泮。
削 【子集下】【刀字部】 削 【唐韻】【正韻】息約切【集韻】思約切,□相入聲。
【說文】鞞也。
從刀,肖聲。
一曰析也。
【徐曰】今人音笑。
刀之匣也。
又【玉篇】刻治也。
【增韻】刮削也。
【詩大雅】削屢馮馮。
【註】牆成而削治重復也。
又小侵也。
【書君□】無倚法以削。
又弱也。
【孟子】魯之削也滋甚。
又奪除也。
【禮王制】君削以地。
又器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築氏爲削,長尺博寸,合六而成規。
【註】今之書刀。
【疏】古者未有紙筆,則以削刻字。
至漢雖有紙筆,仍有書刀,是古之遺法也。
又【集韻】仙妙切【正韻】蘇弔切,□音笑。
刀室也。
【前漢貨殖傳】質氏以酒削而鼎食。
【註】師古曰:削謂刀劒室也。
人有刀劒室,惡者爲酒濯,令更新也。
【集韻】本作韒,或作鞘□。
又【集韻】【韻會】【正韻】□所敎切,音稍。
【周禮天官】家削之賦。
【註】二百裡家削。
【疏】家削之賦者,謂二百裡之內地名削,其中有大夫采地,謂之家,故名家削。
【集韻】本作□,通作稍。
又【集韻】七削切,音峭。
削格,所以施羅綱也。
又葉息七切,音悉。
【蘇軾榧子詩】□爲君倚幾,滑淨不容削。
物微興不淺,此贈毋輕擲。
剗 【子集下】【刀字部】 剗 【唐韻】初限切【集韻】【韻會】楚限切【正韻】楚□切,□音鏟。
【玉篇】削也。
【集韻】平也。
【戰國策】剗而類,破吾家。
【前漢班固敘傳】革剗五等,制立郡縣。
又【集韻】側展切,音展。
刈也。
【蘇軾牛戩畫詩】王師本不戰,賊壘何足剗。
笑指塵壁閒,此是老牛戩。
又【韻會】初諫切,鏟去聲。
攻也,平治也。
本作□,今文作剗。
【韓愈詩】活計以鋤剗。
耚 【未集中】【耒字部】 耚 【廣韻】敷羈切【集韻】【韻會】攀麋切【正韻】篇夷切,□音披。
【博雅】耕也。
又【玉篇】小高也。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補】與胯同。
冥 【子集下】【冖字部】 冥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正韻】眉兵切,□音銘。
【說文】幽也。
從日六,冖聲。
日數十,十六日而月始虧,冖亦夜也。
【爾雅釋言】幼也。
【註】幼稚者,冥昧也。
【詩小雅】噦噦其冥。
【前漢五行志】其廟獨冥。
【註】暗也。
【玉篇】窈也,夜也,草深也。
又靑冥,天也。
【楚辭九章】據靑冥而攄虹。
又北冥,海也。
【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
【正韻】通作溟。
又玄冥,水神。
【禮月令】其神玄冥。
【註】少皡氏子曰脩,曰熙,爲水官。
又【集韻】【韻會】母迥切【正韻】母耿切,□銘上聲。
【詩小雅】無將大車,維塵冥冥。
無思百憂,不出于熲。
【朱註】冥冥,昏晦也。
又【集韻】莫定切,銘去聲。
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莫狄切,音覓。
覆也。
以繩縻取禽獸之名。
周禮有冥氏,掌設弧張爲阱擭,以攻猛獸。
又葉謨陽切【史記龜莢傳】正晝無見,風雨晦冥。
雲蓋其上,五采靑黃。
又【集韻】見切,音麪。
冥眴,視不見。
冪 【子集下】【冖字部】 冪 【集韻】【韻會】□莫狄切,音覓。
【韻會】本作冖。
或作冪。
【周禮天官】冪人掌共巾冪。
【註】共巾可以覆物。
祭祀以疏布巾冪八尊,以畫布巾冪八彜。
【韻會】或作冪。
【正韻】作羃,亦作冪,覆食巾。
考證:〔【周禮天官】冪人掌〈共下巾〉冪。
【註】〈共下巾〉可以覆物。
祭祀以疏布巾冪八尊,以畫布巾冪八彜。
〕謹按〈共下巾〉字乃共巾二字之譌。
謹照原文掌〈共下巾〉冪改掌共巾冪。
共巾可以覆物。
八彜改六彜。
馮 【亥集上】【馬字部】 馮 〔古文〕淜【廣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音憑。
【說文】馬行疾也。
又【玉篇】乗也,陵也,登也。
【易泰卦】包荒用馮河。
【疏】用馮河者,無舟渡水,馮陵於河,是頑愚之人。
此九二能包含容受,故曰用馮河也。
【爾雅釋訓】馮河,徒涉也。
【疏】小雅小旻,不敢馮河。
毛傳雲:馮,陵也。
然則空涉水陵波而渡,故訓馮爲陵也。
又【周禮夏官大司馬】馮弱犯寡則眚之。
【註】馮,謂乗陵也。
又馮馮,牆堅聲。
【詩大雅】削屢馮馮。
【傳】削牆鍛屢之聲馮馮然。
【朱傳】削屢,牆成而削治重複也。
馮馮,牆堅聲。
又借爲馮依字。
【詩大雅】有馮有翼。
【傳】可馮依,以爲輔翼也。
又【揚子方言】馮,怒也。
楚曰馮。
【註】馮,恚盛貌。
【左傳昭五年】今君奮焉,震□馮怒。
又恃也,矜也。
【史記伯夷傳】衆庶馮生。
【註】馮者,恃也。
言衆庶之情,蓋馮恃矜其生也。
又【莊子盜跖篇】富人侅溺於馮氣,若負重行而上也。
【註】呂吉甫曰:馮,恃多資氣驕滿也。
舊註馮讀如憤,非。
又不滿之意。
【張衡西京賦】惟帝王之神麗,懼尊□之不殊。
雖斯宇之旣坦,心猶馮而未攄。
【註】宮室神嚴,所以別尊□,故此宇雖寬坦,心未攄散也。
又古郡名。
【前漢地理志】左馮翊註,故秦內史,太初元年更名。
又馮乗縣,屬蒼梧郡。
又官名。
【周禮春官宗伯】馮相氏。
【註】馮,乗也,相視也。
又馮夷,神名。
又【集韻】披耕切,音怦。
馮,閎大也。
一曰虛廓。
又【唐韻】房戎切【集韻】【韻會】符風切【正韻】符中切,□音逢。
【玉篇】姓也。
【韻會】鄭馮□子。
又【集韻】皮命切,音病。
據也。
又父吻切。
與憤同。
懣也。
考證:〔【爾雅釋訓】馮河,徒涉也。
【疏】小雅小旻,不敢馮河。
毛傳雲,馮,陵也。
然則豈涉水陵波而渡,故訓馮爲陵也。
〕謹照原文豈涉水改空涉水。
〔【張衡西京賦】心猶馮而未慮。
〕謹照原文未慮改未攄。
〔又郡名。
【前漢地理志】左馮翊。
〕謹照原文左馮翊下增註字。
決 【子集下】【冫字部】 決 【玉篇】俗決字。
(決)【廣韻】【集韻】【韻會】□古穴切,音玦。
水名。
【水經】決水,出廬江雩婁縣南大別山。
【注】俗名爲檀山峴,蓋大別之異名也。
其水歷山委注而絡其縣,西北流逕蓼縣故城,灌水注之,故地理志曰:決水北注蓼入灌,灌水於蓼亦入決。
又決決,北方水名。
【山海經】龍侯之山,決決之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又行流也。
【管子君臣下篇】決之則行,塞之則止。
【左傳襄三十一年】不如小決使道。
又斷也,判也。
【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
又分爭辨訟,非禮不決。
又以齒斷物亦曰決。
【禮曲禮】濡肉齒決,乾肉不齒決。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銳喙決吻。
【疏】鳥乃喙長,決物食之時,以其近喙本決,故雲決吻。
決如字。
又烏穴反。
又開也。
【儀禮鄕射禮】袒決遂。
【註】決猶闓也。
以象骨爲之,著右大擘指,以鈎絃闓體也。
闓音開。
【詩小雅】決拾旣佽。
又絕也,與訣同。
【前漢蘇武傳】李陵與蘇武決去。
【註】決,別也。
又決曹,官名。
主罪法者。
【後漢黃昌傳】習文法,仕郡爲決曹。
又【廣韻】【集韻】【正韻】□呼決切,音血。
疾貌。
一曰小飛也。
與□通。
【莊子逍遙遊】決起而飛,搶楡枋。
決或作□。
又【集韻】苦穴切,音闋。
與缺同。
或從血作□。
亦作決。
【史記秦始皇紀】譬猶騁六驥過決□也。
又涓惠切,音桂。
疾貌。
【莊子齊物論】麋鹿見之而決驟。
【註】決,徐邈讀古惠反。
冹 【子集下】【冫字部】 冹 【唐韻】【集韻】【韻會】□分物切,音弗。
寒也。
【說文】詩一之日冹。
【六書正譌】冹,俗用觱發,非。
【集韻】風寒。
又【玉篇】寒冰貌。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伐切,音髮。
義同。
刋 【子集下】【刀字部】 刋 【玉篇】七見切。
切也。
【韻會】刊從幹戈之幹,刋從千,與刊異。
考證:〔【周禮秋官】柞氏夏至日令刋陽木而火之。
〕謹照原文至日改日至。
【子集下】【刀字部】【集韻】【韻會】□乳兗切,音軟。
【玉篇】刺也。
匄 【子集下】【勹字部】 匄 【韻會】匃亦作匄。
【前漢文帝紀】匄以啓告朕。
【註】師古曰:匄,亦乞也。
劊 【子集下】【刀字部】 劊 【唐韻】【集韻】【韻會】□古外切,音膾。
【說文】斷也。
從刀,會聲。
又【唐韻】【集韻】□古活切,音括。
義同。
剷 【子集下】【刀字部】 剷 【正韻】楚□切,音產。
【杜牧原十六衞】府兵內剷。
【正字通】與剗同。
又與鏟□通。
又【正韻】初諫切,音鏟。
義同。
剺 【子集下】【刀字部】 剺 【唐韻】裡之切【集韻】【韻會】良脂切,□音棃。
【說文】劃也。
從刀,□聲。
【玉篇】剝也。
又【韻會】通作黎。
【後漢耿恭傳】黎面流血。
【註】卽剺字。
又與棃通。
【淮南子齊俗訓】伐楩枏而剖棃之。
【集韻】或作剓。
劋 【子集下】【刀字部】 劋 【唐韻】【集韻】□子了切,音湫。
絕也。
又【集韻】子小切,焦上聲。
【前漢王莽傳】征伐劋絕之矣。
【註】劋,截也。
又【集韻】子皓切,音早。
【揚子方言】獪也。
秦晉之閒曰獪,楚謂之劋。
【正字通】與□同。
□ 【未集中】【耒字部】 □ 【集韻】同耠。
劓 【子集下】【刀字部】 劓 【唐韻】【集韻】魚器切。
【韻會】疑器切【正韻】以智切,□音。
【說文】刖鼻也。
【易睽卦】其人天且劓。
又【玉篇】割也。
【書盤庚】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
又【集韻】【韻會】牛例切【正韻】倪制切,□音寱。
義同。
劘 【子集下】【刀字部】 劘 【唐韻】莫婆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波切,□音磨。
【玉篇】削也。
【集韻】分也。
又【增韻】剴也,切也。
【前漢賈山傳贊】自下劘上。
【註】孟康曰:劘謂剴切之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忙皮切,音靡。
義同。
劬 【子集下】【力字部】 劬 【唐韻】其俱切【集韻】【韻會】權俱切,□音衢。
【說文】勞也。
【玉篇】劬勞,病也。
【詩小雅】之子于征,劬勞于野。
【傳】病苦也。
勡 【子集下】【力字部】 勡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匹妙切,音漂。
【說文】刧也。
從力,票聲。
【廣韻】強取也。
又【韻會】通剽。
【前漢賈誼傳】剽吏而奪之金。
脨 【未集下】【肉字部】 脨 【集韻】趨玉切,音促。
本作□。
弗□。
炙筯。
或從肉。
又秦昔切,音籍。
瘦也。
倵 【子集中】【人字部】 倵 【字彙補】微補切,音武。
三國人名。
寫 【寅集上】【宀字部】 寫 【唐韻】悉也切【集韻】【韻會】洗野切【正韻】先野切,□音瀉。
【說文】置物也。
【廣韻】除也,程也。
【增韻】傾也,盡也,輸也。
【詩邶風】駕言出遊,以寫我憂。
【註】寫,除也。
【小雅】我心寫兮。
【註】謂我心輸寫,而無留恨也。
又【禮曲禮】禦食於君,君賜餘器之漑者不寫,其餘皆寫。
【註】謂萑竹所織,不可洗滌,則傳寫於他器而食之,不欲口澤之凟也。
又洩也。
【周禮地官】稻人掌稼下地,以澮寫水。
又膽鈔也。
【古諺】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虒。
又摹畫也。
【史記秦始皇紀】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鹹陽。
【註】放,效也。
又鑄像曰寫。
【越語】王令工以良金寫範蠡之狀,而朝禮之。
【註】謂以善金鑄其形也。
又【集韻】四夜切,音卸。
與卸通。
【石鼓文】宮車其寫,四馬其寫。
【註】舍車解馬也。
又葉舒呂切,音暑。
【詩小雅】旣見君子,我心寫兮。
葉上湑下處。
又葉蘇果切,音瑣。
【謝惠連詩】有客被褐前,投心自詢寫。
臧否固消滅,誰知窮薪火。
湊 【巳集上】【水字部】 湊 【唐韻】倉奏切【集韻】【韻會】【正韻】千□切,□音輳。
【說文】水上人所會也。
一曰聚也。
【汲冢周書】周公將緻政,乃作大邑成周于中土,以爲天下之大湊。
又【玉篇】競進也。
【戰國策】士爭湊燕。
又湊理也。
與腠通。
【文心雕龍養氣篇】湊理無滯。
又題湊,棺外累木也。
【史記滑稽傳】楩楓橡樟爲題湊。
又【韻補】葉子與切,音咀。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浮柱岹嵽以星懸,漂嶢□而枝柱。
飛梁偃蹇以虹指,揭蘧蘧而騰湊。
又葉遵遇切,疽去聲。
【班固東都賦】僻界西戎,險阻四塞。
脩其防禦,孰與處乎土中,平侇洞達,萬方輻湊。
通作輳。
古通奏。
考證:〔【史記滑稽傳】梗楓橡樟爲題湊。
〕謹照原文梗楓改楩楓。
凔 【子集下】【冫字部】 凔 〔古文〕□【唐韻】初亮切【集韻】【韻會】楚亮切【正韻】楚浪切,□音創。
【說文】寒也。
從仌,倉聲。
【逸周書】天地之閒有凔熱,用其道者終無竭。
【前漢枚乗傳】欲湯之凔,一人吹之,百人揚之,無益也。
【列子湯問篇】日初出則凔凔涼涼。
又【唐韻】【集韻】□千剛切,音蒼。
義同。
一曰水名。
亦州名。
又【集韻】楚耕切,音琤。
冷貌。
凝 【子集下】【冫字部】 凝 【唐韻】【集韻】【正韻】魚陵切【韻會】疑陵切,□觺平聲。
【說文】水堅也。
本作冰。
從水從仌。
【徐曰】俗作凝。
今文從俗。
【易坤卦】履霜堅冰,隂始凝也。
又【增韻】成也,定也。
【書臯陶謨】庶績其凝。
【易鼎卦】君子以正位凝命。
【註】嚴整貌。
又【謝玄暉鼓吹曲】凝笳翼高蓋。
【李註】徐聲引調謂之凝。
又【唐韻】牛□切【集韻】【韻會】牛孕切,□觺去聲。
止水也。
又葉鄂力切。
觺入聲。
【楚辭大招】天白顥顥,寒凝凝隻。
乎無往,盈北極隻。
【註】凝凝,冰凍貌。
又【韻會】或作疑。
【詩大雅】靡所止疑。
【註】音屹。
疑,讀如儀禮疑立之疑,定也。
【子集中】【人字部】【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同褭。
又偠,舞者身若環也。
一曰偠,細腰。
或作。
又宋宗室名。
高宗時,士判大宗正事,遣詣河南修奉陵寢。
□ 【未集中】【耳字部】 □ 【字彙補】與聚同。
見漢□。
凹 【子集下】【凵字部】 凹 【唐韻】烏洽切【集韻】【韻會】乙洽切,□音浥。
低下也。
【東方朔神異經】大荒石湖,千裡無凸凹,平滿無高下。
【江淹靑苔賦】悲凹險兮,惟流水而馳騖。
【楊愼丹鉛錄】土窪曰凹,土高曰凸。
古象形字。
又【集韻】於交切,音。
窊也。
凓 【子集下】【冫字部】 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質切,音栗。
【說文】寒也。
從仌,栗聲。
【玉篇】凓冽,寒貌。
【廣韻】寒風。
【韻會】通作栗。
詩二之日栗烈。
分 【子集下】【刀字部】 分 【唐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方文切,□音餴。
【說文】別也。
從八刀,刀以分別物也。
【易繫辭】物以羣分。
又【增韻】裂也,判也。
又【廣韻】賦也,施也。
【增韻】與也。
又【玉篇】隔也。
又【前漢律歷志】一黍之廣爲一分。
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別也。
又半也。
【公羊傳莊二年】師喪分焉。
【荀子仲尼篇】以齊之分,奉之而不足。
又徧也。
【左傳哀元年】熟食者分,而後敢食。
又與紛通。
【荀子儒效篇】分分乎其有終始也。
【淮南子繆稱訓】禍之生也分分。
【註】猶紛紛。
又【周禮天官】以待國之匪頒。
【註】匪讀爲分。
又【唐韻】扶問切【集韻】【韻會】符問切,□汾去聲。
名分也。
【禮禮運】禮達而分定。
又均也,分劑也。
【禮曲禮】分毋求多。
又分位也。
【漢諸葛亮出師表】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又【集韻】方問切,紛去聲。
均也。
【左傳僖元年】救患分災。
又【正韻】府吻切,音粉。
【爾雅釋器】律謂之分。
【註】分音粉,律管可以分氣。
又【韻補】葉膚容切,音豐。
【曹植七啓】太極之初,渾沌未分。
萬物紛錯,與道俱隆。
又葉膚眠切,音近徧。
【班固西都賦】九市開場,貨別隊分。
人不得顧,車不得旋。
災字原刻從□。
刓 【子集下】【刀字部】 刓 【唐韻】五丸切【集韻】【韻會】【正韻】吾官切,□音岏。
【說文】剸也。
從刀,元聲。
一曰齊也。
【徐曰】印刓弊。
【前漢韓信傳】刻印刓忍不能予。
【註】蘇林曰:刓音刓角之刓,與摶同。
手弄角訛,不忍授也。
【玉篇】削也。
【廣韻】圓削也。
【六書故】削去廉隅也。
【楚辭九章】刓方以爲圓。
又【集韻】或作。
亦作園。
【莊子齊物論】五者園而幾向方矣。
【註】角泯鑠也。
又通作玩。
【前漢酈食其傳】爲人刻印,玩而不能授。
【註】師古曰:韓信傳作刓,此作玩,義各通。
又【韻補】葉虞袁切,音元。
【白居易詩】危石疊四五,□嵬剞且刓。
造物者何意,惟在嵓東偏。
考證:〔【前漢韓信傳】刻刓忍不能予。
〕謹照原文刻下增印。
制 【子集下】【刀字部】 制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征例切,音製。
【說文】裁也。
又【增韻】正也,禦也,檢也,造也。
又【廣韻】禁制也。
又【前漢高帝紀】太後臨朝稱制。
【註】師古曰:天子之言曰制書,謂爲制度之命也。
又成法曰制。
【左傳隱元年】今京不度,非制也。
又【禮曲禮】士死制。
【註】制謂君命,士受命緻死也。
又【禮禮器】大廟之內敬矣,君親制祭。
【註】朝踐進血之時,君自斷制牲肝,洗于鬱鬯,祭神于室也。
又邑名。
【左傳隱元年】制,巖邑也。
又葉音哲。
【崔駰達旨】隂陽始分,天地初制。
皇綱雲敘,帝紀乃設。
又【韻會】浙或作制。
江名,在東陽。
【莊子外物篇】自制河以東。
剛 【子集下】【刀字部】 剛 〔古文〕□□□【唐韻】古郞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郞切,□音岡。
【說文】彊斷也。
從刀,岡聲。
【增韻】堅也,勁也。
【易乾卦】大哉乾乎,剛健中正。
【司馬光潛虛】剛,天之道也。
又作。
【史記樂書】而民毅。
耟 【未集中】【耒字部】 耟 【字彙補】其舉切,音巨。
【管子輕重篇】耟耒耨,懷鉊鈶。
【抱樸子論僊卷】華轂易步趣,鼎餗代耒耟,不亦美哉。
冣 【子集下】【冖字部】 冣 【集韻】【韻會】□從遇切,音埾。
【說文】冣從冖從取。
積也。
【徐曰】古以聚物之聚爲冣,上必有覆冒之也。
今借作最,誤。
【子集下】【冫字部】【集韻】祠夜切,音謝。
凋也。
凊 【子集下】【冫字部】 凊 【唐韻】【集韻】【正韻】□七正切,淸去聲。
【說文】寒也。
【玉篇】冷也。
【禮曲禮】凡爲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
【註】溫以禦其寒,凊以緻其涼。
凫 【亥集中】【鳥字部】 鳧 【唐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正韻】逢夫切,□音扶。
【爾雅釋鳥】舒鳧,騖。
【郭註】鴨也。
【疏】野曰鳧,家曰鴨。
【又】鳧,雁醜,其足蹼,其踵企。
【郭註】鳧雁腳閒有幕蹼屬相著,飛卽伸其腳跟企直。
【疏】醜類也。
【又】鸍,沈鳧。
【註】狀似鴨而小,背文靑色,□腳紅掌,短喙長尾。
【詩鄭風】弋鳧與雁。
又【大雅】鳧鷖在涇。
【註】鳧,水鳥。
鷖,鳧屬。
又【南越志】有私鳧棲息松閒不水處,宿必以樹。
又【揚子方言郭註】江東有小鳧,其多無數,俗謂之寇鳧。
又【山海經】鹿臺山有鳥,狀如雄雞,人面,曰鳧徯。
又官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鍾。
【正字通】鳧入水不溺,以名鍾工,取虛浮之義。
又山名。
【詩魯頌】保有鳧繹。
【註】鳧繹,二山名。
又鳧麗山。
見【山海經】。
又魚鳧,人名。
蜀山氏之君也。
見【成都記】。
又鳧茨,草名。
【後漢劉玄傳】人掘鳧茨而食。
又【廣韻】茆鳧,葵也。
俗省作鳧。
《爾雅釋鳥》鸍,沉鳧。
《說文》□shū部:鳧,舒鳧,鶩也。
從鳥□聲。
考證:〔【揚子方言郭註】江東有小鳧,其多無數,俗謂之冠鳧。
〕謹照原文冠鳧改寇鳧。
憑 【子集下】【幾字部】 憑 【唐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音平。
【說文】依幾也。
從幾從任。
【增韻】倚也。
【正韻】隱幾也。
【山海經】西王母梯幾而戴勝。
【註】梯幾,憑幾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皮孕切【正韻】皮命切,□憑去聲。
義同。
(憑)【廣韻】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