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啍。
【註】與諄同,誕也。
又葉朱遄切,音專。
【史記司馬相如封禪頌】厥之有章,不必諄諄。
依類託寓,諭以封巒。
諅 【酉集上】【言字部】 諅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渠記切,音忌。
【說文】忌也。
引周書,上不諅于兇德。
今【書多方】作忌。
又【廣韻】志也。
又【廣韻】【集韻】□居之切,音姬。
謀也。
亦忌也。
【石匏子傷讒篇】妒才智之在已前,諅富貴之在其上。
【類篇】或作□。
謮 【酉集上】【言字部】 謮 【集韻】【韻會】側革切【正韻】側格切,□音責。
怒也,讓也。
【原】與責同。
又人名。
汝謮,見【宋史宗室表】。
又【集韻】【類篇】□士革切,音賾。
大呼也。
與嘖同。
诙 【酉集上】【言字部】 詼 【廣韻】苦回切【集韻】【韻會】【正韻】枯回切,□音恢。
【廣雅】調也。
【玉篇】調戲也。
【類篇】譏戲也。
【增韻】謔也,嘲也。
【前漢枚乗傳】枚臯詼笑類俳倡。
又【東方朔傳】指意放蕩,頗復詼諧。
【蜀志馬忠傳】詼啁大笑,忿怒不形於色。
又通作悝。
【張衡東京賦】由餘以西戎孤臣而悝穆公于宮室。
【註】悝猶嘲也。
與詼同。
赆 【酉集中】【貝字部】 贐 【集韻】徐刃切,音燼。
與賮同。
【孟子】行者必以贐。
【趙岐註】贐,送行者贈賄之禮也。
諆 【酉集上】【言字部】 諆 【唐韻】去其切【集韻】丘其切,□音欺。
【說文】欺也。
【徐曰】謾言也。
又【類篇】謀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姬。
義同。
【集韻】或作□。
亦作基。
又或作謨。
【後漢張衡傳】回志朅來從□諆。
【註】諆或作謨。
謨亦謀也。
又【集韻】渠之切,音其。
亦謀也。
【辰集下】【毛字部】【玉篇】之移切【廣韻】【集韻】章移切,□音支。
【博雅】□,罽也。
一曰輕毛貌。
□ 【未集中】【糸字部】 □ 【說文長箋】與縱同。
詳縱字註。
□ 【未集中】【糸字部】 □ 與緤同。
【管子輕重篇】又權渠繉□。
○按隷釋,漢□從枼之字或書作□。
談 【酉集上】【言字部】 談 【唐韻】【集韻】【韻會】徒甘切【正韻】徒藍切,□音郯。
【說文】語也。
【徐曰】談者,和懌而悅言之。
【廣韻】談話,言論也。
【公羊傳閔二年】魯人至今以爲美談。
【禮儒行】言談者,仁之文也。
【史記滑稽傳】談言微中。
【晉書阮修傳】王衍當時談宗。
又【玉篇】戲調也。
【詩小雅】不敢戲談。
又手談。
【續博物志】王中郞以圍碁爲坐隱,或亦謂之爲手談。
又縣名。
【南齊書州郡志】談縣屬益州始康郡。
又蠻州名。
【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談州。
又姓。
【蜀錄】漢有征東將軍談巴。
又【正韻】亦作譚。
詳譚字註。
又【韻會小補】葉徒黃切,音唐。
【急就章】曹富貴,李尹桑。
蕭彭祖,屈宗談。
鈲 【戌集上】【金字部】 鈲 【集韻】攻乎切,音孤。
鐵鈲也。
諈 【酉集上】【言字部】 諈 【唐韻】竹寘切【廣韻】【集韻】竹恚切,□捶去聲。
【爾雅釋言】諈諉,纍也。
【註】以事相屬累爲諈諉。
【疏】謂相累及也。
楚人曰諈,秦人曰諉。
【列子力命篇】眠娗、諈諉、勇敢、怯疑四人相與遊于世。
【註】四名皆假託寓言。
諈諉,煩重貌。
又【玉篇】訐也。
又【類篇】姓也。
又【集韻】主繠切,音捶。
又【集韻】【韻會】【正韻】□之瑞切,音惴。
□與《爾雅》諈諉義同。
【說文】本作□。
【集韻】或作娷。
【酉集上】【言字部】【正字通】同謐,省。
諉 【酉集上】【言字部】 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女恚切,音。
【說文】纍也。
諈諉,見上諈字註。
【前漢胡建傳】執事不諉上。
【師古註】累也。
言執事者當見法卽行,不可以事累於上也。
【唐書岑羲傳】羲誠材,何諉之拘。
【音義】累也。
又託也。
【前漢賈誼傳】尚有可諉者。
【蔡謨曰】諉,託也。
【正韻牋】諉,猶委也。
言尚可他委。
後人因借爲推諉、諉謝字用。
又【集韻】邕危切,音逶。
爾雅:諈諉,累也。
謝嶠讀。
又【集韻】弋睡切,音瓗。
又而睡切,音汭。
義□同。
諊 【酉集上】【言字部】 諊 【廣韻】【集韻】□居六切,音菊。
【說文】窮理罪人也。
本作□。
【集韻】與鞫同。
請 【酉集上】【言字部】 請 【唐韻】七井切【集韻】【韻會】此靜切【正韻】七靜切,□淸上聲。
【說文】謁也。
【廣雅】求也。
【玉篇】乞也,問也。
【增韻】祈也,扣也。
【書湯誥】以與爾有衆請命。
【左傳僖十年】餘得請於帝矣。
【禮曲禮】請業則起,請益則起。
又【王制】墓地不請。
【儀禮士昏禮】□者出,請事入告。
【前漢張湯傳】造請諸公,不避寒暑。
【師古註】請,謁問也。
又【爾雅釋詁】告也。
【禮昏義】納徵請期。
【註】請昏姻之期日也。
又【韻會】漢請室,請罪之室也。
【前漢賈誼傳】造請室而請罪耳。
又【集韻】親盈切【正韻】七情切,□音淸。
亦謁也,祈也。
又受也。
又【類篇】《前漢賈誼傳》請室,亦讀平聲。
又【廣韻】疾政切【集韻】【韻會】【正韻】疾正切,□情去聲。
【說文】義同。
又【廣韻】延請。
又【正韻】漢制,春曰朝,秋曰請,如古諸侯聘禮也。
【史記吳王濞傳】使人爲秋請。
【前漢宣帝紀】時會朝請。
又【韻會】朝請,漢官名。
張禹首爲之。
【唐書百官志】從五品上曰朝請大夫,正七品上曰朝請郞。
又【廣韻】疾盈切【集韻】慈盈切,□音情。
【類篇】受言也。
又【韻會】禮昏義請期,徐音情。
【周禮秋官條狼氏註】大夫受命以出,餘事莫不復請。
劉音情。
又【轉注古音】《史記》《禮書》請文俱盡。
【註】徐廣雲:古情字多假借作請,諸子中多有之。
【荀子成相篇】聽之經,明其請。
【註】請當爲情。
聽獄之經,在明其情。
諌 【酉集上】【言字部】 諌 【字彙】多動切,東上聲。
多言也。
與諫別。
諍 【酉集上】【言字部】 諍 【唐韻】【集韻】【韻會】□側迸切,爭去聲。
【說文】止也。
【韻會】謂止其失也。
【正韻】諫諍,救正也。
【前漢王褒傳】諫諍卽見聽。
【說苑臣術篇】有能盡言于君,用則可生,不用則死,謂之諍。
又【列子湯問篇】東北極有人,名曰諍人,長九寸。
又【集韻】通作爭。
【孝經諫諍章】天子有爭臣七人。
又【集韻】【韻會】甾莖切【正韻】甾耕切,□音爭。
訟也。
【後漢劉聖公傳】平理諍訟。
【晉書王沈釋時論】闒茸勇敢於饕諍。
【註】葉平聲。
考證:〔【說苑臣術】有能盡言于君。
〕謹照原書臣術下增篇字。
諎 【酉集上】【言字部】 諎 【唐韻】壯革切【集韻】【韻會】【正韻】側革切,□音嘖。
【說文】大聲也。
或作唶。
又【集韻】陟格切,音磔。
又實窄切,音咋。
義□同。
又【集韻】疾各切,音昨。
酬言也。
又【廣韻】千過切,音□。
【玉篇】也。
又【集韻】側下切,音鮓。
誘言也。
又【集韻】子夜切,音借。
【廣雅】鳴也。
一曰歎聲。
亦與唶同。
【六書正譌】俗作唶,非。
諏 【酉集上】【言字部】 諏 【唐韻】子于切【集韻】【韻會】遵須切,□音。
【說文】聚謀也。
【爾雅釋詁】謀也。
【玉篇】問政事也。
【詩小雅】周爰咨諏。
【左傳襄四年】咨事爲諏。
【儀禮特牲饋食禮】不諏日。
又星名。
【禮月令鄭註】孟春者,日月會于諏訾,而鬥建寅之辰也。
諏本又作娵。
又【集韻】【韻會】【正韻】□將侯切,音陬。
又【集韻】房尤切,音浮。
義□同。
【類篇】或作□。
【說文長箋】亦作□。
諐 【酉集上】【言字部】 諐 【玉篇】籀文愆字。
【詩大雅】不愆于儀。
【禮緇衣】引《詩》作諐。
【鄭註】過也。
【前漢劉輔傳】元首無失道之諐。
【說文】本作〈□下言〉。
【字彙】人部重出。
【辰集下】【止字部】【玉篇】香幽切,音休。
義闕。
【字彙】一曰息也。
○按字見《玉篇》。
《正字通》泛雲俗字,非。
□ 【補遺】【未集】【米字部】 □ 【集韻】與□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山皆切,音崽。
【唐韻】簁籮,古以爲玉柱,故字從玉。
亦作□。
□字原刻從徙,不從歨。
□籮。
諑 【酉集上】【言字部】 諑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竹角切,音斲。
【廣雅】訴也,責也,譖也,也。
【揚子方言】楚以南謂愬爲諑。
【屈原離騷】衆女嫉予之蛾眉兮,謠諑謂予以善淫。
【註】謠,謂毀也。
諑,猶譖也。
【元包經】諑加于譎,傳曰:遭讒毀也。
【韓愈納涼聯句】拙謀傷巧諑。
又【韻會小補】通作椓。
引《左傳哀十七年》又使椓之註,訴也。
諒 【酉集上】【言字部】 諒 【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
【正韻】力仗切,□良去聲。
【說文】信也。
【詩小雅】諒不我知。
【鄭箋】信也。
【朱傳】誠也。
【禮內則】請肄□諒。
【註】言語信實也。
又小信也。
【論語】豈若匹夫匹婦之爲諒也。
又【揚子方言】愋諒,知也。
【廣雅】哲也。
【玉篇】相也,助也。
【廣韻】佐也。
【正韻】照察也。
又蠻州名。
【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諒州。
又姓。
諒毅,見【戰國策】。
諒輔,見【後漢獨行傳】。
又【集韻】或作亮。
【爾雅釋詁】亮,信也。
【疏】方言雲:衆信曰諒。
周南、召南、衞之語也。
【詩鄘風】不諒人隻。
【傳】諒,信也。
本亦作亮。
又通作涼。
【詩大雅】涼彼武王。
【傳】涼,佐也。
本亦作諒。
又或作倞。
【禮郊特牲】祊之爲言倞也。
【註】倞,猶索也。
或爲諒。
又【集韻】【類篇】□呂張切,音良。
亦同亮。
信也。
又通作良。
【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
【註】子諒,朱子讀爲慈良。
諨 【酉集上】【言字部】 諨 【集韻】【類篇】□方六切,音福。
言備也。
【辰集中】【木字部】同椷。
又【正韻】胡南切,音含。
通水具。
諓 【酉集上】【言字部】 諓 【唐韻】慈衍切【集韻】【韻會】在演切【正韻】慈演切,□賤上聲。
【說文】善言也。
一曰謔也。
又【廣雅】諓諓,善也。
【前漢李尋傳】說諓諓之言。
【師古註】小善也。
又【廣韻】諂也。
【後漢樊準傳】習諓諓之辭。
【李賢註】諂言也。
又【廣韻】巧讒貌。
【劉向九歎】讒人諓諓。
又【玉篇】巧言也。
【類篇】淺薄貌。
【公羊傳文十二年】惟諓諓善竫言。
【何註】淺薄之貌。
賈逵雲:巧言也。
【尚書】作截截。
又【玉篇】疾箭切【廣韻】【集韻】【韻會】才線切,□音賤。
又【集韻】以淺切,音演。
又此演切,音淺。
又子淺切,箋上聲。
又【集韻】【韻會】將先切【正韻】則前切,□音箋。
義□同。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休必切,音矞。
水流貌。
【寅集中】【山字部】【玉篇】【集韻】□徒對切,音墜。
山貌。
亦作□。
【左思魏都賦】□若崇山崫起而崔嵬。
【註】言殿宇高峻也。
諔 【酉集上】【言字部】 諔 【集韻】與□、□□同。
又人名。
崇諔,見【宋史宗室表】。
又【集韻】昌六切,音俶。
詭也。
【莊子德充符】彼且蘄以諔詭幻怪之名聞。
又【集韻】之六切,音祝。
義同。
諕 【酉集上】【言字部】 諕 【唐韻】【集韻】□乎刀切,音豪。
【說文】號也。
【集韻】或作譹。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贈朝散大夫士諕。
又【玉篇】火訝切【集韻】【韻會】虛訝切,□音罅。
【類篇】誑也。
或作□。
【玉篇】亦作□。
又【訛習諸字】諕原與嚇同,音罅。
今諕嚇誤虎音。
又【玉篇】【廣韻】虎伯切【集韻】霍虢切,□音砉。
與磔同。
【字彙補】譌作□,非。
論 【酉集上】【言字部】 論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昆切,音崘。
【說文】議也。
【廣韻】說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賈疏】直言曰論,答難曰語。
論者,語中之別,與言不同。
又【論語序解正義】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
以此書可經綸世務,故曰綸,圓轉無窮故曰輪,蘊含萬理故曰理,篇章有序故曰次,羣賢集定故曰撰。
【文心雕龍】昔仲尼微言,門人追述,故仰其經目,稱爲論語,蓋羣論立名,始于茲矣。
又【釋名】倫也,有倫理也。
【玉篇】思理也。
【詩大雅】於論鼓鐘。
【傳】思也。
【鄭箋】論之言倫也。
【朱傳】言得其倫理也。
又【增韻】紬繹討論也。
【孔安國尚書序】討論典墳。
又【正韻】決罪曰論。
又官名。
【金史百官志】其官長皆稱曰勃極烈,次曰國論、忽魯、勃極烈。
國論,言貴。
忽魯,猶總帥也。
又諸羌州名。
【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論川州,開元後置。
又姓。
【唐書】論弓仁,本吐蕃族也。
又三字姓。
【金史國語解姓氏】烏古論曰商。
又【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
言有理也。
又【禮王制】凡制五□,必卽天論。
【註】天論,天理也。
與倫同。
又【玉篇】力困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困切,□崘去聲。
義同。
又【正韻】辨論也。
【書周官】論道經邦。
【傳】論者,講明之謂。
【禮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論之。
【註】謂考評其行藝之詳也。
【史記蕭相國世家】論功行封。
又葉盧健切,音練。
【前漢敘傳】兵家之策,惟在不戰。
營平皤皤,立功立論。
又葉聖閏切,音舜。
【馮衍顯志賦】澄德化之陵遲兮,烈□罰之峭峻。
燔商鞅之法術兮,燒韓非之說論。
又葉閭員切,音攣。
【曹植文帝誄】考諸先紀,尋之哲言。
生若浮寄,惟德可論。
【字彙補】譌作□,非。
諘 【酉集上】【言字部】 諘 【集韻】【類篇】□彼小切,音表。
讚也。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敦武郞士諘。
諙 【酉集上】【言字部】 諙 【字彙補】呼怪切,音□。
誤也。
一作□。
□ 【子集上】【一字部】 □ 【玉篇】古文且字。
註詳四畫。
【酉集中】【豆字部】【韻會】測革切,音策。
磨豆也。
【唐書張孝忠傳】孝忠與其下同麤淡,日膳裁豆而已。
諚 【備考】【酉集】【言字部】 諚 【五音篇海】毗潛切。
諛 【酉集上】【言字部】 諛 【唐韻】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兪。
【說文】諂也。
【書囧命】僕臣諛,厥後自聖。
【史記叔孫通傳】先生何言之諛也。
【莊子漁父篇】不擇是非而言謂之諛。
【荀子修身篇】以不善和人者謂之諛。
【鹽鐵論】富貴多諛言。
又【集韻】【類篇】□兪戍切,兪去聲。
義同。
【莊子天地篇】孝子不諛其親。
俗作,非。
諜 【酉集上】【言字部】 諜 【唐韻】徒葉切【集韻】【韻會】達協切,□音牒。
【說文】軍中反閒也。
【玉篇】伺也。
【左傳桓十二年】楚師分涉於彭,羅人使伯嘉諜之。
【註】諜,伺也。
【疏】謂詐爲敵國之人,入其軍中,伺□閒隙,以反報其主,兵書謂之反閒。
又【宣八年】晉人獲秦諜。
【註】諜,往來閒諜者,今謂之細作。
又【哀元年】使女艾諜澆。
【註】□也。
【周禮夏官】環人巡邦國搏諜賊。
【吳志孫皓傳】宜遣閒諜,以觀其勢。
又【字林】通作牒。
【廣韻】譜諜也。
【史記三代世表】餘讀諜記,黃帝以來皆有年數,稽其歷譜諜終始五德之傳,古文鹹不同,乖異。
【後漢張衡傳】子長諜之,爛然有第。
【註】諜,譜第也。
與牒通。
【文心雕龍】百官詢事,則有關刺解諜。
諜者葉也,短□編諜,如葉在枝。
諜亦書作牒。
又通作喋。
【史記張釋之傳】豈斆此嗇夫,諜諜利口捷給哉。
【索隱曰】漢書作喋喋,多言也。
又【集韻】託協切,音帖。
【說文】義同。
【類篇】安也。
又【集韻】悉協切,音燮。
【類篇】言相次也。
【增韻】或作□,譌作〈言□〉。
【字彙補】又省作□,□非。
考證:〔【左傳桓十二年】楚師伐絞涉彭,羅人使伯嘉諜之。
〕謹照原文伐絞涉彭改分涉於彭。
諝 【酉集上】【言字部】 諝 【唐韻】【正韻】私呂切【集韻】【韻會】寫與切,□胥上聲。
【說文】知也。
【廣雅】哲也。
【玉篇】才智之稱也。
【陸機辨亡論】謀無遺諝,舉不失策。
【註】諝,智也。
又【正字通】詐也。
【淮南子本經訓】比周朋黨,設詐諝,懷機械巧故之心,而性失矣。
又【廣韻】與胥同。
【周禮天官冢宰】胥十有二人。
【註】胥讀如諝,謂其有才知爲什長。
又【廣韻】相居切【集韻】【韻會】【正韻】新於切,□音胥。
義同。
【字彙補】譌作□、□,□非。
□字原從言,右作巴下月。
諞 【酉集上】【言字部】 諞 【唐韻】部田切【集韻】【韻會】【正韻】蒲眠切,□音蹁。
【說文】便巧言也。
【書秦誓】惟截截善諞言。
又【論語】友諞佞。
今文作便。
又【玉篇】步連切【廣韻】房連切,□音。
義同。
又【集韻】紕延切,音篇。
【類篇】辯佞之言也。
又【玉篇】【廣韻】符善切【集韻】婢善切,□上聲。
又【廣韻】符蹇切【集韻】平免切,□卞上聲。
又【正韻】補典切,音扁。
義□同。
【辰集下】【欠字部】【廣韻】許鹹切【集韻】虛鹹切,□音妗。
含笑也。
或作欦。
又【玉篇】呼南切【集韻】呼含切,□音。
義同。
亦作□。
又【集韻】虎感切,音顑。
氣盛也。
又【集韻】許鑒切,音闞。
叫也。
又【集韻】火占切,音□。
貪欲也。
○按欦□音義本相通,特小有同異。
各註於本字下,以俟參考。
【辰集下】【止字部】【玉篇】疾醉切【集韻】秦醉切,□音萃。
【博雅】待也。
一曰止也。
與崪別。
【佩觽集】,秦醉翻,止也。
崪,昨沒翻,山貌。
諟 【酉集上】【言字部】 諟 【集韻】【韻會】【正韻】□上紙切,嗜上聲。
【說文】理也。
【廣雅】是也。
【玉篇】審也,諦也。
【廣韻】正也。
與是通。
【書太甲】先王顧諟天之明命。
【傳】諟,是也。
【疏】諟與是,古今之字異,故變文爲是也。
【□書姚察傳】硏覆古今,諟正文字。
【註】諟卽是也。
【集韻】或作提。
又【集韻】【正韻】□丁計切,音帝。
與諦同。
或作□。
譃 【酉集上】【言字部】 譃 【集韻】【類篇】□匈于切,音籲。
與□同。
妄言也。
又【顏氏家訓】吟嘯談譃,諷詠辭賦。
【字彙】本單作虛。
俗加言。
諠 【酉集上】【言字部】 諠 【唐韻】況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音暄。
與諼同。
詐也。
又忘也。
詳後諼字註。
又【廣韻】譁也。
【正韻】囂也。
【史記鼂錯傳】諸侯諠譁。
【後漢姚期傳】諠呼滿道。
【晉書惠羊皇後傳】百姓諠駭。
【韻會】與喧同。
【正字通】與吅咺讙嚾□通。
當作〈言□〉。
又【集韻】【類篇】□火遠切,暄上聲。
亦忘也。
【班固幽通賦】猶諠已而遺形。
咺字原從口從□作。
諡 【酉集上】【言字部】 諡 【唐韻】【集韻】【韻會】□神至切,音示。
【說文】行之迹也。
【爾雅釋詁】靜也。
【疏】人死將葬,誄列其行而作之也。
【釋名】曳也。
物在後爲曳,言名之於人亦然也。
【白虎通】諡之爲言引也。
引列行之迹,所以進勸成德,使上務節也。
【增韻】誄行立號以易名也。
【汲冢周書】維周公旦、太公望,開嗣王業,攻于牧野之中,終葬,乃制諡敘法,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詩大雅】文王在上。
【註】愼也,悉也。
生存之行,終始悉錄之以爲諡也。
【穀梁傳範甯註】諡者,所以勸善而懲惡。
【禮檀弓】死諡周道也。
【疏】殷以上有生號,仍爲死後之稱,周則死後別立諡。
【周禮春官大史】小喪賜諡。
【疏】賜諡之制實始於周也。
又【集韻】【類篇】□於賜切,音縊。
又【集韻】【類篇】□羊至切,音肄。
義□同。
【類篇】或省作□。
與謚別。
詫 【酉集上】【言字部】 詫 【集韻】【韻會】【正韻】□醜亞切,音侘。
誑也。
【玉篇】誇也。
【晉書宗室傳】甘言詫語,方伯襲之以輕兵。
【唐書史思明傳】思明詫曰:朝義怯,不能成我事。
【音義】詫,誑也。
【宋史張去華傳】浙人毎迓朝使,必列步騎以自誇詫。
又通作姹。
【史記司馬相如傳】子虛過詫烏有先生。
【前漢司馬相如傳】作姹。
【師古曰】姹,誇誑之也。
又通作侘。
【史記韓長孺傳】以侘鄙縣。
【註】誇也。
又【集韻】或作□。
【韻會】亦作咤。
又【集韻】虛訝切,音罅。
吿也。
又【集韻】都故切,音妒。
與託同。
奠爵也。
【書顧命】王三宿三祭三咤。
【釋文】咤,亦作宅。
馬雲:亦作詫。
【說文】作。
諢 【酉集上】【言字部】 諢 【廣韻】【集韻】□五困切,兀去聲。
弄言也。
【唐書史思明傳】思明愛優諢,寢食常在側。
【遼史伶官傳】打諢得不是黃幡綽。
又諢衣。
【雲仙雜記】穆宗以□綃白書,素紗墨書爲衣服,賜承幸宮人,皆淫鄙之詞詩,號諢衣。
又【金壷字考】與顐同。
【唐書元結傳】諧臣顐官,怡愉天顏。
□ 【子集上】【丿字部】 □ 【集韻】總古作□。
註詳糸部十一畫。
【集韻】總,古作□。
註詳十一畫。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乞逆切,音隙。
綌,或作□。
詳綌字註。
諣 【酉集上】【言字部】 諣 【唐韻】【集韻】□呼卦切,虺去聲。
【說文】疾言也。
又【廣韻】呼霸切【集韻】火跨切,□音化。
義同。
又【集韻】公蛙切,音媧。
【類篇】惰也,黠也。
或作□。
諤 【酉集上】【言字部】 諤 【廣韻】五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逆各切,□音鄂。
【廣雅】諤諤,語也。
【玉篇】正直之言也。
【史記商君傳】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家語】湯武以諤諤而昌。
又【廣韻】謇諤,直言也。
【後漢儒林傳】臣無謇諤之節,而有狂瞽之言。
又【韻會】通作鄂。
【禮坊記鄭註】子於父母尚和順,不用鄂鄂。
【釋名】鄂本又作諤。
又通作咢。
【前漢韋賢傳】咢咢黃髮。
【師古註】直言也。
【類篇】或作讍。
諥 【酉集上】【言字部】 諥 【廣韻】【集韻】□竹用切,腫去聲。
【類篇】言相觸也。
又【正字通】言謹重也。
又人名。
【唐書昭宗紀】樞密使李周諥。
或書作□。
諦 【酉集上】【言字部】 諦 【唐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音帝。
【說文】審也。
【書洪範孔傳】必微諦。
【疏】聽當別彼是非,必微妙而審諦也。
【後漢祭祀志】褅之爲言諦也。
諦諟昭穆尊□之義。
又【李雲傳】帝者,諦也。
【註】審諦於物也。
【魏志明帝紀】君諦視之勿誤也。
【關尹子九藥篇】諦毫末者,不見天地之大。
【劉勰新論專學篇】心不在學而強諷誦,雖入於耳而不諦於心。
又四諦。
【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爲小乗,行四諦法。
【釋典心經】四諦:苦集滅道。
苦謂生老病死,集謂集聚骨肉財帛,滅謂壞滅,道謂修行。
又二諦:世諦以世俗顯緣起之事,諸法歷然,勸臣子以忠孝,勸家國以和治,此依俗諦。
眞諦彰本寂之理,一性泯然,是非雙泯,能所俱亡,此依眞諦。
又【集韻】或作諟、□,互詳二字註。
又【集韻】田黎切,音題。
號也。
與嗁、謕□同。
又通作啼。
【荀子禮論篇】哭泣諦號。
【註】啼、諦通用。
諧 【酉集上】【言字部】 諧 【唐韻】戸皆切【集韻】【韻會】【正韻】雄皆切,□音骸。
【說文】詥也。
又【廣雅】耦也。
【玉篇】合也,調也。
【書堯典】克諧以孝。
又【舜典】八音克諧。
【左傳襄十一年】如樂之和,無所不諧。
【禮禮器】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無怨。
又【文心雕龍】諧之言皆也,辭淺會俗,皆悅笑也。
【前漢敘傳】東方贍辭,詼諧倡優。
【晉書顧愷之傳】愷之好諧謔,人多愛狎之。
又平論定其價也。
【後漢宦者張讓傳】當之官者,皆先至西園,諧價,然後得去。
又古書名。
【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
又鳥名。
【博雅】鴆鳥,其雄謂之運日,其雌謂之隂諧。
【淮南子繆稱訓】隂諧知雨。
【註】天將隂雨則鳴。
又葉弦雞切,音奚。
【後漢五行志】更始時童謠曰:諧不諧,在赤眉。
又【儒林周澤傳】時人爲之語曰:生世不諧,作大常妻。
考證:〔【博雅】鴆鳥,其雄謂之運目,其雌謂之隂諧。
〕謹照原文運目改運日。
諩 【酉集上】【言字部】 諩 【類篇】同譜,省。
【春秋序】譜第。
【註】譜,本又作諩。
又人名。
與諩、盂諩,見【宋史宗室表】。
諪 【酉集上】【言字部】 諪 【字彙】唐丁切,音亭。
調諪也。
【正字通】亦作調停。
諫 【酉集上】【言字部】 諫 〔古文〕□【唐韻】古晏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晏切,□音。
【說文】証也。
【徐曰】閒也。
君所謂否,臣獻其可,以閒隔之,於文言柬爲諫。
柬者,多別善惡,以□於君。
【白虎通】閒也,因也,更也。
是非相閒,革更其行也。
【詩衞風淇奧序疏】幹也。
幹君之意而告之。
【廣雅】正也。
【廣韻】諫諍,直言以悟人也。
【書說命】後從諫則聖。
【禮曲禮】爲人臣之禮,不顯諫,三諫而不聽,則逃之。
子之事親也,三諫而不聽,則號泣隨之。
【前漢賈山傳】工誦箴諫,瞽誦詩諫,公卿比諫,士傳言諫過。
【舊唐書職官志】凡諫有五:一曰諷諫,二曰順諫,三曰規諫,四曰緻諫,五曰直諫。
又官名。
【周禮地官】有司諫。
【註】諫猶正也,以道正人行。
【後漢百官志註】胡廣曰:武帝元狩五年,置諫大夫爲光祿大夫。
世祖中興,以爲諫議大夫。
又鳥名。
【說苑辨物篇】東方有鳥,名諫珂,文身而朱足,憎鳥而愛狐。
又果名。
【本草綱目】橄欖,一名諫果,出【農書】。
又姓。
【風俗通】漢有治書侍史諫忠。
又【集韻】居顏切,平聲。
【類篇】諍也。
又【集韻】郞旰切,音爛。
與讕同。
又葉古限切,音□。
【詩大雅】王欲玉女,是用大諫。
葉上反。
又葉經□切,音見。
【卻正釋譏】譬逌人之有采於市閭,遊童之吟詠乎疆畔,庶以增廣福祥,輸力規諫。
【註】畔音弁。
【俗書證誤】從東,非。
諌dǒng,多言也。
。
【申集下】【衣字部】【篇韻】昨幹切,音殘。
【博雅】褿袚,褯也。
【申集下】【衣字部】【唐韻】去乾切,音愆。
【揚子方言】袴,齊魯之閒謂之。
又【集韻】九件切,音蹇。
義同。
或省作褰。
詳褰字註。
【辰集中】【木字部】同□。
【辰集中】【木字部】同檇。
【春秋傳註】敗吳檇李。
檇同。
諶 【酉集上】【言字部】 諶 【唐韻】【韻會】是吟切【正韻】時任切,□甚平聲。
【說文】誠諦也。
【爾雅釋詁】信也,誠也。
【書鹹有一德】天難諶,命靡常。
【傳】諶,信也。
【楚辭九章】諶荏弱而難持。
【註】諶,誠也。
又國名。
【前漢地理志】有諶離國。
又人名。
【左傳襄二十九年】裨諶,鄭大夫。
【註】諶本亦作湛。
又姓。
【萬姓統譜】漢荊州刺史諶仲,南昌人。
又與忱同。
【書大誥】天棐忱辭。
【傳】忱,信也。
【說文】引作諶。
又通作訦。
【爾雅釋詁註】燕代東齊謂信曰諶。
【疏】按方言作訦。
訦、諶音義同。
又葉市隆切,音戎。
【詩大雅】天生烝民,其命匪諶。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集韻】一作愖。
諷 【酉集上】【言字部】 諷 【唐韻】芬鳳切【集韻】【韻會】方鳳切,□風去聲。
【說文】誦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
【註】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
【前漢藝文志】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爲史。
【晉書阮瞻傳】諷誦遺言,不若親承音旨。
又【廣雅】敎也。
【玉篇】譬喩也。
【集韻】諫刺也。
【增韻】託音曰諷。
【史記滑稽傳】優孟常以談笑諷諫。
【家語】忠臣之諫君有五義焉,吾從其諷諫乎。
【白虎通】諷者,智也。
患禍之萌流,睹其事未彰而諷告,此智性也。
又與風通。
【詩國風關雎序】風,風也。
【註】上如字,下卽諷字。
崔靈恩雲:用風感物,則謂之諷。
又【小雅】或出入風議。
【箋】風猶放也。
卽諷議。
【前漢嚴助傳】令助諭意,風指於南越。
【師古註】以天子之意指諷告也。
又【廣韻】方馮切,音風。
亦誦也。
一曰告也。
【辰集下】【欠字部】【集韻】呼合切,音欱。
【博雅】息也。
一曰氣逆。
一曰□,呻也。
又【玉篇】【廣韻】呼洽切【集韻】迄洽切,□音。
義同。
又【集韻】呼帖切,音。
喘息也。
又【集韻】詰葉切,音篋。
羨欲也。
諸 【酉集上】【言字部】 諸 〔古文〕□【唐韻】【廣韻】章魚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專於切,□渚平聲。
【說文】辯也。
【徐曰】別異之辭。
【爾雅釋訓】諸諸,便便,辯也。
【註】皆言辭辯給也。
又【玉篇】非一也。
皆言也。
【正韻】凡衆也。
【書舜典】歷試諸艱。
【詩邶風】孌彼諸姬。
【史記賈誼傳】紛亂諸事。
又【廣雅】之也,於也。
【穀梁傳莊二十四年】迎者行見諸,舍見諸。
【註】諸,之也。
【禮射義】射求正諸己。
【註】諸,猶於也。
又【韻會】語助辭。
【詩邶風】日居月諸。
【疏】居,諸,語助也。
【公羊傳桓六年】其諸以病桓與。
【註】其諸,辭也。
又【韻會】有諸,疑辭。
【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裡,有諸。
又于諸,寘也。
【公羊傳哀六年】□乞使人迎陽生,于諸其家。
【註】齊人語也。
又諸侯,國君也。
【易比卦】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又官名。
【周禮夏官】諸子。
【註】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
或曰庶子。
又神名。
【淮南子地形訓】諸稽攝提條風之所生也。
又諸比,涼風之所生也。
【註】皆天神名。
又因諸,齊獄名。
【公羊傳昭二十一年】宋南裡者何若。
曰:因諸者然。
【註】因諸者,齊故□人之地。
又諸于,衣名。
【前漢元後傳】政君獨衣絳緣諸于。
【師古註】諸于,大掖衣,卽袿衣之類也。
又偏諸,衣緣也。
【賈誼傳】爲之繡衣絲履偏諸緣。
【師古註】若今織成,以爲要襻及褾領者。
又【韻會】方諸,鑑名。
以取明水於月。
又【釋名】諸,儲也。
藏以爲儲,待給冬月用之也。
【禮內則】桃諸、梅諸。
【疏】王肅雲:諸,菹也。
謂桃菹、梅菹,卽今之藏桃、藏梅也。
又【周禮天官六飮疏】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又草木名。
【爾雅釋木】諸慮,山櫐。
【註】今江東呼櫐爲藤,似葛而麤大。
【嵆含南方草木狀】諸蔗一曰甘蔗,交阯所生者。
又獸名。
【山海經】單張山有獸,狀如豹,長尾,人首牛耳一目,名曰諸犍。
又敖岸山有獸,狀如白鹿,四角,名曰夫諸。
又蟲名。
【爾雅釋魚】蟾諸。
【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蚥。
一作詹諸,互詳詹字註。
又山水名。
【山海經】諸餘之山,諸餘之水出焉。
又邑名。
【春秋莊二十九年】城諸及防。
【註】諸、防,皆魯邑。
【前漢地理志】琅琊郡有諸縣。
【註】春秋城諸及鄆者。
又澤名。
【爾雅釋地】宋有孟諸。
【疏】一曰望諸。
一曰孟豬。
互詳豕部豬字註。
又姓。
【說苑】越大夫諸發。
【唐書】兵部侍郞諸道。
又複姓。
【漢書】有諸葛豐。
【三國志】有諸葛亮。
又【廣韻】正奢切【集韻】之奢切,□音遮。
亦姓也。
【風俗通】漢有洛陽令諸於。
【何氏姓苑】吳人。
又【南唐書妖賊傳】諸祐,蘄州獨木人。
【註】諸音查。
【正字通】六麻有諸姓,音查。
按本作□,譌作諸。
□,本詐上聲,音查,非。
餘詳□字註。
又【字彙】常如切,音稌。
詹諸,蝦蟆也。
【六書正譌】別作蟾蜍,非。
考證:〔【賈誼治安策】繡衣絲履偏諸緣。
〕謹照原書治安策改傳字。
繡字上照原文增爲之二字。
〔【爾雅釋魚】蟾諸。
【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蚊。
〕謹照原文去蚊改去蚥。
【巳集上】【水字部】【王穉登荊溪疏】蜀山折而南,可二十裡曰湖。
湖,山中大市也。
宋時置務於此,□採山之利。
今作,亦務字之譌。
諹 【酉集上】【言字部】 諹 【廣韻】與章切【集韻】餘章切,□音陽。
譽也,讙也。
又人名。
希諹、與諹,見【宋史宗室表】。
又【廣韻】餘亮切【集韻】弋亮切,□陽去聲。
亦讙也。
又謹也。
諺 【酉集上】【言字部】 諺 〔古文〕□【唐韻】魚變切【集韻】魚戰切【韻會】疑戰切,□音彥。
【說文】傳言也。
【廣韻】俗言也。
【書無逸】乃逸乃諺。
【傳】俚語曰諺。
【左傳昭元年】諺所謂老將知而耄及之。
又與唁、喭□同。
【文心雕龍】諺者,直語也。
喪言亦不及文,故弔亦稱諺。
【新論正賞篇】子遊裼裘而諺,曾參指揮而哂。
【正字通】按諺通作喭。
弔唁,經皆從唁,不必借諺。
喭,《新論》作諺,偶譌誤耳。
又【集韻】魚旰切【正韻】魚幹切,□音岸。
【類篇】諺,自矜也。
【增韻】畔喭,剛猛也。
【韻會】叛諺,不恭也。
或作喭。
引【論語註】子路失於畔喭。
正義曰:舊註作□喭。
失言也。
言子路性行剛彊,常□喭失於禮容也。
考證:〔【左傳昭元年】諺所謂老將至而耄及之。
〕謹照原文將至改將知。
諻 【酉集上】【言字部】 諻 【廣韻】虎橫切【集韻】【韻會】呼橫切,□音謍。
語聲也。
一曰大聲。
又與喤通。
【左思吳都賦】喧嘩喤呷。
【註】喤與諻通。
又【集韻】【類篇】□胡盲切,音橫。
【揚子方言】譟諻,音也。
【原】俗訇字。
【正字通】本作諻。
諼 【酉集上】【言字部】 諼 【唐韻】況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音暄。
【說文】詐也。
【廣韻】欺也。
【公羊傳文三年】此伐楚也,其言救江何,爲諼也。
【前漢息夫躬傳】虛造詐諼之策。
又【爾雅釋訓】忘也。
【詩衞風】終不可諼兮。
【大學】引《詩》作諠。
又草名。
【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傳】諼草,合歡,食之令人忘憂者。
【釋文】諼,本又作萱。
【說文】作藼。
或作蕿。
亦作諠。
【謝惠連西陵遇風詩】無萱將如何。
【註】諠草,忘憂也。
萱、喧通。
又【廣韻】況晚切【集韻】【韻會】火遠切【正韻】況遠切,□暄上聲。
義同。
諽 【酉集上】【言字部】 諽 【唐韻】古覈切【集韻】各核切,□音隔。
【說文】飾也。
一曰更也。
又【類篇】謹也。
又人名。
與諽、希諽,見【宋史宗室表】。
又【玉篇】科核切【廣韻】稭革切【集韻】克革切,□鏗入聲。
又【集韻】【類篇】□訖力切,音殛。
義□同。
【集韻】或作愅。
【正字通】本從□作〈言□〉。
諾 【酉集上】【言字部】 諾 〔古文〕喏【唐韻】【正韻】奴各切【集韻】【韻會】匿各切,□囊入聲。
【說文】譍也。
【玉篇】答也。
【正韻】應聲。
【詩魯頌】莫敢不諾。
【箋】應辭也。
【禮玉藻】父命呼唯而不諾。
【註】唯速而恭,諾緩而慢。
又【投壷】大師曰諾。
【疏】承領之辭也。
【吳志顧雍傳】顧悌每得父書,拜跪讀之,每句應諾。
又【韻會】以言許人曰諾。
【左傳襄十八年】獻子許諾。
【論語】子路無宿諾。
【史記季布傳】楚諺: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老子道德經】輕諾必寡信。
【荀子王霸篇】□賞己諾,信乎天下矣。
【註】諾許也。
己不許也。
又自輺語。
【公羊傳僖元年】慶父曰:此奚斯之聲也,諾己。
【註】諾已,皆自輺語。
又【南史江夏王鋒傳】鋒五歲,齊高帝使學鳳尾諾,一學卽工。
【潘遠紀聞談】諸侯箋奏皆批曰諾,諾字有尾若風也。
又【字彙補】諾臯,神名。
【酉陽雜俎】有《諾臯記》。
又水名。
【前漢匈奴傳】韓昌、張猛與單于及大臣,俱登匈奴諾水東山。
【師古註】今突厥地,諾眞水也。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諾州,屬靜邊郡,貞觀五年置。
又姓,見【姓苑】。
諿 【酉集上】【言字部】 諿 【廣韻】【集韻】【正韻】□七入切,音緝。
和也,辯也。
又人名。
唐諿,見【唐書宰相表】。
又【字彙】私呂切,音醑。
謀也。
【揚子太□經】戾次七:女不女,其心予,覆夫諿。
【註】謀也。
【釋文】才智之稱也。
【原】本作咠。
考證:〔【揚子太□經】次七:女不女,其心予覆夫諿。
〕謹按此戾首之次七也,戾字不可省,今照原文次七上增戾字。
謀 【酉集上】【言字部】 謀 〔古文〕□□【唐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音牟。
【說文】慮難曰謀。
【爾雅釋言】心也。
【註】謀慮以心。
【廣雅】議也。
【玉篇】計也。
【字彙】咨難慮患曰謀。
【易訟卦】君子以作事謀始。
【疏】凡欲興作其事,必先謀慮其始。
【書洪範】聰作謀。
【傳】度也。
【詩小雅】周爰咨謀。
【傳】咨事之難易爲謀。
【左傳宣十四年】貪必謀人。
【疏】計謀也。
又【襄四年】咨難爲謀。
【註】問患難也。
【前漢藝文志】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
【晉書□法志】二人對議謂之謀。
又謀面。
【書立政】謀面用丕訓德。
【傳】謀面者,謀人之面貌也。
又謀主。
【左傳昭九年】民人之有謀主也。
【註】民人謀主,宗族之師長。
又菜名。
【本草綱目】蒔蘿,一名慈謀勒。
李時珍曰:番言也。
又樂名。
【周禮春官大司樂疏】《孝經緯》雲:神農之樂曰《下謀》。
又官名。
【金史百官志】諸謀克,從五品,掌撫輯軍戸,訓練武藝。
又姓。
【風俗通】周卿士蔡公謀父之後,以字爲氏。
又通作規。
詳規字註。
又葉謨悲切,音眉。
【詩衞風】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卽我謀。
又葉莫徒切,音模。
【詩小雅】民雖靡膴,或哲或謀。
【註】膴音呼。
又葉況于切,音籲。
【焦氏易林】□公淺愚,不受深謀。
又葉滿補切,音母。
【詩小雅】彼譖人者,誰適與謀。
取彼譖人,投畀豺虎。
又葉莫故切,音暮。
【傅鶉觚馬皇後贊】作後作母,帝諮厥謀。
國賴內訓,家應顯祚。
考證:〔【左傳宣十三年】貪必謀人。
〕謹照原文十三年改十四年。
謁 【酉集上】【言字部】 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歇切,堰入聲。
【說文】白也。
【爾雅釋詁】告也,請也。
【左傳隱十一年】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
【註】謁,告也。
【禮曲禮】問士之子,長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
【註】謁,請也。
典謁者,主賔客告請之事。
又【增韻】訪也,請見也。
【後漢卓茂傳】茂詣河陽,謁見光武。
又【釋名】謁,詣也,詣告也。
書其姓名於上,以告所至詣者也。
【正字通】刺名也。
古之門狀,今之拜帖。
【史記高祖紀】高祖乃紿爲謁曰:賀錢萬。
實不持一錢。
【註】謁,謂以劄書姓名,若今之通刺。
又謁舍,今之客舍也。
【前漢食貨志】裡區謁舍。
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謁者,掌賔讚受事。
【應劭註】謁,請也,白也,僕主也。
【三輔黃圖】內謁者,署在未央宮,屬少府。
又星名。
【宋史天文志】謁者一星在左執法東北,主賔客,辨疑惑。
又山名。
【山海經】謁戾之山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
【註】山今在上黨郡涅縣。
又姓。
【後漢方術傳】汝南太守謁煥。
又【集韻】【類篇】□乙列切,音。
亦白也。
李舟說。
又【正韻】於蓋切,音愛。
與同。
隂晦也。
引韓愈秋雨聯句:牖變景明謁。
一本作藹,義同。
又【揚雄百官箴】殷以□顚,秦以酷敗。
獄臣司理,敢告執謁。
謁葉敗。
又【史記孔子世家】去魯歌雲:彼婦之謁,可以死敗。
按此歌六句三韻,謁本音愛,與敗葉。
【字彙】謁攺音意,敗葉音佩,誤。
【正字通】俗作謁,非。
【酉集上】【見字部】【字彙】同。
【正字通】□從舟。
攺從向,無義。
當卽□字譌文。
【申集下】【衣字部】【集韻】悉盍切,音。
【類篇】□,衣敝。
【直音】作□、□。
【酉集上】【言字部】【字彙】女六切,音忸。
慙也。
謂 【酉集上】【言字部】 謂 【唐韻】【集韻】【韻會】□于貴切,音胃。
【說文】報也。
【徐曰】謂之是報之也。
【廣雅】說也。
【廣韻】告也,言也。
【增韻】與之言也。
【易乾卦】何謂也。
【疏】假設問辭,故言何謂。
【詩召南】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傳】但相告語而約可定矣。
【左傳昭八年】子盍謂之。
又【韻會】事有可稱曰有謂,失於事宜不可名言曰無謂。
【莊子齊物論】今我則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
【前漢景帝紀】姦法與盜,盜甚無謂也。
又【正韻】非與之言而稱其人亦曰謂,《論語》子謂子賤,子謂子產,是也。
指事而言亦曰謂。
《詩召南》謂行多露,《小雅》謂天蓋高之類,是也。
稱其言,亦曰謂。
《論語》此之謂也,其斯之謂與,是也。
又【正字通】援古釋義而言亦曰謂。
《易臨卦》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禮樂記》明聖者述作之謂也。
又【爾雅釋詁】勤也。
【詩小雅】心乎愛矣,遐不謂矣。
【箋】謂,勤也。
勤思君子也。
又【廣雅】使也。
【玉篇】信也,道也。
又姓。
【萬姓統譜】宋有謂準,太平興國登科。
【說文】本作□。
考證:〔禮樂記,聖明者述作之謂也。
〕謹照原文聖明改明聖。
謄 【酉集上】【言字部】 謄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登切,音騰。
【說文】迻書也。
【徐曰】謂移寫之也。
【玉篇】傳也。
【正韻】移書傳鈔也。
【元史選舉志】謄錄試卷,每行移文字,皆用朱書。
又人名。
崇謄,見【宋史宗室表】。
本從舟。
俗從月,誤。
謅 【酉集上】【言字部】 謅 【集韻】【韻會】□楚絞切,音炒。
弄言。
一曰聲也。
又【字彙】相擾也。
又【馬融廣成頌】輕謅趬悍,廋疏領。
【註】謅,輕捷也。
【集韻】或作訬。
又【廣韻】楚鳩切【集韻】初尤切,□音搊。
【類篇】謅,隂私小言也。
又【集韻】甾尤切,音鄒。
小言私授謂之謅。
【字彙補】譌作、□,非。
【辰集上】【日字部】【廣韻】胡管切【集韻】戸管切,□音緩。
【玉篇】明也。
又姓。
【姓氏急就篇】晉中郞將淸,宋朱子門人淵。
謆 【酉集上】【言字部】 謆 【集韻】【類篇】□式戰切,音扇。
以言惑人也。
謇 【酉集上】【言字部】 謇 【廣韻】【正韻】九輦切【集韻】【韻會】九件切,□音蹇。
與□同。
【廣雅】吃也。
【註】口吃,難於言也。
【玉篇】難也。
【屈原離騷】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註】謇,難也。
又【廣韻】正言也。
【韻會】直言貌。
【後漢魯丕傳】廣納謇謇,以開四聰。
又【正韻】謇諤,忠也。
【魏志高堂隆傳】謇諤足以勵物。
又姓。
見【字彙】。
又【韻會】通作蹇。
【晉書王豹傳】王臣謇謇。
【易蹇卦】本作蹇蹇。
又【楚辭九歌】蹇將憺兮壽宮。
【王逸註】蹇,詞也。
又【集韻】【韻會】□紀偃切,犍上聲。
引揚子《方言》:吃也。
互詳後□字註。
謈 【酉集上】【言字部】 謈 【唐韻】蒲角切【集韻】弼角切,□音雹。
【說文】大呼自勉也。
【廣韻】嗃謈,大呼也。
【集韻】或作□。
又【集韻】北角切,音剝。
【類篇】聲也。
又【廣韻】【集韻】□匹角切,音璞。
亦大聲自勉也。
又【集韻】【類篇】□簿皓切,袍上聲。
白冤也。
又【集韻】【韻會】□蒲褒切,音袍。
【金壷字考】呼謈,痛冤聲。
【前漢東方朔傳】郭舍人榜不勝痛,呼謈。
【註】服虔音暴。
師古步高切。
自冤痛之聲也。
今人痛甚,則稱阿謈。
【說文】本作□。
謉 【酉集上】【言字部】 謉 【廣韻】俱位切【集韻】基位切,□音愧。
與媿、愧□同。
慙恥也。
又【集韻】【類篇】□古委切,音詭。
與詭同,責也。
一曰詐也。
又【集韻】【類篇】□虎猥切,音悔。
哼謉,謔言也。
又【廣韻】都罪切,音。
謉諢,謔言。
出《聲譜》。
又【集韻】徒回切,音頹。
謙也。
【字彙補】亦書作□。
謊 【酉集上】【言字部】 謊 【正字通】俗詤字。
謋 【酉集上】【言字部】 謋 【廣韻】虎伯切【集韻】【韻會】【正韻】霍虢切,□音砉。
【類篇】謋然,速也。
【莊子養生主】動力甚微,謋然已解。
【玉篇】亦作諕。
又【集韻】【類篇】□迄逆切,音□。
【莊子】謋然,徐邈讀。
又【字彙補】同德切,音特。
【莊子】謋然,林希逸讀。
【辰集下】【毛字部】【玉篇】與□同。
謌 【酉集上】【言字部】 謌 【玉篇】同歌。
【史記孟嘗君傳】馮驩彈劒而謌。
【前漢五行志】發於謌謠。
【荀子議兵篇】近者謌謳而樂之。
謍 【酉集上】【言字部】 謍 【唐韻】餘傾切【集韻】維傾切,□音營。
【說文】小聲也。
引《詩》:謍謍靑蠅。
今《小雅》本作營。
又【玉篇】往來貌。
又人名。
與謍,見【宋史宗室表】。
又【廣韻】虎橫切【集韻】呼橫切,□音。
又【正韻】于平切,音榮。
義□同。
又【廣韻】【集韻】□烏宏切,音泓。
【類篇】謍□,小聲。
【馬融長笛賦】錚鐄謍嗃。
【註】字林曰:謍,小聲也。
又【集韻】呼宏切,音轟。
大聲也。
【班固西都賦】櫂女謳,鼓吹震。
聲激越,謍厲天。
【集韻】或作巆。
又於莖切,音罌。
怒也。
與□同。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田聊切,音條。
【玉篇】山貌。
一曰山名。
【申集上】【艸字部】【集韻】直格切,音澤。
【篇海】葛。
【酉集中】【豸字部】【廣韻】【集韻】□女夷切,音尼。
獸名。
謎 【酉集上】【言字部】 謎 【唐韻】莫計切【集韻】【正韻】彌計切,□迷去聲。
【說文】隱語也。
【演繁露】古無謎字。
若其意制,卽伍舉、東方朔謂之隱者是也。
至《鮑照集》則有井謎矣。
【文心雕龍】自魏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隱化爲謎語。
謎也者,迴互其辭,使昏迷也。
又【集韻】緜批切,音迷。
【類篇】言惑也。
或作詸。
謏 【酉集上】【言字部】 謏 【集韻】【韻會】【正韻】□先了切,音篠。
與□同。
【禮學記】足以謏聞。
又【廣韻】誘爲善也。
又【正字通】稗官小史曰謏說。
又人名。
【晉書儒林傳】韋謏,京兆人。
又【玉篇】蘇口切【集韻】蘇後切,□音叟。
義同。
又【廣韻】蘇奏切【韻會】【正韻】先奏切,□叟去聲。
諵謏,怒言也。
又【廣韻】【集韻】□所六切,音縮。
【禮學記】足以謏聞。
徐邈讀。
謐 【酉集上】【言字部】 謐 【唐韻】彌必切【集韻】【韻會】【正韻】覓輺切,□音蜜。
【說文】靜語也。
一曰無聲也。
【爾雅釋詁】靜也。
【廣韻】愼也,安也。
【班固漢武帝內傳】內外寂謐。
【魏志東夷傳】海表謐然。
【宋書樂志】謝莊《明堂歌》雲:地紐謐,乾樞回。
謑 【酉集上】【言字部】 謑 【唐韻】胡禮切【集韻】【韻會】【正韻】戸禮切,□奚上聲。
【說文】恥也。
【玉篇】謑詬,恥辱也。
【集韻】小人怒也。
【荀子非十二子篇】無廉恥而忍謑訽,謂詈辱也。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武翼郞不謑。
又【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
【類篇】謑髁,不正貌。
【莊子天下篇】謑髁無任,而笑天下之尚賢也。
又【廣韻】呼訝切【集韻】【韻會】虛訝切,□音罅。
怒言也。
又【集韻】下解切,音邂。
怒聲也。
或作□。
【說文】或作。
【類篇】書作□。
【字彙補】譌作□,非。
考證:〔【荀子非十二子篇】無廉恥而任謑訽,謂詈辱也。
〕謹照原文任改忍。
謒 【酉集上】【言字部】 謒 【集韻】【類篇】□千羊切,音瑲。
語輕也。
【辰集中】【木字部】【集韻】【類篇】□直稔切,音朕。
【說文】□槌之橫者,關西謂之。
【揚子方言】作。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戸吳切【集韻】洪孤切,□音胡。
【玉篇】江東呼棗大而銳上曰。
亦作壷。
【爾雅釋木】壷棗。
見棗字註。
謓 【酉集上】【言字部】 謓 【唐韻】昌眞切【集韻】稱人切,□音瞋。
【說文】恚也。
【廣雅】怒也。
【廣韻】與嗔、瞋同。
【集韻】或作。
又【集韻】【類篇】□之刃切,音震。
笑也。
【說文】賈侍中說。
謔 【酉集上】【言字部】 謔 【唐韻】虛約切【集韻】【韻會】【正韻】迄卻切,□餉入聲。
【說文】戲也。
【爾雅釋詁郭註】謂調戲也。
【詩邶風】謔浪笑敖。
又【衞風】善戲謔兮,不爲虐兮。
【後漢隂皇後紀】不喜笑謔。
又【爾雅釋訓】謔謔、嗃嗃,崇讒慝也。
【疏】皆盛烈貌。
【玉篇】喜樂也。
【詩大雅】天之方虐,無然謔謔。
【傳】謔謔然喜樂。
又驛名。
【柳宗元詩註】善謔驛,在襄州之南,卽淳于髠放鴿之所。
【說文】本作□。
謕 【酉集上】【言字部】 謕 【唐韻】【集韻】【韻會】□與啼同。
【揚子方言】詀謕。
詳詀字註。
【前漢嚴助傳】孤子謕號。
【師古註】謕古啼字。
又與諦同。
詳諦字註。
又【廣韻】土雞切【集韻】天黎切,□音梯。
語相誘也。
又【玉篇】【廣韻】息移切【集韻】相支切,□音斯。
數諫也,諒也。
謖 【酉集上】【言字部】 謖 【唐韻】【集韻】【韻會】□所六切,音縮。
【爾雅釋言】起也。
【禮祭統】屍謖君與卿四人餕。
【列子黃帝篇】若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謖操之者也。
又謖然,翕斂貌。
【後漢蔡邕傳】公子謖然斂袂而興。
又【字彙補】謖謖,峻挺貌。
【世說新語】世目李元禮,謖謖如勁松下風。
謗 【酉集上】【言字部】 謗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補浪切,牓去聲。
【說文】毀也。
【廣雅】惡也。
【玉篇】誹也,對也。
人道其惡也。
【增韻】訕也。
【左傳莊二十二年】羈旅之臣,敢辱高位,以速官謗。
【史記孝文紀】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
【戰國策】樂羊反而語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
又【集韻】【韻會】□逋旁切,牓平聲。
義同。
【正字通】本作□。
字彙從俗作謗,非。
遌 【酉集下】【辵字部】 遌 【唐韻】五閣切【集韻】逆各切,□音噩。
【廣韻】心不欲見而見曰遌。
又【玉篇】同迕,遇也。
【楚辭九章】重華不可遌兮。
【班固幽通賦】乗高而遌神兮。
【正字通】同遻。
互詳後遻字註。
遌原從亐作。
又□□□。
【酉集上】【言字部】【廣韻】方味切【集韻】方未切,□音沸。
言急也。
又多言也。
又【正字通】與咈通。
訶 【酉集上】【言字部】 訶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虎何切,音呵。
【說文】大言而怒也。
【廣韻】責也。
【正韻】譴也。
【後漢文苑傳】禰衡言不遜順,黃祖慙乃訶之。
【蜀志廖立傳】隨大將軍則誹謗譏訶。
【北史張矅傳】勵已溫尋,非欲詆訶古人得失也。
又官名。
【隋書婆利國傳】官曰獨訶邪拏,次曰獨訶氏拏。
又木名。
【本草釋名】訶棃勒,一名訶子。
【嵆含南方草木狀】樹以木梡出九眞。
又國名。
【唐書地理志】廣州東南海中有訶陵國。
又通作呵。
【前漢食貨志】縱而弗呵。
又通作何。
【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
【師古曰】何,問也。
又通作苛。
【前漢王莽傳】苛問不遜。
考證:〔通作何。
【前漢賈誼治安策】大譴大何。
〕謹照原書賈誼治安策改賈誼傳。
訷 【酉集上】【言字部】 訷 【廣韻】失人切【集韻】升人切,□音申。
訷說,信也。
【正字通】與申、伸□通。
俗又作訷。
訹 【酉集上】【言字部】 訹 【廣韻】辛律切【集韻】【韻會】【正韻】雪律切,□音戌。
【說文】誘也。
【廣韻】謏訹,誘也。
【前漢韓安國傳】列在諸侯訹邪臣浮說。
【宋史嶽飛傳】淮西之役,俊以前途糧乏訹飛,飛不爲止。
又人名。
蕭訹,見【南齊書魏虜傳】。
又【韻會】或作怵。
【說文徐註】按賈誼鵩賦:怵迫之徒兮,或趨東西。
當作此訹字。
《漢書》怵於邪說,如淳曰:見誘怵也。
音戌。
今俗猶雲相謏怵。
又【集韻】【韻會】□息有切,秀上聲。
義同。
本作□。
【韻會】從言從朮。
俗作術,非。
診 【酉集上】【言字部】 診 【玉篇】【唐韻】之忍切【廣韻】章忍切【集韻】【韻會】【正韻】止忍切,□音軫。
【說文】視也。
【玉篇】驗也。
【後漢王喬傳】詔上方診視。
【註】診亦視也。
【莊子人閒世】匠石覺而診其夢。
【註】占驗也。
又【廣韻】□脈也。
【史記倉公傳】診切其脈。
【前漢藝文志】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
【註】診,視驗。
謂視其脈及色□也。
又【玉篇】除刃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刃切,□音陣。
義同。
又葉知鄰切,軫平聲。
【急就章】變鬭殺傷捕伍鄰,亭長遊徼共雜診。
【集韻】或作。
詝 【酉集上】【言字部】 詝 【玉篇】知與切【廣韻】丁呂切【集韻】展呂切,□音貯。
【博雅】智也。
【廣韻】有所知也。
又人名。
孟詝、師詝,見【宋史宗室表】。
【集韻】與同。
註 【酉集上】【言字部】 註 【廣韻】之戍切【集韻】【韻會】朱戍切,□音鑄。
【玉篇】疏也,解也。
【正韻】訓釋也。
【毛詩序疏】註者,著也。
言爲之解說,使其義著明也。
【儀禮士冠禮疏】言註者,註義于經下,若水之注物,亦名爲著。
【晉書向秀傳】始秀欲註《莊子》,嵆康曰:此書詎復須註。
【舊唐書□宗紀】上訓註《孝經》,頒于天下。
又【博雅】識也。
【通俗文】記物曰註。
【穀梁傳昭十一年】一事註乎志,所以惡楚子也。
【後漢律歷志論】重黎記註。
又【類篇】拏也。
【揚子方言】謰謱,拏也。
南楚或謂之支註。
又【廣韻】中句切【集韻】株遇切,□音駐。
義同。
又【類篇】述也。
【集韻】或作注。
証 【酉集上】【言字部】 証 【唐韻】【集韻】【韻會】□之盛切,音政。
【說文】諫也。
【戰國策】士尉以証靖郭君,靖郭君不聽。
又人名。
【唐書宗室表】司農卿証。
又【集韻】諸盈切,政平聲。
義同。
【酉集上】【言字部】【玉篇】胡介切【集韻】下介切,□音械。
言善也。
又人名。
師、與,見【宋史宗室表】。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與涉切【集韻】戈涉切,□音葉。
柶端木也。
又【唐韻】力葉切,音獵。
義同。
又【類篇】蔓木名。
卽虎豆也。
又【集韻】力涉切,音巤。
義同。
又【正字通】落答切,音拉。
【函史】樹可放蠟,煎汁爲油,可作燭。
今江南北放蠟者,謂之水樹,其樹似女貞而異。
【子集下】【刀字部】【唐韻】才奏切【集韻】才□切,□音驟。
【玉篇】斷也,細切也。
又【集韻】將侯切,音諏。
斷也。
又【集韻】徂侯切,驟平聲。
【字林】細斷也。
又【集韻】此苟切,湊上聲。
析薪也。
謯 【酉集上】【言字部】 謯 【唐韻】側加切【集韻】莊加切,□音樝。
【說文】謯,娽也。
【長箋】義未詳。
又【廣韻】子邪切【集韻】咨邪切,□音嗟。
義同。
又【集韻】子餘切,音苴。
詠也。
又【廣韻】【集韻】□側下切,音鮓。
謯訝,訶貌。
【集韻】同□。
又【集韻】莊助切,阻去聲。
同詛。
【前漢孝成許皇後傳】祝謯後宮有身者王美人及鳳等。
【師古註】謯,古詛字。
【集韻】作□。
謰 【酉集上】【言字部】 謰 【唐韻】力延切【集韻】陵延切,□音連。
【說文】謰謱也。
【揚子方言】謰謱,拏也。
南楚曰謰謱。
【玉篇】哰也。
【字彙】繁絮也。
【楚辭九思】媒女詘兮謰謱。
又人名。
孟謰、與謰,見【宋史宗室表】。
又【集韻】【類篇】□力展切,連上聲。
謰謰,語亂也。
謱 【酉集上】【
【註】與諄同,誕也。
又葉朱遄切,音專。
【史記司馬相如封禪頌】厥之有章,不必諄諄。
依類託寓,諭以封巒。
諅 【酉集上】【言字部】 諅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渠記切,音忌。
【說文】忌也。
引周書,上不諅于兇德。
今【書多方】作忌。
又【廣韻】志也。
又【廣韻】【集韻】□居之切,音姬。
謀也。
亦忌也。
【石匏子傷讒篇】妒才智之在已前,諅富貴之在其上。
【類篇】或作□。
謮 【酉集上】【言字部】 謮 【集韻】【韻會】側革切【正韻】側格切,□音責。
怒也,讓也。
【原】與責同。
又人名。
汝謮,見【宋史宗室表】。
又【集韻】【類篇】□士革切,音賾。
大呼也。
與嘖同。
诙 【酉集上】【言字部】 詼 【廣韻】苦回切【集韻】【韻會】【正韻】枯回切,□音恢。
【廣雅】調也。
【玉篇】調戲也。
【類篇】譏戲也。
【增韻】謔也,嘲也。
【前漢枚乗傳】枚臯詼笑類俳倡。
又【東方朔傳】指意放蕩,頗復詼諧。
【蜀志馬忠傳】詼啁大笑,忿怒不形於色。
又通作悝。
【張衡東京賦】由餘以西戎孤臣而悝穆公于宮室。
【註】悝猶嘲也。
與詼同。
赆 【酉集中】【貝字部】 贐 【集韻】徐刃切,音燼。
與賮同。
【孟子】行者必以贐。
【趙岐註】贐,送行者贈賄之禮也。
諆 【酉集上】【言字部】 諆 【唐韻】去其切【集韻】丘其切,□音欺。
【說文】欺也。
【徐曰】謾言也。
又【類篇】謀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姬。
義同。
【集韻】或作□。
亦作基。
又或作謨。
【後漢張衡傳】回志朅來從□諆。
【註】諆或作謨。
謨亦謀也。
又【集韻】渠之切,音其。
亦謀也。
【辰集下】【毛字部】【玉篇】之移切【廣韻】【集韻】章移切,□音支。
【博雅】□,罽也。
一曰輕毛貌。
□ 【未集中】【糸字部】 □ 【說文長箋】與縱同。
詳縱字註。
□ 【未集中】【糸字部】 □ 與緤同。
【管子輕重篇】又權渠繉□。
○按隷釋,漢□從枼之字或書作□。
談 【酉集上】【言字部】 談 【唐韻】【集韻】【韻會】徒甘切【正韻】徒藍切,□音郯。
【說文】語也。
【徐曰】談者,和懌而悅言之。
【廣韻】談話,言論也。
【公羊傳閔二年】魯人至今以爲美談。
【禮儒行】言談者,仁之文也。
【史記滑稽傳】談言微中。
【晉書阮修傳】王衍當時談宗。
又【玉篇】戲調也。
【詩小雅】不敢戲談。
又手談。
【續博物志】王中郞以圍碁爲坐隱,或亦謂之爲手談。
又縣名。
【南齊書州郡志】談縣屬益州始康郡。
又蠻州名。
【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談州。
又姓。
【蜀錄】漢有征東將軍談巴。
又【正韻】亦作譚。
詳譚字註。
又【韻會小補】葉徒黃切,音唐。
【急就章】曹富貴,李尹桑。
蕭彭祖,屈宗談。
鈲 【戌集上】【金字部】 鈲 【集韻】攻乎切,音孤。
鐵鈲也。
諈 【酉集上】【言字部】 諈 【唐韻】竹寘切【廣韻】【集韻】竹恚切,□捶去聲。
【爾雅釋言】諈諉,纍也。
【註】以事相屬累爲諈諉。
【疏】謂相累及也。
楚人曰諈,秦人曰諉。
【列子力命篇】眠娗、諈諉、勇敢、怯疑四人相與遊于世。
【註】四名皆假託寓言。
諈諉,煩重貌。
又【玉篇】訐也。
又【類篇】姓也。
又【集韻】主繠切,音捶。
又【集韻】【韻會】【正韻】□之瑞切,音惴。
□與《爾雅》諈諉義同。
【說文】本作□。
【集韻】或作娷。
【酉集上】【言字部】【正字通】同謐,省。
諉 【酉集上】【言字部】 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女恚切,音。
【說文】纍也。
諈諉,見上諈字註。
【前漢胡建傳】執事不諉上。
【師古註】累也。
言執事者當見法卽行,不可以事累於上也。
【唐書岑羲傳】羲誠材,何諉之拘。
【音義】累也。
又託也。
【前漢賈誼傳】尚有可諉者。
【蔡謨曰】諉,託也。
【正韻牋】諉,猶委也。
言尚可他委。
後人因借爲推諉、諉謝字用。
又【集韻】邕危切,音逶。
爾雅:諈諉,累也。
謝嶠讀。
又【集韻】弋睡切,音瓗。
又而睡切,音汭。
義□同。
諊 【酉集上】【言字部】 諊 【廣韻】【集韻】□居六切,音菊。
【說文】窮理罪人也。
本作□。
【集韻】與鞫同。
請 【酉集上】【言字部】 請 【唐韻】七井切【集韻】【韻會】此靜切【正韻】七靜切,□淸上聲。
【說文】謁也。
【廣雅】求也。
【玉篇】乞也,問也。
【增韻】祈也,扣也。
【書湯誥】以與爾有衆請命。
【左傳僖十年】餘得請於帝矣。
【禮曲禮】請業則起,請益則起。
又【王制】墓地不請。
【儀禮士昏禮】□者出,請事入告。
【前漢張湯傳】造請諸公,不避寒暑。
【師古註】請,謁問也。
又【爾雅釋詁】告也。
【禮昏義】納徵請期。
【註】請昏姻之期日也。
又【韻會】漢請室,請罪之室也。
【前漢賈誼傳】造請室而請罪耳。
又【集韻】親盈切【正韻】七情切,□音淸。
亦謁也,祈也。
又受也。
又【類篇】《前漢賈誼傳》請室,亦讀平聲。
又【廣韻】疾政切【集韻】【韻會】【正韻】疾正切,□情去聲。
【說文】義同。
又【廣韻】延請。
又【正韻】漢制,春曰朝,秋曰請,如古諸侯聘禮也。
【史記吳王濞傳】使人爲秋請。
【前漢宣帝紀】時會朝請。
又【韻會】朝請,漢官名。
張禹首爲之。
【唐書百官志】從五品上曰朝請大夫,正七品上曰朝請郞。
又【廣韻】疾盈切【集韻】慈盈切,□音情。
【類篇】受言也。
又【韻會】禮昏義請期,徐音情。
【周禮秋官條狼氏註】大夫受命以出,餘事莫不復請。
劉音情。
又【轉注古音】《史記》《禮書》請文俱盡。
【註】徐廣雲:古情字多假借作請,諸子中多有之。
【荀子成相篇】聽之經,明其請。
【註】請當爲情。
聽獄之經,在明其情。
諌 【酉集上】【言字部】 諌 【字彙】多動切,東上聲。
多言也。
與諫別。
諍 【酉集上】【言字部】 諍 【唐韻】【集韻】【韻會】□側迸切,爭去聲。
【說文】止也。
【韻會】謂止其失也。
【正韻】諫諍,救正也。
【前漢王褒傳】諫諍卽見聽。
【說苑臣術篇】有能盡言于君,用則可生,不用則死,謂之諍。
又【列子湯問篇】東北極有人,名曰諍人,長九寸。
又【集韻】通作爭。
【孝經諫諍章】天子有爭臣七人。
又【集韻】【韻會】甾莖切【正韻】甾耕切,□音爭。
訟也。
【後漢劉聖公傳】平理諍訟。
【晉書王沈釋時論】闒茸勇敢於饕諍。
【註】葉平聲。
考證:〔【說苑臣術】有能盡言于君。
〕謹照原書臣術下增篇字。
諎 【酉集上】【言字部】 諎 【唐韻】壯革切【集韻】【韻會】【正韻】側革切,□音嘖。
【說文】大聲也。
或作唶。
又【集韻】陟格切,音磔。
又實窄切,音咋。
義□同。
又【集韻】疾各切,音昨。
酬言也。
又【廣韻】千過切,音□。
【玉篇】也。
又【集韻】側下切,音鮓。
誘言也。
又【集韻】子夜切,音借。
【廣雅】鳴也。
一曰歎聲。
亦與唶同。
【六書正譌】俗作唶,非。
諏 【酉集上】【言字部】 諏 【唐韻】子于切【集韻】【韻會】遵須切,□音。
【說文】聚謀也。
【爾雅釋詁】謀也。
【玉篇】問政事也。
【詩小雅】周爰咨諏。
【左傳襄四年】咨事爲諏。
【儀禮特牲饋食禮】不諏日。
又星名。
【禮月令鄭註】孟春者,日月會于諏訾,而鬥建寅之辰也。
諏本又作娵。
又【集韻】【韻會】【正韻】□將侯切,音陬。
又【集韻】房尤切,音浮。
義□同。
【類篇】或作□。
【說文長箋】亦作□。
諐 【酉集上】【言字部】 諐 【玉篇】籀文愆字。
【詩大雅】不愆于儀。
【禮緇衣】引《詩》作諐。
【鄭註】過也。
【前漢劉輔傳】元首無失道之諐。
【說文】本作〈□下言〉。
【字彙】人部重出。
【辰集下】【止字部】【玉篇】香幽切,音休。
義闕。
【字彙】一曰息也。
○按字見《玉篇》。
《正字通》泛雲俗字,非。
□ 【補遺】【未集】【米字部】 □ 【集韻】與□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山皆切,音崽。
【唐韻】簁籮,古以爲玉柱,故字從玉。
亦作□。
□字原刻從徙,不從歨。
□籮。
諑 【酉集上】【言字部】 諑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竹角切,音斲。
【廣雅】訴也,責也,譖也,也。
【揚子方言】楚以南謂愬爲諑。
【屈原離騷】衆女嫉予之蛾眉兮,謠諑謂予以善淫。
【註】謠,謂毀也。
諑,猶譖也。
【元包經】諑加于譎,傳曰:遭讒毀也。
【韓愈納涼聯句】拙謀傷巧諑。
又【韻會小補】通作椓。
引《左傳哀十七年》又使椓之註,訴也。
諒 【酉集上】【言字部】 諒 【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
【正韻】力仗切,□良去聲。
【說文】信也。
【詩小雅】諒不我知。
【鄭箋】信也。
【朱傳】誠也。
【禮內則】請肄□諒。
【註】言語信實也。
又小信也。
【論語】豈若匹夫匹婦之爲諒也。
又【揚子方言】愋諒,知也。
【廣雅】哲也。
【玉篇】相也,助也。
【廣韻】佐也。
【正韻】照察也。
又蠻州名。
【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諒州。
又姓。
諒毅,見【戰國策】。
諒輔,見【後漢獨行傳】。
又【集韻】或作亮。
【爾雅釋詁】亮,信也。
【疏】方言雲:衆信曰諒。
周南、召南、衞之語也。
【詩鄘風】不諒人隻。
【傳】諒,信也。
本亦作亮。
又通作涼。
【詩大雅】涼彼武王。
【傳】涼,佐也。
本亦作諒。
又或作倞。
【禮郊特牲】祊之爲言倞也。
【註】倞,猶索也。
或爲諒。
又【集韻】【類篇】□呂張切,音良。
亦同亮。
信也。
又通作良。
【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
【註】子諒,朱子讀爲慈良。
諨 【酉集上】【言字部】 諨 【集韻】【類篇】□方六切,音福。
言備也。
【辰集中】【木字部】同椷。
又【正韻】胡南切,音含。
通水具。
諓 【酉集上】【言字部】 諓 【唐韻】慈衍切【集韻】【韻會】在演切【正韻】慈演切,□賤上聲。
【說文】善言也。
一曰謔也。
又【廣雅】諓諓,善也。
【前漢李尋傳】說諓諓之言。
【師古註】小善也。
又【廣韻】諂也。
【後漢樊準傳】習諓諓之辭。
【李賢註】諂言也。
又【廣韻】巧讒貌。
【劉向九歎】讒人諓諓。
又【玉篇】巧言也。
【類篇】淺薄貌。
【公羊傳文十二年】惟諓諓善竫言。
【何註】淺薄之貌。
賈逵雲:巧言也。
【尚書】作截截。
又【玉篇】疾箭切【廣韻】【集韻】【韻會】才線切,□音賤。
又【集韻】以淺切,音演。
又此演切,音淺。
又子淺切,箋上聲。
又【集韻】【韻會】將先切【正韻】則前切,□音箋。
義□同。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休必切,音矞。
水流貌。
【寅集中】【山字部】【玉篇】【集韻】□徒對切,音墜。
山貌。
亦作□。
【左思魏都賦】□若崇山崫起而崔嵬。
【註】言殿宇高峻也。
諔 【酉集上】【言字部】 諔 【集韻】與□、□□同。
又人名。
崇諔,見【宋史宗室表】。
又【集韻】昌六切,音俶。
詭也。
【莊子德充符】彼且蘄以諔詭幻怪之名聞。
又【集韻】之六切,音祝。
義同。
諕 【酉集上】【言字部】 諕 【唐韻】【集韻】□乎刀切,音豪。
【說文】號也。
【集韻】或作譹。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贈朝散大夫士諕。
又【玉篇】火訝切【集韻】【韻會】虛訝切,□音罅。
【類篇】誑也。
或作□。
【玉篇】亦作□。
又【訛習諸字】諕原與嚇同,音罅。
今諕嚇誤虎音。
又【玉篇】【廣韻】虎伯切【集韻】霍虢切,□音砉。
與磔同。
【字彙補】譌作□,非。
論 【酉集上】【言字部】 論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昆切,音崘。
【說文】議也。
【廣韻】說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賈疏】直言曰論,答難曰語。
論者,語中之別,與言不同。
又【論語序解正義】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
以此書可經綸世務,故曰綸,圓轉無窮故曰輪,蘊含萬理故曰理,篇章有序故曰次,羣賢集定故曰撰。
【文心雕龍】昔仲尼微言,門人追述,故仰其經目,稱爲論語,蓋羣論立名,始于茲矣。
又【釋名】倫也,有倫理也。
【玉篇】思理也。
【詩大雅】於論鼓鐘。
【傳】思也。
【鄭箋】論之言倫也。
【朱傳】言得其倫理也。
又【增韻】紬繹討論也。
【孔安國尚書序】討論典墳。
又【正韻】決罪曰論。
又官名。
【金史百官志】其官長皆稱曰勃極烈,次曰國論、忽魯、勃極烈。
國論,言貴。
忽魯,猶總帥也。
又諸羌州名。
【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論川州,開元後置。
又姓。
【唐書】論弓仁,本吐蕃族也。
又三字姓。
【金史國語解姓氏】烏古論曰商。
又【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
言有理也。
又【禮王制】凡制五□,必卽天論。
【註】天論,天理也。
與倫同。
又【玉篇】力困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困切,□崘去聲。
義同。
又【正韻】辨論也。
【書周官】論道經邦。
【傳】論者,講明之謂。
【禮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論之。
【註】謂考評其行藝之詳也。
【史記蕭相國世家】論功行封。
又葉盧健切,音練。
【前漢敘傳】兵家之策,惟在不戰。
營平皤皤,立功立論。
又葉聖閏切,音舜。
【馮衍顯志賦】澄德化之陵遲兮,烈□罰之峭峻。
燔商鞅之法術兮,燒韓非之說論。
又葉閭員切,音攣。
【曹植文帝誄】考諸先紀,尋之哲言。
生若浮寄,惟德可論。
【字彙補】譌作□,非。
諘 【酉集上】【言字部】 諘 【集韻】【類篇】□彼小切,音表。
讚也。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敦武郞士諘。
諙 【酉集上】【言字部】 諙 【字彙補】呼怪切,音□。
誤也。
一作□。
□ 【子集上】【一字部】 □ 【玉篇】古文且字。
註詳四畫。
【酉集中】【豆字部】【韻會】測革切,音策。
磨豆也。
【唐書張孝忠傳】孝忠與其下同麤淡,日膳裁豆而已。
諚 【備考】【酉集】【言字部】 諚 【五音篇海】毗潛切。
諛 【酉集上】【言字部】 諛 【唐韻】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兪。
【說文】諂也。
【書囧命】僕臣諛,厥後自聖。
【史記叔孫通傳】先生何言之諛也。
【莊子漁父篇】不擇是非而言謂之諛。
【荀子修身篇】以不善和人者謂之諛。
【鹽鐵論】富貴多諛言。
又【集韻】【類篇】□兪戍切,兪去聲。
義同。
【莊子天地篇】孝子不諛其親。
俗作,非。
諜 【酉集上】【言字部】 諜 【唐韻】徒葉切【集韻】【韻會】達協切,□音牒。
【說文】軍中反閒也。
【玉篇】伺也。
【左傳桓十二年】楚師分涉於彭,羅人使伯嘉諜之。
【註】諜,伺也。
【疏】謂詐爲敵國之人,入其軍中,伺□閒隙,以反報其主,兵書謂之反閒。
又【宣八年】晉人獲秦諜。
【註】諜,往來閒諜者,今謂之細作。
又【哀元年】使女艾諜澆。
【註】□也。
【周禮夏官】環人巡邦國搏諜賊。
【吳志孫皓傳】宜遣閒諜,以觀其勢。
又【字林】通作牒。
【廣韻】譜諜也。
【史記三代世表】餘讀諜記,黃帝以來皆有年數,稽其歷譜諜終始五德之傳,古文鹹不同,乖異。
【後漢張衡傳】子長諜之,爛然有第。
【註】諜,譜第也。
與牒通。
【文心雕龍】百官詢事,則有關刺解諜。
諜者葉也,短□編諜,如葉在枝。
諜亦書作牒。
又通作喋。
【史記張釋之傳】豈斆此嗇夫,諜諜利口捷給哉。
【索隱曰】漢書作喋喋,多言也。
又【集韻】託協切,音帖。
【說文】義同。
【類篇】安也。
又【集韻】悉協切,音燮。
【類篇】言相次也。
【增韻】或作□,譌作〈言□〉。
【字彙補】又省作□,□非。
考證:〔【左傳桓十二年】楚師伐絞涉彭,羅人使伯嘉諜之。
〕謹照原文伐絞涉彭改分涉於彭。
諝 【酉集上】【言字部】 諝 【唐韻】【正韻】私呂切【集韻】【韻會】寫與切,□胥上聲。
【說文】知也。
【廣雅】哲也。
【玉篇】才智之稱也。
【陸機辨亡論】謀無遺諝,舉不失策。
【註】諝,智也。
又【正字通】詐也。
【淮南子本經訓】比周朋黨,設詐諝,懷機械巧故之心,而性失矣。
又【廣韻】與胥同。
【周禮天官冢宰】胥十有二人。
【註】胥讀如諝,謂其有才知爲什長。
又【廣韻】相居切【集韻】【韻會】【正韻】新於切,□音胥。
義同。
【字彙補】譌作□、□,□非。
□字原從言,右作巴下月。
諞 【酉集上】【言字部】 諞 【唐韻】部田切【集韻】【韻會】【正韻】蒲眠切,□音蹁。
【說文】便巧言也。
【書秦誓】惟截截善諞言。
又【論語】友諞佞。
今文作便。
又【玉篇】步連切【廣韻】房連切,□音。
義同。
又【集韻】紕延切,音篇。
【類篇】辯佞之言也。
又【玉篇】【廣韻】符善切【集韻】婢善切,□上聲。
又【廣韻】符蹇切【集韻】平免切,□卞上聲。
又【正韻】補典切,音扁。
義□同。
【辰集下】【欠字部】【廣韻】許鹹切【集韻】虛鹹切,□音妗。
含笑也。
或作欦。
又【玉篇】呼南切【集韻】呼含切,□音。
義同。
亦作□。
又【集韻】虎感切,音顑。
氣盛也。
又【集韻】許鑒切,音闞。
叫也。
又【集韻】火占切,音□。
貪欲也。
○按欦□音義本相通,特小有同異。
各註於本字下,以俟參考。
【辰集下】【止字部】【玉篇】疾醉切【集韻】秦醉切,□音萃。
【博雅】待也。
一曰止也。
與崪別。
【佩觽集】,秦醉翻,止也。
崪,昨沒翻,山貌。
諟 【酉集上】【言字部】 諟 【集韻】【韻會】【正韻】□上紙切,嗜上聲。
【說文】理也。
【廣雅】是也。
【玉篇】審也,諦也。
【廣韻】正也。
與是通。
【書太甲】先王顧諟天之明命。
【傳】諟,是也。
【疏】諟與是,古今之字異,故變文爲是也。
【□書姚察傳】硏覆古今,諟正文字。
【註】諟卽是也。
【集韻】或作提。
又【集韻】【正韻】□丁計切,音帝。
與諦同。
或作□。
譃 【酉集上】【言字部】 譃 【集韻】【類篇】□匈于切,音籲。
與□同。
妄言也。
又【顏氏家訓】吟嘯談譃,諷詠辭賦。
【字彙】本單作虛。
俗加言。
諠 【酉集上】【言字部】 諠 【唐韻】況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音暄。
與諼同。
詐也。
又忘也。
詳後諼字註。
又【廣韻】譁也。
【正韻】囂也。
【史記鼂錯傳】諸侯諠譁。
【後漢姚期傳】諠呼滿道。
【晉書惠羊皇後傳】百姓諠駭。
【韻會】與喧同。
【正字通】與吅咺讙嚾□通。
當作〈言□〉。
又【集韻】【類篇】□火遠切,暄上聲。
亦忘也。
【班固幽通賦】猶諠已而遺形。
咺字原從口從□作。
諡 【酉集上】【言字部】 諡 【唐韻】【集韻】【韻會】□神至切,音示。
【說文】行之迹也。
【爾雅釋詁】靜也。
【疏】人死將葬,誄列其行而作之也。
【釋名】曳也。
物在後爲曳,言名之於人亦然也。
【白虎通】諡之爲言引也。
引列行之迹,所以進勸成德,使上務節也。
【增韻】誄行立號以易名也。
【汲冢周書】維周公旦、太公望,開嗣王業,攻于牧野之中,終葬,乃制諡敘法,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詩大雅】文王在上。
【註】愼也,悉也。
生存之行,終始悉錄之以爲諡也。
【穀梁傳範甯註】諡者,所以勸善而懲惡。
【禮檀弓】死諡周道也。
【疏】殷以上有生號,仍爲死後之稱,周則死後別立諡。
【周禮春官大史】小喪賜諡。
【疏】賜諡之制實始於周也。
又【集韻】【類篇】□於賜切,音縊。
又【集韻】【類篇】□羊至切,音肄。
義□同。
【類篇】或省作□。
與謚別。
詫 【酉集上】【言字部】 詫 【集韻】【韻會】【正韻】□醜亞切,音侘。
誑也。
【玉篇】誇也。
【晉書宗室傳】甘言詫語,方伯襲之以輕兵。
【唐書史思明傳】思明詫曰:朝義怯,不能成我事。
【音義】詫,誑也。
【宋史張去華傳】浙人毎迓朝使,必列步騎以自誇詫。
又通作姹。
【史記司馬相如傳】子虛過詫烏有先生。
【前漢司馬相如傳】作姹。
【師古曰】姹,誇誑之也。
又通作侘。
【史記韓長孺傳】以侘鄙縣。
【註】誇也。
又【集韻】或作□。
【韻會】亦作咤。
又【集韻】虛訝切,音罅。
吿也。
又【集韻】都故切,音妒。
與託同。
奠爵也。
【書顧命】王三宿三祭三咤。
【釋文】咤,亦作宅。
馬雲:亦作詫。
【說文】作。
諢 【酉集上】【言字部】 諢 【廣韻】【集韻】□五困切,兀去聲。
弄言也。
【唐書史思明傳】思明愛優諢,寢食常在側。
【遼史伶官傳】打諢得不是黃幡綽。
又諢衣。
【雲仙雜記】穆宗以□綃白書,素紗墨書爲衣服,賜承幸宮人,皆淫鄙之詞詩,號諢衣。
又【金壷字考】與顐同。
【唐書元結傳】諧臣顐官,怡愉天顏。
□ 【子集上】【丿字部】 □ 【集韻】總古作□。
註詳糸部十一畫。
【集韻】總,古作□。
註詳十一畫。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乞逆切,音隙。
綌,或作□。
詳綌字註。
諣 【酉集上】【言字部】 諣 【唐韻】【集韻】□呼卦切,虺去聲。
【說文】疾言也。
又【廣韻】呼霸切【集韻】火跨切,□音化。
義同。
又【集韻】公蛙切,音媧。
【類篇】惰也,黠也。
或作□。
諤 【酉集上】【言字部】 諤 【廣韻】五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逆各切,□音鄂。
【廣雅】諤諤,語也。
【玉篇】正直之言也。
【史記商君傳】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家語】湯武以諤諤而昌。
又【廣韻】謇諤,直言也。
【後漢儒林傳】臣無謇諤之節,而有狂瞽之言。
又【韻會】通作鄂。
【禮坊記鄭註】子於父母尚和順,不用鄂鄂。
【釋名】鄂本又作諤。
又通作咢。
【前漢韋賢傳】咢咢黃髮。
【師古註】直言也。
【類篇】或作讍。
諥 【酉集上】【言字部】 諥 【廣韻】【集韻】□竹用切,腫去聲。
【類篇】言相觸也。
又【正字通】言謹重也。
又人名。
【唐書昭宗紀】樞密使李周諥。
或書作□。
諦 【酉集上】【言字部】 諦 【唐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音帝。
【說文】審也。
【書洪範孔傳】必微諦。
【疏】聽當別彼是非,必微妙而審諦也。
【後漢祭祀志】褅之爲言諦也。
諦諟昭穆尊□之義。
又【李雲傳】帝者,諦也。
【註】審諦於物也。
【魏志明帝紀】君諦視之勿誤也。
【關尹子九藥篇】諦毫末者,不見天地之大。
【劉勰新論專學篇】心不在學而強諷誦,雖入於耳而不諦於心。
又四諦。
【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爲小乗,行四諦法。
【釋典心經】四諦:苦集滅道。
苦謂生老病死,集謂集聚骨肉財帛,滅謂壞滅,道謂修行。
又二諦:世諦以世俗顯緣起之事,諸法歷然,勸臣子以忠孝,勸家國以和治,此依俗諦。
眞諦彰本寂之理,一性泯然,是非雙泯,能所俱亡,此依眞諦。
又【集韻】或作諟、□,互詳二字註。
又【集韻】田黎切,音題。
號也。
與嗁、謕□同。
又通作啼。
【荀子禮論篇】哭泣諦號。
【註】啼、諦通用。
諧 【酉集上】【言字部】 諧 【唐韻】戸皆切【集韻】【韻會】【正韻】雄皆切,□音骸。
【說文】詥也。
又【廣雅】耦也。
【玉篇】合也,調也。
【書堯典】克諧以孝。
又【舜典】八音克諧。
【左傳襄十一年】如樂之和,無所不諧。
【禮禮器】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無怨。
又【文心雕龍】諧之言皆也,辭淺會俗,皆悅笑也。
【前漢敘傳】東方贍辭,詼諧倡優。
【晉書顧愷之傳】愷之好諧謔,人多愛狎之。
又平論定其價也。
【後漢宦者張讓傳】當之官者,皆先至西園,諧價,然後得去。
又古書名。
【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
又鳥名。
【博雅】鴆鳥,其雄謂之運日,其雌謂之隂諧。
【淮南子繆稱訓】隂諧知雨。
【註】天將隂雨則鳴。
又葉弦雞切,音奚。
【後漢五行志】更始時童謠曰:諧不諧,在赤眉。
又【儒林周澤傳】時人爲之語曰:生世不諧,作大常妻。
考證:〔【博雅】鴆鳥,其雄謂之運目,其雌謂之隂諧。
〕謹照原文運目改運日。
諩 【酉集上】【言字部】 諩 【類篇】同譜,省。
【春秋序】譜第。
【註】譜,本又作諩。
又人名。
與諩、盂諩,見【宋史宗室表】。
諪 【酉集上】【言字部】 諪 【字彙】唐丁切,音亭。
調諪也。
【正字通】亦作調停。
諫 【酉集上】【言字部】 諫 〔古文〕□【唐韻】古晏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晏切,□音。
【說文】証也。
【徐曰】閒也。
君所謂否,臣獻其可,以閒隔之,於文言柬爲諫。
柬者,多別善惡,以□於君。
【白虎通】閒也,因也,更也。
是非相閒,革更其行也。
【詩衞風淇奧序疏】幹也。
幹君之意而告之。
【廣雅】正也。
【廣韻】諫諍,直言以悟人也。
【書說命】後從諫則聖。
【禮曲禮】爲人臣之禮,不顯諫,三諫而不聽,則逃之。
子之事親也,三諫而不聽,則號泣隨之。
【前漢賈山傳】工誦箴諫,瞽誦詩諫,公卿比諫,士傳言諫過。
【舊唐書職官志】凡諫有五:一曰諷諫,二曰順諫,三曰規諫,四曰緻諫,五曰直諫。
又官名。
【周禮地官】有司諫。
【註】諫猶正也,以道正人行。
【後漢百官志註】胡廣曰:武帝元狩五年,置諫大夫爲光祿大夫。
世祖中興,以爲諫議大夫。
又鳥名。
【說苑辨物篇】東方有鳥,名諫珂,文身而朱足,憎鳥而愛狐。
又果名。
【本草綱目】橄欖,一名諫果,出【農書】。
又姓。
【風俗通】漢有治書侍史諫忠。
又【集韻】居顏切,平聲。
【類篇】諍也。
又【集韻】郞旰切,音爛。
與讕同。
又葉古限切,音□。
【詩大雅】王欲玉女,是用大諫。
葉上反。
又葉經□切,音見。
【卻正釋譏】譬逌人之有采於市閭,遊童之吟詠乎疆畔,庶以增廣福祥,輸力規諫。
【註】畔音弁。
【俗書證誤】從東,非。
諌dǒng,多言也。
。
【申集下】【衣字部】【篇韻】昨幹切,音殘。
【博雅】褿袚,褯也。
【申集下】【衣字部】【唐韻】去乾切,音愆。
【揚子方言】袴,齊魯之閒謂之。
又【集韻】九件切,音蹇。
義同。
或省作褰。
詳褰字註。
【辰集中】【木字部】同□。
【辰集中】【木字部】同檇。
【春秋傳註】敗吳檇李。
檇同。
諶 【酉集上】【言字部】 諶 【唐韻】【韻會】是吟切【正韻】時任切,□甚平聲。
【說文】誠諦也。
【爾雅釋詁】信也,誠也。
【書鹹有一德】天難諶,命靡常。
【傳】諶,信也。
【楚辭九章】諶荏弱而難持。
【註】諶,誠也。
又國名。
【前漢地理志】有諶離國。
又人名。
【左傳襄二十九年】裨諶,鄭大夫。
【註】諶本亦作湛。
又姓。
【萬姓統譜】漢荊州刺史諶仲,南昌人。
又與忱同。
【書大誥】天棐忱辭。
【傳】忱,信也。
【說文】引作諶。
又通作訦。
【爾雅釋詁註】燕代東齊謂信曰諶。
【疏】按方言作訦。
訦、諶音義同。
又葉市隆切,音戎。
【詩大雅】天生烝民,其命匪諶。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集韻】一作愖。
諷 【酉集上】【言字部】 諷 【唐韻】芬鳳切【集韻】【韻會】方鳳切,□風去聲。
【說文】誦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
【註】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
【前漢藝文志】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爲史。
【晉書阮瞻傳】諷誦遺言,不若親承音旨。
又【廣雅】敎也。
【玉篇】譬喩也。
【集韻】諫刺也。
【增韻】託音曰諷。
【史記滑稽傳】優孟常以談笑諷諫。
【家語】忠臣之諫君有五義焉,吾從其諷諫乎。
【白虎通】諷者,智也。
患禍之萌流,睹其事未彰而諷告,此智性也。
又與風通。
【詩國風關雎序】風,風也。
【註】上如字,下卽諷字。
崔靈恩雲:用風感物,則謂之諷。
又【小雅】或出入風議。
【箋】風猶放也。
卽諷議。
【前漢嚴助傳】令助諭意,風指於南越。
【師古註】以天子之意指諷告也。
又【廣韻】方馮切,音風。
亦誦也。
一曰告也。
【辰集下】【欠字部】【集韻】呼合切,音欱。
【博雅】息也。
一曰氣逆。
一曰□,呻也。
又【玉篇】【廣韻】呼洽切【集韻】迄洽切,□音。
義同。
又【集韻】呼帖切,音。
喘息也。
又【集韻】詰葉切,音篋。
羨欲也。
諸 【酉集上】【言字部】 諸 〔古文〕□【唐韻】【廣韻】章魚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專於切,□渚平聲。
【說文】辯也。
【徐曰】別異之辭。
【爾雅釋訓】諸諸,便便,辯也。
【註】皆言辭辯給也。
又【玉篇】非一也。
皆言也。
【正韻】凡衆也。
【書舜典】歷試諸艱。
【詩邶風】孌彼諸姬。
【史記賈誼傳】紛亂諸事。
又【廣雅】之也,於也。
【穀梁傳莊二十四年】迎者行見諸,舍見諸。
【註】諸,之也。
【禮射義】射求正諸己。
【註】諸,猶於也。
又【韻會】語助辭。
【詩邶風】日居月諸。
【疏】居,諸,語助也。
【公羊傳桓六年】其諸以病桓與。
【註】其諸,辭也。
又【韻會】有諸,疑辭。
【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裡,有諸。
又于諸,寘也。
【公羊傳哀六年】□乞使人迎陽生,于諸其家。
【註】齊人語也。
又諸侯,國君也。
【易比卦】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又官名。
【周禮夏官】諸子。
【註】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
或曰庶子。
又神名。
【淮南子地形訓】諸稽攝提條風之所生也。
又諸比,涼風之所生也。
【註】皆天神名。
又因諸,齊獄名。
【公羊傳昭二十一年】宋南裡者何若。
曰:因諸者然。
【註】因諸者,齊故□人之地。
又諸于,衣名。
【前漢元後傳】政君獨衣絳緣諸于。
【師古註】諸于,大掖衣,卽袿衣之類也。
又偏諸,衣緣也。
【賈誼傳】爲之繡衣絲履偏諸緣。
【師古註】若今織成,以爲要襻及褾領者。
又【韻會】方諸,鑑名。
以取明水於月。
又【釋名】諸,儲也。
藏以爲儲,待給冬月用之也。
【禮內則】桃諸、梅諸。
【疏】王肅雲:諸,菹也。
謂桃菹、梅菹,卽今之藏桃、藏梅也。
又【周禮天官六飮疏】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又草木名。
【爾雅釋木】諸慮,山櫐。
【註】今江東呼櫐爲藤,似葛而麤大。
【嵆含南方草木狀】諸蔗一曰甘蔗,交阯所生者。
又獸名。
【山海經】單張山有獸,狀如豹,長尾,人首牛耳一目,名曰諸犍。
又敖岸山有獸,狀如白鹿,四角,名曰夫諸。
又蟲名。
【爾雅釋魚】蟾諸。
【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蚥。
一作詹諸,互詳詹字註。
又山水名。
【山海經】諸餘之山,諸餘之水出焉。
又邑名。
【春秋莊二十九年】城諸及防。
【註】諸、防,皆魯邑。
【前漢地理志】琅琊郡有諸縣。
【註】春秋城諸及鄆者。
又澤名。
【爾雅釋地】宋有孟諸。
【疏】一曰望諸。
一曰孟豬。
互詳豕部豬字註。
又姓。
【說苑】越大夫諸發。
【唐書】兵部侍郞諸道。
又複姓。
【漢書】有諸葛豐。
【三國志】有諸葛亮。
又【廣韻】正奢切【集韻】之奢切,□音遮。
亦姓也。
【風俗通】漢有洛陽令諸於。
【何氏姓苑】吳人。
又【南唐書妖賊傳】諸祐,蘄州獨木人。
【註】諸音查。
【正字通】六麻有諸姓,音查。
按本作□,譌作諸。
□,本詐上聲,音查,非。
餘詳□字註。
又【字彙】常如切,音稌。
詹諸,蝦蟆也。
【六書正譌】別作蟾蜍,非。
考證:〔【賈誼治安策】繡衣絲履偏諸緣。
〕謹照原書治安策改傳字。
繡字上照原文增爲之二字。
〔【爾雅釋魚】蟾諸。
【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蚊。
〕謹照原文去蚊改去蚥。
【巳集上】【水字部】【王穉登荊溪疏】蜀山折而南,可二十裡曰湖。
湖,山中大市也。
宋時置務於此,□採山之利。
今作,亦務字之譌。
諹 【酉集上】【言字部】 諹 【廣韻】與章切【集韻】餘章切,□音陽。
譽也,讙也。
又人名。
希諹、與諹,見【宋史宗室表】。
又【廣韻】餘亮切【集韻】弋亮切,□陽去聲。
亦讙也。
又謹也。
諺 【酉集上】【言字部】 諺 〔古文〕□【唐韻】魚變切【集韻】魚戰切【韻會】疑戰切,□音彥。
【說文】傳言也。
【廣韻】俗言也。
【書無逸】乃逸乃諺。
【傳】俚語曰諺。
【左傳昭元年】諺所謂老將知而耄及之。
又與唁、喭□同。
【文心雕龍】諺者,直語也。
喪言亦不及文,故弔亦稱諺。
【新論正賞篇】子遊裼裘而諺,曾參指揮而哂。
【正字通】按諺通作喭。
弔唁,經皆從唁,不必借諺。
喭,《新論》作諺,偶譌誤耳。
又【集韻】魚旰切【正韻】魚幹切,□音岸。
【類篇】諺,自矜也。
【增韻】畔喭,剛猛也。
【韻會】叛諺,不恭也。
或作喭。
引【論語註】子路失於畔喭。
正義曰:舊註作□喭。
失言也。
言子路性行剛彊,常□喭失於禮容也。
考證:〔【左傳昭元年】諺所謂老將至而耄及之。
〕謹照原文將至改將知。
諻 【酉集上】【言字部】 諻 【廣韻】虎橫切【集韻】【韻會】呼橫切,□音謍。
語聲也。
一曰大聲。
又與喤通。
【左思吳都賦】喧嘩喤呷。
【註】喤與諻通。
又【集韻】【類篇】□胡盲切,音橫。
【揚子方言】譟諻,音也。
【原】俗訇字。
【正字通】本作諻。
諼 【酉集上】【言字部】 諼 【唐韻】況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音暄。
【說文】詐也。
【廣韻】欺也。
【公羊傳文三年】此伐楚也,其言救江何,爲諼也。
【前漢息夫躬傳】虛造詐諼之策。
又【爾雅釋訓】忘也。
【詩衞風】終不可諼兮。
【大學】引《詩》作諠。
又草名。
【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傳】諼草,合歡,食之令人忘憂者。
【釋文】諼,本又作萱。
【說文】作藼。
或作蕿。
亦作諠。
【謝惠連西陵遇風詩】無萱將如何。
【註】諠草,忘憂也。
萱、喧通。
又【廣韻】況晚切【集韻】【韻會】火遠切【正韻】況遠切,□暄上聲。
義同。
諽 【酉集上】【言字部】 諽 【唐韻】古覈切【集韻】各核切,□音隔。
【說文】飾也。
一曰更也。
又【類篇】謹也。
又人名。
與諽、希諽,見【宋史宗室表】。
又【玉篇】科核切【廣韻】稭革切【集韻】克革切,□鏗入聲。
又【集韻】【類篇】□訖力切,音殛。
義□同。
【集韻】或作愅。
【正字通】本從□作〈言□〉。
諾 【酉集上】【言字部】 諾 〔古文〕喏【唐韻】【正韻】奴各切【集韻】【韻會】匿各切,□囊入聲。
【說文】譍也。
【玉篇】答也。
【正韻】應聲。
【詩魯頌】莫敢不諾。
【箋】應辭也。
【禮玉藻】父命呼唯而不諾。
【註】唯速而恭,諾緩而慢。
又【投壷】大師曰諾。
【疏】承領之辭也。
【吳志顧雍傳】顧悌每得父書,拜跪讀之,每句應諾。
又【韻會】以言許人曰諾。
【左傳襄十八年】獻子許諾。
【論語】子路無宿諾。
【史記季布傳】楚諺: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老子道德經】輕諾必寡信。
【荀子王霸篇】□賞己諾,信乎天下矣。
【註】諾許也。
己不許也。
又自輺語。
【公羊傳僖元年】慶父曰:此奚斯之聲也,諾己。
【註】諾已,皆自輺語。
又【南史江夏王鋒傳】鋒五歲,齊高帝使學鳳尾諾,一學卽工。
【潘遠紀聞談】諸侯箋奏皆批曰諾,諾字有尾若風也。
又【字彙補】諾臯,神名。
【酉陽雜俎】有《諾臯記》。
又水名。
【前漢匈奴傳】韓昌、張猛與單于及大臣,俱登匈奴諾水東山。
【師古註】今突厥地,諾眞水也。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諾州,屬靜邊郡,貞觀五年置。
又姓,見【姓苑】。
諿 【酉集上】【言字部】 諿 【廣韻】【集韻】【正韻】□七入切,音緝。
和也,辯也。
又人名。
唐諿,見【唐書宰相表】。
又【字彙】私呂切,音醑。
謀也。
【揚子太□經】戾次七:女不女,其心予,覆夫諿。
【註】謀也。
【釋文】才智之稱也。
【原】本作咠。
考證:〔【揚子太□經】次七:女不女,其心予覆夫諿。
〕謹按此戾首之次七也,戾字不可省,今照原文次七上增戾字。
謀 【酉集上】【言字部】 謀 〔古文〕□□【唐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音牟。
【說文】慮難曰謀。
【爾雅釋言】心也。
【註】謀慮以心。
【廣雅】議也。
【玉篇】計也。
【字彙】咨難慮患曰謀。
【易訟卦】君子以作事謀始。
【疏】凡欲興作其事,必先謀慮其始。
【書洪範】聰作謀。
【傳】度也。
【詩小雅】周爰咨謀。
【傳】咨事之難易爲謀。
【左傳宣十四年】貪必謀人。
【疏】計謀也。
又【襄四年】咨難爲謀。
【註】問患難也。
【前漢藝文志】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
【晉書□法志】二人對議謂之謀。
又謀面。
【書立政】謀面用丕訓德。
【傳】謀面者,謀人之面貌也。
又謀主。
【左傳昭九年】民人之有謀主也。
【註】民人謀主,宗族之師長。
又菜名。
【本草綱目】蒔蘿,一名慈謀勒。
李時珍曰:番言也。
又樂名。
【周禮春官大司樂疏】《孝經緯》雲:神農之樂曰《下謀》。
又官名。
【金史百官志】諸謀克,從五品,掌撫輯軍戸,訓練武藝。
又姓。
【風俗通】周卿士蔡公謀父之後,以字爲氏。
又通作規。
詳規字註。
又葉謨悲切,音眉。
【詩衞風】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卽我謀。
又葉莫徒切,音模。
【詩小雅】民雖靡膴,或哲或謀。
【註】膴音呼。
又葉況于切,音籲。
【焦氏易林】□公淺愚,不受深謀。
又葉滿補切,音母。
【詩小雅】彼譖人者,誰適與謀。
取彼譖人,投畀豺虎。
又葉莫故切,音暮。
【傅鶉觚馬皇後贊】作後作母,帝諮厥謀。
國賴內訓,家應顯祚。
考證:〔【左傳宣十三年】貪必謀人。
〕謹照原文十三年改十四年。
謁 【酉集上】【言字部】 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歇切,堰入聲。
【說文】白也。
【爾雅釋詁】告也,請也。
【左傳隱十一年】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
【註】謁,告也。
【禮曲禮】問士之子,長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
【註】謁,請也。
典謁者,主賔客告請之事。
又【增韻】訪也,請見也。
【後漢卓茂傳】茂詣河陽,謁見光武。
又【釋名】謁,詣也,詣告也。
書其姓名於上,以告所至詣者也。
【正字通】刺名也。
古之門狀,今之拜帖。
【史記高祖紀】高祖乃紿爲謁曰:賀錢萬。
實不持一錢。
【註】謁,謂以劄書姓名,若今之通刺。
又謁舍,今之客舍也。
【前漢食貨志】裡區謁舍。
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謁者,掌賔讚受事。
【應劭註】謁,請也,白也,僕主也。
【三輔黃圖】內謁者,署在未央宮,屬少府。
又星名。
【宋史天文志】謁者一星在左執法東北,主賔客,辨疑惑。
又山名。
【山海經】謁戾之山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
【註】山今在上黨郡涅縣。
又姓。
【後漢方術傳】汝南太守謁煥。
又【集韻】【類篇】□乙列切,音。
亦白也。
李舟說。
又【正韻】於蓋切,音愛。
與同。
隂晦也。
引韓愈秋雨聯句:牖變景明謁。
一本作藹,義同。
又【揚雄百官箴】殷以□顚,秦以酷敗。
獄臣司理,敢告執謁。
謁葉敗。
又【史記孔子世家】去魯歌雲:彼婦之謁,可以死敗。
按此歌六句三韻,謁本音愛,與敗葉。
【字彙】謁攺音意,敗葉音佩,誤。
【正字通】俗作謁,非。
【酉集上】【見字部】【字彙】同。
【正字通】□從舟。
攺從向,無義。
當卽□字譌文。
【申集下】【衣字部】【集韻】悉盍切,音。
【類篇】□,衣敝。
【直音】作□、□。
【酉集上】【言字部】【字彙】女六切,音忸。
慙也。
謂 【酉集上】【言字部】 謂 【唐韻】【集韻】【韻會】□于貴切,音胃。
【說文】報也。
【徐曰】謂之是報之也。
【廣雅】說也。
【廣韻】告也,言也。
【增韻】與之言也。
【易乾卦】何謂也。
【疏】假設問辭,故言何謂。
【詩召南】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傳】但相告語而約可定矣。
【左傳昭八年】子盍謂之。
又【韻會】事有可稱曰有謂,失於事宜不可名言曰無謂。
【莊子齊物論】今我則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
【前漢景帝紀】姦法與盜,盜甚無謂也。
又【正韻】非與之言而稱其人亦曰謂,《論語》子謂子賤,子謂子產,是也。
指事而言亦曰謂。
《詩召南》謂行多露,《小雅》謂天蓋高之類,是也。
稱其言,亦曰謂。
《論語》此之謂也,其斯之謂與,是也。
又【正字通】援古釋義而言亦曰謂。
《易臨卦》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禮樂記》明聖者述作之謂也。
又【爾雅釋詁】勤也。
【詩小雅】心乎愛矣,遐不謂矣。
【箋】謂,勤也。
勤思君子也。
又【廣雅】使也。
【玉篇】信也,道也。
又姓。
【萬姓統譜】宋有謂準,太平興國登科。
【說文】本作□。
考證:〔禮樂記,聖明者述作之謂也。
〕謹照原文聖明改明聖。
謄 【酉集上】【言字部】 謄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登切,音騰。
【說文】迻書也。
【徐曰】謂移寫之也。
【玉篇】傳也。
【正韻】移書傳鈔也。
【元史選舉志】謄錄試卷,每行移文字,皆用朱書。
又人名。
崇謄,見【宋史宗室表】。
本從舟。
俗從月,誤。
謅 【酉集上】【言字部】 謅 【集韻】【韻會】□楚絞切,音炒。
弄言。
一曰聲也。
又【字彙】相擾也。
又【馬融廣成頌】輕謅趬悍,廋疏領。
【註】謅,輕捷也。
【集韻】或作訬。
又【廣韻】楚鳩切【集韻】初尤切,□音搊。
【類篇】謅,隂私小言也。
又【集韻】甾尤切,音鄒。
小言私授謂之謅。
【字彙補】譌作、□,非。
【辰集上】【日字部】【廣韻】胡管切【集韻】戸管切,□音緩。
【玉篇】明也。
又姓。
【姓氏急就篇】晉中郞將淸,宋朱子門人淵。
謆 【酉集上】【言字部】 謆 【集韻】【類篇】□式戰切,音扇。
以言惑人也。
謇 【酉集上】【言字部】 謇 【廣韻】【正韻】九輦切【集韻】【韻會】九件切,□音蹇。
與□同。
【廣雅】吃也。
【註】口吃,難於言也。
【玉篇】難也。
【屈原離騷】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註】謇,難也。
又【廣韻】正言也。
【韻會】直言貌。
【後漢魯丕傳】廣納謇謇,以開四聰。
又【正韻】謇諤,忠也。
【魏志高堂隆傳】謇諤足以勵物。
又姓。
見【字彙】。
又【韻會】通作蹇。
【晉書王豹傳】王臣謇謇。
【易蹇卦】本作蹇蹇。
又【楚辭九歌】蹇將憺兮壽宮。
【王逸註】蹇,詞也。
又【集韻】【韻會】□紀偃切,犍上聲。
引揚子《方言》:吃也。
互詳後□字註。
謈 【酉集上】【言字部】 謈 【唐韻】蒲角切【集韻】弼角切,□音雹。
【說文】大呼自勉也。
【廣韻】嗃謈,大呼也。
【集韻】或作□。
又【集韻】北角切,音剝。
【類篇】聲也。
又【廣韻】【集韻】□匹角切,音璞。
亦大聲自勉也。
又【集韻】【類篇】□簿皓切,袍上聲。
白冤也。
又【集韻】【韻會】□蒲褒切,音袍。
【金壷字考】呼謈,痛冤聲。
【前漢東方朔傳】郭舍人榜不勝痛,呼謈。
【註】服虔音暴。
師古步高切。
自冤痛之聲也。
今人痛甚,則稱阿謈。
【說文】本作□。
謉 【酉集上】【言字部】 謉 【廣韻】俱位切【集韻】基位切,□音愧。
與媿、愧□同。
慙恥也。
又【集韻】【類篇】□古委切,音詭。
與詭同,責也。
一曰詐也。
又【集韻】【類篇】□虎猥切,音悔。
哼謉,謔言也。
又【廣韻】都罪切,音。
謉諢,謔言。
出《聲譜》。
又【集韻】徒回切,音頹。
謙也。
【字彙補】亦書作□。
謊 【酉集上】【言字部】 謊 【正字通】俗詤字。
謋 【酉集上】【言字部】 謋 【廣韻】虎伯切【集韻】【韻會】【正韻】霍虢切,□音砉。
【類篇】謋然,速也。
【莊子養生主】動力甚微,謋然已解。
【玉篇】亦作諕。
又【集韻】【類篇】□迄逆切,音□。
【莊子】謋然,徐邈讀。
又【字彙補】同德切,音特。
【莊子】謋然,林希逸讀。
【辰集下】【毛字部】【玉篇】與□同。
謌 【酉集上】【言字部】 謌 【玉篇】同歌。
【史記孟嘗君傳】馮驩彈劒而謌。
【前漢五行志】發於謌謠。
【荀子議兵篇】近者謌謳而樂之。
謍 【酉集上】【言字部】 謍 【唐韻】餘傾切【集韻】維傾切,□音營。
【說文】小聲也。
引《詩》:謍謍靑蠅。
今《小雅》本作營。
又【玉篇】往來貌。
又人名。
與謍,見【宋史宗室表】。
又【廣韻】虎橫切【集韻】呼橫切,□音。
又【正韻】于平切,音榮。
義□同。
又【廣韻】【集韻】□烏宏切,音泓。
【類篇】謍□,小聲。
【馬融長笛賦】錚鐄謍嗃。
【註】字林曰:謍,小聲也。
又【集韻】呼宏切,音轟。
大聲也。
【班固西都賦】櫂女謳,鼓吹震。
聲激越,謍厲天。
【集韻】或作巆。
又於莖切,音罌。
怒也。
與□同。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田聊切,音條。
【玉篇】山貌。
一曰山名。
【申集上】【艸字部】【集韻】直格切,音澤。
【篇海】葛。
【酉集中】【豸字部】【廣韻】【集韻】□女夷切,音尼。
獸名。
謎 【酉集上】【言字部】 謎 【唐韻】莫計切【集韻】【正韻】彌計切,□迷去聲。
【說文】隱語也。
【演繁露】古無謎字。
若其意制,卽伍舉、東方朔謂之隱者是也。
至《鮑照集》則有井謎矣。
【文心雕龍】自魏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隱化爲謎語。
謎也者,迴互其辭,使昏迷也。
又【集韻】緜批切,音迷。
【類篇】言惑也。
或作詸。
謏 【酉集上】【言字部】 謏 【集韻】【韻會】【正韻】□先了切,音篠。
與□同。
【禮學記】足以謏聞。
又【廣韻】誘爲善也。
又【正字通】稗官小史曰謏說。
又人名。
【晉書儒林傳】韋謏,京兆人。
又【玉篇】蘇口切【集韻】蘇後切,□音叟。
義同。
又【廣韻】蘇奏切【韻會】【正韻】先奏切,□叟去聲。
諵謏,怒言也。
又【廣韻】【集韻】□所六切,音縮。
【禮學記】足以謏聞。
徐邈讀。
謐 【酉集上】【言字部】 謐 【唐韻】彌必切【集韻】【韻會】【正韻】覓輺切,□音蜜。
【說文】靜語也。
一曰無聲也。
【爾雅釋詁】靜也。
【廣韻】愼也,安也。
【班固漢武帝內傳】內外寂謐。
【魏志東夷傳】海表謐然。
【宋書樂志】謝莊《明堂歌》雲:地紐謐,乾樞回。
謑 【酉集上】【言字部】 謑 【唐韻】胡禮切【集韻】【韻會】【正韻】戸禮切,□奚上聲。
【說文】恥也。
【玉篇】謑詬,恥辱也。
【集韻】小人怒也。
【荀子非十二子篇】無廉恥而忍謑訽,謂詈辱也。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武翼郞不謑。
又【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
【類篇】謑髁,不正貌。
【莊子天下篇】謑髁無任,而笑天下之尚賢也。
又【廣韻】呼訝切【集韻】【韻會】虛訝切,□音罅。
怒言也。
又【集韻】下解切,音邂。
怒聲也。
或作□。
【說文】或作。
【類篇】書作□。
【字彙補】譌作□,非。
考證:〔【荀子非十二子篇】無廉恥而任謑訽,謂詈辱也。
〕謹照原文任改忍。
謒 【酉集上】【言字部】 謒 【集韻】【類篇】□千羊切,音瑲。
語輕也。
【辰集中】【木字部】【集韻】【類篇】□直稔切,音朕。
【說文】□槌之橫者,關西謂之。
【揚子方言】作。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戸吳切【集韻】洪孤切,□音胡。
【玉篇】江東呼棗大而銳上曰。
亦作壷。
【爾雅釋木】壷棗。
見棗字註。
謓 【酉集上】【言字部】 謓 【唐韻】昌眞切【集韻】稱人切,□音瞋。
【說文】恚也。
【廣雅】怒也。
【廣韻】與嗔、瞋同。
【集韻】或作。
又【集韻】【類篇】□之刃切,音震。
笑也。
【說文】賈侍中說。
謔 【酉集上】【言字部】 謔 【唐韻】虛約切【集韻】【韻會】【正韻】迄卻切,□餉入聲。
【說文】戲也。
【爾雅釋詁郭註】謂調戲也。
【詩邶風】謔浪笑敖。
又【衞風】善戲謔兮,不爲虐兮。
【後漢隂皇後紀】不喜笑謔。
又【爾雅釋訓】謔謔、嗃嗃,崇讒慝也。
【疏】皆盛烈貌。
【玉篇】喜樂也。
【詩大雅】天之方虐,無然謔謔。
【傳】謔謔然喜樂。
又驛名。
【柳宗元詩註】善謔驛,在襄州之南,卽淳于髠放鴿之所。
【說文】本作□。
謕 【酉集上】【言字部】 謕 【唐韻】【集韻】【韻會】□與啼同。
【揚子方言】詀謕。
詳詀字註。
【前漢嚴助傳】孤子謕號。
【師古註】謕古啼字。
又與諦同。
詳諦字註。
又【廣韻】土雞切【集韻】天黎切,□音梯。
語相誘也。
又【玉篇】【廣韻】息移切【集韻】相支切,□音斯。
數諫也,諒也。
謖 【酉集上】【言字部】 謖 【唐韻】【集韻】【韻會】□所六切,音縮。
【爾雅釋言】起也。
【禮祭統】屍謖君與卿四人餕。
【列子黃帝篇】若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謖操之者也。
又謖然,翕斂貌。
【後漢蔡邕傳】公子謖然斂袂而興。
又【字彙補】謖謖,峻挺貌。
【世說新語】世目李元禮,謖謖如勁松下風。
謗 【酉集上】【言字部】 謗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補浪切,牓去聲。
【說文】毀也。
【廣雅】惡也。
【玉篇】誹也,對也。
人道其惡也。
【增韻】訕也。
【左傳莊二十二年】羈旅之臣,敢辱高位,以速官謗。
【史記孝文紀】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
【戰國策】樂羊反而語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
又【集韻】【韻會】□逋旁切,牓平聲。
義同。
【正字通】本作□。
字彙從俗作謗,非。
遌 【酉集下】【辵字部】 遌 【唐韻】五閣切【集韻】逆各切,□音噩。
【廣韻】心不欲見而見曰遌。
又【玉篇】同迕,遇也。
【楚辭九章】重華不可遌兮。
【班固幽通賦】乗高而遌神兮。
【正字通】同遻。
互詳後遻字註。
遌原從亐作。
又□□□。
【酉集上】【言字部】【廣韻】方味切【集韻】方未切,□音沸。
言急也。
又多言也。
又【正字通】與咈通。
訶 【酉集上】【言字部】 訶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虎何切,音呵。
【說文】大言而怒也。
【廣韻】責也。
【正韻】譴也。
【後漢文苑傳】禰衡言不遜順,黃祖慙乃訶之。
【蜀志廖立傳】隨大將軍則誹謗譏訶。
【北史張矅傳】勵已溫尋,非欲詆訶古人得失也。
又官名。
【隋書婆利國傳】官曰獨訶邪拏,次曰獨訶氏拏。
又木名。
【本草釋名】訶棃勒,一名訶子。
【嵆含南方草木狀】樹以木梡出九眞。
又國名。
【唐書地理志】廣州東南海中有訶陵國。
又通作呵。
【前漢食貨志】縱而弗呵。
又通作何。
【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
【師古曰】何,問也。
又通作苛。
【前漢王莽傳】苛問不遜。
考證:〔通作何。
【前漢賈誼治安策】大譴大何。
〕謹照原書賈誼治安策改賈誼傳。
訷 【酉集上】【言字部】 訷 【廣韻】失人切【集韻】升人切,□音申。
訷說,信也。
【正字通】與申、伸□通。
俗又作訷。
訹 【酉集上】【言字部】 訹 【廣韻】辛律切【集韻】【韻會】【正韻】雪律切,□音戌。
【說文】誘也。
【廣韻】謏訹,誘也。
【前漢韓安國傳】列在諸侯訹邪臣浮說。
【宋史嶽飛傳】淮西之役,俊以前途糧乏訹飛,飛不爲止。
又人名。
蕭訹,見【南齊書魏虜傳】。
又【韻會】或作怵。
【說文徐註】按賈誼鵩賦:怵迫之徒兮,或趨東西。
當作此訹字。
《漢書》怵於邪說,如淳曰:見誘怵也。
音戌。
今俗猶雲相謏怵。
又【集韻】【韻會】□息有切,秀上聲。
義同。
本作□。
【韻會】從言從朮。
俗作術,非。
診 【酉集上】【言字部】 診 【玉篇】【唐韻】之忍切【廣韻】章忍切【集韻】【韻會】【正韻】止忍切,□音軫。
【說文】視也。
【玉篇】驗也。
【後漢王喬傳】詔上方診視。
【註】診亦視也。
【莊子人閒世】匠石覺而診其夢。
【註】占驗也。
又【廣韻】□脈也。
【史記倉公傳】診切其脈。
【前漢藝文志】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
【註】診,視驗。
謂視其脈及色□也。
又【玉篇】除刃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刃切,□音陣。
義同。
又葉知鄰切,軫平聲。
【急就章】變鬭殺傷捕伍鄰,亭長遊徼共雜診。
【集韻】或作。
詝 【酉集上】【言字部】 詝 【玉篇】知與切【廣韻】丁呂切【集韻】展呂切,□音貯。
【博雅】智也。
【廣韻】有所知也。
又人名。
孟詝、師詝,見【宋史宗室表】。
【集韻】與同。
註 【酉集上】【言字部】 註 【廣韻】之戍切【集韻】【韻會】朱戍切,□音鑄。
【玉篇】疏也,解也。
【正韻】訓釋也。
【毛詩序疏】註者,著也。
言爲之解說,使其義著明也。
【儀禮士冠禮疏】言註者,註義于經下,若水之注物,亦名爲著。
【晉書向秀傳】始秀欲註《莊子》,嵆康曰:此書詎復須註。
【舊唐書□宗紀】上訓註《孝經》,頒于天下。
又【博雅】識也。
【通俗文】記物曰註。
【穀梁傳昭十一年】一事註乎志,所以惡楚子也。
【後漢律歷志論】重黎記註。
又【類篇】拏也。
【揚子方言】謰謱,拏也。
南楚或謂之支註。
又【廣韻】中句切【集韻】株遇切,□音駐。
義同。
又【類篇】述也。
【集韻】或作注。
証 【酉集上】【言字部】 証 【唐韻】【集韻】【韻會】□之盛切,音政。
【說文】諫也。
【戰國策】士尉以証靖郭君,靖郭君不聽。
又人名。
【唐書宗室表】司農卿証。
又【集韻】諸盈切,政平聲。
義同。
【酉集上】【言字部】【玉篇】胡介切【集韻】下介切,□音械。
言善也。
又人名。
師、與,見【宋史宗室表】。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與涉切【集韻】戈涉切,□音葉。
柶端木也。
又【唐韻】力葉切,音獵。
義同。
又【類篇】蔓木名。
卽虎豆也。
又【集韻】力涉切,音巤。
義同。
又【正字通】落答切,音拉。
【函史】樹可放蠟,煎汁爲油,可作燭。
今江南北放蠟者,謂之水樹,其樹似女貞而異。
【子集下】【刀字部】【唐韻】才奏切【集韻】才□切,□音驟。
【玉篇】斷也,細切也。
又【集韻】將侯切,音諏。
斷也。
又【集韻】徂侯切,驟平聲。
【字林】細斷也。
又【集韻】此苟切,湊上聲。
析薪也。
謯 【酉集上】【言字部】 謯 【唐韻】側加切【集韻】莊加切,□音樝。
【說文】謯,娽也。
【長箋】義未詳。
又【廣韻】子邪切【集韻】咨邪切,□音嗟。
義同。
又【集韻】子餘切,音苴。
詠也。
又【廣韻】【集韻】□側下切,音鮓。
謯訝,訶貌。
【集韻】同□。
又【集韻】莊助切,阻去聲。
同詛。
【前漢孝成許皇後傳】祝謯後宮有身者王美人及鳳等。
【師古註】謯,古詛字。
【集韻】作□。
謰 【酉集上】【言字部】 謰 【唐韻】力延切【集韻】陵延切,□音連。
【說文】謰謱也。
【揚子方言】謰謱,拏也。
南楚曰謰謱。
【玉篇】哰也。
【字彙】繁絮也。
【楚辭九思】媒女詘兮謰謱。
又人名。
孟謰、與謰,見【宋史宗室表】。
又【集韻】【類篇】□力展切,連上聲。
謰謰,語亂也。
謱 【酉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