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至掌。
【註】義未詳。
又姓。
【正字通】見《姓苑》。
又【廣韻】徒結切,音耋。
陟栗切,音窒【集韻】竹例切,音。
義□同。
【戌集上】【門字部】【集韻】大浪切,音宕。
門不開。
蜤 【申集中】【蟲字部】 蜤 【唐韻】息移切【集韻】相支切,□音斯。
【爾雅釋蟲】蜤螽,蜙蝑。
詳蜙字註。
蠻 【申集中】【蟲字部】 蠻 【直音】蠻字省文。
(蠻)【唐韻】莫還切【集韻】【韻會】【正韻】謨還切,□音獌。
【玉篇】南夷名。
【書禹貢】三百裡蠻。
【傳】以文德蠻來之不制以法。
【周禮夏官大司馬】又其外,方五百裡曰蠻畿。
【疏】蠻者縻也,縻繫之以政敎也。
【班固東都賦】外綏百蠻。
【唐書南蠻傳】有十姓白蠻,五姓烏蠻。
又綿蠻,鳥聲。
【詩大雅】綿蠻黃鳥。
又蠻蠻,鳥名。
【山海經】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
又水名。
【戰國策】灓水齧其墓。
《春秋後語》作蠻水。
又雷名。
【道書】五雷,五曰蠻雷。
又姓。
【通志氏族略】蠻氏芈姓,荊楚之後因氏焉。
又【韻補】彌鄰切,音民。
【班固東都賦】外綏百蠻。
葉上珍字韻。
又【古音攷】葉音眠。
【曹植王粲誄】翕然鳳舉,遠竄荊蠻。
身窮志達,居鄙行鮮。
蟄 【申集中】【蟲字部】 蟄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立切,音。
【說文】藏也。
【爾雅釋詁】蟄,靜也。
【疏】藏伏靜處也。
【易繫辭】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左傳桓五年】凡祀,啓蟄而郊。
【疏】啓蟄,言始發蟄也。
【韻會】驚蟄,節名。
又【玉篇】和集也。
【詩周南】宜爾子孫蟄蟄兮。
又【集韻】質入切,音執。
【莊子天運篇】蟄蟲始作。
郭象讀執。
又【韻會】尺十切【正韻】尺入切,□音叱。
義同。
蝅 【申集中】【蟲字部】 蝅 【韻學集成】蠶亦作蝅。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同□。
【寅集下】【彡字部】【說文】古文丹字。
註詳丶部三畫。
字彙譌作□,非,今改正。
蛱 【申集中】【蟲字部】 蛺 【唐韻】古協切【集韻】吉協切,□音頰。
【說文】蛺蝶也。
【長箋】其形夾,故從夾,加蟲。
【本草】蛺蝶輕薄,夾翅而飛。
詳蝶字註。
又【集韻】轄夾切,音洽。
訖洽切,音夾。
義□同。
蛲 【申集中】【蟲字部】 蟯 【唐韻】【集韻】□如招切,音饒。
【說文】腹中短蟲也。
【關尹子六七篇】我之一身,內變蟯蛔,外烝蝨蚤。
【史記倉公傳】蟯瘕爲病。
【柳宗元罵屍蟲文】短蟯穴胃。
又【集韻】倪幺切,音堯。
義同。
蛵 【申集中】【蟲字部】 蛵 【唐韻】呼□切【集韻】醯經切,□音馨。
【爾雅釋蟲】虰蛵,負勞。
【註】卽蜻蛉也。
詳蜻字註。
又乎經切,音□。
義同。
蛶 【申集中】【蟲字部】 蛶 【唐韻】力輟切【集韻】龍輟切,□音劣。
【玉篇】螪蚵也。
【爾雅釋蟲】蛶,螪蚵。
【註】未詳。
又【廣韻】郞括切,音捋。
義同。
蛷 【申集中】【蟲字部】 蛷 【唐韻】巨鳩切,音仇。
【說文】多足蟲也。
【周禮秋官赤犮氏】凡隙屋,除其貍蟲。
【註】貍蟲,,肌蛷之屬。
【韓愈詩】蜿垣亂蛷□。
又瘡也。
【淮南子說林訓】曹氏之裂布,蛷者貴之。
【註】曹布燒以傅蝫蛷瘡則愈,故蛷者貴之。
互詳字註。
又【集韻】恭於切,音拘。
肌蛷,蟲名也。
或作□、□。
字下原從作。
蛸 【申集中】【蟲字部】 蛸 【唐韻】【正韻】所交切【韻會】師交切,□音梢。
蠨蛸,蟲名。
【詩豳風】蠨蛸在戸。
【傳】蠨蛸,長踦也。
郭璞曰:小蜘蛛長腳者,俗呼爲喜子。
陸璣雲:一名長腳。
荊州、河內人謂之喜母,此蟲來著人衣,當有親客至,有喜也。
幽州人謂之親客,亦如蜘蛛爲羅網居之是也。
又【廣韻】相邀切,音消。
【爾雅釋蟲】不過蟷蠰,其子蜱蛸。
【註】一名蟭,蟷蠰卵也。
【爾雅翼】螵蛸,所在有之,以桑上者爲佳,《本草》爲之桑蜱蛸。
又魚名。
【爾雅翼】海中烏賊魚,背如樗蒱形,亦有螵蛸之名。
又姓。
【通志氏族略】齊武帝以巴東王子響叛逆,攺爲蛸氏。
蛹 【申集中】【蟲字部】 蛹 【唐韻】餘隴切【韻會】【正韻】尹竦切,□音勇。
蠶化爲蛹,蛹化爲蛾。
【說文】繭蟲也。
【爾雅釋蟲】螝,蛹。
【註】蠶蛹。
【疏】卽蠶所變者。
一名螝,一名蛹。
【荀子賦篇】蛹以爲母。
【蔡邕短人賦】繭中蛹兮蠶蠕蝢。
【韓愈詩】眇若抽獨蛹。
又土蛹。
【博雅】土蛹,蠁蟲也。
考證:〔【爾雅釋蟲】【註】蠶蛹。
【疏】卽蠶所變者。
〕謹照原文兩蠶字□改蠶。
〔【荀子賦論篇】〕謹照原文省論字。
〔【蔡邕短人賦】繭中蛹兮蠶蠕。
〕謹照原文蠕下增蝢字。
【午集中】【矛字部】【集韻】弼角切,音雹。
矟,唐衞仗名。
【金元儀衞仗志】俱有矟。
【正字通】開寶禮本作犦矟。
犦□同。
蛺 【申集中】【蟲字部】 蛺 【唐韻】古協切【集韻】吉協切,□音頰。
【說文】蛺蝶也。
【長箋】其形夾,故從夾,加蟲。
【本草】蛺蝶輕薄,夾翅而飛。
詳蝶字註。
又【集韻】轄夾切,音洽。
訖洽切,音夾。
義□同。
【卯集上】【心字部】【廣韻】蘇紺切,音俕。
憛,失志也。
又【集韻】他紺切,音僋。
本作憛。
或作。
【博雅】思也。
一曰憛□,憂惑也。
一曰惶遽也。
一曰禍福未定意。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古委切,音詭。
毀撤也。
又魚鬼切,巍上聲。
懸也。
【卯集上】【心字部】【集韻】莫江切,音庬。
惛也。
又【集韻】【類篇】□尨巷切。
戇愚也。
蛽 【申集中】【蟲字部】 蛽 【正字通】俗貝字。
蛾 【申集中】【蟲字部】 蛾 【唐韻】五何切【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音莪。
【玉篇】蠶蛾也。
【韻會】蛾似黃蝶而小,其眉句曲如畫。
【爾雅釋蟲】蛾羅。
【疏】此卽蠶蛹所變者也。
【埤雅】繭生蛾,蛾生卵。
【大戴禮】食桑者有絲而蛾。
【前漢文帝紀】建昭元年秋八月,有白蛾羣飛蔽日。
【師古註】蛾若今之蠶蛾類也。
又飛蛾。
【古今注】飛蛾善拂燈。
一名火花,一名慕光。
又蛾眉。
【詩衞風】螓首蛾眉。
【前漢揚雄傳】知衆嫭之嫉妬兮,何必颺纍之蛾眉。
【師古註】蛾眉,影若蠶蛾眉也。
又姓。
【通志氏族略註】見《姓苑》。
晉大夫蛾析之後,魏平東將軍蛾靑。
又影蛾,池名。
【三輔黃圖】影蛾池,武帝鑿池以玩月,使宮人乗舟弄月影。
又與俄同。
【前漢外戚傳】孝成班偼伃,帝卽位,選入後宮,始爲小使,蛾而大幸。
【師古註】蛾、俄古字通用。
又【廣韻】魚倚切,艤上聲。
與蟻同。
【禮樂記】蛾子時述之。
【註】蛾,蚍蜉也。
【後漢皇甫規傳】張角等皆著黃巾爲標幟,時人謂之黃巾,亦名爲蛾賊。
【註】卽蟻字。
喻賊衆多,故以爲名。
又人名。
【左傳】蛾析。
亦音魚綺切。
【爾雅】作。
【集韻】本作□。
□ 【補遺】【未集】【糸字部】 □ 【字彙補】緇字。
【楊愼文集】文徵明作□,乃是留字草書之謬。
蜀 【申集中】【蟲字部】 蜀 【唐韻】市玉切【集韻】殊玉切,□音屬。
【說文】葵中蠶也。
【淮南子說林訓】蠶與蜀狀相□,而愛憎異也。
【詩豳風】蜎蜎者蠋。
本作蜀。
詳蠋字註。
又獸名。
【山海經】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其文如虎,名曰鹿蜀。
佩其皮尾,宜子孫。
又【韻會】雞大者謂之蜀雞。
又巴蜀,地名。
秦置蜀郡,卽益州地。
又【爾雅釋山】獨者,蜀。
【疏】山之孤獨者名蜀。
又【字彙補】祠器也。
【管子形勢篇】抱蜀不言而廟堂旣脩。
又同睽,見《歸藏易》。
【楊愼曰】蠲字從蜀爲聲,音圭,則蜀固有圭音矣。
考證:〔【爾雅釋山】獨山,蜀。
〕謹照原文獨山改獨者。
蜁 【申集中】【蟲字部】 蜁 【唐韻】似宣切,音旋。
蜁蝸,蝸螺也。
【郭璞江賦】鸚螺蜁蝸。
【韻學集成】亦作□。
蜂 【申集中】【蟲字部】 蜂 【唐韻】敷容切,音豐。
與蠭同。
【集韻】蠭通作蜂。
又薄紅切,音蓬。
【蒼頡篇】螽蜂,蟲名。
字或作□。
蜃 【申集中】【蟲字部】 蜃 【唐韻】時忍切【集韻】是忍切【正韻】時軫切,□音腎。
【禮月令】雉入大水爲蜃。
【註】大蛤曰蜃。
【周禮天官鼈人】以時簎魚鼈龜蜃,凡貍物。
【述異記】黃雀秋化爲蛤,春復爲黃雀,五百年爲蜃蛤。
【山海經註】蜃,一名蚌,一名含漿。
又【本草】蜃,蛟之屬,其狀亦似蛇而大,有角如龍狀,紅鬣,腰以下鱗盡逆,食燕子。
能籲氣成樓臺城郭之狀,將雨卽見,名蜃樓,亦曰海市。
其脂和蠟作燭,香凡百步,煙中亦有樓臺之形。
【漢書天文志】海旁蜃氣象樓臺。
又【儀禮旣夕禮】蜃車。
【註】柩路也。
迫地而行,有似於蜃。
又蜃炭。
【左傳成二年】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
【註】燒蜃爲炭。
又蜃器。
【周禮春官鬯人】掌四方山川用蜃器。
【莊子人閒世】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
又【廣韻】時刃切,音愼。
義同。
又縣名。
【集韻】一作□。
【通志六書略】亦作蜄。
考證:〔【周禮天官鼈人】以時籍魚鼈。
〕謹照原文籍改簎。
蜄 【申集中】【蟲字部】 蜄 【正韻】之刀切,音震。
【玉篇】動也。
【史記律書】辰者,言萬物之蜄也。
又【正韻】時軫切,音腎。
同蜃,大蛤也。
詳上蜃字註。
之刃切zhèn。
蜆 【申集中】【蟲字部】 蜆 【唐韻】胡典切,音峴。
蟲名。
【說文】縊女也。
詳螠字註。
又【集韻】胡千切,音賢。
義同。
又呼典切,音顯。
【類篇】小蛤。
【隋書劉臻傳】好啖蜆。
以父諱顯,因呼蜆爲扁螺。
又湖名。
【史記夏本紀註】三江,一江東南上七十裡自蜆湖,名曰上江。
或作□。
考證:〔【說文】螠女也。
〕謹照原文螠改縊。
蜇 【申集中】【蟲字部】 蜇 【唐韻】陟列切,音哲。
【玉篇】蟲螫也。
【柳宗元題毛穎傳後】蜇吻裂鼻。
又江蜇。
詳蜥字註。
【玉篇】又作。
蜈 【申集中】【蟲字部】 蜈 【唐韻】五乎切【集韻】訛胡切,□音吾。
【玉篇】蜈蚣也。
詳蚣字註。
【集韻】或作□。
蜉 【申集中】【蟲字部】 蜉 【唐韻】縛謀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音浮。
【說文】作□,蚍□也。
今作蜉。
【爾雅釋蟲】蚍蜉,大螘。
【疏】螘大者別名蚍蜉。
【韓愈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又【韻會】引《漢書》註:蚍□,蜉蝣,渠略也。
【詩曹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爾雅釋蟲】蜉蝣,渠略。
【註】似蛣蜣,身狹則長,有角,黃黑色,聚生糞土中,朝生暮死,豬好啖之。
陸璣曰:似甲蟲,有角大如指,長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飛。
夏月隂雨時地中出,今人燒炙噉之,美如蟬也。
樊光謂之糞中蠍蟲。
【揚子方言】蜉,秦、晉之閒謂之渠略。
考證:〔【爾雅釋蟲】蚍蜉,大蟻。
【疏】蟻大者別名蚍蜉。
〕謹照原文兩蟻字□改螘。
〔令人燒炙噉之〕謹照陸璣疏原文令人改今人。
蜊 【申集中】【蟲字部】 蜊 【唐韻】力脂切【集韻】良脂切,□音棃。
【類篇】蛤蜊,蟲名。
海蚌也。
【本草】生東南海中,白殻紫脣,大二三寸者,閩、浙以其肉充海錯。
【南史王融傳】不知許事,且食蛤蜊。
亦作犂。
【蜀志郤正傳註】引《淮南子》:盧傲俯而視之,方卷龜殻而食合棃。
又作。
【王充論衡】食精身輕,故能神仙。
若士者食合之肉,無精輕之驗,安能縱體而升。
【午集下】【示字部】【字彙】音呈。
人姓。
【正字通】譌字。
蜋 【申集中】【蟲字部】 蜋 【唐韻】魯當切【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音郞。
【玉篇】螳蜋。
詳螳字註。
又【集韻】呂張切,音良。
蜣蜋,蟲。
一名蛣蜣。
詳蜣字註。
【酉集下】【車字部】【廣韻】莫敎切【集韻】眉敎切,□音貌。
【玉篇】引也。
【集韻】引車也。
又車軥心。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彙補】□字之譌。
□ 【未集中】【糸字部】 □ 【荀子正論篇】藉靡舌□。
【註】舌□,未詳。
或曰莊子雲:公孫龍口呿而不含,舌舉而不下,謂辭弱亦恥辱也。
音舉。
蜌 【申集中】【蟲字部】 蜌 【集韻】部禮切,音陛。
【玉篇】蚌長者。
【字林】小蛤也。
【爾雅釋魚】蜌蠯。
【註】今江東呼蚌長而狹者爲蠯。
【本草】馬刀,一名蜌,生江漢,長六七寸,食其肉似蚌,今人多不識。
大抵似今蝏。
又海蜌,卽淡菜,一名東海夫人,生東南海中。
蜍 【申集中】【蟲字部】 蜍 【唐韻】署魚切【集韻】【韻會】常如切,□音□。
蟾蜍也。
【本草】蕭炳曰:腹下有丹書八字者,眞蟾蜍也。
蘇頌曰:蟾蜍多在人家下處,形大,背上多痱磊,行極遲緩,不能跳躍,亦不解鳴。
蝦蟇多在陂澤閒,形小,皮上多黑斑點,能跳接百蟲,舉動極急。
二物雖一類,而功用稍別。
互見蟾字註。
又【集韻】羊諸切,音餘。
蜘蛛,一名蝳蜍。
【揚子方言】北燕、朝鮮洌水之閒謂之蝳蜍。
【集韻】或作蠩。
蜎 【申集中】【蟲字部】 蜎 【唐韻】於□切【集韻】縈□切【韻會】縈緣切,□音娟。
【玉篇】蠋貌。
《詩》蜎蜎者蠋。
詳蠋字註。
又【爾雅釋魚】蜎,蠉蟲。
詳蠉字註。
又撓也。
【周禮冬官廬人】句兵欲無彈,刺兵欲無蜎。
【註】鄭司農雲:蜎亦掉也。
又姓。
【前漢藝文志】《蜎子》十三篇。
【師古註】名淵,楚人,老子弟子。
蜎,姓也。
又【廣韻】巨卷切,音圈。
義同。
又【集韻】於泫切,音。
【前漢揚雄傳】蜵蜎蠼濩之中。
【師古註】言屋中之深廣也。
又休緣切。
人名。
【史記甘茂傳】楚王問于範蜎。
【索隱註】蜎,休緣切。
又與娟通。
【楚辭遠遊篇】雌蜺便蜎以增撓兮。
【成公綏嘯賦】脩竹之蟬蜎。
又馨兗切。
同蝝。
考證:〔【爾雅釋蟲】蜎,蠉蟲〕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蠉下省蟲字。
蜏 【申集中】【蟲字部】 蜏 【唐韻】與久切,音酉。
【玉篇】朝生暮死蟲也,生水上,狀如蠶蛾。
一名孳母。
又餘救切,音柚。
【集韻】息救切,音秀。
義□同。
蜐 【申集中】【蟲字部】 蜐 【唐韻】居怯切【集韻】訖業切,□音劫。
石蜐,蟲名。
【江淹石蜐賦序】海人有食石蜐,一名紫□,蚌蛤類也。
【本草】石蜐狀如蟹螯,其色紫。
又或書作□。
【郭璞江賦】石□應節而揚葩。
【註】《南越志》曰:石蜐形如龜腳,得春雨則生華,華似草華。
【王維詩】來經石蜐春。
蜑 【申集中】【蟲字部】 蜑 【集韻】【韻會】蕩旱切【正韻】徒亶切,□音但。
【說文】南方夷也。
【晉書音義】天門蜑,蠻屬。
見《文字集略》。
【華陽國志】漢髮縣有鹽井,諸縣北有獽蜑。
【韓愈房公墓碣】林蠻洞蜑。
一作蜒。
或作蛋。
蜒 【申集中】【蟲字部】 蜒 【唐韻】以然切【正韻】夷然切,□音延。
蚰蜒。
詳蚰字註。
又蟃蜒,獸名。
詳蟃字註。
又【揚子方言】守宮謂之祝蜒。
又【楚辭大招】蝮蛇蜒隻。
【註】蜿蜒而長也。
互見蜿字註。
又【正韻】以淺切,音衍。
蜿蜒,龍貌。
又【韻補】夷庚切。
【李尤陽德殿賦】連璧組之爛熳兮,雜虬文之蜿蜒。
動坎擊而成響兮,似金石之音聲。
蜿蜒,【集韻】亦作□。
蜓 【申集中】【蟲字部】 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典切,音殄。
【玉篇】蝘蜓。
詳蝘字註。
又【集韻】唐丁切,音廷。
蜻蜓。
【爾雅釋蟲】虰蛵。
【註】或曰卽蜻蛉也。
【疏】一名蜻蜓。
詳蜻字註。
又待鼎切,音挺。
蜓蚞。
【爾雅釋蟲】蜓蚞,螇螰。
見蚞字註。
蝘蜓,【集韻】或作□。
考證:〔【爾雅釋蟲】虰蛭。
〕謹照原文蛭改蛵。
蜔 【申集中】【蟲字部】 蜔 【字彙補】亭練切,音甸。
【帝京景物略】方信川之堆漆螺蜔。
蛻 【申集中】【蟲字部】 蛻 【唐韻】舒芮切【韻會】【正韻】輸芮切,□音稅。
【說文】蛇蟬所解皮。
【莊子寓言篇】予,蜩甲也,蛇蛻也,似之而非也。
【神仙傳】王方平死三日,夜忽失其屍,衣冠不解,如蛇蛻耳。
【史記屈原列傳】蟬蛻于濁穢。
【夏侯湛東方朔畫贊序】蟬蛻龍變,棄俗登仙。
又【廣韻】他外切,音娧。
湯臥切,音唾。
義□同。
又【集韻】輸爇切,音說。
復蜟也。
又蟬蛻之蛻亦葉失爇切。
【郭璞遊仙詩】吐納緻眞和,一朝忽虛蛻。
飄然淩太淸,眇爾景長滅。
又【類篇】欲雪切,音悅。
【揚子方言】蠭或謂之蚴蛻。
【博雅】蚴蛻,蠮螉也。
蝸 【申集中】【蟲字部】 蝸 【唐韻】【韻會】【正韻】□古華切,音瓜。
【說文】蝸蠃也。
【爾雅釋魚】蚹蠃,螔蝓。
【註】卽蝸牛也。
【疏】按《本草》陶註雲:生山中及人家,頭形似蛣蝓,但背負殻爾。
【古今注】蝸牛,陵螺也。
殻如小螺,熱則自懸葉下。
野人結圓舍如蝸牛之殻,故曰蝸舍,蝸殻宛轉有文章。
【莊子則陽篇】有國于蝸牛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牛之右角者曰蠻氏。
【郭璞江賦】鸚螺□蝸。
又【韻會】公蛙切,音騧。
與媧通。
【禮明堂位】女蝸之笙簧。
又古禾切,音戈。
《莊子》郭象註讀戈。
考證:〔【爾雅釋蟲】蚹蠃,螔蝓。
〕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蜘 【申集中】【蟲字部】 蜘 【唐韻】陟離切【集韻】珍離切,□音知。
蜘蛛。
詳蛛字註。
本作,亦作□、鼅。
蜙 【申集中】【蟲字部】 蜙 【唐韻】息恭切【集韻】思恭切,□音淞。
【玉篇】蟲名。
【爾雅釋蟲】蜤螽,蜙蝑。
【疏】一名蜙蝑,一名蜙,一名□□。
陸璣雲:□箕卽□□,蝗類也。
【酉陽雜俎】蜙蝑股鳴。
餘詳螽字註。
又【集韻】蘇叢切,音□。
義同。
或作□、蚣。
【申集中】【蟲字部】【集韻】醜升切,音睖。
【類篇】蛤屬。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昨回切,音摧。
精米也。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集韻】□彌殄切,音眄。
【博雅】培,封塗也。
【午集下】【示字部】【玉篇】居倦切【集韻】古倦切,□音眷。
常山謂祭爲餋。
或從示。
蜚 【申集中】【蟲字部】 蜚 【集韻】【韻會】□父沸切,音屝。
【爾雅釋蟲】蜚,蠦蜰。
【疏】蜚,越之所生,其爲蟲臭惡,南方淫氣之所生也。
《本草》曰:蜚,厲蟲也,然則蜚是臭惡之蟲,害人衣物,故《春秋左氏傳》有蜚不爲災,亦不書也。
【前漢五行志】劉向以爲有蜚有□不言災者,氣所生,所謂□也。
又【正韻】芳未切,音費。
蟲名,負蠜也。
又【廣韻】府尾切,音斐。
義同。
又獸名。
【山海經】太山有獸,狀如牛,白首,一目,蛇尾,名曰蜚。
所經枯竭,甚于鴆厲,見則天下大疫。
又【集韻】匪微切,音非。
與飛通。
【史記周本紀】麋鹿在牧,蜚鴻滿野。
【楚世家】三年不蜚,蜚將沖天。
或作□。
蜜 【申集中】【蟲字部】 蜜 〔古文〕□【唐韻】彌畢切【集韻】【韻會】覓畢切【正韻】覓筆切,□音謐。
【說文】蠭甘飴也。
【楚辭招魂】瑤漿蜜勺。
【魏文詔】蜀人作食,喜著飴蜜。
又【爾雅翼】土蜜。
北方地燥,多在土中,故曰土蜜。
又木蜜。
南方地濕,多在木中,故曰木蜜。
又石蜜。
【西京雜記】南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
又波羅蜜,果名。
【本草】波羅蜜,梵語也,因此果味甘,故借用之。
又崖蜜,櫻桃別名。
【陸士衡賦】朱藍崖蜜。
又與密通。
古碑帖縝密多作縝蜜。
字從宓。
俗作蜜,非。
蜜字與俗密字作宻類似。
蜝 【申集中】【蟲字部】 蜝 【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其。
【玉篇】蟚蜝也。
【集韻】似蟹而小,不可食。
【晉書蔡謨傳】初渡江,見蟚蜝,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令烹之,旣食,吐下委頓,方知非蟹。
謝尚曰:卿讀《爾雅》不熟,幾爲《勸學》死。
又雷蜝,蟲名。
【酉陽雜俎】雷蜝,大如蚓,以物觸之,乃蹙縮,圓轉若鞠,良久引首,鞠形漸小,復如蚓焉。
又馬蜝。
【本草】水蛭大者名馬蜝。
【類篇】或作蜞。
考證:〔【晉書蔡謨傳】初渡江,見蟚蜝,大喜曰,蟹有二螯八足,加以二螯烹之。
〕謹照原文蟹有下省二螯兩字。
烹上增令字。
蜞 【申集中】【蟲字部】 蜞 【集韻】同蜝。
註見蜝。
蜟 【申集中】【蟲字部】 蜟 【唐韻】餘六切,音育。
復蜟,蟬未蛻者。
本作育。
【論衡】作蜟。
蜠 【申集中】【蟲字部】 蜠 【唐韻】渠殞切【集韻】【正韻】巨隕切,□音窘。
貝屬。
【爾雅釋魚】蜠大而險。
【疏】大而汚薄名蜠。
又【廣韻】去倫切,音囷。
義同。
蠟 【申集中】【蟲字部】 蠟 【集韻】【正韻】□七慮切,音覻。
【說文】蠅膽也。
【周禮秋官蠟氏註】蠟,骨肉腐臭,蠅蟲所蠟也。
《月令》曰:掩骼埋骴,此官之職也。
又助駕切,音乍。
年終祭名。
【禮禮運】仲尼與于蠟賔。
【註】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蠟,秦曰臘。
【郊特牲】蠟也者,索也。
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又【玉篇】子六切,音蹙。
蟲名。
蠟祭之蠟。
【廣韻】或作。
【六書正譌】從蟲昔聲。
別作,從示,非。
考證:〔【說文】蠅膽也。
〕謹照原文膽改膽。
(蠟)【唐韻】盧盍切【集韻】【韻會】力盍切,□音臘。
【玉篇】蜜滓也。
【陸佃雲】蜂之化蜜,必取匽豬之水,注之蠟房,而後成蜜。
故謂之蠟者,蜜之蹠也。
【本草】蟲白蠟。
【李時珍曰】蠟樹,四時不凋,五月開白花,成叢結實。
其蟲大如蟣蝨,延緣樹枝,食汁吐涎,剝取其渣,煉化成蠟。
又蜜蠟,生於蜜中。
又水蠟,樹葉微似楡,及甜櫧樹,皆可放蟲產蠟。
【晉書阮孚傳】孚性好屐,或有詣阮,正見自蠟屐,曰:一生當著幾兩屐。
【石崇傳】崇奢靡,以蠟代薪。
【南史王僧虔傳】少時,以燭淚澆成蠟鳳凰。
又蠟梅,花名。
【蘇軾詩】蜜蜂採花作黃蠟,黃蠟爲花亦其物。
又蠟觜,鳥名。
【本草】桑扈,一名蠟觜雀,其觜或凝黃如蠟。
【廣韻】俗作。
蜢 【申集中】【蟲字部】 蜢 【集韻】【韻會】【正韻】□母梗切,音猛。
蚱蜢,蝗類,似螽而小。
【本草】□蟲,一名蚱蜢。
【六書正譌】蚱蜢,草上蟲也。
又借爲船名,取譬其小也。
別作舴艋,□非。
又【篇海】胡蜢,蝦蟆屬。
又【集韻】莫更切,音孟。
義同。
或作蟒。
螠 【申集中】【蟲字部】 螠 【唐韻】【集韻】□於賜切,音縊。
縊女,蟲名。
俗從蟲。
【爾雅釋蟲】蜆,縊女。
【註】小黑蟲,赤頭,喜自經死,故曰縊女。
蜣 【申集中】【蟲字部】 蜣 【唐韻】去羊切【韻會】墟羊切【正韻】驅羊切,□音羌。
【玉篇】蜣蜋,啖糞蟲也。
【爾雅釋蟲】蛣蜣,蜣蜋。
【疏】蛣蜣,一名蜣蜋。
黑甲,翅在甲下。
噉糞土,喜取糞作丸而轉之。
《莊子》蛣蜣之智在于轉丸是也。
【古今注】蜣蜋能以土苞糞推轉成丸,圓正無斜角。
一曰轉丸,一曰弄丸。
【關尹子四符篇】蜣蜋轉丸,丸成而精思之,而有蝡白者存丸中,俄去殻成蟬。
【埤雅】蛣蜣無鼻而聞香。
蜥 【申集中】【蟲字部】 蜥 【唐韻】先擊切【集韻】【韻會】先的切,□音錫。
【爾雅釋魚】蠑螈,蜥蜴。
【說文】在草曰蜥蜴,在壁曰蝘蜓。
【本草】小而五色尾靑碧者,名蜥蜴。
小而緣牆壁色黑者,名蝘蜓。
【揚子方言】蜥蜴,秦、晉、西夏謂之守宮,或謂之蠦□,南陽呼蝘蜓,其在澤中謂之蜥蜴,南楚謂之蛇醫,或謂之蠑螈。
【前漢東方朔傳】武帝置守宮盂下,令朔射之。
朔曰:臣以爲龍又無角,謂之爲蛇又有足,跂跂脈脈善緣壁,是非守宮卽蜥蜴。
互詳蝘字註。
【集韻】亦作蝷、蜤。
蜦 【申集中】【蟲字部】 蜦 【唐韻】力迍切【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
【郭璞江賦】神蜧蝹蜦以沈遊。
【註】蝹蜦,行貌。
又【集韻】倫浚切,淪。
去聲。
【廣韻】大蝦蟇,狀如屨,食蛇。
【本草】田父,一名蜦。
【李時珍曰】大蝦蟇卽田父也。
又郞計切,音麗。
與蜧通。
詳下蜧字註。
蜧 【申集中】【蟲字部】 蜧 【唐韻】【韻會】□郞計切,音麗。
【玉篇】神蛇也。
【郭璞江賦】神蜧蝹蜦以沈遊。
【張景陽詩】黑蜧躍重淵。
【註】《淮南子》曰:犧牛騂毛,宜於廟牲。
其於緻雨,不若黑蜧。
高誘曰:黑蜧,蛇也,潛於神泉,能緻雲雨。
【柳宗元祈晴文】誅黑蜧,抶隂蜧。
又【廣韻】大蝦蟇也。
與蜦同。
【說文】蜦或作蜧。
註見蜦。
【卯集上】【心字部】【廣韻】徒協切【集韻】達協切,□音牒。
【集韻】安也。
或作惵。
【酉集中】【足字部】【廣韻】武盡切【集韻】弭盡切,□音泯。
獸蹄甲也。
又【集韻】眉貧切,音旻。
【玉篇】踔也。
【字彙】行蹲跛也。
【寅集下】【彡字部】【廣韻】【集韻】□餘封切,音容。
【玉篇】重影。
又【廣韻】形。
【正字通】與容同。
蜨 【申集中】【蟲字部】 蜨 【唐韻】蘇協切【集韻】悉協切,□音燮。
【玉篇】蛺蜨,蟲名。
【博雅】蛺蜨,蟞蚨也。
字或作□。
又達協切,音牒。
蛺蜨也。
【說文】徐鉉曰:俗作蝶。
詳蝶字註。
蜩 【申集中】【蟲字部】 蜩 【唐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迢。
【玉篇】蟬也。
【詩豳風】五月鳴蜩。
【大雅】如蜩如螗。
【傳】蜩,蟬也。
螗,蝘也。
【疏】《釋蟲》雲:蜩、蜋、蜩、螗,舍人曰:皆蟬也。
方語不同,三輔以西爲蜩,梁宋以西謂蜩爲蝘,楚地謂之蟪蛄。
《楚辭》雲:蟪蛄鳴兮啾啾是也。
陸璣疏雲:螗一名蝘虭,《字林》虭或作蟟也。
靑、徐人謂之螇螰。
然則螗蝘亦蟬之別名耳。
【爾雅釋蟲】蜩,蜋蜩。
【註】夏小正傳曰:蜋蜩者五彩具。
【又】螗蜩。
【註】夏小正傳曰:螗蜩者,蝘。
俗呼爲胡蟬,江南謂之螗蛦。
【又】蠽,茅蜩。
【註】江東呼爲茅截,似蟬而小,靑色。
【又】蝒,馬蜩。
【註】蜩中最大爲馬蟬。
【又】蜺,寒蜩。
【註】寒螿也。
似蟬而小,靑色。
【酉陽雜俎】蜩屬,旁鳴。
又蜩甲,蟬蛻也。
【莊子寓言篇】予蜩甲也。
又徒弔切,音掉。
蜩蟉,龍首動貌。
【前漢司馬相如傳】蜩蟉偃蹇怵□以梁倚。
又【韻補】□留切,音儔。
【王褒九懷】林不容兮鳴啁,餘何留兮中州。
陶嘉月以總轡,搴玉英兮自修。
【玉篇】一作□。
蜪 【申集中】【蟲字部】 蜪 【唐韻】土刀切,音叨。
【爾雅釋蟲】蝝,蝮蜪。
【註】蝗子未有翅者。
又【韻會】徒刀切,音陶。
義同。
又犬名。
【山海經】蜪犬,如犬,靑色,食人從首始。
蜫 【申集中】【蟲字部】 蜫 【唐韻】古渾切,音昆。
同。
詳字註。
蜬 【申集中】【蟲字部】 蜬 【唐韻】胡男切【集韻】胡南切,□音含。
【爾雅釋魚】蠃小者蜬。
又【爾雅釋魚】貝在水者,蜬。
【註】肉如科鬥,但有頭尾耳。
蜭 【申集中】【蟲字部】 蜭 【唐韻】胡感切【集韻】戸感切,□音頷。
蟲名。
【爾雅釋蟲】蜭,毛蠹。
【註】卽蛓。
又【廣韻】胡紺切,音憾。
義同。
或作蛿。
蜮 【申集中】【蟲字部】 蜮 【唐韻】雨逼切【正韻】越逼切,□音域。
【說文】短狐也。
【詩小雅】爲鬼爲蜮。
亦作□。
【春秋莊十八年】秋有□。
【註】蜮,短狐也,《本草》謂之射工,蓋以含沙射人爲災。
《五行傳》曰:□如鼈,三足,生於南越,一名射影。
在水中,人在岸上,影見水中,投人影,則殺之,故曰射影,或謂含沙。
射人,入皮肌,其創如疥。
服虔雲:徧身濩濩或或,故爲災。
【公羊傳】□之猶言惑也。
又山名。
【山海經】有蜮山者,有蜮民之國,桑姓,食黍,射蜮是食。
又與魊通。
【張衡東京賦】況鬾□與畢方。
【註】《漢舊儀》曰:魊,鬼也。
魊、□古字通。
又【韻會】獲北切,音或。
義同。
蜯 【申集中】【蟲字部】 蜯 【集韻】歩項切,音棒。
【玉篇】與蚌同。
【說文】一曰美珠。
【班固答賔戲】隋侯之珠,藏於蜯蛤。
【幹祿字書】蚌俗字。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彙補】子雪切,音蕝。
斷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古文粟字。
註詳本畫。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篇海類編】同□。
蜰 【申集中】【蟲字部】 蜰 【唐韻】【集韻】□符非切,音肥。
【爾雅釋蟲】蜚,蠦蜰。
【註】蜰卽負盤,臭蟲。
見蜚字註。
又【韻會】府尾切,音斐。
義同。
又【集韻】父沸切,音屝。
蜰□,神蛇也。
【廣韻】作□□。
蜱 【申集中】【蟲字部】 蜱 【唐韻】符支切【集韻】頻彌切,□音陴。
【爾雅釋蟲】不過,蟷蠰,其子蜱蛸。
【註】一名蟭,蟷蠰卵也。
又【集韻】賔彌切,音□。
毗霄切,音瓢。
義□同。
又【廣韻】彌遙切,音篻。
蟲名。
又【通志六書略】紕招切。
同螵。
或作□、□。
蝷 【申集中】【蟲字部】 蝷 【唐韻】郞擊切,音歷。
【爾雅釋蟲】蟿螽螇蝷。
亦作蚸。
詳蚸字註。
又【集韻】先的切,音錫。
同蜥。
見蜥字註。
蜲 【申集中】【蟲字部】 蜲 【集韻】鄔毀切,音委。
【類篇】蟲名,蜲□也。
詳蛜字註。
又【唐韻古音】於爲切,音萎。
蜲蛇,與委蛇同。
【傅毅舞賦】蜲蛇姌嫋。
【柳宗元天對】有虬蜲蛇,不角不鱗。
又【類篇】同蟡。
詳蟡字註。
蜳 【申集中】【蟲字部】 蜳 【集韻】【韻會】【正韻】□都昆切,音敦。
【類篇】螴蜳,氣不安定也。
【莊子外物篇】螴蜳不得成。
又【司馬彪註】螴蜳,讀曰沖融,言畏怖之氣沖融兩溢,不安定也。
又【集韻】敕轉切,音腞。
【正韻】羽敏切,音允。
義□同。
【補遺】【酉集】【車字部】【篇海類編】夷益切,音亦。
車也。
【午集下】【禾字部】【集韻】待鼎切,定上聲。
稻麥傑立貌。
【寅集中】【巾字部】【集韻】柱勇切,音重。
【廣雅】謂之幪。
蜴 【申集中】【蟲字部】 蜴 【唐韻】羊益切【集韻】【正韻】夷益切,□音奕。
【韻會】蜥蜴。
【詩小雅】哀今之人,胡爲虺蜴。
互詳蜥、螈二字註。
又【集韻】先的切,音錫。
楚謂欺慢爲脈蜴。
蜵 【申集中】【蟲字部】 蜵 【集韻】縈□切,音淵。
蜎蜵,巧蟲。
又蜵蜎,深廣貌。
詳蜎字註。
又一均切,入眞韻。
義同。
蜶 【申集中】【蟲字部】 蜶 【玉篇】索沒切,音窣。
【篇海】蟲名。
蜷 【申集中】【蟲字部】 蜷 【唐韻】巨員切【集韻】【正韻】逵員切,□音權。
【類篇】蟲行詰屈也。
【屈原離騷】蜷局顧而不行。
【註】蜷局,詰屈不行貌。
【揚雄甘泉賦】蛟龍連蜷于東厓兮。
【註】連蜷,長曲貌。
蜸 【申集中】【蟲字部】 蜸 【唐韻】牽繭切【集韻】牽典切,□音□。
【玉篇】蜸蠶也。
【爾雅釋蟲】螼蚓,蜸蠶。
【疏】螼蚓一名蜸蠶,卽蟺也。
考證:〔【玉篇】蜸蠶也。
【爾雅釋蟲】螼蚓,蜸蠶。
【疏】螼蚓一名蜸蠶。
〕謹按蠶音腆蚯蚓也。
謹照原文三蠶字□改蠶。
蜹 【申集中】【蟲字部】 蜹 【唐韻】而銳切【集韻】儒銳切【正韻】儒稅切,□音芮。
【說文】秦、晉謂之蜹,楚謂之蚊。
【孟子】蠅蜹姑嘬之。
【荀子勸學篇】醯酸而蜹聚焉。
【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蜹也。
又【集韻】如劣切,音爇。
義同。
又【廣韻】以芮切,音叡。
毒蟲名。
【玉篇】含毒蛇也。
或作蚋。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烏紅切【集韻】烏公切,□音翁。
【唐韻】水子,果名,出南州。
蜺 【申集中】【蟲字部】 蜺 【唐韻】五稽切【集韻】【正韻】研奚切,□音倪。
【爾雅釋蟲】蜺,寒蜩。
【註】寒螿也。
【揚子方言】蟬黑而赤者謂之蜺。
又嬰蜺,蟲名。
【神異經】蜚蟲以季夏藏于鹿耳,名嬰蜺。
又與霓同。
【爾雅釋天】蜺爲挈貳。
【註】雌虹也。
又【唐韻】五結切【集韻】倪結切,□音齧。
【韻會】屈虹也。
【前漢天文志】抱□垂蜺。
【註】雄爲虹,雌爲蜺。
如淳曰:蜺讀曰齧。
【晉書王筠傳】沈約示筠《郊居賦》,筠讀至雌蜺連蜷,約撫掌欣抃曰:僕嘗恐人呼爲霓。
蓋謂字本讀入聲,恐人呼爲平聲也。
又【廣韻】寒蜩之蜺亦音齧。
又孑蜺,延首之貌。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白鹿孑蜺於欂櫨。
又虹蜺之蜺。
【韻補】葉硏計切,音詣。
《曹植七啓》:淩轢諸侯,馳驅當世。
揮袂則九野生風,忼慨則氣成虹蜺。
考證:〔【王逸魯靈光殿賦】〕謹照原文王逸改王延壽。
蜻 【申集中】【蟲字部】 蜻 【唐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音精。
【說文】蜻蛚也。
【詩唐風蟋蟀疏】一名蜻蛚。
【張載詩】俯聞蜻蛚吟。
詳蟀字註。
又【集韻】疾正切,音淨。
蟬屬。
【玉篇】蚻也。
【揚子方言】蟬有文者謂之蜻蜻。
【郭註】卽蚻也。
詳蚻字註。
又此靜切,音請。
慈盈切,音情。
義□同。
又【廣韻】倉經切,音靑。
蜻蜓蟲。
【揚子方言】蜻蛉謂之蝍蛉。
【埤雅】蝍蜓飮露,六足四翼,其翅輕薄如蟬,盡取蚊蝱食之,遇雨卽多好集水上款飛。
一名蜻蛉。
【古今注】有靑赤黃三種,靑而大者曰靑亭,小而黃者曰胡黎,一曰胡離,小而赤者曰赤卒,一曰絳騶,一名赤衣使者,亦曰赤弁丈人。
總曰蜻蛉。
【呂氏春秋】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朝居海上,從蜻遊蜻之至者數百。
【博物志】五月五日埋蜻蜓,頭于西向戸下,埋至三日不食,則化爲靑眞珠。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蜻蛉。
又水名。
【水經注】蜻蜓縣,上承蜻蛉水。
考證:〔【呂氏春秋】海上有人好蜻蛉者,每朝居海上從遊,有蜻蛉至者數萬。
〕謹照呂氏春秋精諭篇原文改: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朝居海上,從蜻遊蜻之至者數百。
蜼 【申集中】【蟲字部】 蜼 【唐韻】【集韻】【韻會】□以醉切,音□。
【爾雅釋獸】蜼卬鼻而長尾。
【註】似獮猴而大。
【山海經】鬲山,其獸多犀象熊羆,多猿蜼。
【註】蜼似猴,鼻向上,尾四五尺,頭有岐,蒼黃色,雨則自懸樹,以尾塞鼻孔,或以兩指塞之。
【司馬相如上林賦】蜼玃飛□。
又【廣韻】力軌切,音壘。
蜼彜。
【周禮春官】祼用虎彜蜼彜。
又【正韻】呼對切,音誨。
【韻會】餘救切,音狖。
義□同。
蜽 【申集中】【蟲字部】 蜽 【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裡養切,□音兩。
【玉篇】蛧蜽。
詳蛧字註。
蜾 【申集中】【蟲字部】 蜾 【唐韻】【韻會】【正韻】□古火切,音果。
【詩小雅】螟蛉有子,蜾臝負之。
【傳】蜾臝,蒲盧也。
【陸璣疏】似蜂而小腰,取桑蟲負之于木空中,七日而化爲其子。
【揚子法言】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臝,祝之曰:類我、類我。
久則肖之。
又【集韻】古禾切,音戈。
義同。
又【類篇】魯果切,音裸。
蟲名。
螔蝓也。
與蠃通。
【說文】作□。
或從果。
蜿 【申集中】【蟲字部】 蜿 【集韻】【韻會】烏丸切【正韻】烏歡切,□音剜。
蟠蜿,龍蛇動也。
又【唐韻】【韻會】□於袁切,音鴛。
蜿蜿,龍狀也。
【張衡西京賦】海鱗變而成龍,狀蜿蜿以蝹蝹。
又虎行貌。
【楚辭大招】虎豹蜿隻。
又蜿蜒,蛇行也。
【焦氏易林】蛇行蜿蜒,不能上阪。
又通冤。
【前漢揚雄傳】颺翠旗之冤延。
又【正韻】於阮切,音苑。
蜿蟮,蚯蚓。
【博雅】蜿蟺,引無也。
【玉篇】一作。
【酉集下】【車字部】【集韻】專於切,音諸。
【玉篇】車也。
又【集韻】同櫧。
木名。
【酉集下】【邑字部】【唐韻】多朗切【集韻】【韻會】底朗切,□音黨。
【說文】地名。
又【玉篇】居也。
一曰五百家爲。
【釋名】,長也。
一聚所尊長也。
或作黨。
亦作。
考證:〔【廣韻】居也。
一曰,五百裡爲。
〕謹按所引出玉篇,今照改。
五百裡改五百家。
〔【釋名】,長也。
聚所尊長也。
〕謹照原文聚字上增一字。
【酉集中】【足字部】【廣韻】【集韻】□醜例切音跇。
躍也。
【玉篇】踰也。
【揚子方言】□,跳也。
楚曰。
【註】亦中州語。
又【集韻】去例切,音愒。
跛也。
蝀 【申集中】【蟲字部】 蝀 【唐韻】德紅切,音東。
螮蝀,詳螮字註。
又【韻會】覩動切,音董。
【正韻】多貢切,音凍。
義□同。
蝁 【申集中】【蟲字部】 蝁 【唐韻】烏各切【韻會】遏鄂切【正韻】遏各切,□音惡。
【說文】虺屬。
【爾雅釋蟲】镻,蝁。
【註】大眼最有毒,今淮南人呼蝁子。
又【唐韻古音】烏路切,音堊。
義同。
蠾 【申集中】【蟲字部】 蠾 【唐韻】之欲切【集韻】朱欲切,□音燭。
蚤也。
【揚子方言】鼅鼄,自關而東,趙魏之郊或謂之蠾蝓。
蠾蝓者,侏儒語之轉也。
又蠾,蠀螬。
詳字註。
又殊玉切,音蜀。
與蠋通。
衏 【申集下】【行字部】 衏 【篇海】音院。
註見。
蝗 【申集中】【蟲字部】 蝗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黃。
【說文】螽也。
【陸佃雲】蝗字從皇,今其首腹背皆有王字。
【禮月令】蟲蝗爲災。
【前漢文帝紀】旱,蝗。
【師古註】蝗卽螽也,食苗爲災,今俗呼爲簸鍾。
【後漢五行志】蝗蟲貪苛之所緻也。
【吳志趙達傳】少從單甫受學,治九宮一算之術,至計飛蝗,射隱伏,無不中效。
又【唐韻古音】戸盲切,音橫。
《演春秋繁露》雲:徽州稻苦蟲害,俗呼橫蟲。
又【韻會】戸孟切,橫去聲。
義同。
蝘 【申集中】【蟲字部】 蝘 【唐韻】【集韻】□於殄切,音偃。
【詩大雅】如蜩如螗。
【傳】螗,蝘也。
【疏】蟬屬也。
草木疏雲:一名蛁蟟,靑徐謂之螇螰,楚人謂之蟪蛄,秦燕謂之蛥蚗,或名之蜓蚞。
郭雲:俗呼爲胡蟬,江南謂之螗蛦,互詳蜩、蟬二字註。
又蝘蜓。
【爾雅釋魚】蜥蜴,蝘蜓。
【揚雄解嘲】執蝘蜓而嘲龜龍,不亦病乎。
【註】說文曰:在壁曰蝘蜓,在草曰蜥蜴。
【古今注】蝘蜓一名龍子,一曰守宮,一曰蛇醫,大者長三尺,其色黑紺者善螫人。
一名黑螈,一名綠螈也。
【廣韻】《博物志》:蝘蜓卽守宮,以器養之,食以朱砂,體盡赤,重七斤,擣萬杵,以女人體,終身不滅。
淫則滅,故號守宮。
漢武試之,驗。
互見蜥字註。
又【集韻】隱幰切,音匽。
義同。
或作□。
考證:〔【爾雅釋蟲】蜥蜴,蝘蜓。
〕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蝙 【申集中】【蟲字部】 蝙 【唐韻】布□切【集韻】【韻會】□眠切,□音邊。
【說文】蝙蝠也。
【爾雅釋鳥】蝙蝠,服翼。
【註】齊人呼爲蟙,或謂之仙鼠。
【揚子方言】自關而東,蝙蝠謂之服翼,或謂之飛鼠,或謂之老鼠,或謂之□鼠。
【李白詩序】荊州淸溪有乳穴,穴中玉泉交流,有蝙蝠千歲,體白如銀。
【焦氏易林】蝙蝠夜藏,不敢晝行。
【韓愈詩】山石犖确行徑微,黃昬到寺蝙蝠飛。
又【集韻】蒲眠切,音胼。
【類篇】魚名。
蝚 【申集中】【蟲字部】 蝚 【唐韻】如由切【集韻】而由切,□音柔。
蟲名。
【爾雅釋蟲】蝚,蛖螻。
【註】蛖螻,螻蛄類。
【又】蛭蝚至掌。
【註】未詳。
又蝚蠕,國名。
【晉書馮跋載記】蝚蠕勇斛律遣使求跋女,跋許之。
又【集韻】奴刀切,音峱。
與獶、猱同。
貪獸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蛭蜩玃蝚。
【師古註】今所爲戎皮,爲案褥者也。
考證:〔【爾雅釋蟲】蝚,蠬螻。
【註】蠬螻,螻蛄類。
〕謹照原文兩蠬字□改蛖。
【酉集中】【貝字部】【篇海】同齎。
蝛 【申集中】【蟲字部】 蝛 【唐韻】【韻會】□於非切,音威。
蛜蝛。
詳蛜字註。
蝜 【申集中】【蟲字部】 蝜 【集韻】扶缶切,音婦。
□蝜,蟲名。
又【玉篇】蝜□蟲,大如蜆,有毒。
又【柳宗元蝜蝂傳】蝜蝂者,善負小蟲也。
行遇物輒取,卬其首負之,雖困劇不止。
□ 【備考】【子集】【亠字部】 □ 【字彙補】與奧同。
□ 【未集中】【缶字部】 □ 【集韻】去冀切,音器。
【類篇】器,或作□。
蝝 【申集中】【蟲字部】 蝝 【唐韻】與專切【集韻】餘專切,□音沿。
【爾雅釋蟲】蝝,蝮蜪。
【註】蝗子未有翅者。
【春秋宣十三年】冬蝝生。
【註】以冬生,過寒而死,故不成螽。
【劉歆雲】蚍蜉子也。
【說苑】蠹蝝仆柱梁。
又【集韻】兪絹切,緣去聲。
義同。
又馨兗切,音。
同蠉。
井中小蟲。
蝞 【申集中】【蟲字部】 蝞 【唐韻】【集韻】□明祕切,音媚。
【廣韻】蝞似蝦,寄生龜殻中,食之益人顏色。
【郭璞江賦】蜦鱟蝞。
【註】蝞,食之顏色有愛媚。
【唐書廢後王氏傳】武才人誣後與母挾蝞道蠱上,帝信之,下詔廢後。
蝟 【申集中】【蟲字部】 蝟 【唐韻】【集韻】【韻會】□于貴切,音胃。
【玉篇】蟲也,似豪豬而小。
【韻會】通作彙。
【爾雅釋獸】彙,毛剌。
【註】卽蝟也。
【陸佃雲】可治胃疾。
【炙轂子】刺端分兩岐者蝟,如棘針者。
蝟似鼠,性獰鈍,物少犯近,則毛刺攢起如矢。
【前漢賈誼傳】反者如蝟毛而起。
【史記龜筴傳】蝟辱于鵲。
【註】《續博物志》雲:蝟能跳入虎耳,見鵲便自仰腹受啄。
【焦贛易林】虎饑欲食,見蝟而伏。
【西京雜記】元封二年大寒,牛馬皆踡蹜如蝟。
又山名。
【華陽國志】滇池有白蝟山,山無石,惟有蝟也。
或作猬。
【張衡東京賦】攎狒猬。
【集韻】亦作□。
蝠 【申集中】【蟲字部】 蝠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
【爾雅釋鳥】蝙蝠,服翼。
詳蝙字註。
又與蝮通。
【後漢崔琦傳外戚箴】蝠蛇其心,縱毒不辜。
【註】卽蠍蝠也。
又【唐韻古音】方墨切。
【陳思王蝙蝠賦】籲何姦氣,生茲蝙蝠。
形殊性詭,每變常式。
行不由足,飛不假翼。
蟖 【申集中】【蟲字部】 蟖 【唐韻】息移切,音斯。
【爾雅釋蟲】蟔,蛅蟖。
詳蟔字註。
【集韻】作蟴。
蝡 【申集中】【蟲字部】 蝡 【唐韻】而兗切【韻會】【正韻】乳兗切,□音輭。
【說文】動也。
【淮南子原道訓】蠉飛蝡動。
【前漢匈奴傳】跂行、喙息、蝡動之類,莫不就安利,避危殆。
【馬融廣成頌】蝡蝡蟫蟫。
又蝡蛇。
【山海經】南海之內,黑水、靑水之閒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蝡蛇,木食。
又【集韻】乳尹切,音□。
義同。
或作蠕、□。
蝢 【申集中】【蟲字部】 蝢 【集韻】奚結切,音纈。
【類篇】肹蝢,國名,月支也。
蝣 【申集中】【蟲字部】 蝣 【唐韻】以周切【韻會】夷周切,□音由。
蜉蝣。
詳蜉字註。
又【集韻】力求切,音流。
義同。
亦作。
又與蝤通。
詳下蝤字註。
蝤 【申集中】【蟲字部】 蝤 【唐韻】自秋切【集韻】字秋切【韻會】【正韻】慈秋切,□音遒。
【說文】蝤蠐也。
【爾雅釋蟲】蝤蠐,蠍。
【註】在木中。
【疏】《方言》雲:關東謂之蝤蠐,梁、益之閒謂之蠍。
其在木中者白而長,故詩人以比婦人之頸。
【詩衞風】領如蝤蠐。
【埤雅】蝤蠐之體有豐潔且白者,《七辨》曰:蝤蠐之領,阿那宜顧,是也。
又【廣韻】卽由切,音啾。
蝤蛑,似蟹而大,生海邊。
又【集韻】夷周切,音由。
與蝣通。
【前漢王褒傳】蜉蝤出以隂。
【孟康註】蜉蝤,渠略也。
【師古註】蜉蝤,甲蟲也,好叢聚而生。
又【韻會】蝤蛑之蝤。
亦音由。
蝥 【申集中】【蟲字部】 蝥 【唐韻】莫浮切,音謀。
食穀蟲。
【說文】本又作蟊。
食草根者,吏冒取民財則生。
【詩小雅】及其蝥賊。
【傳】食根曰蝥,食節曰賊。
【左傳成十三年】帥我蝥賊。
又蝥弧,旗名。
【左傳隱十一年】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
又【集韻】【韻會】□謨交切,音茅。
螌蝥。
詳螌字註。
又【廣韻】亡遇切,音務。
蠡名。
亦作□。
又武夫切,音無。
【爾雅釋蟲】鼄,鼄蝥。
詳蛛字註。
或作□。
【酉集下】【辵字部】【廣韻】徒歷切【集韻】亭歷切,□音荻。
【廣韻】雨也。
【集韻】□,雨貌。
又【玉篇】力罪切,音類。
又【集韻】徒沃切,音毒。
義□同。
【酉集上】【言字部】【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谷切,音禿。
詆,狡猾也。
一曰相欺詆也。
又【廣韻】土禾切【集韻】土和切,□涶平聲。
義同。
又【類篇】僻誕也。
【酉集下】【邑字部】【唐韻】【集韻】【韻會】□千餘切,音疽。
【說文】右扶風鄠縣有鄕。
又【廣韻】子餘切。
義同。
【補遺】【辰集】【木字部】【字彙補】音未詳。
見揚雄《蜀都賦》。
【酉集中】【走字部】【廣韻】子答切【集韻】【韻會】作答切,□音帀。
【玉篇】走貌。
【類篇】□,走急貌。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七到切,音操。
米穀雜也。
蝦 【申集中】【蟲字部】 蝦 【唐韻】胡加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音遐。
【說文】蝦蟆也。
【史記龜筴傳】月爲□而相佐,見食于蝦蟆。
【前漢武帝紀】元鼎五年秋,鼃蝦蟆鬭。
【酉陽雜俎】蝦蟆無腸。
又蝦蟆護,鳥名。
【酉陽雜俎】南山下有鳥,名蝦蟆護,多在田中,頭有冠,色蒼足赤,形似鷺。
又車名。
【南史殷琰傳】前右軍杜叔寶等□勸琰同逆,帝遣劉勔西討之,作大蝦蟆車,載土,牛皮蒙之,推以塞塹。
又蝦蛤,獸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格蝦蛤。
見蛤字註。
又【集韻】虛加切,音鰕。
蟲名。
又【篇海】與鰕通。
【爾雅翼】蝦多鬚,善遊而好躍。
今閩中五色蝦,長尺餘,具五色。
梅蝦,梅雨時有之。
蘆蝦,靑色,相傳蘆葦所變。
泥蝦,稻花變成,多在泥田中。
又蝦姑,狀如蜈蚣,一名管蝦。
【洞冥記】有丹蝦,長十丈,鬚長八尺,其鼻如鋸。
【張衡南都賦】駮蝦委蛇。
考證:〔【張衡南都賦】蛟蝦委蛇。
〕謹照原文蛟改駮。
蝧 【申集中】【蟲字部】 蝧 【集韻】於驚切,音英。
【類篇】蜂屬。
蝨 【申集中】【蟲字部】 蝨 【唐韻】所櫛切【集韻】【韻會】【正韻】色櫛切,□音瑟。
【說文】齧人蟲也。
【抱樸子塞難】蝨生於我,而我非蝨父母,蝨非我子孫。
【淮南子說林訓】大廈旣成,燕雀相賀。
湯沐旣具,蟣蝨相弔。
【前漢項籍傳】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蝨。
又沙蝨。
【博雅】沙蝨,□□也。
【本草】所在皆有之,雨後人晨昏踐沙,必著人,如毛髮,刺人便入皮裏。
又牛蝨,在牛身上。
又豕蝨。
【莊子徐無鬼】濡需者,豕蝨是也。
又狗蝨。
【韓愈詩】靈麻撮狗蝨。
【註】靈麻,今胡麻,狀如狗蝨。
《本草》雲:一名狗蝨。
【集韻】亦作□。
【幹祿字書】俗作虱。
【六書正譌】從,從卂。
卂卽迅字,疾也。
蝨行疾,會意。
俗作虱,非。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側氏切【集韻】阻氏切,□讀與此近。
【說文】捽也。
從手此聲。
【廣韻】拳加人也。
又【唐韻】將此切【集韻】【韻會】蔣氏切【正韻】嗟似切,□音紫。
義同。
【張衡西京賦】□狻。
【註】搏撮猛獸貌。
又【集韻】壯氏切,音胏。
亦戟撮也。
又掌氏切,音紙,與扺同。
又才支切,音疵。
亦捽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子禮切,音濟。
義同。
又【集韻】【正韻】□此禮切,妻上聲。
捽搣也。
【卯集中】【戈字部】【集韻】【韻會】【正韻】□各額切,音格。
【玉篇】□也。
【集韻】或作。
蝩 【申集中】【蟲字部】 蝩 【唐韻】直容切【集韻】【韻會】傳容切,□重平聲。
【玉篇】蠶晚生者。
【韻會】《周禮》謂之原蠶。
又【集韻】諸容切,音鐘。
蝗也。
或作□。
蝪 【申集中】【蟲字部】 蝪 【唐韻】吐郞切,音湯。
【爾雅釋蟲】王蛈,蝪。
【註】卽螲蟷。
詳螲字註。
又【集韻】徒郞切,音唐。
義同。
蝫 【申集中】【蟲字部】 蝫 【直音】同蠩。
【集韻】作鯺。
蝬 【申集中】【蟲字部】 蝬 【唐韻】子紅切【集韻】祖叢切,□音葼。
【玉篇】三蝬,蛤屬。
【郭璞江賦】三蝬□江。
【註】《臨海水土物志》曰:三蝬,似蛤。
蝭 【申集中】【蟲字部】 蝭 【唐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音題。
蝭蟧,蟪蛄也。
【大戴禮】蟬也者,蝭□也。
【揚子方言】蛥蚗,自關而東謂之虭蟧。
或謂之蝭蟧。
又【集韻】都黎切,音低。
丁計切,音帝。
義□同。
又【類篇】常支切。
與芪同。
【爾雅註】蝭母,藥草,知母也。
又蝭蛙,鳥名。
見蛙字註。
或作□、蛦。
蝮 【申集中】【蟲字部】 蝮 【唐韻】芳福切【集韻】【韻會】【正韻】芳六切,□音覆。
【說文】蟲也。
【爾雅釋魚】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
【註】身廣三寸,頭大如人擘指,此自一種蛇,名爲蝮虺。
【楚辭招魂】蝮蛇蓁蓁。
【註】蝮,大蛇也。
【前漢田儋傳】蝮蠚手則斬手,蠚足則斬足。
【師古註】蝮出南方。
【博物志】蝮蛇,秋月毒甚,無所蜇螫,齧草木以洩其氣,草木卽死。
人樵採爲草木所傷刺者,亦殺人。
【本草】蝮蛇,形不長,頭扁口尖,身赤文斑,亦有靑黑色者。
人犯之,頭足貼著。
【韓愈詩】蝮蛇生子時,坼裂腸無肝。
又【爾雅釋蟲】蝝,蝮蜪。
【註】蝗子未有翅者。
又蝮蜟,蟬未蛻者。
見《論衡》。
又姓。
【通志氏族略】唐乾封元年,攺武惟良爲蝮氏。
又【集韻】房六切,音伏。
義同。
又蝮蜪之蝮亦音匐,鼻墨切。
蝯 【申集中】【蟲字部】 蝯 【唐韻】雨元切【集韻】于元切,□音袁。
【說文】禺屬。
【廣韻】蝯猴五百歲化爲玃。
【爾雅釋獸】猱蝯善援。
【前漢江都王建傳】繇王閩疾,遺建荃、葛、珠璣、犀甲、翠羽、蝯熊奇獸。
【玉篇】或作猨。
【說文徐鉉註】蝯,別作猨,非。
○按《長箋》言:攀援如蟲,故入蟲部,然書冊所載,或從蟲,或從犭,不可偏廢,今但載《爾雅》《漢書》二條,餘從犭者,別詳犬部。
螏 【申集中】【蟲字部】 螏 【集韻】昨悉切,音疾。
螏,蟲名。
【玉篇】本作蒺。
【爾雅釋蟲】蒺藜,蝍蛆。
【註】似蝗而大腹長角,能食蛇腦。
【類篇】或作□。
□字原從疒從蠶作。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蘇感切,音糂。
羹糝也。
螛 【申集中】【蟲字部】 螛 【集韻】【韻會】□何葛切,音褐。
【前漢司馬相如傳】跮踱輵螛,容以骫麗兮。
【註】輵螛,搖目吐舌也。
又【集韻】下瞎切,音轄。
蟲名。
仙姑也。
【酉集下】【車字部】【廣韻】徒何切【集韻】唐何切,□音駝。
【玉篇】車疾馳也。
蝰 【申集中】【蟲字部】 蝰 【唐韻】苦圭切【集韻】傾畦切,□音奎。
蟲名。
蠶蛹也。
又【博雅】虺蝰也。
【本草】靑蝰,卽竹根蛇。
蝱 【申集中】【蟲字部】 蝱 【唐韻】武庚切【集韻】眉耕切【正韻】眉庚切,□音盲。
【說文】齧人蟲。
【爾雅翼】大曰蝱,小曰。
【莊子天下篇】由天地之道,觀惠施之能,其猶一蚊一蝱之勞也。
【前漢中山靖王傳】明月曜夜,蚊蝱宵見。
【淮南子說山訓】蝱散積血。
又黃蝱。
【管子地員篇】其山之旁,有彼黃蝱。
又浦蝱。
【本草】靑蚨,一名蒲蝱。
又鹿蝱。
秋閒蝱大小集牛馬尾,尾至重不能掉,亦名牛蝱。
又木蝱,從木葉中出,綠色如小蟬。
又飛蝱,箭名。
【揚子方言】箭之三鐮,長尺六者,謂之飛蝱。
【潘嶽閒居賦】激矢蝱飛。
又鳥名。
【博物志】崇丘山有鳥,一足一翼,相得而飛,名曰蝱,見則吉良,乗之壽千歲。
又山名。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蝱山。
又與莔通,貝母也。
【詩衞風】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疏】其葉如括樓而細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
又【唐韻古音】武郞切,音邙。
【焦氏易林】去如奔蝱,害不能傷。
或作虻、。
蝲 【申集中】【蟲字部】 蝲 【唐韻】盧達切,音辣。
蝲蟽,蟲名。
蝳 【申集中】【蟲字部】 蝳 【集韻】【韻會】□徒沃切,音毒。
蝳蜍,今之蜘蛛。
【爾雅疏】《方言》雲:鼄蝥,北燕、朝鮮洌水之閒謂之蝳蜍。
又待戴切。
與瑇同。
詳玉部。
蝴 【申集中】【蟲字部】 蝴 【正字通】洪吾切,音胡。
蝴蝶,本作胡。
詳蝶字註。
蝵 【申集中】【蟲字部】 蝵 【篇海】七由切,音秋。
□蝵,蜘蛛也。
【集韻】同蟗。
或作蠤。
【卯集上】【心字部】【廣韻】烏皓切【集韻】【類篇】烏浩切,□音襖。
怔之貌。
蝶 【申集中】【蟲字部】 蝶 【唐韻】徒協切【韻會】達協切,□音牒。
【說文】本作蜨,蛺蜨也。
俗作蝶。
【玉篇】蝴蝶。
【莊子至樂篇】烏足之根爲蠐螬,其葉爲蝴蝶。
又【齊物論】莊周夢爲蝴蝶。
【古今注】蛺蝶,一名野蛾,一名風蝶,江東呼爲捷末。
其大者名爲鳳子,亦名鳳車,名鬼車,生江南柑橘園中。
又紺蝶,遼東人呼爲紺幡,一曰童幡,一曰天雞。
【爾雅翼】今菜中靑蟲,當春時緣行屋壁或草木上,以絲自圍,一夕視之有圭角,六七日其背罅裂,蛻爲蝶出矣。
滕王圖畫蛺蝶,有江夏斑、大海眼、小海眼、村裏來,菜花子之目。
【北史魏收傳】收輕薄,時人號曰驚蛺蝶。
【詩話總龜】謝逸有蝶詩三百首,人呼爲謝蝴蝶。
又【廣韻】他協切,音帖。
蝶蹋,蟲名。
蝸 【申集中】【蟲字部】 蝸 【唐韻】【韻會】【正韻】□古華切,音瓜。
【說文】蝸蠃也。
【爾雅釋魚】蚹蠃,螔蝓。
【註】卽蝸牛也。
【疏】按《本草》陶註雲:生山中及人家,頭形似蛣蝓,但背負殻爾。
【古今注】蝸牛,陵螺也。
殻如小螺,熱則自懸葉下。
野人結圓舍如蝸牛之殻,故曰蝸舍,蝸殻宛轉有文章。
【莊子則陽篇】有國于蝸牛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牛之右角者曰蠻氏。
【郭璞江賦】鸚螺□蝸。
又【韻會】公蛙切,音騧。
與媧通。
【禮明堂位】女蝸之笙簧。
又古禾切,音戈。
《莊子》郭象註讀戈。
考證:〔【爾雅釋蟲】蚹蠃,螔蝓。
〕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蝹 【申集中】【蟲字部】 蝹 【唐韻】於倫切【集韻】紆倫切,□音贇。
蝹蝹,龍貌。
【張衡西京賦】海鱗變而成龍狀,蜿蜿以蝹蝹。
【韓愈詩】山磨電奕奕,水淬龍蝹蝹。
又行貌。
【郭璞江賦】神蜧蝹蜦以沉遊。
又【集韻】縈緣切,音娟。
【玉篇】於雲切,音氳。
義□同。
又【廣韻】烏皓切,音襖。
蟲名,如猿,常地下食人腦。
【述異記】秦繆公時,陳倉人掘地得物,若羊非羊,若豬非豬。
二童子曰:此名蝹,以松柏穿其首則死。
蝺 【申集中】【蟲字部】 蝺 【字彙補】果羽切,音齲。
好貌。
【呂氏春秋】惠子之言蝺焉,美無所用。
又音禹。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旁行蝺僂。
□ 【補遺】【未集】【米字部】 □ 【字彙補】音未詳。
人名。
【韓非子】龐□氏之子不孝。
【酉集上】【言字部】【字彙】徒私切,音題。
言不懈也。
【正字通】俗字。
或曰諰字之譌。
【酉集中】【豕字部】【唐韻】【集韻】□呼骨切,音忽。
豕屬。
【說文】本作□。
【類篇】或作□。
蝼 【申集中】【蟲字部】 螻 【唐韻】落侯切【集韻】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樓。
螻蛄。
詳蛄字註。
又螻蟈,蛙也。
詳蟈字註。
又土螻,獸名。
【山海經】崑崙之丘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是食人。
【竹書紀年註】有大螻如羊。
【魏公卿上尊號奏】有熊之興,地出大螻。
又【說文】螭亦名地螻。
又囿名。
【晉語】趙□子田于螻。
【註】螻,晉
【註】義未詳。
又姓。
【正字通】見《姓苑》。
又【廣韻】徒結切,音耋。
陟栗切,音窒【集韻】竹例切,音。
義□同。
【戌集上】【門字部】【集韻】大浪切,音宕。
門不開。
蜤 【申集中】【蟲字部】 蜤 【唐韻】息移切【集韻】相支切,□音斯。
【爾雅釋蟲】蜤螽,蜙蝑。
詳蜙字註。
蠻 【申集中】【蟲字部】 蠻 【直音】蠻字省文。
(蠻)【唐韻】莫還切【集韻】【韻會】【正韻】謨還切,□音獌。
【玉篇】南夷名。
【書禹貢】三百裡蠻。
【傳】以文德蠻來之不制以法。
【周禮夏官大司馬】又其外,方五百裡曰蠻畿。
【疏】蠻者縻也,縻繫之以政敎也。
【班固東都賦】外綏百蠻。
【唐書南蠻傳】有十姓白蠻,五姓烏蠻。
又綿蠻,鳥聲。
【詩大雅】綿蠻黃鳥。
又蠻蠻,鳥名。
【山海經】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
又水名。
【戰國策】灓水齧其墓。
《春秋後語》作蠻水。
又雷名。
【道書】五雷,五曰蠻雷。
又姓。
【通志氏族略】蠻氏芈姓,荊楚之後因氏焉。
又【韻補】彌鄰切,音民。
【班固東都賦】外綏百蠻。
葉上珍字韻。
又【古音攷】葉音眠。
【曹植王粲誄】翕然鳳舉,遠竄荊蠻。
身窮志達,居鄙行鮮。
蟄 【申集中】【蟲字部】 蟄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立切,音。
【說文】藏也。
【爾雅釋詁】蟄,靜也。
【疏】藏伏靜處也。
【易繫辭】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左傳桓五年】凡祀,啓蟄而郊。
【疏】啓蟄,言始發蟄也。
【韻會】驚蟄,節名。
又【玉篇】和集也。
【詩周南】宜爾子孫蟄蟄兮。
又【集韻】質入切,音執。
【莊子天運篇】蟄蟲始作。
郭象讀執。
又【韻會】尺十切【正韻】尺入切,□音叱。
義同。
蝅 【申集中】【蟲字部】 蝅 【韻學集成】蠶亦作蝅。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同□。
【寅集下】【彡字部】【說文】古文丹字。
註詳丶部三畫。
字彙譌作□,非,今改正。
蛱 【申集中】【蟲字部】 蛺 【唐韻】古協切【集韻】吉協切,□音頰。
【說文】蛺蝶也。
【長箋】其形夾,故從夾,加蟲。
【本草】蛺蝶輕薄,夾翅而飛。
詳蝶字註。
又【集韻】轄夾切,音洽。
訖洽切,音夾。
義□同。
蛲 【申集中】【蟲字部】 蟯 【唐韻】【集韻】□如招切,音饒。
【說文】腹中短蟲也。
【關尹子六七篇】我之一身,內變蟯蛔,外烝蝨蚤。
【史記倉公傳】蟯瘕爲病。
【柳宗元罵屍蟲文】短蟯穴胃。
又【集韻】倪幺切,音堯。
義同。
蛵 【申集中】【蟲字部】 蛵 【唐韻】呼□切【集韻】醯經切,□音馨。
【爾雅釋蟲】虰蛵,負勞。
【註】卽蜻蛉也。
詳蜻字註。
又乎經切,音□。
義同。
蛶 【申集中】【蟲字部】 蛶 【唐韻】力輟切【集韻】龍輟切,□音劣。
【玉篇】螪蚵也。
【爾雅釋蟲】蛶,螪蚵。
【註】未詳。
又【廣韻】郞括切,音捋。
義同。
蛷 【申集中】【蟲字部】 蛷 【唐韻】巨鳩切,音仇。
【說文】多足蟲也。
【周禮秋官赤犮氏】凡隙屋,除其貍蟲。
【註】貍蟲,,肌蛷之屬。
【韓愈詩】蜿垣亂蛷□。
又瘡也。
【淮南子說林訓】曹氏之裂布,蛷者貴之。
【註】曹布燒以傅蝫蛷瘡則愈,故蛷者貴之。
互詳字註。
又【集韻】恭於切,音拘。
肌蛷,蟲名也。
或作□、□。
字下原從作。
蛸 【申集中】【蟲字部】 蛸 【唐韻】【正韻】所交切【韻會】師交切,□音梢。
蠨蛸,蟲名。
【詩豳風】蠨蛸在戸。
【傳】蠨蛸,長踦也。
郭璞曰:小蜘蛛長腳者,俗呼爲喜子。
陸璣雲:一名長腳。
荊州、河內人謂之喜母,此蟲來著人衣,當有親客至,有喜也。
幽州人謂之親客,亦如蜘蛛爲羅網居之是也。
又【廣韻】相邀切,音消。
【爾雅釋蟲】不過蟷蠰,其子蜱蛸。
【註】一名蟭,蟷蠰卵也。
【爾雅翼】螵蛸,所在有之,以桑上者爲佳,《本草》爲之桑蜱蛸。
又魚名。
【爾雅翼】海中烏賊魚,背如樗蒱形,亦有螵蛸之名。
又姓。
【通志氏族略】齊武帝以巴東王子響叛逆,攺爲蛸氏。
蛹 【申集中】【蟲字部】 蛹 【唐韻】餘隴切【韻會】【正韻】尹竦切,□音勇。
蠶化爲蛹,蛹化爲蛾。
【說文】繭蟲也。
【爾雅釋蟲】螝,蛹。
【註】蠶蛹。
【疏】卽蠶所變者。
一名螝,一名蛹。
【荀子賦篇】蛹以爲母。
【蔡邕短人賦】繭中蛹兮蠶蠕蝢。
【韓愈詩】眇若抽獨蛹。
又土蛹。
【博雅】土蛹,蠁蟲也。
考證:〔【爾雅釋蟲】【註】蠶蛹。
【疏】卽蠶所變者。
〕謹照原文兩蠶字□改蠶。
〔【荀子賦論篇】〕謹照原文省論字。
〔【蔡邕短人賦】繭中蛹兮蠶蠕。
〕謹照原文蠕下增蝢字。
【午集中】【矛字部】【集韻】弼角切,音雹。
矟,唐衞仗名。
【金元儀衞仗志】俱有矟。
【正字通】開寶禮本作犦矟。
犦□同。
蛺 【申集中】【蟲字部】 蛺 【唐韻】古協切【集韻】吉協切,□音頰。
【說文】蛺蝶也。
【長箋】其形夾,故從夾,加蟲。
【本草】蛺蝶輕薄,夾翅而飛。
詳蝶字註。
又【集韻】轄夾切,音洽。
訖洽切,音夾。
義□同。
【卯集上】【心字部】【廣韻】蘇紺切,音俕。
憛,失志也。
又【集韻】他紺切,音僋。
本作憛。
或作。
【博雅】思也。
一曰憛□,憂惑也。
一曰惶遽也。
一曰禍福未定意。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古委切,音詭。
毀撤也。
又魚鬼切,巍上聲。
懸也。
【卯集上】【心字部】【集韻】莫江切,音庬。
惛也。
又【集韻】【類篇】□尨巷切。
戇愚也。
蛽 【申集中】【蟲字部】 蛽 【正字通】俗貝字。
蛾 【申集中】【蟲字部】 蛾 【唐韻】五何切【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音莪。
【玉篇】蠶蛾也。
【韻會】蛾似黃蝶而小,其眉句曲如畫。
【爾雅釋蟲】蛾羅。
【疏】此卽蠶蛹所變者也。
【埤雅】繭生蛾,蛾生卵。
【大戴禮】食桑者有絲而蛾。
【前漢文帝紀】建昭元年秋八月,有白蛾羣飛蔽日。
【師古註】蛾若今之蠶蛾類也。
又飛蛾。
【古今注】飛蛾善拂燈。
一名火花,一名慕光。
又蛾眉。
【詩衞風】螓首蛾眉。
【前漢揚雄傳】知衆嫭之嫉妬兮,何必颺纍之蛾眉。
【師古註】蛾眉,影若蠶蛾眉也。
又姓。
【通志氏族略註】見《姓苑》。
晉大夫蛾析之後,魏平東將軍蛾靑。
又影蛾,池名。
【三輔黃圖】影蛾池,武帝鑿池以玩月,使宮人乗舟弄月影。
又與俄同。
【前漢外戚傳】孝成班偼伃,帝卽位,選入後宮,始爲小使,蛾而大幸。
【師古註】蛾、俄古字通用。
又【廣韻】魚倚切,艤上聲。
與蟻同。
【禮樂記】蛾子時述之。
【註】蛾,蚍蜉也。
【後漢皇甫規傳】張角等皆著黃巾爲標幟,時人謂之黃巾,亦名爲蛾賊。
【註】卽蟻字。
喻賊衆多,故以爲名。
又人名。
【左傳】蛾析。
亦音魚綺切。
【爾雅】作。
【集韻】本作□。
□ 【補遺】【未集】【糸字部】 □ 【字彙補】緇字。
【楊愼文集】文徵明作□,乃是留字草書之謬。
蜀 【申集中】【蟲字部】 蜀 【唐韻】市玉切【集韻】殊玉切,□音屬。
【說文】葵中蠶也。
【淮南子說林訓】蠶與蜀狀相□,而愛憎異也。
【詩豳風】蜎蜎者蠋。
本作蜀。
詳蠋字註。
又獸名。
【山海經】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其文如虎,名曰鹿蜀。
佩其皮尾,宜子孫。
又【韻會】雞大者謂之蜀雞。
又巴蜀,地名。
秦置蜀郡,卽益州地。
又【爾雅釋山】獨者,蜀。
【疏】山之孤獨者名蜀。
又【字彙補】祠器也。
【管子形勢篇】抱蜀不言而廟堂旣脩。
又同睽,見《歸藏易》。
【楊愼曰】蠲字從蜀爲聲,音圭,則蜀固有圭音矣。
考證:〔【爾雅釋山】獨山,蜀。
〕謹照原文獨山改獨者。
蜁 【申集中】【蟲字部】 蜁 【唐韻】似宣切,音旋。
蜁蝸,蝸螺也。
【郭璞江賦】鸚螺蜁蝸。
【韻學集成】亦作□。
蜂 【申集中】【蟲字部】 蜂 【唐韻】敷容切,音豐。
與蠭同。
【集韻】蠭通作蜂。
又薄紅切,音蓬。
【蒼頡篇】螽蜂,蟲名。
字或作□。
蜃 【申集中】【蟲字部】 蜃 【唐韻】時忍切【集韻】是忍切【正韻】時軫切,□音腎。
【禮月令】雉入大水爲蜃。
【註】大蛤曰蜃。
【周禮天官鼈人】以時簎魚鼈龜蜃,凡貍物。
【述異記】黃雀秋化爲蛤,春復爲黃雀,五百年爲蜃蛤。
【山海經註】蜃,一名蚌,一名含漿。
又【本草】蜃,蛟之屬,其狀亦似蛇而大,有角如龍狀,紅鬣,腰以下鱗盡逆,食燕子。
能籲氣成樓臺城郭之狀,將雨卽見,名蜃樓,亦曰海市。
其脂和蠟作燭,香凡百步,煙中亦有樓臺之形。
【漢書天文志】海旁蜃氣象樓臺。
又【儀禮旣夕禮】蜃車。
【註】柩路也。
迫地而行,有似於蜃。
又蜃炭。
【左傳成二年】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
【註】燒蜃爲炭。
又蜃器。
【周禮春官鬯人】掌四方山川用蜃器。
【莊子人閒世】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
又【廣韻】時刃切,音愼。
義同。
又縣名。
【集韻】一作□。
【通志六書略】亦作蜄。
考證:〔【周禮天官鼈人】以時籍魚鼈。
〕謹照原文籍改簎。
蜄 【申集中】【蟲字部】 蜄 【正韻】之刀切,音震。
【玉篇】動也。
【史記律書】辰者,言萬物之蜄也。
又【正韻】時軫切,音腎。
同蜃,大蛤也。
詳上蜃字註。
之刃切zhèn。
蜆 【申集中】【蟲字部】 蜆 【唐韻】胡典切,音峴。
蟲名。
【說文】縊女也。
詳螠字註。
又【集韻】胡千切,音賢。
義同。
又呼典切,音顯。
【類篇】小蛤。
【隋書劉臻傳】好啖蜆。
以父諱顯,因呼蜆爲扁螺。
又湖名。
【史記夏本紀註】三江,一江東南上七十裡自蜆湖,名曰上江。
或作□。
考證:〔【說文】螠女也。
〕謹照原文螠改縊。
蜇 【申集中】【蟲字部】 蜇 【唐韻】陟列切,音哲。
【玉篇】蟲螫也。
【柳宗元題毛穎傳後】蜇吻裂鼻。
又江蜇。
詳蜥字註。
【玉篇】又作。
蜈 【申集中】【蟲字部】 蜈 【唐韻】五乎切【集韻】訛胡切,□音吾。
【玉篇】蜈蚣也。
詳蚣字註。
【集韻】或作□。
蜉 【申集中】【蟲字部】 蜉 【唐韻】縛謀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音浮。
【說文】作□,蚍□也。
今作蜉。
【爾雅釋蟲】蚍蜉,大螘。
【疏】螘大者別名蚍蜉。
【韓愈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又【韻會】引《漢書》註:蚍□,蜉蝣,渠略也。
【詩曹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爾雅釋蟲】蜉蝣,渠略。
【註】似蛣蜣,身狹則長,有角,黃黑色,聚生糞土中,朝生暮死,豬好啖之。
陸璣曰:似甲蟲,有角大如指,長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飛。
夏月隂雨時地中出,今人燒炙噉之,美如蟬也。
樊光謂之糞中蠍蟲。
【揚子方言】蜉,秦、晉之閒謂之渠略。
考證:〔【爾雅釋蟲】蚍蜉,大蟻。
【疏】蟻大者別名蚍蜉。
〕謹照原文兩蟻字□改螘。
〔令人燒炙噉之〕謹照陸璣疏原文令人改今人。
蜊 【申集中】【蟲字部】 蜊 【唐韻】力脂切【集韻】良脂切,□音棃。
【類篇】蛤蜊,蟲名。
海蚌也。
【本草】生東南海中,白殻紫脣,大二三寸者,閩、浙以其肉充海錯。
【南史王融傳】不知許事,且食蛤蜊。
亦作犂。
【蜀志郤正傳註】引《淮南子》:盧傲俯而視之,方卷龜殻而食合棃。
又作。
【王充論衡】食精身輕,故能神仙。
若士者食合之肉,無精輕之驗,安能縱體而升。
【午集下】【示字部】【字彙】音呈。
人姓。
【正字通】譌字。
蜋 【申集中】【蟲字部】 蜋 【唐韻】魯當切【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音郞。
【玉篇】螳蜋。
詳螳字註。
又【集韻】呂張切,音良。
蜣蜋,蟲。
一名蛣蜣。
詳蜣字註。
【酉集下】【車字部】【廣韻】莫敎切【集韻】眉敎切,□音貌。
【玉篇】引也。
【集韻】引車也。
又車軥心。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彙補】□字之譌。
□ 【未集中】【糸字部】 □ 【荀子正論篇】藉靡舌□。
【註】舌□,未詳。
或曰莊子雲:公孫龍口呿而不含,舌舉而不下,謂辭弱亦恥辱也。
音舉。
蜌 【申集中】【蟲字部】 蜌 【集韻】部禮切,音陛。
【玉篇】蚌長者。
【字林】小蛤也。
【爾雅釋魚】蜌蠯。
【註】今江東呼蚌長而狹者爲蠯。
【本草】馬刀,一名蜌,生江漢,長六七寸,食其肉似蚌,今人多不識。
大抵似今蝏。
又海蜌,卽淡菜,一名東海夫人,生東南海中。
蜍 【申集中】【蟲字部】 蜍 【唐韻】署魚切【集韻】【韻會】常如切,□音□。
蟾蜍也。
【本草】蕭炳曰:腹下有丹書八字者,眞蟾蜍也。
蘇頌曰:蟾蜍多在人家下處,形大,背上多痱磊,行極遲緩,不能跳躍,亦不解鳴。
蝦蟇多在陂澤閒,形小,皮上多黑斑點,能跳接百蟲,舉動極急。
二物雖一類,而功用稍別。
互見蟾字註。
又【集韻】羊諸切,音餘。
蜘蛛,一名蝳蜍。
【揚子方言】北燕、朝鮮洌水之閒謂之蝳蜍。
【集韻】或作蠩。
蜎 【申集中】【蟲字部】 蜎 【唐韻】於□切【集韻】縈□切【韻會】縈緣切,□音娟。
【玉篇】蠋貌。
《詩》蜎蜎者蠋。
詳蠋字註。
又【爾雅釋魚】蜎,蠉蟲。
詳蠉字註。
又撓也。
【周禮冬官廬人】句兵欲無彈,刺兵欲無蜎。
【註】鄭司農雲:蜎亦掉也。
又姓。
【前漢藝文志】《蜎子》十三篇。
【師古註】名淵,楚人,老子弟子。
蜎,姓也。
又【廣韻】巨卷切,音圈。
義同。
又【集韻】於泫切,音。
【前漢揚雄傳】蜵蜎蠼濩之中。
【師古註】言屋中之深廣也。
又休緣切。
人名。
【史記甘茂傳】楚王問于範蜎。
【索隱註】蜎,休緣切。
又與娟通。
【楚辭遠遊篇】雌蜺便蜎以增撓兮。
【成公綏嘯賦】脩竹之蟬蜎。
又馨兗切。
同蝝。
考證:〔【爾雅釋蟲】蜎,蠉蟲〕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蠉下省蟲字。
蜏 【申集中】【蟲字部】 蜏 【唐韻】與久切,音酉。
【玉篇】朝生暮死蟲也,生水上,狀如蠶蛾。
一名孳母。
又餘救切,音柚。
【集韻】息救切,音秀。
義□同。
蜐 【申集中】【蟲字部】 蜐 【唐韻】居怯切【集韻】訖業切,□音劫。
石蜐,蟲名。
【江淹石蜐賦序】海人有食石蜐,一名紫□,蚌蛤類也。
【本草】石蜐狀如蟹螯,其色紫。
又或書作□。
【郭璞江賦】石□應節而揚葩。
【註】《南越志》曰:石蜐形如龜腳,得春雨則生華,華似草華。
【王維詩】來經石蜐春。
蜑 【申集中】【蟲字部】 蜑 【集韻】【韻會】蕩旱切【正韻】徒亶切,□音但。
【說文】南方夷也。
【晉書音義】天門蜑,蠻屬。
見《文字集略》。
【華陽國志】漢髮縣有鹽井,諸縣北有獽蜑。
【韓愈房公墓碣】林蠻洞蜑。
一作蜒。
或作蛋。
蜒 【申集中】【蟲字部】 蜒 【唐韻】以然切【正韻】夷然切,□音延。
蚰蜒。
詳蚰字註。
又蟃蜒,獸名。
詳蟃字註。
又【揚子方言】守宮謂之祝蜒。
又【楚辭大招】蝮蛇蜒隻。
【註】蜿蜒而長也。
互見蜿字註。
又【正韻】以淺切,音衍。
蜿蜒,龍貌。
又【韻補】夷庚切。
【李尤陽德殿賦】連璧組之爛熳兮,雜虬文之蜿蜒。
動坎擊而成響兮,似金石之音聲。
蜿蜒,【集韻】亦作□。
蜓 【申集中】【蟲字部】 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典切,音殄。
【玉篇】蝘蜓。
詳蝘字註。
又【集韻】唐丁切,音廷。
蜻蜓。
【爾雅釋蟲】虰蛵。
【註】或曰卽蜻蛉也。
【疏】一名蜻蜓。
詳蜻字註。
又待鼎切,音挺。
蜓蚞。
【爾雅釋蟲】蜓蚞,螇螰。
見蚞字註。
蝘蜓,【集韻】或作□。
考證:〔【爾雅釋蟲】虰蛭。
〕謹照原文蛭改蛵。
蜔 【申集中】【蟲字部】 蜔 【字彙補】亭練切,音甸。
【帝京景物略】方信川之堆漆螺蜔。
蛻 【申集中】【蟲字部】 蛻 【唐韻】舒芮切【韻會】【正韻】輸芮切,□音稅。
【說文】蛇蟬所解皮。
【莊子寓言篇】予,蜩甲也,蛇蛻也,似之而非也。
【神仙傳】王方平死三日,夜忽失其屍,衣冠不解,如蛇蛻耳。
【史記屈原列傳】蟬蛻于濁穢。
【夏侯湛東方朔畫贊序】蟬蛻龍變,棄俗登仙。
又【廣韻】他外切,音娧。
湯臥切,音唾。
義□同。
又【集韻】輸爇切,音說。
復蜟也。
又蟬蛻之蛻亦葉失爇切。
【郭璞遊仙詩】吐納緻眞和,一朝忽虛蛻。
飄然淩太淸,眇爾景長滅。
又【類篇】欲雪切,音悅。
【揚子方言】蠭或謂之蚴蛻。
【博雅】蚴蛻,蠮螉也。
蝸 【申集中】【蟲字部】 蝸 【唐韻】【韻會】【正韻】□古華切,音瓜。
【說文】蝸蠃也。
【爾雅釋魚】蚹蠃,螔蝓。
【註】卽蝸牛也。
【疏】按《本草》陶註雲:生山中及人家,頭形似蛣蝓,但背負殻爾。
【古今注】蝸牛,陵螺也。
殻如小螺,熱則自懸葉下。
野人結圓舍如蝸牛之殻,故曰蝸舍,蝸殻宛轉有文章。
【莊子則陽篇】有國于蝸牛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牛之右角者曰蠻氏。
【郭璞江賦】鸚螺□蝸。
又【韻會】公蛙切,音騧。
與媧通。
【禮明堂位】女蝸之笙簧。
又古禾切,音戈。
《莊子》郭象註讀戈。
考證:〔【爾雅釋蟲】蚹蠃,螔蝓。
〕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蜘 【申集中】【蟲字部】 蜘 【唐韻】陟離切【集韻】珍離切,□音知。
蜘蛛。
詳蛛字註。
本作,亦作□、鼅。
蜙 【申集中】【蟲字部】 蜙 【唐韻】息恭切【集韻】思恭切,□音淞。
【玉篇】蟲名。
【爾雅釋蟲】蜤螽,蜙蝑。
【疏】一名蜙蝑,一名蜙,一名□□。
陸璣雲:□箕卽□□,蝗類也。
【酉陽雜俎】蜙蝑股鳴。
餘詳螽字註。
又【集韻】蘇叢切,音□。
義同。
或作□、蚣。
【申集中】【蟲字部】【集韻】醜升切,音睖。
【類篇】蛤屬。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昨回切,音摧。
精米也。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集韻】□彌殄切,音眄。
【博雅】培,封塗也。
【午集下】【示字部】【玉篇】居倦切【集韻】古倦切,□音眷。
常山謂祭爲餋。
或從示。
蜚 【申集中】【蟲字部】 蜚 【集韻】【韻會】□父沸切,音屝。
【爾雅釋蟲】蜚,蠦蜰。
【疏】蜚,越之所生,其爲蟲臭惡,南方淫氣之所生也。
《本草》曰:蜚,厲蟲也,然則蜚是臭惡之蟲,害人衣物,故《春秋左氏傳》有蜚不爲災,亦不書也。
【前漢五行志】劉向以爲有蜚有□不言災者,氣所生,所謂□也。
又【正韻】芳未切,音費。
蟲名,負蠜也。
又【廣韻】府尾切,音斐。
義同。
又獸名。
【山海經】太山有獸,狀如牛,白首,一目,蛇尾,名曰蜚。
所經枯竭,甚于鴆厲,見則天下大疫。
又【集韻】匪微切,音非。
與飛通。
【史記周本紀】麋鹿在牧,蜚鴻滿野。
【楚世家】三年不蜚,蜚將沖天。
或作□。
蜜 【申集中】【蟲字部】 蜜 〔古文〕□【唐韻】彌畢切【集韻】【韻會】覓畢切【正韻】覓筆切,□音謐。
【說文】蠭甘飴也。
【楚辭招魂】瑤漿蜜勺。
【魏文詔】蜀人作食,喜著飴蜜。
又【爾雅翼】土蜜。
北方地燥,多在土中,故曰土蜜。
又木蜜。
南方地濕,多在木中,故曰木蜜。
又石蜜。
【西京雜記】南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
又波羅蜜,果名。
【本草】波羅蜜,梵語也,因此果味甘,故借用之。
又崖蜜,櫻桃別名。
【陸士衡賦】朱藍崖蜜。
又與密通。
古碑帖縝密多作縝蜜。
字從宓。
俗作蜜,非。
蜜字與俗密字作宻類似。
蜝 【申集中】【蟲字部】 蜝 【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其。
【玉篇】蟚蜝也。
【集韻】似蟹而小,不可食。
【晉書蔡謨傳】初渡江,見蟚蜝,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令烹之,旣食,吐下委頓,方知非蟹。
謝尚曰:卿讀《爾雅》不熟,幾爲《勸學》死。
又雷蜝,蟲名。
【酉陽雜俎】雷蜝,大如蚓,以物觸之,乃蹙縮,圓轉若鞠,良久引首,鞠形漸小,復如蚓焉。
又馬蜝。
【本草】水蛭大者名馬蜝。
【類篇】或作蜞。
考證:〔【晉書蔡謨傳】初渡江,見蟚蜝,大喜曰,蟹有二螯八足,加以二螯烹之。
〕謹照原文蟹有下省二螯兩字。
烹上增令字。
蜞 【申集中】【蟲字部】 蜞 【集韻】同蜝。
註見蜝。
蜟 【申集中】【蟲字部】 蜟 【唐韻】餘六切,音育。
復蜟,蟬未蛻者。
本作育。
【論衡】作蜟。
蜠 【申集中】【蟲字部】 蜠 【唐韻】渠殞切【集韻】【正韻】巨隕切,□音窘。
貝屬。
【爾雅釋魚】蜠大而險。
【疏】大而汚薄名蜠。
又【廣韻】去倫切,音囷。
義同。
蠟 【申集中】【蟲字部】 蠟 【集韻】【正韻】□七慮切,音覻。
【說文】蠅膽也。
【周禮秋官蠟氏註】蠟,骨肉腐臭,蠅蟲所蠟也。
《月令》曰:掩骼埋骴,此官之職也。
又助駕切,音乍。
年終祭名。
【禮禮運】仲尼與于蠟賔。
【註】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蠟,秦曰臘。
【郊特牲】蠟也者,索也。
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又【玉篇】子六切,音蹙。
蟲名。
蠟祭之蠟。
【廣韻】或作。
【六書正譌】從蟲昔聲。
別作,從示,非。
考證:〔【說文】蠅膽也。
〕謹照原文膽改膽。
(蠟)【唐韻】盧盍切【集韻】【韻會】力盍切,□音臘。
【玉篇】蜜滓也。
【陸佃雲】蜂之化蜜,必取匽豬之水,注之蠟房,而後成蜜。
故謂之蠟者,蜜之蹠也。
【本草】蟲白蠟。
【李時珍曰】蠟樹,四時不凋,五月開白花,成叢結實。
其蟲大如蟣蝨,延緣樹枝,食汁吐涎,剝取其渣,煉化成蠟。
又蜜蠟,生於蜜中。
又水蠟,樹葉微似楡,及甜櫧樹,皆可放蟲產蠟。
【晉書阮孚傳】孚性好屐,或有詣阮,正見自蠟屐,曰:一生當著幾兩屐。
【石崇傳】崇奢靡,以蠟代薪。
【南史王僧虔傳】少時,以燭淚澆成蠟鳳凰。
又蠟梅,花名。
【蘇軾詩】蜜蜂採花作黃蠟,黃蠟爲花亦其物。
又蠟觜,鳥名。
【本草】桑扈,一名蠟觜雀,其觜或凝黃如蠟。
【廣韻】俗作。
蜢 【申集中】【蟲字部】 蜢 【集韻】【韻會】【正韻】□母梗切,音猛。
蚱蜢,蝗類,似螽而小。
【本草】□蟲,一名蚱蜢。
【六書正譌】蚱蜢,草上蟲也。
又借爲船名,取譬其小也。
別作舴艋,□非。
又【篇海】胡蜢,蝦蟆屬。
又【集韻】莫更切,音孟。
義同。
或作蟒。
螠 【申集中】【蟲字部】 螠 【唐韻】【集韻】□於賜切,音縊。
縊女,蟲名。
俗從蟲。
【爾雅釋蟲】蜆,縊女。
【註】小黑蟲,赤頭,喜自經死,故曰縊女。
蜣 【申集中】【蟲字部】 蜣 【唐韻】去羊切【韻會】墟羊切【正韻】驅羊切,□音羌。
【玉篇】蜣蜋,啖糞蟲也。
【爾雅釋蟲】蛣蜣,蜣蜋。
【疏】蛣蜣,一名蜣蜋。
黑甲,翅在甲下。
噉糞土,喜取糞作丸而轉之。
《莊子》蛣蜣之智在于轉丸是也。
【古今注】蜣蜋能以土苞糞推轉成丸,圓正無斜角。
一曰轉丸,一曰弄丸。
【關尹子四符篇】蜣蜋轉丸,丸成而精思之,而有蝡白者存丸中,俄去殻成蟬。
【埤雅】蛣蜣無鼻而聞香。
蜥 【申集中】【蟲字部】 蜥 【唐韻】先擊切【集韻】【韻會】先的切,□音錫。
【爾雅釋魚】蠑螈,蜥蜴。
【說文】在草曰蜥蜴,在壁曰蝘蜓。
【本草】小而五色尾靑碧者,名蜥蜴。
小而緣牆壁色黑者,名蝘蜓。
【揚子方言】蜥蜴,秦、晉、西夏謂之守宮,或謂之蠦□,南陽呼蝘蜓,其在澤中謂之蜥蜴,南楚謂之蛇醫,或謂之蠑螈。
【前漢東方朔傳】武帝置守宮盂下,令朔射之。
朔曰:臣以爲龍又無角,謂之爲蛇又有足,跂跂脈脈善緣壁,是非守宮卽蜥蜴。
互詳蝘字註。
【集韻】亦作蝷、蜤。
蜦 【申集中】【蟲字部】 蜦 【唐韻】力迍切【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
【郭璞江賦】神蜧蝹蜦以沈遊。
【註】蝹蜦,行貌。
又【集韻】倫浚切,淪。
去聲。
【廣韻】大蝦蟇,狀如屨,食蛇。
【本草】田父,一名蜦。
【李時珍曰】大蝦蟇卽田父也。
又郞計切,音麗。
與蜧通。
詳下蜧字註。
蜧 【申集中】【蟲字部】 蜧 【唐韻】【韻會】□郞計切,音麗。
【玉篇】神蛇也。
【郭璞江賦】神蜧蝹蜦以沈遊。
【張景陽詩】黑蜧躍重淵。
【註】《淮南子》曰:犧牛騂毛,宜於廟牲。
其於緻雨,不若黑蜧。
高誘曰:黑蜧,蛇也,潛於神泉,能緻雲雨。
【柳宗元祈晴文】誅黑蜧,抶隂蜧。
又【廣韻】大蝦蟇也。
與蜦同。
【說文】蜦或作蜧。
註見蜦。
【卯集上】【心字部】【廣韻】徒協切【集韻】達協切,□音牒。
【集韻】安也。
或作惵。
【酉集中】【足字部】【廣韻】武盡切【集韻】弭盡切,□音泯。
獸蹄甲也。
又【集韻】眉貧切,音旻。
【玉篇】踔也。
【字彙】行蹲跛也。
【寅集下】【彡字部】【廣韻】【集韻】□餘封切,音容。
【玉篇】重影。
又【廣韻】形。
【正字通】與容同。
蜨 【申集中】【蟲字部】 蜨 【唐韻】蘇協切【集韻】悉協切,□音燮。
【玉篇】蛺蜨,蟲名。
【博雅】蛺蜨,蟞蚨也。
字或作□。
又達協切,音牒。
蛺蜨也。
【說文】徐鉉曰:俗作蝶。
詳蝶字註。
蜩 【申集中】【蟲字部】 蜩 【唐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迢。
【玉篇】蟬也。
【詩豳風】五月鳴蜩。
【大雅】如蜩如螗。
【傳】蜩,蟬也。
螗,蝘也。
【疏】《釋蟲》雲:蜩、蜋、蜩、螗,舍人曰:皆蟬也。
方語不同,三輔以西爲蜩,梁宋以西謂蜩爲蝘,楚地謂之蟪蛄。
《楚辭》雲:蟪蛄鳴兮啾啾是也。
陸璣疏雲:螗一名蝘虭,《字林》虭或作蟟也。
靑、徐人謂之螇螰。
然則螗蝘亦蟬之別名耳。
【爾雅釋蟲】蜩,蜋蜩。
【註】夏小正傳曰:蜋蜩者五彩具。
【又】螗蜩。
【註】夏小正傳曰:螗蜩者,蝘。
俗呼爲胡蟬,江南謂之螗蛦。
【又】蠽,茅蜩。
【註】江東呼爲茅截,似蟬而小,靑色。
【又】蝒,馬蜩。
【註】蜩中最大爲馬蟬。
【又】蜺,寒蜩。
【註】寒螿也。
似蟬而小,靑色。
【酉陽雜俎】蜩屬,旁鳴。
又蜩甲,蟬蛻也。
【莊子寓言篇】予蜩甲也。
又徒弔切,音掉。
蜩蟉,龍首動貌。
【前漢司馬相如傳】蜩蟉偃蹇怵□以梁倚。
又【韻補】□留切,音儔。
【王褒九懷】林不容兮鳴啁,餘何留兮中州。
陶嘉月以總轡,搴玉英兮自修。
【玉篇】一作□。
蜪 【申集中】【蟲字部】 蜪 【唐韻】土刀切,音叨。
【爾雅釋蟲】蝝,蝮蜪。
【註】蝗子未有翅者。
又【韻會】徒刀切,音陶。
義同。
又犬名。
【山海經】蜪犬,如犬,靑色,食人從首始。
蜫 【申集中】【蟲字部】 蜫 【唐韻】古渾切,音昆。
同。
詳字註。
蜬 【申集中】【蟲字部】 蜬 【唐韻】胡男切【集韻】胡南切,□音含。
【爾雅釋魚】蠃小者蜬。
又【爾雅釋魚】貝在水者,蜬。
【註】肉如科鬥,但有頭尾耳。
蜭 【申集中】【蟲字部】 蜭 【唐韻】胡感切【集韻】戸感切,□音頷。
蟲名。
【爾雅釋蟲】蜭,毛蠹。
【註】卽蛓。
又【廣韻】胡紺切,音憾。
義同。
或作蛿。
蜮 【申集中】【蟲字部】 蜮 【唐韻】雨逼切【正韻】越逼切,□音域。
【說文】短狐也。
【詩小雅】爲鬼爲蜮。
亦作□。
【春秋莊十八年】秋有□。
【註】蜮,短狐也,《本草》謂之射工,蓋以含沙射人爲災。
《五行傳》曰:□如鼈,三足,生於南越,一名射影。
在水中,人在岸上,影見水中,投人影,則殺之,故曰射影,或謂含沙。
射人,入皮肌,其創如疥。
服虔雲:徧身濩濩或或,故爲災。
【公羊傳】□之猶言惑也。
又山名。
【山海經】有蜮山者,有蜮民之國,桑姓,食黍,射蜮是食。
又與魊通。
【張衡東京賦】況鬾□與畢方。
【註】《漢舊儀》曰:魊,鬼也。
魊、□古字通。
又【韻會】獲北切,音或。
義同。
蜯 【申集中】【蟲字部】 蜯 【集韻】歩項切,音棒。
【玉篇】與蚌同。
【說文】一曰美珠。
【班固答賔戲】隋侯之珠,藏於蜯蛤。
【幹祿字書】蚌俗字。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彙補】子雪切,音蕝。
斷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古文粟字。
註詳本畫。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篇海類編】同□。
蜰 【申集中】【蟲字部】 蜰 【唐韻】【集韻】□符非切,音肥。
【爾雅釋蟲】蜚,蠦蜰。
【註】蜰卽負盤,臭蟲。
見蜚字註。
又【韻會】府尾切,音斐。
義同。
又【集韻】父沸切,音屝。
蜰□,神蛇也。
【廣韻】作□□。
蜱 【申集中】【蟲字部】 蜱 【唐韻】符支切【集韻】頻彌切,□音陴。
【爾雅釋蟲】不過,蟷蠰,其子蜱蛸。
【註】一名蟭,蟷蠰卵也。
又【集韻】賔彌切,音□。
毗霄切,音瓢。
義□同。
又【廣韻】彌遙切,音篻。
蟲名。
又【通志六書略】紕招切。
同螵。
或作□、□。
蝷 【申集中】【蟲字部】 蝷 【唐韻】郞擊切,音歷。
【爾雅釋蟲】蟿螽螇蝷。
亦作蚸。
詳蚸字註。
又【集韻】先的切,音錫。
同蜥。
見蜥字註。
蜲 【申集中】【蟲字部】 蜲 【集韻】鄔毀切,音委。
【類篇】蟲名,蜲□也。
詳蛜字註。
又【唐韻古音】於爲切,音萎。
蜲蛇,與委蛇同。
【傅毅舞賦】蜲蛇姌嫋。
【柳宗元天對】有虬蜲蛇,不角不鱗。
又【類篇】同蟡。
詳蟡字註。
蜳 【申集中】【蟲字部】 蜳 【集韻】【韻會】【正韻】□都昆切,音敦。
【類篇】螴蜳,氣不安定也。
【莊子外物篇】螴蜳不得成。
又【司馬彪註】螴蜳,讀曰沖融,言畏怖之氣沖融兩溢,不安定也。
又【集韻】敕轉切,音腞。
【正韻】羽敏切,音允。
義□同。
【補遺】【酉集】【車字部】【篇海類編】夷益切,音亦。
車也。
【午集下】【禾字部】【集韻】待鼎切,定上聲。
稻麥傑立貌。
【寅集中】【巾字部】【集韻】柱勇切,音重。
【廣雅】謂之幪。
蜴 【申集中】【蟲字部】 蜴 【唐韻】羊益切【集韻】【正韻】夷益切,□音奕。
【韻會】蜥蜴。
【詩小雅】哀今之人,胡爲虺蜴。
互詳蜥、螈二字註。
又【集韻】先的切,音錫。
楚謂欺慢爲脈蜴。
蜵 【申集中】【蟲字部】 蜵 【集韻】縈□切,音淵。
蜎蜵,巧蟲。
又蜵蜎,深廣貌。
詳蜎字註。
又一均切,入眞韻。
義同。
蜶 【申集中】【蟲字部】 蜶 【玉篇】索沒切,音窣。
【篇海】蟲名。
蜷 【申集中】【蟲字部】 蜷 【唐韻】巨員切【集韻】【正韻】逵員切,□音權。
【類篇】蟲行詰屈也。
【屈原離騷】蜷局顧而不行。
【註】蜷局,詰屈不行貌。
【揚雄甘泉賦】蛟龍連蜷于東厓兮。
【註】連蜷,長曲貌。
蜸 【申集中】【蟲字部】 蜸 【唐韻】牽繭切【集韻】牽典切,□音□。
【玉篇】蜸蠶也。
【爾雅釋蟲】螼蚓,蜸蠶。
【疏】螼蚓一名蜸蠶,卽蟺也。
考證:〔【玉篇】蜸蠶也。
【爾雅釋蟲】螼蚓,蜸蠶。
【疏】螼蚓一名蜸蠶。
〕謹按蠶音腆蚯蚓也。
謹照原文三蠶字□改蠶。
蜹 【申集中】【蟲字部】 蜹 【唐韻】而銳切【集韻】儒銳切【正韻】儒稅切,□音芮。
【說文】秦、晉謂之蜹,楚謂之蚊。
【孟子】蠅蜹姑嘬之。
【荀子勸學篇】醯酸而蜹聚焉。
【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蜹也。
又【集韻】如劣切,音爇。
義同。
又【廣韻】以芮切,音叡。
毒蟲名。
【玉篇】含毒蛇也。
或作蚋。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烏紅切【集韻】烏公切,□音翁。
【唐韻】水子,果名,出南州。
蜺 【申集中】【蟲字部】 蜺 【唐韻】五稽切【集韻】【正韻】研奚切,□音倪。
【爾雅釋蟲】蜺,寒蜩。
【註】寒螿也。
【揚子方言】蟬黑而赤者謂之蜺。
又嬰蜺,蟲名。
【神異經】蜚蟲以季夏藏于鹿耳,名嬰蜺。
又與霓同。
【爾雅釋天】蜺爲挈貳。
【註】雌虹也。
又【唐韻】五結切【集韻】倪結切,□音齧。
【韻會】屈虹也。
【前漢天文志】抱□垂蜺。
【註】雄爲虹,雌爲蜺。
如淳曰:蜺讀曰齧。
【晉書王筠傳】沈約示筠《郊居賦》,筠讀至雌蜺連蜷,約撫掌欣抃曰:僕嘗恐人呼爲霓。
蓋謂字本讀入聲,恐人呼爲平聲也。
又【廣韻】寒蜩之蜺亦音齧。
又孑蜺,延首之貌。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白鹿孑蜺於欂櫨。
又虹蜺之蜺。
【韻補】葉硏計切,音詣。
《曹植七啓》:淩轢諸侯,馳驅當世。
揮袂則九野生風,忼慨則氣成虹蜺。
考證:〔【王逸魯靈光殿賦】〕謹照原文王逸改王延壽。
蜻 【申集中】【蟲字部】 蜻 【唐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音精。
【說文】蜻蛚也。
【詩唐風蟋蟀疏】一名蜻蛚。
【張載詩】俯聞蜻蛚吟。
詳蟀字註。
又【集韻】疾正切,音淨。
蟬屬。
【玉篇】蚻也。
【揚子方言】蟬有文者謂之蜻蜻。
【郭註】卽蚻也。
詳蚻字註。
又此靜切,音請。
慈盈切,音情。
義□同。
又【廣韻】倉經切,音靑。
蜻蜓蟲。
【揚子方言】蜻蛉謂之蝍蛉。
【埤雅】蝍蜓飮露,六足四翼,其翅輕薄如蟬,盡取蚊蝱食之,遇雨卽多好集水上款飛。
一名蜻蛉。
【古今注】有靑赤黃三種,靑而大者曰靑亭,小而黃者曰胡黎,一曰胡離,小而赤者曰赤卒,一曰絳騶,一名赤衣使者,亦曰赤弁丈人。
總曰蜻蛉。
【呂氏春秋】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朝居海上,從蜻遊蜻之至者數百。
【博物志】五月五日埋蜻蜓,頭于西向戸下,埋至三日不食,則化爲靑眞珠。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蜻蛉。
又水名。
【水經注】蜻蜓縣,上承蜻蛉水。
考證:〔【呂氏春秋】海上有人好蜻蛉者,每朝居海上從遊,有蜻蛉至者數萬。
〕謹照呂氏春秋精諭篇原文改: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朝居海上,從蜻遊蜻之至者數百。
蜼 【申集中】【蟲字部】 蜼 【唐韻】【集韻】【韻會】□以醉切,音□。
【爾雅釋獸】蜼卬鼻而長尾。
【註】似獮猴而大。
【山海經】鬲山,其獸多犀象熊羆,多猿蜼。
【註】蜼似猴,鼻向上,尾四五尺,頭有岐,蒼黃色,雨則自懸樹,以尾塞鼻孔,或以兩指塞之。
【司馬相如上林賦】蜼玃飛□。
又【廣韻】力軌切,音壘。
蜼彜。
【周禮春官】祼用虎彜蜼彜。
又【正韻】呼對切,音誨。
【韻會】餘救切,音狖。
義□同。
蜽 【申集中】【蟲字部】 蜽 【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裡養切,□音兩。
【玉篇】蛧蜽。
詳蛧字註。
蜾 【申集中】【蟲字部】 蜾 【唐韻】【韻會】【正韻】□古火切,音果。
【詩小雅】螟蛉有子,蜾臝負之。
【傳】蜾臝,蒲盧也。
【陸璣疏】似蜂而小腰,取桑蟲負之于木空中,七日而化爲其子。
【揚子法言】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臝,祝之曰:類我、類我。
久則肖之。
又【集韻】古禾切,音戈。
義同。
又【類篇】魯果切,音裸。
蟲名。
螔蝓也。
與蠃通。
【說文】作□。
或從果。
蜿 【申集中】【蟲字部】 蜿 【集韻】【韻會】烏丸切【正韻】烏歡切,□音剜。
蟠蜿,龍蛇動也。
又【唐韻】【韻會】□於袁切,音鴛。
蜿蜿,龍狀也。
【張衡西京賦】海鱗變而成龍,狀蜿蜿以蝹蝹。
又虎行貌。
【楚辭大招】虎豹蜿隻。
又蜿蜒,蛇行也。
【焦氏易林】蛇行蜿蜒,不能上阪。
又通冤。
【前漢揚雄傳】颺翠旗之冤延。
又【正韻】於阮切,音苑。
蜿蟮,蚯蚓。
【博雅】蜿蟺,引無也。
【玉篇】一作。
【酉集下】【車字部】【集韻】專於切,音諸。
【玉篇】車也。
又【集韻】同櫧。
木名。
【酉集下】【邑字部】【唐韻】多朗切【集韻】【韻會】底朗切,□音黨。
【說文】地名。
又【玉篇】居也。
一曰五百家爲。
【釋名】,長也。
一聚所尊長也。
或作黨。
亦作。
考證:〔【廣韻】居也。
一曰,五百裡爲。
〕謹按所引出玉篇,今照改。
五百裡改五百家。
〔【釋名】,長也。
聚所尊長也。
〕謹照原文聚字上增一字。
【酉集中】【足字部】【廣韻】【集韻】□醜例切音跇。
躍也。
【玉篇】踰也。
【揚子方言】□,跳也。
楚曰。
【註】亦中州語。
又【集韻】去例切,音愒。
跛也。
蝀 【申集中】【蟲字部】 蝀 【唐韻】德紅切,音東。
螮蝀,詳螮字註。
又【韻會】覩動切,音董。
【正韻】多貢切,音凍。
義□同。
蝁 【申集中】【蟲字部】 蝁 【唐韻】烏各切【韻會】遏鄂切【正韻】遏各切,□音惡。
【說文】虺屬。
【爾雅釋蟲】镻,蝁。
【註】大眼最有毒,今淮南人呼蝁子。
又【唐韻古音】烏路切,音堊。
義同。
蠾 【申集中】【蟲字部】 蠾 【唐韻】之欲切【集韻】朱欲切,□音燭。
蚤也。
【揚子方言】鼅鼄,自關而東,趙魏之郊或謂之蠾蝓。
蠾蝓者,侏儒語之轉也。
又蠾,蠀螬。
詳字註。
又殊玉切,音蜀。
與蠋通。
衏 【申集下】【行字部】 衏 【篇海】音院。
註見。
蝗 【申集中】【蟲字部】 蝗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黃。
【說文】螽也。
【陸佃雲】蝗字從皇,今其首腹背皆有王字。
【禮月令】蟲蝗爲災。
【前漢文帝紀】旱,蝗。
【師古註】蝗卽螽也,食苗爲災,今俗呼爲簸鍾。
【後漢五行志】蝗蟲貪苛之所緻也。
【吳志趙達傳】少從單甫受學,治九宮一算之術,至計飛蝗,射隱伏,無不中效。
又【唐韻古音】戸盲切,音橫。
《演春秋繁露》雲:徽州稻苦蟲害,俗呼橫蟲。
又【韻會】戸孟切,橫去聲。
義同。
蝘 【申集中】【蟲字部】 蝘 【唐韻】【集韻】□於殄切,音偃。
【詩大雅】如蜩如螗。
【傳】螗,蝘也。
【疏】蟬屬也。
草木疏雲:一名蛁蟟,靑徐謂之螇螰,楚人謂之蟪蛄,秦燕謂之蛥蚗,或名之蜓蚞。
郭雲:俗呼爲胡蟬,江南謂之螗蛦,互詳蜩、蟬二字註。
又蝘蜓。
【爾雅釋魚】蜥蜴,蝘蜓。
【揚雄解嘲】執蝘蜓而嘲龜龍,不亦病乎。
【註】說文曰:在壁曰蝘蜓,在草曰蜥蜴。
【古今注】蝘蜓一名龍子,一曰守宮,一曰蛇醫,大者長三尺,其色黑紺者善螫人。
一名黑螈,一名綠螈也。
【廣韻】《博物志》:蝘蜓卽守宮,以器養之,食以朱砂,體盡赤,重七斤,擣萬杵,以女人體,終身不滅。
淫則滅,故號守宮。
漢武試之,驗。
互見蜥字註。
又【集韻】隱幰切,音匽。
義同。
或作□。
考證:〔【爾雅釋蟲】蜥蜴,蝘蜓。
〕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蝙 【申集中】【蟲字部】 蝙 【唐韻】布□切【集韻】【韻會】□眠切,□音邊。
【說文】蝙蝠也。
【爾雅釋鳥】蝙蝠,服翼。
【註】齊人呼爲蟙,或謂之仙鼠。
【揚子方言】自關而東,蝙蝠謂之服翼,或謂之飛鼠,或謂之老鼠,或謂之□鼠。
【李白詩序】荊州淸溪有乳穴,穴中玉泉交流,有蝙蝠千歲,體白如銀。
【焦氏易林】蝙蝠夜藏,不敢晝行。
【韓愈詩】山石犖确行徑微,黃昬到寺蝙蝠飛。
又【集韻】蒲眠切,音胼。
【類篇】魚名。
蝚 【申集中】【蟲字部】 蝚 【唐韻】如由切【集韻】而由切,□音柔。
蟲名。
【爾雅釋蟲】蝚,蛖螻。
【註】蛖螻,螻蛄類。
【又】蛭蝚至掌。
【註】未詳。
又蝚蠕,國名。
【晉書馮跋載記】蝚蠕勇斛律遣使求跋女,跋許之。
又【集韻】奴刀切,音峱。
與獶、猱同。
貪獸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蛭蜩玃蝚。
【師古註】今所爲戎皮,爲案褥者也。
考證:〔【爾雅釋蟲】蝚,蠬螻。
【註】蠬螻,螻蛄類。
〕謹照原文兩蠬字□改蛖。
【酉集中】【貝字部】【篇海】同齎。
蝛 【申集中】【蟲字部】 蝛 【唐韻】【韻會】□於非切,音威。
蛜蝛。
詳蛜字註。
蝜 【申集中】【蟲字部】 蝜 【集韻】扶缶切,音婦。
□蝜,蟲名。
又【玉篇】蝜□蟲,大如蜆,有毒。
又【柳宗元蝜蝂傳】蝜蝂者,善負小蟲也。
行遇物輒取,卬其首負之,雖困劇不止。
□ 【備考】【子集】【亠字部】 □ 【字彙補】與奧同。
□ 【未集中】【缶字部】 □ 【集韻】去冀切,音器。
【類篇】器,或作□。
蝝 【申集中】【蟲字部】 蝝 【唐韻】與專切【集韻】餘專切,□音沿。
【爾雅釋蟲】蝝,蝮蜪。
【註】蝗子未有翅者。
【春秋宣十三年】冬蝝生。
【註】以冬生,過寒而死,故不成螽。
【劉歆雲】蚍蜉子也。
【說苑】蠹蝝仆柱梁。
又【集韻】兪絹切,緣去聲。
義同。
又馨兗切,音。
同蠉。
井中小蟲。
蝞 【申集中】【蟲字部】 蝞 【唐韻】【集韻】□明祕切,音媚。
【廣韻】蝞似蝦,寄生龜殻中,食之益人顏色。
【郭璞江賦】蜦鱟蝞。
【註】蝞,食之顏色有愛媚。
【唐書廢後王氏傳】武才人誣後與母挾蝞道蠱上,帝信之,下詔廢後。
蝟 【申集中】【蟲字部】 蝟 【唐韻】【集韻】【韻會】□于貴切,音胃。
【玉篇】蟲也,似豪豬而小。
【韻會】通作彙。
【爾雅釋獸】彙,毛剌。
【註】卽蝟也。
【陸佃雲】可治胃疾。
【炙轂子】刺端分兩岐者蝟,如棘針者。
蝟似鼠,性獰鈍,物少犯近,則毛刺攢起如矢。
【前漢賈誼傳】反者如蝟毛而起。
【史記龜筴傳】蝟辱于鵲。
【註】《續博物志》雲:蝟能跳入虎耳,見鵲便自仰腹受啄。
【焦贛易林】虎饑欲食,見蝟而伏。
【西京雜記】元封二年大寒,牛馬皆踡蹜如蝟。
又山名。
【華陽國志】滇池有白蝟山,山無石,惟有蝟也。
或作猬。
【張衡東京賦】攎狒猬。
【集韻】亦作□。
蝠 【申集中】【蟲字部】 蝠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
【爾雅釋鳥】蝙蝠,服翼。
詳蝙字註。
又與蝮通。
【後漢崔琦傳外戚箴】蝠蛇其心,縱毒不辜。
【註】卽蠍蝠也。
又【唐韻古音】方墨切。
【陳思王蝙蝠賦】籲何姦氣,生茲蝙蝠。
形殊性詭,每變常式。
行不由足,飛不假翼。
蟖 【申集中】【蟲字部】 蟖 【唐韻】息移切,音斯。
【爾雅釋蟲】蟔,蛅蟖。
詳蟔字註。
【集韻】作蟴。
蝡 【申集中】【蟲字部】 蝡 【唐韻】而兗切【韻會】【正韻】乳兗切,□音輭。
【說文】動也。
【淮南子原道訓】蠉飛蝡動。
【前漢匈奴傳】跂行、喙息、蝡動之類,莫不就安利,避危殆。
【馬融廣成頌】蝡蝡蟫蟫。
又蝡蛇。
【山海經】南海之內,黑水、靑水之閒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蝡蛇,木食。
又【集韻】乳尹切,音□。
義同。
或作蠕、□。
蝢 【申集中】【蟲字部】 蝢 【集韻】奚結切,音纈。
【類篇】肹蝢,國名,月支也。
蝣 【申集中】【蟲字部】 蝣 【唐韻】以周切【韻會】夷周切,□音由。
蜉蝣。
詳蜉字註。
又【集韻】力求切,音流。
義同。
亦作。
又與蝤通。
詳下蝤字註。
蝤 【申集中】【蟲字部】 蝤 【唐韻】自秋切【集韻】字秋切【韻會】【正韻】慈秋切,□音遒。
【說文】蝤蠐也。
【爾雅釋蟲】蝤蠐,蠍。
【註】在木中。
【疏】《方言》雲:關東謂之蝤蠐,梁、益之閒謂之蠍。
其在木中者白而長,故詩人以比婦人之頸。
【詩衞風】領如蝤蠐。
【埤雅】蝤蠐之體有豐潔且白者,《七辨》曰:蝤蠐之領,阿那宜顧,是也。
又【廣韻】卽由切,音啾。
蝤蛑,似蟹而大,生海邊。
又【集韻】夷周切,音由。
與蝣通。
【前漢王褒傳】蜉蝤出以隂。
【孟康註】蜉蝤,渠略也。
【師古註】蜉蝤,甲蟲也,好叢聚而生。
又【韻會】蝤蛑之蝤。
亦音由。
蝥 【申集中】【蟲字部】 蝥 【唐韻】莫浮切,音謀。
食穀蟲。
【說文】本又作蟊。
食草根者,吏冒取民財則生。
【詩小雅】及其蝥賊。
【傳】食根曰蝥,食節曰賊。
【左傳成十三年】帥我蝥賊。
又蝥弧,旗名。
【左傳隱十一年】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
又【集韻】【韻會】□謨交切,音茅。
螌蝥。
詳螌字註。
又【廣韻】亡遇切,音務。
蠡名。
亦作□。
又武夫切,音無。
【爾雅釋蟲】鼄,鼄蝥。
詳蛛字註。
或作□。
【酉集下】【辵字部】【廣韻】徒歷切【集韻】亭歷切,□音荻。
【廣韻】雨也。
【集韻】□,雨貌。
又【玉篇】力罪切,音類。
又【集韻】徒沃切,音毒。
義□同。
【酉集上】【言字部】【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谷切,音禿。
詆,狡猾也。
一曰相欺詆也。
又【廣韻】土禾切【集韻】土和切,□涶平聲。
義同。
又【類篇】僻誕也。
【酉集下】【邑字部】【唐韻】【集韻】【韻會】□千餘切,音疽。
【說文】右扶風鄠縣有鄕。
又【廣韻】子餘切。
義同。
【補遺】【辰集】【木字部】【字彙補】音未詳。
見揚雄《蜀都賦》。
【酉集中】【走字部】【廣韻】子答切【集韻】【韻會】作答切,□音帀。
【玉篇】走貌。
【類篇】□,走急貌。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七到切,音操。
米穀雜也。
蝦 【申集中】【蟲字部】 蝦 【唐韻】胡加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音遐。
【說文】蝦蟆也。
【史記龜筴傳】月爲□而相佐,見食于蝦蟆。
【前漢武帝紀】元鼎五年秋,鼃蝦蟆鬭。
【酉陽雜俎】蝦蟆無腸。
又蝦蟆護,鳥名。
【酉陽雜俎】南山下有鳥,名蝦蟆護,多在田中,頭有冠,色蒼足赤,形似鷺。
又車名。
【南史殷琰傳】前右軍杜叔寶等□勸琰同逆,帝遣劉勔西討之,作大蝦蟆車,載土,牛皮蒙之,推以塞塹。
又蝦蛤,獸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格蝦蛤。
見蛤字註。
又【集韻】虛加切,音鰕。
蟲名。
又【篇海】與鰕通。
【爾雅翼】蝦多鬚,善遊而好躍。
今閩中五色蝦,長尺餘,具五色。
梅蝦,梅雨時有之。
蘆蝦,靑色,相傳蘆葦所變。
泥蝦,稻花變成,多在泥田中。
又蝦姑,狀如蜈蚣,一名管蝦。
【洞冥記】有丹蝦,長十丈,鬚長八尺,其鼻如鋸。
【張衡南都賦】駮蝦委蛇。
考證:〔【張衡南都賦】蛟蝦委蛇。
〕謹照原文蛟改駮。
蝧 【申集中】【蟲字部】 蝧 【集韻】於驚切,音英。
【類篇】蜂屬。
蝨 【申集中】【蟲字部】 蝨 【唐韻】所櫛切【集韻】【韻會】【正韻】色櫛切,□音瑟。
【說文】齧人蟲也。
【抱樸子塞難】蝨生於我,而我非蝨父母,蝨非我子孫。
【淮南子說林訓】大廈旣成,燕雀相賀。
湯沐旣具,蟣蝨相弔。
【前漢項籍傳】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蝨。
又沙蝨。
【博雅】沙蝨,□□也。
【本草】所在皆有之,雨後人晨昏踐沙,必著人,如毛髮,刺人便入皮裏。
又牛蝨,在牛身上。
又豕蝨。
【莊子徐無鬼】濡需者,豕蝨是也。
又狗蝨。
【韓愈詩】靈麻撮狗蝨。
【註】靈麻,今胡麻,狀如狗蝨。
《本草》雲:一名狗蝨。
【集韻】亦作□。
【幹祿字書】俗作虱。
【六書正譌】從,從卂。
卂卽迅字,疾也。
蝨行疾,會意。
俗作虱,非。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側氏切【集韻】阻氏切,□讀與此近。
【說文】捽也。
從手此聲。
【廣韻】拳加人也。
又【唐韻】將此切【集韻】【韻會】蔣氏切【正韻】嗟似切,□音紫。
義同。
【張衡西京賦】□狻。
【註】搏撮猛獸貌。
又【集韻】壯氏切,音胏。
亦戟撮也。
又掌氏切,音紙,與扺同。
又才支切,音疵。
亦捽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子禮切,音濟。
義同。
又【集韻】【正韻】□此禮切,妻上聲。
捽搣也。
【卯集中】【戈字部】【集韻】【韻會】【正韻】□各額切,音格。
【玉篇】□也。
【集韻】或作。
蝩 【申集中】【蟲字部】 蝩 【唐韻】直容切【集韻】【韻會】傳容切,□重平聲。
【玉篇】蠶晚生者。
【韻會】《周禮》謂之原蠶。
又【集韻】諸容切,音鐘。
蝗也。
或作□。
蝪 【申集中】【蟲字部】 蝪 【唐韻】吐郞切,音湯。
【爾雅釋蟲】王蛈,蝪。
【註】卽螲蟷。
詳螲字註。
又【集韻】徒郞切,音唐。
義同。
蝫 【申集中】【蟲字部】 蝫 【直音】同蠩。
【集韻】作鯺。
蝬 【申集中】【蟲字部】 蝬 【唐韻】子紅切【集韻】祖叢切,□音葼。
【玉篇】三蝬,蛤屬。
【郭璞江賦】三蝬□江。
【註】《臨海水土物志》曰:三蝬,似蛤。
蝭 【申集中】【蟲字部】 蝭 【唐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音題。
蝭蟧,蟪蛄也。
【大戴禮】蟬也者,蝭□也。
【揚子方言】蛥蚗,自關而東謂之虭蟧。
或謂之蝭蟧。
又【集韻】都黎切,音低。
丁計切,音帝。
義□同。
又【類篇】常支切。
與芪同。
【爾雅註】蝭母,藥草,知母也。
又蝭蛙,鳥名。
見蛙字註。
或作□、蛦。
蝮 【申集中】【蟲字部】 蝮 【唐韻】芳福切【集韻】【韻會】【正韻】芳六切,□音覆。
【說文】蟲也。
【爾雅釋魚】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
【註】身廣三寸,頭大如人擘指,此自一種蛇,名爲蝮虺。
【楚辭招魂】蝮蛇蓁蓁。
【註】蝮,大蛇也。
【前漢田儋傳】蝮蠚手則斬手,蠚足則斬足。
【師古註】蝮出南方。
【博物志】蝮蛇,秋月毒甚,無所蜇螫,齧草木以洩其氣,草木卽死。
人樵採爲草木所傷刺者,亦殺人。
【本草】蝮蛇,形不長,頭扁口尖,身赤文斑,亦有靑黑色者。
人犯之,頭足貼著。
【韓愈詩】蝮蛇生子時,坼裂腸無肝。
又【爾雅釋蟲】蝝,蝮蜪。
【註】蝗子未有翅者。
又蝮蜟,蟬未蛻者。
見《論衡》。
又姓。
【通志氏族略】唐乾封元年,攺武惟良爲蝮氏。
又【集韻】房六切,音伏。
義同。
又蝮蜪之蝮亦音匐,鼻墨切。
蝯 【申集中】【蟲字部】 蝯 【唐韻】雨元切【集韻】于元切,□音袁。
【說文】禺屬。
【廣韻】蝯猴五百歲化爲玃。
【爾雅釋獸】猱蝯善援。
【前漢江都王建傳】繇王閩疾,遺建荃、葛、珠璣、犀甲、翠羽、蝯熊奇獸。
【玉篇】或作猨。
【說文徐鉉註】蝯,別作猨,非。
○按《長箋》言:攀援如蟲,故入蟲部,然書冊所載,或從蟲,或從犭,不可偏廢,今但載《爾雅》《漢書》二條,餘從犭者,別詳犬部。
螏 【申集中】【蟲字部】 螏 【集韻】昨悉切,音疾。
螏,蟲名。
【玉篇】本作蒺。
【爾雅釋蟲】蒺藜,蝍蛆。
【註】似蝗而大腹長角,能食蛇腦。
【類篇】或作□。
□字原從疒從蠶作。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蘇感切,音糂。
羹糝也。
螛 【申集中】【蟲字部】 螛 【集韻】【韻會】□何葛切,音褐。
【前漢司馬相如傳】跮踱輵螛,容以骫麗兮。
【註】輵螛,搖目吐舌也。
又【集韻】下瞎切,音轄。
蟲名。
仙姑也。
【酉集下】【車字部】【廣韻】徒何切【集韻】唐何切,□音駝。
【玉篇】車疾馳也。
蝰 【申集中】【蟲字部】 蝰 【唐韻】苦圭切【集韻】傾畦切,□音奎。
蟲名。
蠶蛹也。
又【博雅】虺蝰也。
【本草】靑蝰,卽竹根蛇。
蝱 【申集中】【蟲字部】 蝱 【唐韻】武庚切【集韻】眉耕切【正韻】眉庚切,□音盲。
【說文】齧人蟲。
【爾雅翼】大曰蝱,小曰。
【莊子天下篇】由天地之道,觀惠施之能,其猶一蚊一蝱之勞也。
【前漢中山靖王傳】明月曜夜,蚊蝱宵見。
【淮南子說山訓】蝱散積血。
又黃蝱。
【管子地員篇】其山之旁,有彼黃蝱。
又浦蝱。
【本草】靑蚨,一名蒲蝱。
又鹿蝱。
秋閒蝱大小集牛馬尾,尾至重不能掉,亦名牛蝱。
又木蝱,從木葉中出,綠色如小蟬。
又飛蝱,箭名。
【揚子方言】箭之三鐮,長尺六者,謂之飛蝱。
【潘嶽閒居賦】激矢蝱飛。
又鳥名。
【博物志】崇丘山有鳥,一足一翼,相得而飛,名曰蝱,見則吉良,乗之壽千歲。
又山名。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蝱山。
又與莔通,貝母也。
【詩衞風】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疏】其葉如括樓而細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
又【唐韻古音】武郞切,音邙。
【焦氏易林】去如奔蝱,害不能傷。
或作虻、。
蝲 【申集中】【蟲字部】 蝲 【唐韻】盧達切,音辣。
蝲蟽,蟲名。
蝳 【申集中】【蟲字部】 蝳 【集韻】【韻會】□徒沃切,音毒。
蝳蜍,今之蜘蛛。
【爾雅疏】《方言》雲:鼄蝥,北燕、朝鮮洌水之閒謂之蝳蜍。
又待戴切。
與瑇同。
詳玉部。
蝴 【申集中】【蟲字部】 蝴 【正字通】洪吾切,音胡。
蝴蝶,本作胡。
詳蝶字註。
蝵 【申集中】【蟲字部】 蝵 【篇海】七由切,音秋。
□蝵,蜘蛛也。
【集韻】同蟗。
或作蠤。
【卯集上】【心字部】【廣韻】烏皓切【集韻】【類篇】烏浩切,□音襖。
怔之貌。
蝶 【申集中】【蟲字部】 蝶 【唐韻】徒協切【韻會】達協切,□音牒。
【說文】本作蜨,蛺蜨也。
俗作蝶。
【玉篇】蝴蝶。
【莊子至樂篇】烏足之根爲蠐螬,其葉爲蝴蝶。
又【齊物論】莊周夢爲蝴蝶。
【古今注】蛺蝶,一名野蛾,一名風蝶,江東呼爲捷末。
其大者名爲鳳子,亦名鳳車,名鬼車,生江南柑橘園中。
又紺蝶,遼東人呼爲紺幡,一曰童幡,一曰天雞。
【爾雅翼】今菜中靑蟲,當春時緣行屋壁或草木上,以絲自圍,一夕視之有圭角,六七日其背罅裂,蛻爲蝶出矣。
滕王圖畫蛺蝶,有江夏斑、大海眼、小海眼、村裏來,菜花子之目。
【北史魏收傳】收輕薄,時人號曰驚蛺蝶。
【詩話總龜】謝逸有蝶詩三百首,人呼爲謝蝴蝶。
又【廣韻】他協切,音帖。
蝶蹋,蟲名。
蝸 【申集中】【蟲字部】 蝸 【唐韻】【韻會】【正韻】□古華切,音瓜。
【說文】蝸蠃也。
【爾雅釋魚】蚹蠃,螔蝓。
【註】卽蝸牛也。
【疏】按《本草》陶註雲:生山中及人家,頭形似蛣蝓,但背負殻爾。
【古今注】蝸牛,陵螺也。
殻如小螺,熱則自懸葉下。
野人結圓舍如蝸牛之殻,故曰蝸舍,蝸殻宛轉有文章。
【莊子則陽篇】有國于蝸牛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牛之右角者曰蠻氏。
【郭璞江賦】鸚螺□蝸。
又【韻會】公蛙切,音騧。
與媧通。
【禮明堂位】女蝸之笙簧。
又古禾切,音戈。
《莊子》郭象註讀戈。
考證:〔【爾雅釋蟲】蚹蠃,螔蝓。
〕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蝹 【申集中】【蟲字部】 蝹 【唐韻】於倫切【集韻】紆倫切,□音贇。
蝹蝹,龍貌。
【張衡西京賦】海鱗變而成龍狀,蜿蜿以蝹蝹。
【韓愈詩】山磨電奕奕,水淬龍蝹蝹。
又行貌。
【郭璞江賦】神蜧蝹蜦以沉遊。
又【集韻】縈緣切,音娟。
【玉篇】於雲切,音氳。
義□同。
又【廣韻】烏皓切,音襖。
蟲名,如猿,常地下食人腦。
【述異記】秦繆公時,陳倉人掘地得物,若羊非羊,若豬非豬。
二童子曰:此名蝹,以松柏穿其首則死。
蝺 【申集中】【蟲字部】 蝺 【字彙補】果羽切,音齲。
好貌。
【呂氏春秋】惠子之言蝺焉,美無所用。
又音禹。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旁行蝺僂。
□ 【補遺】【未集】【米字部】 □ 【字彙補】音未詳。
人名。
【韓非子】龐□氏之子不孝。
【酉集上】【言字部】【字彙】徒私切,音題。
言不懈也。
【正字通】俗字。
或曰諰字之譌。
【酉集中】【豕字部】【唐韻】【集韻】□呼骨切,音忽。
豕屬。
【說文】本作□。
【類篇】或作□。
蝼 【申集中】【蟲字部】 螻 【唐韻】落侯切【集韻】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樓。
螻蛄。
詳蛄字註。
又螻蟈,蛙也。
詳蟈字註。
又土螻,獸名。
【山海經】崑崙之丘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是食人。
【竹書紀年註】有大螻如羊。
【魏公卿上尊號奏】有熊之興,地出大螻。
又【說文】螭亦名地螻。
又囿名。
【晉語】趙□子田于螻。
【註】螻,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