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六萬四千斤也。
【詩周頌】萬億及秭。
【傳】數萬至萬曰億,數億至億曰秭。
又【風俗通】千生萬,萬生億,億生兆,兆生京,京生秭,秭生垓,垓生壤,壤生溝,溝生,生正,正生載,載地不能載也。
又秭歸,縣名。
【廣韻】在歸州,屈原此縣人,被放姊來,因名其地。
秭與姊同。
又秭鴂,鳥名。
【史記歷書】秭鴂先□。
秮 【補遺】【午集】【禾字部】 秮 【字彙補】音未詳。
【呂氏春秋】秮米而不香。
□ 【未集中】【耒字部】 □ 【王篇】側耕切,音爭。
犂上木。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海】音義同。
詳字註。
【補遺】【寅集】【山字部】【龍龕】丘近切,近也。
積 【備考】【午集】【禾字部】 積 【五音篇海】音枳。
(積)【廣韻】子昔切【集韻】【韻會】【正韻】資息切,□音跡。
【說文】聚也。
【增韻】累也。
堆□也。
【易大有】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又【升卦】積小以高大。
【詩周頌】積之栗栗。
【禮月令】仲秋命有司,趣民多積聚。
【前漢食貨志】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
又【儀禮士冠禮】皮弁服素積。
【鄭註】積猶辟也,以素爲裳,辟蹙其要中。
又【集韻】則歷切,音績。
亦聚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子智切【正韻】資四切,□音恣。
聚也,儲蓄也。
【詩大雅】乃積乃倉。
【周禮天官小宰】掌其牢禮委積。
【註】委積,謂牢米薪芻給賓客道用也。
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積。
【註】少曰委,多曰積,皆所以給賓客。
又葉恣此切,音子。
【詩周頌】有實其積,萬億及秭。
稱 【午集下】【禾字部】 稱 【唐韻】處陵切,音爯。
知輕重也。
【說文】銓也。
春分而禾生,夏至晷景可度,禾有秒,秋分而秒定,律數十二秒當一分,十分爲寸,其重以十二粟爲一分,十二分爲銖。
故諸程品皆從禾。
【禮月令】蠶事旣登,分繭稱絲效功,以共郊廟之服。
又揚也,謂也。
【禮表記】君子稱人之善則爵之。
【前漢賈誼傳】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中。
又言也。
【禮檀弓】言在不稱徵。
【射義】好學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
又舉也。
【書牧誓】稱爾戈。
【疏】戈短,人執以舉之,故言稱。
又名號謂之稱。
【孟子題詞】子者,男子之通稱。
又姓。
【前漢功臣表】新山侯稱忠。
又【廣韻】昌證切【集韻】【韻會】昌孕切,□音秤。
權衡正斤兩者。
俗作秤。
見前。
又度也,量也。
【易謙卦】君子以稱物平施。
又適物之宜也。
【易繫辭】巽稱而隱。
【禮禮器】禮不同,不豐,不殺,蓋言稱也。
又愜意。
【爾雅釋詁】稱,好也。
【註】物稱人意亦爲好。
又相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爲車輪崇車廣衡長,參如一謂之參稱。
【註】稱,猶等也。
又衣單複具曰稱。
【禮喪大記】袍必有表,不襌。
衣必有裳,謂之一稱。
【註】袍,褻衣,必有以表之,乃成稱也。
又副也。
【前漢孔光傳】無以報稱。
又舉也。
【前漢食貨志】當其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
【註】稱,舉也。
今俗謂之舉錢。
秱 【午集下】【禾字部】 秱 【玉篇】徒聾切【集韻】徒東切,□音同。
禾盛貌。
【正字通】禾稾節閒,猶竹之筒,得時則長。
【呂氏春秋】得時之禾,長秱而穗大。
得時之麥,長秱而頸黑。
秲 【午集下】【禾字部】 秲 【廣韻】直裡切【集韻】丈裡切,□音峙。
秲□,稻名。
又【玉篇】時至切【廣韻】時吏切,□音侍。
與蒔同。
秳 【午集下】【禾字部】 秳 【廣韻】【集韻】□戸括切,音活。
舂粟不潰也。
一曰生也,謂禾生。
又【集韻】乎刮切,音滑。
義同。
【說文】本作□。
秴 【午集下】【禾字部】 秴 【集韻】曷閤切,音合。
【博雅】耚耠也。
亦作耠。
又葛合切,音佮。
種也。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相卽切【集韻】悉卽切,□音息。
【說文】木名。
磿 【午集下】【石字部】 磿 【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郞狄切,□音曆。
【說文】石聲。
【玉篇】磿磿,石小聲。
又【周禮地官】遂師及窆抱磿。
【註】磿者適歷,執綍者名也。
適,音的。
【疏】謂千人分布於綍上,稀疏得所,故名適歷。
遂師抱持版之名字,巡行而校錄之,以知在否,故雲抱磿也。
又【字彙補】磿室,燕宮名。
【史記樂毅傳】故鼎反乎磿室。
【戰國策】作曆室。
今作磨室,誤。
又史記磿侯程黑,漢表作歷侯。
今本亦作磨侯。
皆沿寫之誤。
礆 【午集下】【石字部】 礆 【正字通】許檢切,音。
同險。
礈 【午集下】【石字部】 礈 【集韻】同墜。
【路史】義軒而降,淫於禮,亂於樂,淳風礈矣。
舊註同硾,誤。
礉 【午集下】【石字部】 礉 【集韻】下革切,音核。
實也。
又刻也。
與覈通。
【史記韓非傳】韓子慘礉少恩。
【註】用法慘急而鞠礉深刻。
又口敎切,音墽。
石不平。
又丘交切,音敲。
同磽。
礊 【午集下】【石字部】 礊 【唐韻】楷革切【集韻】克革切,□音罊。
【說文】堅也。
又【廣韻】呼麥切,音剨。
鞭聲。
【辰集上】【日字部】【五音集韻】蘇公切,音鬆。
白貌。
○按卽□字之譌。
□ 【未集下】【肉字部】 □ 【廣韻】【集韻】□於靴切,音□。
手足曲病。
礋 【午集下】【石字部】 礋 【集韻】直格切,音宅。
【神異經】西方有獸,長短如人,羊頭猴尾,名礋□,健行。
礌 【午集下】【石字部】 礌 【集韻】盧對切,同礧。
推石自高而下也。
又魯猥切,同磊。
衆石也。
礍 【午集下】【石字部】 礍 【集韻】丘葛切,音渴。
石貌。
礎 【午集下】【石字部】 礎 【唐韻】創舉切【集韻】【韻會】創所切【正韻】創祖切,□音楚。
柱下石。
【說文】礩也。
【正字通】礎與礩異名同實,其爲楹石則一,無二義。
礏 【午集下】【石字部】 礏 【廣韻】五合切【集韻】逆及切,□音岌。
磼礏。
詳磼字註。
禌 【午集下】【示字部】 禌 【篇海】子絲切,音茲。
息也。
礐 【午集下】【石字部】 礐 【廣韻】苦角切【集韻】【韻會】克角切,□音確。
【爾雅釋山】山多大石也。
【說文】礐,石聲。
又【廣韻】胡覺切,音學。
【正字通】礐與嶨通。
有卻學二音,兼山多石,石聲二義。
字雖有從石從山之別,然山石一類,說文嶨訓山多大石,礐訓石聲,誤分爲二。
集韻合之,是也。
又【廣韻】胡沃切,音鵠。
又胡谷切,音斛。
義□同。
又力摘切,音□。
礐硞,水石聲。
【郭璞江賦】幽□積岨,礐硞礭。
【註】皆水激石,嶮峻不平貌。
又【集韻】離宅切,音力。
義同。
礑 【午集下】【石字部】 礑 【篇海】丁浪切,音擋。
底也。
礒 【午集下】【石字部】 礒 【廣韻】魚倚切【集韻】【韻會】語綺切,□音螘。
石巖也。
又碕礒,石貌。
詳碕字註。
礓 【午集下】【石字部】 礓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良切,音薑。
礫石也。
礔 【午集下】【石字部】 礔 【集韻】匹歷切,同霹。
【張衡西京賦】礔礰激而增響。
礕 【補遺】【午集】【石字部】 礕 【五音篇海】普擊切。
與礔同,礕礰,石聲也。
□ 【未集下】【肉字部】 □ 【正字通】古文胥字。
楊愼曰:文選七發,弭節五子之山,通厲骨母之場。
骨當作胥。
史記:吳王殺子胥,投之於江。
吳人立祠江上,因名胥母山。
古胥作□,其字似骨。
□ 【未集中】【網字部】 □ 【廣韻】力久切【集韻】力九切,□音柳。
【玉篇】同罶。
詳罶字註。
稧 【午集下】【禾字部】 稧 【廣韻】【集韻】□胡計切,音系。
吳人謂□稻曰稧。
又【集韻】詰結切,音挈。
禾稈也。
又借作禊。
【王羲之蘭亭帖】脩稧事也。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集韻】□古壞切,音怪。
擾也。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卽淺切。
俗揃字。
見揃字註。
礗 【午集下】【石字部】 礗 【集韻】紕民切,音□。
碎石聲。
礘 【午集下】【石字部】 礘 【集韻】乞及切,音泣。
砬礘,石聲。
又【廣韻】五合切【集韻】鄂合切,□音。
礘礘,石貌。
亦作硆砐。
靻 【戌集中】【革字部】 靻 【廣韻】則古切【集韻】總古切,□音祖。
【廣韻】靻,勒名。
【集韻】馬□也。
又【淮南子汜論訓】蘇秦,匹夫,徒步之人也。
靻鞽嬴蓋,經營萬乗之主。
礙 【午集下】【石字部】 礙 【唐韻】五漑切【集韻】【韻會】牛代切,□音硋。
或作硋。
通作閡。
南史引浮屠書作。
【說文】止也。
又距也,妨也,阻也,□也。
【揚子法言】聖人之治天下,礙諸以禮樂。
又【集韻】魚其切,音疑。
礙□,靑石。
又葉魚記切,音詣。
【蘇轍嶽下詩】山林無不容,疲苶坐自礙,自知俗緣深,畢老收闤闠。
闠,求位切。
礚 【午集下】【石字部】 礚 【集韻】同磕。
【說文】硠礚,石聲。
又下礚,地名。
【北史李璨傳】宋將張永沈攸之等先屯下礚。
又葉去例切,音器。
【司馬相如子虛賦】礧石相擊,硠硠礚礚。
葉上會下外。
又葉口盍切,音榼。
【揚雄羽獵賦】□駍駖礚。
葉上轕下岋。
礛 【午集下】【石字部】 礛 【廣韻】古銜切【集韻】居銜切,□音監。
礛,治玉石靑礪也。
【戰國策】被礛磻。
本作厱。
又【集韻】盧甘切,音藍。
礷省文。
詳礷字註。
礜 【午集下】【石字部】 礜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預。
【說文】毒石,出漢中。
【山海經】西山臯塗之山,有白石,名礜,可毒。
【註】食之死,蠶食之肥。
又【集韻】羊諸切,音餘。
義同。
礝 【午集下】【石字部】 礝 【集韻】同碝。
詳碝字註。
亦同瑌瓀。
稩 【午集下】【禾字部】 稩 【集韻】幾利切,音冀。
禾長穗。
祽 【午集下】【示字部】 祽 【廣韻】子對切【集韻】【韻會】祖對切,□音晬。
月祭名。
又【集韻】取內切,音倅。
祭也。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抽遲切,音絺。
女字。
又香依切,音希。
義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當孤切【集韻】東徒切,□音都。
竹名。
□ 【備考】【未集】【耳字部】 □ 【字彙補】音義闕,出釋藏,恐是耶字之譌。
□ 【未集中】【糸字部】 □ 【玉篇】音舟。
綿也。
礞 【午集下】【石字部】 礞 ○按李時珍《本草綱目石部》有靑礞石,雲出宋嘉祐補註《本草》。
江北諸山往往有之,以旰山者爲佳,氣甘鹹,無毒,性下行,消食,治驚癇。
王隱君湯衡嘗用之。
註:謨蓬切,音蒙。
又漢《鐃歌十八曲》其三爲《艾如張》,末有爲此倚欲誰肯礞室句,則此字幷非《本草》始見。
舊本失收,今特補入。
礟 【備考】【午集】【石字部】 礟 【篇海類編】同礮。
礣 【午集下】【石字部】 礣 【廣韻】【集韻】□莫八切,音韎。
礣砎,堅也。
又小石也。
又【集韻】莫結切,音蔑。
義同。
礤 【午集下】【石字部】 礤 【廣韻】【集韻】□七曷切,音攃。
【玉篇】粗石也。
又【集韻】子末切,音幯。
義同。
又同攃,摩也。
礥 【午集下】【石字部】 礥 【廣韻】【集韻】【韻會】□下珍切,音□。
【玉篇】難貌。
又【廣韻】鞭也。
又【廣韻】胡田切,音賢。
艱險。
又剛強也。
【揚子太□經】陽氣微動,動而礥礥,物生之難也。
【辰集中】【木字部】【集韻】【類篇】□渠勿切,音倔。
斷木也。
【卯集中】【手字部】檥字之譌。
○按《史記》《說文》□作檥。
別作艤。
改從手,非。
礦 【午集下】【石字部】 礦 【集韻】同磺。
【周禮地官卝人註】卝之言礦也。
金玉未成器曰礦。
【郭璞江賦】其下則金礦丹礫。
又谷名。
【水經注】倚亳川水,出北山礦谷。
礧 【午集下】【石字部】 礧 【廣韻】落猥切【集韻】魯猥切,□音磊。
礧硌,大石。
又【集韻】魯水切,音壘。
碨礧,山貌。
或作□□。
亦作□□。
又盧回切,音雷。
擊也。
石轉突也。
【郭璞江賦】駭崩浪而相礧。
又盧對切,音類。
【廣韻】礧,重也。
又同礌。
【埤蒼】推石自高而下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礧石相擊。
又【字彙補】同傀儡之儡。
【唐書音訓】窟儡子,亦曰魁礧子。
作偶人以戲。
礨 【午集下】【石字部】 礨 【集韻】魯猥切,音磊。
礨空,小穴也。
一曰小封。
【莊子秋水篇】礨空之在大澤。
【註】礨空,小穴。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丘虛堀礨。
礩 【午集下】【石字部】 礩 【唐韻】之日切【集韻】【正韻】職日切,□音質。
【說文】柱下石。
又【集韻】脂利切,音至。
義同。
又【字彙補】同窒。
【周書熊安生傳】宿疑礩滯。
礪 【午集下】【石字部】 礪 【唐韻】【集韻】【韻會】□力制切,音例。
【書費誓】礪乃鋒刃。
【傳】磨石也。
【正義】厲以粗糲爲稱,故砥細於礪。
【玉篇】崦滋山礪石,可磨刃。
【說文】經典通用厲。
礫 【午集下】【石字部】 礫 【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郞狄切,□音歷。
【說文】小石也。
【張衡西京賦】爛若磧礫。
【註】石細者曰礫。
又丹沙亦曰丹礫。
【郭璞江賦】其下則金礦丹礫。
又黃礫,木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鮮支黃礫。
【顏監雲】黃礫,今用染者,黃屑木也。
又葉歷各切,音落。
【郭璞三水山贊】三水之山,珍石惟錯。
爰有璿瑰,金沙丹礫。
□ 【未集中】【老字部】 □ 【五經文字】□,經典相承,隷省作壽。
【玉篇】古文壽字。
註詳土部十一畫。
礬 【午集下】【石字部】 礬 【廣韻】附袁切【集韻】【韻會】符袁切,□音煩。
礬石。
【山海經】女牀山,其隂多涅石。
【郭註】礬石也。
楚人名涅石,秦人名羽涅。
【韻會】一名羽澤,有靑白黃黑絳五種。
又山礬,花名。
【正字通】俗名椗花,木高數尺,葉密枝肥,冬不凋,花白而香。
一名瑒花。
黃庭堅曰:江南野中椗花,土人採葉燒灰,染紫爲黝,不借礬而成。
因易名爲山礬。
韻會譌爲鄭花,且雲卽唐玉蘂花,謬也。
礭 【午集下】【石字部】 礭 【篇海】苦角切,音。
鞭也。
又【郭璞江賦】礐硞礭。
【註】皆水激石,嶮峻不平貌。
礮 【午集下】【石字部】 礮 【廣韻】匹貌切【集韻】【韻會】【正韻】披敎切,□拋去聲。
俗作砲。
機石也。
【前漢甘延壽傳】投石絕等倫。
【張晏曰】範蠡兵法,飛石重十二斤,爲機發行二百步,礮蓋出此。
【魏略曰】諸葛亮起衝車,郝昭以繩連石磨壓之,衝車折,卽礮事。
【唐書李密傳】以機發石,爲攻城械,號將軍礮。
又通作拋。
【後漢袁紹傳】曹操發石車擊袁紹,軍中呼霹靂車。
【註】卽今拋車。
【集韻】亦作□。
考證:〔【唐書李密傳】以機發石,爲攻城具,號將軍爲礮。
〕謹照原文具改械將軍下省爲字。
笒 【未集上】【竹字部】 笒 【廣韻】鋤針切【集韻】鋤簪切,□音岑。
竹名。
又【廣韻】【集韻】□巨禁切,音噤。
竹籖也。
【釋名】笒,橫在車前,織竹作之,孔笒笒也。
又【篇海】笒,籛也。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
與筨同。
【篇海】實中竹名。
礯 【午集下】【石字部】 礯 【集韻】娟營切,音攖。
【玉篇】石也。
礰 【午集下】【石字部】 礰 【集韻】同磿。
詳磿字註。
又與靂同。
【張衡西京賦】礔礰激而增響。
【註】霹靂也。
又的礰。
【張衡思□賦】顏的礰以遺光。
【註】的礰,明也。
又□礰,石名。
見【本草】。
礱 【午集下】【石字部】 礱 〔古文〕□【唐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音籠。
【說文】也。
【晉語】趙文子爲室,斲其椽而礱之。
【荀子性惡篇】鈍金必將礱厲,然後利。
【揚子法言】有刀礱諸。
又【玉篇】磨穀爲礱。
又【集韻】盧貢切,音弄。
義同。
【辰集上】【日字部】【玉篇】于鬼切,音偉。
日光也。
同暐。
礴 【午集下】【石字部】 礴 【廣韻】傍各切【集韻】【韻會】白各切,□音泊。
旁礴,混同貌。
又廣被也。
又充塞也。
【莊子逍遙遊】旁礴萬物。
【揚子太□經】昆侖旁礴幽。
昆侖,天之氣。
旁礴,地之形。
幽,人之心也。
人心幽微,具天妙用。
又槃礴。
【莊子田子方】畫史解衣槃礴。
【註】箕坐也。
又通薄。
【前漢揚雄傳】旁薄羣生。
又通魄。
【司馬相如封禪書】旁魄四塞。
礸 【午集下】【石字部】 礸 【集韻】子末切,音拶。
同礤。
粗石也。
禮 【午集下】【示字部】 禮 【集韻】禮古作禮。
註詳十三畫。
(禮)〔古文〕禮□□【廣韻】盧啓切【集韻】【韻會】裡弟切【正韻】良以切,□音蠡。
【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緻福也。
【釋名】禮,體也。
得其事體也。
【韻會】孟子言禮之實節文斯二者,蓋因人心之仁義而爲之品秩,使各得其敘之謂禮。
又姓。
【左傳】衞大夫禮孔。
【徐鉉曰】五禮莫重於祭,故從示。
豊者,其器也。
礽 【午集下】【示字部】 礽 【廣韻】如乗切【集韻】如蒸切,□音仍。
【玉篇】福也。
又就也。
亦作仍。
社 【午集下】【示字部】 社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常者切,闍上聲。
土地神主也。
【禮祭義】建國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廟。
【詩小雅】以社以方。
【疏】社,五土之神,能生萬物者,以古之有大功者配之。
共工氏有子句龍爲後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爲社。
後土,土官之名,故世人謂社爲後土。
杜預曰:在家則主中霤,在野則爲社。
【白虎通】人非土不立,封土立社,示有土也。
【禮祭法】王爲羣姓立社曰大社,王自爲立社曰王社,諸侯爲百姓立社曰國社,諸侯自爲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羣立社曰置社。
又【郊特牲】社祭土,而主隂氣也。
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風雨,以達天地之氣也。
○按:社爲地祭,但祭有二祭法,大社卽《郊特牲》所雲受霜露風雨,以達天地之氣者,曰方丘,亦曰太折。
夏日至,地示之祭,於此行焉,此北郊之社與郊對舉者也。
又王社,《載芟》詩序所謂春籍田而祈社稷,《良耜》詩序所謂秋報社稷者,於此行焉,祭土穀之神,而以句龍後稷配,此庫門內右之社,不與郊□稱者也。
蓋大社以祭率土之地示,王社以祭畿內之土穀,均名爲社,而大小則不同耳。
又私社。
【前漢五行志】建昭五年,兗州刺吏浩賞,禁民私所自立社。
【臣瓚註】舊制二十五家爲一社,而民或十家五家共爲田社,是私社也。
又書社。
【史記孔子世家】楚昭王將以書社地封孔子。
【註】二十五家爲裡,裡各立社。
書社者,書其社之人名於籍。
又社日。
【月令廣義】立春後五戊爲春社,立秋後五戊爲秋社。
又後世賓朋會聚曰結社。
【事文類聚】遠公結白蓮社,以書招淵明。
又謝靈運求入淨社,遠師以心雜止之。
又江淮謂母爲社。
【淮南子說山訓】社何愛速死,吾必悲哭社。
又複姓。
【風俗通】齊昌徙居社南,因以爲氏。
【何氏姓苑】有社北氏。
又葉他魯切,音土。
【前漢敘傳】布歷燕齊,叔亦相魯。
民思其故,或金或社。
礿 【午集下】【示字部】 礿 【唐韻】以灼切【集韻】【正韻】弋灼切【韻會】弋約切,□音藥。
亦作禴。
祭名。
【禮王制】天子四時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
【疏】礿,薄也,春物未成,祭品鮮薄。
○按礿禘嘗烝爲四時之祭,乃三代通禮。
鄭康成泥《天保》詩及《周官》有禴、祠、烝、嘗語,遂指此爲夏殷之禮。
周則春曰祠,夏曰禴,不知《天保》詩作於武王時,而禴、祠、烝、嘗實諸侯之禮。
武王末受命,典禮未定,故止春禴、夏禘、秋嘗、冬烝,未遑追王上祀,至周公相成王而後定,不必執彼疑此也。
若《周官》所言,先儒多謂爲周公未成之書,更不必泥耳。
餘詳禘字註。
又【集韻】弋笑切,音耀。
義同。
祀 【午集下】【示字部】 祀 〔古文〕□【唐韻】詳裡切【集韻】【韻會】象齒切【正韻】詳子切,□音似。
祭也。
【書洪範】八政,三曰祀。
【禮祭法】聖王制祭祀,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葘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
又【月令】春祀戸,夏祀竈,秋祀門,冬祀行,中央土,祀中霤。
又【祭法】王爲羣姓立七祀,諸侯爲國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適士二祀,庶士庶人一祀。
又年也。
【書伊訓】惟元祀。
【傳】取四時祭祀一訖也。
【釋名】殷曰祀。
祀,巳也。
新氣升,故氣巳也。
又【孝經士章疏】祀者,似也。
似將見先人也。
又葉夷益切,音亦。
【詩小雅】以爲酒食,以享以祀。
葉上翼下福,福音壁。
又葉養裡切,音以。
【詩大雅】克禋克祀,以弗無子。
【司馬相如封禪頌】孟冬十月,君徂郊祀,馳我君輿,帝用享祉。
又葉詳茲切,音祠。
【參同契】絫土立壇宇,朝暮敬祭祀。
鬼物見形象,夢寐感慨之。
【集韻】或作□。
祁 【午集下】【示字部】 祁 【廣韻】渠脂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音岐。
盛也,大也。
【書君牙】冬祁寒。
【詩小雅】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又舒遲貌。
【詩召南】被之祁祁。
又【小雅】興雨祁祁。
又衆多也。
【詩豳風】采蘩祁祁。
又【大雅】諸娣從之,祁祁如雲。
【註】祁祁,徐靚也。
如雲,衆多也。
又姓。
又通作耆。
【史記五帝紀註】堯姓伊祁。
【禮郊特牲】作伊耆。
又縣名。
在太原。
又諡。
【左傳莊六年】鄧祁侯。
【疏】諡法,經典不易曰祁。
衞有石祁子。
又【史記諡法】治典不殺曰祁。
【註】秉常不衰也。
又【廣韻】職雉切【集韻】軫視切,□音旨。
地名。
考證:〔【詩召南】彼之祁祁。
〕謹照原文彼改被。
竬 【午集下】【立字部】 竬 【玉篇】丘主切。
立也。
祅 【午集下】【示字部】 祅 【唐韻】【集韻】【韻會】於喬切【正韻】伊堯切,□音幺。
【說文】本作。
天反時爲災,地反物爲。
【前漢天文志】迅雷風祅。
【禮樂志】姦僞不萌,祅孽伏息。
又葉衣虛切,音於。
【孔臧鶚賦】觀之歡然,覽考經書。
在德爲祥,棄常爲祅。
【子集下】【蔔字部】【字彙補】同卣。
【辰集上】【日字部】【集韻】敕列切,音徹。
明也。
又直列切,音轍。
義同。
祆 【午集下】【示字部】 祆 【廣韻】呼煙切,音詽。
【說文】關中謂天爲祆。
又【集韻】他年切,音天。
又【集韻】【韻會】□馨煙切,音暄。
【正韻】虛延切,音軒。
義□同。
又官名。
唐官品有祆正。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吐芮切,音退。
斷也。
亦作□。
祇 【午集下】【示字部】 祇 【唐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音岐。
同示,地神。
【說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
又安也。
【詩小雅】壹者之來,俾我祇也。
【註】壹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又大也。
【易復卦】不遠復無祇悔。
【韓康伯雲】祇,大也。
旣能速復,是無大悔。
又【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
適也,但也。
【詩小雅】祇攪我心。
【韻會】孫奕示兒編曰:祇兩音,音岐者,神祇之祇。
音支者,訓適是也,如詩亦祇以異。
揚子曰:茲苦也,祇其所以爲樂也歟。
陸德明司馬溫公□以爲音支。
今杜詩韓詩或書作秖,從禾從氏,而俗讀曰質者,非也。
【玉篇】秖,竹屍切。
【廣韻】秖,丁尼切。
皆註曰:穀始熟也。
又通作圻。
【左傳昭十二年】是以獲沒於祇宮。
【馬融雲】圻內遊觀之宮。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章移切,音支。
木盛也。
○按《說文》無,《玉篇》附林部,今倂入。
【辰集中】【木字部】同。
祈 【午集下】【示字部】 祈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渠希切,音旂。
【說文】求福也。
【書召誥】祈天永命。
【詩小雅】以祈甘雨。
又【爾雅釋言】叫也。
【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
【註】祈,□也,謂有災變,號呼告於神,以求福。
□,音叫。
又報也,告也。
【詩大雅】以祈黃耉。
【疏】報養黃耉之老人,酌大鬥而嘗之,以告黃耉將養之也。
亦作蘄。
【荀子儒效篇】跨天下而無蘄。
又通圻。
【書酒誥】圻父薄違。
【詩小雅】作祈父。
【毛萇曰】祈折畿□同。
又同祁。
【書君牙】冬祁寒。
【禮緇衣】作祈寒。
又【集韻】古委切,音詭。
同,祭山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註】其祈沈以馬。
祉 【午集下】【示字部】 祉 【唐韻】【正韻】敕裡切【集韻】【韻會】醜裡切,□音恥。
【說文】福也。
【徐曰】祉之言止也,福所止不移也。
【易泰卦】以祉元吉。
【詩小雅】旣受多祉。
祊 【午集下】【示字部】 祊 【集韻】【韻會】晡橫切【正韻】補耕切,□音閍。
【說文】作□。
從示,彭聲。
或從方,門內祭先祖,所以彷徨也。
【詩小雅】祝祭于祊。
【傳】祊,門內也。
孝子不知神之所在,使祝博求之門內之旁,待賓客處也。
【禮禮器】設祭於堂,爲祊乎外。
【註】祊,明曰繹祭也。
謂之祊者,於廟門之旁,因名焉。
【疏】祊有二義,一正祭時,祭神於廟,復求神於廟門內。
一明日繹祭時,設饌於廟門外西室。
又邑名。
【春秋隱八年】鄭伯使宛來歸祊。
【註】祊,鄭祀泰山之邑,在琅邪費縣東南。
又通邴。
【公羊傳隱八年】作來歸邴。
【註】彼命反,又音丙。
又葉補光切,音邦。
【詩小雅】祝祭于祊,與下祀事孔明葉。
明音芒。
【正字通】周禮大司馬,中秋敎治兵,羅弊緻禽以祀祊。
鄭註:祊,當爲方,主祭四方,報成萬物。
引《詩》:以社以方。
據此是《周禮》方譌作祊,非方祊同也。
《字彙》祊音方,合方、祊爲一字,誤。
祋 【午集下】【示字部】 祋 【廣韻】丁外切【集韻】【韻會】都外切,□音□。
【說文】殳也。
或說,城郭市裡高縣羊皮,有不當入而欲入者,暫下以驚牛馬曰祋。
故從示殳。
詩曰:何戈與祋。
又祋祤,縣名。
在馮翊。
【前漢郊祀志】鳳皇集祋栩。
又【廣韻】丁活切,音掇。
義同。
前漢郊祀志,顏師古讀。
又姓。
漢光祿勳祋諷。
祌 【午集下】【示字部】 祌 【玉篇】【集韻】□直衆切,音仲。
神名。
又【字彙補】川中切。
與沖同。
【荀子非十二子篇】神禫其詞。
【註】卽沖澹也。
竎 【午集下】【立字部】 竎 【玉篇】方又切。
登也。
祏 【午集下】【示字部】 祏 【唐韻】【集韻】【正韻】常隻切【韻會】常亦切,□音石。
宗廟中藏主石室也。
【左傳莊十四年】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疏】慮有非常火災,於廟之北壁內爲石室,以藏木主,有事則出而祭之,旣祭納於石室。
祏字從示,神之也。
【說文】周禮有郊宗石室。
一曰大夫以石爲主。
考證:〔【左傳莊十四年】命我先人,典守宗祏。
〕謹照原文守改司。
祦 【午集下】【示字部】 祦 【廣韻】五乎切【集韻】訛胡切,□音吳。
福也。
祐 【午集下】【示字部】 祐 〔古文〕□【集韻】【類篇】【韻會】□尤救切,音又。
神助也。
【易大有】自天祐之。
【繫辭】祐者,助也。
又通作右。
【詩周頌】維天其有之。
【箋】神享其德而助之。
【書太甲】皇天眷佑有商。
又葉于貴切,音位。
【楚辭天問】驚女采薇鹿何祐,北至回水萃何喜。
喜,音戲。
祒 【午集下】【示字部】 祒 【集韻】田聊切,音迢。
人名。
巫鹹祒。
見【莊子】。
又【五音集韻】尺招切,音弨。
又【集韻】市沼切,音紹。
義□同。
祓 【午集下】【示字部】 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敷勿切,音拂。
除災求福也。
又潔也,除也。
【周禮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
【註】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
【左傳襄二十五年】祝祓社。
又【司馬相如封禪書】祓飾厥文。
【師古註】祓飾者,除去舊事,更飾新文。
又【五音集韻】方肺切,音廢。
義同。
又縣名。
在琅邪郡。
又通作茀。
【爾雅釋詁】祓,福也。
【註】詩:祓祿爾康矣。
今詩本作茀。
又通作弗。
【詩大雅】以弗無子。
【註】弗之言祓也。
祓除其無子之疾。
考證:〔【爾雅釋詁】祓,福也。
【註】詩,祓祿爾康矣。
〕謹照原文爾祿改祿爾。
□ 【未集中】【耳字部】 □ 【集韻】聽,古作□。
註詳十六畫。
祮 【備考】【午集】【示字部】 祮 【龍龕】同祰。
【卯集下】【攴字部】【廣韻】【集韻】□侯旰切,音翰。
【說文】止也。
周書曰:我于艱。
○按書文侯之命,今本作扞。
【類篇】或作攼。
又【集韻】許我切。
與同。
穎 【午集下】【禾字部】 穎 【唐韻】餘頃切【集韻】【韻會】【正韻】庾頃切,□音潁。
【玉篇】禾末也。
【詩大雅】實穎實栗。
【傳】穎,垂穎也。
【疏】穎是禾穗之挺,言其穗重而穎垂也。
【書序】唐叔得禾,異畝同穎。
【傳】穎,穗也。
禾各生一莖,而合爲一穗。
又鐶也。
【禮少儀】刀卻刃授穎。
又錐鋩也。
【史記平原君傳】如錐之處囊中,乃穎脫而出。
又警枕也。
【禮少議】穎杖琴瑟。
【註】穎,警枕也。
【疏】穎是穎發之義,故爲警枕。
【釋文】穎,京領反。
又【韻會】筆頭也。
韓愈有毛穎傳。
又【正字通】士才能拔類者亦曰穎。
【陸機文賦】拔尤取穎。
又姓。
【左傳隱元年】穎考叔爲潁谷封人。
後遂以爲氏。
【急就篇】亦作潁。
○按穎當依《說文》隷禾部,《字彙》《正字通》譌入頁部,今改正。
穑 【午集下】【禾字部】 穡 【唐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音色。
【說文】穀可收曰穡。
【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疏】種之曰稼,斂之曰穡,穡是秋收之名。
又【洪範疏】穡,惜也。
言聚蓄之可惜也。
亦通作嗇。
【禮郊特牲】主先嗇而祭司嗇。
【註】先嗇若神農,司嗇後稷是也。
又愛吝也。
【左傳僖二十一年】臧文仲曰:務穡勸分。
【註】穡,儉也。
【疏】穡是愛惜之義,故爲儉。
又【昭元年】穆叔曰:大國省穡而用之。
【註】穡,愛也。
穔 【午集下】【禾字部】 穔 【玉篇】【集韻】□胡光切,音黃。
野穀。
穕 【午集下】【禾字部】 穕 【廣韻】【集韻】□七接切,音妾。
土穕,農具。
穖 【午集下】【禾字部】 穖 【唐韻】居狶切,音蟣。
【說文】禾穖也。
又【韻會】居豈切,音已。
義同。
又【集韻】幾利切。
同穊,稠也。
穗 【午集下】【禾字部】 穗 〔古文〕□【唐韻】【集韻】□徐醉切,音遂。
【說文】禾成秀也。
本作□。
或從惠。
【詩王風】彼稷之穗。
【傳】穗,秀也。
【書傳】成王時,有三苗貫桑葉而生,同爲一穗,其大盈車,長幾充箱。
【後漢張堪傳】堪拜漁陽太守,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爲政,樂不可支。
又【墨池編】炎帝因上黨羊頭山始生嘉禾,作穗書,用頒時令。
穘 【午集下】【禾字部】 穘 【廣韻】許交切【集韻】虛交切,□音虓。
與藃同。
禾傷肥也。
又草貌。
又【集韻】人要切,音饒。
禾貌。
穚 【午集下】【禾字部】 穚 【廣韻】舉喬切【集韻】【韻會】居妖切【正韻】堅堯切,□音驕。
禾秀也。
又莠草長茂貌。
又通作驕。
【詩齊風】維莠驕驕。
亦通作喬。
【揚子法言】田甫田者莠喬喬。
穛 【午集下】【禾字部】 穛 【廣韻】【集韻】【韻會】□側角切,音捉。
【說文】作□。
早取穀也。
又生穫曰穛。
【禮內則疏】穛是斂縮之名,明以生穫,故其物斂縮也。
穜 【午集下】【禾字部】 穜 【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
穜稑。
詳稑字註。
又【廣韻】直容切【集韻】【韻會】傳容切,□音重,亦書作重。
【詩豳風】黍稷重穋。
【正字通】按毛詩重穋,重讀平聲,不借用種穜。
自說文以禾從重者爲重穋之重,禾從童者爲蓺種之穜,後人因襲不改,陸德明又從而傅會之。
究其義則種爲蓺植,讀若衆。
爲穀種,讀若腫。
如大雅生民:誕降嘉種,種之黃茂。
分上去二聲是也。
不必泥說文種爲先穜後熟,穜爲蓺也。
詳見種字註。
穟 【午集下】【禾字部】 穟 【唐韻】【集韻】【正韻】□徐醉切,音遂。
禾秀。
【說文】禾□之貌。
【詩大雅】禾役穟穟。
【傳】穟穟,苗好美也。
【五音集韻】亦作□。
□ 【未集中】【耒字部】 □ 【集韻】夷益切,音繹。
耕也。
穠 【午集下】【禾字部】 穠 【廣韻】女容切【集韻】【韻會】尼容切,□音醲。
華木稠多貌。
【詩召南】何彼穠矣。
【傳】穠猶戎戎也。
又【廣韻】而容切【集韻】如容切,□音茸。
義同。
穡 【午集下】【禾字部】 穡 【唐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音色。
【說文】穀可收曰穡。
【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疏】種之曰稼,斂之曰穡,穡是秋收之名。
又【洪範疏】穡,惜也。
言聚蓄之可惜也。
亦通作嗇。
【禮郊特牲】主先嗇而祭司嗇。
【註】先嗇若神農,司嗇後稷是也。
又愛吝也。
【左傳僖二十一年】臧文仲曰:務穡勸分。
【註】穡,儉也。
【疏】穡是愛惜之義,故爲儉。
又【昭元年】穆叔曰:大國省穡而用之。
【註】穡,愛也。
穢 【午集下】【禾字部】 穢 〔古文〕□【廣韻】於廢切【集韻】【韻會】烏廢切,□音薉。
【說文】蕪也。
【徐曰】田中雜草也。
【前漢楊惲傳】蕪穢不治。
又惡也,汙也。
【書盤庚】無起穢以自臭。
【左傳昭二十六年】晏子曰:天之有彗也,以除穢也。
又與薉同。
【荀子天論篇】耘耨失薉。
【註】薉穢同。
又葉于列切。
【左思魏都賦】一自以爲禽鳥,一自以爲魚鼈。
山阜猥積而崎嶇,泉流迸集而咉咽。
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蕪穢。
又葉音塢。
【楚辭招魂】主此盛德兮,牽於俗而蕪穢。
上無所考此盛德兮,長離殃而愁苦。
穤 【午集下】【禾字部】 穤 【正字通】俗稬字。
穥 【午集下】【禾字部】 穥 【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
穥穥,黍稷美也。
【集韻】禾稼謂之穥。
亦通作與平聲。
【詩小雅】我黍與與。
【註】蕃盛貌。
穦 【午集下】【禾字部】 穦 【字彙】紕民切,音繽。
香氣也。
穧 【午集下】【禾字部】 穧 【唐韻】在詣切【集韻】【韻會】【正韻】才詣切,□音劑。
【說文】穫刈也。
一曰撮也。
【廣韻】刈禾把數。
【詩小雅】此有不斂穧。
【疏】穧,禾之鋪而未束者。
又【廣韻】【集韻】□子例切,音祭。
又【集韻】疾二切,音自。
又在禮切,音薺。
又疾智切,音漬。
義□同。
又【集韻】同。
積禾也。
穨 【午集下】【禾字部】 穨 【廣韻】杜回切【集韻】徒回切,□音魋。
【說文】禿貌。
又同頹。
暴風也。
【詩小雅】維風及頹。
【疏】孫炎曰:迴風從上下曰頹。
又頹廢也。
【後漢趙咨傳】至於戰國,漸至穨陵。
【註】頹廢陵遲。
穩 【午集下】【禾字部】 穩 【唐韻】【集韻】【正韻】□烏本切,溫上聲。
【說文】蹂穀聚也。
一曰安也。
從禾,隱省。
古通用安隱。
又【字彙補】葉烏銑切,音偃。
【蘇軾垂雲亭詩】江山雖有餘,亭榭苦難穩。
登臨不得要,萬象各偃蹇。
穪 【午集下】【禾字部】 穪 【正字通】俗稱字。
穫 【午集下】【禾字部】 穫 【唐韻】胡郭切【集韻】【韻會】黃郭切,□音濩。
【說文】刈穀也。
草曰刈,穀曰穫。
【易無妄】不耕穫,不葘畬。
【詩豳風】八月其穫。
又隕穫,困迫失志貌。
【禮儒行】不隕穫于貧賤。
【註】隕如蘀之隕而飄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又【集韻】胡陌切,音獲。
義同。
又【集韻】胡故切,音護。
焦穫,地名。
【詩小雅】整居焦穫。
【傳】焦穫,周地接於玁狁者。
【爾雅釋地註】今扶風池陽縣瓠中是也。
考證:〔【禮儒行】不隕穫于貧賤。
【註】隕如籜之隕而飄零。
〕謹照原文籜改蘀。
穬 【午集下】【禾字部】 穬 【唐韻】古猛切,音礦。
【說文】芒粟。
【六書故】五穀皆有穬,又作□。
一曰稻不熟。
穭 【午集下】【禾字部】 穭 【廣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音呂。
自生稻也。
又【韻會】與稆同。
【唐書馬燧傳】懷州稆生於境。
又通作旅。
【後漢光武紀】嘉穀旅生。
【註】寄也。
不因播種而生。
【前漢天文志】參主葆旅。
【註】關中謂桑楡孽生爲葆,禾野生曰旅。
穮 【午集下】【禾字部】 穮 【集韻】【韻會】□嬌切【正韻】□遙切,□音鑣。
耘田也。
除草也。
【左傳昭元年】譬加農夫,是穮是蔉。
又【韻會】通作麃。
【詩周頌】緜緜其麃。
【註】耘不息也。
又【集韻】披交切,音拋。
穮,禾虛貌。
又披敎切,音較。
義同。
穰 【午集下】【禾字部】 穰 【廣韻】汝陽切【集韻】【韻會】如陽切【正韻】如羊切,□音攘。
【說文】禾□已治者。
【廣韻】禾莖。
又禾實豐也。
【詩商頌】豐年穰穰。
又凡物豐盛皆曰穰。
【詩周頌】降福穰穰。
【傳】穰穰,衆也。
又【史記滑稽傳】道傍有穰田者。
【註】謂爲田求福穰。
又姓。
齊將穰苴之後。
【何氏姓苑】今高平人。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南陽郡穰縣。
又【正字通】與瓤通。
凡果實中之子曰屖穰。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汝兩切,音壤。
豐也。
【前漢張敞傳】京師長安中浩穰。
又【集韻】人成切,□平聲。
蹂禾黍之餘也。
考證:〔【詩商頌】農年穰穰。
〕謹照原文農年改豐年。
穱 【午集下】【禾字部】 穱 【廣韻】【集韻】【韻會】□側角切,音捉。
稻下種麥。
【張衡南都賦】冬稌夏穱。
【左思吳都賦】穱秀菰穂。
【韓愈納涼聮句】汲冷漬香穱。
又【玉篇】小也。
又早熟亦作□。
又【集韻】卽約切,音爵。
穄也。
【辰集上】【日字部】【廣韻】醜晏切【集韻】醜諫切,□音。
赤色。
又【集韻】醜赧切,□,溫濕貌。
窤 【午集下】【穴字部】 窤 【字彙補】古寬切,音官。
地名。
穲 【午集下】【禾字部】 穲 【正字通】與離□通。
禾苗也。
【廣韻】穲穲,黍稷行列也。
【集韻】五穀之列爲穲。
祺 【午集下】【示字部】 祺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其。
【說文】吉也。
【爾雅釋言】祥也。
【詩大雅】壽考維祺。
【荀子非十二子篇】儼然壯然祺然。
【註】祺,安泰不憂懼之貌。
又州名。
古冄駹國也。
宋置祺州。
又【集韻】居之切,音姬。
籀從基,義同。
禥,籒文。
祼 【午集下】【示字部】 祼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音貫。
祭酌鬯以灌地。
【詩大雅】祼將于京。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肆獻祼享先王。
【註】祼之言灌,灌以鬱鬯,謂始獻屍求神時也。
【書洛誥】王入大室祼。
【疏】以圭瓚酌鬱鬯之酒以獻屍,屍受祭而灌於地,因奠不飮謂之祼。
又【周禮春官典瑞】祼圭有瓚,以肆先王,以祼賓客。
【疏】祼皆據祭而言,至於生人飮酒,亦曰祼,故禮記投壷雲:奉觴賜灌,是生人飮酒爵行亦曰祼也。
按此則祼與灌通。
祾 【午集下】【示字部】 祾 【廣韻】力膺切【集韻】閭承切,□音陵。
祭名。
又神之福也。
又【集韻】魯登切,音楞。
義同。
祿 【午集下】【示字部】 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谷切,音鹿。
【說文】福也。
【廣韻】善也。
【詩商頌】百祿是何。
【箋】當擔負天之多福。
又俸也。
居官所給廩。
【禮王制】位定然後祿之。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羣臣,二曰祿。
【疏】以功詔祿。
祿,所以富臣下,故雲。
【禮曲禮】士曰不祿。
【疏】士祿以代耕。
不祿,不終其祿也。
又司祿,星名。
【史記天官書】文昌宮六曰司祿。
又回祿,火神。
【左傳昭十八年】鄭禳火於回祿。
又姓。
紂子祿父後。
又州名。
廣南化外有福祿州,唐總章二年置。
又天祿,獸名。
【前漢西域傳註】似鹿,長尾,一角者爲天祿,兩角者爲辟邪。
漢有天祿閣,因獸立名,藏祕書。
又【廣韻】龍玉切,音錄。
祿祿,形貌爲禮也。
陸德明說。
又葉錄直切,音力。
【漢昭帝冠詞】摛顯先帝之光耀,以承皇天之嘉祿。
欽奉仲春之吉辰,普遵大道之郊域。
又葉歷各切,音落。
【前漢敘傳】位過厥任,鮮終其祿。
博之翰音,鼓妖先作。
禀 【午集下】【示字部】 禀 【正字通】俗稟字。
【唐韻】【集韻】【韻會】□力錦切,音懔。
【說文】賜穀也。
從從禾。
【徐曰】公稟賜之也。
【廣韻】與也。
【增韻】供也,給也,受也。
【禮中庸】旣稟稱事。
【歐陽氏曰】古者給人以食,取之倉廩,故因稱稟給,稟食。
【前漢孝文紀】吏稟當受鬻者。
【師古註】稟,給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筆錦切,賓上聲。
受命曰稟。
【書說命】臣下罔攸稟令。
【傳】稟,受也。
毛氏曰:今俗以白事爲稟,古無此義。
又水名。
【水經注】長社北界有稟水。
又【集韻】逋鴆切,賓去聲。
受也。
【韻會】俗作禀,非。
禁 【午集下】【示字部】 禁 【唐韻】【集韻】【韻會】□居切,今去聲。
制也,勝也,戒也,謹也,止也。
【易繫辭】禁民爲非曰義。
又天子所居曰禁。
【蔡邕曰】漢制,天子所居門閤有禁,非侍禦之臣不得妄入,稱禁中。
避元後父名,攺省中。
又承酒尊之器。
【禮禮器】大夫士棜禁。
【疏】承尊者皆用禁,名之禁者,因爲酒戒也。
又樂名。
【周禮春官鞮鞻氏掌四夷之樂註】東方曰韎,南方曰任,西方曰侏離,北方曰禁。
亦作僸。
又【說文】吉兇之忌。
又【小爾雅】禁,錄也。
又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
力所勝也,當也,刧持也。
【前漢鹹宣傳】猶弗能禁。
又同紟。
紟,帶也。
【荀子非十二子篇】其纓禁緩。
考證:〔【周禮鞮鞻氏註】西方曰株離,北方曰禁。
〕謹照原文株離改侏離。
禂 【午集下】【示字部】 禂 【唐韻】都皓切【集韻】【韻會】覩老切,□音倒。
與禱通。
【說文】禱牲馬祭也。
【周禮春官】甸祝禂牲禂馬,皆掌其祝號。
【註】杜子春雲:禂,禱也。
爲馬禱無疾,爲田禱多獲禽牲。
【詩小雅】旣伯旣禱。
【疏】伯,馬祖,天駟房星之神,爲田而禱馬祖,求馬強健。
○按杜說《詩》疏禂牲禂馬,總是馬祭一事。
鄭康成註《周禮》,不取杜說,謂禂讀如伏誅之誅,今侏大字也。
爲牲祭求肥充,爲馬祭求肥健,據此則禂止釋肥大,不切禱意,而禂牲禂馬爲兩事矣,與杜說迥不同。
《集韻》《韻會》主鄭說,音追輸切,而又止釋雲爲牲祭求肥充,反脫卻祭馬一事,不知何解。
又【集韻】刀號切,音到。
義同。
或作□。
□ 【未集下】【肉字部】 □ 【篇海】音纂。
脂也。
□ 【備考】【未集】【羊字部】 □ 【字彙補】與執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丁定切,音飣。
竹器。
穾 【午集下】【穴字部】 穾 【集韻】【韻會】一叫切【正韻】一笑切。
□與窔同。
深也。
又隱暗處。
【釋名】穾,幽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巖穾洞房。
又複室也。
【楚辭招魂】冬有穾廈。
【註】穾,複室。
又【集韻】【正韻】□伊鳥切,音杳。
戸樞聲,室東南隅也。
又【字彙補】伊堯切,音妖。
深竅聲。
【莊子齊物篇】穾者咬者。
考證:〔【司馬相如子虛賦】巖穾洞房。
〕謹照原文子虛賦改上林賦。
祿 【午集下】【示字部】 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谷切,音鹿。
【說文】福也。
【廣韻】善也。
【詩商頌】百祿是何。
【箋】當擔負天之多福。
又俸也。
居官所給廩。
【禮王制】位定然後祿之。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羣臣,二曰祿。
【疏】以功詔祿。
祿,所以富臣下,故雲。
【禮曲禮】士曰不祿。
【疏】士祿以代耕。
不祿,不終其祿也。
又司祿,星名。
【史記天官書】文昌宮六曰司祿。
又回祿,火神。
【左傳昭十八年】鄭禳火於回祿。
又姓。
紂子祿父後。
又州名。
廣南化外有福祿州,唐總章二年置。
又天祿,獸名。
【前漢西域傳註】似鹿,長尾,一角者爲天祿,兩角者爲辟邪。
漢有天祿閣,因獸立名,藏祕書。
又【廣韻】龍玉切,音錄。
祿祿,形貌爲禮也。
陸德明說。
又葉錄直切,音力。
【漢昭帝冠詞】摛顯先帝之光耀,以承皇天之嘉祿。
欽奉仲春之吉辰,普遵大道之郊域。
又葉歷各切,音落。
【前漢敘傳】位過厥任,鮮終其祿。
博之翰音,鼓妖先作。
禅 【午集下】【示字部】 禪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時戰切,音繕。
封禪。
【韻會】築土曰封,除地曰禪。
古者天子巡守,至於四嶽,則封泰山而祭天,禪小山而祭山川。
舜典,歲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是也。
齊桓公欲封泰山,管仲設辭拒之,謂非有符瑞,不可封禪。
至秦始皇惑於神仙之說,欲禱祠以求長生,遂以封禪爲異典。
項氏曰:除地爲墠,後改曰禪,神之矣。
又代也。
禪讓,傳與也。
【孟子】唐虞禪。
一作嬗。
【前漢律歷志】堯嬗以天下。
【師古往】嬗,古禪讓字也。
又通作擅。
【荀子正論篇】堯舜擅遜。
【註】與禪同。
又作儃。
【揚子法言】允哲堯儃舜之重。
【註】同禪。
又漢書禪多作。
詳字註。
又【廣韻】市連切【集韻】【韻會】時連切,□音蟬。
靜也。
浮圖家有禪說。
【傳燈錄】禪有五,外道禪,凡夫禪,小乗禪,大乗禪,最上乗禪。
【杜甫詩】虛空不離禪。
秢 【午集下】【禾字部】 秢 【廣韻】【集韻】□郞丁切,音靈。
禾始熟曰秢。
又【玉篇】年也。
【字彙補】漢□與齡同。
【辰集中】【木字部】【集韻】【類篇】□張如切,音豬。
木立死也。
【辰集中】【木字部】【集韻】魯故切,音路。
桐也。
禇 【午集下】【示字部】 禇 【正字通】褚字之譌。
姓譜無禇姓。
【辰集下】【歹字部】【集韻】子亥切,音宰。
滅也。
【備考】【辰集】【木字部】【篇海類編】同槳。
禉 【午集下】【示字部】 禉 【正字通】□字之譌。
禊 【午集下】【示字部】 禊 【廣韻】【集韻】【正韻】□胡計切,音係。
祓禊,除惡祭名。
【正字通】禊有二,論語:浴乎沂。
王羲之蘭亭脩禊事,此春禊也。
劉禎魯都賦,素秋二七,天漢指隅,人胥祓禳,國子水嬉,用七月十四日,此秋禊也。
又西京雜記載高祖與戚夫人正月上辰出百子池邊,灌濯以祓妖邪。
三月上巳,張樂於流水。
則漢宮中春亦兩禊也。
又【集韻】訖黠切,音頡。
義同。
禋 【午集下】【示字部】 禋 〔古文〕□□【唐韻】於眞切【集韻】伊眞切,□音因。
【說文】潔祀也。
一曰精意以享爲禋。
【書舜典】禋于六宗。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
【註】禋之言煙,周人尚臭,煙氣之臭聞者。
又【集韻】【韻會】□因蓮切,音燕。
【詩周頌】肇禋,徐邈讀若煙。
○按:禋,又作煙。
見魏受禪表。
又□,與□重碼。
禍 【午集下】【示字部】 禍 〔古文〕旤□□□【唐韻】【正韻】胡果切【集韻】戸果切【韻會】合果切,□和上聲。
【說文】害也,神不福也。
【釋名】毀也,言毀滅也。
【增韻】殃也,災也。
【詩小雅】二人從行,誰爲此禍。
【禮表記】君子愼以避禍。
又作旤。
【前漢五行志】六畜謂之旤,言其著也。
又作祻。
【晉書文帝紀】□同發機。
又葉後五切,戸上聲。
【馮衍顯志賦】昔三後之純粹兮,每季世而窮禍。
弔夏桀於南巢兮,哭殷紂於牧野。
野,音豎。
又葉紙韻,虎委切。
【荀子成相篇】世之禍,惡賢士,子胥見殺百裡徙。
又葉支韻,許規切。
【荀子成相篇】論臣過,反其施,尊主安國尚賢義,距諫飾非,愚而上同,國必禍。
義葉宜。
禎 【午集下】【示字部】 禎 【唐韻】陟盈切【集韻】【韻會】知盈切,□音貞。
【說文】祥也,休也。
【徐曰】禎者,貞也。
貞,正也。
人有善,天以符端正告之。
【禮中庸】必有禎祥。
【疏】本有今異曰禎,如本有雀,今有赤雀來,是禎也。
本無今有曰祥,本無鳳,今有鳳來,是祥也。
福 【午集下】【示字部】 福 〔古文〕畗【唐韻】【集韻】【韻會】□方六切,膚入聲。
祐也,休也,善也,祥也。
【禮祭統】福者,備也。
【易謙卦】鬼神害盈而福謙。
【書洪範】嚮用五福。
又【釋名】福,富也。
其中多品如富者也。
又祭祀胙肉曰福。
【周禮天官膳夫】祭祀之緻福者,受而膳之。
【穀梁傳僖十年】祠緻福於君。
又福猶同也。
【張衡西京賦】仰福帝居,陽曜隂藏。
【薛註】言今長安宮,上與五帝所居之太微宮,陽時則見,隂時則藏,同法也。
又州名。
秦閩中郡,□立閩州,唐改福州。
又姓。
元忠臣福壽。
又【集韻】【韻會】□敷救切,音副。
藏也。
【史記龜筴傳】邦福重龜。
【註】徐廣讀。
又葉筆力切,音偪。
【詩大雅】自求多福。
【儀禮士冠禮】介爾景福。
俱葉上德字。
【正字通】福本有偪音。
說文從示畐聲。
賈誼治安策,疏者或制大權,以福天子。
乃偪譌爲福,非福與偪通也。
諸韻書誤以爲福、偪同音共義,合爲一,蓋未詳毛詩、儀禮及安世房中歌、班固明堂詩,福皆讀偪,與偪義不相通也。
韻會職韻逼字註雲,通作福。
字彙福與逼同,尤非。
考證:〔【唐韻】【集韻】【韻會】□方六切,膚平聲。
〕謹按福係入聲字,平改入。
禐 【午集下】【示字部】 禐 【篇海】王眷切,音瑗。
佩也。
禑 【午集下】【示字部】 禑 【五音集韻】五乎切,音吳。
福也。
又【玉篇】同祦。
禒 【午集下】【示字部】 禒 【篇海】息淺切,音癬。
祭餘肉。
【正字通】祿字之譌。
禓 【午集下】【示字部】 禓 【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餘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
【說文】道上祭也。
一曰道神。
又【廣韻】式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屍羊切,□音商。
逐強鬼也。
【禮郊特牲】鄕人禓。
【註】禓強鬼,謂時儺索室,毆疫逐強鬼。
【集韻】或作□。
禔 【午集下】【示字部】 禔 【廣韻】【集韻】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
福也,安也。
又【廣韻】【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音題。
又【廣韻】是支切【集韻】【韻會】【正韻】常支切,□音時。
義□同。
又【韻會】同祗。
【易復卦】無祗悔。
王肅陸績本作禔。
【史記韓長孺傳】禔取辱耳。
【註】禔,一作祗。
禕 【午集下】【示字部】 禕 【廣韻】於離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宜切,□音衣。
【爾雅釋詁】美也。
【疏】歎美也。
又【廣韻】珍也。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此芮切,音毳。
重擣也。
【博雅】謝也。
【辰集中】【木字部】【正字通】同栚。
禖 【午集下】【示字部】 禖 【唐韻】莫桮切【集韻】【韻會】【正韻】謨杯切,□音枚。
天子求子祭名。
【禮月令】仲春之月,以太牢祠于高禖,天子親往,後妃率九嬪禦,乃禮天子所禦,帶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
【□曰】高禖,先禖之神。
高,尊之之稱。
變媒言禖,神之也。
○按《禮月令》鄭康成註:娀□吞卵生契,後王以爲媒官,嘉祥而立祠,蓋以高辛爲禖神也。
據孔疏雲:《毛詩》傳,姜嫄從帝祠郊禖,又□狄從帝祈郊禖,是先有禖神矣,此亦足證鄭說之鑿。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苦猥切,音傀。
竹高節。
又戸賄切,音瘣。
義同。
禞 【午集下】【示字部】 禞 【集韻】同祰。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築或作□。
註詳築字。
□ 【備考】【未集】【羽字部】 □ 【川篇】同。
禘 【午集下】【示字部】 禘 【唐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第。
王者大祭名。
【禮大傳】禮,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按:禘祫之說,千古聚訟。
鄭康成據《禮緯》三年一祫,五年一禘,謂祫大禘小。
王肅張融孔晁輩,謂祫小禘大,確分禘祫爲兩祭。
通考《禮》經,禘祫實一事,而禘卽時祭中之一也,夫祫從示從合,是凡合祭皆爲祫。
禘從示從帝,蓋帝祭之稱,其制始帝舜,夏、商、周、因之,其義取審諦昭穆,上追祖所自出,下及毀廟未毀廟之主,天子四時之祭,春礿、夏禘、秋嘗、冬烝,《祭統》《王制》每□舉之,而要莫大於禘,故《春秋》獨書大事,《公羊》亦以禘之祫爲特大而著之曰大祫也。
先儒以《春秋》《公羊》於此俱不言禘,遂謂別有祫祭,獨杜預以《左傳》無祫祭之文,因以禘釋大事。
孔穎達疏曰:祫卽禘也,取其序昭穆,謂之禘,取其合羣祖,謂之祫,誠不易之解矣。
趙匡又泥以祖配之之文,謂不及羣祖,夫始祖下皆曰祖,以祖配之,獨不包諸祖乎。
且《爾雅》釋祭雲禘,大祭也。
若止禘祖所自出,非大合昭穆,得爲大祭乎。
元儒黃楚望曰:始祖率有廟無廟之主,以共享於所自出,所以使子孫皆得見其祖,又以世次久遠,見始祖之功德爲尤盛也,斯深得制禘之旨矣。
禚 【午集下】【示字部】 禚 【玉篇】之若切【集韻】【正韻】職略切,□音灼。
齊地名。
【春秋莊二年】夫人姜氏會齊侯于禚。
禛 【午集下】【示字部】 禛 【唐韻】側鄰切【集韻】之人切,□音眞。
【說文】以眞受福也。
禜 【午集下】【示字部】 禜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爲命切,音詠。
祭名。
【左傳昭元年】山川之神,則水旱疫癘之災,於是乎禜之。
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之不時,於是乎禜之。
【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四曰禜。
【說文】設緜蕝爲營以禳之。
【禮疏】禜,壇域也。
爲營域而祭之,是除去兇災之祭也。
又【廣韻】永兵切,音榮。
又【集韻】維傾切,音營。
義□同。
禝 【午集下】【示字部】 禝 【集韻】節力切,音卽。
堯臣能播五穀,有功於民,祀之。
通作稷。
註詳禾部十畫。
禟 【午集下】【示字部】 禟 【玉篇】【集韻】□徒郞切,音唐。
祐也。
禠 【午集下】【示字部】 禠 【唐韻】息移切【集韻】【韻會】相支切【正韻】相咨切,□音斯。
【爾雅釋詁】福也。
【張衡東京賦】祈禠禳災。
又【集韻】常支切,音匙。
又餘支切,音移。
又翹移切,音祈。
又演爾切,音匜。
義□同。
禡 【午集下】【示字部】 禡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駕切,音罵。
師旅所止地,祭名。
【詩大雅】是類是禡。
【傳】於內曰類,於野曰禡。
【禮王制】禡於所征之地。
又【集韻】或作貉。
【周禮春官】肆師凡四時之大甸獵,祭表貉則爲位。
【註】貉,師祭也。
《釋文》莫駕反,鄭音陌。
【疏】師祭者。
爾雅雲:是類是禡,故知貉爲師祭也。
祭先世創首造軍法者也。
又葉滿補切,音姥。
【鼓吹曲】師執提,工執鼓,坐作從節,有序盛矣。
允文允武,蒐田表禡。
考證:〔【周禮
【詩周頌】萬億及秭。
【傳】數萬至萬曰億,數億至億曰秭。
又【風俗通】千生萬,萬生億,億生兆,兆生京,京生秭,秭生垓,垓生壤,壤生溝,溝生,生正,正生載,載地不能載也。
又秭歸,縣名。
【廣韻】在歸州,屈原此縣人,被放姊來,因名其地。
秭與姊同。
又秭鴂,鳥名。
【史記歷書】秭鴂先□。
秮 【補遺】【午集】【禾字部】 秮 【字彙補】音未詳。
【呂氏春秋】秮米而不香。
□ 【未集中】【耒字部】 □ 【王篇】側耕切,音爭。
犂上木。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海】音義同。
詳字註。
【補遺】【寅集】【山字部】【龍龕】丘近切,近也。
積 【備考】【午集】【禾字部】 積 【五音篇海】音枳。
(積)【廣韻】子昔切【集韻】【韻會】【正韻】資息切,□音跡。
【說文】聚也。
【增韻】累也。
堆□也。
【易大有】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又【升卦】積小以高大。
【詩周頌】積之栗栗。
【禮月令】仲秋命有司,趣民多積聚。
【前漢食貨志】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
又【儀禮士冠禮】皮弁服素積。
【鄭註】積猶辟也,以素爲裳,辟蹙其要中。
又【集韻】則歷切,音績。
亦聚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子智切【正韻】資四切,□音恣。
聚也,儲蓄也。
【詩大雅】乃積乃倉。
【周禮天官小宰】掌其牢禮委積。
【註】委積,謂牢米薪芻給賓客道用也。
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積。
【註】少曰委,多曰積,皆所以給賓客。
又葉恣此切,音子。
【詩周頌】有實其積,萬億及秭。
稱 【午集下】【禾字部】 稱 【唐韻】處陵切,音爯。
知輕重也。
【說文】銓也。
春分而禾生,夏至晷景可度,禾有秒,秋分而秒定,律數十二秒當一分,十分爲寸,其重以十二粟爲一分,十二分爲銖。
故諸程品皆從禾。
【禮月令】蠶事旣登,分繭稱絲效功,以共郊廟之服。
又揚也,謂也。
【禮表記】君子稱人之善則爵之。
【前漢賈誼傳】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中。
又言也。
【禮檀弓】言在不稱徵。
【射義】好學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
又舉也。
【書牧誓】稱爾戈。
【疏】戈短,人執以舉之,故言稱。
又名號謂之稱。
【孟子題詞】子者,男子之通稱。
又姓。
【前漢功臣表】新山侯稱忠。
又【廣韻】昌證切【集韻】【韻會】昌孕切,□音秤。
權衡正斤兩者。
俗作秤。
見前。
又度也,量也。
【易謙卦】君子以稱物平施。
又適物之宜也。
【易繫辭】巽稱而隱。
【禮禮器】禮不同,不豐,不殺,蓋言稱也。
又愜意。
【爾雅釋詁】稱,好也。
【註】物稱人意亦爲好。
又相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爲車輪崇車廣衡長,參如一謂之參稱。
【註】稱,猶等也。
又衣單複具曰稱。
【禮喪大記】袍必有表,不襌。
衣必有裳,謂之一稱。
【註】袍,褻衣,必有以表之,乃成稱也。
又副也。
【前漢孔光傳】無以報稱。
又舉也。
【前漢食貨志】當其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
【註】稱,舉也。
今俗謂之舉錢。
秱 【午集下】【禾字部】 秱 【玉篇】徒聾切【集韻】徒東切,□音同。
禾盛貌。
【正字通】禾稾節閒,猶竹之筒,得時則長。
【呂氏春秋】得時之禾,長秱而穗大。
得時之麥,長秱而頸黑。
秲 【午集下】【禾字部】 秲 【廣韻】直裡切【集韻】丈裡切,□音峙。
秲□,稻名。
又【玉篇】時至切【廣韻】時吏切,□音侍。
與蒔同。
秳 【午集下】【禾字部】 秳 【廣韻】【集韻】□戸括切,音活。
舂粟不潰也。
一曰生也,謂禾生。
又【集韻】乎刮切,音滑。
義同。
【說文】本作□。
秴 【午集下】【禾字部】 秴 【集韻】曷閤切,音合。
【博雅】耚耠也。
亦作耠。
又葛合切,音佮。
種也。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相卽切【集韻】悉卽切,□音息。
【說文】木名。
磿 【午集下】【石字部】 磿 【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郞狄切,□音曆。
【說文】石聲。
【玉篇】磿磿,石小聲。
又【周禮地官】遂師及窆抱磿。
【註】磿者適歷,執綍者名也。
適,音的。
【疏】謂千人分布於綍上,稀疏得所,故名適歷。
遂師抱持版之名字,巡行而校錄之,以知在否,故雲抱磿也。
又【字彙補】磿室,燕宮名。
【史記樂毅傳】故鼎反乎磿室。
【戰國策】作曆室。
今作磨室,誤。
又史記磿侯程黑,漢表作歷侯。
今本亦作磨侯。
皆沿寫之誤。
礆 【午集下】【石字部】 礆 【正字通】許檢切,音。
同險。
礈 【午集下】【石字部】 礈 【集韻】同墜。
【路史】義軒而降,淫於禮,亂於樂,淳風礈矣。
舊註同硾,誤。
礉 【午集下】【石字部】 礉 【集韻】下革切,音核。
實也。
又刻也。
與覈通。
【史記韓非傳】韓子慘礉少恩。
【註】用法慘急而鞠礉深刻。
又口敎切,音墽。
石不平。
又丘交切,音敲。
同磽。
礊 【午集下】【石字部】 礊 【唐韻】楷革切【集韻】克革切,□音罊。
【說文】堅也。
又【廣韻】呼麥切,音剨。
鞭聲。
【辰集上】【日字部】【五音集韻】蘇公切,音鬆。
白貌。
○按卽□字之譌。
□ 【未集下】【肉字部】 □ 【廣韻】【集韻】□於靴切,音□。
手足曲病。
礋 【午集下】【石字部】 礋 【集韻】直格切,音宅。
【神異經】西方有獸,長短如人,羊頭猴尾,名礋□,健行。
礌 【午集下】【石字部】 礌 【集韻】盧對切,同礧。
推石自高而下也。
又魯猥切,同磊。
衆石也。
礍 【午集下】【石字部】 礍 【集韻】丘葛切,音渴。
石貌。
礎 【午集下】【石字部】 礎 【唐韻】創舉切【集韻】【韻會】創所切【正韻】創祖切,□音楚。
柱下石。
【說文】礩也。
【正字通】礎與礩異名同實,其爲楹石則一,無二義。
礏 【午集下】【石字部】 礏 【廣韻】五合切【集韻】逆及切,□音岌。
磼礏。
詳磼字註。
禌 【午集下】【示字部】 禌 【篇海】子絲切,音茲。
息也。
礐 【午集下】【石字部】 礐 【廣韻】苦角切【集韻】【韻會】克角切,□音確。
【爾雅釋山】山多大石也。
【說文】礐,石聲。
又【廣韻】胡覺切,音學。
【正字通】礐與嶨通。
有卻學二音,兼山多石,石聲二義。
字雖有從石從山之別,然山石一類,說文嶨訓山多大石,礐訓石聲,誤分爲二。
集韻合之,是也。
又【廣韻】胡沃切,音鵠。
又胡谷切,音斛。
義□同。
又力摘切,音□。
礐硞,水石聲。
【郭璞江賦】幽□積岨,礐硞礭。
【註】皆水激石,嶮峻不平貌。
又【集韻】離宅切,音力。
義同。
礑 【午集下】【石字部】 礑 【篇海】丁浪切,音擋。
底也。
礒 【午集下】【石字部】 礒 【廣韻】魚倚切【集韻】【韻會】語綺切,□音螘。
石巖也。
又碕礒,石貌。
詳碕字註。
礓 【午集下】【石字部】 礓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良切,音薑。
礫石也。
礔 【午集下】【石字部】 礔 【集韻】匹歷切,同霹。
【張衡西京賦】礔礰激而增響。
礕 【補遺】【午集】【石字部】 礕 【五音篇海】普擊切。
與礔同,礕礰,石聲也。
□ 【未集下】【肉字部】 □ 【正字通】古文胥字。
楊愼曰:文選七發,弭節五子之山,通厲骨母之場。
骨當作胥。
史記:吳王殺子胥,投之於江。
吳人立祠江上,因名胥母山。
古胥作□,其字似骨。
□ 【未集中】【網字部】 □ 【廣韻】力久切【集韻】力九切,□音柳。
【玉篇】同罶。
詳罶字註。
稧 【午集下】【禾字部】 稧 【廣韻】【集韻】□胡計切,音系。
吳人謂□稻曰稧。
又【集韻】詰結切,音挈。
禾稈也。
又借作禊。
【王羲之蘭亭帖】脩稧事也。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集韻】□古壞切,音怪。
擾也。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卽淺切。
俗揃字。
見揃字註。
礗 【午集下】【石字部】 礗 【集韻】紕民切,音□。
碎石聲。
礘 【午集下】【石字部】 礘 【集韻】乞及切,音泣。
砬礘,石聲。
又【廣韻】五合切【集韻】鄂合切,□音。
礘礘,石貌。
亦作硆砐。
靻 【戌集中】【革字部】 靻 【廣韻】則古切【集韻】總古切,□音祖。
【廣韻】靻,勒名。
【集韻】馬□也。
又【淮南子汜論訓】蘇秦,匹夫,徒步之人也。
靻鞽嬴蓋,經營萬乗之主。
礙 【午集下】【石字部】 礙 【唐韻】五漑切【集韻】【韻會】牛代切,□音硋。
或作硋。
通作閡。
南史引浮屠書作。
【說文】止也。
又距也,妨也,阻也,□也。
【揚子法言】聖人之治天下,礙諸以禮樂。
又【集韻】魚其切,音疑。
礙□,靑石。
又葉魚記切,音詣。
【蘇轍嶽下詩】山林無不容,疲苶坐自礙,自知俗緣深,畢老收闤闠。
闠,求位切。
礚 【午集下】【石字部】 礚 【集韻】同磕。
【說文】硠礚,石聲。
又下礚,地名。
【北史李璨傳】宋將張永沈攸之等先屯下礚。
又葉去例切,音器。
【司馬相如子虛賦】礧石相擊,硠硠礚礚。
葉上會下外。
又葉口盍切,音榼。
【揚雄羽獵賦】□駍駖礚。
葉上轕下岋。
礛 【午集下】【石字部】 礛 【廣韻】古銜切【集韻】居銜切,□音監。
礛,治玉石靑礪也。
【戰國策】被礛磻。
本作厱。
又【集韻】盧甘切,音藍。
礷省文。
詳礷字註。
礜 【午集下】【石字部】 礜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預。
【說文】毒石,出漢中。
【山海經】西山臯塗之山,有白石,名礜,可毒。
【註】食之死,蠶食之肥。
又【集韻】羊諸切,音餘。
義同。
礝 【午集下】【石字部】 礝 【集韻】同碝。
詳碝字註。
亦同瑌瓀。
稩 【午集下】【禾字部】 稩 【集韻】幾利切,音冀。
禾長穗。
祽 【午集下】【示字部】 祽 【廣韻】子對切【集韻】【韻會】祖對切,□音晬。
月祭名。
又【集韻】取內切,音倅。
祭也。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抽遲切,音絺。
女字。
又香依切,音希。
義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當孤切【集韻】東徒切,□音都。
竹名。
□ 【備考】【未集】【耳字部】 □ 【字彙補】音義闕,出釋藏,恐是耶字之譌。
□ 【未集中】【糸字部】 □ 【玉篇】音舟。
綿也。
礞 【午集下】【石字部】 礞 ○按李時珍《本草綱目石部》有靑礞石,雲出宋嘉祐補註《本草》。
江北諸山往往有之,以旰山者爲佳,氣甘鹹,無毒,性下行,消食,治驚癇。
王隱君湯衡嘗用之。
註:謨蓬切,音蒙。
又漢《鐃歌十八曲》其三爲《艾如張》,末有爲此倚欲誰肯礞室句,則此字幷非《本草》始見。
舊本失收,今特補入。
礟 【備考】【午集】【石字部】 礟 【篇海類編】同礮。
礣 【午集下】【石字部】 礣 【廣韻】【集韻】□莫八切,音韎。
礣砎,堅也。
又小石也。
又【集韻】莫結切,音蔑。
義同。
礤 【午集下】【石字部】 礤 【廣韻】【集韻】□七曷切,音攃。
【玉篇】粗石也。
又【集韻】子末切,音幯。
義同。
又同攃,摩也。
礥 【午集下】【石字部】 礥 【廣韻】【集韻】【韻會】□下珍切,音□。
【玉篇】難貌。
又【廣韻】鞭也。
又【廣韻】胡田切,音賢。
艱險。
又剛強也。
【揚子太□經】陽氣微動,動而礥礥,物生之難也。
【辰集中】【木字部】【集韻】【類篇】□渠勿切,音倔。
斷木也。
【卯集中】【手字部】檥字之譌。
○按《史記》《說文》□作檥。
別作艤。
改從手,非。
礦 【午集下】【石字部】 礦 【集韻】同磺。
【周禮地官卝人註】卝之言礦也。
金玉未成器曰礦。
【郭璞江賦】其下則金礦丹礫。
又谷名。
【水經注】倚亳川水,出北山礦谷。
礧 【午集下】【石字部】 礧 【廣韻】落猥切【集韻】魯猥切,□音磊。
礧硌,大石。
又【集韻】魯水切,音壘。
碨礧,山貌。
或作□□。
亦作□□。
又盧回切,音雷。
擊也。
石轉突也。
【郭璞江賦】駭崩浪而相礧。
又盧對切,音類。
【廣韻】礧,重也。
又同礌。
【埤蒼】推石自高而下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礧石相擊。
又【字彙補】同傀儡之儡。
【唐書音訓】窟儡子,亦曰魁礧子。
作偶人以戲。
礨 【午集下】【石字部】 礨 【集韻】魯猥切,音磊。
礨空,小穴也。
一曰小封。
【莊子秋水篇】礨空之在大澤。
【註】礨空,小穴。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丘虛堀礨。
礩 【午集下】【石字部】 礩 【唐韻】之日切【集韻】【正韻】職日切,□音質。
【說文】柱下石。
又【集韻】脂利切,音至。
義同。
又【字彙補】同窒。
【周書熊安生傳】宿疑礩滯。
礪 【午集下】【石字部】 礪 【唐韻】【集韻】【韻會】□力制切,音例。
【書費誓】礪乃鋒刃。
【傳】磨石也。
【正義】厲以粗糲爲稱,故砥細於礪。
【玉篇】崦滋山礪石,可磨刃。
【說文】經典通用厲。
礫 【午集下】【石字部】 礫 【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郞狄切,□音歷。
【說文】小石也。
【張衡西京賦】爛若磧礫。
【註】石細者曰礫。
又丹沙亦曰丹礫。
【郭璞江賦】其下則金礦丹礫。
又黃礫,木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鮮支黃礫。
【顏監雲】黃礫,今用染者,黃屑木也。
又葉歷各切,音落。
【郭璞三水山贊】三水之山,珍石惟錯。
爰有璿瑰,金沙丹礫。
□ 【未集中】【老字部】 □ 【五經文字】□,經典相承,隷省作壽。
【玉篇】古文壽字。
註詳土部十一畫。
礬 【午集下】【石字部】 礬 【廣韻】附袁切【集韻】【韻會】符袁切,□音煩。
礬石。
【山海經】女牀山,其隂多涅石。
【郭註】礬石也。
楚人名涅石,秦人名羽涅。
【韻會】一名羽澤,有靑白黃黑絳五種。
又山礬,花名。
【正字通】俗名椗花,木高數尺,葉密枝肥,冬不凋,花白而香。
一名瑒花。
黃庭堅曰:江南野中椗花,土人採葉燒灰,染紫爲黝,不借礬而成。
因易名爲山礬。
韻會譌爲鄭花,且雲卽唐玉蘂花,謬也。
礭 【午集下】【石字部】 礭 【篇海】苦角切,音。
鞭也。
又【郭璞江賦】礐硞礭。
【註】皆水激石,嶮峻不平貌。
礮 【午集下】【石字部】 礮 【廣韻】匹貌切【集韻】【韻會】【正韻】披敎切,□拋去聲。
俗作砲。
機石也。
【前漢甘延壽傳】投石絕等倫。
【張晏曰】範蠡兵法,飛石重十二斤,爲機發行二百步,礮蓋出此。
【魏略曰】諸葛亮起衝車,郝昭以繩連石磨壓之,衝車折,卽礮事。
【唐書李密傳】以機發石,爲攻城械,號將軍礮。
又通作拋。
【後漢袁紹傳】曹操發石車擊袁紹,軍中呼霹靂車。
【註】卽今拋車。
【集韻】亦作□。
考證:〔【唐書李密傳】以機發石,爲攻城具,號將軍爲礮。
〕謹照原文具改械將軍下省爲字。
笒 【未集上】【竹字部】 笒 【廣韻】鋤針切【集韻】鋤簪切,□音岑。
竹名。
又【廣韻】【集韻】□巨禁切,音噤。
竹籖也。
【釋名】笒,橫在車前,織竹作之,孔笒笒也。
又【篇海】笒,籛也。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
與筨同。
【篇海】實中竹名。
礯 【午集下】【石字部】 礯 【集韻】娟營切,音攖。
【玉篇】石也。
礰 【午集下】【石字部】 礰 【集韻】同磿。
詳磿字註。
又與靂同。
【張衡西京賦】礔礰激而增響。
【註】霹靂也。
又的礰。
【張衡思□賦】顏的礰以遺光。
【註】的礰,明也。
又□礰,石名。
見【本草】。
礱 【午集下】【石字部】 礱 〔古文〕□【唐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音籠。
【說文】也。
【晉語】趙文子爲室,斲其椽而礱之。
【荀子性惡篇】鈍金必將礱厲,然後利。
【揚子法言】有刀礱諸。
又【玉篇】磨穀爲礱。
又【集韻】盧貢切,音弄。
義同。
【辰集上】【日字部】【玉篇】于鬼切,音偉。
日光也。
同暐。
礴 【午集下】【石字部】 礴 【廣韻】傍各切【集韻】【韻會】白各切,□音泊。
旁礴,混同貌。
又廣被也。
又充塞也。
【莊子逍遙遊】旁礴萬物。
【揚子太□經】昆侖旁礴幽。
昆侖,天之氣。
旁礴,地之形。
幽,人之心也。
人心幽微,具天妙用。
又槃礴。
【莊子田子方】畫史解衣槃礴。
【註】箕坐也。
又通薄。
【前漢揚雄傳】旁薄羣生。
又通魄。
【司馬相如封禪書】旁魄四塞。
礸 【午集下】【石字部】 礸 【集韻】子末切,音拶。
同礤。
粗石也。
禮 【午集下】【示字部】 禮 【集韻】禮古作禮。
註詳十三畫。
(禮)〔古文〕禮□□【廣韻】盧啓切【集韻】【韻會】裡弟切【正韻】良以切,□音蠡。
【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緻福也。
【釋名】禮,體也。
得其事體也。
【韻會】孟子言禮之實節文斯二者,蓋因人心之仁義而爲之品秩,使各得其敘之謂禮。
又姓。
【左傳】衞大夫禮孔。
【徐鉉曰】五禮莫重於祭,故從示。
豊者,其器也。
礽 【午集下】【示字部】 礽 【廣韻】如乗切【集韻】如蒸切,□音仍。
【玉篇】福也。
又就也。
亦作仍。
社 【午集下】【示字部】 社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常者切,闍上聲。
土地神主也。
【禮祭義】建國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廟。
【詩小雅】以社以方。
【疏】社,五土之神,能生萬物者,以古之有大功者配之。
共工氏有子句龍爲後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爲社。
後土,土官之名,故世人謂社爲後土。
杜預曰:在家則主中霤,在野則爲社。
【白虎通】人非土不立,封土立社,示有土也。
【禮祭法】王爲羣姓立社曰大社,王自爲立社曰王社,諸侯爲百姓立社曰國社,諸侯自爲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羣立社曰置社。
又【郊特牲】社祭土,而主隂氣也。
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風雨,以達天地之氣也。
○按:社爲地祭,但祭有二祭法,大社卽《郊特牲》所雲受霜露風雨,以達天地之氣者,曰方丘,亦曰太折。
夏日至,地示之祭,於此行焉,此北郊之社與郊對舉者也。
又王社,《載芟》詩序所謂春籍田而祈社稷,《良耜》詩序所謂秋報社稷者,於此行焉,祭土穀之神,而以句龍後稷配,此庫門內右之社,不與郊□稱者也。
蓋大社以祭率土之地示,王社以祭畿內之土穀,均名爲社,而大小則不同耳。
又私社。
【前漢五行志】建昭五年,兗州刺吏浩賞,禁民私所自立社。
【臣瓚註】舊制二十五家爲一社,而民或十家五家共爲田社,是私社也。
又書社。
【史記孔子世家】楚昭王將以書社地封孔子。
【註】二十五家爲裡,裡各立社。
書社者,書其社之人名於籍。
又社日。
【月令廣義】立春後五戊爲春社,立秋後五戊爲秋社。
又後世賓朋會聚曰結社。
【事文類聚】遠公結白蓮社,以書招淵明。
又謝靈運求入淨社,遠師以心雜止之。
又江淮謂母爲社。
【淮南子說山訓】社何愛速死,吾必悲哭社。
又複姓。
【風俗通】齊昌徙居社南,因以爲氏。
【何氏姓苑】有社北氏。
又葉他魯切,音土。
【前漢敘傳】布歷燕齊,叔亦相魯。
民思其故,或金或社。
礿 【午集下】【示字部】 礿 【唐韻】以灼切【集韻】【正韻】弋灼切【韻會】弋約切,□音藥。
亦作禴。
祭名。
【禮王制】天子四時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
【疏】礿,薄也,春物未成,祭品鮮薄。
○按礿禘嘗烝爲四時之祭,乃三代通禮。
鄭康成泥《天保》詩及《周官》有禴、祠、烝、嘗語,遂指此爲夏殷之禮。
周則春曰祠,夏曰禴,不知《天保》詩作於武王時,而禴、祠、烝、嘗實諸侯之禮。
武王末受命,典禮未定,故止春禴、夏禘、秋嘗、冬烝,未遑追王上祀,至周公相成王而後定,不必執彼疑此也。
若《周官》所言,先儒多謂爲周公未成之書,更不必泥耳。
餘詳禘字註。
又【集韻】弋笑切,音耀。
義同。
祀 【午集下】【示字部】 祀 〔古文〕□【唐韻】詳裡切【集韻】【韻會】象齒切【正韻】詳子切,□音似。
祭也。
【書洪範】八政,三曰祀。
【禮祭法】聖王制祭祀,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葘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
又【月令】春祀戸,夏祀竈,秋祀門,冬祀行,中央土,祀中霤。
又【祭法】王爲羣姓立七祀,諸侯爲國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適士二祀,庶士庶人一祀。
又年也。
【書伊訓】惟元祀。
【傳】取四時祭祀一訖也。
【釋名】殷曰祀。
祀,巳也。
新氣升,故氣巳也。
又【孝經士章疏】祀者,似也。
似將見先人也。
又葉夷益切,音亦。
【詩小雅】以爲酒食,以享以祀。
葉上翼下福,福音壁。
又葉養裡切,音以。
【詩大雅】克禋克祀,以弗無子。
【司馬相如封禪頌】孟冬十月,君徂郊祀,馳我君輿,帝用享祉。
又葉詳茲切,音祠。
【參同契】絫土立壇宇,朝暮敬祭祀。
鬼物見形象,夢寐感慨之。
【集韻】或作□。
祁 【午集下】【示字部】 祁 【廣韻】渠脂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音岐。
盛也,大也。
【書君牙】冬祁寒。
【詩小雅】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又舒遲貌。
【詩召南】被之祁祁。
又【小雅】興雨祁祁。
又衆多也。
【詩豳風】采蘩祁祁。
又【大雅】諸娣從之,祁祁如雲。
【註】祁祁,徐靚也。
如雲,衆多也。
又姓。
又通作耆。
【史記五帝紀註】堯姓伊祁。
【禮郊特牲】作伊耆。
又縣名。
在太原。
又諡。
【左傳莊六年】鄧祁侯。
【疏】諡法,經典不易曰祁。
衞有石祁子。
又【史記諡法】治典不殺曰祁。
【註】秉常不衰也。
又【廣韻】職雉切【集韻】軫視切,□音旨。
地名。
考證:〔【詩召南】彼之祁祁。
〕謹照原文彼改被。
竬 【午集下】【立字部】 竬 【玉篇】丘主切。
立也。
祅 【午集下】【示字部】 祅 【唐韻】【集韻】【韻會】於喬切【正韻】伊堯切,□音幺。
【說文】本作。
天反時爲災,地反物爲。
【前漢天文志】迅雷風祅。
【禮樂志】姦僞不萌,祅孽伏息。
又葉衣虛切,音於。
【孔臧鶚賦】觀之歡然,覽考經書。
在德爲祥,棄常爲祅。
【子集下】【蔔字部】【字彙補】同卣。
【辰集上】【日字部】【集韻】敕列切,音徹。
明也。
又直列切,音轍。
義同。
祆 【午集下】【示字部】 祆 【廣韻】呼煙切,音詽。
【說文】關中謂天爲祆。
又【集韻】他年切,音天。
又【集韻】【韻會】□馨煙切,音暄。
【正韻】虛延切,音軒。
義□同。
又官名。
唐官品有祆正。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吐芮切,音退。
斷也。
亦作□。
祇 【午集下】【示字部】 祇 【唐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音岐。
同示,地神。
【說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
又安也。
【詩小雅】壹者之來,俾我祇也。
【註】壹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又大也。
【易復卦】不遠復無祇悔。
【韓康伯雲】祇,大也。
旣能速復,是無大悔。
又【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
適也,但也。
【詩小雅】祇攪我心。
【韻會】孫奕示兒編曰:祇兩音,音岐者,神祇之祇。
音支者,訓適是也,如詩亦祇以異。
揚子曰:茲苦也,祇其所以爲樂也歟。
陸德明司馬溫公□以爲音支。
今杜詩韓詩或書作秖,從禾從氏,而俗讀曰質者,非也。
【玉篇】秖,竹屍切。
【廣韻】秖,丁尼切。
皆註曰:穀始熟也。
又通作圻。
【左傳昭十二年】是以獲沒於祇宮。
【馬融雲】圻內遊觀之宮。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章移切,音支。
木盛也。
○按《說文》無,《玉篇》附林部,今倂入。
【辰集中】【木字部】同。
祈 【午集下】【示字部】 祈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渠希切,音旂。
【說文】求福也。
【書召誥】祈天永命。
【詩小雅】以祈甘雨。
又【爾雅釋言】叫也。
【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
【註】祈,□也,謂有災變,號呼告於神,以求福。
□,音叫。
又報也,告也。
【詩大雅】以祈黃耉。
【疏】報養黃耉之老人,酌大鬥而嘗之,以告黃耉將養之也。
亦作蘄。
【荀子儒效篇】跨天下而無蘄。
又通圻。
【書酒誥】圻父薄違。
【詩小雅】作祈父。
【毛萇曰】祈折畿□同。
又同祁。
【書君牙】冬祁寒。
【禮緇衣】作祈寒。
又【集韻】古委切,音詭。
同,祭山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註】其祈沈以馬。
祉 【午集下】【示字部】 祉 【唐韻】【正韻】敕裡切【集韻】【韻會】醜裡切,□音恥。
【說文】福也。
【徐曰】祉之言止也,福所止不移也。
【易泰卦】以祉元吉。
【詩小雅】旣受多祉。
祊 【午集下】【示字部】 祊 【集韻】【韻會】晡橫切【正韻】補耕切,□音閍。
【說文】作□。
從示,彭聲。
或從方,門內祭先祖,所以彷徨也。
【詩小雅】祝祭于祊。
【傳】祊,門內也。
孝子不知神之所在,使祝博求之門內之旁,待賓客處也。
【禮禮器】設祭於堂,爲祊乎外。
【註】祊,明曰繹祭也。
謂之祊者,於廟門之旁,因名焉。
【疏】祊有二義,一正祭時,祭神於廟,復求神於廟門內。
一明日繹祭時,設饌於廟門外西室。
又邑名。
【春秋隱八年】鄭伯使宛來歸祊。
【註】祊,鄭祀泰山之邑,在琅邪費縣東南。
又通邴。
【公羊傳隱八年】作來歸邴。
【註】彼命反,又音丙。
又葉補光切,音邦。
【詩小雅】祝祭于祊,與下祀事孔明葉。
明音芒。
【正字通】周禮大司馬,中秋敎治兵,羅弊緻禽以祀祊。
鄭註:祊,當爲方,主祭四方,報成萬物。
引《詩》:以社以方。
據此是《周禮》方譌作祊,非方祊同也。
《字彙》祊音方,合方、祊爲一字,誤。
祋 【午集下】【示字部】 祋 【廣韻】丁外切【集韻】【韻會】都外切,□音□。
【說文】殳也。
或說,城郭市裡高縣羊皮,有不當入而欲入者,暫下以驚牛馬曰祋。
故從示殳。
詩曰:何戈與祋。
又祋祤,縣名。
在馮翊。
【前漢郊祀志】鳳皇集祋栩。
又【廣韻】丁活切,音掇。
義同。
前漢郊祀志,顏師古讀。
又姓。
漢光祿勳祋諷。
祌 【午集下】【示字部】 祌 【玉篇】【集韻】□直衆切,音仲。
神名。
又【字彙補】川中切。
與沖同。
【荀子非十二子篇】神禫其詞。
【註】卽沖澹也。
竎 【午集下】【立字部】 竎 【玉篇】方又切。
登也。
祏 【午集下】【示字部】 祏 【唐韻】【集韻】【正韻】常隻切【韻會】常亦切,□音石。
宗廟中藏主石室也。
【左傳莊十四年】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疏】慮有非常火災,於廟之北壁內爲石室,以藏木主,有事則出而祭之,旣祭納於石室。
祏字從示,神之也。
【說文】周禮有郊宗石室。
一曰大夫以石爲主。
考證:〔【左傳莊十四年】命我先人,典守宗祏。
〕謹照原文守改司。
祦 【午集下】【示字部】 祦 【廣韻】五乎切【集韻】訛胡切,□音吳。
福也。
祐 【午集下】【示字部】 祐 〔古文〕□【集韻】【類篇】【韻會】□尤救切,音又。
神助也。
【易大有】自天祐之。
【繫辭】祐者,助也。
又通作右。
【詩周頌】維天其有之。
【箋】神享其德而助之。
【書太甲】皇天眷佑有商。
又葉于貴切,音位。
【楚辭天問】驚女采薇鹿何祐,北至回水萃何喜。
喜,音戲。
祒 【午集下】【示字部】 祒 【集韻】田聊切,音迢。
人名。
巫鹹祒。
見【莊子】。
又【五音集韻】尺招切,音弨。
又【集韻】市沼切,音紹。
義□同。
祓 【午集下】【示字部】 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敷勿切,音拂。
除災求福也。
又潔也,除也。
【周禮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
【註】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
【左傳襄二十五年】祝祓社。
又【司馬相如封禪書】祓飾厥文。
【師古註】祓飾者,除去舊事,更飾新文。
又【五音集韻】方肺切,音廢。
義同。
又縣名。
在琅邪郡。
又通作茀。
【爾雅釋詁】祓,福也。
【註】詩:祓祿爾康矣。
今詩本作茀。
又通作弗。
【詩大雅】以弗無子。
【註】弗之言祓也。
祓除其無子之疾。
考證:〔【爾雅釋詁】祓,福也。
【註】詩,祓祿爾康矣。
〕謹照原文爾祿改祿爾。
□ 【未集中】【耳字部】 □ 【集韻】聽,古作□。
註詳十六畫。
祮 【備考】【午集】【示字部】 祮 【龍龕】同祰。
【卯集下】【攴字部】【廣韻】【集韻】□侯旰切,音翰。
【說文】止也。
周書曰:我于艱。
○按書文侯之命,今本作扞。
【類篇】或作攼。
又【集韻】許我切。
與同。
穎 【午集下】【禾字部】 穎 【唐韻】餘頃切【集韻】【韻會】【正韻】庾頃切,□音潁。
【玉篇】禾末也。
【詩大雅】實穎實栗。
【傳】穎,垂穎也。
【疏】穎是禾穗之挺,言其穗重而穎垂也。
【書序】唐叔得禾,異畝同穎。
【傳】穎,穗也。
禾各生一莖,而合爲一穗。
又鐶也。
【禮少儀】刀卻刃授穎。
又錐鋩也。
【史記平原君傳】如錐之處囊中,乃穎脫而出。
又警枕也。
【禮少議】穎杖琴瑟。
【註】穎,警枕也。
【疏】穎是穎發之義,故爲警枕。
【釋文】穎,京領反。
又【韻會】筆頭也。
韓愈有毛穎傳。
又【正字通】士才能拔類者亦曰穎。
【陸機文賦】拔尤取穎。
又姓。
【左傳隱元年】穎考叔爲潁谷封人。
後遂以爲氏。
【急就篇】亦作潁。
○按穎當依《說文》隷禾部,《字彙》《正字通》譌入頁部,今改正。
穑 【午集下】【禾字部】 穡 【唐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音色。
【說文】穀可收曰穡。
【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疏】種之曰稼,斂之曰穡,穡是秋收之名。
又【洪範疏】穡,惜也。
言聚蓄之可惜也。
亦通作嗇。
【禮郊特牲】主先嗇而祭司嗇。
【註】先嗇若神農,司嗇後稷是也。
又愛吝也。
【左傳僖二十一年】臧文仲曰:務穡勸分。
【註】穡,儉也。
【疏】穡是愛惜之義,故爲儉。
又【昭元年】穆叔曰:大國省穡而用之。
【註】穡,愛也。
穔 【午集下】【禾字部】 穔 【玉篇】【集韻】□胡光切,音黃。
野穀。
穕 【午集下】【禾字部】 穕 【廣韻】【集韻】□七接切,音妾。
土穕,農具。
穖 【午集下】【禾字部】 穖 【唐韻】居狶切,音蟣。
【說文】禾穖也。
又【韻會】居豈切,音已。
義同。
又【集韻】幾利切。
同穊,稠也。
穗 【午集下】【禾字部】 穗 〔古文〕□【唐韻】【集韻】□徐醉切,音遂。
【說文】禾成秀也。
本作□。
或從惠。
【詩王風】彼稷之穗。
【傳】穗,秀也。
【書傳】成王時,有三苗貫桑葉而生,同爲一穗,其大盈車,長幾充箱。
【後漢張堪傳】堪拜漁陽太守,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爲政,樂不可支。
又【墨池編】炎帝因上黨羊頭山始生嘉禾,作穗書,用頒時令。
穘 【午集下】【禾字部】 穘 【廣韻】許交切【集韻】虛交切,□音虓。
與藃同。
禾傷肥也。
又草貌。
又【集韻】人要切,音饒。
禾貌。
穚 【午集下】【禾字部】 穚 【廣韻】舉喬切【集韻】【韻會】居妖切【正韻】堅堯切,□音驕。
禾秀也。
又莠草長茂貌。
又通作驕。
【詩齊風】維莠驕驕。
亦通作喬。
【揚子法言】田甫田者莠喬喬。
穛 【午集下】【禾字部】 穛 【廣韻】【集韻】【韻會】□側角切,音捉。
【說文】作□。
早取穀也。
又生穫曰穛。
【禮內則疏】穛是斂縮之名,明以生穫,故其物斂縮也。
穜 【午集下】【禾字部】 穜 【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
穜稑。
詳稑字註。
又【廣韻】直容切【集韻】【韻會】傳容切,□音重,亦書作重。
【詩豳風】黍稷重穋。
【正字通】按毛詩重穋,重讀平聲,不借用種穜。
自說文以禾從重者爲重穋之重,禾從童者爲蓺種之穜,後人因襲不改,陸德明又從而傅會之。
究其義則種爲蓺植,讀若衆。
爲穀種,讀若腫。
如大雅生民:誕降嘉種,種之黃茂。
分上去二聲是也。
不必泥說文種爲先穜後熟,穜爲蓺也。
詳見種字註。
穟 【午集下】【禾字部】 穟 【唐韻】【集韻】【正韻】□徐醉切,音遂。
禾秀。
【說文】禾□之貌。
【詩大雅】禾役穟穟。
【傳】穟穟,苗好美也。
【五音集韻】亦作□。
□ 【未集中】【耒字部】 □ 【集韻】夷益切,音繹。
耕也。
穠 【午集下】【禾字部】 穠 【廣韻】女容切【集韻】【韻會】尼容切,□音醲。
華木稠多貌。
【詩召南】何彼穠矣。
【傳】穠猶戎戎也。
又【廣韻】而容切【集韻】如容切,□音茸。
義同。
穡 【午集下】【禾字部】 穡 【唐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音色。
【說文】穀可收曰穡。
【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疏】種之曰稼,斂之曰穡,穡是秋收之名。
又【洪範疏】穡,惜也。
言聚蓄之可惜也。
亦通作嗇。
【禮郊特牲】主先嗇而祭司嗇。
【註】先嗇若神農,司嗇後稷是也。
又愛吝也。
【左傳僖二十一年】臧文仲曰:務穡勸分。
【註】穡,儉也。
【疏】穡是愛惜之義,故爲儉。
又【昭元年】穆叔曰:大國省穡而用之。
【註】穡,愛也。
穢 【午集下】【禾字部】 穢 〔古文〕□【廣韻】於廢切【集韻】【韻會】烏廢切,□音薉。
【說文】蕪也。
【徐曰】田中雜草也。
【前漢楊惲傳】蕪穢不治。
又惡也,汙也。
【書盤庚】無起穢以自臭。
【左傳昭二十六年】晏子曰:天之有彗也,以除穢也。
又與薉同。
【荀子天論篇】耘耨失薉。
【註】薉穢同。
又葉于列切。
【左思魏都賦】一自以爲禽鳥,一自以爲魚鼈。
山阜猥積而崎嶇,泉流迸集而咉咽。
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蕪穢。
又葉音塢。
【楚辭招魂】主此盛德兮,牽於俗而蕪穢。
上無所考此盛德兮,長離殃而愁苦。
穤 【午集下】【禾字部】 穤 【正字通】俗稬字。
穥 【午集下】【禾字部】 穥 【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
穥穥,黍稷美也。
【集韻】禾稼謂之穥。
亦通作與平聲。
【詩小雅】我黍與與。
【註】蕃盛貌。
穦 【午集下】【禾字部】 穦 【字彙】紕民切,音繽。
香氣也。
穧 【午集下】【禾字部】 穧 【唐韻】在詣切【集韻】【韻會】【正韻】才詣切,□音劑。
【說文】穫刈也。
一曰撮也。
【廣韻】刈禾把數。
【詩小雅】此有不斂穧。
【疏】穧,禾之鋪而未束者。
又【廣韻】【集韻】□子例切,音祭。
又【集韻】疾二切,音自。
又在禮切,音薺。
又疾智切,音漬。
義□同。
又【集韻】同。
積禾也。
穨 【午集下】【禾字部】 穨 【廣韻】杜回切【集韻】徒回切,□音魋。
【說文】禿貌。
又同頹。
暴風也。
【詩小雅】維風及頹。
【疏】孫炎曰:迴風從上下曰頹。
又頹廢也。
【後漢趙咨傳】至於戰國,漸至穨陵。
【註】頹廢陵遲。
穩 【午集下】【禾字部】 穩 【唐韻】【集韻】【正韻】□烏本切,溫上聲。
【說文】蹂穀聚也。
一曰安也。
從禾,隱省。
古通用安隱。
又【字彙補】葉烏銑切,音偃。
【蘇軾垂雲亭詩】江山雖有餘,亭榭苦難穩。
登臨不得要,萬象各偃蹇。
穪 【午集下】【禾字部】 穪 【正字通】俗稱字。
穫 【午集下】【禾字部】 穫 【唐韻】胡郭切【集韻】【韻會】黃郭切,□音濩。
【說文】刈穀也。
草曰刈,穀曰穫。
【易無妄】不耕穫,不葘畬。
【詩豳風】八月其穫。
又隕穫,困迫失志貌。
【禮儒行】不隕穫于貧賤。
【註】隕如蘀之隕而飄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又【集韻】胡陌切,音獲。
義同。
又【集韻】胡故切,音護。
焦穫,地名。
【詩小雅】整居焦穫。
【傳】焦穫,周地接於玁狁者。
【爾雅釋地註】今扶風池陽縣瓠中是也。
考證:〔【禮儒行】不隕穫于貧賤。
【註】隕如籜之隕而飄零。
〕謹照原文籜改蘀。
穬 【午集下】【禾字部】 穬 【唐韻】古猛切,音礦。
【說文】芒粟。
【六書故】五穀皆有穬,又作□。
一曰稻不熟。
穭 【午集下】【禾字部】 穭 【廣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音呂。
自生稻也。
又【韻會】與稆同。
【唐書馬燧傳】懷州稆生於境。
又通作旅。
【後漢光武紀】嘉穀旅生。
【註】寄也。
不因播種而生。
【前漢天文志】參主葆旅。
【註】關中謂桑楡孽生爲葆,禾野生曰旅。
穮 【午集下】【禾字部】 穮 【集韻】【韻會】□嬌切【正韻】□遙切,□音鑣。
耘田也。
除草也。
【左傳昭元年】譬加農夫,是穮是蔉。
又【韻會】通作麃。
【詩周頌】緜緜其麃。
【註】耘不息也。
又【集韻】披交切,音拋。
穮,禾虛貌。
又披敎切,音較。
義同。
穰 【午集下】【禾字部】 穰 【廣韻】汝陽切【集韻】【韻會】如陽切【正韻】如羊切,□音攘。
【說文】禾□已治者。
【廣韻】禾莖。
又禾實豐也。
【詩商頌】豐年穰穰。
又凡物豐盛皆曰穰。
【詩周頌】降福穰穰。
【傳】穰穰,衆也。
又【史記滑稽傳】道傍有穰田者。
【註】謂爲田求福穰。
又姓。
齊將穰苴之後。
【何氏姓苑】今高平人。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南陽郡穰縣。
又【正字通】與瓤通。
凡果實中之子曰屖穰。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汝兩切,音壤。
豐也。
【前漢張敞傳】京師長安中浩穰。
又【集韻】人成切,□平聲。
蹂禾黍之餘也。
考證:〔【詩商頌】農年穰穰。
〕謹照原文農年改豐年。
穱 【午集下】【禾字部】 穱 【廣韻】【集韻】【韻會】□側角切,音捉。
稻下種麥。
【張衡南都賦】冬稌夏穱。
【左思吳都賦】穱秀菰穂。
【韓愈納涼聮句】汲冷漬香穱。
又【玉篇】小也。
又早熟亦作□。
又【集韻】卽約切,音爵。
穄也。
【辰集上】【日字部】【廣韻】醜晏切【集韻】醜諫切,□音。
赤色。
又【集韻】醜赧切,□,溫濕貌。
窤 【午集下】【穴字部】 窤 【字彙補】古寬切,音官。
地名。
穲 【午集下】【禾字部】 穲 【正字通】與離□通。
禾苗也。
【廣韻】穲穲,黍稷行列也。
【集韻】五穀之列爲穲。
祺 【午集下】【示字部】 祺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其。
【說文】吉也。
【爾雅釋言】祥也。
【詩大雅】壽考維祺。
【荀子非十二子篇】儼然壯然祺然。
【註】祺,安泰不憂懼之貌。
又州名。
古冄駹國也。
宋置祺州。
又【集韻】居之切,音姬。
籀從基,義同。
禥,籒文。
祼 【午集下】【示字部】 祼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音貫。
祭酌鬯以灌地。
【詩大雅】祼將于京。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肆獻祼享先王。
【註】祼之言灌,灌以鬱鬯,謂始獻屍求神時也。
【書洛誥】王入大室祼。
【疏】以圭瓚酌鬱鬯之酒以獻屍,屍受祭而灌於地,因奠不飮謂之祼。
又【周禮春官典瑞】祼圭有瓚,以肆先王,以祼賓客。
【疏】祼皆據祭而言,至於生人飮酒,亦曰祼,故禮記投壷雲:奉觴賜灌,是生人飮酒爵行亦曰祼也。
按此則祼與灌通。
祾 【午集下】【示字部】 祾 【廣韻】力膺切【集韻】閭承切,□音陵。
祭名。
又神之福也。
又【集韻】魯登切,音楞。
義同。
祿 【午集下】【示字部】 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谷切,音鹿。
【說文】福也。
【廣韻】善也。
【詩商頌】百祿是何。
【箋】當擔負天之多福。
又俸也。
居官所給廩。
【禮王制】位定然後祿之。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羣臣,二曰祿。
【疏】以功詔祿。
祿,所以富臣下,故雲。
【禮曲禮】士曰不祿。
【疏】士祿以代耕。
不祿,不終其祿也。
又司祿,星名。
【史記天官書】文昌宮六曰司祿。
又回祿,火神。
【左傳昭十八年】鄭禳火於回祿。
又姓。
紂子祿父後。
又州名。
廣南化外有福祿州,唐總章二年置。
又天祿,獸名。
【前漢西域傳註】似鹿,長尾,一角者爲天祿,兩角者爲辟邪。
漢有天祿閣,因獸立名,藏祕書。
又【廣韻】龍玉切,音錄。
祿祿,形貌爲禮也。
陸德明說。
又葉錄直切,音力。
【漢昭帝冠詞】摛顯先帝之光耀,以承皇天之嘉祿。
欽奉仲春之吉辰,普遵大道之郊域。
又葉歷各切,音落。
【前漢敘傳】位過厥任,鮮終其祿。
博之翰音,鼓妖先作。
禀 【午集下】【示字部】 禀 【正字通】俗稟字。
【唐韻】【集韻】【韻會】□力錦切,音懔。
【說文】賜穀也。
從從禾。
【徐曰】公稟賜之也。
【廣韻】與也。
【增韻】供也,給也,受也。
【禮中庸】旣稟稱事。
【歐陽氏曰】古者給人以食,取之倉廩,故因稱稟給,稟食。
【前漢孝文紀】吏稟當受鬻者。
【師古註】稟,給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筆錦切,賓上聲。
受命曰稟。
【書說命】臣下罔攸稟令。
【傳】稟,受也。
毛氏曰:今俗以白事爲稟,古無此義。
又水名。
【水經注】長社北界有稟水。
又【集韻】逋鴆切,賓去聲。
受也。
【韻會】俗作禀,非。
禁 【午集下】【示字部】 禁 【唐韻】【集韻】【韻會】□居切,今去聲。
制也,勝也,戒也,謹也,止也。
【易繫辭】禁民爲非曰義。
又天子所居曰禁。
【蔡邕曰】漢制,天子所居門閤有禁,非侍禦之臣不得妄入,稱禁中。
避元後父名,攺省中。
又承酒尊之器。
【禮禮器】大夫士棜禁。
【疏】承尊者皆用禁,名之禁者,因爲酒戒也。
又樂名。
【周禮春官鞮鞻氏掌四夷之樂註】東方曰韎,南方曰任,西方曰侏離,北方曰禁。
亦作僸。
又【說文】吉兇之忌。
又【小爾雅】禁,錄也。
又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
力所勝也,當也,刧持也。
【前漢鹹宣傳】猶弗能禁。
又同紟。
紟,帶也。
【荀子非十二子篇】其纓禁緩。
考證:〔【周禮鞮鞻氏註】西方曰株離,北方曰禁。
〕謹照原文株離改侏離。
禂 【午集下】【示字部】 禂 【唐韻】都皓切【集韻】【韻會】覩老切,□音倒。
與禱通。
【說文】禱牲馬祭也。
【周禮春官】甸祝禂牲禂馬,皆掌其祝號。
【註】杜子春雲:禂,禱也。
爲馬禱無疾,爲田禱多獲禽牲。
【詩小雅】旣伯旣禱。
【疏】伯,馬祖,天駟房星之神,爲田而禱馬祖,求馬強健。
○按杜說《詩》疏禂牲禂馬,總是馬祭一事。
鄭康成註《周禮》,不取杜說,謂禂讀如伏誅之誅,今侏大字也。
爲牲祭求肥充,爲馬祭求肥健,據此則禂止釋肥大,不切禱意,而禂牲禂馬爲兩事矣,與杜說迥不同。
《集韻》《韻會》主鄭說,音追輸切,而又止釋雲爲牲祭求肥充,反脫卻祭馬一事,不知何解。
又【集韻】刀號切,音到。
義同。
或作□。
□ 【未集下】【肉字部】 □ 【篇海】音纂。
脂也。
□ 【備考】【未集】【羊字部】 □ 【字彙補】與執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丁定切,音飣。
竹器。
穾 【午集下】【穴字部】 穾 【集韻】【韻會】一叫切【正韻】一笑切。
□與窔同。
深也。
又隱暗處。
【釋名】穾,幽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巖穾洞房。
又複室也。
【楚辭招魂】冬有穾廈。
【註】穾,複室。
又【集韻】【正韻】□伊鳥切,音杳。
戸樞聲,室東南隅也。
又【字彙補】伊堯切,音妖。
深竅聲。
【莊子齊物篇】穾者咬者。
考證:〔【司馬相如子虛賦】巖穾洞房。
〕謹照原文子虛賦改上林賦。
祿 【午集下】【示字部】 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谷切,音鹿。
【說文】福也。
【廣韻】善也。
【詩商頌】百祿是何。
【箋】當擔負天之多福。
又俸也。
居官所給廩。
【禮王制】位定然後祿之。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羣臣,二曰祿。
【疏】以功詔祿。
祿,所以富臣下,故雲。
【禮曲禮】士曰不祿。
【疏】士祿以代耕。
不祿,不終其祿也。
又司祿,星名。
【史記天官書】文昌宮六曰司祿。
又回祿,火神。
【左傳昭十八年】鄭禳火於回祿。
又姓。
紂子祿父後。
又州名。
廣南化外有福祿州,唐總章二年置。
又天祿,獸名。
【前漢西域傳註】似鹿,長尾,一角者爲天祿,兩角者爲辟邪。
漢有天祿閣,因獸立名,藏祕書。
又【廣韻】龍玉切,音錄。
祿祿,形貌爲禮也。
陸德明說。
又葉錄直切,音力。
【漢昭帝冠詞】摛顯先帝之光耀,以承皇天之嘉祿。
欽奉仲春之吉辰,普遵大道之郊域。
又葉歷各切,音落。
【前漢敘傳】位過厥任,鮮終其祿。
博之翰音,鼓妖先作。
禅 【午集下】【示字部】 禪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時戰切,音繕。
封禪。
【韻會】築土曰封,除地曰禪。
古者天子巡守,至於四嶽,則封泰山而祭天,禪小山而祭山川。
舜典,歲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是也。
齊桓公欲封泰山,管仲設辭拒之,謂非有符瑞,不可封禪。
至秦始皇惑於神仙之說,欲禱祠以求長生,遂以封禪爲異典。
項氏曰:除地爲墠,後改曰禪,神之矣。
又代也。
禪讓,傳與也。
【孟子】唐虞禪。
一作嬗。
【前漢律歷志】堯嬗以天下。
【師古往】嬗,古禪讓字也。
又通作擅。
【荀子正論篇】堯舜擅遜。
【註】與禪同。
又作儃。
【揚子法言】允哲堯儃舜之重。
【註】同禪。
又漢書禪多作。
詳字註。
又【廣韻】市連切【集韻】【韻會】時連切,□音蟬。
靜也。
浮圖家有禪說。
【傳燈錄】禪有五,外道禪,凡夫禪,小乗禪,大乗禪,最上乗禪。
【杜甫詩】虛空不離禪。
秢 【午集下】【禾字部】 秢 【廣韻】【集韻】□郞丁切,音靈。
禾始熟曰秢。
又【玉篇】年也。
【字彙補】漢□與齡同。
【辰集中】【木字部】【集韻】【類篇】□張如切,音豬。
木立死也。
【辰集中】【木字部】【集韻】魯故切,音路。
桐也。
禇 【午集下】【示字部】 禇 【正字通】褚字之譌。
姓譜無禇姓。
【辰集下】【歹字部】【集韻】子亥切,音宰。
滅也。
【備考】【辰集】【木字部】【篇海類編】同槳。
禉 【午集下】【示字部】 禉 【正字通】□字之譌。
禊 【午集下】【示字部】 禊 【廣韻】【集韻】【正韻】□胡計切,音係。
祓禊,除惡祭名。
【正字通】禊有二,論語:浴乎沂。
王羲之蘭亭脩禊事,此春禊也。
劉禎魯都賦,素秋二七,天漢指隅,人胥祓禳,國子水嬉,用七月十四日,此秋禊也。
又西京雜記載高祖與戚夫人正月上辰出百子池邊,灌濯以祓妖邪。
三月上巳,張樂於流水。
則漢宮中春亦兩禊也。
又【集韻】訖黠切,音頡。
義同。
禋 【午集下】【示字部】 禋 〔古文〕□□【唐韻】於眞切【集韻】伊眞切,□音因。
【說文】潔祀也。
一曰精意以享爲禋。
【書舜典】禋于六宗。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
【註】禋之言煙,周人尚臭,煙氣之臭聞者。
又【集韻】【韻會】□因蓮切,音燕。
【詩周頌】肇禋,徐邈讀若煙。
○按:禋,又作煙。
見魏受禪表。
又□,與□重碼。
禍 【午集下】【示字部】 禍 〔古文〕旤□□□【唐韻】【正韻】胡果切【集韻】戸果切【韻會】合果切,□和上聲。
【說文】害也,神不福也。
【釋名】毀也,言毀滅也。
【增韻】殃也,災也。
【詩小雅】二人從行,誰爲此禍。
【禮表記】君子愼以避禍。
又作旤。
【前漢五行志】六畜謂之旤,言其著也。
又作祻。
【晉書文帝紀】□同發機。
又葉後五切,戸上聲。
【馮衍顯志賦】昔三後之純粹兮,每季世而窮禍。
弔夏桀於南巢兮,哭殷紂於牧野。
野,音豎。
又葉紙韻,虎委切。
【荀子成相篇】世之禍,惡賢士,子胥見殺百裡徙。
又葉支韻,許規切。
【荀子成相篇】論臣過,反其施,尊主安國尚賢義,距諫飾非,愚而上同,國必禍。
義葉宜。
禎 【午集下】【示字部】 禎 【唐韻】陟盈切【集韻】【韻會】知盈切,□音貞。
【說文】祥也,休也。
【徐曰】禎者,貞也。
貞,正也。
人有善,天以符端正告之。
【禮中庸】必有禎祥。
【疏】本有今異曰禎,如本有雀,今有赤雀來,是禎也。
本無今有曰祥,本無鳳,今有鳳來,是祥也。
福 【午集下】【示字部】 福 〔古文〕畗【唐韻】【集韻】【韻會】□方六切,膚入聲。
祐也,休也,善也,祥也。
【禮祭統】福者,備也。
【易謙卦】鬼神害盈而福謙。
【書洪範】嚮用五福。
又【釋名】福,富也。
其中多品如富者也。
又祭祀胙肉曰福。
【周禮天官膳夫】祭祀之緻福者,受而膳之。
【穀梁傳僖十年】祠緻福於君。
又福猶同也。
【張衡西京賦】仰福帝居,陽曜隂藏。
【薛註】言今長安宮,上與五帝所居之太微宮,陽時則見,隂時則藏,同法也。
又州名。
秦閩中郡,□立閩州,唐改福州。
又姓。
元忠臣福壽。
又【集韻】【韻會】□敷救切,音副。
藏也。
【史記龜筴傳】邦福重龜。
【註】徐廣讀。
又葉筆力切,音偪。
【詩大雅】自求多福。
【儀禮士冠禮】介爾景福。
俱葉上德字。
【正字通】福本有偪音。
說文從示畐聲。
賈誼治安策,疏者或制大權,以福天子。
乃偪譌爲福,非福與偪通也。
諸韻書誤以爲福、偪同音共義,合爲一,蓋未詳毛詩、儀禮及安世房中歌、班固明堂詩,福皆讀偪,與偪義不相通也。
韻會職韻逼字註雲,通作福。
字彙福與逼同,尤非。
考證:〔【唐韻】【集韻】【韻會】□方六切,膚平聲。
〕謹按福係入聲字,平改入。
禐 【午集下】【示字部】 禐 【篇海】王眷切,音瑗。
佩也。
禑 【午集下】【示字部】 禑 【五音集韻】五乎切,音吳。
福也。
又【玉篇】同祦。
禒 【午集下】【示字部】 禒 【篇海】息淺切,音癬。
祭餘肉。
【正字通】祿字之譌。
禓 【午集下】【示字部】 禓 【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餘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
【說文】道上祭也。
一曰道神。
又【廣韻】式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屍羊切,□音商。
逐強鬼也。
【禮郊特牲】鄕人禓。
【註】禓強鬼,謂時儺索室,毆疫逐強鬼。
【集韻】或作□。
禔 【午集下】【示字部】 禔 【廣韻】【集韻】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
福也,安也。
又【廣韻】【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音題。
又【廣韻】是支切【集韻】【韻會】【正韻】常支切,□音時。
義□同。
又【韻會】同祗。
【易復卦】無祗悔。
王肅陸績本作禔。
【史記韓長孺傳】禔取辱耳。
【註】禔,一作祗。
禕 【午集下】【示字部】 禕 【廣韻】於離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宜切,□音衣。
【爾雅釋詁】美也。
【疏】歎美也。
又【廣韻】珍也。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此芮切,音毳。
重擣也。
【博雅】謝也。
【辰集中】【木字部】【正字通】同栚。
禖 【午集下】【示字部】 禖 【唐韻】莫桮切【集韻】【韻會】【正韻】謨杯切,□音枚。
天子求子祭名。
【禮月令】仲春之月,以太牢祠于高禖,天子親往,後妃率九嬪禦,乃禮天子所禦,帶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
【□曰】高禖,先禖之神。
高,尊之之稱。
變媒言禖,神之也。
○按《禮月令》鄭康成註:娀□吞卵生契,後王以爲媒官,嘉祥而立祠,蓋以高辛爲禖神也。
據孔疏雲:《毛詩》傳,姜嫄從帝祠郊禖,又□狄從帝祈郊禖,是先有禖神矣,此亦足證鄭說之鑿。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苦猥切,音傀。
竹高節。
又戸賄切,音瘣。
義同。
禞 【午集下】【示字部】 禞 【集韻】同祰。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築或作□。
註詳築字。
□ 【備考】【未集】【羽字部】 □ 【川篇】同。
禘 【午集下】【示字部】 禘 【唐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第。
王者大祭名。
【禮大傳】禮,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按:禘祫之說,千古聚訟。
鄭康成據《禮緯》三年一祫,五年一禘,謂祫大禘小。
王肅張融孔晁輩,謂祫小禘大,確分禘祫爲兩祭。
通考《禮》經,禘祫實一事,而禘卽時祭中之一也,夫祫從示從合,是凡合祭皆爲祫。
禘從示從帝,蓋帝祭之稱,其制始帝舜,夏、商、周、因之,其義取審諦昭穆,上追祖所自出,下及毀廟未毀廟之主,天子四時之祭,春礿、夏禘、秋嘗、冬烝,《祭統》《王制》每□舉之,而要莫大於禘,故《春秋》獨書大事,《公羊》亦以禘之祫爲特大而著之曰大祫也。
先儒以《春秋》《公羊》於此俱不言禘,遂謂別有祫祭,獨杜預以《左傳》無祫祭之文,因以禘釋大事。
孔穎達疏曰:祫卽禘也,取其序昭穆,謂之禘,取其合羣祖,謂之祫,誠不易之解矣。
趙匡又泥以祖配之之文,謂不及羣祖,夫始祖下皆曰祖,以祖配之,獨不包諸祖乎。
且《爾雅》釋祭雲禘,大祭也。
若止禘祖所自出,非大合昭穆,得爲大祭乎。
元儒黃楚望曰:始祖率有廟無廟之主,以共享於所自出,所以使子孫皆得見其祖,又以世次久遠,見始祖之功德爲尤盛也,斯深得制禘之旨矣。
禚 【午集下】【示字部】 禚 【玉篇】之若切【集韻】【正韻】職略切,□音灼。
齊地名。
【春秋莊二年】夫人姜氏會齊侯于禚。
禛 【午集下】【示字部】 禛 【唐韻】側鄰切【集韻】之人切,□音眞。
【說文】以眞受福也。
禜 【午集下】【示字部】 禜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爲命切,音詠。
祭名。
【左傳昭元年】山川之神,則水旱疫癘之災,於是乎禜之。
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之不時,於是乎禜之。
【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四曰禜。
【說文】設緜蕝爲營以禳之。
【禮疏】禜,壇域也。
爲營域而祭之,是除去兇災之祭也。
又【廣韻】永兵切,音榮。
又【集韻】維傾切,音營。
義□同。
禝 【午集下】【示字部】 禝 【集韻】節力切,音卽。
堯臣能播五穀,有功於民,祀之。
通作稷。
註詳禾部十畫。
禟 【午集下】【示字部】 禟 【玉篇】【集韻】□徒郞切,音唐。
祐也。
禠 【午集下】【示字部】 禠 【唐韻】息移切【集韻】【韻會】相支切【正韻】相咨切,□音斯。
【爾雅釋詁】福也。
【張衡東京賦】祈禠禳災。
又【集韻】常支切,音匙。
又餘支切,音移。
又翹移切,音祈。
又演爾切,音匜。
義□同。
禡 【午集下】【示字部】 禡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駕切,音罵。
師旅所止地,祭名。
【詩大雅】是類是禡。
【傳】於內曰類,於野曰禡。
【禮王制】禡於所征之地。
又【集韻】或作貉。
【周禮春官】肆師凡四時之大甸獵,祭表貉則爲位。
【註】貉,師祭也。
《釋文》莫駕反,鄭音陌。
【疏】師祭者。
爾雅雲:是類是禡,故知貉爲師祭也。
祭先世創首造軍法者也。
又葉滿補切,音姥。
【鼓吹曲】師執提,工執鼓,坐作從節,有序盛矣。
允文允武,蒐田表禡。
考證:〔【周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