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濃厚也。
【禮儒行】其飮食不溽。
【註】恣滋味爲溽,溽之言欲也。
【疏】言飮食尚質,不濃厚也。
又水名。
【穆天子傳】已酉,天子飮于溽水之上。
又【楊氏古音】人餘切。
【古歸藏易】需卦作溽字,同濡。
【辰集下】【殳字部】【集韻】呼來切,音咍。
□,剛卯也,以逐鬼鬽。
從辰巳之巳。
互詳字註。
又【集韻】已亥切,音改。
又倚亥切,音唉。
義□同。
○按《說文》本作□。
從□爲正。
溾 【巳集上】【水字部】 溾 【廣韻】乙皆切【集韻】烏乖切,□音崴。
【博雅】溾涹。
汙濁也。
又【玉篇】沒也。
一曰回淵。
又水名。
【水經注】溾水,出竟陵郡新陽縣。
又【集韻】烏回切,音隈。
又【廣韻】胡罪切【集韻】戸賄切,□音瘣。
又【集韻】虎猥切,音賄。
又烏賄切,音猥。
或作渨。
義□同。
滀 【巳集上】【水字部】 滀 【廣韻】醜六切【集韻】敕六切,□音蓄。
水聚也。
【木華海賦】□濆淪而滀漯。
【註】滀漯,攢聚貌。
又【莊子大宗師】滀乎進我色也。
【註】色憤起貌。
又急意。
【後漢公孫瓚傳】滀水陵高。
【註】滀喩急也。
滁 【巳集上】【水字部】 滁 【唐韻】直魚切【集韻】【韻會】陳如切【正韻】長魚切,□音除。
水名,出簸箕山,入海。
又州名。
【廣輿記】秦屬九江郡,東晉曰南譙,北齊曰北譙,隋唐宋曰滁州。
澱 【巳集上】【水字部】 澱 【唐韻】【集韻】【韻會】□堂練切,音電。
【說文】滓垽也。
又【爾雅釋草】葴,馬藍。
【註】今爲澱者是也。
又【通雅】湖澱波之漾者曰澱。
【水經注】汶水又西合一水,西南入茂都澱。
澱,陂水之異名也。
亦與澱通。
【玉篇】或作□。
通作壂。
澲 【巳集上】【水字部】 澲 【唐韻】魚怯切【集韻】逆怯切,□音業。
橫水大版。
澳 【巳集上】【水字部】 澳 【唐韻】於六切【集韻】【韻會】【正韻】乙六切,□音郁。
【說文】隈厓也。
通作隩。
【荀悅申鑒】若亂之墜於澳也。
【註】澳,崖內近水之處。
又【廣韻】烏到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到切,□音奧。
深也。
一曰水名。
澴 【巳集上】【水字部】 澴 【廣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還。
水名。
【廣輿記】澴河,在江西德安府孝感縣,唐置澴州。
又漩澴,水濆起貌。
一曰波流轉貌。
【郭璞江賦】漩澴滎瀯。
又【集韻】隳緣切,音翾。
義同。
又滎絹切,音縣。
聚流也。
又翾縣切,音絢。
又兪絹切,音蝝。
義□同。
【集韻】或作。
澵 【巳集上】【水字部】 澵 【正字通】瀙字之譌。
【午集下】【示字部】【集韻】果羽切,音矩。
姓也。
【正字通】按姓苑有楀無。
□ 【備考】【未集】【網字部】 □ 【龍龕】語堅切,音姸。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烏回切,音隈。
女字。
又鄔賄切,音碨。
娞,姸也。
濷 【補遺】【巳集】【水字部】 濷 【搜眞玉鏡】音沸。
溢也。
濺 【巳集上】【水字部】 濺 【廣韻】則旋切【集韻】【韻會】將先切,□音箋。
濺濺,水疾流貌。
【沈約詩】出浦水濺濺。
又【廣韻】【集韻】□子賤切,音箭。
水激也。
通作湔。
【史記藺相如傳】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
又【集韻】則旰切,音贊。
與灒同。
汗灑也。
又才線切,音賤。
激也。
【集韻】或作淺。
又作□。
通作碊。
濻 【巳集上】【水字部】 濻 【集韻】瀢,或作濻。
【醜集中】【土字部】【集韻】迄業切,音脅。
堤也。
又【玉篇】堤水也。
瀃 【巳集上】【水字部】 瀃 【集韻】【韻會】□斯義切,音賜洩水門。
一說停水曰瀃。
【增韻】障水也。
烙 【巳集中】【火字部】 烙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
【說文】灼也。
【廣韻】燒也。
【史記殷本紀】有炮烙之法。
【莊子馬蹄篇】燒之烙之。
又【增韻】火鍼曰烙。
又音閣。
【史記殷本紀註】索隱曰:烙,一音閣。
◎按字彙正字通俱雲:又音格。
當因閣有格音而誤也。
烚 【巳集中】【火字部】 烚 【集韻】轄夾切,音洽。
火貌。
燭 【巳集中】【火字部】 燭 【集韻】持中切,音蟲。
旱灼也。
本作爞。
或省。
通作蟲。
【字彙】俗作燭字。
非。
(燭)【唐韻】之欲切【集韻】【韻會】朱欲切,□音囑。
【說文】庭燎火燭也。
【廣韻】燈燭。
【禮曲禮】燭至起。
【周禮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
又【玉篇】照也。
【前漢武帝紀】日月所燭,莫不率□。
又【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
【註】道光照也。
【梁書□文帝紀】太平玉燭,爾乃議之。
又【楚辭天問】日出不到燭龍何燿。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燭星,狀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滅,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
歸邪出,必有歸國者。
漢元鳳四年,燭星見奎婁閒。
又南天燭,藥名。
赤者名文燭。
木而似草。
故又名南燭草。
又石燭,一名水肥,一名石脂,一名石液。
又姓。
【左傳僖二十八年】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又去聲。
【前漢武帝紀】見光集於雲壇,一夜三燭。
【註】服虔曰:燭,音炷。
師古讀如字。
又【唐韻正】音朱。
【張衡東京賦】德寓天覆,輝烈光燭,狹三王之趢趗,軼五帝之長驅。
又【唐韻正】後魏渴燭渾民,亦作可足渾民,又作可朱渾民。
(燭)考證:〔【前漢武帝紀】見光集於雲檀,一夜三燭。
〕謹照原文雲檀改雲壇。
烜 【巳集中】【火字部】 烜 【廣韻】況晚切【集韻】火遠切【正韻】況遠切,□音咺。
【易說卦】日以烜之。
【疏】烜,乾也。
又【玉篇】火盛貌。
又【廣韻】光明也。
又【韻會】【正韻】引《詩》:赫兮咺兮。
◎按《詩衞風》本作咺。
釋文韓詩作宣。
《禮中庸》引《詩》作喧。
無作烜者。
又【廣韻】許委切【集韻】【韻會】【正韻】虎委切,□音毀。
【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鑒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
【註】烜,火也。
讀如衞侯燬之燬。
〇按《說文》爟或從亘作烜,古玩切。
《集韻》《類篇》《正韻》仍之。
《正字通》雲:周禮夏官司爟與秋官司烜所掌不同,音切亦異。
烜非爟字重文。
《說文》合爲一誤。
今《廣韻》二十九換止收爟字,無烜字。
《集韻》《類篇》《正韻》俱仍《說文》之誤也。
又【易說卦】日以烜之。
【陸德明音義】況晚反,又香元反。
【未集下】【肉字部】【玉篇】公對切【類篇】古對切,□音憒。
【玉篇】腰忽痛也。
【巢氏病源】卒然傷腰緻痛,謂腰。
又【集韻】居代切,音漑。
義同。
【申集下】【衣字部】【唐韻】昌終切【集韻】昌嵩切,□音充。
□。
詳字註。
狹 【巳集下】【犬字部】 狹 【玉篇】下甲切【正韻】胡夾切,□音匣。
【玉篇】同狎。
今爲闊狹。
【書鹹有一德】無自廣以狹人。
【釋文】狹,戸夾反。
又【廣韻】侯夾切【集韻】轄夾切,□音洽。
【廣韻】隘狹。
【禮禮器】禮之大倫,以地廣狹。
【釋文】狹,音洽,又戸夾反。
【史記滑稽傳】臣見其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
焛 【巳集中】【火字部】 焛 【唐韻】【集韻】□良刃切,音吝。
【說文】火貌。
從火,□省聲,讀若粦。
【集韻】或不省作□。
互見□字註。
焜 【巳集中】【火字部】 焜 【唐韻】【正韻】胡本切【集韻】【韻會】戸袞切,□音混。
【說文】煌也。
【玉篇】光也。
【廣韻】火貌。
【左傳昭三年】焜燿寡人之望。
【揚子方言】焜,晠也。
【集韻】或作煇。
又【集韻】胡昆切,音魂。
義同。
又【集韻】【類篇】□公渾切,音昆。
【左傳焜燿釋文】服虔雲:明也。
又與昆通。
【揚雄甘泉賦】樵烝焜上,配藜四施。
【註】師古曰:焜,同也。
【文選】作昆。
【李善註】言燔燎之盛,故樵蒸之光同上,而披離四布也。
焟 【巳集中】【火字部】 焟 【集韻】【類篇】□思積切,音昔。
【玉篇】乾也。
與□同。
【博雅】曝也。
【未集上】【竹字部】【集韻】以忍切,音引。
竹名。
焨 【巳集中】【火字部】 焨 【篇海】孚諷切,音賵。
火氣也。
焞 【巳集中】【火字部】 焞 【集韻】徒渾切,音屯。
【說文】作□。
隷作焞。
【玉篇】焞焞。
無光耀也。
又【集韻】灼龜火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他昆切,音暾。
【左傳僖五年】鶉之賁賁,天策焞焞,火中成軍,虢公其奔。
【註】天策傅說星,時近日星微,焞焞無光燿也。
又【集韻】一曰灼龜炬。
又【廣韻】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殊倫切,□音純。
【廣韻】明也。
【韻會】火色也。
又【集韻】【正韻】通回切【韻會】吐雷切,□音推。
【玉篇】焞焞,盛貌。
【詩小雅】戎車嘽嘽,嘽嘽焞焞,如霆如雷。
【傳】焞焞,盛也。
【釋文】焞,本又作啍。
【前漢韋玄成傳】引《詩》又作推。
又【集韻】祖管切【韻會】作管切,□音纂。
【集韻】灼龜也。
或作焌。
又【集韻】徂悶切,音鐏。
然火以灼龜。
或作焌。
又【集韻】【類篇】□祖寸切,音捘。
【儀禮士喪禮】楚焞置于燋,在龜東。
【註】楚荊也,荊焞所以鑽灼龜者。
【疏】荊是草名。
古法鑽龜用,荊謂之荊焞也。
◎按廣韻十八諄焞字註雲:又他昆切。
而二十三內止收燉字,無焞字,疑焞爲燉之重文。
又周禮菙氏註引楚焞,疏與釋文皆作燉,是焞,燉古通用也。
互詳燉字註。
六書溯原作焞。
考證:〔【左傳僖五年】鶉之賁賁,天策焞焞,【註】天策傳說星。
〕謹照原文傳說改傅說。
滞 【巳集上】【水字部】 滯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例切,音彘。
【說文】凝也。
【周語】震雷出滯。
又積也。
【魯語】敢告滯積,以紓執事。
又漏也。
【詩小雅】此有滯穗。
又【周禮地官廛人】凡珍異之有滯者,斂而入于膳府。
【疏】謂沈滯不售者。
又【左傳成十八年】晉悼公命百官振廢滯。
又【集韻】尺制切,音摯。
音敗不和也。
或作懘。
亦作慸□。
又醜例切,音跇。
水灑散貌。
又【韻補】葉直帶切,音與□近。
【楚辭九章】乗舲船餘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
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以凝滯。
滢 【巳集上】【水字部】 瀅 【廣韻】烏定切【集韻】【韻會】【正韻】縈定切,□音瑩。
汀瑩,小水。
一曰水澄也。
【韓愈詩】曲江汀瀅水平盃。
又【玉篇】【集韻】□烏迥切。
音熒。
與濙同。
又【集韻】涓熒切,扃上聲。
水名,在襄陽。
又吉成切,音頸。
絕小水也。
【醜集上】【口字部】【篇海】羊委切,音唯。
呼鴨也。
濫 【巳集上】【水字部】 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瞰切,音纜。
【說文】氾也。
【增韻】水延漫也。
【家語】其源可以濫觴。
【註】濫,謂泛濫,小流貌。
又溢也。
【水經注】其水陽焊不耗,隂霖不濫。
又□溢曰濫。
【詩商頌】不僭不濫。
又竊也。
【賈誼新書道術篇】反禮爲濫。
又漬也。
【魯語】宣公濫于泗淵。
【註】漬罟于泗水之淵,以取魚也。
又失實曰濫。
【左傳昭八年】民聽濫也。
又浮辭也。
【陸機文賦】每除煩而去濫。
又音之速疾而僭差曰滌濫。
【禮樂記】狄成滌濫之音作,而民淫亂。
又【集韻】【韻會】□杜覽切,音啖。
竹聲也。
【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
【註】濫之意猶擥聚也。
又【廣韻】胡黯切【集韻】【韻會】戸黤切,□音檻。
泉名。
【爾雅釋水】濫泉正出。
或作□。
通作檻。
又水名。
【前漢地理志】降狄道東有白石山濫水。
又【集韻】魯敢切,音覽。
與灠同。
漬果也。
【禮內則】漿水醷濫。
鄭註:濫以諸和水也。
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釋文】乾桃乾梅皆曰諸。
又【集韻】盧甘切,音藍。
邑名。
【春秋昭三十一年】黑肱以濫來奔。
又胡暫切與鑑。
同。
陶器,如甀大口,以盛冰。
【周禮天官】春秋治鑑。
或從水,亦作□。
又浴器也。
【莊子則陽篇】同濫而浴。
考證:〔【禮樂記】竹聲濫以立會。
〕謹照原文以上增濫字。
〔【禮內則】醷濫。
【註】以諸和水也。
【揚子方言】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謹按紀莒之閒二句出內則註,不出方言。
謹照原文改禮內則漿水醷濫。
鄭註濫以諸和水也。
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澓 【巳集上】【水字部】 澓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
【玉篇】澓流也。
【增韻】水洄也。
【郭璞江賦】迅澓增澆。
又【集韻】方六切,音福。
姓也,漢東海澓中翁。
【集韻】或作洑。
灤 【巳集上】【水字部】 灤 【廣韻】落官切【集韻】【韻會】盧丸切【正韻】盧官切,□音鸞。
漏流也。
與灓同。
又水名。
【廣輿記】灤河,在永平府。
又州名。
【廣輿記】直□永平府灤州,商孤竹國,漢海陽,五代灤州。
滫 【巳集上】【水字部】 滫 【唐韻】思酒切【集韻】【韻會】【正韻】息有切,□音醙。
【說文】久泔也。
淅米汁。
【禮內則】滫瀡以滑之。
【註】滫,泔也。
又溲也。
秦人謂溲曰滫。
【史記三王世家】蘭根與白芷,漸之滫中。
又【唐韻】息流切【集韻】思流切,□音脩。
又【集韻】疎鳩切,音搜。
又息救切,音秀。
義□同。
考證:〔【荀子勸學篇】蘭根與白芷,漸之滫中。
〕謹按此出史記三王世家,非荀子勸學篇文。
今改荀子勸學篇爲史記三王世家。
滬 【巳集上】【水字部】 滬 【唐韻】□古切【集韻】後五切,□音戸。
□滬,水名也。
又【陸龜蒙漁具詠序】綱罟之流,列竹於海澨曰滬。
【註】吳人今謂之籪。
滭 【巳集上】【水字部】 滭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必。
泉沸也。
同觱。
【詩小雅】觱沸檻泉。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滭弗宓汨。
【註】滭弗,盛貌。
【集韻】與同。
滮 【巳集上】【水字部】 滮 【廣韻】皮彪切【集韻】皮虬切【韻會】【正韻】皮休切,□音淲。
【說文】水流貌。
【詩小雅】滮池北流。
又水名。
【水經注】郭水西北註,與滮池合。
又【集韻】平幽切,音瀌。
義同。
【說文】本作彪。
□ 【未集中】【缶字部】 □ 【集韻】戸黤切,音檻。
陶也。
【左傳襄九年】備水器。
【註】盆□之屬。
【疏】盛水之器。
又【集韻】呼濫切,音斂。
,或作□,大缶。
又【集韻】胡暫切,音鑒。
鑒亦作□。
【周禮天官淩人】春始治鑑。
【註】鑑如甀,大口以盛冰。
【釋文】鑑,或作□。
漐 【巳集上】【水字部】 漐 【集韻】直立切,音蟄。
汗出貌。
一曰漐漐,小雨不輟也。
滯 【巳集上】【水字部】 滯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例切,音彘。
【說文】凝也。
【周語】震雷出滯。
又積也。
【魯語】敢告滯積,以紓執事。
又漏也。
【詩小雅】此有滯穗。
又【周禮地官廛人】凡珍異之有滯者,斂而入于膳府。
【疏】謂沈滯不售者。
又【左傳成十八年】晉悼公命百官振廢滯。
又【集韻】尺制切,音摯。
音敗不和也。
或作懘。
亦作慸□。
又醜例切,音跇。
水灑散貌。
又【韻補】葉直帶切,音與□近。
【楚辭九章】乗舲船餘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
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以凝滯。
淤 【巳集上】【水字部】 淤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依據切,音飫。
【說文】澱滓濁泥也。
【玉篇】水中泥草。
【杜篤論都賦】畎瀆潤淤。
又【揚子方言】水中可居者曰洲,三輔謂之淤。
又【廣韻】央居切【集韻】【韻會】【正韻】衣虛切,□音於。
義同。
又【集韻】或從土作□。
通作閼。
【通鑑】秦鑿涇水爲渠,注塡閼之水。
【集覽曰】閼,依據反。
或作□。
通作淤。
又與飫通。
【馬融廣成頌】擺牡班禽,淤賜犒功。
【註】淤與飫同。
淥 【巳集上】【水字部】 淥 【唐韻】【集韻】【正韻】盧谷切【廣韻】力玉切【韻會】龍玉切,□音祿。
【說文】與漉同。
浚也,滲也。
或作淥。
又水淸也。
【張衡東京賦】淥水澹澹。
又水名,在湘東。
【水經注】醴泉縣漉水,亦曰淥水。
又澤名。
【前漢郊祀歌】淫淥澤,□然歸。
淦 【巳集上】【水字部】 淦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暗切,音紺。
【說文】水入船中也。
一曰泥也。
或作汵。
又與灨同。
水名。
【前漢地理志】豫章郡有新淦縣。
【應劭曰】淦水所出。
又【廣韻】古南切【集韻】【韻會】姑南切,□音弇。
義同。
又最也,沈也,汲也。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
義同。
淨 【巳集上】【水字部】 淨 【廣韻】才性切【集韻】【韻會】【正韻】疾政切,□音穽。
無垢也,潔也。
【韓愈詩】淥淨不可唾。
又灘名。
【水經注】漢水東爲淨灘。
又【唐韻】士耕切【集韻】鋤耕切,□音崢。
【說文】魯北城門池也。
亦作才性切。
又【集韻】緇詵切,音臻。
又側詵切,音榛。
義□同。
淩 【巳集上】【水字部】 淩 【唐韻】力膺切【集韻】【韻會】閭承切,□音陵。
【博雅】淩馳也。
一曰歷也。
【木華海賦】汎海淩山。
又與掕通。
【爾雅釋言】淩,慄也。
【註】淩懅戰慄。
【疏】□蒼雲:掕慄也。
郭言淩懅戰慄,則淩掕音義同。
又水名。
【前漢地理志】泗水郡淩縣。
【應劭曰】淩水所出。
又姓。
【三國志】吳淩統。
與淩別。
淪 【巳集上】【水字部】 淪 【唐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
【說文】水波也。
【爾雅釋水】小波爲淪。
【詩魏風】河水淸且淪猗。
【傳】小風拂水成文,轉如輪也。
【韓詩外傳】順流而風曰淪。
淪,文貌。
又【爾雅釋言】淪,率也。
【詩小雅】淪胥以鋪。
【箋】言牽率相引,而徧得罪。
又【博雅】淪,沒也。
【書微子】今殷其淪喪。
又【集韻】縷尹切,音稐。
盧困切,音論。
義□同。
又鱗淪,水相次貌。
【馬融長笛賦】波瀾鱗淪。
又垽淪,水迴旋貌。
【郭璞江賦】垽淪溛瀤。
又濆淪,水勢相糾貌。
【木華海賦】□濆淪而滀漯。
又混淪,未分離之貌。
【列子天瑞篇】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混淪。
又水名。
【山海經】宣山,淪水出焉。
又【集韻】姑頑切,音鰥。
姓也。
古有泠淪氏。
又魯本切,上聲。
混淪,水流轉貌。
又【韻補】葉閭員切,音連。
【道藏歌】今日度元吉,憶曾狀曲泉。
萬神同斯和,億劫豈知淪。
渽 【巳集上】【水字部】 渽 【廣韻】將來切【集韻】祖才切,□音哉。
水名。
【前漢地理志】水出蜀郡汶江縣徼外。
【集韻】或作□。
淫 【巳集上】【水字部】 淫 〔古文〕【唐韻】餘箴切【集韻】【韻會】【正韻】夷針切,□音霪。
【說文】浸淫,隨理也。
【徐曰】隨其脈理而浸漬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善防者,水淫之。
【註】謂以淤泥淫液,使厚也。
又放也。
【禮哀公問】淫德不倦。
又貪也。
【禮樂記】聲淫及商。
又溢也,過也。
【書大禹謨】罔淫于樂。
又甚也。
【列子黃帝篇】黃帝曰:朕之過淫矣。
又大也。
【詩周頌】旣有淫威。
又僭也。
【吳語】掩王東海,以淫名聞於天子。
又久也。
【晉語】底著滯淫。
【註】滯廢淫久也。
又邪也。
【禮王制】志淫好僻。
又【禮曲禮】毋淫視。
【疏】謂流移也。
又【小爾雅】男女不以禮交,謂之淫。
又歲星失次亦曰淫。
【左傳襄二十八年】歲在星紀,而淫于元枵。
又淫淫,去遠貌。
【揚雄羽獵賦】淫淫與與。
【註】往來之貌。
又水名。
【淮南子覽冥訓】女媧氏積蘆灰以止淫水。
【註】平地出水爲淫。
又泉名。
【王子年拾遺記】日南之南,有淫泉之浦。
又樹名。
【採蘭雜志】遜頓國有淫樹。
又魚名。
【淮南子釋山訓】瓠巴鼓瑟,而淫魚出聽。
又【集韻】以贍切,音豔。
巴東有淫預堆。
【古歌】淫預大如馬。
今作灩澦。
又讀作涅。
【周禮冬官考工記】氏湅帛,淫之以蜃。
【註】淫當爲涅。
又讀作瑤。
【山海經】爰有淫水,其淸洛洛。
【註】淫音遙,與瑤同。
考證:〔星記失次亦曰淫。
【左傳襄二十八年】歲在星記,而淫于元枵。
〕謹按傳所言者歲星也。
星記改爲歲星。
歲在星記之記照原文改紀。
〔【周禮冬官考工記】人湅帛,淫之以蜃。
〕謹照原文人改氏。
淬 【巳集上】【水字部】 淬 【唐韻】七內切【集韻】【韻會】取內切,□音倅。
【說文】滅火器也。
【徐曰】淬,劒燒而入水也。
與焠通。
【前漢天文志】火與水合爲淬。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淸水淬其鋒。
又【廣韻】染也,犯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脟割輪淬。
又【揚子方言】淬,寒也。
又【集韻】卽聿切,音卒。
淬,沒水貌。
又昨律切,音崒。
流也。
脟字原誤從目從寽作。
淮 【巳集上】【水字部】 淮 【唐韻】戸乖切【集韻】【韻會】乎乖切,□音懷。
水名。
【說文】水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東南入海。
【風俗通山澤篇】淮,均也。
均其務也。
【春秋說題辭】淮者,均其勢也。
【釋名】淮,圍也。
圍繞揚州分界,東至於海也。
【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川淮泗。
【書禹貢】導淮自桐柏。
又水出漢中。
【前漢地理志】漢中郡房陵縣淮山,淮水所出。
又淮安,郡名。
【廣輿記】秦屬九江郡,曰淮隂。
漢曰臨淮,晉曰山陽,隋唐曰楚州,宋曰淮安。
又【韻補】葉胡隈切,音回。
【左傳昭十二年】有酒如淮,有肉如坻。
寡君中此,爲諸侯師。
一說淮讀爲濰葉韻。
又葉虛欺切,音熙。
【顏延之詩】惜無爵雉化,何用充江淮。
去國還故裡,迷門樹蓬藜。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韻會】□莫結切,音蔑。
粖也。
【類篇】涼州謂粥爲□。
亦作□。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於革切【集韻】【韻會】【正韻】乙革切,□音厄。
搹字重文。
【說文】搹或從戹。
把也。
【前漢郊祀志】燕齊之閒,方士瞋目□。
又【正韻】抑也。
【揚子法言】或問持滿曰□。
或作扼。
亦同搤。
互詳搤搹二字註。
淯 【巳集上】【水字部】 淯 【唐韻】【集韻】□餘六切,音育。
水名。
【說文】水出弘農盧氏山,東南入沔。
【山海經】攻離之山,淯水出焉,南流注于漢。
又淯陽,縣名,在南陽郡。
【前漢地理志】作育陽。
【後漢郡國志】作淯陽。
淰 【巳集上】【水字部】 淰 【唐韻】乃忝切【集韻】【韻會】乃玷切【正韻】乃點切,□音。
【說文】濁也。
一曰水流貌。
又【廣韻】【集韻】□女減切,音。
【埤蒼】水無波也。
又農具。
取水底淤泥曰淰。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荏切,音審。
淰,水動貌。
一曰魚駭貌。
【禮禮運】龍以爲畜,故魚鮪不淰。
【註】淰之言閃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失冉切,音閃。
淰躍,湧逸也。
或作□。
又【集韻】鄔感切,音晻。
濁也。
又乃感切,音湳。
又尼鹹切,音諵。
義□同。
又【諸經音義】江南謂石水不派爲淰。
淰,乃默切,音與納近。
深 【巳集上】【水字部】 深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針切,音□。
水名。
【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
又邃也。
【增韻】深者,淺之對。
【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
又深微也。
【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
又藏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
又衣名。
【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
又州名。
【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
【廣輿記】今屬眞定府。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
度淺深曰深。
【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淲 【巳集上】【水字部】 淲 【廣韻】皮彪切【集韻】皮虬切,□音瀌。
【說文】水流貌。
引《詩》淲池北流。
○按今《詩》本作滮。
又【集韻】荒胡切,音呼。
與滹同。
淳 【巳集上】【水字部】 淳 〔古文〕□【唐韻】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殊倫切,□音純。
淸也,樸也。
【張衡思□賦】何道眞之淳粹兮。
【註】不澆曰淳。
又沃也。
【周語】王乃淳濯饗醴。
又大也。
【班固幽通賦】黎淳耀於高辛兮。
又兵車之耦曰淳。
【左傳襄十一年】鄭伯賂晉侯,廣車軘車淳十五乗。
又鹹也。
【左傳襄二十五年】楚蔿掩爲司馬表淳鹵。
【註】淳鹵,埆薄之地。
【正義】淳鹵,地薄,故表之,輕其賦稅。
又淳淳,流動貌。
【莊子則陽篇】禍福淳淳。
又【集韻】朱倫切,音諄。
漬也,沃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鐘氏淳而漬之。
【註】淳,沃也。
又主尹切,音準。
布帛廣幅也。
與純通。
【周禮地官】質人壹其淳制。
【註】淳作純。
淴 【巳集上】【水字部】 淴 【廣韻】【集韻】□烏沒切,音嗢。
水出聲。
又淴泱,水流疾貌。
【郭璞江賦】潏湟淴泱。
又【集韻】呼骨切,音忽。
水貌。
或作淈。
又呼內切,音誨。
與同。
又【韻補】葉虛屈切,音獝。
【蔡邕述行賦】唐虞渺其旣遠兮,常俗生於積習。
周道鞠爲茂草兮,哀正路之日淴。
畉 【午集上】【田字部】 畉 【玉篇】防無切,音扶。
【字彙】耕田也。
淵 【巳集上】【水字部】 淵 〔古文〕□囦□【唐韻】烏圓切【集韻】【正韻】營圓切【韻會】幺圓切,□音□。
【說文】回水也。
從水,象形。
左右岸也,中象水貌。
【管子度地篇】水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淵。
又深也。
【詩衞風】秉心塞淵。
又潭名。
【水經注】伊水東爲淵潭。
又淵淵,鼓聲。
【詩小雅】伐鼓淵淵。
又姓。
世本有齊大夫淵。
又【集韻】一均切,音蜵。
亦深也。
淶 【巳集上】【水字部】 淶 【唐韻】洛哀切【集韻】【韻會】郞才切,□音來。
水名。
【說文】水起北地廣昌,東入河。
【周禮夏官職方氏】幷州其浸淶易。
混 【巳集上】【水字部】 混 【唐韻】【正韻】胡本切【集韻】【韻會】戸袞切,□音倱。
【說文】豐流也。
一曰雜流。
或作渾。
又混沌,元氣未分也。
【老子道德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又【集韻】胡昆切,音。
人名。
漢有屬國公孫昆邪,或作混。
又【集韻】【韻會】【正韻】□公渾切,音昆。
混夷,西戎名。
或作緄。
通作昆。
【詩大雅】混夷駾矣。
又同崑。
【周禮註】混淪,卽崑崙。
又【集韻】【韻會】【正韻】□古本切,音袞。
與滾同。
大水流貌。
【孟子】原泉混混。
□ 【未集中】【網字部】 □ 【廣韻】力鼎切【集韻】朗鼎切,□音笭。
□□,小網也。
又【集韻】郞丁切,音靈。
義同。
淸 【巳集上】【水字部】 淸 〔古文〕□【唐韻】【正韻】七情切【集韻】【韻會】親盈切,□音圊。
【說文】朖也。
澂水之貌。
【釋名】淸,靑也。
去濁遠穢,色如靑也。
【詩鄭風】瀏其淸矣。
又靜也,澄也,潔也。
【書舜典】直哉惟淸。
又水治曰淸。
【詩小雅】泉流旣淸。
又視淸明也。
【詩鄘風】子之淸揚。
【註】視淸明曰淸。
又【齊風】猗嗟名兮,美目淸兮。
【傳】目上爲名,目下爲淸。
又酒名。
【周禮天官酒正】辨四飮之物,一曰淸。
【註】淸謂醴之泲者。
又凡飮皆曰淸。
【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飮,用六淸。
又水名。
【山海經】太時之山,淸水出焉。
【水經】淸水,出河南修武縣北黑山。
又江名。
【廣輿記】淸江,在臨江府城南。
又河名。
【水經注】白溝水東北過廣宗縣,東爲淸河。
又邑名。
【春秋隱四年】夏公及宋公遇于淸。
【註】淸,衞邑。
【詩鄭風】淸人在彭。
【正義】淸,鄭邑。
又姓。
宋有進士淸賢。
又【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靜。
潔也。
又【集韻】【正韻】□疾正切,音淨。
與瀞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七正切,音婧。
與凊同。
寒也。
又【韻補】葉于羊切,音瑲。
【張籍詩】籍時官休罷,兩月同遊翔。
黃子陂岸曲,池曠氣色淸。
考證:〔【齊風】美目淸矣。
〕謹照原文矣改兮。
淹 【巳集上】【水字部】 淹 【唐韻】英廉切【集韻】【韻會】衣廉切【正韻】衣炎切,□音醃。
水名。
【說文】水出越巂徼外,東入若水。
又漬也。
【禮儒行】淹之以樂好。
又【爾雅釋詁】淹留,久也。
【左傳僖三十三年】吾子淹久於敝邑。
通作奄。
【前漢郊祀歌】神奄留。
又【揚子方言】淹,敗也。
水敝爲淹。
又【集韻】衣檢切,音掩。
水涯也。
一曰繅絲出緒也。
【禮祭義】夫人繅三盆手。
【註】三盆手者,三淹也。
又【廣韻】於劒切,音俺。
又【集韻】於贍切,音□。
義□同。
又沒也。
又【集韻】憶笈切,音裛。
亦漬也。
考證:〔【禮儒行】淹之以好樂。
〕謹照原文好樂改樂好。
〔又通作奄。
【前漢郊祀歌】神淹留。
〕謹照原文淹留改奄留。
淺 【巳集上】【水字部】 淺 【唐韻】【正韻】七衍切【集韻】【韻會】此演切,□千上聲。
【說文】水不深也。
【詩邶風】就其淺矣。
又【荀子修身篇】少聞曰淺。
又虎皮也。
【詩大雅】鞹鞃淺幭。
【傳】淺,虎皮淺毛也。
又凡獸之淺毛者,皆曰淺。
【周禮春官】巾車鹿淺□。
【註】以夏鹿皮爲覆笭。
【疏】夏時鹿毛新生爲淺毛,故雲。
又【廣韻】則前切【集韻】將先切,□音箋。
與濺同。
淺淺,水疾流貌。
【楚辭九歌】石瀨兮淺淺。
又【集韻】在演切,音踐。
【古文尚書堯典】寅淺納日。
馬融讀。
今作餞。
又則旰切,音贊。
與灒同。
汙灑也。
又子賤切,音箭。
與濺同。
水激也。
【儀禮士虞禮註】槃以盛棄水,爲淺汙人也。
又與翦通。
【儀禮士喪禮】用疏布緇翦。
【註】翦,淺也。
添 【巳集上】【水字部】 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兼切,音沾。
【玉篇】益也。
通作沾酟。
又【集韻】他念切,音栝。
味益也。
【李翊俗名小錄】呼下酒具爲添。
淼 【巳集上】【水字部】 淼 【唐韻】亡沼切【集韻】【韻會】【正韻】弭沼切,□音眇。
大水也。
【郭璞江賦】狀滔天以淼茫。
溿 【巳集上】【水字部】 溿 【字彙】普半切,音判。
水涯也。
渀 【巳集上】【水字部】 渀 【字彙補】與奔音義同。
【水經注】傾渀盪。
又去聲。
【馬融廣成頌】渀,薄汾撓。
【註】渀,蒲艮切。
梑 【辰集中】【木字部】 梑 【廣韻】徒歷切【類篇】庭曆切,□音荻。
臧橰也。
【爾雅釋木】狄,臧橰貢綦。
【郭註】未詳。
【類篇】木名。
渁 【巳集上】【水字部】 渁 【字彙補】與淵同。
或作□。
渃 【巳集上】【水字部】 渃 【集韻】人夜切,音偌。
城名,在彭州。
一曰渃城,在成都縣,近天彭關。
又日灼切,音弱。
濩渃,大水貌。
又瀰渃,江名。
【樊綽曰】西國之水入南海者四,四曰瀰渃江。
渄 【巳集上】【水字部】 渄 【字彙補】風微切,音非。
見藏經。
又水名。
【羅含湘中記】營水,渄水,皆注湘。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類篇】□甾莖切,音爭。
足跟筋也。
又【集韻】側杏切。
義同。
□ 【未集中】【羽字部】 □ □字之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民□切,音彌。
【說文】筡也。
筡,竹篾也。
又【說文】武移切【玉篇】亡支切。
義□同。
【集韻】或作□籋。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音義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如融切【集韻】而融切,□音戎。
小竹,可爲矢。
淵 【巳集上】【水字部】 淵 〔古文〕□囦□【唐韻】烏圓切【集韻】【正韻】營圓切【韻會】幺圓切,□音□。
【說文】回水也。
從水,象形。
左右岸也,中象水貌。
【管子度地篇】水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淵。
又深也。
【詩衞風】秉心塞淵。
又潭名。
【水經注】伊水東爲淵潭。
又淵淵,鼓聲。
【詩小雅】伐鼓淵淵。
又姓。
世本有齊大夫淵。
又【集韻】一均切,音蜵。
亦深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類篇】阻厄切【字彙補】側格切,□音迮。
牀版也。
【揚子方言】齊魯之閒謂之□,陳楚之閒或謂之笫。
漬 【巳集上】【水字部】 漬 〔古文〕洓【唐韻】前知切【集韻】【韻會】疾智切,□音胔。
【說文】漚也。
又浸漬也。
【史記貨殖傳】漸漬於失敎。
又染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染羽,淳而漬之。
又獸死也。
【禮曲禮】四足曰漬。
【註】漬謂相瀸汙而死。
考證:〔【禮曲禮】四足曰漬。
【註】漬謂相瀸汙而死。
〕謹照原文汗改汙。
渎 【巳集上】【水字部】 瀆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牘。
【說文】溝也。
【爾雅釋水】注澮曰瀆。
又江河淮濟爲四瀆。
【釋名】瀆,獨也。
各獨出其水而入海也。
【白虎通巡狩篇】瀆者,濁也。
中國垢濁,發源東注海,其功著大,故稱瀆。
【風俗通山澤篇】瀆者,通也,所以通中國垢濁。
又小渠也。
【賈誼弔屈原賦】彼尋常之汙瀆兮,豈能容吞舟之魚。
又慁也,重複也。
【易蒙卦】再三瀆,瀆則不告。
又慢也。
【易繫辭】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又易也。
【左傳成十六年】瀆齊盟而食話言。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瀆山,蜀之汶山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音豆。
句瀆,地名。
【左傳桓十二年】公及宋公盟于句瀆之丘。
又與竇同。
【左傳襄三十年】伯有自墓門之瀆入。
瀆,徐邈音豆。
考證:〔【爾雅釋水】江湖淮濟爲四瀆。
〕謹照原文江湖改江河。
漸 【巳集上】【水字部】 漸 【唐韻】慈冉切【集韻】【韻會】疾染切【正韻】秦冉切,□□上聲。
水名。
【說文】水出丹陽黟南蠻中,東入海。
又漸次也,進也,稍也,事之端先覩之始也。
【易漸卦正義】漸者,不速之名。
凡物有變移,徐而不速,謂之漸。
又通作蔪。
【書禹貢】草木漸包。
【釋文】如字,本又作蔪。
【字林】才冉反,草之相包裹也。
又【集韻】鋤銜切,音鑱。
與巉通。
高也。
或作嶄。
【詩小雅】漸漸之石,維其高矣。
又側銜切,音□。
流貌。
【楚辭九章】涕漸漸兮。
又【廣韻】子廉切【集韻】【韻會】【正韻】將廉切,□音尖。
流入也。
【書禹貢】東漸于海。
又漬也,濕也。
【詩衞風】漸車帷裳。
又浸也,染也。
【前漢董仲舒傳】漸民以仁。
又臺名。
【水經注】太液池中有漸臺,三十丈。
又星名。
【甘氏星經】漸臺四星,屬織女東足。
又【集韻】子艷切,音□。
漸洳,溼貌也。
又之列切,音折。
同浙。
江名。
又【類篇】慈鹽切,音潛。
涉水也。
與潛通。
【書洪範】沉潛剛克。
【左傳】【史記】皆作沉漸。
考證:〔通作蔪。
【書禹貢】草木漸包。
【傳】如字,本又作蔪。
〕謹照原書傳字改釋文。
渑 【巳集上】【水字部】 澠 【廣韻】食陵切【集韻】【韻會】【正韻】神陵切,□音繩。
水名。
【春秋釋例】澠水,出齊國臨湽縣北。
又水名,在蜀。
【山海經】巴國有巴遂山,澠水出焉。
又【廣韻】武盡切【集韻】【韻會】弭盡切,□音冺。
澠池,水名。
亦縣名。
亦作黽池。
【水經注】漢景帝三年,因崤黽之地以目縣。
又【廣韻】【集韻】【韻會】□彌兗切,音緬。
義同。
通作沔。
渞 【巳集上】【水字部】 渞 【字彙】才周切,音酋。
水源也。
【黃香九宮賦】坎烻援以渞煬。
【註】渞水之源,煬水之熾也。
渖 【巳集上】【水字部】 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昌枕切,音沈。
【說文】汁也。
【元結詩】煮鱖爲作瀋。
又【集韻】禁切,審去聲。
置水于器也。
滲 【巳集上】【水字部】 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所禁切,音罧。
【說文】下漉也。
【司馬相如封禪書】滋液滲漉。
又滲漓,流貌。
【揚雄河東賦】澤滲漓而下降。
又澤名。
【穆天子傳】甲辰獵於滲澤。
又【集韻】【韻會】□疎簪切,音森。
淋滲,毛羽始生貌。
【木華海賦】鶴子淋滲。
又【集韻】【類篇】□千尋切,音侵。
與浸同。
浸淫漸漬也。
或作滲。
渙 【巳集上】【水字部】 渙 【唐韻】呼貫切【集韻】【韻會】【正韻】呼玩切,□音喚。
水名。
【水經注】渠水東南流逕開封縣,睢渙二水出焉。
又卦名。
【易正義】渙者,散釋之名。
大德之人,建功立業。
散難釋險,故謂之渙。
【詩周頌】繼猶判渙。
又渙渙,水盛貌。
【詩鄭風】溱與洧方渙渙兮。
又渙爛,文章貌。
【後漢延篤傳】渙爛兮其溢目。
又【廣韻】呼會切【集韻】呼外切,□音翽。
義同。
渚 【巳集上】【水字部】 渚 【唐韻】章與切【玉篇】之與切,□音煮。
水名。
【說文】水出常山中丘逢山,東入湡。
又【爾雅釋水】小洲曰渚。
【釋名】渚,遮也。
能遮水使旁迴也。
【詩召南】江有渚。
【傳】水岐成渚。
【釋文】引韓詩:一溢一否曰渚。
考證:〔【詩召南】江有渚。
【傳】水岐曰渚。
〕謹照原文曰渚改成渚。
〔【韓詩外傳】一溢一否曰渚。
〕謹按此韓詩章句非韓詩外傳,今改爲釋文引韓詩。
湈 【巳集上】【水字部】 湈 【集韻】謨悲切,音枚。
壞也。
或作□。
□ 【午集下】【立字部】 □ 【玉篇】直庾直句二切【海篇】音住。
又音注。
竢也,止也。
□ 【午集下】【穴字部】 □ 【集韻】無沸切,音未。
魚名。
【山海經】諸鉤山多□魚。
減 【巳集上】【水字部】 減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斬切,音鹼。
【說文】損也。
【玉篇】少也,輕也。
【禮樂記】禮主其減。
又水名。
【山海經】番條之山,減水出焉。
又岐山亦出減水,東南流注于江。
又姓。
【史記酷吏傳】減宣。
又【廣韻】【集韻】□下斬切,音豏。
又【集韻】公陷切,音。
義□同。
俗作減,非。
考證:〔又姓。
【前漢酷吏傳】減宣。
〕謹按漢書作鹹,史記作減。
前漢改史記。
渜 【巳集上】【水字部】 渜 〔古文〕湪【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乃管切,音煗。
【說文】湯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奴官切,煗平聲。
水名,在遼西肥如縣。
又【集韻】乳兗切,音耎。
濯也。
又【廣韻】【集韻】□奴亂切,音偄。
浴餘汁也。
或作濡。
【儀禮士喪禮】渜濯棄于坎。
【註】沐浴餘潘水也。
古文渜作湪。
荊沔之閒語。
【疏】潘水旣經溫煮,名之爲渜。
又【集韻】奴昆切,音黁。
義同。
【子集上】【亠字部】【字彙補】與荒同。
又【集韻】力求切,音留。
與旒同。
旌旗之旓也。
【廣雅】天子十二旒至地,諸侯九旒至軫,大夫七旒至轂,士五旈至肩。
後又或作斿遊□。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息郞切【集韻】蘇郞切,□音喪。
【類篇】緗□,淺黃也。
又【集韻】四浪切,喪去聲。
義同。
渝 【巳集上】【水字部】【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音兪。
【說文】變汙也。
【爾雅釋言】渝,變也。
【詩鄭風】舍命不渝。
又水名。
【說文】渝水,在遼西臨渝,東出塞。
又水名。
【水經注】宕渠郡,蓋古賨國,今賨城縣有渝水。
又州名。
【廣韻】本巴國,漢爲巴郡之江州縣,梁於巴郡置楚州,隋攺爲渝州。
【廣輿記】今爲重慶府。
又【集韻】兪戍切,音裕。
義同。
又大透切,音豆。
水名。
又【韻補】葉夷周切,音由。
【詩鄭風】羔裘如濡,洵直且侯。
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渟 【巳集上】【水字部】 渟 【廣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庭。
【埤蒼】渟,水止也。
【史記李斯傳】決渟水緻之海。
或作亭。
【前漢西域傳】其水亭居。
又與停同。
【後漢趙岐傳】渟車呼與共載。
又【集韻】湯丁切,音廳。
與汀同。
水際平地也。
渠 【巳集上】【水字部】 渠 【唐韻】彊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求於切,□音蕖。
【說文】水所居也。
【禮曲禮】溝渠必步。
又水名。
【前漢地理志】渠水首受江,北至射陽入湖。
又渠渠,勤也。
【詩秦風】夏屋渠渠。
【箋】渠渠,猶勤勤也。
【註】深廣貌。
又大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誅其渠帥。
又樂章名。
【魯語】金奏肆夏樊遏渠。
【註】納夏一名渠。
又漸也。
【淮南子汜論訓】渠幨以守。
【註】渠,漸也。
又軒渠,笑貌。
【後漢方技傳】軒渠笑自若。
又俗謂他人爲渠儂。
又水名。
【水經注】水出鄭縣南巴嶺,流逕宕渠縣。
謂之宕渠水。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謂車輞爲渠。
【山海經】韓流麟身渠股。
【註】渠,車輞,言跰腳也。
又犀渠,甲名。
又楯也。
【吳語】文犀之渠十行。
又芋渠。
【馬融廣成頌】蘘荷芋渠。
又夫渠,荷名。
別作蕖。
又姓。
【史記年表】漢渠復縈。
又【集韻】其據切,音遽。
與詎同。
【字林】未知詞也。
【史記張儀傳】且蘇君在儀,寧渠能乎。
又與遽通。
【史記陸賈傳】使我居中國,何渠不若漢。
又【正韻】臼許切,音巨。
義同。
渡 【巳集上】【水字部】 渡 【唐韻】【集韻】【韻會】徒故切【正韻】獨故切,□音度。
【說文】濟也。
【廣雅】去也,通也。
又通作度。
【前漢賈誼傳】度江河亡維楫。
【集韻】或作□。
渢 【巳集上】【水字部】 渢 【廣韻】房戎切【集韻】【韻會】扶風切【正韻】符中切,□音馮。
【玉篇】水聲。
一曰弘大聲。
又【集韻】【正韻】□符鹹切,音凡。
渢渢,中庸之聲也。
一曰浮貌。
【左傳襄二十九年】美哉渢渢乎。
又【集韻】【韻會】【正韻】□孚梵切,音泛。
義同。
渣 【巳集上】【水字部】 渣 【廣韻】側加切【集韻】莊加切,□音□。
水名。
出義陽。
與溠同。
又【集韻】助駕切,音乍。
義同。
俗以此爲渣滓字。
渤 【巳集上】【水字部】 渤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沒切,音孛。
渤澥海別支名。
【司馬相如子虛賦】浮渤澥。
亦作勃。
【史記高祖本紀】北有勃海之利。
【索隱】勃,旁跌也。
旁跌出者,橫在濟北,故齊都賦雲:海旁出爲勃,名曰勃海郡。
又滃渤,霧出貌。
【郭璞江賦】氣滃渤以霧杳。
又漰渤,水聲。
【郭璞江賦】鼓窟以漰渤。
【集韻】或從勃作渤。
通作浡。
渥 【巳集上】【水字部】 渥 【唐韻】於角切【集韻】【韻會】乙角切,□音握。
【說文】霑也。
【詩小雅】旣優旣渥。
又厚漬也。
【詩邶風】赫如渥赭。
【正義】言其顏色赫然而赤,如厚漬之丹赭也。
又水名。
【水經注】易水東逕容城縣故城南,又東渥水註之。
又【廣輿記】贛州龍陽縣三江水,乃桃水,渥水,廉水之會。
又【集韻】烏谷切,音屋。
水聲。
又【集韻】【韻會】□於□切,謳去聲。
與漚同。
久漬也。
□ 【午集下】【穴字部】 □ 【海篇】音菊。
窮也。
□ 【午集下】【穴字部】 □ 【字彙補】缾移切,音皮。
【海篇】器也。
渦 【巳集上】【水字部】 渦 【廣韻】【集韻】□古禾切,音戈。
水名。
與濄同。
【前漢地理志扶溝註】渦水首受狼湯渠,東至向入海。
又【集韻】姑華切,音瓜。
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禾切,音倭。
水也。
【爾雅釋水】渦辨回川。
【註】旋流也。
又姓。
【三輔決錄】有扶風太守渦尚。
漽 【巳集上】【水字部】 漽 【玉篇】音義與□同。
詳□字註。
湥 【巳集上】【水字部】 湥 【集韻】他骨切,音突。
流也。
又陁沒切,音揬。
義同。
湪 【巳集上】【水字部】 湪 【廣韻】通貫切【集韻】吐玩切,□音彖。
水名。
又與渜通。
【周禮渜濯註】鄭康成曰:渜,古文作湪。
荊沔閒語。
【疏】豫州人語。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音義與同。
○按卽字之譌。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息利切,音四。
糟也。
渧 【巳集上】【水字部】 渧 【廣韻】都計切【集韻】丁計切,□音帝。
【埤蒼】□漉也。
一曰滴水。
【說文】本作□。
【梵書】省作渧。
【地藏經】一毛一渧,一沙一塵。
又【集韻】田黎切,音題。
與啼同。
號也。
渨 【巳集上】【水字部】 渨 【唐韻】烏恢切【集韻】烏回切,□音隈。
【說文】沒也。
【玉篇】水澳曲也。
或作隈。
又【集韻】羽鬼切,音韙。
渨,水波湧起貌。
【郭璞江賦】渨濆瀑。
又烏賄切,音猥。
與溾同。
【博雅】穢也。
溫 【巳集上】【水字部】 溫 【唐韻】烏魂切【集韻】【韻會】【正韻】烏昆切,□音蕰。
水名。
【說文】水出犍爲涪南入黔水。
又水名。
【山海經】溫水,出崆峒山,在臨汾南入河。
又洛水之別名。
【易乾鑿度】王者有盛德之應,則洛水先溫,故號溫洛。
又水名。
【水經】溫水,出牂柯夜郎縣。
又泉名。
【潘嶽西征賦】湯井溫谷。
【註】卽溫泉也。
又地名。
【左傳隱三年】取溫之麥。
【註】溫,今河內溫縣。
【廣輿記】今屬懷慶府。
又郡名。
溫州府,今屬浙江。
又色和曰溫。
【論語】色思溫。
又性純粹曰溫。
【詩秦風】溫其如玉。
又【爾雅釋訓】溫溫,柔也。
【疏】寬緩和柔也。
【詩大雅】溫溫恭人。
又煖也。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襲狐貉之溫者,不憂至寒之淒愴。
又燖也。
【中庸】溫故而知新。
【註】溫如燖溫之溫,謂故學之熟矣,復時習之謂之溫。
又風名。
【禮月令】季夏溫風始至。
又姓。
【廣韻】唐叔虞之後,受封于河內溫,因以命氏。
又【集韻】【韻會】【正韻】□紆問切,音醖。
溫藉也。
同蘊。
【詩小雅】飮酒溫克。
【箋】苞裹曰藴,謂藴藉自持,含容之義。
經中作溫者,蓋古字通用。
又讀作盜。
【史記周本紀】周繆王得驥溫驪。
【索隱】溫音盜,徐廣曰溫,一作盜。
盜竊也。
淺靑色。
又【韻補】葉紆權切,音淵。
【蘇軾詩】四時盛衰各有態,搖落悽愴驚寒溫。
南山孤松積雪底,抱凍不死誰能賢。
考證:〔【易乾度】王者有盛德之應,則洛水先溫,故號溫洛。
〕謹按太平禦覽引此作乾鑿度。
今據增鑿字。
渫 【巳集上】【水字部】 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私列切,音薛。
【說文】除去也。
一曰治井也。
【易井卦】井渫不食。
【註】渫,泥不停汙也。
又散也。
【前漢食貨志】農民有錢粟,有所渫。
又【揚子方言】渫,歇也。
【曹植七啓】爲歡未渫。
又漏也。
與洩同。
【莊子秋水篇】尾閭渫之而不虛。
又汙也。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去卑辱奧渫而升本朝。
【註】渫,狎也,汙也。
又慢也。
【詩傳】醉而不出,是渫宗也。
【正義】醉仍不出,是渫慢宗子也。
又水名。
【水經注】渫水,出建平郡,東逕渫陽縣。
又姓。
古賢人渫子,見【韓非子】。
又【集韻】食列切,音舌。
亦除去也。
又實協切。
水名,在上黨。
又【集韻】【韻會】並達協切,音牒。
渫渫,波連貌。
【郭璞江賦】長波浹渫。
又【前漢王莽傳】憒毦不渫。
【註】渫,徹也,通也。
又【集韻】直甲切,音霅。
水貌。
義同。
又以制切,音曳。
烝蔥也。
亦作。
測 【巳集上】【水字部】 測 【唐韻】初側切【集韻】【韻會】察色切【正韻】初力切,□音惻。
【說文】深所至也。
【玉篇】度深曰測。
又凡測度之稱。
【易繫辭】隂陽不測之謂神。
又淸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漆欲測。
又測測,刃利意。
【詩周頌畟畟良耜傳】畟畟,猶測測。
□ 【午集下】【禾字部】 □ 【正字通】同稗。
渭 【巳集上】【水字部】 渭 【廣韻】【集韻】【韻會】□于貴切,音胃。
水名。
【春秋說題辭】渭之爲言布也。
【說文】水出隴西首陽渭首亭南谷。
【周禮夏官職方氏】雍州,其浸渭洛。
【書禹貢】導渭自鳥同穴。
又州名。
【廣韻】秦始置隴西郡,後魏置渭州。
【廣輿記】今爲鞏昌府。
又府有通渭縣。
又渭源縣,屬臨洮。
渭南縣,屬西安。
又濩渭,衆波聲。
【木華海賦】瀖泋濩渭。
又【埤蒼】沸渭,不安貌。
【王褒洞簫賦】若雷霆輘鞫,佚豫以沸渭。
考證:〔【說文】水出隴西首陽謂首亭南谷。
〕謹照原文謂改渭。
渮 【巳集上】【水字部】 渮 【唐韻】古俄切【集韻】居何切,□音歌。
水名。
【說文】渮澤水,在山陽湖陵。
【書禹貢】導渮澤,被孟豬。
又【集韻】寒歌切,音何。
又賈我切,音苛。
義□同。
或作荷渮。
港 【巳集上】【水字部】 港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項切,音講。
水分流也。
一曰水中行舟道。
又【廣韻】【集韻】□胡貢切,音哄。
港洞,相通貌。
【馬融長笛賦】港洞坑谷。
又【集韻】胡降切,音巷。
水貌。
渰 【巳集上】【水字部】 渰 【唐韻】【集韻】【韻會】衣檢切【正韻】於檢切,□音奄。
【說文】雲雨貌。
【詩小雅】有渰淒淒。
【疏】天將降雨,則地氣上騰,薰蒸爲濕潤,渰浸萬物。
【集韻】或作□。
渱 【巳集上】【水字部】 渱 【廣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音洪。
【玉篇】水聲。
一曰潰渱,水沸湧也。
【左思吳都賦】潰渱泮汗。
【註】謂直望無涯也。
又【集韻】古送切,音貢。
水貌。
渲 【巳集上】【水字部】 渲 【廣韻】息絹切【集韻】須絹切,□音選。
【玉篇】小水也。
又畫家有渲刷之法。
【郭熙林泉高緻】擦以水墨,再三而淋之,謂之渲。
渳 【巳集上】【水字部】 渳 【廣韻】綿婢切【集韻】【韻會】母婢切,□音弭。
【說文】也。
一曰水貌。
又浴屍曰渳。
【周禮春官】小宗伯大肆以秬鬯渳。
又【楊愼雲南山川志】西洱海在府城東,古葉榆河也。
一名渳海。
又【集韻】美隕切,音閔。
又彌兗切,音緬。
義□同。
渴 【巳集上】【水字部】 渴 〔古文〕□【唐韻】苦葛切【集韻】【類篇】【韻會】丘葛切,□音磕。
【說文】本作。
從欠,渴聲。
【徐曰】今俗用渴字。
【玉篇】欲飮也。
【詩小雅】載饑載渴。
又急也。
【公羊傳隱四年】不及時而日渴葬也。
又【廣韻】渠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列切,□音傑。
水涸也。
【周禮地官】草人凡糞種,渴澤用鹿。
【疏】渴,故時停水。
今乃渴也。
又【集韻】丘蓋切,音礚。
與愒同,貪也。
或從欠作□。
又【廣韻】胡割切,音褐。
【柳宗元袁家渴記】楚越方言謂水之反流者爲渴。
【卯集下】【鬥字部】【玉篇】俗鬥字。
【前漢平帝紀】民捕蝗詣吏,以石受錢。
【後漢仲長統傳】令畝收三斛,斛取一。
【管子乗馬篇】六步一。
灲 【巳集中】【火字部】 灲 【篇海】與灱同。
渶 【巳集上】【水字部】 渶 【廣韻】【集韻】□於驚切,音霙。
水名。
出靑丘山。
濱 【巳集上】【水字部】 濱 〔古文〕□□□【唐韻】必鄰切【集韻】【韻會】【正韻】□民切,□音賓。
水際也。
【書禹貢】海濱廣斥。
又地近亦曰濱。
【史記貨殖傳】鄒魯濱洙泗。
又【韻會】毗賓切。
與頻通。
【詩大雅】池之竭矣,不雲自頻。
【箋】頻作濱,厓也。
又【韻補】葉□眠切,音邊。
【蘇轍詩】送我出重嶺,長揖淸江濱。
我老益不堪,惟有二頃田。
【集韻】或作瀕。
考證:〔古文□〕謹按□古涉字,中從三。
今濱下引古文□字,應照古涉字改偏旁爲□。
□ 【午集下】【穴字部】 □ 【海篇】音淡。
坎傍入也。
□ 【備考】【午集】【穴字部】 □ 【川篇】烏界切。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集韻】【類篇】□相然切,音仙,竹名。
潖 【巳集上】【水字部】 潖 【玉篇】【集韻】□蒲巴切,音琶。
水名。
遊 【巳集上】【水字部】 遊 〔古文〕汓【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猷。
水名。
【水經注】淮水於淮浦縣枝分,北爲遊水。
又浮行也。
【爾雅釋水】順流而下曰遡遊。
【詩秦風】遡遊從之。
又【周禮天官】閽人,王宮每門四人,囿遊亦如之。
【註】遊,離宮也。
又【管子首憲篇】分理以爲十遊,遊爲之宗。
又【尚書考靈曜】地有四遊,常動而人不知。
又玩物適情之意。
【禮少儀】士依於德,遊於藝。
又閒曠也。
【禮王制】無遊民。
又自適貌。
【詩小雅】愼爾優遊。
又枝葉扶疏貌。
【詩鄭風】隰有遊龍。
【傳】龍紅草也。
【箋】遊,猶放縱也。
言紅草放縱枝葉于隰中。
又【集韻】徐由切,音囚。
義同。
又【集韻】【正韻】□力求切,音留。
旌旗之旒也。
本作斿。
亦作旒。
【左傳桓二年】鞶厲遊纓。
又九遊,星也。
【史記天官書】九遊九星,在玉井西南。
又【韻補】葉延知切,音移。
【司馬相如上林賦】拖蜺旌,靡雲旗。
前皮軒,後道遊。
又葉衣虛切,音於。
【萬震南州異物志贊】合浦之人,習水善遊。
上視層潭,如猿仰株。
考證:〔【禮少儀】少依于德,遊於藝。
〕謹照原文少改士。
于改於。
渹 【巳集上】【水字部】 渹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呼宏切,音轟。
【玉篇】水浪渹渹聲。
一曰水石相激聲。
或作□。
又吳音何乃渹,猶言那行。
【世說】劉眞長見王導,導以腹熨彈碁局,曰:何乃渹。
劉出曰:未見他異,惟聞吳語。
又【集韻】楚慶切,請去聲。
與同。
冷也。
吳人謂之。
又【字牖】江東呼厭極爲渹。
音罄。
渺 【巳集上】【水字部】 渺 【廣韻】亡沼切【集韻】【韻會】【正韻】弭沼切,□音眇。
渺,水貌。
一曰水長也。
【管子內業篇】渺渺乎,如窮無極。
渻 【巳集上】【水字部】 渻 【唐韻】息幷切【集韻】【韻會】【正韻】息井切,□音省。
【說文】少減也。
一曰水門,一曰水名。
又丘名。
【爾雅釋丘】水出其前曰渻丘。
又姓。
【左傳】有渻竈。
又【唐韻】所景切【集韻】所省切,□音眚。
義同。
考證:〔又姓。
【左傳】有省竈。
〕謹據襄三十一年左傳原文省竈改渻竈。
渾 【巳集上】【水字部】 渾 【唐韻】戸昆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昆切,□音魂。
【說文】混流聲。
【枚乗七發】沌沌渾渾。
【註】渾渾,波相隨貌。
又洿下貌。
又濁也。
【老子道德經】渾兮其若濁。
又大也。
【班固幽通賦】渾元運物。
又肧渾,言如肧胎之渾然也。
【郭璞江賦】類肧渾之未凝。
又齊同也。
【孫綽天台賦】渾萬象以冥觀。
又【集韻】戸袞切,音溷。
豐流也。
一曰雜流。
【前漢劉向傳】賢不肖渾淆。
又【揚子方言】渾,盛也。
【註】們渾,肥滿也。
又【爾雅釋詁】渾,墜也。
【註】水落貌。
又姓。
【左傳】鄭大夫渾罕。
又古本切,音袞。
與滾同。
大水流貌。
【荀子富國篇】財貨渾渾如泉源。
渿 【巳集上】【水字部】 渿 【唐韻】奴帶切【集韻】乃帶切,□音奈。
【說文】沛之也。
【玉篇】沛,水波貌。
湀 【巳集上】【水字部】 湀 【唐韻】求癸切【集韻】巨癸切,□音揆。
泉出也。
【爾雅釋水】湀闢流川。
【註】通流也。
【說文】湀辟,深水處也。
又【集韻】【正韻】頸誄切【韻會】居誄切,□音癸。
又【廣韻】苦圭切【集韻】傾畦切,□音睽。
又【集韻】【韻會】□苦穴切,音闋。
義□同。
考證:〔【爾雅釋水】湀闢荒川。
〕謹照原文荒川改流川。
湁 【巳集上】【水字部】 湁 【唐韻】醜入切【集韻】敕立切,□音雴。
【說文】湁,湒□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湁潗鼎沸。
【郭璞曰】湁潗皆水微轉細湧貌。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充夜切,音。
以繩維持也。
湃 【巳集上】【水字部】 湃 【廣韻】普拜切【集韻】【
【禮儒行】其飮食不溽。
【註】恣滋味爲溽,溽之言欲也。
【疏】言飮食尚質,不濃厚也。
又水名。
【穆天子傳】已酉,天子飮于溽水之上。
又【楊氏古音】人餘切。
【古歸藏易】需卦作溽字,同濡。
【辰集下】【殳字部】【集韻】呼來切,音咍。
□,剛卯也,以逐鬼鬽。
從辰巳之巳。
互詳字註。
又【集韻】已亥切,音改。
又倚亥切,音唉。
義□同。
○按《說文》本作□。
從□爲正。
溾 【巳集上】【水字部】 溾 【廣韻】乙皆切【集韻】烏乖切,□音崴。
【博雅】溾涹。
汙濁也。
又【玉篇】沒也。
一曰回淵。
又水名。
【水經注】溾水,出竟陵郡新陽縣。
又【集韻】烏回切,音隈。
又【廣韻】胡罪切【集韻】戸賄切,□音瘣。
又【集韻】虎猥切,音賄。
又烏賄切,音猥。
或作渨。
義□同。
滀 【巳集上】【水字部】 滀 【廣韻】醜六切【集韻】敕六切,□音蓄。
水聚也。
【木華海賦】□濆淪而滀漯。
【註】滀漯,攢聚貌。
又【莊子大宗師】滀乎進我色也。
【註】色憤起貌。
又急意。
【後漢公孫瓚傳】滀水陵高。
【註】滀喩急也。
滁 【巳集上】【水字部】 滁 【唐韻】直魚切【集韻】【韻會】陳如切【正韻】長魚切,□音除。
水名,出簸箕山,入海。
又州名。
【廣輿記】秦屬九江郡,東晉曰南譙,北齊曰北譙,隋唐宋曰滁州。
澱 【巳集上】【水字部】 澱 【唐韻】【集韻】【韻會】□堂練切,音電。
【說文】滓垽也。
又【爾雅釋草】葴,馬藍。
【註】今爲澱者是也。
又【通雅】湖澱波之漾者曰澱。
【水經注】汶水又西合一水,西南入茂都澱。
澱,陂水之異名也。
亦與澱通。
【玉篇】或作□。
通作壂。
澲 【巳集上】【水字部】 澲 【唐韻】魚怯切【集韻】逆怯切,□音業。
橫水大版。
澳 【巳集上】【水字部】 澳 【唐韻】於六切【集韻】【韻會】【正韻】乙六切,□音郁。
【說文】隈厓也。
通作隩。
【荀悅申鑒】若亂之墜於澳也。
【註】澳,崖內近水之處。
又【廣韻】烏到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到切,□音奧。
深也。
一曰水名。
澴 【巳集上】【水字部】 澴 【廣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還。
水名。
【廣輿記】澴河,在江西德安府孝感縣,唐置澴州。
又漩澴,水濆起貌。
一曰波流轉貌。
【郭璞江賦】漩澴滎瀯。
又【集韻】隳緣切,音翾。
義同。
又滎絹切,音縣。
聚流也。
又翾縣切,音絢。
又兪絹切,音蝝。
義□同。
【集韻】或作。
澵 【巳集上】【水字部】 澵 【正字通】瀙字之譌。
【午集下】【示字部】【集韻】果羽切,音矩。
姓也。
【正字通】按姓苑有楀無。
□ 【備考】【未集】【網字部】 □ 【龍龕】語堅切,音姸。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烏回切,音隈。
女字。
又鄔賄切,音碨。
娞,姸也。
濷 【補遺】【巳集】【水字部】 濷 【搜眞玉鏡】音沸。
溢也。
濺 【巳集上】【水字部】 濺 【廣韻】則旋切【集韻】【韻會】將先切,□音箋。
濺濺,水疾流貌。
【沈約詩】出浦水濺濺。
又【廣韻】【集韻】□子賤切,音箭。
水激也。
通作湔。
【史記藺相如傳】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
又【集韻】則旰切,音贊。
與灒同。
汗灑也。
又才線切,音賤。
激也。
【集韻】或作淺。
又作□。
通作碊。
濻 【巳集上】【水字部】 濻 【集韻】瀢,或作濻。
【醜集中】【土字部】【集韻】迄業切,音脅。
堤也。
又【玉篇】堤水也。
瀃 【巳集上】【水字部】 瀃 【集韻】【韻會】□斯義切,音賜洩水門。
一說停水曰瀃。
【增韻】障水也。
烙 【巳集中】【火字部】 烙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
【說文】灼也。
【廣韻】燒也。
【史記殷本紀】有炮烙之法。
【莊子馬蹄篇】燒之烙之。
又【增韻】火鍼曰烙。
又音閣。
【史記殷本紀註】索隱曰:烙,一音閣。
◎按字彙正字通俱雲:又音格。
當因閣有格音而誤也。
烚 【巳集中】【火字部】 烚 【集韻】轄夾切,音洽。
火貌。
燭 【巳集中】【火字部】 燭 【集韻】持中切,音蟲。
旱灼也。
本作爞。
或省。
通作蟲。
【字彙】俗作燭字。
非。
(燭)【唐韻】之欲切【集韻】【韻會】朱欲切,□音囑。
【說文】庭燎火燭也。
【廣韻】燈燭。
【禮曲禮】燭至起。
【周禮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
又【玉篇】照也。
【前漢武帝紀】日月所燭,莫不率□。
又【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
【註】道光照也。
【梁書□文帝紀】太平玉燭,爾乃議之。
又【楚辭天問】日出不到燭龍何燿。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燭星,狀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滅,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
歸邪出,必有歸國者。
漢元鳳四年,燭星見奎婁閒。
又南天燭,藥名。
赤者名文燭。
木而似草。
故又名南燭草。
又石燭,一名水肥,一名石脂,一名石液。
又姓。
【左傳僖二十八年】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又去聲。
【前漢武帝紀】見光集於雲壇,一夜三燭。
【註】服虔曰:燭,音炷。
師古讀如字。
又【唐韻正】音朱。
【張衡東京賦】德寓天覆,輝烈光燭,狹三王之趢趗,軼五帝之長驅。
又【唐韻正】後魏渴燭渾民,亦作可足渾民,又作可朱渾民。
(燭)考證:〔【前漢武帝紀】見光集於雲檀,一夜三燭。
〕謹照原文雲檀改雲壇。
烜 【巳集中】【火字部】 烜 【廣韻】況晚切【集韻】火遠切【正韻】況遠切,□音咺。
【易說卦】日以烜之。
【疏】烜,乾也。
又【玉篇】火盛貌。
又【廣韻】光明也。
又【韻會】【正韻】引《詩》:赫兮咺兮。
◎按《詩衞風》本作咺。
釋文韓詩作宣。
《禮中庸》引《詩》作喧。
無作烜者。
又【廣韻】許委切【集韻】【韻會】【正韻】虎委切,□音毀。
【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鑒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
【註】烜,火也。
讀如衞侯燬之燬。
〇按《說文》爟或從亘作烜,古玩切。
《集韻》《類篇》《正韻》仍之。
《正字通》雲:周禮夏官司爟與秋官司烜所掌不同,音切亦異。
烜非爟字重文。
《說文》合爲一誤。
今《廣韻》二十九換止收爟字,無烜字。
《集韻》《類篇》《正韻》俱仍《說文》之誤也。
又【易說卦】日以烜之。
【陸德明音義】況晚反,又香元反。
【未集下】【肉字部】【玉篇】公對切【類篇】古對切,□音憒。
【玉篇】腰忽痛也。
【巢氏病源】卒然傷腰緻痛,謂腰。
又【集韻】居代切,音漑。
義同。
【申集下】【衣字部】【唐韻】昌終切【集韻】昌嵩切,□音充。
□。
詳字註。
狹 【巳集下】【犬字部】 狹 【玉篇】下甲切【正韻】胡夾切,□音匣。
【玉篇】同狎。
今爲闊狹。
【書鹹有一德】無自廣以狹人。
【釋文】狹,戸夾反。
又【廣韻】侯夾切【集韻】轄夾切,□音洽。
【廣韻】隘狹。
【禮禮器】禮之大倫,以地廣狹。
【釋文】狹,音洽,又戸夾反。
【史記滑稽傳】臣見其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
焛 【巳集中】【火字部】 焛 【唐韻】【集韻】□良刃切,音吝。
【說文】火貌。
從火,□省聲,讀若粦。
【集韻】或不省作□。
互見□字註。
焜 【巳集中】【火字部】 焜 【唐韻】【正韻】胡本切【集韻】【韻會】戸袞切,□音混。
【說文】煌也。
【玉篇】光也。
【廣韻】火貌。
【左傳昭三年】焜燿寡人之望。
【揚子方言】焜,晠也。
【集韻】或作煇。
又【集韻】胡昆切,音魂。
義同。
又【集韻】【類篇】□公渾切,音昆。
【左傳焜燿釋文】服虔雲:明也。
又與昆通。
【揚雄甘泉賦】樵烝焜上,配藜四施。
【註】師古曰:焜,同也。
【文選】作昆。
【李善註】言燔燎之盛,故樵蒸之光同上,而披離四布也。
焟 【巳集中】【火字部】 焟 【集韻】【類篇】□思積切,音昔。
【玉篇】乾也。
與□同。
【博雅】曝也。
【未集上】【竹字部】【集韻】以忍切,音引。
竹名。
焨 【巳集中】【火字部】 焨 【篇海】孚諷切,音賵。
火氣也。
焞 【巳集中】【火字部】 焞 【集韻】徒渾切,音屯。
【說文】作□。
隷作焞。
【玉篇】焞焞。
無光耀也。
又【集韻】灼龜火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他昆切,音暾。
【左傳僖五年】鶉之賁賁,天策焞焞,火中成軍,虢公其奔。
【註】天策傅說星,時近日星微,焞焞無光燿也。
又【集韻】一曰灼龜炬。
又【廣韻】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殊倫切,□音純。
【廣韻】明也。
【韻會】火色也。
又【集韻】【正韻】通回切【韻會】吐雷切,□音推。
【玉篇】焞焞,盛貌。
【詩小雅】戎車嘽嘽,嘽嘽焞焞,如霆如雷。
【傳】焞焞,盛也。
【釋文】焞,本又作啍。
【前漢韋玄成傳】引《詩》又作推。
又【集韻】祖管切【韻會】作管切,□音纂。
【集韻】灼龜也。
或作焌。
又【集韻】徂悶切,音鐏。
然火以灼龜。
或作焌。
又【集韻】【類篇】□祖寸切,音捘。
【儀禮士喪禮】楚焞置于燋,在龜東。
【註】楚荊也,荊焞所以鑽灼龜者。
【疏】荊是草名。
古法鑽龜用,荊謂之荊焞也。
◎按廣韻十八諄焞字註雲:又他昆切。
而二十三內止收燉字,無焞字,疑焞爲燉之重文。
又周禮菙氏註引楚焞,疏與釋文皆作燉,是焞,燉古通用也。
互詳燉字註。
六書溯原作焞。
考證:〔【左傳僖五年】鶉之賁賁,天策焞焞,【註】天策傳說星。
〕謹照原文傳說改傅說。
滞 【巳集上】【水字部】 滯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例切,音彘。
【說文】凝也。
【周語】震雷出滯。
又積也。
【魯語】敢告滯積,以紓執事。
又漏也。
【詩小雅】此有滯穗。
又【周禮地官廛人】凡珍異之有滯者,斂而入于膳府。
【疏】謂沈滯不售者。
又【左傳成十八年】晉悼公命百官振廢滯。
又【集韻】尺制切,音摯。
音敗不和也。
或作懘。
亦作慸□。
又醜例切,音跇。
水灑散貌。
又【韻補】葉直帶切,音與□近。
【楚辭九章】乗舲船餘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
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以凝滯。
滢 【巳集上】【水字部】 瀅 【廣韻】烏定切【集韻】【韻會】【正韻】縈定切,□音瑩。
汀瑩,小水。
一曰水澄也。
【韓愈詩】曲江汀瀅水平盃。
又【玉篇】【集韻】□烏迥切。
音熒。
與濙同。
又【集韻】涓熒切,扃上聲。
水名,在襄陽。
又吉成切,音頸。
絕小水也。
【醜集上】【口字部】【篇海】羊委切,音唯。
呼鴨也。
濫 【巳集上】【水字部】 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瞰切,音纜。
【說文】氾也。
【增韻】水延漫也。
【家語】其源可以濫觴。
【註】濫,謂泛濫,小流貌。
又溢也。
【水經注】其水陽焊不耗,隂霖不濫。
又□溢曰濫。
【詩商頌】不僭不濫。
又竊也。
【賈誼新書道術篇】反禮爲濫。
又漬也。
【魯語】宣公濫于泗淵。
【註】漬罟于泗水之淵,以取魚也。
又失實曰濫。
【左傳昭八年】民聽濫也。
又浮辭也。
【陸機文賦】每除煩而去濫。
又音之速疾而僭差曰滌濫。
【禮樂記】狄成滌濫之音作,而民淫亂。
又【集韻】【韻會】□杜覽切,音啖。
竹聲也。
【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
【註】濫之意猶擥聚也。
又【廣韻】胡黯切【集韻】【韻會】戸黤切,□音檻。
泉名。
【爾雅釋水】濫泉正出。
或作□。
通作檻。
又水名。
【前漢地理志】降狄道東有白石山濫水。
又【集韻】魯敢切,音覽。
與灠同。
漬果也。
【禮內則】漿水醷濫。
鄭註:濫以諸和水也。
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釋文】乾桃乾梅皆曰諸。
又【集韻】盧甘切,音藍。
邑名。
【春秋昭三十一年】黑肱以濫來奔。
又胡暫切與鑑。
同。
陶器,如甀大口,以盛冰。
【周禮天官】春秋治鑑。
或從水,亦作□。
又浴器也。
【莊子則陽篇】同濫而浴。
考證:〔【禮樂記】竹聲濫以立會。
〕謹照原文以上增濫字。
〔【禮內則】醷濫。
【註】以諸和水也。
【揚子方言】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謹按紀莒之閒二句出內則註,不出方言。
謹照原文改禮內則漿水醷濫。
鄭註濫以諸和水也。
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澓 【巳集上】【水字部】 澓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
【玉篇】澓流也。
【增韻】水洄也。
【郭璞江賦】迅澓增澆。
又【集韻】方六切,音福。
姓也,漢東海澓中翁。
【集韻】或作洑。
灤 【巳集上】【水字部】 灤 【廣韻】落官切【集韻】【韻會】盧丸切【正韻】盧官切,□音鸞。
漏流也。
與灓同。
又水名。
【廣輿記】灤河,在永平府。
又州名。
【廣輿記】直□永平府灤州,商孤竹國,漢海陽,五代灤州。
滫 【巳集上】【水字部】 滫 【唐韻】思酒切【集韻】【韻會】【正韻】息有切,□音醙。
【說文】久泔也。
淅米汁。
【禮內則】滫瀡以滑之。
【註】滫,泔也。
又溲也。
秦人謂溲曰滫。
【史記三王世家】蘭根與白芷,漸之滫中。
又【唐韻】息流切【集韻】思流切,□音脩。
又【集韻】疎鳩切,音搜。
又息救切,音秀。
義□同。
考證:〔【荀子勸學篇】蘭根與白芷,漸之滫中。
〕謹按此出史記三王世家,非荀子勸學篇文。
今改荀子勸學篇爲史記三王世家。
滬 【巳集上】【水字部】 滬 【唐韻】□古切【集韻】後五切,□音戸。
□滬,水名也。
又【陸龜蒙漁具詠序】綱罟之流,列竹於海澨曰滬。
【註】吳人今謂之籪。
滭 【巳集上】【水字部】 滭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必。
泉沸也。
同觱。
【詩小雅】觱沸檻泉。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滭弗宓汨。
【註】滭弗,盛貌。
【集韻】與同。
滮 【巳集上】【水字部】 滮 【廣韻】皮彪切【集韻】皮虬切【韻會】【正韻】皮休切,□音淲。
【說文】水流貌。
【詩小雅】滮池北流。
又水名。
【水經注】郭水西北註,與滮池合。
又【集韻】平幽切,音瀌。
義同。
【說文】本作彪。
□ 【未集中】【缶字部】 □ 【集韻】戸黤切,音檻。
陶也。
【左傳襄九年】備水器。
【註】盆□之屬。
【疏】盛水之器。
又【集韻】呼濫切,音斂。
,或作□,大缶。
又【集韻】胡暫切,音鑒。
鑒亦作□。
【周禮天官淩人】春始治鑑。
【註】鑑如甀,大口以盛冰。
【釋文】鑑,或作□。
漐 【巳集上】【水字部】 漐 【集韻】直立切,音蟄。
汗出貌。
一曰漐漐,小雨不輟也。
滯 【巳集上】【水字部】 滯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例切,音彘。
【說文】凝也。
【周語】震雷出滯。
又積也。
【魯語】敢告滯積,以紓執事。
又漏也。
【詩小雅】此有滯穗。
又【周禮地官廛人】凡珍異之有滯者,斂而入于膳府。
【疏】謂沈滯不售者。
又【左傳成十八年】晉悼公命百官振廢滯。
又【集韻】尺制切,音摯。
音敗不和也。
或作懘。
亦作慸□。
又醜例切,音跇。
水灑散貌。
又【韻補】葉直帶切,音與□近。
【楚辭九章】乗舲船餘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
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以凝滯。
淤 【巳集上】【水字部】 淤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依據切,音飫。
【說文】澱滓濁泥也。
【玉篇】水中泥草。
【杜篤論都賦】畎瀆潤淤。
又【揚子方言】水中可居者曰洲,三輔謂之淤。
又【廣韻】央居切【集韻】【韻會】【正韻】衣虛切,□音於。
義同。
又【集韻】或從土作□。
通作閼。
【通鑑】秦鑿涇水爲渠,注塡閼之水。
【集覽曰】閼,依據反。
或作□。
通作淤。
又與飫通。
【馬融廣成頌】擺牡班禽,淤賜犒功。
【註】淤與飫同。
淥 【巳集上】【水字部】 淥 【唐韻】【集韻】【正韻】盧谷切【廣韻】力玉切【韻會】龍玉切,□音祿。
【說文】與漉同。
浚也,滲也。
或作淥。
又水淸也。
【張衡東京賦】淥水澹澹。
又水名,在湘東。
【水經注】醴泉縣漉水,亦曰淥水。
又澤名。
【前漢郊祀歌】淫淥澤,□然歸。
淦 【巳集上】【水字部】 淦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暗切,音紺。
【說文】水入船中也。
一曰泥也。
或作汵。
又與灨同。
水名。
【前漢地理志】豫章郡有新淦縣。
【應劭曰】淦水所出。
又【廣韻】古南切【集韻】【韻會】姑南切,□音弇。
義同。
又最也,沈也,汲也。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
義同。
淨 【巳集上】【水字部】 淨 【廣韻】才性切【集韻】【韻會】【正韻】疾政切,□音穽。
無垢也,潔也。
【韓愈詩】淥淨不可唾。
又灘名。
【水經注】漢水東爲淨灘。
又【唐韻】士耕切【集韻】鋤耕切,□音崢。
【說文】魯北城門池也。
亦作才性切。
又【集韻】緇詵切,音臻。
又側詵切,音榛。
義□同。
淩 【巳集上】【水字部】 淩 【唐韻】力膺切【集韻】【韻會】閭承切,□音陵。
【博雅】淩馳也。
一曰歷也。
【木華海賦】汎海淩山。
又與掕通。
【爾雅釋言】淩,慄也。
【註】淩懅戰慄。
【疏】□蒼雲:掕慄也。
郭言淩懅戰慄,則淩掕音義同。
又水名。
【前漢地理志】泗水郡淩縣。
【應劭曰】淩水所出。
又姓。
【三國志】吳淩統。
與淩別。
淪 【巳集上】【水字部】 淪 【唐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
【說文】水波也。
【爾雅釋水】小波爲淪。
【詩魏風】河水淸且淪猗。
【傳】小風拂水成文,轉如輪也。
【韓詩外傳】順流而風曰淪。
淪,文貌。
又【爾雅釋言】淪,率也。
【詩小雅】淪胥以鋪。
【箋】言牽率相引,而徧得罪。
又【博雅】淪,沒也。
【書微子】今殷其淪喪。
又【集韻】縷尹切,音稐。
盧困切,音論。
義□同。
又鱗淪,水相次貌。
【馬融長笛賦】波瀾鱗淪。
又垽淪,水迴旋貌。
【郭璞江賦】垽淪溛瀤。
又濆淪,水勢相糾貌。
【木華海賦】□濆淪而滀漯。
又混淪,未分離之貌。
【列子天瑞篇】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混淪。
又水名。
【山海經】宣山,淪水出焉。
又【集韻】姑頑切,音鰥。
姓也。
古有泠淪氏。
又魯本切,上聲。
混淪,水流轉貌。
又【韻補】葉閭員切,音連。
【道藏歌】今日度元吉,憶曾狀曲泉。
萬神同斯和,億劫豈知淪。
渽 【巳集上】【水字部】 渽 【廣韻】將來切【集韻】祖才切,□音哉。
水名。
【前漢地理志】水出蜀郡汶江縣徼外。
【集韻】或作□。
淫 【巳集上】【水字部】 淫 〔古文〕【唐韻】餘箴切【集韻】【韻會】【正韻】夷針切,□音霪。
【說文】浸淫,隨理也。
【徐曰】隨其脈理而浸漬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善防者,水淫之。
【註】謂以淤泥淫液,使厚也。
又放也。
【禮哀公問】淫德不倦。
又貪也。
【禮樂記】聲淫及商。
又溢也,過也。
【書大禹謨】罔淫于樂。
又甚也。
【列子黃帝篇】黃帝曰:朕之過淫矣。
又大也。
【詩周頌】旣有淫威。
又僭也。
【吳語】掩王東海,以淫名聞於天子。
又久也。
【晉語】底著滯淫。
【註】滯廢淫久也。
又邪也。
【禮王制】志淫好僻。
又【禮曲禮】毋淫視。
【疏】謂流移也。
又【小爾雅】男女不以禮交,謂之淫。
又歲星失次亦曰淫。
【左傳襄二十八年】歲在星紀,而淫于元枵。
又淫淫,去遠貌。
【揚雄羽獵賦】淫淫與與。
【註】往來之貌。
又水名。
【淮南子覽冥訓】女媧氏積蘆灰以止淫水。
【註】平地出水爲淫。
又泉名。
【王子年拾遺記】日南之南,有淫泉之浦。
又樹名。
【採蘭雜志】遜頓國有淫樹。
又魚名。
【淮南子釋山訓】瓠巴鼓瑟,而淫魚出聽。
又【集韻】以贍切,音豔。
巴東有淫預堆。
【古歌】淫預大如馬。
今作灩澦。
又讀作涅。
【周禮冬官考工記】氏湅帛,淫之以蜃。
【註】淫當爲涅。
又讀作瑤。
【山海經】爰有淫水,其淸洛洛。
【註】淫音遙,與瑤同。
考證:〔星記失次亦曰淫。
【左傳襄二十八年】歲在星記,而淫于元枵。
〕謹按傳所言者歲星也。
星記改爲歲星。
歲在星記之記照原文改紀。
〔【周禮冬官考工記】人湅帛,淫之以蜃。
〕謹照原文人改氏。
淬 【巳集上】【水字部】 淬 【唐韻】七內切【集韻】【韻會】取內切,□音倅。
【說文】滅火器也。
【徐曰】淬,劒燒而入水也。
與焠通。
【前漢天文志】火與水合爲淬。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淸水淬其鋒。
又【廣韻】染也,犯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脟割輪淬。
又【揚子方言】淬,寒也。
又【集韻】卽聿切,音卒。
淬,沒水貌。
又昨律切,音崒。
流也。
脟字原誤從目從寽作。
淮 【巳集上】【水字部】 淮 【唐韻】戸乖切【集韻】【韻會】乎乖切,□音懷。
水名。
【說文】水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東南入海。
【風俗通山澤篇】淮,均也。
均其務也。
【春秋說題辭】淮者,均其勢也。
【釋名】淮,圍也。
圍繞揚州分界,東至於海也。
【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川淮泗。
【書禹貢】導淮自桐柏。
又水出漢中。
【前漢地理志】漢中郡房陵縣淮山,淮水所出。
又淮安,郡名。
【廣輿記】秦屬九江郡,曰淮隂。
漢曰臨淮,晉曰山陽,隋唐曰楚州,宋曰淮安。
又【韻補】葉胡隈切,音回。
【左傳昭十二年】有酒如淮,有肉如坻。
寡君中此,爲諸侯師。
一說淮讀爲濰葉韻。
又葉虛欺切,音熙。
【顏延之詩】惜無爵雉化,何用充江淮。
去國還故裡,迷門樹蓬藜。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韻會】□莫結切,音蔑。
粖也。
【類篇】涼州謂粥爲□。
亦作□。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於革切【集韻】【韻會】【正韻】乙革切,□音厄。
搹字重文。
【說文】搹或從戹。
把也。
【前漢郊祀志】燕齊之閒,方士瞋目□。
又【正韻】抑也。
【揚子法言】或問持滿曰□。
或作扼。
亦同搤。
互詳搤搹二字註。
淯 【巳集上】【水字部】 淯 【唐韻】【集韻】□餘六切,音育。
水名。
【說文】水出弘農盧氏山,東南入沔。
【山海經】攻離之山,淯水出焉,南流注于漢。
又淯陽,縣名,在南陽郡。
【前漢地理志】作育陽。
【後漢郡國志】作淯陽。
淰 【巳集上】【水字部】 淰 【唐韻】乃忝切【集韻】【韻會】乃玷切【正韻】乃點切,□音。
【說文】濁也。
一曰水流貌。
又【廣韻】【集韻】□女減切,音。
【埤蒼】水無波也。
又農具。
取水底淤泥曰淰。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荏切,音審。
淰,水動貌。
一曰魚駭貌。
【禮禮運】龍以爲畜,故魚鮪不淰。
【註】淰之言閃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失冉切,音閃。
淰躍,湧逸也。
或作□。
又【集韻】鄔感切,音晻。
濁也。
又乃感切,音湳。
又尼鹹切,音諵。
義□同。
又【諸經音義】江南謂石水不派爲淰。
淰,乃默切,音與納近。
深 【巳集上】【水字部】 深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針切,音□。
水名。
【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
又邃也。
【增韻】深者,淺之對。
【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
又深微也。
【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
又藏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
又衣名。
【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
又州名。
【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
【廣輿記】今屬眞定府。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
度淺深曰深。
【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淲 【巳集上】【水字部】 淲 【廣韻】皮彪切【集韻】皮虬切,□音瀌。
【說文】水流貌。
引《詩》淲池北流。
○按今《詩》本作滮。
又【集韻】荒胡切,音呼。
與滹同。
淳 【巳集上】【水字部】 淳 〔古文〕□【唐韻】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殊倫切,□音純。
淸也,樸也。
【張衡思□賦】何道眞之淳粹兮。
【註】不澆曰淳。
又沃也。
【周語】王乃淳濯饗醴。
又大也。
【班固幽通賦】黎淳耀於高辛兮。
又兵車之耦曰淳。
【左傳襄十一年】鄭伯賂晉侯,廣車軘車淳十五乗。
又鹹也。
【左傳襄二十五年】楚蔿掩爲司馬表淳鹵。
【註】淳鹵,埆薄之地。
【正義】淳鹵,地薄,故表之,輕其賦稅。
又淳淳,流動貌。
【莊子則陽篇】禍福淳淳。
又【集韻】朱倫切,音諄。
漬也,沃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鐘氏淳而漬之。
【註】淳,沃也。
又主尹切,音準。
布帛廣幅也。
與純通。
【周禮地官】質人壹其淳制。
【註】淳作純。
淴 【巳集上】【水字部】 淴 【廣韻】【集韻】□烏沒切,音嗢。
水出聲。
又淴泱,水流疾貌。
【郭璞江賦】潏湟淴泱。
又【集韻】呼骨切,音忽。
水貌。
或作淈。
又呼內切,音誨。
與同。
又【韻補】葉虛屈切,音獝。
【蔡邕述行賦】唐虞渺其旣遠兮,常俗生於積習。
周道鞠爲茂草兮,哀正路之日淴。
畉 【午集上】【田字部】 畉 【玉篇】防無切,音扶。
【字彙】耕田也。
淵 【巳集上】【水字部】 淵 〔古文〕□囦□【唐韻】烏圓切【集韻】【正韻】營圓切【韻會】幺圓切,□音□。
【說文】回水也。
從水,象形。
左右岸也,中象水貌。
【管子度地篇】水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淵。
又深也。
【詩衞風】秉心塞淵。
又潭名。
【水經注】伊水東爲淵潭。
又淵淵,鼓聲。
【詩小雅】伐鼓淵淵。
又姓。
世本有齊大夫淵。
又【集韻】一均切,音蜵。
亦深也。
淶 【巳集上】【水字部】 淶 【唐韻】洛哀切【集韻】【韻會】郞才切,□音來。
水名。
【說文】水起北地廣昌,東入河。
【周禮夏官職方氏】幷州其浸淶易。
混 【巳集上】【水字部】 混 【唐韻】【正韻】胡本切【集韻】【韻會】戸袞切,□音倱。
【說文】豐流也。
一曰雜流。
或作渾。
又混沌,元氣未分也。
【老子道德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又【集韻】胡昆切,音。
人名。
漢有屬國公孫昆邪,或作混。
又【集韻】【韻會】【正韻】□公渾切,音昆。
混夷,西戎名。
或作緄。
通作昆。
【詩大雅】混夷駾矣。
又同崑。
【周禮註】混淪,卽崑崙。
又【集韻】【韻會】【正韻】□古本切,音袞。
與滾同。
大水流貌。
【孟子】原泉混混。
□ 【未集中】【網字部】 □ 【廣韻】力鼎切【集韻】朗鼎切,□音笭。
□□,小網也。
又【集韻】郞丁切,音靈。
義同。
淸 【巳集上】【水字部】 淸 〔古文〕□【唐韻】【正韻】七情切【集韻】【韻會】親盈切,□音圊。
【說文】朖也。
澂水之貌。
【釋名】淸,靑也。
去濁遠穢,色如靑也。
【詩鄭風】瀏其淸矣。
又靜也,澄也,潔也。
【書舜典】直哉惟淸。
又水治曰淸。
【詩小雅】泉流旣淸。
又視淸明也。
【詩鄘風】子之淸揚。
【註】視淸明曰淸。
又【齊風】猗嗟名兮,美目淸兮。
【傳】目上爲名,目下爲淸。
又酒名。
【周禮天官酒正】辨四飮之物,一曰淸。
【註】淸謂醴之泲者。
又凡飮皆曰淸。
【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飮,用六淸。
又水名。
【山海經】太時之山,淸水出焉。
【水經】淸水,出河南修武縣北黑山。
又江名。
【廣輿記】淸江,在臨江府城南。
又河名。
【水經注】白溝水東北過廣宗縣,東爲淸河。
又邑名。
【春秋隱四年】夏公及宋公遇于淸。
【註】淸,衞邑。
【詩鄭風】淸人在彭。
【正義】淸,鄭邑。
又姓。
宋有進士淸賢。
又【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靜。
潔也。
又【集韻】【正韻】□疾正切,音淨。
與瀞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七正切,音婧。
與凊同。
寒也。
又【韻補】葉于羊切,音瑲。
【張籍詩】籍時官休罷,兩月同遊翔。
黃子陂岸曲,池曠氣色淸。
考證:〔【齊風】美目淸矣。
〕謹照原文矣改兮。
淹 【巳集上】【水字部】 淹 【唐韻】英廉切【集韻】【韻會】衣廉切【正韻】衣炎切,□音醃。
水名。
【說文】水出越巂徼外,東入若水。
又漬也。
【禮儒行】淹之以樂好。
又【爾雅釋詁】淹留,久也。
【左傳僖三十三年】吾子淹久於敝邑。
通作奄。
【前漢郊祀歌】神奄留。
又【揚子方言】淹,敗也。
水敝爲淹。
又【集韻】衣檢切,音掩。
水涯也。
一曰繅絲出緒也。
【禮祭義】夫人繅三盆手。
【註】三盆手者,三淹也。
又【廣韻】於劒切,音俺。
又【集韻】於贍切,音□。
義□同。
又沒也。
又【集韻】憶笈切,音裛。
亦漬也。
考證:〔【禮儒行】淹之以好樂。
〕謹照原文好樂改樂好。
〔又通作奄。
【前漢郊祀歌】神淹留。
〕謹照原文淹留改奄留。
淺 【巳集上】【水字部】 淺 【唐韻】【正韻】七衍切【集韻】【韻會】此演切,□千上聲。
【說文】水不深也。
【詩邶風】就其淺矣。
又【荀子修身篇】少聞曰淺。
又虎皮也。
【詩大雅】鞹鞃淺幭。
【傳】淺,虎皮淺毛也。
又凡獸之淺毛者,皆曰淺。
【周禮春官】巾車鹿淺□。
【註】以夏鹿皮爲覆笭。
【疏】夏時鹿毛新生爲淺毛,故雲。
又【廣韻】則前切【集韻】將先切,□音箋。
與濺同。
淺淺,水疾流貌。
【楚辭九歌】石瀨兮淺淺。
又【集韻】在演切,音踐。
【古文尚書堯典】寅淺納日。
馬融讀。
今作餞。
又則旰切,音贊。
與灒同。
汙灑也。
又子賤切,音箭。
與濺同。
水激也。
【儀禮士虞禮註】槃以盛棄水,爲淺汙人也。
又與翦通。
【儀禮士喪禮】用疏布緇翦。
【註】翦,淺也。
添 【巳集上】【水字部】 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兼切,音沾。
【玉篇】益也。
通作沾酟。
又【集韻】他念切,音栝。
味益也。
【李翊俗名小錄】呼下酒具爲添。
淼 【巳集上】【水字部】 淼 【唐韻】亡沼切【集韻】【韻會】【正韻】弭沼切,□音眇。
大水也。
【郭璞江賦】狀滔天以淼茫。
溿 【巳集上】【水字部】 溿 【字彙】普半切,音判。
水涯也。
渀 【巳集上】【水字部】 渀 【字彙補】與奔音義同。
【水經注】傾渀盪。
又去聲。
【馬融廣成頌】渀,薄汾撓。
【註】渀,蒲艮切。
梑 【辰集中】【木字部】 梑 【廣韻】徒歷切【類篇】庭曆切,□音荻。
臧橰也。
【爾雅釋木】狄,臧橰貢綦。
【郭註】未詳。
【類篇】木名。
渁 【巳集上】【水字部】 渁 【字彙補】與淵同。
或作□。
渃 【巳集上】【水字部】 渃 【集韻】人夜切,音偌。
城名,在彭州。
一曰渃城,在成都縣,近天彭關。
又日灼切,音弱。
濩渃,大水貌。
又瀰渃,江名。
【樊綽曰】西國之水入南海者四,四曰瀰渃江。
渄 【巳集上】【水字部】 渄 【字彙補】風微切,音非。
見藏經。
又水名。
【羅含湘中記】營水,渄水,皆注湘。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類篇】□甾莖切,音爭。
足跟筋也。
又【集韻】側杏切。
義同。
□ 【未集中】【羽字部】 □ □字之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民□切,音彌。
【說文】筡也。
筡,竹篾也。
又【說文】武移切【玉篇】亡支切。
義□同。
【集韻】或作□籋。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音義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如融切【集韻】而融切,□音戎。
小竹,可爲矢。
淵 【巳集上】【水字部】 淵 〔古文〕□囦□【唐韻】烏圓切【集韻】【正韻】營圓切【韻會】幺圓切,□音□。
【說文】回水也。
從水,象形。
左右岸也,中象水貌。
【管子度地篇】水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淵。
又深也。
【詩衞風】秉心塞淵。
又潭名。
【水經注】伊水東爲淵潭。
又淵淵,鼓聲。
【詩小雅】伐鼓淵淵。
又姓。
世本有齊大夫淵。
又【集韻】一均切,音蜵。
亦深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類篇】阻厄切【字彙補】側格切,□音迮。
牀版也。
【揚子方言】齊魯之閒謂之□,陳楚之閒或謂之笫。
漬 【巳集上】【水字部】 漬 〔古文〕洓【唐韻】前知切【集韻】【韻會】疾智切,□音胔。
【說文】漚也。
又浸漬也。
【史記貨殖傳】漸漬於失敎。
又染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染羽,淳而漬之。
又獸死也。
【禮曲禮】四足曰漬。
【註】漬謂相瀸汙而死。
考證:〔【禮曲禮】四足曰漬。
【註】漬謂相瀸汙而死。
〕謹照原文汗改汙。
渎 【巳集上】【水字部】 瀆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牘。
【說文】溝也。
【爾雅釋水】注澮曰瀆。
又江河淮濟爲四瀆。
【釋名】瀆,獨也。
各獨出其水而入海也。
【白虎通巡狩篇】瀆者,濁也。
中國垢濁,發源東注海,其功著大,故稱瀆。
【風俗通山澤篇】瀆者,通也,所以通中國垢濁。
又小渠也。
【賈誼弔屈原賦】彼尋常之汙瀆兮,豈能容吞舟之魚。
又慁也,重複也。
【易蒙卦】再三瀆,瀆則不告。
又慢也。
【易繫辭】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又易也。
【左傳成十六年】瀆齊盟而食話言。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瀆山,蜀之汶山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音豆。
句瀆,地名。
【左傳桓十二年】公及宋公盟于句瀆之丘。
又與竇同。
【左傳襄三十年】伯有自墓門之瀆入。
瀆,徐邈音豆。
考證:〔【爾雅釋水】江湖淮濟爲四瀆。
〕謹照原文江湖改江河。
漸 【巳集上】【水字部】 漸 【唐韻】慈冉切【集韻】【韻會】疾染切【正韻】秦冉切,□□上聲。
水名。
【說文】水出丹陽黟南蠻中,東入海。
又漸次也,進也,稍也,事之端先覩之始也。
【易漸卦正義】漸者,不速之名。
凡物有變移,徐而不速,謂之漸。
又通作蔪。
【書禹貢】草木漸包。
【釋文】如字,本又作蔪。
【字林】才冉反,草之相包裹也。
又【集韻】鋤銜切,音鑱。
與巉通。
高也。
或作嶄。
【詩小雅】漸漸之石,維其高矣。
又側銜切,音□。
流貌。
【楚辭九章】涕漸漸兮。
又【廣韻】子廉切【集韻】【韻會】【正韻】將廉切,□音尖。
流入也。
【書禹貢】東漸于海。
又漬也,濕也。
【詩衞風】漸車帷裳。
又浸也,染也。
【前漢董仲舒傳】漸民以仁。
又臺名。
【水經注】太液池中有漸臺,三十丈。
又星名。
【甘氏星經】漸臺四星,屬織女東足。
又【集韻】子艷切,音□。
漸洳,溼貌也。
又之列切,音折。
同浙。
江名。
又【類篇】慈鹽切,音潛。
涉水也。
與潛通。
【書洪範】沉潛剛克。
【左傳】【史記】皆作沉漸。
考證:〔通作蔪。
【書禹貢】草木漸包。
【傳】如字,本又作蔪。
〕謹照原書傳字改釋文。
渑 【巳集上】【水字部】 澠 【廣韻】食陵切【集韻】【韻會】【正韻】神陵切,□音繩。
水名。
【春秋釋例】澠水,出齊國臨湽縣北。
又水名,在蜀。
【山海經】巴國有巴遂山,澠水出焉。
又【廣韻】武盡切【集韻】【韻會】弭盡切,□音冺。
澠池,水名。
亦縣名。
亦作黽池。
【水經注】漢景帝三年,因崤黽之地以目縣。
又【廣韻】【集韻】【韻會】□彌兗切,音緬。
義同。
通作沔。
渞 【巳集上】【水字部】 渞 【字彙】才周切,音酋。
水源也。
【黃香九宮賦】坎烻援以渞煬。
【註】渞水之源,煬水之熾也。
渖 【巳集上】【水字部】 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昌枕切,音沈。
【說文】汁也。
【元結詩】煮鱖爲作瀋。
又【集韻】禁切,審去聲。
置水于器也。
滲 【巳集上】【水字部】 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所禁切,音罧。
【說文】下漉也。
【司馬相如封禪書】滋液滲漉。
又滲漓,流貌。
【揚雄河東賦】澤滲漓而下降。
又澤名。
【穆天子傳】甲辰獵於滲澤。
又【集韻】【韻會】□疎簪切,音森。
淋滲,毛羽始生貌。
【木華海賦】鶴子淋滲。
又【集韻】【類篇】□千尋切,音侵。
與浸同。
浸淫漸漬也。
或作滲。
渙 【巳集上】【水字部】 渙 【唐韻】呼貫切【集韻】【韻會】【正韻】呼玩切,□音喚。
水名。
【水經注】渠水東南流逕開封縣,睢渙二水出焉。
又卦名。
【易正義】渙者,散釋之名。
大德之人,建功立業。
散難釋險,故謂之渙。
【詩周頌】繼猶判渙。
又渙渙,水盛貌。
【詩鄭風】溱與洧方渙渙兮。
又渙爛,文章貌。
【後漢延篤傳】渙爛兮其溢目。
又【廣韻】呼會切【集韻】呼外切,□音翽。
義同。
渚 【巳集上】【水字部】 渚 【唐韻】章與切【玉篇】之與切,□音煮。
水名。
【說文】水出常山中丘逢山,東入湡。
又【爾雅釋水】小洲曰渚。
【釋名】渚,遮也。
能遮水使旁迴也。
【詩召南】江有渚。
【傳】水岐成渚。
【釋文】引韓詩:一溢一否曰渚。
考證:〔【詩召南】江有渚。
【傳】水岐曰渚。
〕謹照原文曰渚改成渚。
〔【韓詩外傳】一溢一否曰渚。
〕謹按此韓詩章句非韓詩外傳,今改爲釋文引韓詩。
湈 【巳集上】【水字部】 湈 【集韻】謨悲切,音枚。
壞也。
或作□。
□ 【午集下】【立字部】 □ 【玉篇】直庾直句二切【海篇】音住。
又音注。
竢也,止也。
□ 【午集下】【穴字部】 □ 【集韻】無沸切,音未。
魚名。
【山海經】諸鉤山多□魚。
減 【巳集上】【水字部】 減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斬切,音鹼。
【說文】損也。
【玉篇】少也,輕也。
【禮樂記】禮主其減。
又水名。
【山海經】番條之山,減水出焉。
又岐山亦出減水,東南流注于江。
又姓。
【史記酷吏傳】減宣。
又【廣韻】【集韻】□下斬切,音豏。
又【集韻】公陷切,音。
義□同。
俗作減,非。
考證:〔又姓。
【前漢酷吏傳】減宣。
〕謹按漢書作鹹,史記作減。
前漢改史記。
渜 【巳集上】【水字部】 渜 〔古文〕湪【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乃管切,音煗。
【說文】湯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奴官切,煗平聲。
水名,在遼西肥如縣。
又【集韻】乳兗切,音耎。
濯也。
又【廣韻】【集韻】□奴亂切,音偄。
浴餘汁也。
或作濡。
【儀禮士喪禮】渜濯棄于坎。
【註】沐浴餘潘水也。
古文渜作湪。
荊沔之閒語。
【疏】潘水旣經溫煮,名之爲渜。
又【集韻】奴昆切,音黁。
義同。
【子集上】【亠字部】【字彙補】與荒同。
又【集韻】力求切,音留。
與旒同。
旌旗之旓也。
【廣雅】天子十二旒至地,諸侯九旒至軫,大夫七旒至轂,士五旈至肩。
後又或作斿遊□。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息郞切【集韻】蘇郞切,□音喪。
【類篇】緗□,淺黃也。
又【集韻】四浪切,喪去聲。
義同。
渝 【巳集上】【水字部】【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音兪。
【說文】變汙也。
【爾雅釋言】渝,變也。
【詩鄭風】舍命不渝。
又水名。
【說文】渝水,在遼西臨渝,東出塞。
又水名。
【水經注】宕渠郡,蓋古賨國,今賨城縣有渝水。
又州名。
【廣韻】本巴國,漢爲巴郡之江州縣,梁於巴郡置楚州,隋攺爲渝州。
【廣輿記】今爲重慶府。
又【集韻】兪戍切,音裕。
義同。
又大透切,音豆。
水名。
又【韻補】葉夷周切,音由。
【詩鄭風】羔裘如濡,洵直且侯。
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渟 【巳集上】【水字部】 渟 【廣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庭。
【埤蒼】渟,水止也。
【史記李斯傳】決渟水緻之海。
或作亭。
【前漢西域傳】其水亭居。
又與停同。
【後漢趙岐傳】渟車呼與共載。
又【集韻】湯丁切,音廳。
與汀同。
水際平地也。
渠 【巳集上】【水字部】 渠 【唐韻】彊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求於切,□音蕖。
【說文】水所居也。
【禮曲禮】溝渠必步。
又水名。
【前漢地理志】渠水首受江,北至射陽入湖。
又渠渠,勤也。
【詩秦風】夏屋渠渠。
【箋】渠渠,猶勤勤也。
【註】深廣貌。
又大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誅其渠帥。
又樂章名。
【魯語】金奏肆夏樊遏渠。
【註】納夏一名渠。
又漸也。
【淮南子汜論訓】渠幨以守。
【註】渠,漸也。
又軒渠,笑貌。
【後漢方技傳】軒渠笑自若。
又俗謂他人爲渠儂。
又水名。
【水經注】水出鄭縣南巴嶺,流逕宕渠縣。
謂之宕渠水。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謂車輞爲渠。
【山海經】韓流麟身渠股。
【註】渠,車輞,言跰腳也。
又犀渠,甲名。
又楯也。
【吳語】文犀之渠十行。
又芋渠。
【馬融廣成頌】蘘荷芋渠。
又夫渠,荷名。
別作蕖。
又姓。
【史記年表】漢渠復縈。
又【集韻】其據切,音遽。
與詎同。
【字林】未知詞也。
【史記張儀傳】且蘇君在儀,寧渠能乎。
又與遽通。
【史記陸賈傳】使我居中國,何渠不若漢。
又【正韻】臼許切,音巨。
義同。
渡 【巳集上】【水字部】 渡 【唐韻】【集韻】【韻會】徒故切【正韻】獨故切,□音度。
【說文】濟也。
【廣雅】去也,通也。
又通作度。
【前漢賈誼傳】度江河亡維楫。
【集韻】或作□。
渢 【巳集上】【水字部】 渢 【廣韻】房戎切【集韻】【韻會】扶風切【正韻】符中切,□音馮。
【玉篇】水聲。
一曰弘大聲。
又【集韻】【正韻】□符鹹切,音凡。
渢渢,中庸之聲也。
一曰浮貌。
【左傳襄二十九年】美哉渢渢乎。
又【集韻】【韻會】【正韻】□孚梵切,音泛。
義同。
渣 【巳集上】【水字部】 渣 【廣韻】側加切【集韻】莊加切,□音□。
水名。
出義陽。
與溠同。
又【集韻】助駕切,音乍。
義同。
俗以此爲渣滓字。
渤 【巳集上】【水字部】 渤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沒切,音孛。
渤澥海別支名。
【司馬相如子虛賦】浮渤澥。
亦作勃。
【史記高祖本紀】北有勃海之利。
【索隱】勃,旁跌也。
旁跌出者,橫在濟北,故齊都賦雲:海旁出爲勃,名曰勃海郡。
又滃渤,霧出貌。
【郭璞江賦】氣滃渤以霧杳。
又漰渤,水聲。
【郭璞江賦】鼓窟以漰渤。
【集韻】或從勃作渤。
通作浡。
渥 【巳集上】【水字部】 渥 【唐韻】於角切【集韻】【韻會】乙角切,□音握。
【說文】霑也。
【詩小雅】旣優旣渥。
又厚漬也。
【詩邶風】赫如渥赭。
【正義】言其顏色赫然而赤,如厚漬之丹赭也。
又水名。
【水經注】易水東逕容城縣故城南,又東渥水註之。
又【廣輿記】贛州龍陽縣三江水,乃桃水,渥水,廉水之會。
又【集韻】烏谷切,音屋。
水聲。
又【集韻】【韻會】□於□切,謳去聲。
與漚同。
久漬也。
□ 【午集下】【穴字部】 □ 【海篇】音菊。
窮也。
□ 【午集下】【穴字部】 □ 【字彙補】缾移切,音皮。
【海篇】器也。
渦 【巳集上】【水字部】 渦 【廣韻】【集韻】□古禾切,音戈。
水名。
與濄同。
【前漢地理志扶溝註】渦水首受狼湯渠,東至向入海。
又【集韻】姑華切,音瓜。
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禾切,音倭。
水也。
【爾雅釋水】渦辨回川。
【註】旋流也。
又姓。
【三輔決錄】有扶風太守渦尚。
漽 【巳集上】【水字部】 漽 【玉篇】音義與□同。
詳□字註。
湥 【巳集上】【水字部】 湥 【集韻】他骨切,音突。
流也。
又陁沒切,音揬。
義同。
湪 【巳集上】【水字部】 湪 【廣韻】通貫切【集韻】吐玩切,□音彖。
水名。
又與渜通。
【周禮渜濯註】鄭康成曰:渜,古文作湪。
荊沔閒語。
【疏】豫州人語。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音義與同。
○按卽字之譌。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息利切,音四。
糟也。
渧 【巳集上】【水字部】 渧 【廣韻】都計切【集韻】丁計切,□音帝。
【埤蒼】□漉也。
一曰滴水。
【說文】本作□。
【梵書】省作渧。
【地藏經】一毛一渧,一沙一塵。
又【集韻】田黎切,音題。
與啼同。
號也。
渨 【巳集上】【水字部】 渨 【唐韻】烏恢切【集韻】烏回切,□音隈。
【說文】沒也。
【玉篇】水澳曲也。
或作隈。
又【集韻】羽鬼切,音韙。
渨,水波湧起貌。
【郭璞江賦】渨濆瀑。
又烏賄切,音猥。
與溾同。
【博雅】穢也。
溫 【巳集上】【水字部】 溫 【唐韻】烏魂切【集韻】【韻會】【正韻】烏昆切,□音蕰。
水名。
【說文】水出犍爲涪南入黔水。
又水名。
【山海經】溫水,出崆峒山,在臨汾南入河。
又洛水之別名。
【易乾鑿度】王者有盛德之應,則洛水先溫,故號溫洛。
又水名。
【水經】溫水,出牂柯夜郎縣。
又泉名。
【潘嶽西征賦】湯井溫谷。
【註】卽溫泉也。
又地名。
【左傳隱三年】取溫之麥。
【註】溫,今河內溫縣。
【廣輿記】今屬懷慶府。
又郡名。
溫州府,今屬浙江。
又色和曰溫。
【論語】色思溫。
又性純粹曰溫。
【詩秦風】溫其如玉。
又【爾雅釋訓】溫溫,柔也。
【疏】寬緩和柔也。
【詩大雅】溫溫恭人。
又煖也。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襲狐貉之溫者,不憂至寒之淒愴。
又燖也。
【中庸】溫故而知新。
【註】溫如燖溫之溫,謂故學之熟矣,復時習之謂之溫。
又風名。
【禮月令】季夏溫風始至。
又姓。
【廣韻】唐叔虞之後,受封于河內溫,因以命氏。
又【集韻】【韻會】【正韻】□紆問切,音醖。
溫藉也。
同蘊。
【詩小雅】飮酒溫克。
【箋】苞裹曰藴,謂藴藉自持,含容之義。
經中作溫者,蓋古字通用。
又讀作盜。
【史記周本紀】周繆王得驥溫驪。
【索隱】溫音盜,徐廣曰溫,一作盜。
盜竊也。
淺靑色。
又【韻補】葉紆權切,音淵。
【蘇軾詩】四時盛衰各有態,搖落悽愴驚寒溫。
南山孤松積雪底,抱凍不死誰能賢。
考證:〔【易乾度】王者有盛德之應,則洛水先溫,故號溫洛。
〕謹按太平禦覽引此作乾鑿度。
今據增鑿字。
渫 【巳集上】【水字部】 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私列切,音薛。
【說文】除去也。
一曰治井也。
【易井卦】井渫不食。
【註】渫,泥不停汙也。
又散也。
【前漢食貨志】農民有錢粟,有所渫。
又【揚子方言】渫,歇也。
【曹植七啓】爲歡未渫。
又漏也。
與洩同。
【莊子秋水篇】尾閭渫之而不虛。
又汙也。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去卑辱奧渫而升本朝。
【註】渫,狎也,汙也。
又慢也。
【詩傳】醉而不出,是渫宗也。
【正義】醉仍不出,是渫慢宗子也。
又水名。
【水經注】渫水,出建平郡,東逕渫陽縣。
又姓。
古賢人渫子,見【韓非子】。
又【集韻】食列切,音舌。
亦除去也。
又實協切。
水名,在上黨。
又【集韻】【韻會】並達協切,音牒。
渫渫,波連貌。
【郭璞江賦】長波浹渫。
又【前漢王莽傳】憒毦不渫。
【註】渫,徹也,通也。
又【集韻】直甲切,音霅。
水貌。
義同。
又以制切,音曳。
烝蔥也。
亦作。
測 【巳集上】【水字部】 測 【唐韻】初側切【集韻】【韻會】察色切【正韻】初力切,□音惻。
【說文】深所至也。
【玉篇】度深曰測。
又凡測度之稱。
【易繫辭】隂陽不測之謂神。
又淸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漆欲測。
又測測,刃利意。
【詩周頌畟畟良耜傳】畟畟,猶測測。
□ 【午集下】【禾字部】 □ 【正字通】同稗。
渭 【巳集上】【水字部】 渭 【廣韻】【集韻】【韻會】□于貴切,音胃。
水名。
【春秋說題辭】渭之爲言布也。
【說文】水出隴西首陽渭首亭南谷。
【周禮夏官職方氏】雍州,其浸渭洛。
【書禹貢】導渭自鳥同穴。
又州名。
【廣韻】秦始置隴西郡,後魏置渭州。
【廣輿記】今爲鞏昌府。
又府有通渭縣。
又渭源縣,屬臨洮。
渭南縣,屬西安。
又濩渭,衆波聲。
【木華海賦】瀖泋濩渭。
又【埤蒼】沸渭,不安貌。
【王褒洞簫賦】若雷霆輘鞫,佚豫以沸渭。
考證:〔【說文】水出隴西首陽謂首亭南谷。
〕謹照原文謂改渭。
渮 【巳集上】【水字部】 渮 【唐韻】古俄切【集韻】居何切,□音歌。
水名。
【說文】渮澤水,在山陽湖陵。
【書禹貢】導渮澤,被孟豬。
又【集韻】寒歌切,音何。
又賈我切,音苛。
義□同。
或作荷渮。
港 【巳集上】【水字部】 港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項切,音講。
水分流也。
一曰水中行舟道。
又【廣韻】【集韻】□胡貢切,音哄。
港洞,相通貌。
【馬融長笛賦】港洞坑谷。
又【集韻】胡降切,音巷。
水貌。
渰 【巳集上】【水字部】 渰 【唐韻】【集韻】【韻會】衣檢切【正韻】於檢切,□音奄。
【說文】雲雨貌。
【詩小雅】有渰淒淒。
【疏】天將降雨,則地氣上騰,薰蒸爲濕潤,渰浸萬物。
【集韻】或作□。
渱 【巳集上】【水字部】 渱 【廣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音洪。
【玉篇】水聲。
一曰潰渱,水沸湧也。
【左思吳都賦】潰渱泮汗。
【註】謂直望無涯也。
又【集韻】古送切,音貢。
水貌。
渲 【巳集上】【水字部】 渲 【廣韻】息絹切【集韻】須絹切,□音選。
【玉篇】小水也。
又畫家有渲刷之法。
【郭熙林泉高緻】擦以水墨,再三而淋之,謂之渲。
渳 【巳集上】【水字部】 渳 【廣韻】綿婢切【集韻】【韻會】母婢切,□音弭。
【說文】也。
一曰水貌。
又浴屍曰渳。
【周禮春官】小宗伯大肆以秬鬯渳。
又【楊愼雲南山川志】西洱海在府城東,古葉榆河也。
一名渳海。
又【集韻】美隕切,音閔。
又彌兗切,音緬。
義□同。
渴 【巳集上】【水字部】 渴 〔古文〕□【唐韻】苦葛切【集韻】【類篇】【韻會】丘葛切,□音磕。
【說文】本作。
從欠,渴聲。
【徐曰】今俗用渴字。
【玉篇】欲飮也。
【詩小雅】載饑載渴。
又急也。
【公羊傳隱四年】不及時而日渴葬也。
又【廣韻】渠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列切,□音傑。
水涸也。
【周禮地官】草人凡糞種,渴澤用鹿。
【疏】渴,故時停水。
今乃渴也。
又【集韻】丘蓋切,音礚。
與愒同,貪也。
或從欠作□。
又【廣韻】胡割切,音褐。
【柳宗元袁家渴記】楚越方言謂水之反流者爲渴。
【卯集下】【鬥字部】【玉篇】俗鬥字。
【前漢平帝紀】民捕蝗詣吏,以石受錢。
【後漢仲長統傳】令畝收三斛,斛取一。
【管子乗馬篇】六步一。
灲 【巳集中】【火字部】 灲 【篇海】與灱同。
渶 【巳集上】【水字部】 渶 【廣韻】【集韻】□於驚切,音霙。
水名。
出靑丘山。
濱 【巳集上】【水字部】 濱 〔古文〕□□□【唐韻】必鄰切【集韻】【韻會】【正韻】□民切,□音賓。
水際也。
【書禹貢】海濱廣斥。
又地近亦曰濱。
【史記貨殖傳】鄒魯濱洙泗。
又【韻會】毗賓切。
與頻通。
【詩大雅】池之竭矣,不雲自頻。
【箋】頻作濱,厓也。
又【韻補】葉□眠切,音邊。
【蘇轍詩】送我出重嶺,長揖淸江濱。
我老益不堪,惟有二頃田。
【集韻】或作瀕。
考證:〔古文□〕謹按□古涉字,中從三。
今濱下引古文□字,應照古涉字改偏旁爲□。
□ 【午集下】【穴字部】 □ 【海篇】音淡。
坎傍入也。
□ 【備考】【午集】【穴字部】 □ 【川篇】烏界切。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集韻】【類篇】□相然切,音仙,竹名。
潖 【巳集上】【水字部】 潖 【玉篇】【集韻】□蒲巴切,音琶。
水名。
遊 【巳集上】【水字部】 遊 〔古文〕汓【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猷。
水名。
【水經注】淮水於淮浦縣枝分,北爲遊水。
又浮行也。
【爾雅釋水】順流而下曰遡遊。
【詩秦風】遡遊從之。
又【周禮天官】閽人,王宮每門四人,囿遊亦如之。
【註】遊,離宮也。
又【管子首憲篇】分理以爲十遊,遊爲之宗。
又【尚書考靈曜】地有四遊,常動而人不知。
又玩物適情之意。
【禮少儀】士依於德,遊於藝。
又閒曠也。
【禮王制】無遊民。
又自適貌。
【詩小雅】愼爾優遊。
又枝葉扶疏貌。
【詩鄭風】隰有遊龍。
【傳】龍紅草也。
【箋】遊,猶放縱也。
言紅草放縱枝葉于隰中。
又【集韻】徐由切,音囚。
義同。
又【集韻】【正韻】□力求切,音留。
旌旗之旒也。
本作斿。
亦作旒。
【左傳桓二年】鞶厲遊纓。
又九遊,星也。
【史記天官書】九遊九星,在玉井西南。
又【韻補】葉延知切,音移。
【司馬相如上林賦】拖蜺旌,靡雲旗。
前皮軒,後道遊。
又葉衣虛切,音於。
【萬震南州異物志贊】合浦之人,習水善遊。
上視層潭,如猿仰株。
考證:〔【禮少儀】少依于德,遊於藝。
〕謹照原文少改士。
于改於。
渹 【巳集上】【水字部】 渹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呼宏切,音轟。
【玉篇】水浪渹渹聲。
一曰水石相激聲。
或作□。
又吳音何乃渹,猶言那行。
【世說】劉眞長見王導,導以腹熨彈碁局,曰:何乃渹。
劉出曰:未見他異,惟聞吳語。
又【集韻】楚慶切,請去聲。
與同。
冷也。
吳人謂之。
又【字牖】江東呼厭極爲渹。
音罄。
渺 【巳集上】【水字部】 渺 【廣韻】亡沼切【集韻】【韻會】【正韻】弭沼切,□音眇。
渺,水貌。
一曰水長也。
【管子內業篇】渺渺乎,如窮無極。
渻 【巳集上】【水字部】 渻 【唐韻】息幷切【集韻】【韻會】【正韻】息井切,□音省。
【說文】少減也。
一曰水門,一曰水名。
又丘名。
【爾雅釋丘】水出其前曰渻丘。
又姓。
【左傳】有渻竈。
又【唐韻】所景切【集韻】所省切,□音眚。
義同。
考證:〔又姓。
【左傳】有省竈。
〕謹據襄三十一年左傳原文省竈改渻竈。
渾 【巳集上】【水字部】 渾 【唐韻】戸昆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昆切,□音魂。
【說文】混流聲。
【枚乗七發】沌沌渾渾。
【註】渾渾,波相隨貌。
又洿下貌。
又濁也。
【老子道德經】渾兮其若濁。
又大也。
【班固幽通賦】渾元運物。
又肧渾,言如肧胎之渾然也。
【郭璞江賦】類肧渾之未凝。
又齊同也。
【孫綽天台賦】渾萬象以冥觀。
又【集韻】戸袞切,音溷。
豐流也。
一曰雜流。
【前漢劉向傳】賢不肖渾淆。
又【揚子方言】渾,盛也。
【註】們渾,肥滿也。
又【爾雅釋詁】渾,墜也。
【註】水落貌。
又姓。
【左傳】鄭大夫渾罕。
又古本切,音袞。
與滾同。
大水流貌。
【荀子富國篇】財貨渾渾如泉源。
渿 【巳集上】【水字部】 渿 【唐韻】奴帶切【集韻】乃帶切,□音奈。
【說文】沛之也。
【玉篇】沛,水波貌。
湀 【巳集上】【水字部】 湀 【唐韻】求癸切【集韻】巨癸切,□音揆。
泉出也。
【爾雅釋水】湀闢流川。
【註】通流也。
【說文】湀辟,深水處也。
又【集韻】【正韻】頸誄切【韻會】居誄切,□音癸。
又【廣韻】苦圭切【集韻】傾畦切,□音睽。
又【集韻】【韻會】□苦穴切,音闋。
義□同。
考證:〔【爾雅釋水】湀闢荒川。
〕謹照原文荒川改流川。
湁 【巳集上】【水字部】 湁 【唐韻】醜入切【集韻】敕立切,□音雴。
【說文】湁,湒□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湁潗鼎沸。
【郭璞曰】湁潗皆水微轉細湧貌。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充夜切,音。
以繩維持也。
湃 【巳集上】【水字部】 湃 【廣韻】普拜切【集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