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三 洋務五外洋國勢
關燈
小
中
大
國喜焉試博辨而申所論
俄之築西伯利亞鐵路也或曰将以暴師亞洲也昔俄先世比得皇遺囑曰亞細亞全洲宜歸俄屬世世子孫其善繼朕志哉今相去比得不過百七十年俄之肆志鲸吞沿邊蠶食者東盡珲春烏蘇裡以至于海南盡哈薩克霍罕怕密爾以至新疆印度西盡機窪布魯特厄魯特厄魯特以至波斯特厥今又屢派員弁分探甘肅青海蒙古西藏新疆伊天山南路一帶測繪我地圖考察我物力移易我疆界窺俄之志将為長驅遠骛運兵轉饷計者似也
然考俄之方略觀俄之布置探俄之心意核計俄所欲得亞洲之權力比較俄與各國環伺亞洲之威力知俄之能以權力勝者必不願以威力勝今日之威力俄雖足以震各國各國未嘗不互增威力以求勝之如增兵添饷聯合縱之約是俄不足以敵各國也中國弱雖不足當俄然各國挾其威力互相角立互相顧忌而不敢動俄未必敢蔑視各國之威力以敗其權力将來希冀之地步也則俄未敢先各國而施威于亞洲者勢也此文于地球全局情形及籌劃中國自強之法無不了如指掌因特印行以公同好惟篇中言俄築路及泊船等節系誤采西報訛言并為訂正于此
然則俄所最留意者其以弱天下為首務乎威力何在在富強富強何在在商務海上之商務英之老謀勝算扼其權者六十年矣俄之形勢海道不足與英敵然大陸橫二萬裡幅員毗連二大洲固俄所獨得而天下莫能與争者也得此地勢而不用則俄國之強之基不立而天下之威力終不能以争勝英之所以雄長海内者商務為之也不奪英之商務斷不能弱英之威力英之威力不弱是終不能申俄之權力以争勝于天下也故西伯利亞之鐵路為奪英之商務計者本志也
商務何以奪曰以捷奪之以廉奪之以安穩之考輪船航海日期日本至倫敦取道新加坡繞蘇彜士河須三十八日若附西伯利亞鐵路橫過美洲經大西洋須二十八日若附西伯利亞鐵路由旅順口至俄舊京墨斯科計程不過十三日則鐵路速而海運失其捷矣公司船價自中國至法國馬塞海口海道至此以後當附火車上等艙須洋九十五鎊二等艙須洋七十一鎊三等四等艙須洋四十鎊二十八鎊若火車由旅順口經西伯利亞至倫敦頭等車價不過二十一鎊則車價賤而船價失其廉矣地球各處來往船隻每年擱淺失慎碰壞沉沒遭風報失事者時有所聞火車意外之變雖間亦有之然傾碰之險較易保衛辦理之法較有把握則安穩又輪船所不如也捷且廉而又安穩之之道其為大礙于海上商務者何如也
今日地球商務之盛凡在我中國海面及内地者百分之中英居八十分西伯利亞之鐵路成不特英所居八十分之商務将由此衰敗即各國之商務亦将由此而更加減色是故各國知俄之用意皆起而向我中國争取利益以求補救龍州之鐵路将以救越南商務也思茅廳之商埠将以救緬甸商務也沙市重慶蘇州杭州之新口岸将以救日本商務也今聞法國據甲申和約又欲包攬中國幹路是更欲奪中國運載之利而總握中國商務之權也各國深明亞洲變局甚有關于地球商務之衰旺與國勢強弱之本基故亟亟謀此不遺餘力特夷然未之知者中國耳
我中國處此危局而夷然未之知故夫各國之争起攘奪凡我一切本有之利益皆得漸次朘削其有求之不得得矣而未盡如其志者且将設偵探布黨勢聯聲勢市義俠甚或肆奪逞怵赫必待濟其貪志飽其欲壑而後已中國步步退讓節節失算以為極酬報之義盡友邦之誼彼族或将感我親我助我以保我太平之局不知我之權漸替(我之權漸替)我之利益漸盡則我之命脈漸絕斯時他族起而捽掎扼掣如英之于印度如義之于羅馬雖欲救藥不可得已是故我國之獘莫有甚于今日我國之險亦莫有急于今日
然則我國受益之處何在乎曰危險之所伏即利益之所在也我國今日勢憊矣然未失也權弱矣然未替也利益分矣然未盡也使自今日取國中本有之利益蘊于地者采取而镕煉之滞于路者接連而貫通之失于土宜者詳究而栽培之绌于人力者補助而興起之其或助于向章格于成例者革除而斟酌之新我百度展我智力勵我臣庶整我綱紀則西伯利亞之鐵路将以助我轉運通我商務益我富強而複我威力在此舉也
或辯曰中國之窮蹙極矣東三省之形勢殆矣亞細亞之大事去矣俄之軍艦紛調于太平洋矣俄之兵力厚集于海參崴矣雖欲奮發奈強敵之交逼何釋之曰俄調軍艦厚兵力非黩武計也各國之威力未弱也西伯利亞之路未竣也與東方抵牾之未顯也然則何為乎曰将以營布中國所許之密約也今日之密約招各國疑忌俄之所自知也不先發以震懾各國群或起而撓之又俄之所深慮也孫武子曰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俄之智師此耳
或又難曰俄忌刻之國也中國強于俄為大不利不利于俄俄必抑之勃爾加廛亞之事龜鑒也勃爾加厘亞國在俄土之間一千八百八十九年勃君哈吞腦欲貸款六百萬以修武備興鐵路俄政府阻之尋廢其君曰中國非勃比也勃小國與俄有約準幹預其内政中國與俄無政權且盡吾地力興吾工藝流通吾商貨于俄駁載之利稅[課工之百](可好之無)未嘗無補益焉獨是維新以後我國勃然興起漸次收回權利俄人吞并之志無所得未嘗不隐生嫉忌或者溢譽以惰我虛尊以驕我乘隙以抵我撄取要津以制我是則俄之伎倆也已
由此觀之外權削弱不足惜藩服撤不足慮強鄰營伺不足栗惟此驕惰之病不藥抑制之謀不覺斯大可懼夫锢聰蔽明上下諱飾事事敷衍動曰循例此惰氣也枵然自大朝野隔絕庶政弛敗以為過人此驕志也故雖有土地疆域生聚礦産一任強敵之愚我弄我抵我而晏然粉飾懵然酣嬉猶曰公法可信公法無滅人國之例惟今之時[勢](事)兩強相遇乃有公法一強一弱則公法不足恃矣西人不以平等之國視中國今不得入萬國公法會者波斯突厥與中國已和約可信弭兵會有請局外人剖斷之例英美各國多有行之然中日立約我國欲增入此日廷阻之是亦能以勢力交者乃有濟耳嗚乎此波蘭之所以滅也此回部之所以盡也此斯拉夫族所以得蔓延于歐亞也世之君子其思之否乎
論印度興衰并英人治理之始
陳耀卿
印度又名溫都斯坦系亞細亞洲南境之半島有恒河一道與印度中國分隔自北緯七度二十七分至四十一度四十分京師西經二十四度六分至四十九度六分其地為三角形銳角在南底線在北其西海邊浸于印度洋中其東海邊為孟加拉國海灣北以雪山為界即希瑪納雅山也自北至南長五千二百餘裡自東至西其最寬處四千三百餘裡其居民二百兆有奇其地可分為四截一為北印度一為南印度其中之人大半系昔時蒙古人所居一為北德千一為南德千是為南界盡頭處直至哥麼林角而錫蘭一島亦屬于南德千之内此半島之西南海邊俗稱名馬拉巴東南海邊俗稱科羅滿秩耳江河之最大者一為恒河二為信河此二河為其旁之支河彙合而成又有勃拉馬布特拉河其大幾與恒河相埒天時之寒暑與地形之高下而有分别但一離高山無處不熱終年惟有二種氣候幹燥與雨水雨水之勢如瀑布布江中之水泛濫淹溢風之狂猛能拔老樹天氣大率清淑惟常有疫病最害人者莫如霍亂吐瀉地土之膏沃出産之蕃富非他處所可及礦産五金之類甚多金鋼鑽之美麗甲于天下兇惡之獸及有毒之蟲亦聚于此間居民種類甚雜除印度人為土著外又有巫來由人蒙古人中華人該白爾人阿喇伯人土爾其人而近百年以内又增歐洲人其中以英人為最多各種人每各奉其教不相問聞言語之分别有二十種都城名加爾各搭居民四十五萬人其中英人僅有四千如連城外民數總計之有八十三萬人此城系一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