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 戶政十三養民上
關燈
小
中
大
言理财曰生之衆者食之者寡孔子适衛車中商榷首言庶富古昔聖賢欲求生聚之道必預開衣食之源誠并重也間嘗觀一鄉一邑之中巨家大族田宅雲連财貨阜積方以為子若孫世世相承永保勿替也乃不數傳而曾元羅列丁口日繁其驕隋之氣習與性成坐食不足加以蕩廢未幾而田宅分析矣未幾而财貨變易矣向之富饒轉瞬告罄此人浮于産之害也又嘗觀積铢累寸之家艱難締造手創田園遺訓相承儉勤共矢其子若孫或安耕鑿或習貿遷既有一人即有一業再傳而後衍為盛族此産與人并增之效也以此觀之雖于颛氓尚以擴充産業為要務而國家子元元撫萬衆耶今天下五大洲以泰西各國為最盛雖其或為君主或為民主或君民共主風俗不同而人材挺生莫不奮發有為講武通商力籌富強考其時數審其盛衰洵非一朝一夕之故矣查英國一千八百十二年有人十七兆有産業二千七百兆磅每人均扯計一百六十磅一千八百六十五年有人三十兆有産業六千兆磅每人均扯計二百磅一千八百八十五年有人三十七兆有産業一萬兆磅每人均扯計二百七十磅美國一千八百年有人五兆有産業一千零七十二兆洋元每人均扯計二百零二洋元一千八百六十年有人三十一兆有産業一萬六千一百五十九兆洋元每人均扯計五百一十洋元一千八百八十年有人五十兆有産業四萬三千六百四十二兆洋元每人均扯計八百七十洋元法國一千八百五十三年有産業五十兆磅一千八百八十一年有産業八千六百四十兆磅以上英美法三國人民産業逐年遞增之數如此由此類推西瀛各國情形大略相同固不僅英美法三國已也即三國已可概其餘矣夫國家财賦之數不盈則绌若不随時稽核何以策其久遠立萬年有道之基故西瀛各國度交收掌立有專官逐年出入之數皆須清查一次雖官項至繁不能毫厘細核而大綱既舉總目斯張自可有條不紊中國昔時行井田之法賦出于田役出于丁丁與田不相離故人與産之數均可随時考究自阡陌開而古制亡丁與田離既削其名而收其實複隐其實而增其名則人數之消長勢難與産數之盈虧同日而計矣迨至目前災祲日見戶口日繁地畝未能加廣财賦未能加增其何以籌足民之策而享和平之福耶且中國各省錢糧進項一切數目繁瑣頭緒牽雜非精于核算洞悉款項熟知案卷者萬難得其要領爾來軍需等項莫不由部綜核故部臣之事頗覺煩重斷難再添别項公事為中國今日計惟有添設保産部專查各省公家産業統計一年之内約稅若幹進項若幹嚴核出入凡有利益養民之事莫不次第舉行準古酌今因時制宜勿狃于陳言勿拘于成例力行既久成效自征從此家給人足物阜年豐中國富強之轉機在此一舉矣當道其有意乎謹獻刍言未始非千慮一得之助也
用機器殖财養民說
薛福成
凡人用物蕲其質良價廉此情之所必趨勢之所必至非峻法嚴刑之所能禁也非令名美譽之所能勸也非善政溫辭之所能導也西洋各國工藝日精制造日宏其術在使人獲質良價廉之益而自享貨流則聚之效彼此交便理無不順所以能緻此者恃機器為之用也有機器則人力不能造者機器能造之十人百人之力所僅能造者一人之力能造之夫以一人兼百人之工則所成之物必多矣然以一人所為百人之工減作十人之工之價則四方必争購之矣再減作二三人之工之價則四方尤争購之矣然則論所成之物一人可兼十百無所獲之價一人可兼二三加以四方之争購其物視如減十減百之便利而謂商務有不殷盛民生有不富厚國勢有不勃興者哉中國人民之衆十倍西洋諸國議者謂廣用機器不啻奪貧民生計俾不能自食其力西洋以善用機器為養民之法中國以屏除機器為養民之法然使行是說也必有人所能造之物而我不能造者且以一人所為之工之價則其物之為人所争購必不與西人之物相抗也明矣自是中國之貨非但不能售于各國并不能售于本國自是中國之民非但不能自食其力且知用力之無益亦遂不自用其力自是中國之民非但不能成貨以與西人争利且争購彼貨以自供其用而厚殖西人之利然則商務有不衰歇民生有不凋敝國勢有不陵替者哉是故守不用機器調濟貧民之說者皆饑寒斯民困阨斯民者也此從前閉關獨治之說非所以論今日也必也研精機器以集西人之長兼盡人力以收中國之用斟酌變通務使物質益良物價亦廉如近年日本之奪西人利者則以中國之大何圖不濟餘觀西洋用機器之各廠皆能養貧民數千人或數萬人蓋用機器以造物則利歸富商不用機器以造物則利歸西人利歸富商則利猶在中國尚可分其餘潤以養我貧民利歸西人則如水自涸而禾自萎如膏漸銷而火自滅後患有不可言者矣
論中國參用民權之利益
汪康年
中國之言治者曰以君治民而已至泰西而有民主之國又有君民共主之國中國之儒者莫不駭且怪之雖然何足怪哉古之言治者莫不下及于民是以尚書洪範曰謀及庶人呂刑曰皇帝清問下民周禮小司寇掌外朝之政以緻萬民而詢焉朝士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吏在其後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州長衆庶在其後孟子曰國人皆曰賢然後用之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去之國人皆曰可殺然後殺之其它見于經典者不可偻指數是古之為國未嘗不欲與民共治也顧或患權之下移不知君民共主之國凡國有大事下諸議院議院議之斷之君而行之官君有不同可使複議議不能定可更置議員是大權仍操之君或曰用民權則桀黠得志豪強橫行亂且未已不知民但能舉俊秀以入議院而不能肆行己志議員但能議其事而不能必其行何肆橫之有或曰權在上則聚在下則散散不可以為國不知議員人雖多必精其選議雖雜必擇其多選精則少謬誤之論擇多則願行者衆是三者皆非足置慮者也且夫居今日而參用民權有三大善焉蓋從前泰西君權過重故民權伸而君權積替中國君權漸失必民權複而君權始能行何則中國雖法制禁令号出于君顧前代為君者深恐後世子孫不知事體或有恣肆暴橫之事故再三申之凡事必以先代為法毋得專擅改易故舉措一斷之例大臣皆奉行文書百官有司鹹依故事為斷而熟谙則例之吏乃得陰持其短長故國之大柄上不在君中不在官下不在民而獨操之吏吏志在得财傳子孫初無大志故骫利營私叢弊如毛良法美意泯焉澌滅且不特此也君獨立于百官兆民之上則聰察不能下逮而力有所不及是以會計隐沒上勿知也刑獄過差上勿察也工作窳敝上勿聞也屢戒徇私而下之用情如故屢饬潔己而下之貪賄如故屢饬守法而下之作弊如故诏書嚴切官吏貌若悚惶而卒之無絲毫之悛改猶謂之君有權乎惟參用民權則千耳萬目無可蒙蔽千夫所指無可趨避令行禁止惟上之從雖曰參用民權而君權之行莫此若矣且夫民無權則不知國為民所共有而與上相暌民有權則民知以國為事而與上相親蓋人所以相親者事相謀情相接志相通也若夫君隆然若天人民薾然如草芥民以為天下四海皆君之物我輩但為君之奴仆而已平日政事舉措漠不相聞一旦變故起相率委而去之但知咎君之不能保護已而不知纖毫盡心力于君惟與民共治之國民之與君聲氣相接親愛之心油然自生故西國之民見君則免冠為禮每飲酒必為君祝福國有大事則群起而謀其故蓋必使民共樂民然後樂其樂使民共憂民然後憂其憂必然之理也若夫處今日之國勢則民權之行尤有宜亟者蓋以君權與外人相敵力單則易為所挾以民權與外人相持力厚則易于措辭西人與中國互市動辄挾我國君之權力以制我之民中國欲拒之則我之權不足欲以民為辭則中國久無民權之說無可措語是以增訂條約不謀之民而辄許之索租界索賠款亦不謀之民而辄與之其它一切有損于國有損于民之事皆惟西人所欲應之如響有司奉令承教為之惟恐不速于是民視西人之餘轉視有司夫天下之權勢出于一則弱出于億兆人則強此理斷斷然者且夫各行省之人而使謀事則氣聚否則散使士商氓庶皆得慮國之危難則民智否則愚然則反散為聚反愚為智非用民權不可夫豈有妨害哉吾見古制複則主權尊國勢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