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學術五廣論中

關燈
甚而論有西淢之利器而無西淢之兵法不亦成無用之物乎中國既罕能用西國利器之人又罕請西人代為訓練故雖有新械殊未見其獲益惟考華夏人材之質實合入伍之用其遵恪軍令一也作事認真二也節省日用之費三也鎗準頭甚合四也且在台之後及城垣等類可以自蔽其身處亦極肯與敵兵戰然驅之于空曠之野與曾經教習之精觌面鏖戰則不啻日斯巴尼國之鄉村人與法皇拿坡侖第一之兵交戰矣秋風迅掃敗箨紛飛嗚呼惜哉誠使中國得有暇日次第集兵悉仿西法督令演習饷或不足則稱貸于我西方自無不允然而曠時日久非旦夕間可奏成功餘觀日本之意必不任中國從緩部署故欲采西法以練精兵借西銀以充國用恐不免終成畫餅此餘所以為中國危矣客又問曰日本冀為中國之主能乎威曰日本之性情氣質以漸通西學幾與西人吻合而無間夫與西人近者其與華人遠者也中西之界永不相混中東之情可通乎二百年前 大清正位中原凡前明之制度典章大半相沿不改華民服其所習用能上下相孚可日本之風俗政令本與中國異今又參之西學乃欲妄思問鼎微論華人葵向素殷且即以離心離德而論其肯受日本之範圍而襲其規制遵其教化哉是知日本之難為中國主與泰西諸國之勢一也 客又問曰 中朝不拔之基比年來震動非一次矣 文宗顯皇帝崩 穆宗毅皇帝齡踐阼 慈安皇太後 慈禧皇太後垂簾聽政十二年 穆宗毅皇帝親政華民喁喁望治甫年餘 龍馭上賓今上入承大統 太後垂簾聽又十有四年前後凡二十六年此非至險之象乎威曰似此大事天下皆知但其所謂關系者人盡習焉而不覺中國之視 坤教重于東方各國故 皇太後垂簾聽政華人鹹畏 神服 教罔有齵差憶惟一千八百六十一年中國某大臣曾與餘言垂簾聽政之舉華人皆以為 國運之不佳并言曆觀前史所記太後臨朝稱制事皆不甚妥洽也此或 兩宮皇太後甫當垂簾聽政時大臣私憂過當之語庸讵知 皇太後聰明仁厚遠邁前朝乎餘觀中國之所以有大關礙者則緣一國之大權惟 皇上得而操之也今皇上之年甫逾弱冠誠使 幹綱獨攬而運之以 英明仁武讵不甚善反是以思不幾奇險疊生乎然而華民固謹厚善柔者也但使率由舊章已無可虞貳餘在華時又曾與諸大臣道及華民易于約束之善某大臣忽曰然華民祗求果腹而已餘心殊訝之餘之意以華民之恪遵 王法不敢如西民之顯争主權故稱之也而大臣則憶及洪水為災發帑振荒之事意見不免兩歧然即以荒年論華人以為天怒必系 國家政令有所[阙](關)失故緻于此餘謂 中朝之政實未免有阙失處其手握大權居中馭外者患在失之太弱各行省文武大小各官吏貪污狼藉者所在多有山澤間則時多伏莽此皆出于 國威之不振若夫華民則雖經貪官暴吏之酷虐類多吞聲忍氣莫敢誰何若以西民之不甘君主者相與比較華民誠良善之至矣華民之地位實尚有未能自主大旨在于不谙新學聽命于上誰曰不然然往往有萬難忍耐者曆年以來或緣兵饷之不以時給遂至合營嘩噪或緣官吏違例濫征私肥入己激成民變惟即有小亂旋即削平未必能各路響應再見發撚之禍也以目下情形而論或如一千二百年間蒙古人初入中國之事又如一千六百年間滿洲人初與明敵之事或又如英國取印度之事皆未可決其有無第營即使有之終不即為定局也西國之與中國交涉者斷不任其擾攘也餘所以緣日本之役而謂将來必能為西方大局之所關系也萬一竟如餘言則首先幹預者為俄羅斯欤抑法蘭西與德意志欤總之到此地步不論何國但能割據中國一隅地以及其民人一切教之以新法則其興盛之機莫可限量馴至為東方第一雄國兼為東方執掌大權之首領又何難之有與然則中國執獨十八省之大權又佐以東三省及新疆蒙古西藏幅員之廣何難雄視西方哉蕞爾日本其何能為役哉客又問曰以公明見中國際此時會首先幹預者究當何國也威曰必俄國也萬無可疑者也且餘非有恨于俄而為此言也俄于五十年來在中亞細立洲逐漸擴充其疆宇而以所奉之救世教教其民所練之戰法教其兵得不盡中亞洲民為俄羅斯人而不止且俄于開墾之役業已習慣自然他國雖欲與之并駕齊驅恒覺望塵不及而俄廷簡放專辦疆務之大臣則又素着幹濟待異域之民每以私恩小惠相要結不啻其自待部民實已得開邊之樞紐更有絕大關系者俄人練兵之法獨擅勝無論是何類之人一經部勒即已行列井然絲毫不紊故俄若能割據中國之一地而以新法教其民天下萬國無不側目矣抑餘更有說者日本今目無華軍志得意滿然究不能曰惟我于華可以随心所欲他人不得與聞且不能過問也即使日本能勝中國彼與中國交界迤長英路四千餘裡之俄國吾料其将振振有詞矣 客曰俄欲幹豫華事未見有所舉動俄皇又染重疾而出都城時前俄皇猶未謝世也公乃謂俄人必将先出試問有何實證威曰餘益據五十年來俄人之舉動而言非指目前之絕無形迹而言也歐洲刻意防俄其兵艦不許出墨海以英之強盛威武俄人不敢存冀之心于是改轍而東既在中亞蠶食西伯利亞彌望荒蕪之地又割中國滿洲之半黑海江沿之地俄人乘機取之華人海外殊不介意而不知已去滿洲一半也惜哉歐洲各國初尚茫然不知一千八百五十八年俄得黑龍江地直如[江](浙)浙齊四行省之廣袤遂以中國及朝鮮之境以為俄界于是博考輿論皆曰俄人之勢骎骎乎有傷害印度之勢矣餘謂此語或非太過俄人之所欲得甘心者初本在于突厥之都城而英力阻之俄其何愛于英哉俄不愛英何愛印度故俄之觊觎乎印度非事之所必無也特其視耽耽而欲逐逐之處尤在于中國黃海之牛莊山海關一帶以及旅順大連灣朝鮮諸海口觀微者心焉數之矣客又問曰今仆不必顧念乎 中朝也特思中國真敗于日本俄人亦或乘機突出 中朝勢将不支彼三百五十兆之華人豈不思力保 朝廷兼以自謀捍衛平華人豈必無力乎敢以質諸明公威曰籲華人當此之時處此之勢豈尚有妙策以籌自保哉 朝廷既或疏虞各行省必将分裂直如沙泥之渙散且省與省必自相争直共忘大敵耳夫中國之所以相維相系而守法奉公者端在于 皇靈之丕振耳中國有不許服官本籍之例假使禍生不測則彼身臨民上者民之視之直皆外國之人耳不第此也華人聽命由天寂然不動之心已固結而不可解君豈未之知乎猶憶官軍恢複金陵後僞天王率衆南逃及至某地共有戶口七十萬固岩岩乎巨鎮也不謂發逆甫來華民毫無仇視之心亦無備禦之策竟相率蓄發從逆查僞天王當喪敗之餘絕無威力可恃其逆黨又不過持鎗騎馬之流亞分毫末有長技而華民遽靡然從之是果何說欤是時餘在中華實先得此警報急馳告某大僚大僚曰餘亦聞之此氣運之所關餘不禁廢然而返夫以似此關系重大之要事誰司風教誰掌牧民正宜引為己憂也力振愚民忠愛之忱方為正理乃一則曰氣運再則曰氣運一似與己無涉也者是故敵國外患之交乘亦遂诿之于氣運其藩如緬甸越南之屏蔽也坐視其相繼淪喪伊犁半割于俄琉球全吞于日亦複無所舉動人有憐而問之者仍第曰氣運之頹敗而已一千八百七十四年日本忽發兵至台灣愈顯中國昏沈睡夢之态先是琉球國有一民船被風漂至台灣其舟中人為生番所戕殺此正中國分應查辨之事何勞日本遣兵聲罪緻讨乃中國竟慨贈洋銀五拾萬圓模糊了事緻釀一千八百七十七年日本鲸吞琉球之禍中國至此始曰是可忍孰不可忍日本欲夷琉球為郡縣中國實所不願然亦第聲言不願而已未聞出一旅之師博興滅國繼絕世之名也日本于是益自大益蔑視[中]國漸思奪取朝鮮以償未得台灣之奢願君固留心時事者亦嘗為中國一計之否中國之藩今僅存一朝鮮耳若并此朝鮮而亦失之中國尚有局面在乎且日本之欲得朝鮮也非一日矣客曰是皆然矣至于今日之戰公以為中國不過節節退讓而已乎抑将一奮神威乎中國自尊之意恒謂萬國盡出其下以仆之愚料中國必将大顯經文緯武之才以自資其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