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中國哲學發生的時代

關燈
◎第一章中國哲學結胎的時代大凡一種學說,決不是劈空從天上掉下來的。

    我們如果能仔細研究,定可尋出那種學說有許多前因,有許多後果。

    譬如一篇文章,那種學說不過是中間的一段。

    這一段定不要來無蹤影,去無痕迹的。

    定然有個承上起下,承前接後的關系。

     要不懂他的前因,便不能懂得他的真意義。

    要不懂他的後果,便不能明白他在曆史上的位置。

    這個前因,所含不止一事。

    第一是那時代政治社會的狀态。

    第二是那時代的思想潮流。

    這兩種前因、時勢和思潮,很難分别。

    因為這兩事又是互相為因果的。

    有時是先有那時勢,才生出那思潮來;有了那種思潮,時勢受了思潮的影響,一定有大變動。

    所以時勢生思潮,思潮又生時勢,時勢又生新思潮。

    所以這學術史上尋因求果的研究,是很不容易的。

    我們現在要講哲學史,不可不先研究哲學發生時代的時勢和那時勢所發生的種種思潮。

     中國古代哲學大家,獨有孔子一人的生年死年,是我們所曉得的。

    孔子生于周靈王二十一年,當西曆紀元前551年,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當西曆前479年。

    孔子曾見過老子,老子比孔子至多不過大20歲,大約生于周靈王的初年,當西曆前570年左右。

    中國哲學到了老子孔子的時候,才可當得“哲學”兩個字。

    我們可把老子孔子以前的二三百年,當作中國哲學的懷胎時代。

    為便利起見,我們可用西曆來記算如下: 前八世紀(周宣王二十八年到東周桓王二十年,西曆紀元前800年到700年)前七世紀(周桓王二十年到周定王七年,西曆前700年到600年)前六世紀(周定王七年到周敬王二十年,西曆前600年到500年)這三百年可算得一個三百年的長期戰争。

    一方面是北方戎狄的擾亂(宣王時,常與犭嚴狁開戰。

    幽王時,戎禍最烈。

    犬戎殺幽王,在西曆前771年。

    後來周室竟東遷以避戎禍。

    狄滅衛,殺懿公,在前660年),一方面是南方楚吳諸國的勃興(楚稱王在前704年,吳稱王在前585年)。

    中原的一方面,這三百年之中,那一年沒有戰争侵伐的事。

    周初許多諸侯,早已漸漸的被十幾個強國吞并去了。

    東遷的時候,晉、鄭、魯最強。

    後來魯鄭衰了,便到了“五霸”時代。

     到了春秋的下半段,便成了晉楚争霸的時代了。

     這三個世紀中間,也不知滅了多少國,破了多少家,殺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

    隻可惜那時代的政治和社會的情形,已無從詳細查考了。

    我們如今參考《詩經》、《國語》、《左傳》幾部書,仔細研究起來,覺得那時代的時勢,大概有這幾種情形: 第一,這長期的戰争,鬧得國中的百姓死亡喪亂,流離失所,痛苦不堪。

    如《詩經》所說: 肅肅鸨羽,集于苞栩。

    王事靡監,不能藝稷黍。

    父母何怙?悠悠蒼天,曷其有所!(《唐風·鸨羽》)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無寐!上慎<方冉>哉!猶來無棄!”(《陟岵》)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小雅·采薇》,參看《出車》、《大杜》)。

     何草不黃!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經營四方!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獨為匪民?(《小雅·何草不黃》)中谷有{艹推},其濕矣!有女仳離,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王風·中谷有{艹推}》)有兔爰爰,雉離于羅。

    我生之初,尚無為。

    我生之後,逢此百罹。

    尚寐無化!(《兔爰》)苕之華,其葉青青。

    知我如此,不如無生!■羊墳首,三星在。

    人可以食,鮮可以飽。

    (《苕之華》)讀了這幾篇詩,可以想見那時的百姓受的痛苦了。

     第二,那時諸侯互相侵略,滅國破家不計其數。

    古代封建制度的種種社會階級都漸漸的消滅了。

    就是那些不曾消滅的階級,也漸漸的可以互相交通了。

     古代封建制度的社會,最重階級。

    《左傳》昭十年,芋尹無宇曰:“天之經略,諸侯正封,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