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關燈
小
中
大
附錄一 紅樓夢考
錢靜方
《紅樓夢》一書,描寫人情世故,深入細微,脍炙人口者,垂二百數十年矣。
前清俞曲園先生嘗考之,謂為康熙朝相臣明珠之子而作。
明珠姓納蘭氏,長白人,其子名成德,字容若,長于經學,又好填同。
《通志堂經解》每一種有納蘭成德容若序,即其人也。
乾隆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上谕,成德于康熙十一年壬子科中式舉人,十二年癸醜科中式進士,年甫十六歲。
然則其中舉人止十五歲,于書所述頗合。
此書末卷,自具作者姓名曰曹雪芹。
袁子才《随園詩話》雲:“曹楝亭康熙中為江甯織造,其子雪芹撰《紅樓夢》一書,備極風月繁華之盛。
”則曹雪芹固有可考矣。
又《船山詩草》有《贈高蘭墅鹗同年》一首雲:“豔情人自說紅樓。
”自注雲:“傳奇《紅樓夢》八十回以後,俱蘭墅所補。
”然則此書非出一手。
按鄉會試增五言八韻詩,始于乾隆朝,使出曹手,必不備此體例,而是書叙科場事已有詩,則其為高君所補可證矣。
俞說如是,又雲納蘭容若《飲水同巢》有《滿江紅》詞,為曹子清題其先人所構楝亭,子清即雪芹也。
餘觀錢唐袁蘭村先生選刊之《飲水詞鈔》,标為長白納蘭性德容若着,下注原名成德,則容若有二名矣。
又鄞縣陳康祺先生《郎潛二筆》雲:“姜西溟太史與其同年李修撰蟠同典康熙己卯順天鄉試。
時因士論沸騰,有‘老姜全無辣氣,小李大有甜頭’之謠。
風聞于上,以緻被逮,姜竟卒于請室。
第前輩多紀述此事,而不能定其關節之有無。
昔讀《鲒(土奇)亭集》先生墓表,稱‘滿朝臣僚皆知先生之無罪’,而王新城亦有‘我為刑官,今西溟以非罪死,無以謝天下’之語,知同時公論,早以西溟之連染為冤。
嗣聞先師徐柳泉先生雲:“小說《紅樓夢》一書,即記故相明珠家事。
金钗十二,皆納蘭侍禦所奉為上客者也。
寶钗影高澹人,妙玉即影西溟先生。
妙為少女,姜亦婦人之美稱,如玉如英,義可通假。
妙玉以看經入園,猶先生以借觀藏書就館相府。
以妙玉之孤潔而橫羅盜窟,并被以喪身失節之名,猶先生之貞廉而瘐死圜扉,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謗,作者蓋深痛之也。
’徐先生言之甚詳,惜餘不盡記憶。
”此編(指《郎潛》)網羅掌故,從不采傳奇稗史自污其書,惟《紅樓夢》筆墨娴雅,屢見稱于乾嘉後名人詩文筆劄,偶一援引,以白鄉先生千載之誣。
且先師遺訓也。
由陳之說,是《紅樓》一書,寫美人實寫名士,特化雄為雌而已。
高澹人名士奇,浙人。
前清康熙帝為右文之主,一時渡江名士,輻湊辇下。
或以經術着,或以文才顯,或以理學稱。
其遺聞轶事,往往散見于各家記載,使按圖而索骥焉,雖金钗之列,上中下三冊多至三十六人,亦不難一一得其形似。
第恐失之附會,不若阕疑以存其真之為得也。
惟《飲水詞鈔》一卷,為納蘭侍禦親筆所着,中有與諸名士酬唱之作。
餘嘗讀之,見為南豐梁汾而作者居多數,姜宸英次之,嚴繩孫、陳維崧輩又次之。
以交誼言之,彼質夫、荪友、迦陵三先生,當亦在金钗之列,第不知為之影者系何人耳。
是書力寫寶黛癡情。
黛玉不知所指何人,寶玉固全書之主人翁,即納蘭侍禦容若也。
使侍禦而非深于情者,則焉得有此倩影?餘讀《飲水詞鈔》,不獨于賓從間得(言斤)合之歡,而尤于閨房内緻纏綿之意。
即黛玉葬花一段,亦從其詞中脫卸而出。
是黛玉雖影他人,亦實影侍禦之德配也。
為錄三詞于左,以資印證。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此恨何時已!灑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
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
不及夜台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約,走抛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
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終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侍結個他生知己。
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悭、剩月零風裡。
清淚盡,紙灰起。
于中好·十月初四夜風雨其明日是亡婦生辰 塵滿疏簾素帶飄,真成暗渡可憐宵。
幾回偷拭青衫淚,忽傍犀奁見翠翹。
惟有恨,轉無聊,五更依舊落花朝。
衰楊葉盡絲難盡,冷雨凄風罩畫橋。
南鄉子·為亡婦題照 淚
前清俞曲園先生嘗考之,謂為康熙朝相臣明珠之子而作。
明珠姓納蘭氏,長白人,其子名成德,字容若,長于經學,又好填同。
《通志堂經解》每一種有納蘭成德容若序,即其人也。
乾隆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上谕,成德于康熙十一年壬子科中式舉人,十二年癸醜科中式進士,年甫十六歲。
然則其中舉人止十五歲,于書所述頗合。
此書末卷,自具作者姓名曰曹雪芹。
袁子才《随園詩話》雲:“曹楝亭康熙中為江甯織造,其子雪芹撰《紅樓夢》一書,備極風月繁華之盛。
”則曹雪芹固有可考矣。
又《船山詩草》有《贈高蘭墅鹗同年》一首雲:“豔情人自說紅樓。
”自注雲:“傳奇《紅樓夢》八十回以後,俱蘭墅所補。
”然則此書非出一手。
按鄉會試增五言八韻詩,始于乾隆朝,使出曹手,必不備此體例,而是書叙科場事已有詩,則其為高君所補可證矣。
俞說如是,又雲納蘭容若《飲水同巢》有《滿江紅》詞,為曹子清題其先人所構楝亭,子清即雪芹也。
餘觀錢唐袁蘭村先生選刊之《飲水詞鈔》,标為長白納蘭性德容若着,下注原名成德,則容若有二名矣。
又鄞縣陳康祺先生《郎潛二筆》雲:“姜西溟太史與其同年李修撰蟠同典康熙己卯順天鄉試。
時因士論沸騰,有‘老姜全無辣氣,小李大有甜頭’之謠。
風聞于上,以緻被逮,姜竟卒于請室。
第前輩多紀述此事,而不能定其關節之有無。
昔讀《鲒(土奇)亭集》先生墓表,稱‘滿朝臣僚皆知先生之無罪’,而王新城亦有‘我為刑官,今西溟以非罪死,無以謝天下’之語,知同時公論,早以西溟之連染為冤。
嗣聞先師徐柳泉先生雲:“小說《紅樓夢》一書,即記故相明珠家事。
金钗十二,皆納蘭侍禦所奉為上客者也。
寶钗影高澹人,妙玉即影西溟先生。
妙為少女,姜亦婦人之美稱,如玉如英,義可通假。
妙玉以看經入園,猶先生以借觀藏書就館相府。
以妙玉之孤潔而橫羅盜窟,并被以喪身失節之名,猶先生之貞廉而瘐死圜扉,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謗,作者蓋深痛之也。
’徐先生言之甚詳,惜餘不盡記憶。
”此編(指《郎潛》)網羅掌故,從不采傳奇稗史自污其書,惟《紅樓夢》筆墨娴雅,屢見稱于乾嘉後名人詩文筆劄,偶一援引,以白鄉先生千載之誣。
且先師遺訓也。
由陳之說,是《紅樓》一書,寫美人實寫名士,特化雄為雌而已。
高澹人名士奇,浙人。
前清康熙帝為右文之主,一時渡江名士,輻湊辇下。
或以經術着,或以文才顯,或以理學稱。
其遺聞轶事,往往散見于各家記載,使按圖而索骥焉,雖金钗之列,上中下三冊多至三十六人,亦不難一一得其形似。
第恐失之附會,不若阕疑以存其真之為得也。
惟《飲水詞鈔》一卷,為納蘭侍禦親筆所着,中有與諸名士酬唱之作。
餘嘗讀之,見為南豐梁汾而作者居多數,姜宸英次之,嚴繩孫、陳維崧輩又次之。
以交誼言之,彼質夫、荪友、迦陵三先生,當亦在金钗之列,第不知為之影者系何人耳。
是書力寫寶黛癡情。
黛玉不知所指何人,寶玉固全書之主人翁,即納蘭侍禦容若也。
使侍禦而非深于情者,則焉得有此倩影?餘讀《飲水詞鈔》,不獨于賓從間得(言斤)合之歡,而尤于閨房内緻纏綿之意。
即黛玉葬花一段,亦從其詞中脫卸而出。
是黛玉雖影他人,亦實影侍禦之德配也。
為錄三詞于左,以資印證。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此恨何時已!灑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
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
不及夜台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約,走抛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
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終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侍結個他生知己。
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悭、剩月零風裡。
清淚盡,紙灰起。
于中好·十月初四夜風雨其明日是亡婦生辰 塵滿疏簾素帶飄,真成暗渡可憐宵。
幾回偷拭青衫淚,忽傍犀奁見翠翹。
惟有恨,轉無聊,五更依舊落花朝。
衰楊葉盡絲難盡,冷雨凄風罩畫橋。
南鄉子·為亡婦題照 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