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四

關燈
寶琴,冒辟疆也。

    辟疆名襄,孔子嘗學琴于師襄,故以琴字代表之。

     辟疆有姬曰董白,其沒也,辟疆作《影梅庵憶語》以哀之,有曰:“壬午清和晦日,姬送餘至北固山,舟泊江邊。

    時西先生畢令梁寄餘夏西洋布一端,薄如蟬紗,潔比雪豔,以退紅為裡,為姬制輕衫,不減張麗華桂宮霓裳也。

    偕登金山,山中遊人數千,尾餘兩人,指為神仙。

    ”又曰:“餘家及園事,凡有隙地,皆植梅。

    春來早夜出入,皆爛缦香雪中,姬于含蕊時,先相枝之橫斜,與幾上軍持相受,或隔歲便芟剪得宜,至花放,恰采入供。

    ”《石頭記》四十九回:“湘雲又瞧着寶琴笑道:‘這一件衣裳,也隻配他穿,别人穿了實在不配。

    ’”五十回:“賈母一看四面粉妝銀砌,忽見寶琴披着是靥裘,站在山坡背後遙等,身後一個丫鬟抱着一瓶紅梅。

    ……喜的忙笑道:‘你們瞧這雪坡上,配上他這個人物,又是這件衣裳,後頭又是這梅花,像個什麼?’衆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大房裡挂的仇十洲畫的《豔雪國》。

    ’賈母搖頭笑道:‘那畫的那裡有這件衣裳,人也不能這樣好。

    ’……這是已許配梅家了。

    ……把他許了梅翰林的兒子。

    ”四十九回:“薛蝌因當年父親已将胞妹薛寶琴許配都中梅翰林之子為媳,”皆與《影梅庵憶語》中語相應。

     張公亮所作《冒姬董小宛傳》:“小宛,秦淮樂籍中奇女也。

    ……徒之金阊。

    ……住半塘。

    ……自西湖遠遊于黃山白嶽間者将三年。

    ……自此渡浒墅,遊惠山,曆毗陵、陽羨、澄江,抵北固,登金焦。

    ”《石頭記》五十回:“薛姨媽道:‘他從小兒見的世面倒多,跟他父親四山五嶽都走遍了。

    他父親帶了家眷,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到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

    ’……寶琴走來笑道:‘從小兒所走的地方的古迹不少,我如今揀了十個地方古迹,做了十首懷古詩。

    ’”五十一回,室琴十首懷古絕句,為赤壁、交趾、鐘山、淮陰、廣陵、桃葉渡、青冢、馬嵬、蒲東寺、梅花觀十處,雖地名不皆符合,然彼此足相印證。

     辟明之别墅曰水繪園。

    《石頭記》五十二回:“寶琴說曾見真真國女子。

    ”蓋用《聞奇錄》中畫中美人名真真事,以影繪字。

    此女子所作詩,有曰:“昨日朱樓夢,今宵水國吟。

    ”上句言其不忘明室,下句則即謂水繪園也。

     古人嘗以千裡草影董字,後漢童謠“千裡草,何青青”是也。

    《石頭記》五十回:“李绮燈謎,以螢字打一個字。

    寶琴猜是花草的花字。

    黛玉笑道:‘螢可不是草化的。

    ’”殆亦以草字影董字也。

    相傳董小宛實非病死,而被劫入清宮。

    草化為董,疑即指此。

    螢與榮國府之榮同音也。

     劉老老,湯潛庵也。

    (合肥蒯君若木為我言之。

    )潛庵受業于孫夏峰凡十年。

    夏峰之學,本以象山、陽明為宗。

    《石頭記》:“劉老老之女婿曰王狗兒,狗兒之父曰王成。

    其祖上曾與鳳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認識,因貪王家勢利,便連了宗。

    ”似指此。

     耿介所作《湯潛庵先生斌傳》曰:“皇太子将出閣,上谕吏部:自古帝王谕教太子,必簡和平謹恪之臣,專資贊導。

    江甯巡撫湯斌,在經筵時素行謹慎,朕所稔知,及簡任巡撫以來,潔己率屬,實心任事,允宜拔攫大用,風示有位。

    特授禮部掌詹事府事。

    ”《石頭記》四十二回:“鳳姐兒道:‘他(巧姐兒)還沒個名字,你就給他起個名字,借借你的壽。

    二則你們是莊家人,不怕你惱,到底貧苦些。

    你貧苦人起個名字,隻怕壓的住他。

    ’”又一百十三回:“鳳姐對巧姐兒道:‘你的名字還是他起的呢,就和幹娘一樣。

    你給他請個安。

    ’……老老道:‘隻是不到我們那裡去。

    ’鳳姐道:‘你帶了他去罷。

    ’”一百十九回:“平兒道:‘老老你既是姑娘的幹媽。

    ’”疑皆指其為詹事時事。

     《觚膡》:“舊傳明祖夢兵卒千萬,羅拜殿前。

    ……高皇曰:‘汝因多人,無從稽考姓氏,但五人為伍,處處血食足矣。

    ’因命江南家立尺五小廟祀之,俗稱五聖祠。

    是後日漸蕃衍。

    甚至樹頭花前,雞埘豕圈,小有萎妖,辄曰五聖為禍。

    吾吳上方山尤極氵?侈,娶婦貸錢,妖詭百出。

    吳人驚信若狂,箫鼓畫船,報賽者相屬于道。

    巫觋牲牢,阗委雜陳。

    計一日之費,不下數百金。

    歲無虛日也。

    睢州湯公巡撫江南,深痛惡俗。

    康熙乙醜,奏于朝,而奉有俞旨,井檄各省,如江南土木之俑,或畀炎火,或投濁流。

    五聖祠遂斬無孓遺。

    ”《國朝先正事咯》:“蘇州府城上方山,有祠曰五通,禱賽甚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