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凡少年婦女感寒熱,觋巫辄謂五通将娶為婦,往往羸瘵死,常數十家。
前有大吏拟撤其祠,遇祟死,民益神之。
公收像投水火,盡毀所屬氵?祠,請旨勒石永禁。
”《石頭記》三十九回:“劉老老道:‘去年冬天,接連下了幾天雪,地下壓了三四尺深。
……隻聽外頭柴草響,我想必定有人偷柴草來了。
……賈母道:‘必定是過路的客人們冷了,見現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
’劉老老道:‘……原來是一個十七八歲極标緻的個小姑娘。
’……外面人喊噪起來。
……丫鬟回說:‘南院馬棚子裡走了水了,不相幹,已救下了。
’……隻見東南上火光猶亮。
……又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燒香。
……賈母足足看火光熄了。
……都是才說抽柴草,惹出火來了。
……林黛玉忙笑道:‘咱們雪下吟詩,依我說,還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
’……劉老老編了告訴他道:‘那原是我們莊北沿地埂子上,有一個小祠堂裡,供的不是神佛,當先有個什麼老爺說着。
’又想名姓。
寶玉道:‘不拘什麼名姓,你不必想了,(《觚膡》所謂無從稽考姓氏。
)隻說原故就是了。
’劉老老道:‘這老爺沒有兒子,隻有一位小姐,名叫若玉小姐。
(五字與玉字相似,故曰若玉。
)……生到十六歲,一病死了。
(《國朝先正事略》所謂少年婦女……五通将娶為婦,往往羸瘵死。
)……因為老爺太太思念不盡,便蓋了這祠堂,塑了這若玉小姐的像,派了人燒香撥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沒了。
廟也破了,那像也就成了精。
……他時常變了人出來各村莊店道上閑逛。
我才說抽柴火的就是他了。
我們村莊上的人,還商議着要打了這個像,平了廟呢。
’……寶玉道:‘我明日做個疏頭,替你化些布施,你就做香頭,攢了錢,把這廟修蓋,再裝塑了泥像,每月給你香火錢燒香,豈不好?’(汪士鋐所作《湯潛庵先生墓表》:“其後五路神徙于他所,骎骎乎有複興之勢。
”)……焙茗笑道:‘找到東北上田埂子上,才有一個破廟。
……那廟門卻倒也朝南開,也是稀破的。
……一看泥胎,吓的我又跑出來,活似真的一般。
……那裡是什麼女孩兒,竟是一位青臉紅發的瘟神爺。
’”皆影湯公毀五通祠事也。
徐乾學所作《工部尚書湯公神道碑》:“居官不以絲毫擾于民。
夏從貿肆中易苎帳自蔽,春野荠生,日采取啖之,脫粟羹豆,與幕客對飯。
下至臧獲,皆怡然無怨色。
常州知府祖進朝制衣靴,欲奉公,久之不敢言,竟自服之。
”馮景所作《湯中丞雜記》:“黃進士春江言:‘公莅任時,某親見其夫人暨諸公子衣皆布,行李蕭然,類貧士。
而其日給為菜韭。
公一日閱簿,見某日兩支雞,公愕問曰:‘吾至吳未曾食雞,誰市雞者乎?’仆叩頭曰:‘公子。
’公怒,立召公子跽庭下而責之曰:‘汝謂蘇州雞賤如河南耶?汝思啖雞,便歸去。
惡有士不嚼菜根而能作百事者哉!’并苔其仆而遣之。
公生日,薦紳知公絕饋遺,惟制屏為壽。
公辭焉。
啟曰:‘汪琬撰文在上。
’公命錄以入,而返其屏。
……去之日,敝簏數肩,不增一物于舊,惟《廿一史》則吳中物,公指為祖道諸公曰:‘吳中價廉,故市之,然頗累馬力。
’”《觚膡續編》“睢州湯潛庵先生,以江南巡撫内遷大司空,其殁于京邸也,同官唁之,身卧闆床,上衣敝藍絲襖,下着褐色布袴。
檢其所遺,惟竹笥内俸銀八兩。
昆山徐大司寇赙以二十金,乃能成殡。
”《石頭記》第六回,記劉老老之外孫名闆兒,外孫女名青兒,一進榮國府攜闆兒去,闆兒當影吳中所市之《廿一史》,青兒則影其日給菜韭也。
又劉老老見鳳姐時,賈蓉适來借屏,“賈蓉笑道:‘我父親打發我來求嬸子,說上回老舅太太給嬸子的那架玻璃炕屏,明兒請一個要緊的客,借去略擺一擺就送來的。
’……鳳姐笑道:‘也沒見我們王家的東西都是好的。
……碰壞一點,你可仔細你的皮。
’”是影不受壽屏事。
曰借、曰略擺一擺就送來,言不受也;王家的東西都是好的,王汪同音,汪琬撰文在上也;不許碰壞一點,但錄其文而于屏一無所損也。
又鳳姐給他二十兩銀子,而第三十九回:“劉老老道:‘這樣螃蟹,……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兩銀子。
阿彌陀佛,這一頓的錢,夠我們莊家人過一年的了。
’”疑皆影徐健庵赙二十金也。
第三十九回:“劉老老又來了,有兩三個丫頭在地下,倒口袋裡的棗子倭瓜并些菜。
老老道:‘姑娘們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膩了,吃個野菜兒,也算我們的窮心。
’賈母又笑道:‘我才聽見鳳
前有大吏拟撤其祠,遇祟死,民益神之。
公收像投水火,盡毀所屬氵?祠,請旨勒石永禁。
”《石頭記》三十九回:“劉老老道:‘去年冬天,接連下了幾天雪,地下壓了三四尺深。
……隻聽外頭柴草響,我想必定有人偷柴草來了。
……賈母道:‘必定是過路的客人們冷了,見現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
’劉老老道:‘……原來是一個十七八歲極标緻的個小姑娘。
’……外面人喊噪起來。
……丫鬟回說:‘南院馬棚子裡走了水了,不相幹,已救下了。
’……隻見東南上火光猶亮。
……又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燒香。
……賈母足足看火光熄了。
……都是才說抽柴草,惹出火來了。
……林黛玉忙笑道:‘咱們雪下吟詩,依我說,還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
’……劉老老編了告訴他道:‘那原是我們莊北沿地埂子上,有一個小祠堂裡,供的不是神佛,當先有個什麼老爺說着。
’又想名姓。
寶玉道:‘不拘什麼名姓,你不必想了,(《觚膡》所謂無從稽考姓氏。
)隻說原故就是了。
’劉老老道:‘這老爺沒有兒子,隻有一位小姐,名叫若玉小姐。
(五字與玉字相似,故曰若玉。
)……生到十六歲,一病死了。
(《國朝先正事略》所謂少年婦女……五通将娶為婦,往往羸瘵死。
)……因為老爺太太思念不盡,便蓋了這祠堂,塑了這若玉小姐的像,派了人燒香撥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沒了。
廟也破了,那像也就成了精。
……他時常變了人出來各村莊店道上閑逛。
我才說抽柴火的就是他了。
我們村莊上的人,還商議着要打了這個像,平了廟呢。
’……寶玉道:‘我明日做個疏頭,替你化些布施,你就做香頭,攢了錢,把這廟修蓋,再裝塑了泥像,每月給你香火錢燒香,豈不好?’(汪士鋐所作《湯潛庵先生墓表》:“其後五路神徙于他所,骎骎乎有複興之勢。
”)……焙茗笑道:‘找到東北上田埂子上,才有一個破廟。
……那廟門卻倒也朝南開,也是稀破的。
……一看泥胎,吓的我又跑出來,活似真的一般。
……那裡是什麼女孩兒,竟是一位青臉紅發的瘟神爺。
’”皆影湯公毀五通祠事也。
徐乾學所作《工部尚書湯公神道碑》:“居官不以絲毫擾于民。
夏從貿肆中易苎帳自蔽,春野荠生,日采取啖之,脫粟羹豆,與幕客對飯。
下至臧獲,皆怡然無怨色。
常州知府祖進朝制衣靴,欲奉公,久之不敢言,竟自服之。
”馮景所作《湯中丞雜記》:“黃進士春江言:‘公莅任時,某親見其夫人暨諸公子衣皆布,行李蕭然,類貧士。
而其日給為菜韭。
公一日閱簿,見某日兩支雞,公愕問曰:‘吾至吳未曾食雞,誰市雞者乎?’仆叩頭曰:‘公子。
’公怒,立召公子跽庭下而責之曰:‘汝謂蘇州雞賤如河南耶?汝思啖雞,便歸去。
惡有士不嚼菜根而能作百事者哉!’并苔其仆而遣之。
公生日,薦紳知公絕饋遺,惟制屏為壽。
公辭焉。
啟曰:‘汪琬撰文在上。
’公命錄以入,而返其屏。
……去之日,敝簏數肩,不增一物于舊,惟《廿一史》則吳中物,公指為祖道諸公曰:‘吳中價廉,故市之,然頗累馬力。
’”《觚膡續編》“睢州湯潛庵先生,以江南巡撫内遷大司空,其殁于京邸也,同官唁之,身卧闆床,上衣敝藍絲襖,下着褐色布袴。
檢其所遺,惟竹笥内俸銀八兩。
昆山徐大司寇赙以二十金,乃能成殡。
”《石頭記》第六回,記劉老老之外孫名闆兒,外孫女名青兒,一進榮國府攜闆兒去,闆兒當影吳中所市之《廿一史》,青兒則影其日給菜韭也。
又劉老老見鳳姐時,賈蓉适來借屏,“賈蓉笑道:‘我父親打發我來求嬸子,說上回老舅太太給嬸子的那架玻璃炕屏,明兒請一個要緊的客,借去略擺一擺就送來的。
’……鳳姐笑道:‘也沒見我們王家的東西都是好的。
……碰壞一點,你可仔細你的皮。
’”是影不受壽屏事。
曰借、曰略擺一擺就送來,言不受也;王家的東西都是好的,王汪同音,汪琬撰文在上也;不許碰壞一點,但錄其文而于屏一無所損也。
又鳳姐給他二十兩銀子,而第三十九回:“劉老老道:‘這樣螃蟹,……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兩銀子。
阿彌陀佛,這一頓的錢,夠我們莊家人過一年的了。
’”疑皆影徐健庵赙二十金也。
第三十九回:“劉老老又來了,有兩三個丫頭在地下,倒口袋裡的棗子倭瓜并些菜。
老老道:‘姑娘們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膩了,吃個野菜兒,也算我們的窮心。
’賈母又笑道:‘我才聽見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