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渭厓家訓

關燈
○蒙規 家之興由子弟之賢,子弟之賢由乎蒙養。

    蒙養以正,豈曰保家,亦以作聖。

    叙蒙規三篇,第十二。

     【一】 童蒙以養心為本,心正則聰明。

    故能正其心,雖愚必明,雖塞必聰;不能正其心,雖明必愚,雖聰必塞。

    正心之極,聰明天出,士而賢,賢而聖,雖資下愚,亦為善士。

    曰:養心有要乎?曰:有。

    其目在下: 頭容直。

    勿傾聽,勿側視。

     口容止。

    勿露齒,勿喧笑。

     手容恭。

    勿散手,勿掉臂。

     足容重。

    勿疾行,勿跷股。

     貌必肅。

    謂見于面者勿懈惰。

     容必莊。

    謂見于身者勿放肆。

     氣必纾。

    應對須和柔,勿急遽倉皇。

     色必溫。

    勿暴厲。

     視必端。

    勿回顧側視,非禮勿視。

     聽必謹。

    勿聽戲言,勿聽氵?語,勿聽歌曲。

     言必慎。

    勿出惡聲,勿出穢語,勿言怪異,勿戲,勿欺。

     動必畏。

    舉足、動手、開目、出語,俱要畏慎。

     坐必正。

    勿倚他物,竦肩直坐,自然不倦。

     立必中。

    勿跛倚,勿俯首,勿仰面。

     行必安。

    勿疾行,勿蹶步,勿先長。

     寝必恪。

    勿伏睡,勿裸體,勿晏起,勿晝卧。

     規曰,頭口手足,身之物也;貌容氣色,身之章也;視聽言動,坐立行寝,身之用也;統會之者,心也。

    道之所以流行,天命之所以于穆不已也。

    童蒙習之持之,悠久不息焉。

    不識不知,順帝之則也。

    下學上達,聖人也。

    故曰蒙以養正,聖功也。

    程子曰,聰明睿知,皆由此出。

     【二】 一曰孝親。

    凡人家于童子,始能行能言,晨朝即引至尊長寝所,教之問曰:“尊長興否何如?昨日冷暖何如?”習成自然。

    迨入小學,教師于童子晨揖分班立定,細問定省之禮何如。

    有不能行,先于守禮之家倡率之。

    童子良知未喪,最易教導。

    此行仁之端也。

     二曰弟長。

    凡人家于童子始能行能言,凡坐必教之讓坐,食必教之讓食,行必教之讓行。

    晨朝見尊長,即肅揖,應對唯諾,教之詳緩敬謹。

    自幼習之,亦如自然。

    迨入小學,不别貧富貴賤,坐立行俱以齒。

    晨揖分班立定,必問在家在道見尊長禮節何如。

    有不能行,敦切喻之,先于守禮之家倡率之。

    此由義之端也。

     三曰尊師。

    凡人家于童子始能行能言,遇有大賓盛服至者,教之出揖,暫立左右,語之曰:“此先生也,能教人守禮,可敬也。

    。

    ”由幼稚即啟發其嚴畏之心。

    迨入小學,易于尊師。

    為師者晨日禮服,與諸生肅揖後,言動視聽,容貌氣色,敦切曉誨,使之勉勉循循,動由矩度。

    此嚴恭謹畏之所由起,而動容周旋中禮之基也。

     四曰敬友。

    凡童子始能言能行,教之勿與群兒戲狎,晨朝相見,必教相向肅揖。

    迨入小學,必教之相叙以齒。

    相觀為善,更相敬憚。

    勿相聚戲言,勿戲笑,勿戲動。

    善則相學,惡則相諱。

    勿相诽诘,勿相誇競。

    古人于朋友所益不小,今人于朋友所損不小。

    由童稚教之,所以養存正性,遏人欲擴天理之基也。

    故不曰親友而曰敬友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