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堂雜著摘抄
關燈
小
中
大
居則大廈連雲,以買肥甘則方丈連味,以買姬妾則粉黛連室,以買服用玩好則珠玉錦繡連箱,如此而已矣。
不思之七尺之軀,一日之享,米不過一升,肉不過一豆,酒不過一瓢,冬不過一裘,夏不過一葛為吾身,則身外皆長物也。
為子孫,則子孫不能保而有也,為昆弟婚友,則刑辟戮辱,昆弟婚友不能免也。
噫!所以求仕者,以其尊且榮也。
不知所以尊且榮者,不在富與貴而在功與德也。
金張許史,視龔黃卓魯何如哉?乃計不出此而出彼何也?卒使正士羞與同朝,正人羞與同鄉,正朋羞與同門,族人羞與同宗。
至其遠裔子孫,亦羞以為祖,快欲于一朝,而流穢于千載,何其愚之甚也?為吾屬者,尚監于茲。
以誠存心,以廉律己,以儉制用,以公照物,以恕待人,以勤莅事,以敬事上,以嚴肅下,以和睦寮,以仁恤民,以寬容衆,則庶乎可矣。
《詩》曰:“靖共爾位,正直是與?國有明憲,予罔攸貸。
”其母悔,其志節如此,居官可知矣。
近有薦紳士,将二書锓梓,傳播四方。
予每懸之中堂,時一讀之,未嘗不擊節竦服,彼如前所雲者,觀此足以自愧矣。
方洲名石,字實夫,四川遂甯人。
嘉靖戊子首解于蜀,已醜賜進士及第第三人,年方二十五。
至壬辰歲上疏,論時政四事,忤旨谪戍。
未幾,蒙恩釋歸。
先文裕公當蜀左轄時,嘗刻劉知幾《史通》,因索方洲序之。
方洲清節碩學,久負時望。
予嘗搜先稿,見方洲詩一律,蓋獲邸報見薦剡,因有感而作。
“聞道天邊有薦書,遙思往事渺愁予。
疏才賈誼堪長谪,多病相如喜索居。
但得紅霞生瓦■〈魯瓦〉,不須丹鳳到茅廬。
天王遠識孤臣僻,一任飄零賦子虛。
”予每愛而誦之,可以想見其人矣。
先文裕公以祭酒在講筵面奏,外谪将十年,乃自外藩内補,尋複翰林,奉命與尚書張文定公邦奇同修玉牒,日事館閣,頗承聖眷。
辛醜自陳得歸。
未幾,文定亦南擢。
越二歲,上在西苑,語大學士石門翟公銮,以翰林無人,因問張邦奇、陸深何在?翟以實對。
上曰:“二人才識何如?”翟對曰:“陸遠過于張。
”上曰:“我記他曾出作提學官否?”翟曰:“是外谪遞遷。
”上複曰:“是桂萼害他。
”桂,太傅文襄公也。
往在内閣,以先公面奏忤意,因下石。
不意蒙聖明洗過,記憶如此。
子孫犬馬何以為報耶? 常熟楊夢羽,名儀,别号五川,官至按察副使。
學頗該洽。
未達時,曾題詩虎丘山,有“一聲黃葉楚天秋”之句。
先文裕公為史官時,嘗登臨見之愛焉。
偶過蘇,見有極道夢羽之學者,因為先容。
先公雲:“是一聲黃葉楚天秋楊秀才耶?願見久矣。
”遂握手極歡而别。
後嘉靖間嘗同朝,相與尤厚。
我太祖高皇帝生二十四子,傳至今百八十年矣。
除以事削籍外,尚存十五府。
及列聖所封親支,星布海内,共三十三府。
今玉牒幾十萬口,因我高皇崇重後裔,自親王初封,支庶至八世,方止于奉國中尉,秩猶從六品,并縻廪祿,經賦不繼,将軍中尉之家,苦于關給失時,不沾實惠。
至貧窘不能自立,慕庶人作商賈而不可得,識者之憂,非一日矣。
但祖訓昭赫,誰敢輕議?予書生懷杞人之憂,每竊仰屋長算,為經久之策,僭書于此,俟英君賢相采擇焉。
夫高皇以親王、郡王、将軍、中尉世次分八位,其制甚詳。
今就第一世為初封親王,許嫡子孫世襲,初封者每歲支祿米二萬石,襲封者一萬石,除嫡長子封親王外,餘子皆封郡王。
每歲支祿米二千石,自第二世以下皆如制不易外。
若郡王之子,則嫡降一位,庶降二位,如郡王長子為鎮軍,餘子則為輔軍。
鎮軍長子為輔軍,餘子則為奉軍。
輔軍長子為奉軍,餘子則為鎮尉。
奉軍以下同。
至奉尉則自親王以來為五世當斬,其餘不分嫡庶俱稱宗。
庶人每月支祿米五石,若有志讀書者,依照民間俊秀,一體送入學校。
聽其科貢出身,仿藩親不得内補例,稍為限制,其餘遷擢黜革,悉同異姓,以示至公。
有欲商賈四方以自給者,亦聽從有司關給路行以行。
回籍之日,付本府長史司驗引發落,送有司附冊填注,以憑撫按刷卷類查,仍啟王知。
許其朝見而退,以笃親親之義。
生女則郡主以至鄉君,例有五等,亦宜遞減常祿之半,以益宗支。
此則隆大宗而殺支庶,為宗室者亦不得而生怨也。
如此則不必别為之制,而天下祿米,較之往日,可省數十倍。
十餘年,及減損既多,常賦可給,則請特敕有司,務須按時關給,俾沾實惠。
而其為士為農為商,亦各聽其自便,如漢唐之世,則宗室之人,視向之苦于束縛而不暇自給者,今必欣然樂從之矣。
苟不行此法,而天下有不坐困至于無策者,吾未之信也。
皇朝輿地,前古無比,猗與盛哉!然有可疑者一事,堯舜時,冀州為王畿,四方皆二千五百裡。
今冀州之北,能幾何耶?三吳在古,不入職方,其民皆斷發文身,與蛟龍雜處。
若空其地,為職下也。
今财賦日繁,而古之遺迹不異,其水之不為害者天幸爾。
萬一洚水,不如何以處之,區區開築,難以言善。
徐武功在史館修何尚書文淵事,賦詩曰:“溫州太守重來歸,昔何廉退今何違。
卻金館在已如掃,掩月堂寒空掩扉。
人間固有假仁義,天下豈無公是非。
老夫忝秉春秋筆,不作谀詞取世譏。
”
不思之七尺之軀,一日之享,米不過一升,肉不過一豆,酒不過一瓢,冬不過一裘,夏不過一葛為吾身,則身外皆長物也。
為子孫,則子孫不能保而有也,為昆弟婚友,則刑辟戮辱,昆弟婚友不能免也。
噫!所以求仕者,以其尊且榮也。
不知所以尊且榮者,不在富與貴而在功與德也。
金張許史,視龔黃卓魯何如哉?乃計不出此而出彼何也?卒使正士羞與同朝,正人羞與同鄉,正朋羞與同門,族人羞與同宗。
至其遠裔子孫,亦羞以為祖,快欲于一朝,而流穢于千載,何其愚之甚也?為吾屬者,尚監于茲。
以誠存心,以廉律己,以儉制用,以公照物,以恕待人,以勤莅事,以敬事上,以嚴肅下,以和睦寮,以仁恤民,以寬容衆,則庶乎可矣。
《詩》曰:“靖共爾位,正直是與?國有明憲,予罔攸貸。
”其母悔,其志節如此,居官可知矣。
近有薦紳士,将二書锓梓,傳播四方。
予每懸之中堂,時一讀之,未嘗不擊節竦服,彼如前所雲者,觀此足以自愧矣。
方洲名石,字實夫,四川遂甯人。
嘉靖戊子首解于蜀,已醜賜進士及第第三人,年方二十五。
至壬辰歲上疏,論時政四事,忤旨谪戍。
未幾,蒙恩釋歸。
先文裕公當蜀左轄時,嘗刻劉知幾《史通》,因索方洲序之。
方洲清節碩學,久負時望。
予嘗搜先稿,見方洲詩一律,蓋獲邸報見薦剡,因有感而作。
“聞道天邊有薦書,遙思往事渺愁予。
疏才賈誼堪長谪,多病相如喜索居。
但得紅霞生瓦■〈魯瓦〉,不須丹鳳到茅廬。
天王遠識孤臣僻,一任飄零賦子虛。
”予每愛而誦之,可以想見其人矣。
先文裕公以祭酒在講筵面奏,外谪将十年,乃自外藩内補,尋複翰林,奉命與尚書張文定公邦奇同修玉牒,日事館閣,頗承聖眷。
辛醜自陳得歸。
未幾,文定亦南擢。
越二歲,上在西苑,語大學士石門翟公銮,以翰林無人,因問張邦奇、陸深何在?翟以實對。
上曰:“二人才識何如?”翟對曰:“陸遠過于張。
”上曰:“我記他曾出作提學官否?”翟曰:“是外谪遞遷。
”上複曰:“是桂萼害他。
”桂,太傅文襄公也。
往在内閣,以先公面奏忤意,因下石。
不意蒙聖明洗過,記憶如此。
子孫犬馬何以為報耶? 常熟楊夢羽,名儀,别号五川,官至按察副使。
學頗該洽。
未達時,曾題詩虎丘山,有“一聲黃葉楚天秋”之句。
先文裕公為史官時,嘗登臨見之愛焉。
偶過蘇,見有極道夢羽之學者,因為先容。
先公雲:“是一聲黃葉楚天秋楊秀才耶?願見久矣。
”遂握手極歡而别。
後嘉靖間嘗同朝,相與尤厚。
我太祖高皇帝生二十四子,傳至今百八十年矣。
除以事削籍外,尚存十五府。
及列聖所封親支,星布海内,共三十三府。
今玉牒幾十萬口,因我高皇崇重後裔,自親王初封,支庶至八世,方止于奉國中尉,秩猶從六品,并縻廪祿,經賦不繼,将軍中尉之家,苦于關給失時,不沾實惠。
至貧窘不能自立,慕庶人作商賈而不可得,識者之憂,非一日矣。
但祖訓昭赫,誰敢輕議?予書生懷杞人之憂,每竊仰屋長算,為經久之策,僭書于此,俟英君賢相采擇焉。
夫高皇以親王、郡王、将軍、中尉世次分八位,其制甚詳。
今就第一世為初封親王,許嫡子孫世襲,初封者每歲支祿米二萬石,襲封者一萬石,除嫡長子封親王外,餘子皆封郡王。
每歲支祿米二千石,自第二世以下皆如制不易外。
若郡王之子,則嫡降一位,庶降二位,如郡王長子為鎮軍,餘子則為輔軍。
鎮軍長子為輔軍,餘子則為奉軍。
輔軍長子為奉軍,餘子則為鎮尉。
奉軍以下同。
至奉尉則自親王以來為五世當斬,其餘不分嫡庶俱稱宗。
庶人每月支祿米五石,若有志讀書者,依照民間俊秀,一體送入學校。
聽其科貢出身,仿藩親不得内補例,稍為限制,其餘遷擢黜革,悉同異姓,以示至公。
有欲商賈四方以自給者,亦聽從有司關給路行以行。
回籍之日,付本府長史司驗引發落,送有司附冊填注,以憑撫按刷卷類查,仍啟王知。
許其朝見而退,以笃親親之義。
生女則郡主以至鄉君,例有五等,亦宜遞減常祿之半,以益宗支。
此則隆大宗而殺支庶,為宗室者亦不得而生怨也。
如此則不必别為之制,而天下祿米,較之往日,可省數十倍。
十餘年,及減損既多,常賦可給,則請特敕有司,務須按時關給,俾沾實惠。
而其為士為農為商,亦各聽其自便,如漢唐之世,則宗室之人,視向之苦于束縛而不暇自給者,今必欣然樂從之矣。
苟不行此法,而天下有不坐困至于無策者,吾未之信也。
皇朝輿地,前古無比,猗與盛哉!然有可疑者一事,堯舜時,冀州為王畿,四方皆二千五百裡。
今冀州之北,能幾何耶?三吳在古,不入職方,其民皆斷發文身,與蛟龍雜處。
若空其地,為職下也。
今财賦日繁,而古之遺迹不異,其水之不為害者天幸爾。
萬一洚水,不如何以處之,區區開築,難以言善。
徐武功在史館修何尚書文淵事,賦詩曰:“溫州太守重來歸,昔何廉退今何違。
卻金館在已如掃,掩月堂寒空掩扉。
人間固有假仁義,天下豈無公是非。
老夫忝秉春秋筆,不作谀詞取世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