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易居筆錄

關燈
《易》曰:“君子以莅衆用晦而明。

    ”故于國有不聞,于家有不見,隰朋所以事齊也。

    小事糊塗,大事不湖塗,呂端所以相宋也。

    獄市不擾,曹參所以佐漢也。

    不癡不聾,不為家翁,子儀所以有終也。

    察見淵魚,斯為不祥;聰明好察,是謂近死。

    故曰:“勿察察而明。

    ” 周尚文,殆非也。

    周視商則文,非尚之也,欲其質而不可也。

    民之質矣,以祈于鬼神,以為其君福,豈尚文乎?先進之從甯儉之意,聖人之情可見矣。

    乞巧文賤巧,拙賦貴拙。

    舞文之誅,先贓吏;啬夫之對,後上林,皆以挽世趨也。

     《張雎陽詩》雲:“安知天地心。

    ”然張潮以天道說之,則确乎其不可奪,可謂正誼明道,不計功利者也。

    諸葛《出師表》,意亦如此。

    忠臣一道也。

     天理人欲,同行異情。

    上蔡讀史,與明道異,非必背而馳也。

    象山雲:“作文苟且,即是不敬。

    ”程子作字時甚敬,雲:“即此是學。

    ”故道之與藝一理。

     雞之伏卵,不至其日則戕;果之不時,則不可食。

    故曰:“化不可為也。

    ”又曰:“不可助長,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 《否》之象曰:“儉德辟難,未有難也。

    ”何以言辟?否之時,仕則難矣。

    故《詩》曰:“孔亟且殆。

    ”漢時魏桓,告其鄉人者是已。

    君子固不能為胡廣之中庸,馮道之長樂,以免難也。

    見機而作,明哲保身,知矣哉! 誠自不妄語始。

    言常失之多也。

    誠信訛詐,字皆從言,以此。

     白圭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計然旱則資舟,水則資車。

    亦是識得陰陽消長之理。

    老子翕張取與皆然。

    其所以異于堯、舜之道者,有意無意也。

     百藝百窮,九十九藝空。

    言多,則不精也。

    鄙語雖小,可以喻大。

     紅顔多薄命,非失身,則夭若寡。

    自古而歎之,以為造物者若害其美也,予獨以有人事焉。

    蓋有尤物,必将移人。

    懷璧之罪,誠難免耳。

    故非美而豔,則何至篡于人?而非二姬,則蠱安從生哉!此可推而知也。

     樂羊為魏将,與莊子林回之亡同意。

     仲尼《探元化一》章,似接輿語,以幽鴻诮鳳。

     崔颢《孟門行》言,人心之險于孟門也。

     柳子《行路難》,以喻炎盛;至風台露榭,則死灰不複然矣。

     王仲初《猛虎行》,本侯景謂紹宗、宇文謂賀拔意。

    唐太宗亦以是蓄李績,悲夫! 《楊白花》,蓋惜時也,或以為刺後德之亂。

    楊白,人名也。

     杜詩“無貴賤不悲,無富貴亦足”,蓋《莊子》“榮辱立見所病”之意;至罵及結繩,亦祖蒙莊。

     “粉蝶過牆,疑春之在鄰,而不知已皆去也。

    ”傷春之詞也。

     日月籠中鳥,言一往一來;乾坤水上萍,言一依一附。

    以小喻大。

     李、杜之詩,一則玉潤,得之自然;一則金精,得之鍛煉。

    天人之分,固較然矣。

    然李常自言其志,杜則有耽句而欲驚人之癖。

    此又其所以不同也。

     秦舞陽殺人,莫敢迕視;及至秦庭,則變色,猶是有秦王也。

     正士失之拘,通人失之詐。

    于魯兩生、叔孫通見之矣。

    兩生斥通所事且十主,非其人。

    天下初定,瘡痍未起,非其時。

    不亦正乎?曾不思禮樂,不可斯須去身。

    而武城雖小,非禮不治也。

    見武王、周公之然後大行,而不知文王之治,無二禮樂也,是其拘也。

    通斥兩生不達時變,用綿蕞正君臣,以革其拔劍擊柱之陋,不亦通乎?而通之意,不以輔世長民,而以希時取寵,故所就多尊君、卑臣、暴秦之緒,而無複《關雎》、《麟趾》、《周官》之法,是則通之詐也。

     漂母以施而圖報為恥,故怒。

    與田疇讓爵,恥賣盧龍之塞。

    屠羊說辭賞,複返屠羊之肆。

    魯連辭金,而肆志。

    介推逃祿,而立槁。

    皆卓然不欺其志也。

    後世施恩不報,則以為難,悲夫! 大義滅親,則以其義之至重,而不能使之無絕也,君子蓋傷之焉。

    管、蔡、叔牙、石厚是也。

    若秦王滅親以有天下,樂羊滅親以圖功名,則是養一指而失肩背,所厚者薄,無所不薄矣。

     程子舉漢儒近似者,以仲舒、揚雄并稱。

    竊惑之。

    子雲自不識字,安得為儒?其可謂博學能文之士矣。

     求仁得仁,非以正行也。

    故不見知不悔,天下非之不顧,而莊生以為死名首陽之下也,悲夫!流芳遺臭之言,自此語誤之也。

     烈士徇名,史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