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輕诋

關燈
慧虛飚輪迎我。

     吳入孫七政能詩好客,有園池,日與四方詞客賦詩宴賞。

    客醉遺溺,戽水出諸城外,引隍水滌之,累數百金。

     明語林卷十四 仇隙 胡惟庸以劉斌意嘗沮其相,怨之。

    後基告歸,以淡洋故多醝盜,請設巡司莅之。

    惟庸使人上書,言基故善相地,以淡洋有王氣,購之不得,故有是請,上命奪基祿。

    後誠意病,惟庸乃遣醫來視疾,既飲藥,有物積腹中如卷石,遂不起。

     馬順子年二十,病劇。

    一日欻起,捉順發曰:"我劉球也!死老奴、令而異日禍逾我!"順拜謝,俄而子乃死。

     徐有貞南遷之議,于公廷斥之。

    已,求補祭酒,因門人楊宜以請,公亦才而許之,為言于景帝。

    帝曰:"才而不端,不可以師多士。

    "有貞以公沮之,乃益恨公。

    曹、石将兵而橫,公複裁抑之;張軌征苗,公劾其失律;楊善以賞薄,亦以公故,遂比謀陷公。

     于公在本兵,嘗倚任範廣。

    張賜[即軌也]故怨廣,及于公死,并誣殺之。

    亡何,賜出,忽途中自揖,左右驚問故,曰:"範廣也。

    "歸,發病死。

     王允甯[維桢]以母老病,乞南得祭酒。

    道華山,為文祭之,言"母素敬神,當得蒙庇,吾太史能為文,以不朽神。

    "後王以地震死西安,李戶部愈素恨王,假華山神,為文詈而僇之。

     曆城尹公旻,素不善尹直。

    禮侍缺,他有舉薦,上不允,以直為之。

    翌日,廷遇曆城,舉笏謝之。

    曆城曰:"公簡在帝心者。

    "自是益相仇怨。

     龍宗武既以媚江睃,殺義士吳仕期,遂獵遷少參。

    江陵敗,論戍廉州。

    逃歸,為有司所捕。

    笞之,宗武恚,發狂飲穢,自謂:"我仕期。

    "呼己子為宗武,而大椎椎殺之。

     盧柟雅負才望,濬令陽浮慕之,約旦日過盧飲。

    盧喜,因翁媪具酒馔甚恭。

    日昃,令不至,盧遂鬥酒自勞。

    比令至,稱辭不能具賓主禮。

    令恚,曰:"乃為伧父子所辱!"遂以家人獄,陰中之。

     杜拯為工部侍郎,恣橫鄉裡。

    其治墓門,或竊議其不利,聞而擒之,笞其臀三十。

    其人歸,聚族而篡取拯,亦笞之三十。

    拯還墓治創,夜有逾垣入者,斬拯。

    官為捕治,忽數人自首于官曰:"杜侍郎殺某某,官不問;而獨問其見殺,何也?今為死者,亦足矣!" 蔚鐘以河南佥事歸,一少年美而狷利武捷,通書自雲:"河南部人,有官事願托為奴。

    "鐘甚嬖之。

    兩月馀,委寄逾諸幹。

    與之莊所,分遣諸從者征逋責。

    抵暮,則鐘已橫屍地上,失其首。

    廄中駿馬,與少年偕逸矣。

    蓋河南怨家募使殺之,竟不得主名。

     孝子王世民,父為族子所殺,不忍柝骸而檢,聽宗人割仇田以償。

    世民受之,誓勿茹毫末。

    賦役外,歲藉所入,市金而扃之。

    佯與仇為好,即飲仇家,歸必計脯肴醬醢之屬,估而識其值。

    鑄利斧,镌姓名其上,乃殺仇。

    自首,出牍與金若幹,曰:"此仇田所出也。

    "又出他镪若幹,曰:"此飲仇費也。

    " 倪文煥媚珰,劾周忠介,蘇民憤,殺缇騎五人,坐斬。

    已文煥家居,忽忽不樂,見五人嚴裝仗劍,旌旆導周公。

    庭井石闌,飛舞空中,良久而堕,聲轟若雷。

    已,忠介子茂蘭血疏頌父冤,诏誅文煥。

     徽人程夢庚,有白定古鼎值千金。

    崔呈秀心悅而丐之,夢庚吝不應。

    已谒相馮铨,見鼎在铨所,問所自,乃夢庚饋也,遂大銜恨。

    富人吳養春之獄,呈秀嗾其逆仆徐天榮,并連坐死。

     阮大铖既殺雷、周二公,國破竄閩。

    渡仙霞嶺,忽驺從徒卻不能前,空中聞戈戟铿鍧。

    大铖馬上嚄唶,呼:"二公謝罪!"馬驚,旁突崖谷。

    大铖墜,曳馬鞲數十裡,肢體靡潰。

    仆從雲:空中有衣朱綠者雲。

     清嘉慶甯國府志[人物志儒林] 吳肅公,字雨若,号晴岩,宗周裔也。

    從叔氏垌、征君沈壽民學。

    垌謝去舉子業,肅公亦深村鍵戶,力窮聖學,以崇實用。

    凡異端邪說、堪輿祿命之術,舉不能惑。

    時《姚江傳業錄》充斥宇内,肅公辭而辟之,以明道為格物,即集義以為仁,著《正王論》。

    其大旨曰:傳注者,聖人之教之所寓以明也,陽明悉牾而異之,自謂得性天之妙,于語言聲臭之表,契虛無之悟,為易簡直捷之宗,卒之言天愈渺而見性愈微,比釋氏而弗惜也。

    灑灑千言,渑淄立判。

    從遊者日衆,立《明誠會約》,詳《全集》。

    遠近知者,率稱晴岩先生。

    當事請見,謝弗納。

    褒衣博帶,望而知為有道之儒。

    治古文,直逼左、史;詩不屑三唐以下。

    所著有《街南文集》。

    壽民避迹湖北,抱疾,肅公侍湯藥兩月。

    易篑時,為師栉纚治發簪,群稱義弟子雲。

     清詩紀事初編鄧之誠 吳肅公,字雨若,号晴岩,一号逸鴻,宣城人。

    諸生,入清不事進取,賣字行醫兼授徒自給。

    自題其像雲:"翩翩者五十年韋布之身,峨峨者三百年方角之巾。

    "預作墓志雲:"幅衣皂帽,衣袂軒舉。

    "宋遺民四先生[林霁山、鄭所南、謝臯羽、梁隆吉]詩序雲:"宋之天下亡于蒙古,而人心不與之俱亡。

    "可以知其所志矣。

    善病多廢疾,目眇臂攣,疝痔鼻淵,晚而喘咳足痿,而著述勤劬不肯休。

    卒于己卯[康熙三十八年],年七十四。

    事具自撰《街南遺老吳晴岩既配麻氏合葬墓志銘》。

    有《明誠錄》、《正王或問》、《大學述》、《五行問》、《易問》、《讀書論世》、《葬惑論》、《皇明通識》,皆未刻。

    刻行者《街南文集》二十卷、《續集》七卷,附《讀劄問》三卷、《律陶》一卷。

    李清為之序,稱其文探源經術,貫穿古今。

    所表章非理學之微,即綱常之大。

    王方岐稱與古人參會于芒忽之間,而亦未嘗步趨繩尺,求肖乎古人。

    ......非不苦吟,而不肯傳者,則于《雪坪詩序》言之:謂于詩不工,歲不下二三十首,然雅不欲以詩著;又漫違時好,愁苦峭特之音,如啼猿寒鳥,付之荒濱衰草宜耳。

    蓋自貴其文,期必傳世,詩非其至者,固莫如善藏矣。

    《明語林》十四卷、《闡義》十二卷,俱有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