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寵禮
關燈
小
中
大
洪武初,甘露降,上召宋文憲賜坐,躬執金杓,煉湯于鼎。
以甘露投之,手注于卮,以賜文憲,曰:"此和氣所凝,延年愈疾,與卿共之。
" 劉仲璟豐發偉貌,論議英發。
上一日召見,喜曰:"真伯溫兒!"特置閣門使,使仲璟為之,曰:"欲汝日夕左右。
" 詹同、劉基,嘗侍上燕乾清,同醉還史館。
未幾,上乘步辇至,同馀酲猶未解。
上曰:"卿醉耶?"同對曰:"臣雖醉,猶能賦詩,贈黃秀才。
"問詩何在,對曰:"在史館。
"上顧命濂取以進,笑曰:"朕即和同詩,卿當為朕書之。
"濂書訖,以賜夏昹。
宋學士不勝杯勺,一日應制,獻《秋水賦》。
賜宴,敕大官進膳、内官行觞。
上顧問濂飲何以不盡,将撒,命更嚼一觞。
濂再起固辭,引杯縮瑟。
上笑,強之曰:"卿男子,何不慷慨?"濂飲遂醉,行步欹側。
上命賦詩,書無行列,甫綴五韻,上親禦翰墨,賦《楚辭》一章,仍命侍臣賦《醉學士歌》,且曰:"俾後世知朕君臣同樂。
" 景濂乞歸,上禦制詩餞之雲:"白下開尊話别離,知君此後迹應希。
"公續之雲:"微臣願作衡陽雁,一度秋風一度歸。
"上悅,賜白金錦币文绮,曰:"為卿作百歲衣。
"自是,歲一來朝。
羅複仁以編修乞休,高祖賜一布衣,而題其上曰:"性雖粗率,忠直可喜。
賜此布衣,歸于田裡。
" 蹇忠定[義]賜第大明門内,上命中人進式,皆不稱,親為畫圖,命工戒期落成。
金侍郎[問]在仁廟時,嘗賜《歐陽集》二十冊,寶藏之。
已而不戒于火,失其八。
後宣廟于文華顧問,因從容及賜書事。
宣宗即令内侍補之,雖紙色不同,而兩朝恩賜複完。
宣廟幸楊文貞第,夜已二鼓,文貞驚起,朝服逆之。
銮仗繞屋,不知上所在,惟降階北面拜。
上方倚東闌看月,笑而呼曰:"朕在此!"賜物充庭際。
文貞在内閣,夫人已蚤世,止一婢侍巾栉。
一日,中宮行慶賀,命婦悉往。
太後以公無命婦,召婢至,貌既寝,衣複儉陋。
命妃嫔為梳整,易以首飾衣服而遣之,且笑雲:"若歸,楊先生應不複相識矣!"翌日,命所司如制封之,不為例。
況伯律守蘇日,李斯式角巾布袍,獻詩為贽,願為博士弟子。
伯律讀詩,大加稱賞。
即召學官,俾鳴金導入學。
明日,仍野服進見,伯律為制儒衣遺之。
歸安淩賢有獨行,不樂仕進。
陸平侯自荊還,薦于朝,宣宗作《招隐歌》征之。
既入,命以司馬,又命掌都察院,并辭不受。
上曰:"欲學疏廣耶?朕遂汝高。
"禦書"賜老堂"褒遣之。
張英公[輔]雅重李司成[時勉],乞休假,受講國子,諸侯皆從。
既竣而宴,英公登諸侯,揖司成而讓之,曰:"二三小子,備役行間,若有軍事,執殳前導。
今日之事,敢逾先典?"卒皆旁列。
于肅愍窮年不歸私第,以疾在告。
景帝使興安、舒良往視,知其自奉簡啬,辍尚膳醯醬之屬賜之。
幸萬歲山,伐竹為瀝,畀以和藥。
或以寵過甚,興安曰:"彼忘身以圖國,雖寵之,亦豈為過?" 楊仲舉介節道履,久著朝野。
也先之退,詣阙表賀。
景帝制衣一襲,親命服之,以觀其修短。
及薨,子津八歲朝京師,帝複躬引入内,賜果食,授主簿。
王忠肅[翺]在铨,衡公忠上,孚寵遇特隆。
上呼之"老王"而不名。
劉忠宣、戴莊簡嘗對事畢,上令中使出白金二笏,以賜曰:"佐卿茶果。
朕聞朝觐日,文臣有閉門謝客以避嫌者。
如卿等,雖日延接,亦複何害?朕知卿,故有是賜。
然亦毋庸謝,恐諸侍臣不無内愧者。
" 孝廟君臣,密勿劉、戴,尤勤造膝。
戴老病乞休,屬劉上前臾之。
上曰:"主人留客堅,客且為強留。
珊獨不能為朕留耶?且天下尚未平,何忍舍朕?"因泫然久之。
二人皆叩首感泣,出而相謂曰:"死此官矣!" 章楓山請告家居,天下以其出處蔔治亂。
孝宗臨禦,思得醇儒,以變士習,特起為祭酒。
公适居憂,诏複司業,攝監事,仍虛祭酒以待。
盧次楩被誣輸作,元美方治獄大名
以甘露投之,手注于卮,以賜文憲,曰:"此和氣所凝,延年愈疾,與卿共之。
" 劉仲璟豐發偉貌,論議英發。
上一日召見,喜曰:"真伯溫兒!"特置閣門使,使仲璟為之,曰:"欲汝日夕左右。
" 詹同、劉基,嘗侍上燕乾清,同醉還史館。
未幾,上乘步辇至,同馀酲猶未解。
上曰:"卿醉耶?"同對曰:"臣雖醉,猶能賦詩,贈黃秀才。
"問詩何在,對曰:"在史館。
"上顧命濂取以進,笑曰:"朕即和同詩,卿當為朕書之。
"濂書訖,以賜夏昹。
宋學士不勝杯勺,一日應制,獻《秋水賦》。
賜宴,敕大官進膳、内官行觞。
上顧問濂飲何以不盡,将撒,命更嚼一觞。
濂再起固辭,引杯縮瑟。
上笑,強之曰:"卿男子,何不慷慨?"濂飲遂醉,行步欹側。
上命賦詩,書無行列,甫綴五韻,上親禦翰墨,賦《楚辭》一章,仍命侍臣賦《醉學士歌》,且曰:"俾後世知朕君臣同樂。
" 景濂乞歸,上禦制詩餞之雲:"白下開尊話别離,知君此後迹應希。
"公續之雲:"微臣願作衡陽雁,一度秋風一度歸。
"上悅,賜白金錦币文绮,曰:"為卿作百歲衣。
"自是,歲一來朝。
羅複仁以編修乞休,高祖賜一布衣,而題其上曰:"性雖粗率,忠直可喜。
賜此布衣,歸于田裡。
" 蹇忠定[義]賜第大明門内,上命中人進式,皆不稱,親為畫圖,命工戒期落成。
金侍郎[問]在仁廟時,嘗賜《歐陽集》二十冊,寶藏之。
已而不戒于火,失其八。
後宣廟于文華顧問,因從容及賜書事。
宣宗即令内侍補之,雖紙色不同,而兩朝恩賜複完。
宣廟幸楊文貞第,夜已二鼓,文貞驚起,朝服逆之。
銮仗繞屋,不知上所在,惟降階北面拜。
上方倚東闌看月,笑而呼曰:"朕在此!"賜物充庭際。
文貞在内閣,夫人已蚤世,止一婢侍巾栉。
一日,中宮行慶賀,命婦悉往。
太後以公無命婦,召婢至,貌既寝,衣複儉陋。
命妃嫔為梳整,易以首飾衣服而遣之,且笑雲:"若歸,楊先生應不複相識矣!"翌日,命所司如制封之,不為例。
況伯律守蘇日,李斯式角巾布袍,獻詩為贽,願為博士弟子。
伯律讀詩,大加稱賞。
即召學官,俾鳴金導入學。
明日,仍野服進見,伯律為制儒衣遺之。
歸安淩賢有獨行,不樂仕進。
陸平侯自荊還,薦于朝,宣宗作《招隐歌》征之。
既入,命以司馬,又命掌都察院,并辭不受。
上曰:"欲學疏廣耶?朕遂汝高。
"禦書"賜老堂"褒遣之。
張英公[輔]雅重李司成[時勉],乞休假,受講國子,諸侯皆從。
既竣而宴,英公登諸侯,揖司成而讓之,曰:"二三小子,備役行間,若有軍事,執殳前導。
今日之事,敢逾先典?"卒皆旁列。
于肅愍窮年不歸私第,以疾在告。
景帝使興安、舒良往視,知其自奉簡啬,辍尚膳醯醬之屬賜之。
幸萬歲山,伐竹為瀝,畀以和藥。
或以寵過甚,興安曰:"彼忘身以圖國,雖寵之,亦豈為過?" 楊仲舉介節道履,久著朝野。
也先之退,詣阙表賀。
景帝制衣一襲,親命服之,以觀其修短。
及薨,子津八歲朝京師,帝複躬引入内,賜果食,授主簿。
王忠肅[翺]在铨,衡公忠上,孚寵遇特隆。
上呼之"老王"而不名。
劉忠宣、戴莊簡嘗對事畢,上令中使出白金二笏,以賜曰:"佐卿茶果。
朕聞朝觐日,文臣有閉門謝客以避嫌者。
如卿等,雖日延接,亦複何害?朕知卿,故有是賜。
然亦毋庸謝,恐諸侍臣不無内愧者。
" 孝廟君臣,密勿劉、戴,尤勤造膝。
戴老病乞休,屬劉上前臾之。
上曰:"主人留客堅,客且為強留。
珊獨不能為朕留耶?且天下尚未平,何忍舍朕?"因泫然久之。
二人皆叩首感泣,出而相謂曰:"死此官矣!" 章楓山請告家居,天下以其出處蔔治亂。
孝宗臨禦,思得醇儒,以變士習,特起為祭酒。
公适居憂,诏複司業,攝監事,仍虛祭酒以待。
盧次楩被誣輸作,元美方治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