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術解

關燈
劉誠意少嘗與夏煜、孫炎輩遊西湖,望西北雲成五色,光射湖水。

    衆謂慶雲,拟賦詩。

    劉獨引白,慷慨曰:"此王氣也。

    在金陵。

    後十年有英主,我當輔之!" 高祖與友諒鏖戰鄱陽,劉誠意忽躍起大呼,上亦驚起,誠意手揮,急令更舟。

    坐未訖,顧前舟已為炮碎。

     劉青田在建德,适張士誠來伐。

    李岐陽[文忠]奮欲戰,青團固止,曰:"不三日,賊走矣。

    "三日登城,望顧其下曰:"賊走,急追勿失!"衆見壁壘旗鼓如故,疑不敢發,往視,果空壁,竟追取其帥。

     周颠仙自南昌從太祖時,自言入火不熱。

    上命巨甕覆之,積蘆五尺許。

    火盡啟視,端坐如故。

    寓蔣山,與寺僧怒,不食已半月。

    帝幸翠微,召之,步趨如常。

    帝曰:"能不食一月乎?"對曰:"能。

    "乃坐之密室,廿有三日,上至賜食,乃食。

     太祖将援南昌,問颠仙:"陳氏方強,吾此行何如?"颠仙仰視良久,曰:"此上無陳氏也。

    "因命從行,舟次皖城,無風不能進。

    上問之,曰:"行且風矣!"不數裡風作。

     張三[原缺,豐]不修邊幅,人謂之邋遢。

    日行千裡,靜則瞑目旬日。

    一啖鬥升俱盡,時或辟谷,數月不饑。

     孝陵嘗微行至一寺,群僧悉出,伏迎道左。

    上問:"若何以知朕至?"對曰:"鐵冠道人雲。

    "因召至,上方食餅未半,問:"道人能先知,當言我國事。

    "道人乃誦語數十,有曰:"戊寅閏五龍歸海,壬午青蛇火裡逃。

    "後悉如言。

     建文之生,高帝知其不終,乃以匣锢之,戒曰:"嬰大難乃啟。

    "及金川失守,内珰捧匣至。

    發視,得僧牒楊應能名,及髡具缁衣,遂髡發從隧道出。

     程編修濟有奇術。

    建文小河之捷,勒名紀功,濟時在軍中,夜起祭,人莫解者。

    及成祖至徐州,見碑大怒,趣左右椎碎之。

    椎再下,遽命止,籍其名後按族之。

    濟名正當椎脫,遂免。

     姚廣孝嘗遊嵩山佛寺,袁珙相之曰:"甯馨胖和尚,目三角影白,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它日劉秉忠之流。

    "燕王聞之,因召至燕,與使者飲酒肆。

    王易服,雜衛士中入肆,珙一見,趨拜曰:"龍姿鳳質,天高地厚,大明麗中,神略内蘊,真太平天子!"王曰:"度何時?"對曰:"年逾四十,紫髯過臍,其候也。

    "世傳二語曰:"辨宰相子嵩山佛寺,識天子子長安酒家。

    " 徐武功陰陽方術,無不精貫。

    正統末,熒惑入南鬥,徐語其友劉溥曰:"禍作矣!"急遣其室以行。

    及南宮複辟,衆就武功謀。

    武功升堂而視象緯,曰:"事在今夕,不可失也!" 英廟北狩,瞽者全寅筮得乾之複寅,附奏曰:"大吉四,初應也,初潛四躍。

    明年,歲在午庚。

    午,躍候也;庚,更新也。

    龍歲一躍秋潛,秋躍浃歲也。

    明秋,駕當複繇勿用,應或之。

    或之者,疑之也。

    還而複也,幽然象龍也,數九也,四近五躍,近飛龍在醜。

    醜曰赤奮若,複在午,午色赤也;午奮于醜,若順也,天順之也。

    其于丁象,大明也。

    位于南,火方也。

    寅其生也,午其王也,壬其合也。

    其複辟,當九年之後,歲丁醜,月寅日午,合于壬乎。

    "後悉如言。

     韓公雍總督兩廣,獲術者,懼惑衆,命斬之。

    公試問曰:"知斬汝者誰?"曰:"绯衣人。

    "公命更白衣斬之,問其人,乃裴姓也。

     劉偉知府比病,命其子曰:"即死毋埋我。

    "死後,鄉人往往見之。

    劉氏聞之,發棺視,唯一履在。

     嚴分宜日集天下堪輿,遍求吉壤,有術者指一地曰:"葬此,後子孫當相天下。

    "如言啟土治窆,内有古冢,按碑識,乃是分宜遠祖。

     巧藝 冷起敬少從沙門,更業儒,初不解畫。

    一日,于四明見李思訓筆法,忽發胸臆,效之月馀,山水人物,尤加工麗,遂入神品。

    尤精音律,為太常協律郎,郊廟樂章,多所裁定。

     王安道[履]畫師夏圭,評者謂行筆秀勁,布置茂密,作家士氣鹹備。

    及遊華山,見奇秀天出,乃知三十年學畫,不過紙絹相承,指名家效。

    于是屏去舊習,以意匠就天則。

    人問所師,曰:"吾師心,心師目,目師華山。

    "作圖四十,記四篇,詩百五十首。

    雲:"文章當使移易不動,匆與馬首之絡相似。

    " 宋文憲一黍上能作十馀字。

     高廷禮詩既有名,山水尤妙。

    或求畫者,辄自戲曰:"令我作無聲詩耶?"時稱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