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夙惠

關燈
高祖嘗至一驿,見一童子方執役,問其年,曰七歲。

    上雲:"七歲孩童當馬驿。

    "應聲對曰:"萬年天子坐龍廷。

    "上大悅,複其家。

     瞿宗吉十四歲時,見楊廉夫《香奁八題》,即席倚和。

    淩彥翀[雲翰]是其大父行,彥翀作《梅》詞:"霜天曉角"、《柳》詞"柳梢青"各一首,号"梅柳争春"。

    宗吉一日盡和之,彥翀驚歎,呼為小友。

     楊東裡一歲而孤,母改适羅理。

    理為德安丞,歲時祀先,恒命諸子,公獨不見命。

    時尚六歲,以問母,母泣語故,因恸哭。

    日益感發,私磨磚土如主式,于外别室祀其三世。

    每旦入焚香谒拜,出入扃鑰,秘無知者。

    左右窺以告羅,羅伺之而信,遂皆感泣,命複姓。

     解大紳六歲時,穎悟絕人。

    其從祖常戲之曰:"小兒何所愛?"即應聲吟曰:"愛者芝蘭室。

    更欲附飛龍,上天看紅日。

    "又曰:"小兒何所愛?夜夢筆生花。

    花根在何處,丹府是吾家。

    " 解學士童時,婦翁過其家。

    解父抱置椅上,婦翁雲:"父立子坐,禮乎?"解遽答曰:"嫂溺叔援,權也。

    " 方希直五六歲時,便自雄邁,雙瞳炯炯,目十行下,鄉人呼為小韓子。

     李西涯四歲,能作大書,景帝召見,抱置膝,賜上林珍果。

    六歲、八歲,複兩召之,試講《尚書》。

     劉禦醫[溥]八歲賦《溝水》詩雲:"門前一溝水,日夜向東流。

    借問歸何處,滄溟是住頭。

    " 李西涯、程篁墩,在英廟朝俱以神童薦。

    時程九歲、李七歲。

    上出句曰:"螃蟹渾身甲胄。

    "程對曰:"鳳凰遍體文章。

    "李對曰:"蜘蛛滿腹經論。

    "上曰:"此兒宰相器。

    " 張棨五歲時,口授書即了了。

    常雞鳴,忽呼其母曰:"《小學》雲:‘事父母,雞初鳴,鹹盥嗽'。

    今雞已鳴,何不起?"母曰:"汝才讀書,豈便曉此?"應曰:"我願為此,徒曉耶?" 曾魯七歲,能暗誦九經,一字不遺。

     何喬新年十一,翰林周仲規至其書齋,問所閱何書,對曰:"陳子桱《通鑒續編》也。

    "曰:"子桱書法何如?"曰:"先輩著述,非後生所敢議。

    然呂文煥之降元,不書其叛;張世傑之溺海,不書其死節;曹彬、包拯之卒,不書其官;羲軒則采怪誕不經之談,遼、金則失内夏外彜之義:似有未當。

    "仲規大驚,因白其父曰:"三郎學識,不易及也!" 洪鐘四歲,随父入京,見石坊大書,索筆拟之,遂得古法。

    至京,設肆粥字。

    憲宗聞而召之,命書。

    即地上連畫。

    已命書"聖壽無疆"字,鐘握筆不動。

    上曰:"得毋未解?"對曰:"是豈可地上書?"上稱善,命舁幾加凳其上,-揮而就。

     羅一峰五歲時,随母入園中收果,長幼競取,獨不為動,必賜而後受。

    學于裡師,時乏書,師令遍逐諸生受讀,諸生未成句,羅已成誦。

     倪文毅甫五歲,聞鄰塾書,即請入遊。

    間侍文僖公,問曰:"地上有天,地下當亦有天。

    "蓋已悟渾天之理。

     楊用修七歲作《拟古戰場文》,有曰:"青樓斷紅粉之魂,白日照青苔之骨。

    "時人傳誦,謂淵雲再出。

     陳太仆沂,五歲屬對,八歲摹古人畫,十歲能詩,十二歲作《赤寶山賦》,傳誦人口。

     董中峰[屺]八歲能詩翰。

    一日,詠胡桃曰:"形狀如雞子,剛柔實未分。

    擘開混沌殼,渾是一團仁。

    " 王陽明十一歲,其祖竹軒公攜往京師。

    過金山,與客同賦詩。

    衆詩未成,陽明傍占曰:"金山一點大如拳,擲破維揚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