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賞譽
關燈
小
中
大
鵬謂:"廉約如石守道,而所養獨純;孝行如徐仲車,而所處尤困。
" 獻吉嘗曰:"吾嘗觀公卿于成化、弘治間,王三原居則嶽屹,動财雷擊,大事斧斷,小事海蓄;劉華容志在納約,行在精審,苟濟其事,小枉安焉。
自正德以來,靡靡難睹矣。
" 韓貫道[文]既卒,朝士皆曰:"貫道愚同甯子,卒保其身;耄似武公,不弛于學。
" 或問呂仲木[柟]曰:"何仲默何如?""其詩本漢魏,可取也;其文沿六朝,不可取也,然其人則美矣。
"問李獻吉,曰:"曹、劉、鮑、謝之業,而欲兼張、程之學,可謂系小子失丈夫。
"問康德涵[海],曰:"漢馬遷之才,而學則未達。
"問馬伯循,曰:"見善而能聚,見惡而能勸,其志遠哉!"問張仲修,曰:"直而敏,足以從政矣!" 北地李夢陽,信陽何景明,濟南邊貢,姑蘇徐祯卿,當時稱"藝林四傑"。
李天才雄放,徐陶洽精融,何藻思逸發,邊華采不足而質樸有馀。
陳白沙曰:"胡居仁執守甚堅,灑落不如莊孔旸;林緝熙氣質甚平,果決不如沈真卿。
惟灑落,有壁立萬仞之志;惟果決,有真金百煉之剛。
" 李康惠[承勳]嘗問林公見素朝士短長,林一一評答。
李問:"公所長雲何?"林遜謝不答,"然則有短乎?"林怃然請問。
康惠曰:"予每侍教,所聞唯節義文章,而未嘗及學問。
公所長,毋乃即公所短?" 元美曰:"用修筆任手運,誦由目成,固一代之雄匠。
惜其繁飾人工,或累天悟。
班郢之思獨苦,膏肓之病難醫,良可歎也!" 鄭端簡曉曰:"西楊玉質金相,通達國體;東楊揮斤遊刃,遇事立斷;南楊安貞履節,調羹釀醴:參合成名,并稱賢相。
" 一曰:楊文貞之雅也,文定之敦,商文毅之悫也,劉文靖之質也,所謂"守文"相也。
楊文敏、李文達之練也,楊文忠之果也,幾能濟時矣。
皇甫子循[汸],詩名與元美相埒。
或問其優劣,周道甫曰:"子循如齊魯,變可至道;元美若秦楚,強遂稱王。
" 嘉靖初,增城、馀姚,以談道小别門徑,幾堕參商。
黃省曾兩師事之,常言:"王公如握日中天,湛公如流光萬土;王如瀵本昆侖,湛如派達萬川;日必有光,流何離本?" 元美評陽明:少好古文,爽朗多奇;晚取詞達,不欲深造。
既以氣節名,又建不世勳,迨有志聖道,一切掃除之。
識者不謂盡然,慕好之者亦挾以兩相重。
其禦烏合,籠豪傑,待宵人,蹈險出危,俶傥權谲,種種變幻。
弇州外史論文臣三伯:靖遠[王骥]材而欲,興濟[楊善]材而巧,武功[徐有貞]材而躁。
其隐伎忍割,皆有陰慝。
人謂弘治三臣:恕似魏玄成、韓稚圭,文升合姚、宋而小遜,大夏似李沆、司馬光。
又恕強差近名,大夏弱差近實,文升練差用術。
龛州論相臣曰:"廷和始以易進,嫌而居位,自稱其才勝也,不可則止。
冕與紀其庶幾。
宏内勁于權幸,外伸于奸藩,惜為德不終,假辭國老。
一清有應變之略,無格心之本,捭阖操舍,将道也而行之揆地。
孚敬乘機遘會,一言拜相,強直自遂。
言詭遇而獲,器不勝才,上僭下逼,禍豈不幸。
嵩以順為正,内固寵而外籠賄,即微,孽子必敗。
階才不下廷和,惟小用權術,收采物情,不無遺憾,與廷和皆救時相也。
拱剛愎而忮,小才不足道。
居正申商之習,器滿為驕,群小激之,虎負不可下,魚爛不複顧,故沒身而名穢家滅矣。
" 胡元瑞少以撰著見推元美,《詩薮》一書,評骘今古。
錢謙益謂其愚賤自專,妍媸任目,"要其指意,無關品藻,徒用攀附勝流,容悅貴顯,斯真詞壇之行乞,藝苑之輿台也。
耳食目論,沿襲師承,昔之刻畫《卮言》者,徒拾元美之土苴;今之揶揄《詩薮》者,仍奉元瑞之馀竅。
以緻袁、鐘諸子,踵弊乘隙,澄汰過當。
"橫流不及,不亦恧乎! 錢牧齋論詩,專谀西涯,而诋諆空同。
摭擊七纂,不遺馀力。
謂于麟"句摭字捃,行緻墨尋,興會索然,神明不屬,被斷淄以衮繡,刻凡銅為追蠡":"限隔人代,描摹聲調,論古則判唐、選為鴻溝;言今則别中、盛如河漢,謬種流傳,俗學沉锢,昧者視舟壑之密移,愚人求津劍于已逝。
"又雲:"征吾長夜,于麟既跋扈于前;才勝相如,伯玉亦簸揚于後。
"而"斯文未喪,作者難誣。
當葵邱震驚之日,仲蔚已有微言;迨稷下鼓吹之時,元美亦持異議。
" 世言劉念台[宗周]理學似周元公,死節似江古心,論谏似胡淡庵,鈎黨似李元劄,絕俗似範史雲。
" 獻吉嘗曰:"吾嘗觀公卿于成化、弘治間,王三原居則嶽屹,動财雷擊,大事斧斷,小事海蓄;劉華容志在納約,行在精審,苟濟其事,小枉安焉。
自正德以來,靡靡難睹矣。
" 韓貫道[文]既卒,朝士皆曰:"貫道愚同甯子,卒保其身;耄似武公,不弛于學。
" 或問呂仲木[柟]曰:"何仲默何如?""其詩本漢魏,可取也;其文沿六朝,不可取也,然其人則美矣。
"問李獻吉,曰:"曹、劉、鮑、謝之業,而欲兼張、程之學,可謂系小子失丈夫。
"問康德涵[海],曰:"漢馬遷之才,而學則未達。
"問馬伯循,曰:"見善而能聚,見惡而能勸,其志遠哉!"問張仲修,曰:"直而敏,足以從政矣!" 北地李夢陽,信陽何景明,濟南邊貢,姑蘇徐祯卿,當時稱"藝林四傑"。
李天才雄放,徐陶洽精融,何藻思逸發,邊華采不足而質樸有馀。
陳白沙曰:"胡居仁執守甚堅,灑落不如莊孔旸;林緝熙氣質甚平,果決不如沈真卿。
惟灑落,有壁立萬仞之志;惟果決,有真金百煉之剛。
" 李康惠[承勳]嘗問林公見素朝士短長,林一一評答。
李問:"公所長雲何?"林遜謝不答,"然則有短乎?"林怃然請問。
康惠曰:"予每侍教,所聞唯節義文章,而未嘗及學問。
公所長,毋乃即公所短?" 元美曰:"用修筆任手運,誦由目成,固一代之雄匠。
惜其繁飾人工,或累天悟。
班郢之思獨苦,膏肓之病難醫,良可歎也!" 鄭端簡曉曰:"西楊玉質金相,通達國體;東楊揮斤遊刃,遇事立斷;南楊安貞履節,調羹釀醴:參合成名,并稱賢相。
" 一曰:楊文貞之雅也,文定之敦,商文毅之悫也,劉文靖之質也,所謂"守文"相也。
楊文敏、李文達之練也,楊文忠之果也,幾能濟時矣。
皇甫子循[汸],詩名與元美相埒。
或問其優劣,周道甫曰:"子循如齊魯,變可至道;元美若秦楚,強遂稱王。
" 嘉靖初,增城、馀姚,以談道小别門徑,幾堕參商。
黃省曾兩師事之,常言:"王公如握日中天,湛公如流光萬土;王如瀵本昆侖,湛如派達萬川;日必有光,流何離本?" 元美評陽明:少好古文,爽朗多奇;晚取詞達,不欲深造。
既以氣節名,又建不世勳,迨有志聖道,一切掃除之。
識者不謂盡然,慕好之者亦挾以兩相重。
其禦烏合,籠豪傑,待宵人,蹈險出危,俶傥權谲,種種變幻。
弇州外史論文臣三伯:靖遠[王骥]材而欲,興濟[楊善]材而巧,武功[徐有貞]材而躁。
其隐伎忍割,皆有陰慝。
人謂弘治三臣:恕似魏玄成、韓稚圭,文升合姚、宋而小遜,大夏似李沆、司馬光。
又恕強差近名,大夏弱差近實,文升練差用術。
龛州論相臣曰:"廷和始以易進,嫌而居位,自稱其才勝也,不可則止。
冕與紀其庶幾。
宏内勁于權幸,外伸于奸藩,惜為德不終,假辭國老。
一清有應變之略,無格心之本,捭阖操舍,将道也而行之揆地。
孚敬乘機遘會,一言拜相,強直自遂。
言詭遇而獲,器不勝才,上僭下逼,禍豈不幸。
嵩以順為正,内固寵而外籠賄,即微,孽子必敗。
階才不下廷和,惟小用權術,收采物情,不無遺憾,與廷和皆救時相也。
拱剛愎而忮,小才不足道。
居正申商之習,器滿為驕,群小激之,虎負不可下,魚爛不複顧,故沒身而名穢家滅矣。
" 胡元瑞少以撰著見推元美,《詩薮》一書,評骘今古。
錢謙益謂其愚賤自專,妍媸任目,"要其指意,無關品藻,徒用攀附勝流,容悅貴顯,斯真詞壇之行乞,藝苑之輿台也。
耳食目論,沿襲師承,昔之刻畫《卮言》者,徒拾元美之土苴;今之揶揄《詩薮》者,仍奉元瑞之馀竅。
以緻袁、鐘諸子,踵弊乘隙,澄汰過當。
"橫流不及,不亦恧乎! 錢牧齋論詩,專谀西涯,而诋諆空同。
摭擊七纂,不遺馀力。
謂于麟"句摭字捃,行緻墨尋,興會索然,神明不屬,被斷淄以衮繡,刻凡銅為追蠡":"限隔人代,描摹聲調,論古則判唐、選為鴻溝;言今則别中、盛如河漢,謬種流傳,俗學沉锢,昧者視舟壑之密移,愚人求津劍于已逝。
"又雲:"征吾長夜,于麟既跋扈于前;才勝相如,伯玉亦簸揚于後。
"而"斯文未喪,作者難誣。
當葵邱震驚之日,仲蔚已有微言;迨稷下鼓吹之時,元美亦持異議。
" 世言劉念台[宗周]理學似周元公,死節似江古心,論谏似胡淡庵,鈎黨似李元劄,絕俗似範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