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言志
關燈
小
中
大
給事周彧剛直敢言,有彈奏必着绯衣。
諸大臣每早候彧長安門外,彧绯衣,各令取素服,為待罪具。
楊文定在内閣,子某自石首來,備言所過州縣,迎送饋遺之勤,獨不為江陵令範理所劄。
文定異之,即薦知德安,再擢貴州布政使。
或勸緻書謝,理曰:"宰相為朝廷用人,豈私于理?"卒不謝。
陳黃門谔,累以直谏瀕死,三黜弗移。
後授京兆,嘗出行犯太子跸。
太子訴上,上曰:"陳府尹是我父母官。
"不問。
宣德中,召用舊臣多依違者,唯黃忠宣持正不阿。
命觀劇,曰:"臣故不好劇。
"命弈,曰:"臣幼奉嚴父師訓,讀書外,無益之事,非所敢問。
" 顧中丞佐性嚴重,未嘗口毀譽人。
旦晚東朝房小憩,前呵雙藤立戶。
官僚行道,以此為候,往往有挽驢駐馬,折而還者。
薛文清自大理入,一日,召入便殿,上方服短衣小帽。
文清望見,遲回不進者久之。
上遽易服見之,左右曰:"此正是薛夫子。
"時拟之"不冠不見黯"。
初,西楊薦文清于王振。
既至,李文達謂薛宜詣振謝。
薛曰:"原德亦為是言耶?受爵公朝,拜恩私窒,瑄所不為。
"後遇諸朝,複不為禮,振遂思中之。
王振慕陳祭酒[敬宗]名,無緣晤觌。
周文襄[忱]間以語祭酒,祭酒曰:"為人師表,而求谒中貴,他日何以見諸生?"或語振:"祭酒書最高,托為求書者,先之禮币,彼将報謝。
"振乃遣币乞書程子《四箴》,祭酒走筆書訖,而反其币,竟不往見。
門達誣陷袁彬,漆工楊暄(埙)抗疏論救,複條達不法事。
上令達自訊,達嚴刑迫之,暄(埙)知達意,謬曰:"李學士以書授我,我實不知,請衆鞠之。
"明日,衆既至,暄(埙)大呼曰:"達以酒肉啖我,使我陷學士。
皇天後土,實鑒臨之!暄(埙)即死,曷敢誣善人?"達語塞,彬得釋。
汪直在西廠,聲勢烜赫,人莫敢犯。
嘗怒兵部郎楊士偉,校突入其家,拷掠逼辱,及其妻孥。
衆鹹錯愕,莫敢言。
陳愧齋[音]與之比鄰,登墉呵之曰:"有國法,何得遽爾!"校曰:"爾何人,敢不畏西廠?"答曰:"聞侍講陳音乎?"校為縮頸。
汪直頗欲延攬名士,雅重楊承芳。
時承芳憂居,直往吊于墓。
既拜起,手拂楊須曰:"往聞君名,今貌乃爾。
"楊曰:"繼宗貌陋,虧體辱親,竊所不敢。
"直不複言。
内臣黃賜母死,朝士無不吊祭。
翰林官猶未詣,徐侍講瓊言于衆曰:‘時且如此,那得不往?"衆或應或默,陳愧齋忽奮然曰:"堂堂翰林,相率拜中官之門,謂斯文萬世何?"詞氣憤激,聲淚俱下,言者大沮。
陳恭愍[選]提學南畿,試卷并不彌封編号,曰:"吾不自信,何以信人?"時韓襄毅頗尚崇飾,方憂制家居。
聞公至,悉屏儀衛,曰:"毋令陳禦史知。
" 李文祥與萬安同年,安欲引文祥附己,使孫弘壁延禮之。
屬題畫鸠,文祥即奮筆雲:"春來風雨尋常事,莫把天恩作己恩!" 張昺令鉛山,邑有大木,蔭二十馀畝,民祀為神,慢辄為祟。
昺出勘田,欲伐去,以廣墾治。
父老鹹谏,昺檄鄰邑共伐之,莫有從者。
公執愈堅,期日率徒,戎服而往。
有衣冠者三人,拜谒道左,乞公中止。
公叱之,忽不見。
命運斤,樹有血,衆懼不前。
公手斧倡之,樹乃仆。
上有巨巢,三婦人堕地,冥然欲絕。
已問之,乃知樹妖所攝,民惑遂解。
邑有羊角巫,能殺人。
一妪訟巫殺其子,昺遣捕縛至。
杖之,杖者手傷,而巫自若。
命系獄,及夜,烈風飛石,屋瓦若崩。
公知巫所為',乃衣冠庭坐,及旦取巫。
衆皆勸阻,公不許,厲聲叱巫,巫忽堕一珠及書一帙。
公會僚屬焚書碎珠,巫即仆死。
孝廟初耕籍田,行九推禮。
教坊司以雜劇陳,或出狎語。
馬端肅[文升]時為都禦史,厲色曰:"天子當知稼穑艱難,豈宜以此渎亂宸聽?"斥去之。
屠滽督師兩廣,中官有家順德者,囑滽為修其家廟。
時吳廷舉作順德令,滽以語之,廷舉曰:"安有官為奄治廟者?且歲饑民貧,不可!"又
諸大臣每早候彧長安門外,彧绯衣,各令取素服,為待罪具。
楊文定在内閣,子某自石首來,備言所過州縣,迎送饋遺之勤,獨不為江陵令範理所劄。
文定異之,即薦知德安,再擢貴州布政使。
或勸緻書謝,理曰:"宰相為朝廷用人,豈私于理?"卒不謝。
陳黃門谔,累以直谏瀕死,三黜弗移。
後授京兆,嘗出行犯太子跸。
太子訴上,上曰:"陳府尹是我父母官。
"不問。
宣德中,召用舊臣多依違者,唯黃忠宣持正不阿。
命觀劇,曰:"臣故不好劇。
"命弈,曰:"臣幼奉嚴父師訓,讀書外,無益之事,非所敢問。
" 顧中丞佐性嚴重,未嘗口毀譽人。
旦晚東朝房小憩,前呵雙藤立戶。
官僚行道,以此為候,往往有挽驢駐馬,折而還者。
薛文清自大理入,一日,召入便殿,上方服短衣小帽。
文清望見,遲回不進者久之。
上遽易服見之,左右曰:"此正是薛夫子。
"時拟之"不冠不見黯"。
初,西楊薦文清于王振。
既至,李文達謂薛宜詣振謝。
薛曰:"原德亦為是言耶?受爵公朝,拜恩私窒,瑄所不為。
"後遇諸朝,複不為禮,振遂思中之。
王振慕陳祭酒[敬宗]名,無緣晤觌。
周文襄[忱]間以語祭酒,祭酒曰:"為人師表,而求谒中貴,他日何以見諸生?"或語振:"祭酒書最高,托為求書者,先之禮币,彼将報謝。
"振乃遣币乞書程子《四箴》,祭酒走筆書訖,而反其币,竟不往見。
門達誣陷袁彬,漆工楊暄(埙)抗疏論救,複條達不法事。
上令達自訊,達嚴刑迫之,暄(埙)知達意,謬曰:"李學士以書授我,我實不知,請衆鞠之。
"明日,衆既至,暄(埙)大呼曰:"達以酒肉啖我,使我陷學士。
皇天後土,實鑒臨之!暄(埙)即死,曷敢誣善人?"達語塞,彬得釋。
汪直在西廠,聲勢烜赫,人莫敢犯。
嘗怒兵部郎楊士偉,校突入其家,拷掠逼辱,及其妻孥。
衆鹹錯愕,莫敢言。
陳愧齋[音]與之比鄰,登墉呵之曰:"有國法,何得遽爾!"校曰:"爾何人,敢不畏西廠?"答曰:"聞侍講陳音乎?"校為縮頸。
汪直頗欲延攬名士,雅重楊承芳。
時承芳憂居,直往吊于墓。
既拜起,手拂楊須曰:"往聞君名,今貌乃爾。
"楊曰:"繼宗貌陋,虧體辱親,竊所不敢。
"直不複言。
内臣黃賜母死,朝士無不吊祭。
翰林官猶未詣,徐侍講瓊言于衆曰:‘時且如此,那得不往?"衆或應或默,陳愧齋忽奮然曰:"堂堂翰林,相率拜中官之門,謂斯文萬世何?"詞氣憤激,聲淚俱下,言者大沮。
陳恭愍[選]提學南畿,試卷并不彌封編号,曰:"吾不自信,何以信人?"時韓襄毅頗尚崇飾,方憂制家居。
聞公至,悉屏儀衛,曰:"毋令陳禦史知。
" 李文祥與萬安同年,安欲引文祥附己,使孫弘壁延禮之。
屬題畫鸠,文祥即奮筆雲:"春來風雨尋常事,莫把天恩作己恩!" 張昺令鉛山,邑有大木,蔭二十馀畝,民祀為神,慢辄為祟。
昺出勘田,欲伐去,以廣墾治。
父老鹹谏,昺檄鄰邑共伐之,莫有從者。
公執愈堅,期日率徒,戎服而往。
有衣冠者三人,拜谒道左,乞公中止。
公叱之,忽不見。
命運斤,樹有血,衆懼不前。
公手斧倡之,樹乃仆。
上有巨巢,三婦人堕地,冥然欲絕。
已問之,乃知樹妖所攝,民惑遂解。
邑有羊角巫,能殺人。
一妪訟巫殺其子,昺遣捕縛至。
杖之,杖者手傷,而巫自若。
命系獄,及夜,烈風飛石,屋瓦若崩。
公知巫所為',乃衣冠庭坐,及旦取巫。
衆皆勸阻,公不許,厲聲叱巫,巫忽堕一珠及書一帙。
公會僚屬焚書碎珠,巫即仆死。
孝廟初耕籍田,行九推禮。
教坊司以雜劇陳,或出狎語。
馬端肅[文升]時為都禦史,厲色曰:"天子當知稼穑艱難,豈宜以此渎亂宸聽?"斥去之。
屠滽督師兩廣,中官有家順德者,囑滽為修其家廟。
時吳廷舉作順德令,滽以語之,廷舉曰:"安有官為奄治廟者?且歲饑民貧,不可!"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