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言志
關燈
小
中
大
周太史是修嘗曰:"忠臣不以得失為憂,故其言無不直;烈女不以死生為慮,故其行無不果。
"因取忠節遺事,輯為《觀感錄》,朝夕省覽。
程濟與同邑高翔,俱起明經。
翔厲名節,濟好術數。
翔曰:"願為忠臣。
"濟曰:"願為知士。
"後翔九十死難,濟用術脫建文帝,莫知所終。
王良按察浙江,谒嶽鄂王廟,曰:"苟愧武穆,非人也!" 楊文敏十三歲時,從教授周質夫,與同門講學,論古名相,皆歎為不可及。
公徐曰:"臯、夔、伊、周誠不易,其馀毋乃可學?" 王莊毅[竑]嘗曰:"士當希朱雲、汲黯,安能局促效轅下駒?" 莊毅既歸,躬營宅兆先壟之傍。
或曰:"大臣終官,國家為營葬,公胡庸此?"答曰:"竑以谫薄,奉命總帥,自分馬革裹屍,幸無敗績,謬膺獎擢,所懼妨賢。
今幸優遊林下,以終馀年,志願畢矣!何敢希意外之寵?" 李時勉少負大志,每自厲曰:"顔、曾希聖,四勿、三省。
" 陳敬宗司成二十年,諸生多至卿貳,公久不調。
冢宰王直,從容言以司寇相轉何如,曰:"某托公為知己,與天下英才終日講學,庸讵不樂,而顧以桎梏之徒見辱哉?" 練禦史綱歸吳後,葺舊業尹山之陽,為終焉之計。
複建庵,寫範文正公、文信公像,語人曰:"初吾自分,用則學範公,否則為文信公死耳。
今兩失之,奉其遺像以見志。
" 吳康齋讀《伊洛淵源》,至"程伯淳見獵",心喜曰:"審如是,是吾亦可學賢聖。
"遂絕意舉業,潛心義理。
常自詠曰:"誠能通鬼神,志當貫金石。
" 夏正夫[寅]嘗自警曰:"此生不學,一可惜;此身閑過,二可惜;此身一敗,三可惜。
" 楊承芳年四十有三,乞緻仕,疏曰:"視錢若水緻仕,臣已多三歲;視陶弘景奉朝請,臣尤多七歲。
臣得與弘景、若水遊地下,足矣!" 陳白沙答李憲長曰:"平生山水稍癖,待明年服阕後,采藥羅浮,訪醫南嶽,上下黃龍洞,嘯歌祝融峰,少償夙願。
" 劉忠宣在兵部職方,規調兵食。
太宰才之,欲以少司馬太仆進公。
公謂人曰:‘京堂顯地,人亦豈不欲?顧吾秀才時,見郡邑政有失者,辄自奮曰:‘吾他日必不爾!'某所宜行,某所宜罷,其行與罷,又複雲何?今幸登朝,不得一親民官,非素志,且亦恐人負官。
"亟堅請外。
忠宣教子讀書,兼令力田。
嘗督耕雨中,曰:"習勤忘勞,習逸戒惰。
" 楊文懿語徐少詹[原缺]曰:"平昔才無半鬥,而喜作文;飲可數合,而喜與賓客燕酣;行不能裡許,而喜遊陟。
今皆不複爾。
比入朝班,率皆少年新貴。
獨以白發青衫,漫廁其後,雖未謀引去,官味固已索然。
" 楊文懿在館職,十六年不遷。
或諷公援有力者,謝曰:"嫠婦抱節三十年,今老改志耶?" 葉文莊[盛]崇尚名節,動跂古人,為文師歐陽,而功業自期韓、範。
餘肅敏[子俊]嘗曰:"人臣為國,力随事盡。
即近且小,不可不計百年;至大利害,當身任之,毋養交市恩,為遠怨自全之地。
"故其經理延綏,謗議紛如,而執之不易。
謝文肅[铎]居閑起,複謂人曰:"初心冀祿為親,今亦何及?苟仕非義也。
"遂以疾聞。
閉門讀書,暇則侍逸老,眺方岩、雁宕,仕進之念泊然。
黃伯固[鞏],常自書壁曰:"茅屋石田,為生太拙;鸱夷馬革,自許何愚?" 何遵為諸生,學師王純甫策問範滂母事。
遵歸,告其母曰:"兒設為滂,大人為滂母乎?"母笑而許之。
國朝仕進,以翰林為極選,競進恐後。
戴莊簡[珊]獨避不往,曰:"願就部曹,習民事,為國立勳業。
" 王伯安十歲就塾,問師何為第一事,師曰:"讀書登第耳。
"伯安怃然曰:"毋乃希聖?" 董蘿石少耽吟詠,放浪江湖,晚更折節師事王伯安。
或謂其老,那複自苦。
蘿石笑曰:"吾方
"因取忠節遺事,輯為《觀感錄》,朝夕省覽。
程濟與同邑高翔,俱起明經。
翔厲名節,濟好術數。
翔曰:"願為忠臣。
"濟曰:"願為知士。
"後翔九十死難,濟用術脫建文帝,莫知所終。
王良按察浙江,谒嶽鄂王廟,曰:"苟愧武穆,非人也!" 楊文敏十三歲時,從教授周質夫,與同門講學,論古名相,皆歎為不可及。
公徐曰:"臯、夔、伊、周誠不易,其馀毋乃可學?" 王莊毅[竑]嘗曰:"士當希朱雲、汲黯,安能局促效轅下駒?" 莊毅既歸,躬營宅兆先壟之傍。
或曰:"大臣終官,國家為營葬,公胡庸此?"答曰:"竑以谫薄,奉命總帥,自分馬革裹屍,幸無敗績,謬膺獎擢,所懼妨賢。
今幸優遊林下,以終馀年,志願畢矣!何敢希意外之寵?" 李時勉少負大志,每自厲曰:"顔、曾希聖,四勿、三省。
" 陳敬宗司成二十年,諸生多至卿貳,公久不調。
冢宰王直,從容言以司寇相轉何如,曰:"某托公為知己,與天下英才終日講學,庸讵不樂,而顧以桎梏之徒見辱哉?" 練禦史綱歸吳後,葺舊業尹山之陽,為終焉之計。
複建庵,寫範文正公、文信公像,語人曰:"初吾自分,用則學範公,否則為文信公死耳。
今兩失之,奉其遺像以見志。
" 吳康齋讀《伊洛淵源》,至"程伯淳見獵",心喜曰:"審如是,是吾亦可學賢聖。
"遂絕意舉業,潛心義理。
常自詠曰:"誠能通鬼神,志當貫金石。
" 夏正夫[寅]嘗自警曰:"此生不學,一可惜;此身閑過,二可惜;此身一敗,三可惜。
" 楊承芳年四十有三,乞緻仕,疏曰:"視錢若水緻仕,臣已多三歲;視陶弘景奉朝請,臣尤多七歲。
臣得與弘景、若水遊地下,足矣!" 陳白沙答李憲長曰:"平生山水稍癖,待明年服阕後,采藥羅浮,訪醫南嶽,上下黃龍洞,嘯歌祝融峰,少償夙願。
" 劉忠宣在兵部職方,規調兵食。
太宰才之,欲以少司馬太仆進公。
公謂人曰:‘京堂顯地,人亦豈不欲?顧吾秀才時,見郡邑政有失者,辄自奮曰:‘吾他日必不爾!'某所宜行,某所宜罷,其行與罷,又複雲何?今幸登朝,不得一親民官,非素志,且亦恐人負官。
"亟堅請外。
忠宣教子讀書,兼令力田。
嘗督耕雨中,曰:"習勤忘勞,習逸戒惰。
" 楊文懿語徐少詹[原缺]曰:"平昔才無半鬥,而喜作文;飲可數合,而喜與賓客燕酣;行不能裡許,而喜遊陟。
今皆不複爾。
比入朝班,率皆少年新貴。
獨以白發青衫,漫廁其後,雖未謀引去,官味固已索然。
" 楊文懿在館職,十六年不遷。
或諷公援有力者,謝曰:"嫠婦抱節三十年,今老改志耶?" 葉文莊[盛]崇尚名節,動跂古人,為文師歐陽,而功業自期韓、範。
餘肅敏[子俊]嘗曰:"人臣為國,力随事盡。
即近且小,不可不計百年;至大利害,當身任之,毋養交市恩,為遠怨自全之地。
"故其經理延綏,謗議紛如,而執之不易。
謝文肅[铎]居閑起,複謂人曰:"初心冀祿為親,今亦何及?苟仕非義也。
"遂以疾聞。
閉門讀書,暇則侍逸老,眺方岩、雁宕,仕進之念泊然。
黃伯固[鞏],常自書壁曰:"茅屋石田,為生太拙;鸱夷馬革,自許何愚?" 何遵為諸生,學師王純甫策問範滂母事。
遵歸,告其母曰:"兒設為滂,大人為滂母乎?"母笑而許之。
國朝仕進,以翰林為極選,競進恐後。
戴莊簡[珊]獨避不往,曰:"願就部曹,習民事,為國立勳業。
" 王伯安十歲就塾,問師何為第一事,師曰:"讀書登第耳。
"伯安怃然曰:"毋乃希聖?" 董蘿石少耽吟詠,放浪江湖,晚更折節師事王伯安。
或謂其老,那複自苦。
蘿石笑曰:"吾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