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德行下

關燈
陳茂烈乞歸終養,身自治畦蒼頭,給薪妻子。

    服食粗粝,人所不堪,而泰然自足。

    太守憫其勞,遣二力助汲。

    既三日,往白太守曰:"是使野人添事,而溢口食也。

    "卒還之。

     朱公垂[裳]少厲清節,躬自炊爨。

    為禦史,寒約如故,人稱"長齋禦史"。

     三原公王[恕],緻仕歸,見子侄買田宅皆鄰業,因呼而讓之曰:"某某,皆吾故舊,豈宜奪之俾遠去?"仍給以原券,不問值。

     楊文懿[廷陳],凡有賜赍,必為親供,馀辄分與族衆。

    及後朝廷恩眷日隆,至給三俸。

    以親不逮養,請以少傅俸于鄉邑給受,以供祭祀,及周恤親族之貧者,诏允之。

     劉忠宣以忤瑾系獄,時同系者請以賄免,忠宣曰:"如此而死,禍止一身;稱貸求免,則累及子孫,且喪一生矣!安事此為?"及發戍,氈帽布被,徒步過大明門,匍匐頓首,策一蹇既日行。

     忠宣戍肅州,披堅執銳,與諸卒同起處,并不攜一子侄同行。

    或問故,曰:"吾仕宦,不為子侄乞恩澤;今發配老死,令子侄補伍,豈人情乎?" 韓紹宗為刑部郎,母張嚴甚。

    紹宗婦閻,亦兩封宜人,張時命與嫂負水。

    紹宗歸見之,乃命二隸人為代。

    張怒持杖将笞之,指紹宗罵曰:"汝有皂隸可代,無則不吃水耶?"紹宗怡色曰:"兒婦身強有力,豈不堪負水?嫂弱有妊,是以令代。

    "張乃解。

    紹宗是邦奇父。

     徐文靖[溥]少時,言動不苟。

    嘗效古人,以二瓶貯黃、黑豆,以記善惡。

    善辄投黃,不善投黑。

    始黑多黃少,已漸參半,久之黃益多。

    平生如是,雖貴勿辍。

     呂泾野[柟]家居,絕非義之饋,鏟請托之迹,門庭清肅,無異寒素。

    有為權貴以三百金求序文,公曰:"人心如青天白日,何意視如鳥獸?" 景伯時[旸]窮時,與維揚火城相知。

    及為中允,數稱說之。

    比伯時卒,孑孑遺孤,門戶衰落,曩時親昵不相往來。

    火君顧念益勤,時時過江問遺,逾于生時。

    伯時有遺文數十卷,火君捐百金梓行之,曰:"何忍使故人菁華,遂隕于地?" 陳公甫自京師還,舟至廣東陽江,有寇乘小艇,盡劫舟人财物。

    公甫于舟尾呼白:"我有行李,可便取去,他物且置!"寇曰:"汝是何人?"曰:"我陳獻章也!"寇舉手作禮曰:"小人無知,驚溷君子。

    舟中人亦當是先生友,何忍若此?"悉還之。

     柳禦史彥晖,貸陸坦金而不立券,獨其子仲益知之。

    後彥晖卒,仲益戍遼陽。

    數年赦還,貧甚,絲積粒聚,得如數。

    拜坦墓,納金坦子。

    子以無券辭,仲益曰:"若雖不知,吾知之,吾翁與若翁知之。

    吾弗償,異日何面目見兩翁地下?" 孫清幼孤,母沒未葬,流賊入境,清守柩弗去。

    親友或勸之,不從。

    賊兩經其門,皆不人,鄰裡有依之得免者。

     王海日[華],六歲與群兒戲水濱,有醉者漓足,遺所負囊。

    視之,金也。

    王度必複來,恐人持去,投之水中,坐守之。

    已而其人果至,公指其處乃去。

     吳石岡[宗周],雖貴而老,謹事其兄。

    嘗谒郡,過兄門,迫未及下。

    歸既悔之,未脫衣冠,急往詣兄。

    兄果弗怿,走入内,卧不起。

    公呼再四,跪榻前曰:"周有罪!"兄乃起曰:"往殊不爾,吾姑教若。

    "遂具食,歡飲而别。

     趙司成[永],一日過魯侍讀[铎],将往壽西淫[李東陽]。

    侍讀曰:"我固當偕,然無以贽。

    "歸索方帕,無有。

    躊躇間,憶家尚有枯魚,命取之,已食其半。

    度更無他物,既挾半魚以往。

    西涯煮魚沽酒,以飲二公,即事倡和而罷。

     韓尚書[邦問],是王文成父執。

    一日,公卿賀冬至。

    文成貂蟬朝服,乘馬而趨。

    俄從人報:"尚書在後。

    "文成急下馬,執笏道左。

    尚書至,不下輿,第拱手曰:"伯安行矣!"遂去。

    文成唯唯,俟其過乃上馬。

     楊介夫[廷和]宦遊歸,即為鄉人建一惠坊、通萬利,灌涸田萬頃,是為"學士堰"。

    次以坊費修城缺,城完賊至,民賴以全。

    次置義田,以贍族衆。

    三歸,而修創利物者三焉。

     許道克學士,以母喪家居。

    一族叔負米,路遇學士,曰:"為我負之。

    "公忻然負之随行,抵家而别。

    行人指目,殊自不覺。

     支琮少貧甚,遇寒,其母衾單不能寐,盡解衣覆之,己危坐待旦。

    客候之良久,不出,呼:"敬将安在?"乃短衣出見,雲:"方以所服覆母,恐覺之,故遲。

    "客太息去。

     羅念庵[洪先]以修撰歸,道蕪湖時,項東瓯理稅事,有楊賈犯重辟,願以千金求修撰為解。

    修撰時病急,舅先許之,以為既不諱,可藉為榇,乃言之項。

    修撰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