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德行上
關燈
小
中
大
,尚書徐貞留之信宿。
後文皇聞其事,逮族誅之。
一女年十三,命屬樂籍。
樂官陳儀潸然不忍,陰匿養之,不令坫污。
洪熙遇赦,儀為擇配良家。
方正學笃于師友。
宋景濂葬夔州,正學自漢中枉道二百裡,走祭墓所,恸哭而返。
姚廣孝少與王仲光[賓]友善,姚既貴,旋裡鳴驺詣仲光。
仲光閉戶不納,姚曰:"仲光高士!"明日徒步造門,乃相接。
坐談既久,姚徐勸仲光仕。
仲光忽茗瓯堕地而仆。
口目俱欹。
王琎知甯波府,廉潔峭竣。
一日,見魚肉兼馔,怒庖設過侈。
撤而瘗之,人号"埋羹太守"。
江南徙豪清,鄞人黃潤玉,年十三,詣有司請代其父。
有司少之,對曰:"父去日益老,兒去日益長。
" 楊文定[溥]鄉試首選,胡若思[俨]實典文衡。
後若思為祭酒,文定已在禁垣,位望益崇,終身執門生禮,若思亦不辭,人兩高之。
王英為禦史時,家居,邑令盛馔邀英,英辭不往。
一鄰叟适治飯相邀,英便往赴。
或怪問:"既辭邑令,而顧飯鄰叟可乎?"英曰:"叟貧,治具故自難。
" 上嘗疑楊文敏[榮]多受邊将馬,以問西楊。
楊極言其無他,且稱榮"習厄塞險易、鹵孽情僞,廷臣罕及"。
上曰:"榮數短汝,非義[夏]原吉,汝去内閣久矣!汝顧為之地耶?"頓首曰:"願以容臣者,容榮使改過。
" 楊文敏從文皇北征,昏迷失道。
金文靖[幼孜]、胡文穆[廣]同行,金忽墜馬,胡不顧而去。
文敏下馬,為整辔扶持;已稍前,複墜,鞍盡裂。
文敏即推讓所乘,而自乘骣騎,從夜及曙,勞憊勿恤。
翌午,方詣中軍。
上慰勞之,徐問所以,歎嘉其義。
謝曰:"僚友誼固然。
"曰:"廣讵非僚友耶?" 陳檢讨[繼],少奉母至孝。
禦史聞而往廉之,見檢讨方随母抱甕行灌,伛偻甚恭。
母以壺漿畀之,拜而後飲。
金聲是金問兄,好古嗜學,問事之如嚴師。
嘗病熱劇,醫雲:"得螺可治。
"時方盛寒,問解衣循河,得百枚以進,聲病良已。
楊鼎在太學,有郡守聞鼎賢,欲以女妻之,鼎以不告父母為辭。
守屬其鄉人徐大司馬[琦],謂祭酒陳敬宗曰:"鼎清貧而彼富裕,父母豈庸見咎?"敬宗以告,鼎曰:"原憲雖貧,于道則富;猗頓雖富,于道則貧。
鼎何敢貪富,遠愧古人?" 夏忠靖[原吉]有謹密文書,為吏所污。
吏驚懼,即肉袒以俟。
忠靖叱起,袖之。
明日,朝畢,至便殿請罪,曰:"臣昨日不謹,因風起筆污文奏,當死。
"出之懷中,上命易之。
忠靖嘗撫案歎息,顔色愀然。
筆欲下而止者再。
夫人問之,公曰:"是歲終大辟奏也,吾筆一下,死生決矣!" 張思齊藩臬山右,長子紀徒步省觐。
道于曲沃,沃令見其良苦,以一驢送之。
既見公,公怪問:"驢何自得?"紀不敢隐,具以實告。
公怒棰紀,驅驢還令,且切責之。
東楊諸子,俱有俊才,不令習舉業,曰:"毋使與寒士争進。
" 楊仲舉[翥]戍武昌日,楊文貞[士奇]以學官失印,流落無依。
雨中偶憩仲舉家,見仲舉方教童子句诿。
與之談,深相契合,仲舉因就文貞授《易》。
文貞以無資為言,仲舉即推館與之,而自教授他處,往返日十馀裡,不以為勞。
師司農[逵]少孤,事母孝。
年十三,母疾危殆,思食藤花。
菜地不嘗有,逵急出城廿五裡得之。
歸已二鼓,道遇虎,逵驚而呼天,虎舍之去。
況伯律[鐘]與平思忠少有交,況守蘇州,平方釋戍家居。
況數延見平,執禮甚恭,令二子給侍,曰:"非無仆隸,欲使兒輩知君為吾故人。
" 況伯律守蘇時,一吏遺火,府治為燼,簿牍靡存。
及火熄,況出坐礫中,呼吏痛杖。
亟自造疏,一引為己咎,更不及吏。
變初拟必死,況聞歎曰:"此守事也,小吏豈足當此!" 柴司馬[車]以主事采木,道經廣信。
廣信守與車有舊,饋蜜一甕。
車疑其重,發視皆白金。
車笑曰:"故人知君,君乃不知故人!"竟不受。
陳祭酒[敬宗]瞽宗之政,肅若朝廷。
以是緻忿。
諸生有訟之法司者。
周文襄[忱]勸其申雪,代為屬草,詞理展轉。
公驚曰:"得無诳君?"周笑曰:"律奏事不實耳。
"公曰:"被誣罪小,欺君罪大!"具實以聞,事亦竟白。
邝忠肅[埜]義方世笃,按察陝西,嘗以俸易一褐寄父。
父移書責之曰:"汝職刑名,不能理冤澤物,乃以不義污我耶?"後忠肅以父在教職居閑,謀于僚友,請父入闱衡文。
父聞之大怒,曰:"朝廷典章,
後文皇聞其事,逮族誅之。
一女年十三,命屬樂籍。
樂官陳儀潸然不忍,陰匿養之,不令坫污。
洪熙遇赦,儀為擇配良家。
方正學笃于師友。
宋景濂葬夔州,正學自漢中枉道二百裡,走祭墓所,恸哭而返。
姚廣孝少與王仲光[賓]友善,姚既貴,旋裡鳴驺詣仲光。
仲光閉戶不納,姚曰:"仲光高士!"明日徒步造門,乃相接。
坐談既久,姚徐勸仲光仕。
仲光忽茗瓯堕地而仆。
口目俱欹。
王琎知甯波府,廉潔峭竣。
一日,見魚肉兼馔,怒庖設過侈。
撤而瘗之,人号"埋羹太守"。
江南徙豪清,鄞人黃潤玉,年十三,詣有司請代其父。
有司少之,對曰:"父去日益老,兒去日益長。
" 楊文定[溥]鄉試首選,胡若思[俨]實典文衡。
後若思為祭酒,文定已在禁垣,位望益崇,終身執門生禮,若思亦不辭,人兩高之。
王英為禦史時,家居,邑令盛馔邀英,英辭不往。
一鄰叟适治飯相邀,英便往赴。
或怪問:"既辭邑令,而顧飯鄰叟可乎?"英曰:"叟貧,治具故自難。
" 上嘗疑楊文敏[榮]多受邊将馬,以問西楊。
楊極言其無他,且稱榮"習厄塞險易、鹵孽情僞,廷臣罕及"。
上曰:"榮數短汝,非義[夏]原吉,汝去内閣久矣!汝顧為之地耶?"頓首曰:"願以容臣者,容榮使改過。
" 楊文敏從文皇北征,昏迷失道。
金文靖[幼孜]、胡文穆[廣]同行,金忽墜馬,胡不顧而去。
文敏下馬,為整辔扶持;已稍前,複墜,鞍盡裂。
文敏即推讓所乘,而自乘骣騎,從夜及曙,勞憊勿恤。
翌午,方詣中軍。
上慰勞之,徐問所以,歎嘉其義。
謝曰:"僚友誼固然。
"曰:"廣讵非僚友耶?" 陳檢讨[繼],少奉母至孝。
禦史聞而往廉之,見檢讨方随母抱甕行灌,伛偻甚恭。
母以壺漿畀之,拜而後飲。
金聲是金問兄,好古嗜學,問事之如嚴師。
嘗病熱劇,醫雲:"得螺可治。
"時方盛寒,問解衣循河,得百枚以進,聲病良已。
楊鼎在太學,有郡守聞鼎賢,欲以女妻之,鼎以不告父母為辭。
守屬其鄉人徐大司馬[琦],謂祭酒陳敬宗曰:"鼎清貧而彼富裕,父母豈庸見咎?"敬宗以告,鼎曰:"原憲雖貧,于道則富;猗頓雖富,于道則貧。
鼎何敢貪富,遠愧古人?" 夏忠靖[原吉]有謹密文書,為吏所污。
吏驚懼,即肉袒以俟。
忠靖叱起,袖之。
明日,朝畢,至便殿請罪,曰:"臣昨日不謹,因風起筆污文奏,當死。
"出之懷中,上命易之。
忠靖嘗撫案歎息,顔色愀然。
筆欲下而止者再。
夫人問之,公曰:"是歲終大辟奏也,吾筆一下,死生決矣!" 張思齊藩臬山右,長子紀徒步省觐。
道于曲沃,沃令見其良苦,以一驢送之。
既見公,公怪問:"驢何自得?"紀不敢隐,具以實告。
公怒棰紀,驅驢還令,且切責之。
東楊諸子,俱有俊才,不令習舉業,曰:"毋使與寒士争進。
" 楊仲舉[翥]戍武昌日,楊文貞[士奇]以學官失印,流落無依。
雨中偶憩仲舉家,見仲舉方教童子句诿。
與之談,深相契合,仲舉因就文貞授《易》。
文貞以無資為言,仲舉即推館與之,而自教授他處,往返日十馀裡,不以為勞。
師司農[逵]少孤,事母孝。
年十三,母疾危殆,思食藤花。
菜地不嘗有,逵急出城廿五裡得之。
歸已二鼓,道遇虎,逵驚而呼天,虎舍之去。
況伯律[鐘]與平思忠少有交,況守蘇州,平方釋戍家居。
況數延見平,執禮甚恭,令二子給侍,曰:"非無仆隸,欲使兒輩知君為吾故人。
" 況伯律守蘇時,一吏遺火,府治為燼,簿牍靡存。
及火熄,況出坐礫中,呼吏痛杖。
亟自造疏,一引為己咎,更不及吏。
變初拟必死,況聞歎曰:"此守事也,小吏豈足當此!" 柴司馬[車]以主事采木,道經廣信。
廣信守與車有舊,饋蜜一甕。
車疑其重,發視皆白金。
車笑曰:"故人知君,君乃不知故人!"竟不受。
陳祭酒[敬宗]瞽宗之政,肅若朝廷。
以是緻忿。
諸生有訟之法司者。
周文襄[忱]勸其申雪,代為屬草,詞理展轉。
公驚曰:"得無诳君?"周笑曰:"律奏事不實耳。
"公曰:"被誣罪小,欺君罪大!"具實以聞,事亦竟白。
邝忠肅[埜]義方世笃,按察陝西,嘗以俸易一褐寄父。
父移書責之曰:"汝職刑名,不能理冤澤物,乃以不義污我耶?"後忠肅以父在教職居閑,謀于僚友,請父入闱衡文。
父聞之大怒,曰:"朝廷典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