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關燈
小
中
大
劉氏《世說》,事取高超,言求簡遠。蓋典午之流風,清談之故習,書固宜然。至有明之世,迥異前軌;文獻攸歸,取征後代。茲所采摭,可用效颦。亦使後人考風,不獨詞林博雅。
劉氏、何氏,皆首四科。然征文述事,則脍炙之助多,勸懲之義少。門彙已铨,無庸更定,優者不憚廣收,劣者惟取備戒。簡赜不侔,或相什伯,蓋亦善長惡短之義。如任誕、簡傲,世每不察,舉為雅談。鄭衛不删,觀者宜辨。
狂士竹林,希蹤于沂浴;荒主寝居,托韻于玄風,君子固已緻歎。乃若輔嗣平叔,蔚為莊、易之宗;支遁法深,高标梵竺之戶。聞木樨香,而謬謂無隐之指悟;服五石散,而幸發開朗之神明。異說詭趨,訛種眩道。吾徒著述,曷敢不慎?
《世說》清新,詞多創獲。雖屬臨川雅構,半庀原史隽材。《明書》冗蔓,幾等稗家。若《名世彙苑》、《玉堂叢語》、《見聞錄》等書,踵襲譜狀,殊失體裁。茲所修葺,略任愚衷。雖不盡雅馴,亦去太甚。
《晉書》詭瑣,半類俳諧。劉知幾氏,謂非實錄;唐《藝文志》,列之說家,即《新語》不無遺議。予茲所采,名集碑版,要于信能羽翼。若野史互紛,不免毀訾任臆,是非任耳;或好譽而誕,或濫美而誣。訛謬參稽,疑誤必缺。
《明史》諸書,取資治理,偉略雖詳,而節善無取,朝臣悉載而幽士難收。是編實史籍餘珍,門徑稍寬,尺度殊短,即事優而冗,難以悉入。理言韻緻,代不數人,人不數端。見聞寡陋,多所挂遺,以俟後人折衷,有如元美之于元朗。鄙人滋幸。
名臣巨儒,多稱爵谥;單門介士,直舉姓名。履曆不能具詳,系裡因文偶見。至異同疏解,代年先後,俱未遑及。愧予非義慶,庸患世無孝标。
康熙壬寅吳肅公識
宣城吳肅公雨若甫纂新安吳拱嶽仲喬校閱
劉氏、何氏,皆首四科。然征文述事,則脍炙之助多,勸懲之義少。門彙已铨,無庸更定,優者不憚廣收,劣者惟取備戒。簡赜不侔,或相什伯,蓋亦善長惡短之義。如任誕、簡傲,世每不察,舉為雅談。鄭衛不删,觀者宜辨。
狂士竹林,希蹤于沂浴;荒主寝居,托韻于玄風,君子固已緻歎。乃若輔嗣平叔,蔚為莊、易之宗;支遁法深,高标梵竺之戶。聞木樨香,而謬謂無隐之指悟;服五石散,而幸發開朗之神明。異說詭趨,訛種眩道。吾徒著述,曷敢不慎?
《世說》清新,詞多創獲。雖屬臨川雅構,半庀原史隽材。《明書》冗蔓,幾等稗家。若《名世彙苑》、《玉堂叢語》、《見聞錄》等書,踵襲譜狀,殊失體裁。茲所修葺,略任愚衷。雖不盡雅馴,亦去太甚。
《晉書》詭瑣,半類俳諧。劉知幾氏,謂非實錄;唐《藝文志》,列之說家,即《新語》不無遺議。予茲所采,名集碑版,要于信能羽翼。若野史互紛,不免毀訾任臆,是非任耳;或好譽而誕,或濫美而誣。訛謬參稽,疑誤必缺。
《明史》諸書,取資治理,偉略雖詳,而節善無取,朝臣悉載而幽士難收。是編實史籍餘珍,門徑稍寬,尺度殊短,即事優而冗,難以悉入。理言韻緻,代不數人,人不數端。見聞寡陋,多所挂遺,以俟後人折衷,有如元美之于元朗。鄙人滋幸。
名臣巨儒,多稱爵谥;單門介士,直舉姓名。履曆不能具詳,系裡因文偶見。至異同疏解,代年先後,俱未遑及。愧予非義慶,庸患世無孝标。
康熙壬寅吳肅公識
宣城吳肅公雨若甫纂新安吳拱嶽仲喬校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