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聞雜錄
關燈
小
中
大
威番禾縣石化為面,貧民取食。
宋真宗祥符五年,慈州生石脂如面,可作餅餌。
仁宗嘉佑七年三月,彭池地生面可食。
哲宗元豐三年五月,青州臨昫益都石皆化面,人取食之。
石既化面可食,則石成米亦自可食。
或曰:何以在洞軟而可食,出洞則堅硬變為石乎?餘曰:此亦如珊瑚,居水中直而軟,見風日則曲而硬也。
嘗考《仙經》雲:神山五百年一開,石髓出,服之長生。
王列入山,見石裂,得髓食之,因撮少許與稽康,化為青石。
又《程氏遺書》:南中有人因采石石陷,壓閉石罅中,幸不死。
饑甚,隻取石膏食之,不知幾年。
後采石者見此人,引之出,漸覺身硬,才見風便化為石。
合此數說,則石見風而硬,乃自然之理。
石米生于深洞,純陰之氣薰蒸而成,及見風日,陰氣頓消,潤變為燥,陽剛陰柔,氣自使然。
此即飯在釜甑内則軟,出見風日則硬之意也。
或曰:石米古所未聞,服之當有大益。
餘曰:《山海經》之"玉髓",《仙經》之"玉屑"、"石芝",雖雲服之長生,皆渺茫不可憑。
他如石英、雲母等類,方書俱載服法,竊以為石之性悍,服之恐于髒腑不宜也。
注: (1)"茶"原作"荼",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下文或同,不贅。
(2)"且"原作"具",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3)"巨"原作"臣",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4)"時"原作"辰",全書皆然,此乃越南書寫習慣,迳改。
下同,不贅。
(5)"侍"原作"待",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6)"公"字原無,據下文與清膏城子《亦複如是》加。
(7)"中"原作"蓋",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8)"個"原作"介",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9)"餘"原作"佘",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下同,不贅。
(10)"磺"原作"黃",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下同,不贅。
(11)"欤"原作"輿",依文意改。
下同,不贅。
(12)"上"下原衍一"上"字,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删。
(13)"枝"原作"技",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14)"眈眈"原作"耽耽",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15)"禾"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16)"家"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17)此段七十四字,青城子《亦複如是廖一軒》未見,《異聞雜錄》乃自 《亦複如是》卷一(張子正蒙雲)移抄而來。
(18)"噴"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19)"灘"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20)"及飯訖,書已濕透,猶憶書為上"十二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 如是》加。
(21)"雲"原作"曰",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22)"乃"原作"氣",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23)"波"原作"吸",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24)"黑"原作"墨",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25)"馐"原作"羞",據上下文與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26)"何"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27)"第"原作"弟"依文意改。
(28)"年"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29)"時"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30)"第"原作"弟",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31)"既"原作"即",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32)"篇"原作"扁",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33)"今"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34)"對"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35)"聽"原作"咱"。
全書皆然,此乃越南書寫習慣,迳改。
下同,不贅。
(36)"膳"原作"善",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37)"小竹竿及雞毛、禾草歸,以禾草為身,裹以五色紙"十九字原無,據 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38)"口"原作"日",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39)"來"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40)"言"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41)"買"原作"賣",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42)"人"下原衍一"皆"宇,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删。
(43)"戒"原作"界",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下同,不贅。
(44)"擊"原作"系",據下文與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下同,不贅。
(45)"比"原作"此",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46)"曰"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47)"間"原作"問",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48)"校"原作"較",據上文與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49)"安"原作"縣",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50)"密"原作"蜜",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51)"樹"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52)"拔"原作"扳",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53)"棄"原作"葉",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54)"雖"下原衍一"雖"字,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删。
(55)"甚"原作"其",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56)"為達官"三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57)"慮"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58)"阒"原作"門",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59)"土"原作"上",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60)"近"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61)"婚"原作"昏",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62)"上"原作"土",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63)"(鐘)锺"原作"鐘",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64)"忘"原作"忌",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65)"曰"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66)"蟲"原作"蠱",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67)"圹"原作"塘",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68)"至第三日,豆已盡,腹饑不可忍,勉強行。
又二日"十八字原無,據 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69)"舍略高大,叩之,一老人出。
告以故,老人不答,遍視衆人,點"二十 二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70)"久"原作"少",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71)"飯"原作"飲",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72)"入"原作"人",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73)"身"下原衍一"自"字,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删。
(74)"斡"原作"幹",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75)"本"字原無,據下文輿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76)"菊"字原無,據下文輿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77)"香微"原作"微香",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78)"消"字下,原書注雲:"俗作硝"。
宋真宗祥符五年,慈州生石脂如面,可作餅餌。
仁宗嘉佑七年三月,彭池地生面可食。
哲宗元豐三年五月,青州臨昫益都石皆化面,人取食之。
石既化面可食,則石成米亦自可食。
或曰:何以在洞軟而可食,出洞則堅硬變為石乎?餘曰:此亦如珊瑚,居水中直而軟,見風日則曲而硬也。
嘗考《仙經》雲:神山五百年一開,石髓出,服之長生。
王列入山,見石裂,得髓食之,因撮少許與稽康,化為青石。
又《程氏遺書》:南中有人因采石石陷,壓閉石罅中,幸不死。
饑甚,隻取石膏食之,不知幾年。
後采石者見此人,引之出,漸覺身硬,才見風便化為石。
合此數說,則石見風而硬,乃自然之理。
石米生于深洞,純陰之氣薰蒸而成,及見風日,陰氣頓消,潤變為燥,陽剛陰柔,氣自使然。
此即飯在釜甑内則軟,出見風日則硬之意也。
或曰:石米古所未聞,服之當有大益。
餘曰:《山海經》之"玉髓",《仙經》之"玉屑"、"石芝",雖雲服之長生,皆渺茫不可憑。
他如石英、雲母等類,方書俱載服法,竊以為石之性悍,服之恐于髒腑不宜也。
注: (1)"茶"原作"荼",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下文或同,不贅。
(2)"且"原作"具",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3)"巨"原作"臣",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4)"時"原作"辰",全書皆然,此乃越南書寫習慣,迳改。
下同,不贅。
(5)"侍"原作"待",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6)"公"字原無,據下文與清膏城子《亦複如是》加。
(7)"中"原作"蓋",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8)"個"原作"介",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9)"餘"原作"佘",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下同,不贅。
(10)"磺"原作"黃",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下同,不贅。
(11)"欤"原作"輿",依文意改。
下同,不贅。
(12)"上"下原衍一"上"字,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删。
(13)"枝"原作"技",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14)"眈眈"原作"耽耽",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15)"禾"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16)"家"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17)此段七十四字,青城子《亦複如是廖一軒》未見,《異聞雜錄》乃自 《亦複如是》卷一(張子正蒙雲)移抄而來。
(18)"噴"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19)"灘"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20)"及飯訖,書已濕透,猶憶書為上"十二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 如是》加。
(21)"雲"原作"曰",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22)"乃"原作"氣",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23)"波"原作"吸",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24)"黑"原作"墨",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25)"馐"原作"羞",據上下文與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26)"何"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27)"第"原作"弟"依文意改。
(28)"年"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29)"時"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30)"第"原作"弟",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31)"既"原作"即",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32)"篇"原作"扁",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33)"今"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34)"對"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35)"聽"原作"咱"。
全書皆然,此乃越南書寫習慣,迳改。
下同,不贅。
(36)"膳"原作"善",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37)"小竹竿及雞毛、禾草歸,以禾草為身,裹以五色紙"十九字原無,據 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38)"口"原作"日",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39)"來"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40)"言"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41)"買"原作"賣",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42)"人"下原衍一"皆"宇,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删。
(43)"戒"原作"界",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下同,不贅。
(44)"擊"原作"系",據下文與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下同,不贅。
(45)"比"原作"此",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46)"曰"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47)"間"原作"問",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48)"校"原作"較",據上文與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49)"安"原作"縣",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50)"密"原作"蜜",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51)"樹"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52)"拔"原作"扳",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53)"棄"原作"葉",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54)"雖"下原衍一"雖"字,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删。
(55)"甚"原作"其",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56)"為達官"三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57)"慮"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58)"阒"原作"門",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59)"土"原作"上",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60)"近"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61)"婚"原作"昏",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62)"上"原作"土",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63)"(鐘)锺"原作"鐘",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64)"忘"原作"忌",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65)"曰"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66)"蟲"原作"蠱",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67)"圹"原作"塘",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68)"至第三日,豆已盡,腹饑不可忍,勉強行。
又二日"十八字原無,據 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69)"舍略高大,叩之,一老人出。
告以故,老人不答,遍視衆人,點"二十 二字原無,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70)"久"原作"少",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71)"飯"原作"飲",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72)"入"原作"人",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73)"身"下原衍一"自"字,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删。
(74)"斡"原作"幹",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75)"本"字原無,據下文輿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76)"菊"字原無,據下文輿清青城子《亦複如是》加。
(77)"香微"原作"微香",據清青城子《亦複如是》改。
(78)"消"字下,原書注雲:"俗作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