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制董鄂後行狀
關燈
小
中
大
順治十七年八月壬寅,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後崩。
鳴呼!内治虛實,贊襄失助,永言淑德,摧痛無窮。
惟後制行純備,足垂範後世,顧壺議邃密,非朕為表着,曷由知之?是用彙其平生聰懿行,次之為狀。
後董氏,滿洲人也,父内大臣鄂碩,以積勳封至伯,殁贈侯爵,谥剛毅。
後幼,穎慧過人。
及長,娴女工,修謹自錫,進止有序,有母儀之度,姻黨稱之。
年十八,以德選入掖廷,婉靜循禮,聲譽日聞。
為聖皇太後所嘉與。
于順治十三年八月朕恭承懿命,立為賢妃。
九月,複進秩冊為皇貴妃。
後性孝敬,知大體,其于上下,能謙抑惠愛,不以貴自矜。
事皇太後,奉養甚至,伺顔色如子女,左右趨走,無正異女侍。
皇太後良安之,自非後在鍘,不樂也。
朕時因事幸南苑,及适他所,皇太後或少違豫,以後在,定省承歡若朕躬,朕用少釋慮治外務。
即皇太後亦曰:後事我讵異帝耶?故凡出入必偕。
朕前奉皇太後幸湯泉,後以疾弗從,皇太後則曰:若獨不能強起一往,以慰我心乎?因再四勉之,蓋曰不忍去後如此。
其事朕如父,事今後亦如母。
晨夕候興居,視飲食,服禦曲體罔不悉。
即朕返跸晏,後必迎問寒暑,或意少亂,則曰:陛下歸且晚,體得無倦耶?趣令具餐,躬進之。
居恒設食,未嘗不敬奉勉食,至饫乃已。
或命之共餐,即又曰:陛下厚念妾幸甚,然孰若與諸大臣,使得奉上色笑,以沾寵慧乎?朕故頻與諸大臣共食。
朕值慶典,舉數觞,後必頻教誡侍者:若善侍上,寝室無過燠。
已複中夜感感人起曰:渠甯足恃耶?更趨朕寝所伺候,心始安,然後退。
朕每省封事,抵夜分,後未嘗不侍側。
諸曹章有但循往例待報者,朕寓目已置之,後辄曰:此讵非幾務,陛下遽置之耶?朕曰:無庸,故事耳。
後複谏曰:此雖奉行成法,顧安知無時變需更張,或且有他故宜洞囑者?陛下奈何忽之?祖宗贻業良重,即身雖勞,恐未可已也。
及朕令後同閱,即複起謝曰:妾聞婦無外事,豈敢敢以女子于國政?惟陛下裁察,固辭不可。
一日朕覽廷谳疏至應決者,握筆猶豫未忍下,後起問曰:是疏安所雲,緻轸陛下心乃爾?朕谕之曰:此秋決,疏中十餘人俟朕報可,即置法矣。
後聞之泣下曰:諸辟皆愚無知,豈非陛下一一親谳者?妾度陛下心,即親谳尤以不得情是懼,矧但所司審濾,豈竟無冤耶?陛下宜敬慎,求可衿宥者全活之,以稱好生之仁耳。
自是于刑曹爰書,朕一經詳覽竟,後必勉朕再閱,曰:民命至重,死不可複生,陛下幸留意參稽之,不然,彼将奚賴耶?且每曰:古其失入,毋甯失出。
以寬大谏朕如朕心。
故重辟獲全大獄未減者甚衆,或有更令複谳者,亦多出後規勸之力。
嗟夫!朕日禦萬機,藉後内助,故得安意徐理,今複何恃耶?甯有協朕意如後者耶?諸大臣有偶于罪戾者,朕或不樂,後詢其故,谏曰:斯事良非妾所敢預,然以妾愚,謂諸大臣即有過,皆為國事,非其身謀,陛下曷霁威詳察,以服其心?否則諸大臣不服,即何以服天下之心乎?鳴呼!乃心在邦國系臣民如後,豈可多得哉?後嘗因朕免視朝,請曰:妾未谙朝儀何若?朕谕以祗南面受群臣拜舞耳,非聽政也。
後進曰:陛下以非聽政,故罷視朝。
然群臣舍是日,容更獲觐天顔耶?願陛下毋以倦勤罷。
于是因後語頻視朝。
後每當朕日講後,必詢所講,且曰:幸為妾言之,朕與言章句大義,後辄喜。
間有遺忘不能悉,後辄谏曰:妾聞聖賢之道,備于載籍,陛下服膺默識之,始有裨政治,否則講習奚益焉?朕有時搜狩親騎射,後必谏曰:陛下藉祖宗鴻業,講武事,安不忘戰,甚善。
然馬足安足恃?以萬邦仰庇之身輕于馳騁,妾深為陛下危之。
蓋後之深識遠慮,所關者切,故值朕騎或偶蹶,辄忪然于
鳴呼!内治虛實,贊襄失助,永言淑德,摧痛無窮。
惟後制行純備,足垂範後世,顧壺議邃密,非朕為表着,曷由知之?是用彙其平生聰懿行,次之為狀。
後董氏,滿洲人也,父内大臣鄂碩,以積勳封至伯,殁贈侯爵,谥剛毅。
後幼,穎慧過人。
及長,娴女工,修謹自錫,進止有序,有母儀之度,姻黨稱之。
年十八,以德選入掖廷,婉靜循禮,聲譽日聞。
為聖皇太後所嘉與。
于順治十三年八月朕恭承懿命,立為賢妃。
九月,複進秩冊為皇貴妃。
後性孝敬,知大體,其于上下,能謙抑惠愛,不以貴自矜。
事皇太後,奉養甚至,伺顔色如子女,左右趨走,無正異女侍。
皇太後良安之,自非後在鍘,不樂也。
朕時因事幸南苑,及适他所,皇太後或少違豫,以後在,定省承歡若朕躬,朕用少釋慮治外務。
即皇太後亦曰:後事我讵異帝耶?故凡出入必偕。
朕前奉皇太後幸湯泉,後以疾弗從,皇太後則曰:若獨不能強起一往,以慰我心乎?因再四勉之,蓋曰不忍去後如此。
其事朕如父,事今後亦如母。
晨夕候興居,視飲食,服禦曲體罔不悉。
即朕返跸晏,後必迎問寒暑,或意少亂,則曰:陛下歸且晚,體得無倦耶?趣令具餐,躬進之。
居恒設食,未嘗不敬奉勉食,至饫乃已。
或命之共餐,即又曰:陛下厚念妾幸甚,然孰若與諸大臣,使得奉上色笑,以沾寵慧乎?朕故頻與諸大臣共食。
朕值慶典,舉數觞,後必頻教誡侍者:若善侍上,寝室無過燠。
已複中夜感感人起曰:渠甯足恃耶?更趨朕寝所伺候,心始安,然後退。
朕每省封事,抵夜分,後未嘗不侍側。
諸曹章有但循往例待報者,朕寓目已置之,後辄曰:此讵非幾務,陛下遽置之耶?朕曰:無庸,故事耳。
後複谏曰:此雖奉行成法,顧安知無時變需更張,或且有他故宜洞囑者?陛下奈何忽之?祖宗贻業良重,即身雖勞,恐未可已也。
及朕令後同閱,即複起謝曰:妾聞婦無外事,豈敢敢以女子于國政?惟陛下裁察,固辭不可。
一日朕覽廷谳疏至應決者,握筆猶豫未忍下,後起問曰:是疏安所雲,緻轸陛下心乃爾?朕谕之曰:此秋決,疏中十餘人俟朕報可,即置法矣。
後聞之泣下曰:諸辟皆愚無知,豈非陛下一一親谳者?妾度陛下心,即親谳尤以不得情是懼,矧但所司審濾,豈竟無冤耶?陛下宜敬慎,求可衿宥者全活之,以稱好生之仁耳。
自是于刑曹爰書,朕一經詳覽竟,後必勉朕再閱,曰:民命至重,死不可複生,陛下幸留意參稽之,不然,彼将奚賴耶?且每曰:古其失入,毋甯失出。
以寬大谏朕如朕心。
故重辟獲全大獄未減者甚衆,或有更令複谳者,亦多出後規勸之力。
嗟夫!朕日禦萬機,藉後内助,故得安意徐理,今複何恃耶?甯有協朕意如後者耶?諸大臣有偶于罪戾者,朕或不樂,後詢其故,谏曰:斯事良非妾所敢預,然以妾愚,謂諸大臣即有過,皆為國事,非其身謀,陛下曷霁威詳察,以服其心?否則諸大臣不服,即何以服天下之心乎?鳴呼!乃心在邦國系臣民如後,豈可多得哉?後嘗因朕免視朝,請曰:妾未谙朝儀何若?朕谕以祗南面受群臣拜舞耳,非聽政也。
後進曰:陛下以非聽政,故罷視朝。
然群臣舍是日,容更獲觐天顔耶?願陛下毋以倦勤罷。
于是因後語頻視朝。
後每當朕日講後,必詢所講,且曰:幸為妾言之,朕與言章句大義,後辄喜。
間有遺忘不能悉,後辄谏曰:妾聞聖賢之道,備于載籍,陛下服膺默識之,始有裨政治,否則講習奚益焉?朕有時搜狩親騎射,後必谏曰:陛下藉祖宗鴻業,講武事,安不忘戰,甚善。
然馬足安足恃?以萬邦仰庇之身輕于馳騁,妾深為陛下危之。
蓋後之深識遠慮,所關者切,故值朕騎或偶蹶,辄忪然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