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金根車
崔豹《古今注》雲:金根車,秦制也。
秦并天下,閱三代之輿服,謂殷得瑞山車,一曰金根,故因作為金根之車。
秦乃增飾而乘禦,漢因不改。
晉《輿服志》載:金根車,天子親耕所乘,置耒耜于轼上,乃知是車蓋耕車也。
及考《東京賦》,有“農輿辂木”,薛綜注曰,此所謂耕根車。
然則金根、耕根,其名又異矣。
唐莊懿公主下嫁田緒,德宗幸望春樓餞之,厭翟敝不可乘,以金根車代之。
公主出降乘金根車,自此始。
豈非去古遠而意愈失邪?韓昶為集賢校理,史記中有說金根車處,皆臆斷之曰:“豈其誤欤?必金銀車也。
”悉改“根”為“銀”。
至除拾遺,果為谏院不受。
昶,文公之子也,而不知古,抑又可歎。
國史《輿服志》載耕根車制,如五辂之副,駕六青馬,駕士四十人,而以金根車為皇後之車。
或者因唐以代厭翟,不複考古而分為二爾。
○季子碑 京口有十字碑,世傳為孔子書,曰:“嗚呼有吳延陵季子之墓。
”而季字作蜀。
予考篆文皆無之。
得曾文元奉中編《潤州類集》,乃曰君子之墓。
後湖居士李仲殊《題季子廟詩》,亦曰“溪邊君子墓”,始悟為君字,非季字也。
六一先生謂古以竹簡書今字,闊盈尺,必非孔子作。
然古法帖有魯司寇仲尼書,僅存十有二字,内有“有吳君子之”五字,與此碑字畫如一。
或者後人衍此題墓上,要知夫子蓋嘗為是書爾。
○瘗鶴銘并序,華陰真逸撰 鶴壽不知其紀也。
壬辰歲,得于華亭。
甲午歲,化于朱方。
天其未遂吾翔寥廓邪,奚奪之遽也。
乃裹以玄黃之币,藏乎茲山之下。
仙家有立石旌事,篆銘不朽。
詞曰:相此胎禽,浮丘著經。
乃征前事,出于上真。
餘欲無言,紀爾歲辰。
雷門去鼓,華表留聲。
我唯仿佛,爾亦微冥。
爾其何之,解化惟甯。
後湯洪流,前固重扃。
(此缺一字)割荊門,未下華亭。
爰集真侶,瘗爾作銘。
上皇山樵人逸少書 嶽征君丹陽外仙尉江陰真宰立石 又華陽真逸撰上皇山樵(缺) 鶴壽不知其紀也。
壬辰歲,得于華(缺一字,當為亭)甲辰歲,化于朱方。
天其未遂吾翔(缺一字,當為寥)廓邪,奚奪(缺三宇)遽也。
乃裹以元黃之币,藏乎茲山之下。
仙家無(缺四字)我(此字不完)故立石旌事,篆銘不朽。
詞曰:相彼胎禽,浮丘(缺二宇)餘欲無言,爾(缺五字,當有雷門二字)去鼓,(缺一字,當為華)表留(缺二字,當為形義)惟仿佛,事亦微冥。
爾将何之,解化(缺五字)廠(不完,又阙二字)惟甯。
後湯洪流,前固重扃。
右□□□□□□(六字不完,又缺七字)華亭。
爰集真侶,瘗爾。
(缺字或文但止于此,未可知也。
)丹陽真宰(此四宇不知其次)。
右前文,鎮江别刻,不知何人重立。
後文乃邵樞密亢,就山下取所有字,以意概括,故存其阙,雖有差異,亦可參訂。
但前雲逸少書,《圖經》亦載羲之書,六一先生已論其非。
至謂或雲顧況作銘,蔡端明則以字有楷隸筆,當是隋代書,而山谷乃斷然曰王書不疑。
何也?今考銘引雷門鼓事,按《臨海記》,昔有晨飛鶴入會稽雷門鼓中,于
秦并天下,閱三代之輿服,謂殷得瑞山車,一曰金根,故因作為金根之車。
秦乃增飾而乘禦,漢因不改。
晉《輿服志》載:金根車,天子親耕所乘,置耒耜于轼上,乃知是車蓋耕車也。
及考《東京賦》,有“農輿辂木”,薛綜注曰,此所謂耕根車。
然則金根、耕根,其名又異矣。
唐莊懿公主下嫁田緒,德宗幸望春樓餞之,厭翟敝不可乘,以金根車代之。
公主出降乘金根車,自此始。
豈非去古遠而意愈失邪?韓昶為集賢校理,史記中有說金根車處,皆臆斷之曰:“豈其誤欤?必金銀車也。
”悉改“根”為“銀”。
至除拾遺,果為谏院不受。
昶,文公之子也,而不知古,抑又可歎。
國史《輿服志》載耕根車制,如五辂之副,駕六青馬,駕士四十人,而以金根車為皇後之車。
或者因唐以代厭翟,不複考古而分為二爾。
○季子碑 京口有十字碑,世傳為孔子書,曰:“嗚呼有吳延陵季子之墓。
”而季字作蜀。
予考篆文皆無之。
得曾文元奉中編《潤州類集》,乃曰君子之墓。
後湖居士李仲殊《題季子廟詩》,亦曰“溪邊君子墓”,始悟為君字,非季字也。
六一先生謂古以竹簡書今字,闊盈尺,必非孔子作。
然古法帖有魯司寇仲尼書,僅存十有二字,内有“有吳君子之”五字,與此碑字畫如一。
或者後人衍此題墓上,要知夫子蓋嘗為是書爾。
○瘗鶴銘并序,華陰真逸撰 鶴壽不知其紀也。
壬辰歲,得于華亭。
甲午歲,化于朱方。
天其未遂吾翔寥廓邪,奚奪之遽也。
乃裹以玄黃之币,藏乎茲山之下。
仙家有立石旌事,篆銘不朽。
詞曰:相此胎禽,浮丘著經。
乃征前事,出于上真。
餘欲無言,紀爾歲辰。
雷門去鼓,華表留聲。
我唯仿佛,爾亦微冥。
爾其何之,解化惟甯。
後湯洪流,前固重扃。
(此缺一字)割荊門,未下華亭。
爰集真侶,瘗爾作銘。
上皇山樵人逸少書 嶽征君丹陽外仙尉江陰真宰立石 又華陽真逸撰上皇山樵(缺) 鶴壽不知其紀也。
壬辰歲,得于華(缺一字,當為亭)甲辰歲,化于朱方。
天其未遂吾翔(缺一字,當為寥)廓邪,奚奪(缺三宇)遽也。
乃裹以元黃之币,藏乎茲山之下。
仙家無(缺四字)我(此字不完)故立石旌事,篆銘不朽。
詞曰:相彼胎禽,浮丘(缺二宇)餘欲無言,爾(缺五字,當有雷門二字)去鼓,(缺一字,當為華)表留(缺二字,當為形義)惟仿佛,事亦微冥。
爾将何之,解化(缺五字)廠(不完,又阙二字)惟甯。
後湯洪流,前固重扃。
右□□□□□□(六字不完,又缺七字)華亭。
爰集真侶,瘗爾。
(缺字或文但止于此,未可知也。
)丹陽真宰(此四宇不知其次)。
右前文,鎮江别刻,不知何人重立。
後文乃邵樞密亢,就山下取所有字,以意概括,故存其阙,雖有差異,亦可參訂。
但前雲逸少書,《圖經》亦載羲之書,六一先生已論其非。
至謂或雲顧況作銘,蔡端明則以字有楷隸筆,當是隋代書,而山谷乃斷然曰王書不疑。
何也?今考銘引雷門鼓事,按《臨海記》,昔有晨飛鶴入會稽雷門鼓中,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