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是鼓聲聞洛陽。
孫恩斫鼓,鶴乃飛去。
恩起兵攻會稽,殺逸少之子凝之,蓋在安帝隆安三年,斫鼓必此時,豈複有羲之?誰肯遽取以為引延哉!然則非晉人文不辨可知矣。
《漁隐》考訂華陽真逸為陶隐居,推原本末或庶幾焉。
○六合大同印 嘉泰壬戍,予道經姑蘇,于常賈翁得故紙一幅,陳マ破碎,上有印文,方四寸餘,朱色未落,雲“六合大同之印”。
按《邺侯傳》,唐肅宗在靈武征天下兵所鑄。
頃嘗收拓本,漢磚上刻此篆文。
本朝丞相李書其下,謂家藏是印久而失之。
蓋乾德乙醜歲也。
○屏著 《詩》曰:“俟我于著乎而。
”毛氏謂:門屏之間曰著。
《論語》:“邦君樹塞門”,鄭氏謂:于門樹屏以蔽之。
《爾雅》亦曰:屏謂之樹。
至于“蕭牆之内”,注曰“牆謂屏也”。
蓋古者門皆有屏。
《禮緯》曰:天子外屏,諸侯内屏,大夫以簾,士以帷。
簾、帷雖非屏,然以之為蔽限,亦屏之義。
今人稱士夫之家,必曰門牆,曰屏著,是矣。
然多曰台屏(平聲蒲丁切),則乃指屏風而言,何不思之甚也。
因書以辨之。
○紫微王舍人夢 淳熙辛醜年,王公清叔帥桂林,予客焉。
暇日,因語及自合肥丁憂歸天台,杜門窘用。
一夕,夢吏請料曆支俸,诘之曰:“解官何徭得俸?”吏曰:“已出在外廊,試取曆授之。
”有頃,持曆來示,所批陳白金六小錠于前而去。
寤,竊怪之。
未幾,有自遠方惠書緻饋者,啟而視之,與夢無差。
予嘗服膺是事。
台饋往來,世固有之,而冥冥之中,已批料曆,則是銷折平生合得之物。
彼貪者多取以為巧,而不知其曆将特批屢批不一批矣,故常與士夫誦言之、具書之。
○四明寺 四明僧廬,在六邑總大小二百七十六所,隻鄞一縣,城内二十六,城外八十。
天童日飯千僧,育王亦不下七八百人,行(去聲)仆稱是。
天童歲收谷三萬五千斛,育王三萬斛,且分布諸庫,以罔民利。
等而下之,要皆有足食之道。
嘗觀唐武宗時廢浮屠法,天下毀寺四千六百,招提蘭若四萬,籍僧尼為民二十六萬五千人。
今以一郡會之,真有是哉。
○佛牙 《四明圖經》載,昌國縣九峰山吉祥院,有辟支佛牙一枚,長四寸,闊一寸,舍利綴滿,乃建炎初給事中黃龜年所施。
竊計之,人長五尺,兩牙不能半寸。
今一牙長四寸,上下相合必倍之,則佛須身長八丈,方能容八寸之牙。
常聞佛号丈六金身,此乃五倍,恐無是理。
黃給事自何得之、而信之、而施之邪!世有趙鳳,必能驗真僞而斧之矣。
○喘藥方 先君嘗施喘藥,蓋用麻黃三兩,不去根節,湯浴過;诃子二兩,去核用肉,二味為粗末。
每服三大匕,水二盞,煎減一半,入臘茶一錢,再煎作八分,熱服,無不驗者。
後于彭子壽侍郎傳一方,用新羅參一兩,作細末,以生雞子清和為丸,如梧子大,陰幹。
每服百粒,溫臘茶清下,一服立止。
嘗見知臨江葉守端卿,言其祖石林病此,專服大黃而愈。
其尊人亦苦此疾,乃純用附子,至某則非麻黃不可。
然則又觀其所禀如何,且自謂其女幼年已喘,傳至四世而用藥皆不同。
孫恩斫鼓,鶴乃飛去。
恩起兵攻會稽,殺逸少之子凝之,蓋在安帝隆安三年,斫鼓必此時,豈複有羲之?誰肯遽取以為引延哉!然則非晉人文不辨可知矣。
《漁隐》考訂華陽真逸為陶隐居,推原本末或庶幾焉。
○六合大同印 嘉泰壬戍,予道經姑蘇,于常賈翁得故紙一幅,陳マ破碎,上有印文,方四寸餘,朱色未落,雲“六合大同之印”。
按《邺侯傳》,唐肅宗在靈武征天下兵所鑄。
頃嘗收拓本,漢磚上刻此篆文。
本朝丞相李書其下,謂家藏是印久而失之。
蓋乾德乙醜歲也。
○屏著 《詩》曰:“俟我于著乎而。
”毛氏謂:門屏之間曰著。
《論語》:“邦君樹塞門”,鄭氏謂:于門樹屏以蔽之。
《爾雅》亦曰:屏謂之樹。
至于“蕭牆之内”,注曰“牆謂屏也”。
蓋古者門皆有屏。
《禮緯》曰:天子外屏,諸侯内屏,大夫以簾,士以帷。
簾、帷雖非屏,然以之為蔽限,亦屏之義。
今人稱士夫之家,必曰門牆,曰屏著,是矣。
然多曰台屏(平聲蒲丁切),則乃指屏風而言,何不思之甚也。
因書以辨之。
○紫微王舍人夢 淳熙辛醜年,王公清叔帥桂林,予客焉。
暇日,因語及自合肥丁憂歸天台,杜門窘用。
一夕,夢吏請料曆支俸,诘之曰:“解官何徭得俸?”吏曰:“已出在外廊,試取曆授之。
”有頃,持曆來示,所批陳白金六小錠于前而去。
寤,竊怪之。
未幾,有自遠方惠書緻饋者,啟而視之,與夢無差。
予嘗服膺是事。
台饋往來,世固有之,而冥冥之中,已批料曆,則是銷折平生合得之物。
彼貪者多取以為巧,而不知其曆将特批屢批不一批矣,故常與士夫誦言之、具書之。
○四明寺 四明僧廬,在六邑總大小二百七十六所,隻鄞一縣,城内二十六,城外八十。
天童日飯千僧,育王亦不下七八百人,行(去聲)仆稱是。
天童歲收谷三萬五千斛,育王三萬斛,且分布諸庫,以罔民利。
等而下之,要皆有足食之道。
嘗觀唐武宗時廢浮屠法,天下毀寺四千六百,招提蘭若四萬,籍僧尼為民二十六萬五千人。
今以一郡會之,真有是哉。
○佛牙 《四明圖經》載,昌國縣九峰山吉祥院,有辟支佛牙一枚,長四寸,闊一寸,舍利綴滿,乃建炎初給事中黃龜年所施。
竊計之,人長五尺,兩牙不能半寸。
今一牙長四寸,上下相合必倍之,則佛須身長八丈,方能容八寸之牙。
常聞佛号丈六金身,此乃五倍,恐無是理。
黃給事自何得之、而信之、而施之邪!世有趙鳳,必能驗真僞而斧之矣。
○喘藥方 先君嘗施喘藥,蓋用麻黃三兩,不去根節,湯浴過;诃子二兩,去核用肉,二味為粗末。
每服三大匕,水二盞,煎減一半,入臘茶一錢,再煎作八分,熱服,無不驗者。
後于彭子壽侍郎傳一方,用新羅參一兩,作細末,以生雞子清和為丸,如梧子大,陰幹。
每服百粒,溫臘茶清下,一服立止。
嘗見知臨江葉守端卿,言其祖石林病此,專服大黃而愈。
其尊人亦苦此疾,乃純用附子,至某則非麻黃不可。
然則又觀其所禀如何,且自謂其女幼年已喘,傳至四世而用藥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