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則于、於皆越人夷語之發聲,猶吳人之言勾吳耳。
予謂此於越恐合是于越。
○管名 四明奉化縣凡八鄉,皆有一管名,如曰廣平、松賢、履信、鳴雁、黃甘、嵩溪、靈泉、栖鳳,他處未聞也。
○堯廟 桂林有堯、舜廟。
堯廟在堯山下,漓江中分,舜廟在西岸相望,皆有碑刻高崖,韓雲卿文。
韓擇木八分書,李陽冰篆額。
蓋舜葬蒼梧,故于此立祠,無可疑者。
堯廟則謂因山而立,郡人每歲于水際望祀。
南軒先生亦有《祠唐帝詞》雲:淳熙四年,靜江守臣張┉,既新陶唐帝祠。
二月甲子,率官屬祗谒祠下,再拜稽首。
退而歌曰:“溪交流兮谷幽,山作屏兮曾丘。
皇胡為乎于此留?藹冠佩兮充庭,潔芳馨兮載陳。
純衣兮在禦,東風吹兮物為春。
皇之仁兮其天,四時序兮何言。
出門兮四顧,渺宇宙兮茫然。
”南軒是時毀諸淫祀,而獨留此二廟,且修之。
抑不知嘗考證其所始乎?蓋堯未嘗至南方,若因山而祀,則予曩遊桂林,大抵回環之山皆積石,惟堯山則累土,故此山因土而名堯,恐非陶唐氏之堯。
若廟而祀之,特此山之神可矣。
若曰唐帝,恐成附會,故願與博古者評之。
(鲲案:堯山之堯廟,乃其後人所立。
張衡《南都賦》雲:遠世則劉後甘厥、龍醢視魯縣而來遷,奉先帝追孝,立唐祀于堯山。
蓋劉累遷于魯縣,因立堯廟幹縣之西山,故謂之堯山。
《水經氵蚩水注》甚明,興伯特未之考耳。
) ○荊飛廟 四明城北鹽倉之西,有荊飛廟,無碑載神姓氏。
考《淮南子》,荊有非,得寶劍于幹。
還,渡江中流,暴風揚波,兩蛟夾舟。
非謂船者曰:“有如此而得活者乎?”曰:“未嘗見也。
”于是非嗔目攘臂拔劍曰:“武士可以仁義說,不可劫而奪。
此江中之腐肉朽骨棄劍而已,餘又奚愛焉!”赴江刺蛟,遂斷其頭,舟人盡活,荊爵為執圭。
孔子聞之曰:“夫善載腐肉朽骨棄劍者,非之謂乎?”今廟稱荊依飛侯,《圖經》亦謂州北有蛟池。
故老雲,嘗有蛟自江來窟于此,人患之,故即其旁立飛廟以鎮之。
是則真以為荊之非矣。
然予觀《呂氏春秋》,荊有勇士次非,蓋是姓次名非。
豈應以神姓名為廟号,而況加為侯封哉!且次與、非與飛字皆不同,而好事者附會斬蛟之說,以鎮蛟池,強名之,傳流至今,載在祀典,竟未有辨之者。
《漢百官公卿表》: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左弋為飛,掌弋射。
則飛之名,實始于此。
又《宣帝紀》神爵元年,發應募飛射士。
服虔亦謂以材力名官。
若據建隆中鄞令金翊《纂異記》,謂唐武德時,為鄞州。
至開元中,改鄞為明,郡名奉化,城号甬東,地名句章,軍号飛。
則此廟必因軍将之有功于人,故人為之祠爾。
官于此者,合讨論而正其名,庶幾神亦歆其祀也。
○草鞋大王事 紹興癸醜,予客淮南。
時右司陳子長損之,蜀人也,以庾節攝楚州。
往訪之。
從容言及蜀道上有百年古木,枝葉繁茂,陰可庇一畝。
故東西行者多憩其下,或易扉屦,則以其舊抛挂于枝上以為戲,久而積千百兩。
亦有蔔心事者,往往皆應,人固神之。
忽一士人應舉過之,旁無人焉,取佩刀削樹皮書曰:“草鞋大王,某年月日降。
”莫有知者。
洎回塗,則已立四柱小廟堂矣。
士笑而不言。
三年再至,則祠宇壯麗,亦有十數家于其側。
驚而問焉,則備言其靈感。
士乃留宿而扣神曰:“神之号蓋某戲書,胡然而至此,盛邪?抑神何人也?”是夕,夢神紫绶而請見,告之曰:“予,此近老鋪兵也,平生不敢欺心,揀汰之後,每見負重而不能前者,因為送五裡以息其肩,無他長也。
不謂上帝錄是勞績,顧未有所處,得先輩書此号,遂受敕,俾血食。
”士曰:“若何為而能靈感?”神曰:“是非予所能也,每有禱雨或休咎,即為奏帝。
帝以其誠,随扣得請爾。
”士曰:“然則某之前程可問乎?”神曰:“諾。
”再夕,夢神告曰:必俟某年而後登第,當至何官。
已而皆驗。
然則神亦何常之有,人苟有一善,上帝無不錄之,積惡亦然,可不知所擇哉。
予謂此於越恐合是于越。
○管名 四明奉化縣凡八鄉,皆有一管名,如曰廣平、松賢、履信、鳴雁、黃甘、嵩溪、靈泉、栖鳳,他處未聞也。
○堯廟 桂林有堯、舜廟。
堯廟在堯山下,漓江中分,舜廟在西岸相望,皆有碑刻高崖,韓雲卿文。
韓擇木八分書,李陽冰篆額。
蓋舜葬蒼梧,故于此立祠,無可疑者。
堯廟則謂因山而立,郡人每歲于水際望祀。
南軒先生亦有《祠唐帝詞》雲:淳熙四年,靜江守臣張┉,既新陶唐帝祠。
二月甲子,率官屬祗谒祠下,再拜稽首。
退而歌曰:“溪交流兮谷幽,山作屏兮曾丘。
皇胡為乎于此留?藹冠佩兮充庭,潔芳馨兮載陳。
純衣兮在禦,東風吹兮物為春。
皇之仁兮其天,四時序兮何言。
出門兮四顧,渺宇宙兮茫然。
”南軒是時毀諸淫祀,而獨留此二廟,且修之。
抑不知嘗考證其所始乎?蓋堯未嘗至南方,若因山而祀,則予曩遊桂林,大抵回環之山皆積石,惟堯山則累土,故此山因土而名堯,恐非陶唐氏之堯。
若廟而祀之,特此山之神可矣。
若曰唐帝,恐成附會,故願與博古者評之。
(鲲案:堯山之堯廟,乃其後人所立。
張衡《南都賦》雲:遠世則劉後甘厥、龍醢視魯縣而來遷,奉先帝追孝,立唐祀于堯山。
蓋劉累遷于魯縣,因立堯廟幹縣之西山,故謂之堯山。
《水經氵蚩水注》甚明,興伯特未之考耳。
) ○荊飛廟 四明城北鹽倉之西,有荊飛廟,無碑載神姓氏。
考《淮南子》,荊有非,得寶劍于幹。
還,渡江中流,暴風揚波,兩蛟夾舟。
非謂船者曰:“有如此而得活者乎?”曰:“未嘗見也。
”于是非嗔目攘臂拔劍曰:“武士可以仁義說,不可劫而奪。
此江中之腐肉朽骨棄劍而已,餘又奚愛焉!”赴江刺蛟,遂斷其頭,舟人盡活,荊爵為執圭。
孔子聞之曰:“夫善載腐肉朽骨棄劍者,非之謂乎?”今廟稱荊依飛侯,《圖經》亦謂州北有蛟池。
故老雲,嘗有蛟自江來窟于此,人患之,故即其旁立飛廟以鎮之。
是則真以為荊之非矣。
然予觀《呂氏春秋》,荊有勇士次非,蓋是姓次名非。
豈應以神姓名為廟号,而況加為侯封哉!且次與、非與飛字皆不同,而好事者附會斬蛟之說,以鎮蛟池,強名之,傳流至今,載在祀典,竟未有辨之者。
《漢百官公卿表》: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左弋為飛,掌弋射。
則飛之名,實始于此。
又《宣帝紀》神爵元年,發應募飛射士。
服虔亦謂以材力名官。
若據建隆中鄞令金翊《纂異記》,謂唐武德時,為鄞州。
至開元中,改鄞為明,郡名奉化,城号甬東,地名句章,軍号飛。
則此廟必因軍将之有功于人,故人為之祠爾。
官于此者,合讨論而正其名,庶幾神亦歆其祀也。
○草鞋大王事 紹興癸醜,予客淮南。
時右司陳子長損之,蜀人也,以庾節攝楚州。
往訪之。
從容言及蜀道上有百年古木,枝葉繁茂,陰可庇一畝。
故東西行者多憩其下,或易扉屦,則以其舊抛挂于枝上以為戲,久而積千百兩。
亦有蔔心事者,往往皆應,人固神之。
忽一士人應舉過之,旁無人焉,取佩刀削樹皮書曰:“草鞋大王,某年月日降。
”莫有知者。
洎回塗,則已立四柱小廟堂矣。
士笑而不言。
三年再至,則祠宇壯麗,亦有十數家于其側。
驚而問焉,則備言其靈感。
士乃留宿而扣神曰:“神之号蓋某戲書,胡然而至此,盛邪?抑神何人也?”是夕,夢神紫绶而請見,告之曰:“予,此近老鋪兵也,平生不敢欺心,揀汰之後,每見負重而不能前者,因為送五裡以息其肩,無他長也。
不謂上帝錄是勞績,顧未有所處,得先輩書此号,遂受敕,俾血食。
”士曰:“若何為而能靈感?”神曰:“是非予所能也,每有禱雨或休咎,即為奏帝。
帝以其誠,随扣得請爾。
”士曰:“然則某之前程可問乎?”神曰:“諾。
”再夕,夢神告曰:必俟某年而後登第,當至何官。
已而皆驗。
然則神亦何常之有,人苟有一善,上帝無不錄之,積惡亦然,可不知所擇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