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累中科目,意氣揚揚。

    入一寺,有僧靜坐者見之不顧,旁人為言:“此先輩,近日甚有名譽。

    ”僧亦不答,牧之茫然自失,以是知外名利者之高如此,彼方以趨名利者為可鄙,宜其視之邈如也。

     丁翁弱冠苦羸疾,因過汴河上,遇道人,雲:“他日聲名滿天下。

    ”又謂公曰:“曾讀《左氏》否?左氏諸大戰反覆熟讀,有快意處,便是得藥。

    ”公如其言,誦之旬日間,氣體頓壯。

    讀檄愈頭風,誦詩已┲疾,亦自古有之。

     朱文公為南豐作年譜,雲:“自孟、韓予以來,作者之盛,未有至于斯,何世之知公淺也?”至語錄雲:“坡、谷隻是飲酒賦詩快活,後學未喻其去取之由,會當有解其意者。

    ” 李賀雲:“天若有情天亦老。

    ”少遊詞:“天還知道,和天也瘦。

    ”朱文公以為亵渎天帝,乃是過用長吉語。

     李方叔贈汝州太守詩雲:“安得吾皇四百州,皆如此邦二千石。

    ” 王梅溪《西施舌詩》雲:“吳王無處可招魂,惟有西施舌尚存。

    曾共君王醉長夜,至今猶得奉芳尊。

    ”有戒淫殺之意。

    偶與寮友言之,答雲:便可入《清源續詩話》。

     熊克進《九朝要略》,轉一官,李龜朋以詩賀之,雲:“翰苑前資漢碩儒,苦心何翅十年餘。

    修成當代将來法,讀盡生平未見書。

    黃巴奏篇登禦府,紫綸加秩下宸除。

    近臣已是聞天語,鸾鵲催歸定不虛。

    ” 李士美《拜相雙親無恙生日詩》雲:“府前拍拍鶴翎開,府裡紛紛賀客來。

    尚書左丞生是日,溫诏欲挽陽春回。

    下堂拜賜上堂去,堂上雙親相顧語。

    願身親見兒長年,萬歲千秋佐明主。

    ”生封父敷文閣待制。

     楊元素、張子野、陳令舉至吳興,東坡目為三面胡琴。

    又州妓有姓周、邵者,呼為二南。

    子野賦《六客詞》。

    後子野、令舉、孝叔皆已物故,惟東坡、元素公在爾,元素詩寄東坡雲:“仙舟遊漾溪風,三奏琵琶一艦紅。

    聞望喜傳新政異,夢魂猶憶舊歡同。

    二南籍裡知誰在,六客堂中已半空。

    細問人間為宰相,争如願住水晶宮。

    ” 陳公輔詩:“白發{髟曾}未得閑,有時覽鏡笑衰顔。

    逢人載酒甯辭醉,寓意題詩不用删。

    幸有鑒湖堪寄傲,直慚書殿尚通班。

    豁除簿領塵埃了,卻上蓬萊看好山。

    ”《州宅詩》:“萬疊湖山煙水濱,朱門畫戟間松筠。

    登臨不踏紅塵路,燕寝長居紫府春。

    晝靜欲骖風外駕,夜寒疑是月中身。

    我慚白首方懷绂,猶得蓬萊作主人。

    ”又《蓬萊閣歸醉》:“蓬萊閣上醉歸時,猶索芳樽步步随。

    啼鳥似來留翠佩,旁人笑為整花枝。

    腰間半黃金印,頭上斜欹白接羅。

    拍手向他賓從道,使君未老莫扶持。

    ” 《菊譜》,範石湖略,胡少淪詳。

    遼相李俨作《黃菊賦》獻其主耶律弘基,弘基作詩題其後以賜之,雲:“昨日得卿黃菊賦,碎翦金英填作句。

    袖中猶覺有餘香,冷落西風吹不去。

    ”少淪作禦制,誤。

     張都監琳好作詞,時芍藥盛放,餘戲令賦之,雲:“持節助調羹。

    ”同寮皆笑其誤用梅事,餘曰:“韓詩雲:五鼎調芍藥。

    ”張亦舉王維詩“芍藥調金鼎。

    ”《子虛賦》曰:“芍藥之和具而後禦之。

    ”《南都賦》曰:“歸雁鳴,香稻鮮魚,以為芍藥。

    ”師古曰:“芍藥其根主和五髒,又辟毒,故合之于蘭桂五味以助諸食也。

    ” 劉方叔作緻語雲:東坡道人筆下無一點塵氣,小範老子胸中有十萬兵機。

     騎驢三十載,久旅食于京華;廣廈千萬間,願大庇于寒士。

    倘容屍祿,免令自楚而之滕;庶便奉親,何異以抑而易播。

     楊淵《四六餘話》:“國初,處州赴解試止六人,取三人。

    ”士子謝解啟雲:“類矍圃之觀人去者,半留者半;如孔門之取友益者,三損者三。

    ” 秦桧子及第,當時暗号有“賦無天地,詩有龍蛇。

    ”後汪彥章賀啟,有“氣塞兩儀及東閣郎君”之句,以譏之。

     “一男子之上書,初亦何罪;諸大夫之曰殺,蓋亦無心。

    ”時斬陳東,上時宰啟。

     江朝宗與李宰啟:“月明苑外之村,犬不盼;風暖桑間之瑞,雉乳白馴。

    ” 周洪道作守,謝監司啟:“居閑從仕一生,長恨于苦心;多病非才二事,恐煩于并案。

    ”東坡詩雲:“多病更非才,二事可并案。

    ” 範文正微時,冒姓朱氏,後歸本宗,啟:“志在逃秦,入境遂稱夫張祿;名非霸越,乘舟偶效夫陶朱。

    ”用範雎、範蠡,是當家本事。

     孝宗即位之九年,再上太上尊号,宣鄭聞與周必大草诏,雲:“未央上号,符漢皇之九年;興慶推尊,邁唐宗之再請。

    ”太上冊夏後,時洪内翰草诏,雲:“太姒之事太任,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