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佑已有此号矣。
慶曆七年,貝州卒王則叛,參政文彥博請行,仁宗忻然遣之,且曰:“‘貝’字加‘文’為‘敗’,卿擒賊必矣。
”逾月,以捷報聞,诏拜平章事,改“貝”為“恩”。
此與真宗幸澶淵,院尉宋捷迎駕,上喜,以為必破虜,其先兆相類。
鳳皇穴在南恩州北甘山,壁立幹仞,有瀑水淙下,猿狖不能至。
鳳皇巢其上,彼人呼為鳳凰山。
所食亦蟲魚,遇大風雨,或飄墜其雛,小者猶如鶴,而足差短,南人或取其觜,謂之鳳皇杯。
古書鳳凰生于丹穴,即南方也。
蓋此禽獨出于塵寰之外,能遠羅弋,其智能遠害,逢時而出也。
本朝常集清遠合歡樹。
臘茶出于福建,草茶盛于兩浙。
兩浙之品,日鑄為上。
自景佑已後,洪之雙井、白芽漸盛。
近歲制作尤精,囊紅紗,不過一二兩,以常茶十數斤養之,用避暑濕之氣,其品遠出日鑄上。
魯直與陳季常帖雲:“雙井前所選,乃家園第一。
如所論,不可解,竊意似南方士人觀國爾。
昔有南方一士人,初入都,見縣巷燕支鋪群婢,即歎息,以為燕趙之絕色;及其遊界南北,真見妖麗之姝,遂複尋常爾。
豈奚時所見長鷹爪者,初至縣巷者乎?今謾寄數兩大爪,然其味乃不甚良也。
”自山谷品題之後,雙井之名益著,東坡雖欲臣雙井,其可得哉? 東坡雲:“唐人煎茶用姜,故薛能詩雲:‘鹽損添常戒,姜宜著更誇。
’據此,則又有用鹽者矣。
近世有用此二物者,必大笑之。
然茶之中等者,用姜煎,信佳也。
鹽則不可。
”東坡之說如此,不知今吳門、毗陵、京口煎點茶用鹽,其來已久,卻不曾有用姜者。
風土嗜好,各有不同。
範文正公《茶》詩雲:“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瓯中翠濤起。
”蔡君谟謂公曰:“今茶絕品者甚白,翠綠乃下者爾。
”欲改為“玉塵飛”、“素濤起”。
君谟之說固然。
然今自頭綱貢茶之外,次綱者味亦不甚良,不若正焙茶之真者,已帶微綠為佳。
近日士夫多重安國茶,以此遺朝貴,而誇茶不為重矣。
唐李泌《茶》詩“旋沫翻成碧玉池”,亦以碧色為貴。
今諸郡産茶去處,上品者亦多碧色,又不可以概論。
前輩謂伊川嘗見秦少遊詞“天還知道,和天也瘦”之句,乃曰:“高高在上,豈可以此渎上帝!”又見晏叔原詞“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乃曰:“此鬼語也。
”蓋少遊乃本李長吉“天若有情天亦老”之意,過于媟渎。
少遊竟死于貶所,叔原壽亦不永,雖曰有數,亦口舌勸淫之過。
管甯泛海,幾覆舟,自言:“平生一朝科頭,三晨晏起,其過在此。
”今人有愧于冥冥之中者,其過何止“科頭”、“晏起”而已哉?東坡雲:“司馬溫公有言,‘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爾。
”《晃氏客語》雲:“怕人知事莫萌心。
”此與蘇子由雲“但置一卷曆子,日有所為皆書之”相類。
後唐明宗,公卿大僚皆唐室舊儒。
其時進士贽見前輩,各以所業,止投一卷至兩卷,但于詩賦歌篇古調之中,取其最精者投之。
行兩卷,号曰“雙行”,謂之多矣。
故桑魏公維翰隻行五首賦,李相愚隻行五首詩,便取大名,以至大位,豈必以多為貴哉?裴說補阙隻行五言十九首,至來秋複行舊卷,人有譏之者,乃雲:“隻此十九首苦吟,尚未有見知,何暇别卷哉!”餘謂國初尚有唐人之風。
趙叔靈,清獻之祖也,初舉進士,主司先題其警句于貢院壁上,遂擢第。
有詩集數十篇,閑雅清淡,不作晚唐體,自成一家。
清獻漕成都日,宋祁公鎮益都,為序其詩。
慶曆七年,貝州卒王則叛,參政文彥博請行,仁宗忻然遣之,且曰:“‘貝’字加‘文’為‘敗’,卿擒賊必矣。
”逾月,以捷報聞,诏拜平章事,改“貝”為“恩”。
此與真宗幸澶淵,院尉宋捷迎駕,上喜,以為必破虜,其先兆相類。
鳳皇穴在南恩州北甘山,壁立幹仞,有瀑水淙下,猿狖不能至。
鳳皇巢其上,彼人呼為鳳凰山。
所食亦蟲魚,遇大風雨,或飄墜其雛,小者猶如鶴,而足差短,南人或取其觜,謂之鳳皇杯。
古書鳳凰生于丹穴,即南方也。
蓋此禽獨出于塵寰之外,能遠羅弋,其智能遠害,逢時而出也。
本朝常集清遠合歡樹。
臘茶出于福建,草茶盛于兩浙。
兩浙之品,日鑄為上。
自景佑已後,洪之雙井、白芽漸盛。
近歲制作尤精,囊紅紗,不過一二兩,以常茶十數斤養之,用避暑濕之氣,其品遠出日鑄上。
魯直與陳季常帖雲:“雙井前所選,乃家園第一。
如所論,不可解,竊意似南方士人觀國爾。
昔有南方一士人,初入都,見縣巷燕支鋪群婢,即歎息,以為燕趙之絕色;及其遊界南北,真見妖麗之姝,遂複尋常爾。
豈奚時所見長鷹爪者,初至縣巷者乎?今謾寄數兩大爪,然其味乃不甚良也。
”自山谷品題之後,雙井之名益著,東坡雖欲臣雙井,其可得哉? 東坡雲:“唐人煎茶用姜,故薛能詩雲:‘鹽損添常戒,姜宜著更誇。
’據此,則又有用鹽者矣。
近世有用此二物者,必大笑之。
然茶之中等者,用姜煎,信佳也。
鹽則不可。
”東坡之說如此,不知今吳門、毗陵、京口煎點茶用鹽,其來已久,卻不曾有用姜者。
風土嗜好,各有不同。
範文正公《茶》詩雲:“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瓯中翠濤起。
”蔡君谟謂公曰:“今茶絕品者甚白,翠綠乃下者爾。
”欲改為“玉塵飛”、“素濤起”。
君谟之說固然。
然今自頭綱貢茶之外,次綱者味亦不甚良,不若正焙茶之真者,已帶微綠為佳。
近日士夫多重安國茶,以此遺朝貴,而誇茶不為重矣。
唐李泌《茶》詩“旋沫翻成碧玉池”,亦以碧色為貴。
今諸郡産茶去處,上品者亦多碧色,又不可以概論。
前輩謂伊川嘗見秦少遊詞“天還知道,和天也瘦”之句,乃曰:“高高在上,豈可以此渎上帝!”又見晏叔原詞“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乃曰:“此鬼語也。
”蓋少遊乃本李長吉“天若有情天亦老”之意,過于媟渎。
少遊竟死于貶所,叔原壽亦不永,雖曰有數,亦口舌勸淫之過。
管甯泛海,幾覆舟,自言:“平生一朝科頭,三晨晏起,其過在此。
”今人有愧于冥冥之中者,其過何止“科頭”、“晏起”而已哉?東坡雲:“司馬溫公有言,‘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爾。
”《晃氏客語》雲:“怕人知事莫萌心。
”此與蘇子由雲“但置一卷曆子,日有所為皆書之”相類。
後唐明宗,公卿大僚皆唐室舊儒。
其時進士贽見前輩,各以所業,止投一卷至兩卷,但于詩賦歌篇古調之中,取其最精者投之。
行兩卷,号曰“雙行”,謂之多矣。
故桑魏公維翰隻行五首賦,李相愚隻行五首詩,便取大名,以至大位,豈必以多為貴哉?裴說補阙隻行五言十九首,至來秋複行舊卷,人有譏之者,乃雲:“隻此十九首苦吟,尚未有見知,何暇别卷哉!”餘謂國初尚有唐人之風。
趙叔靈,清獻之祖也,初舉進士,主司先題其警句于貢院壁上,遂擢第。
有詩集數十篇,閑雅清淡,不作晚唐體,自成一家。
清獻漕成都日,宋祁公鎮益都,為序其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