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賞花釣魚,三館惟直館預坐,校理以下賦詩而退。
太宗時,李宗谔為校理,作詩雲:“戴了宮花賦了詩,不容重見赭黃衣。
無そ卻出宮門去,還似當年下第時。
”上即令赴宴。
自是校理而下皆與會也。
祥符八年,蔡文忠狀元及第,上視其秀偉,顧宰相曰:“得人矣。
”因诏金吾給驺從,傳呼狀元,始于此也。
呂公弼,申公之次子,始秦國妊娠而疾,将去之,醫工陳遜煮藥将熟,已三鼓,坐而假寐,忽然鼎覆,再煮再覆。
方就榻,夢神人被金甲持劍叱曰:“在胞者本朝宰相,汝何人也,敢以毒加害。
”遜懼而寤,以白相國。
後生公弼,熙甯中位樞密使。
前輩作花詩多比美女,如曰:“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
”黃魯直《酴糜詩》雲:“露濕何郎試湯餅,日烘荀令炷爐香。
”乃比美丈夫。
淵材作《海棠詩》雲:“雨過溫泉浴妃子,露濃湯餅試何郎。
”意尤工也。
元厚之少時,夢人告曰:“異日須兄弟數人同在翰林。
”厚之自思素無兄弟,疑夢不然。
熙甯中,學士者五人,先後同在翰林。
韓持國維、陳和叔繹、鄧文初绾、楊元素繪并厚之名皆從系。
始悟兄弟之說。
古者未有紙,削竹木以書姓名,故謂之刺。
後以紙書,故謂之名紙。
唐李德裕為相,極其貴盛,人之加禮改具銜候起居之狀,謂之門狀。
後趙石李龍置戲馬觀,觀上安诏書,用五色紙銜于木鳳之口而頒行之,故羅隐曰:“鎖門千裡,更無人到。
絲綸五色,惟其鳳銜。
” 古者朝宴衮服中有白紗中單,百官郊享服中有明衣,皆汗逐之狀。
漢高祖與項羽戰争之際,汗透中單,改名汗衫。
三代以韋為算袋,盛算子及小刀磨石等。
魏易為龜袋。
唐永徽中四品官并給随身魚,天後改魚為龜。
唐初卿大夫沒,追取魚袋。
永徽中敕生平在官,用為褒飾,沒則收之。
情意不忍,五品以上薨,魚更不追取。
古有革帶反插垂頭,秦二世始名腰帶,唐高祖诏令向下插垂頭,取順下之義。
官銜之名,當時選曹補授,須存資曆,開奏之時,先具舊官名品于前,次書拟官于後,使新舊相銜不斷,故曰官銜,亦曰頭銜,如人口銜物,取其連績之意。
如馬有銜以制其首,前馬已進,後馬續來,相次不絕。
古人謂之銜尾相屬,即其義也。
婦人面飾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以掩點迹。
大曆以前,士大夫妻多妒悍者,婢妾小不如意辄印面,故有月點錢。
梁職儀八座尚書,以紫紗裹手版,垂白絲于首如筆,《通志》曰:“仆射尚書手版,以紫衣裹之,名曰笏。
梁中世以來,惟八座執笏者白筆綴頭,以紫囊之,其餘公卿但執手版,陳希烈不便執笏騎馬,以帛裹令左右執之。
”李右座雲:“便為将來故事。
” 蔡州丁氏精于女工,每七夕禱以酒果,忽見流星墜筵中,明日瓜上得金梭,自是巧思益進。
寇萊公守北門,虜使經由問曰:“相公望重,何以不在中書?”答曰:“主上以朝廷無事,北門鎖鑰非準不可。
” 齊李崇為兖州刺史,州劫盜,崇乃村置一樓,樓懸一鼓,盜發之處,槌鼓亂擊,諸村始聞者撾鼓一通,次聞者複撾以為節,俄頃之間,聲布百裡,伏其險要,無不擒獲。
諸村置鼓樓,自此始也。
宋孝王問司天膺之,後魏北齊赦日樹金雞事,膺之曰:“按《海中星占》雲:天雞星動為有赦。
北齊赦日令武庫設金雞于阙門右,撾鼓千聲,宣赦建金雞。
或雲起于西京呂光,究其旨,蓋西方主兌為澤,雞者巽之神,巽為号令,故合二物制其形,揭長竿使衆人睹之。
” 選人不得乘馬入宮門。
天聖中,選人為館職。
始歐陽永叔輩皆自左掖門下馬入館,時号步行學士。
江南徐铉善小篆,映日視之,書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
至屈折處亦當中無偏側,乃筆鋒直下不倒,則故鋒常在畫中。
此用筆之法也。
古人以散筆作隸書謂之散隸,蔡君谟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
其法皆生于飛白,亦自成一家也。
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
秋深至則霜降,河北人謂之霜信。
杜甫詩雲:“故國霜前白雁來。
”即此意也。
老杜詩曰:“筍根稚子無人見。
”唐人《食筍詩》雲:“稚子脫錦棚,骈頭玉香滑。
”則稚子為筍明矣,故一名曰稚子。
白樂天每作詩,令一老妪解之,問曰解否?妪曰解,則錄之;不解,則又改之。
故唐末之詩近于鄙俚。
太宗好文,每進士及第,賜文熹宴,禦制詩,遂為故事。
仁宗詩尤多,有雲“寒儒達錦運,報國合何如。
” 今人謂驵驗為牙,本謂之互郎,主互市事也。
唐人書互作牙,牙似牙字,因轉為牙。
今人謂萬為力,千為撇,但數目可按,故能存本字,不然亦若牙牙耳。
山谷雲:“作詩正如雜劇,初時布置,臨了須打诨,方是出場。
”蓋是讀秦少章詩,惡其終篇無所歸也。
謝眺雲:“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
”故東坡雲:“中有清圓句,銅丸□枯彈。
”蓋詩貴圓也,然圓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之幹枯,能不失二者之間,則可與古詩者并驅矣。
王元長曰:“小兒五歲曰鸠車之戲,七歲曰竹馬之遊。
” 掌漏官曰壺郎,潘嶽謂刁鬥曰金柝,金銅點是也。
太宗時,李宗谔為校理,作詩雲:“戴了宮花賦了詩,不容重見赭黃衣。
無そ卻出宮門去,還似當年下第時。
”上即令赴宴。
自是校理而下皆與會也。
祥符八年,蔡文忠狀元及第,上視其秀偉,顧宰相曰:“得人矣。
”因诏金吾給驺從,傳呼狀元,始于此也。
呂公弼,申公之次子,始秦國妊娠而疾,将去之,醫工陳遜煮藥将熟,已三鼓,坐而假寐,忽然鼎覆,再煮再覆。
方就榻,夢神人被金甲持劍叱曰:“在胞者本朝宰相,汝何人也,敢以毒加害。
”遜懼而寤,以白相國。
後生公弼,熙甯中位樞密使。
前輩作花詩多比美女,如曰:“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
”黃魯直《酴糜詩》雲:“露濕何郎試湯餅,日烘荀令炷爐香。
”乃比美丈夫。
淵材作《海棠詩》雲:“雨過溫泉浴妃子,露濃湯餅試何郎。
”意尤工也。
元厚之少時,夢人告曰:“異日須兄弟數人同在翰林。
”厚之自思素無兄弟,疑夢不然。
熙甯中,學士者五人,先後同在翰林。
韓持國維、陳和叔繹、鄧文初绾、楊元素繪并厚之名皆從系。
始悟兄弟之說。
古者未有紙,削竹木以書姓名,故謂之刺。
後以紙書,故謂之名紙。
唐李德裕為相,極其貴盛,人之加禮改具銜候起居之狀,謂之門狀。
後趙石李龍置戲馬觀,觀上安诏書,用五色紙銜于木鳳之口而頒行之,故羅隐曰:“鎖門千裡,更無人到。
絲綸五色,惟其鳳銜。
” 古者朝宴衮服中有白紗中單,百官郊享服中有明衣,皆汗逐之狀。
漢高祖與項羽戰争之際,汗透中單,改名汗衫。
三代以韋為算袋,盛算子及小刀磨石等。
魏易為龜袋。
唐永徽中四品官并給随身魚,天後改魚為龜。
唐初卿大夫沒,追取魚袋。
永徽中敕生平在官,用為褒飾,沒則收之。
情意不忍,五品以上薨,魚更不追取。
古有革帶反插垂頭,秦二世始名腰帶,唐高祖诏令向下插垂頭,取順下之義。
官銜之名,當時選曹補授,須存資曆,開奏之時,先具舊官名品于前,次書拟官于後,使新舊相銜不斷,故曰官銜,亦曰頭銜,如人口銜物,取其連績之意。
如馬有銜以制其首,前馬已進,後馬續來,相次不絕。
古人謂之銜尾相屬,即其義也。
婦人面飾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以掩點迹。
大曆以前,士大夫妻多妒悍者,婢妾小不如意辄印面,故有月點錢。
梁職儀八座尚書,以紫紗裹手版,垂白絲于首如筆,《通志》曰:“仆射尚書手版,以紫衣裹之,名曰笏。
梁中世以來,惟八座執笏者白筆綴頭,以紫囊之,其餘公卿但執手版,陳希烈不便執笏騎馬,以帛裹令左右執之。
”李右座雲:“便為将來故事。
” 蔡州丁氏精于女工,每七夕禱以酒果,忽見流星墜筵中,明日瓜上得金梭,自是巧思益進。
寇萊公守北門,虜使經由問曰:“相公望重,何以不在中書?”答曰:“主上以朝廷無事,北門鎖鑰非準不可。
” 齊李崇為兖州刺史,州劫盜,崇乃村置一樓,樓懸一鼓,盜發之處,槌鼓亂擊,諸村始聞者撾鼓一通,次聞者複撾以為節,俄頃之間,聲布百裡,伏其險要,無不擒獲。
諸村置鼓樓,自此始也。
宋孝王問司天膺之,後魏北齊赦日樹金雞事,膺之曰:“按《海中星占》雲:天雞星動為有赦。
北齊赦日令武庫設金雞于阙門右,撾鼓千聲,宣赦建金雞。
或雲起于西京呂光,究其旨,蓋西方主兌為澤,雞者巽之神,巽為号令,故合二物制其形,揭長竿使衆人睹之。
” 選人不得乘馬入宮門。
天聖中,選人為館職。
始歐陽永叔輩皆自左掖門下馬入館,時号步行學士。
江南徐铉善小篆,映日視之,書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
至屈折處亦當中無偏側,乃筆鋒直下不倒,則故鋒常在畫中。
此用筆之法也。
古人以散筆作隸書謂之散隸,蔡君谟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
其法皆生于飛白,亦自成一家也。
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
秋深至則霜降,河北人謂之霜信。
杜甫詩雲:“故國霜前白雁來。
”即此意也。
老杜詩曰:“筍根稚子無人見。
”唐人《食筍詩》雲:“稚子脫錦棚,骈頭玉香滑。
”則稚子為筍明矣,故一名曰稚子。
白樂天每作詩,令一老妪解之,問曰解否?妪曰解,則錄之;不解,則又改之。
故唐末之詩近于鄙俚。
太宗好文,每進士及第,賜文熹宴,禦制詩,遂為故事。
仁宗詩尤多,有雲“寒儒達錦運,報國合何如。
” 今人謂驵驗為牙,本謂之互郎,主互市事也。
唐人書互作牙,牙似牙字,因轉為牙。
今人謂萬為力,千為撇,但數目可按,故能存本字,不然亦若牙牙耳。
山谷雲:“作詩正如雜劇,初時布置,臨了須打诨,方是出場。
”蓋是讀秦少章詩,惡其終篇無所歸也。
謝眺雲:“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
”故東坡雲:“中有清圓句,銅丸□枯彈。
”蓋詩貴圓也,然圓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之幹枯,能不失二者之間,則可與古詩者并驅矣。
王元長曰:“小兒五歲曰鸠車之戲,七歲曰竹馬之遊。
” 掌漏官曰壺郎,潘嶽謂刁鬥曰金柝,金銅點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