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弟堯咨尤精弧矢,自号小由基,祥符中守荊南回,其母馮氏曰:“汝典名藩,有何異政?”堯咨曰:“路當沖要,将迎殆無虛日。
然弓矢衆無不服。
”母曰:“汝父以忠孝裨補國家,不務仁政善化,而專卒伍一夫之役。
”以杖擊之,金魚墜地。
太祖問王官侍講曰:“秦王學業何如?”曰:“近日所作文詞甚好。
”上曰:“帝王家兒不必要會文章,但令通曉經義,知古今治亂,他日免為侮文弄法吏欺罔耳。
” 古者三公開閣,而郡守□古諸侯亦有閣,故有閣下之稱。
前輩與大官書多呼執事與足下,劉子元與宰相書曰足下,韓退之與張仆射書曰執事,即其例也。
記室本王侯賓佐之稱,他人不可通用,惟執事則指左右之人,尊卑皆可通稱。
及自卑達如雲座前,尤非也。
閣下降殿下一等,座前降幾前一等,豈可僭用哉。
韓魏公知泰州,卧疾數日,忽曰:“适夢以手捧天者再。
”其後援英宗于藩邸,翼神廟于春宮。
國朝翰林學士佩金帶,朱衣吏一人前道,兩府則兩人,笏頭帶佩魚曰重金,居兩制久者則曰“眼前何日赤,腰下甚時黃。
”處内庭久者又曰“眼赤何時兩,腰黃甚日重。
” 李藩未第時,有僧告曰:“公是紗籠中人。
”藩問其故,曰:“凡宰相冥司必立其像以紗籠護之。
”後果至台輔。
昆吾山有獸如兔,食銅鐵,膽腎皆如鐵。
吳國武庫中兵刃俱盡,而封署如故,得雙兔殺之,有鐵膽腎,方知兵刃為食。
乃鑄腎為二劍,雄為千将,雌為莫邪。
王嚴光有才不達,自号釣鳌客,巡遊都邑,求麻鐵之資,以造釣具。
有不應者,辄錄姓名置箧中,曰:“下釣時取此等忄蒙漢為餌。
”其狂誕類此。
張谒李紳,亦稱釣鳌客,李怒曰:“既解釣鳌,以何為竿?”曰:“以虹為竿。
”“以何為鈎?”曰:“以日月為鈎。
”“以何為餌?”曰:“以短李相為餌。
”紳默然厚贈之。
士人初登地,必展歡宴,謂之燒尾。
說者雲:“虎化為人,惟尾不化,須為燒去,乃得成人。
”又說:“新羊入群,諸羊抵觸不相親附,燒其尾乃定。
”又說:“魚躍龍門化龍時,必須雷電為燒其尾乃化。
” 李封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罰,但令裹碧巾以辱之。
州鄉大以為恥,竟不捶一人。
葉法善有道術,居玄真觀。
一日會數朝士,滿坐思酒,忽有一人敲門稱曲秀才,突入坐。
少年秀美,談論不凡。
法善潛以小劍擊之,應手墜地化為瓶,中有美酒,遂共飲之,皆曰:“曲生風味不可忘也。
” 韓退之詩雲:“且宜勤買抛青春。
”《國史補》雲:“酒有郢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榮陽之士窟春,富平之石練春,劍南之燒春。
”杜子美詩雲:“聞道雲南曲米春。
”裴《傳奇》亦有酒名“松醪春”,乃知唐人名酒多以春。
柳子厚詩雲:“盛時一失貴反賤,桃笙葵扇安可常。
”不知桃笙為何物,因閱《方言》,宋魏之間,簟謂之笙。
乃悟桃笙以桃竹為簟也。
歐公嘗曰:“少時有僧相我耳白于面,名聞天下;唇不着齒,無事得謗。
其言頗驗。
”耳白于面,則衆所共見,唇不着齒,餘不敢問公,不知何也。
眉州有人家畜數百魚,深池中以磚,四園皆屋,凡三十餘年。
一日天晴無雷,池中忽發大聲如風雨,皆躍起羊角而上,不知所往。
舊說不以龜守則為蛟龍所取。
餘以謂蛟龍必因風雨,疑此魚圈局三十餘年,日有騰拔之志,精神不□,久而自然達理。
上元燃燈,或雲沿漢祠太一自昏至晝故事。
梁簡文帝有《列燈賦》,陳後主有《光壁殿遙詠山燈詩》,唐明皇先天中東都設燈,文宗開成中以燈迎太後,則是唐以前歲不常設。
唐曰曆,上元三年三月敕雲:“制敕施行,既為永式。
”皆白紙,多有蠹食,自今尚書省頒下諸司及州下縣并用黃紙書之。
唐徐堅撰《初學記》,中山劉子儀愛其書曰:“非止初學,真可為終身記耳。
” 呂蒙正方應舉,就舍建隆觀,沿幹入洛,煉室而去,自冬涉春方回,啟戶視之,床前槐枝叢生,高二三尺,蒙茸合抱。
是年登科,十年作相。
唐内庫有青酒杯,紋如亂絲,其薄如紙,以酒注之,溫溫然有氣,相次如沸湯,名之曰“自暖杯”。
龜茲國進一枕,色如馬腦。
枕之則十洲三島、四海、五湖盡在夢中。
明皇因名為“遊仙枕”。
李太白少時夢筆頭生花,後天才瞻逸,名聞天下。
新進士及第,以泥金書帖子報其家,謂之喜信至。
文宗時遂寝此儀。
宮中寒食時,競立秋千為樂,明皇呼為半仙之戲。
宋愛民恤物,時人謂之有腳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及物也。
李白與人談論,皆成句讀,如春葩麗藻,燦于齒牙,時人号為粲花之論。
都人士女,正月十五後乘車跨馬,郊野中為探春之宴。
唐明皇命相,先以八分書書姓名,金瓯覆之。
有書生谒李林甫雲管子文,後化為筆。
郭子儀自同州歸,诏大臣就宅作軟腳局。
院中有雙鵲栖于玉堂之後海棠樹,每學士會食,必徘徊翔集,或鳴噪必有大诏令,或宣召之事,因謂之靈鵲。
故晁翰林詩雲:“卻聞靈鵲心應喜。
”并予詩雲:“靈鵲先依玉樹栖。
”蓋為此也。
然弓矢衆無不服。
”母曰:“汝父以忠孝裨補國家,不務仁政善化,而專卒伍一夫之役。
”以杖擊之,金魚墜地。
太祖問王官侍講曰:“秦王學業何如?”曰:“近日所作文詞甚好。
”上曰:“帝王家兒不必要會文章,但令通曉經義,知古今治亂,他日免為侮文弄法吏欺罔耳。
” 古者三公開閣,而郡守□古諸侯亦有閣,故有閣下之稱。
前輩與大官書多呼執事與足下,劉子元與宰相書曰足下,韓退之與張仆射書曰執事,即其例也。
記室本王侯賓佐之稱,他人不可通用,惟執事則指左右之人,尊卑皆可通稱。
及自卑達如雲座前,尤非也。
閣下降殿下一等,座前降幾前一等,豈可僭用哉。
韓魏公知泰州,卧疾數日,忽曰:“适夢以手捧天者再。
”其後援英宗于藩邸,翼神廟于春宮。
國朝翰林學士佩金帶,朱衣吏一人前道,兩府則兩人,笏頭帶佩魚曰重金,居兩制久者則曰“眼前何日赤,腰下甚時黃。
”處内庭久者又曰“眼赤何時兩,腰黃甚日重。
” 李藩未第時,有僧告曰:“公是紗籠中人。
”藩問其故,曰:“凡宰相冥司必立其像以紗籠護之。
”後果至台輔。
昆吾山有獸如兔,食銅鐵,膽腎皆如鐵。
吳國武庫中兵刃俱盡,而封署如故,得雙兔殺之,有鐵膽腎,方知兵刃為食。
乃鑄腎為二劍,雄為千将,雌為莫邪。
王嚴光有才不達,自号釣鳌客,巡遊都邑,求麻鐵之資,以造釣具。
有不應者,辄錄姓名置箧中,曰:“下釣時取此等忄蒙漢為餌。
”其狂誕類此。
張谒李紳,亦稱釣鳌客,李怒曰:“既解釣鳌,以何為竿?”曰:“以虹為竿。
”“以何為鈎?”曰:“以日月為鈎。
”“以何為餌?”曰:“以短李相為餌。
”紳默然厚贈之。
士人初登地,必展歡宴,謂之燒尾。
說者雲:“虎化為人,惟尾不化,須為燒去,乃得成人。
”又說:“新羊入群,諸羊抵觸不相親附,燒其尾乃定。
”又說:“魚躍龍門化龍時,必須雷電為燒其尾乃化。
” 李封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罰,但令裹碧巾以辱之。
州鄉大以為恥,竟不捶一人。
葉法善有道術,居玄真觀。
一日會數朝士,滿坐思酒,忽有一人敲門稱曲秀才,突入坐。
少年秀美,談論不凡。
法善潛以小劍擊之,應手墜地化為瓶,中有美酒,遂共飲之,皆曰:“曲生風味不可忘也。
” 韓退之詩雲:“且宜勤買抛青春。
”《國史補》雲:“酒有郢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榮陽之士窟春,富平之石練春,劍南之燒春。
”杜子美詩雲:“聞道雲南曲米春。
”裴《傳奇》亦有酒名“松醪春”,乃知唐人名酒多以春。
柳子厚詩雲:“盛時一失貴反賤,桃笙葵扇安可常。
”不知桃笙為何物,因閱《方言》,宋魏之間,簟謂之笙。
乃悟桃笙以桃竹為簟也。
歐公嘗曰:“少時有僧相我耳白于面,名聞天下;唇不着齒,無事得謗。
其言頗驗。
”耳白于面,則衆所共見,唇不着齒,餘不敢問公,不知何也。
眉州有人家畜數百魚,深池中以磚,四園皆屋,凡三十餘年。
一日天晴無雷,池中忽發大聲如風雨,皆躍起羊角而上,不知所往。
舊說不以龜守則為蛟龍所取。
餘以謂蛟龍必因風雨,疑此魚圈局三十餘年,日有騰拔之志,精神不□,久而自然達理。
上元燃燈,或雲沿漢祠太一自昏至晝故事。
梁簡文帝有《列燈賦》,陳後主有《光壁殿遙詠山燈詩》,唐明皇先天中東都設燈,文宗開成中以燈迎太後,則是唐以前歲不常設。
唐曰曆,上元三年三月敕雲:“制敕施行,既為永式。
”皆白紙,多有蠹食,自今尚書省頒下諸司及州下縣并用黃紙書之。
唐徐堅撰《初學記》,中山劉子儀愛其書曰:“非止初學,真可為終身記耳。
” 呂蒙正方應舉,就舍建隆觀,沿幹入洛,煉室而去,自冬涉春方回,啟戶視之,床前槐枝叢生,高二三尺,蒙茸合抱。
是年登科,十年作相。
唐内庫有青酒杯,紋如亂絲,其薄如紙,以酒注之,溫溫然有氣,相次如沸湯,名之曰“自暖杯”。
龜茲國進一枕,色如馬腦。
枕之則十洲三島、四海、五湖盡在夢中。
明皇因名為“遊仙枕”。
李太白少時夢筆頭生花,後天才瞻逸,名聞天下。
新進士及第,以泥金書帖子報其家,謂之喜信至。
文宗時遂寝此儀。
宮中寒食時,競立秋千為樂,明皇呼為半仙之戲。
宋愛民恤物,時人謂之有腳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及物也。
李白與人談論,皆成句讀,如春葩麗藻,燦于齒牙,時人号為粲花之論。
都人士女,正月十五後乘車跨馬,郊野中為探春之宴。
唐明皇命相,先以八分書書姓名,金瓯覆之。
有書生谒李林甫雲管子文,後化為筆。
郭子儀自同州歸,诏大臣就宅作軟腳局。
院中有雙鵲栖于玉堂之後海棠樹,每學士會食,必徘徊翔集,或鳴噪必有大诏令,或宣召之事,因謂之靈鵲。
故晁翰林詩雲:“卻聞靈鵲心應喜。
”并予詩雲:“靈鵲先依玉樹栖。
”蓋為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