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竟以薨背。
朝廷遣使問後事,病亂中誤諾敕葬,其後子侄辭焉。
王彥祖學士自言初到南省試天子金玉賦,夢中有人告之雲:“天字在上不順,天字在下則順矣,須三次如此。
”是歲省下第。
後過省乃《嚴父莫大于配天賦》,及第,乃《圓丘象天賦》。
又二十七年,自嶺南知雷州,召為館職,試《明王謹于尊天賦》。
凡三次題目,皆天字在下。
彥祖名汾,今為朝議大夫,集賢校理。
宗室至一品殡葬,朝廷遣禮官祭。
舊制知太常禮院官以次行事,得絹五十匹。
陳侗、陳汝羲俱在禮院,因朝會見一皇親年老行遲,侗私語曰:“可矣。
”汝羲自後排之曰:“次未當公,此吾物也。
”傳者以為笑。
自元豐官制行太常博士專領祭,所得絹四博士共之,行事十四匹,餘十二匹。
有數皇親聯騎而出,呵殿甚盛,一博士戲謂同列曰:“此皆材也。
” 王,丞相舒公之子,不惠,有妻未嘗接,其舅姑憐而嫁之,自若也。
侯叔獻再娶而悍,一旦而獻卒,朝廷慮其虐前夫之子,有旨出之,不得為侯氏妻。
時京師有語雲:“王大祝生前嫁婦,侯兵部死後休妻。
” 羌人以自計構相君臣,謂之立文法,以心順為心白人,以心逆為心黑人,自稱曰“倘”,謂僧曰“尊”。
最重佛法居者皆闆屋,惟以瓦屋處佛,人好誦經,不甚鬥争,王子醇之取熙河殺戮甚衆,其實易與耳。
有一定僧在山谷中,漢軍執之,此僧曰:“吾有銀與汝,勿殺我也。
”漢軍受其銀,斬其首,白乳湧出。
夏竦嘗統師西伐,揭榜塞上雲:“有得趙元昊頭者,當錢五百萬貫,爵為西平王。
”元昊使人入市賣箔,陝西荻箔甚高,倚之食肆門外,佯為食訖遺去。
至晚食肆竊喜,以為有所獲也,徐展之乃元昊購竦之榜懸箔之端雲,有得夏竦頭者,賞錢兩貫文。
比竦聞之,急令藏掩,而已喧播遠近矣,竦大慚沮。
竦集幕職兵官,議五路進讨,凡五晝夜,屏人絕吏,所謀秘密,處置軍馬,分擘糧草,皆有文字,已成書,兩人之力不能舉,封鑰于一大櫃中。
一夕失之,竦進兵之議遂格。
由此懇乞解罷,得知蔡州,其後韓绛西讨河東,起兵八萬人。
時天原遣卒三千,皆丁壯強硬,令至軍前交割,曉夕奔走,饑不得食,困不得息,既而班師,不用遣還,形已如鬼,風吹即仆,假使見虜,則不戰成擒矣。
元豐四年西伐,西人遠引清野,以老我師,高遵裕領衆深入,不見一人一騎,直扣靈武。
靈武壁甚堅,若有守者,我師營漢中治攻具,西人約降,遵裕信之,駐軍五日不進,故賊得為計,中夕決河水至,我師潰焉。
故責遵裕知坊州詞雲:“比以兩路銳兵,進攻靈武,而亡士潰卒,職汝寡謀。
”遵裕再責郢州安置。
夏竦薨,子安期奔喪至京師,館中同舍竭見不哭,坐榻茶橐如平時。
又不引客入奠,人皆訝之。
戊戌年,安期死數日,子伯孫猶着衫帽接客,無毀容,愈肥澤焉。
邢疾亟,車駕幸其第,其子幹恩澤,并乞不敕葬。
王居白待制病,猶子侍疾,析遺表奏薦焉。
張詠自益州寄書與楊大年,進奏院監官竊計之雲:“益州近經寇亂,大臣密書相遺,恐累我。
”發視之,無它語,紙尾批雲:“近日白超用事否?”乃繳奏之,真宗初亦訝之,以示寇準,準微笑曰:“臣知開封府有伍伯姓白,能用杖,都下但翹楚者以白超目之。
每飲席浮大觥,遂以為況。
”真宗方悟而笑。
熊伯通有平蠻之功,太常卿範純禮言至蜀中親聞其事。
涓井蠻本誘之降,降者百餘人,本授計主簿程之元兵官玉宣令毒之,本猶慮其變也。
舣舟三十裡外待之,密約雲:若事諧,走馬相報。
元之等以曼陀羅花醉降者,稍稍就擒,令走馬報本。
本急拿舟順嘉陵江而下,頃刻至禽所,斬尚未已也。
本就收此功,朝廷賞擢以制兩廣。
雄霸沿邊塘泊,冬月載蒲葦悉用淩床,官員亦乘之。
藝祖載誕營中,三日香,人莫不驚異。
至今洛中人呼應天禅院為香孩兒營。
熙甯中,張唐民登對,其歸美上德之辭雲:“臣尋常隻見紙上堯舜,今日乃見活堯舜也。
”
朝廷遣使問後事,病亂中誤諾敕葬,其後子侄辭焉。
王彥祖學士自言初到南省試天子金玉賦,夢中有人告之雲:“天字在上不順,天字在下則順矣,須三次如此。
”是歲省下第。
後過省乃《嚴父莫大于配天賦》,及第,乃《圓丘象天賦》。
又二十七年,自嶺南知雷州,召為館職,試《明王謹于尊天賦》。
凡三次題目,皆天字在下。
彥祖名汾,今為朝議大夫,集賢校理。
宗室至一品殡葬,朝廷遣禮官祭。
舊制知太常禮院官以次行事,得絹五十匹。
陳侗、陳汝羲俱在禮院,因朝會見一皇親年老行遲,侗私語曰:“可矣。
”汝羲自後排之曰:“次未當公,此吾物也。
”傳者以為笑。
自元豐官制行太常博士專領祭,所得絹四博士共之,行事十四匹,餘十二匹。
有數皇親聯騎而出,呵殿甚盛,一博士戲謂同列曰:“此皆材也。
” 王,丞相舒公之子,不惠,有妻未嘗接,其舅姑憐而嫁之,自若也。
侯叔獻再娶而悍,一旦而獻卒,朝廷慮其虐前夫之子,有旨出之,不得為侯氏妻。
時京師有語雲:“王大祝生前嫁婦,侯兵部死後休妻。
” 羌人以自計構相君臣,謂之立文法,以心順為心白人,以心逆為心黑人,自稱曰“倘”,謂僧曰“尊”。
最重佛法居者皆闆屋,惟以瓦屋處佛,人好誦經,不甚鬥争,王子醇之取熙河殺戮甚衆,其實易與耳。
有一定僧在山谷中,漢軍執之,此僧曰:“吾有銀與汝,勿殺我也。
”漢軍受其銀,斬其首,白乳湧出。
夏竦嘗統師西伐,揭榜塞上雲:“有得趙元昊頭者,當錢五百萬貫,爵為西平王。
”元昊使人入市賣箔,陝西荻箔甚高,倚之食肆門外,佯為食訖遺去。
至晚食肆竊喜,以為有所獲也,徐展之乃元昊購竦之榜懸箔之端雲,有得夏竦頭者,賞錢兩貫文。
比竦聞之,急令藏掩,而已喧播遠近矣,竦大慚沮。
竦集幕職兵官,議五路進讨,凡五晝夜,屏人絕吏,所謀秘密,處置軍馬,分擘糧草,皆有文字,已成書,兩人之力不能舉,封鑰于一大櫃中。
一夕失之,竦進兵之議遂格。
由此懇乞解罷,得知蔡州,其後韓绛西讨河東,起兵八萬人。
時天原遣卒三千,皆丁壯強硬,令至軍前交割,曉夕奔走,饑不得食,困不得息,既而班師,不用遣還,形已如鬼,風吹即仆,假使見虜,則不戰成擒矣。
元豐四年西伐,西人遠引清野,以老我師,高遵裕領衆深入,不見一人一騎,直扣靈武。
靈武壁甚堅,若有守者,我師營漢中治攻具,西人約降,遵裕信之,駐軍五日不進,故賊得為計,中夕決河水至,我師潰焉。
故責遵裕知坊州詞雲:“比以兩路銳兵,進攻靈武,而亡士潰卒,職汝寡謀。
”遵裕再責郢州安置。
夏竦薨,子安期奔喪至京師,館中同舍竭見不哭,坐榻茶橐如平時。
又不引客入奠,人皆訝之。
戊戌年,安期死數日,子伯孫猶着衫帽接客,無毀容,愈肥澤焉。
邢疾亟,車駕幸其第,其子幹恩澤,并乞不敕葬。
王居白待制病,猶子侍疾,析遺表奏薦焉。
張詠自益州寄書與楊大年,進奏院監官竊計之雲:“益州近經寇亂,大臣密書相遺,恐累我。
”發視之,無它語,紙尾批雲:“近日白超用事否?”乃繳奏之,真宗初亦訝之,以示寇準,準微笑曰:“臣知開封府有伍伯姓白,能用杖,都下但翹楚者以白超目之。
每飲席浮大觥,遂以為況。
”真宗方悟而笑。
熊伯通有平蠻之功,太常卿範純禮言至蜀中親聞其事。
涓井蠻本誘之降,降者百餘人,本授計主簿程之元兵官玉宣令毒之,本猶慮其變也。
舣舟三十裡外待之,密約雲:若事諧,走馬相報。
元之等以曼陀羅花醉降者,稍稍就擒,令走馬報本。
本急拿舟順嘉陵江而下,頃刻至禽所,斬尚未已也。
本就收此功,朝廷賞擢以制兩廣。
雄霸沿邊塘泊,冬月載蒲葦悉用淩床,官員亦乘之。
藝祖載誕營中,三日香,人莫不驚異。
至今洛中人呼應天禅院為香孩兒營。
熙甯中,張唐民登對,其歸美上德之辭雲:“臣尋常隻見紙上堯舜,今日乃見活堯舜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