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雪叢說
關燈
小
中
大
○緻字說
先儒解緻字,往往不盡如“緻中和,天地位”焉。
鄭康成雲:緻,行之至也,緻樂以治心。
又雲:緻深審也。
《周易略例》,主心緻一也。
孔穎達雲:緻猶歸也。
《禮器》:禮也者,物之緻也。
鄭雲緻之言至也,極也,其他諸經往往指為極盡之意。
如喪緻乎哀而止,見危緻命,君子以緻命遂志與,病則緻其憂之類是也。
此皆意有未盡,蓋緻有盡之意,有取與納之意,如喪緻乎哀而上,見危緻命,謂之極盡可也。
如緻中和緻知之類,則又有取之意焉。
吾聞緻師者,亦有取之意也,用緻夫人。
凡《春秋》以某事緻,七十而緻事,緻為臣而歸,則又有納之意與盡之意。
凡此皆難以一字通解也。
今人謂招緻者,亦有取意也。
《檀弓》齊王姬之喪,當為告古毒反,聲之誤也。
告下告上之辭,故誤為父母之喪哭無時,使必知其反也,知當為如字之誤也。
言父母之喪号哭,思慕如欲父母複反。
○忍字說 忍之名一也而用不同,必有忍其乃有濟。
小不忍則亂大謀,此皆聖賢之所謂忍。
忍于不善也,所渭吉德也。
而世俗之所謂忍,如彳青忍剛忍之類,乃是忍于善而就不善也,所謂兇德也。
王導不忍美人之勤酒,恐為見殺,則強為之飲,此則不忍也,正所謂忍于不善而就善也,非吉德而何?王敦之不顧美人之死而不為之飲,此世俗之所謂忍,忍于善而就不善也,非兇德而何?天之報施必以其類,觀王導王敦之後興衰禍福蓋可見矣。
然則不忍者,正人之本心,孟子所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也。
而世俗之所謂忍者,殘義害善之本,殺身覆族之由也;項羽為人不忍,雖不能成事,要之良心猶在。
伍子胥為人剛戾忍诟,雖能成事,然良心喪失盡矣。
予家子曰:一慚之不忍而終身惡乎?王導能忍事,此皆忍于不善以就善之謂。
嘗睹唐張公藝九用同居家無異議,人間其故,公藝即書忍字以對,亦鑒王敦之得失也。
○記史法 曆事幾主,曆任幾官,有何建立,有何獻明,何長可□,何短可戒,傳中有何佳對(舊諸史賦如,《張良傳》用赤松子對黃石公),此賈挺才先生記吏法也。
○解書訣 辭之内不可減,減之則為鑿,鑿則失本意。
辭之外不可增,增之則為贅,贅則壞本意。
此王虛中先生解書訣也。
○歌頌 盧仝《茶歌》“至尊之餘令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上不忘君也。
“安知百萬億蒼生,命堕巅崖受辛苦”,下不忘民也。
此乃盡臣子敬上念下之意也。
元結《中興頌》:前代帝王有盛德大業者,必見于歌頌,若今歌頌大業便不吉德。
此乃得《春秋》一字褒貶之意也。
夫以歌頌之作,不專為稱美修也,多寄意于譏諷,一則有愛君之誠,二則有貶上之意。
二者雖若相反,而于措辭立言各有所主,不得不然。
○祝壽 吳叔經先生代人上黃耕叟太夫人壽,乃三月十四日生也。
其詞曰:“天邊将滿一輪月,世上還鐘百歲人。
”有一識者議論“将滿一輪月”之句,若是十三日亦使得,不若前去“猶欠一分”,便見得直是十四日也。
嘗見樂人聖節緻語,關初便使老子“長上古而不老”,對董仲舒“曆萬世以亡弊”,固已雲好。
然而“不老”二字乃是語忌,豈若詩人之婉其辭雲“永錫難老”,多少委曲和緩。
如曰“天子萬年”,如曰“如南山之壽”,如曰“俾爾壽而臧”,皆曲盡祝壽之意也。
對人祝堯能如許于? ○祭文 前輩嘗說北狄《緻祭□皇後文》,楊大年捧讀空紙無一字。
随自撰曰:“惟靈巫山一朵雲,阆苑一團雪,桃源一枝花,秋空一輪月。
豈期雲散、雪消、花殘、月缺,伏惟尚飨。
”仁廟大喜其才敏給,有壯國體。
洪忠宣公自嶺外徙宜春,沒于保昌,張子韶緻祭,其文但雲:“維某年月日,具官某謹以清酌之奠,昭告于某官之靈。
嗚呼哀哉,伏惟尚飨!”景盧深美其情哀怆,乃過于詞。
二者體制大概相類,要之詞意渾合,言語脫俗,此誠倉卒之所難也。
○四兇辨 人皆知渾敦、窮奇、杌、饕餮為四兇,而不知所以謂之四兇者果何意耶?蓋當舜之時,見其罪惡如此而例以兇,徒目之譬猶獸也,正如今之罵人畜生、禽獸。
據《山海經》載,渾敦、窮奇、杌、饕餮皆獸名也。
杜預解經不知出此,妄以義理釋之,無怪他人之不識也。
○賦假人名體狀題意 往年俞文緯監試,預薦赴省相過,因話賦假人名,善體狀題意者,莫若武為救世砭劑公:“唐室中興,賴藥師而克濟;漢家外患,藉去病以皆除。
”餘嘗賦《化下猶甄者》,欲以陶唐堯舜為一聯,使“于變時雍,猶埏植,風動四方,器不苦窳”事也。
曾與舍弟碩夫過昆仲侪輩較量,莫不領略此說。
○賦善使事 昔有士人在場屋間,賦《帝王之道出萬全》,絕無故實,遂問一老先生。
答雲:“隻有‘一舉空朔庭,三箭定天山’好使,要在人幹旋爾。
”或謂此事乃人臣,非帝王也,不可用,疑诳。
之後于程文中見一舉人使得最妙。
其說題目甚透,有曰:“一舉朔庭空,窦憲受成于漢室;三箭天山定,薛疾禀命于唐宗。
”真所謂九轉丹砂,點鐵成金者也。
○韻學 《極□聖涯詩》蓋出《唐史文藝叙傳》也,三字皆仄,一字是平,不免以涯字為押。
然涯之一字而見于三韻,五又魚奇反,十三佳宜佳反,九麻牛加反。
謹按《韻略》及《廣韻》注皆雲:“水際水畔。
”纟由繹其義通庸,可押。
嘗東萊先生,渠亦是經義人也,初未領略,容檢詳如可。
後于錢塘見陳給事先生傅良,仍以涯字三韻通用,扣之即可而已。
因謂省題詩如小經義,雖無多字亦是難事。
至如誤出早[B247]之目,錯認黃華之意,可勝哂哉。
○詩随景物下語 杜濤:“丹霞一縷輕。
”《漁父,問》:“口縷一釣輕。
”胡少汲詩:“隋堤煙雨
鄭康成雲:緻,行之至也,緻樂以治心。
又雲:緻深審也。
《周易略例》,主心緻一也。
孔穎達雲:緻猶歸也。
《禮器》:禮也者,物之緻也。
鄭雲緻之言至也,極也,其他諸經往往指為極盡之意。
如喪緻乎哀而止,見危緻命,君子以緻命遂志與,病則緻其憂之類是也。
此皆意有未盡,蓋緻有盡之意,有取與納之意,如喪緻乎哀而上,見危緻命,謂之極盡可也。
如緻中和緻知之類,則又有取之意焉。
吾聞緻師者,亦有取之意也,用緻夫人。
凡《春秋》以某事緻,七十而緻事,緻為臣而歸,則又有納之意與盡之意。
凡此皆難以一字通解也。
今人謂招緻者,亦有取意也。
《檀弓》齊王姬之喪,當為告古毒反,聲之誤也。
告下告上之辭,故誤為父母之喪哭無時,使必知其反也,知當為如字之誤也。
言父母之喪号哭,思慕如欲父母複反。
○忍字說 忍之名一也而用不同,必有忍其乃有濟。
小不忍則亂大謀,此皆聖賢之所謂忍。
忍于不善也,所渭吉德也。
而世俗之所謂忍,如彳青忍剛忍之類,乃是忍于善而就不善也,所謂兇德也。
王導不忍美人之勤酒,恐為見殺,則強為之飲,此則不忍也,正所謂忍于不善而就善也,非吉德而何?王敦之不顧美人之死而不為之飲,此世俗之所謂忍,忍于善而就不善也,非兇德而何?天之報施必以其類,觀王導王敦之後興衰禍福蓋可見矣。
然則不忍者,正人之本心,孟子所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也。
而世俗之所謂忍者,殘義害善之本,殺身覆族之由也;項羽為人不忍,雖不能成事,要之良心猶在。
伍子胥為人剛戾忍诟,雖能成事,然良心喪失盡矣。
予家子曰:一慚之不忍而終身惡乎?王導能忍事,此皆忍于不善以就善之謂。
嘗睹唐張公藝九用同居家無異議,人間其故,公藝即書忍字以對,亦鑒王敦之得失也。
○記史法 曆事幾主,曆任幾官,有何建立,有何獻明,何長可□,何短可戒,傳中有何佳對(舊諸史賦如,《張良傳》用赤松子對黃石公),此賈挺才先生記吏法也。
○解書訣 辭之内不可減,減之則為鑿,鑿則失本意。
辭之外不可增,增之則為贅,贅則壞本意。
此王虛中先生解書訣也。
○歌頌 盧仝《茶歌》“至尊之餘令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上不忘君也。
“安知百萬億蒼生,命堕巅崖受辛苦”,下不忘民也。
此乃盡臣子敬上念下之意也。
元結《中興頌》:前代帝王有盛德大業者,必見于歌頌,若今歌頌大業便不吉德。
此乃得《春秋》一字褒貶之意也。
夫以歌頌之作,不專為稱美修也,多寄意于譏諷,一則有愛君之誠,二則有貶上之意。
二者雖若相反,而于措辭立言各有所主,不得不然。
○祝壽 吳叔經先生代人上黃耕叟太夫人壽,乃三月十四日生也。
其詞曰:“天邊将滿一輪月,世上還鐘百歲人。
”有一識者議論“将滿一輪月”之句,若是十三日亦使得,不若前去“猶欠一分”,便見得直是十四日也。
嘗見樂人聖節緻語,關初便使老子“長上古而不老”,對董仲舒“曆萬世以亡弊”,固已雲好。
然而“不老”二字乃是語忌,豈若詩人之婉其辭雲“永錫難老”,多少委曲和緩。
如曰“天子萬年”,如曰“如南山之壽”,如曰“俾爾壽而臧”,皆曲盡祝壽之意也。
對人祝堯能如許于? ○祭文 前輩嘗說北狄《緻祭□皇後文》,楊大年捧讀空紙無一字。
随自撰曰:“惟靈巫山一朵雲,阆苑一團雪,桃源一枝花,秋空一輪月。
豈期雲散、雪消、花殘、月缺,伏惟尚飨。
”仁廟大喜其才敏給,有壯國體。
洪忠宣公自嶺外徙宜春,沒于保昌,張子韶緻祭,其文但雲:“維某年月日,具官某謹以清酌之奠,昭告于某官之靈。
嗚呼哀哉,伏惟尚飨!”景盧深美其情哀怆,乃過于詞。
二者體制大概相類,要之詞意渾合,言語脫俗,此誠倉卒之所難也。
○四兇辨 人皆知渾敦、窮奇、杌、饕餮為四兇,而不知所以謂之四兇者果何意耶?蓋當舜之時,見其罪惡如此而例以兇,徒目之譬猶獸也,正如今之罵人畜生、禽獸。
據《山海經》載,渾敦、窮奇、杌、饕餮皆獸名也。
杜預解經不知出此,妄以義理釋之,無怪他人之不識也。
○賦假人名體狀題意 往年俞文緯監試,預薦赴省相過,因話賦假人名,善體狀題意者,莫若武為救世砭劑公:“唐室中興,賴藥師而克濟;漢家外患,藉去病以皆除。
”餘嘗賦《化下猶甄者》,欲以陶唐堯舜為一聯,使“于變時雍,猶埏植,風動四方,器不苦窳”事也。
曾與舍弟碩夫過昆仲侪輩較量,莫不領略此說。
○賦善使事 昔有士人在場屋間,賦《帝王之道出萬全》,絕無故實,遂問一老先生。
答雲:“隻有‘一舉空朔庭,三箭定天山’好使,要在人幹旋爾。
”或謂此事乃人臣,非帝王也,不可用,疑诳。
之後于程文中見一舉人使得最妙。
其說題目甚透,有曰:“一舉朔庭空,窦憲受成于漢室;三箭天山定,薛疾禀命于唐宗。
”真所謂九轉丹砂,點鐵成金者也。
○韻學 《極□聖涯詩》蓋出《唐史文藝叙傳》也,三字皆仄,一字是平,不免以涯字為押。
然涯之一字而見于三韻,五又魚奇反,十三佳宜佳反,九麻牛加反。
謹按《韻略》及《廣韻》注皆雲:“水際水畔。
”纟由繹其義通庸,可押。
嘗東萊先生,渠亦是經義人也,初未領略,容檢詳如可。
後于錢塘見陳給事先生傅良,仍以涯字三韻通用,扣之即可而已。
因謂省題詩如小經義,雖無多字亦是難事。
至如誤出早[B247]之目,錯認黃華之意,可勝哂哉。
○詩随景物下語 杜濤:“丹霞一縷輕。
”《漁父,問》:“口縷一釣輕。
”胡少汲詩:“隋堤煙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