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南北新民族的文學
關燈
小
中
大
漢朝統一了四百年,到第三世紀就分裂成三國。
魏在北方,算是古文明的繼産人。
蜀在西方,開化了西部南部的蠻族,在文化史上也占一個地位。
最重要的,吳在南方,是楚亡以後,江南江東第一次成獨立的國家;吳國疆土的開拓,文化的提高與傳播,都極重要;因為吳國的發展就是替後來東晉、宋齊梁陳豫備下了一個退步的地方,就是替中國文化豫備下了一塊避難的所在。
司馬氏統一中國,不到二三十年,北中國便發生大亂了。
北方雜居的各種新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一時并起,割據北中國,是為五胡十六國的時代。
中國文化幸虧有東南一角作退步,中原大族多南遷,勉強保存一線的文明,不緻被這一次大擾亂完全毀去。
北方大亂了一百多年,後來鮮卑民族中的拓跋氏起來,逐漸打平了北方諸國,北方才漸漸的有點治安。
是為北魏,又稱北朝。
南方東晉以後雖有朝代的變更,但始終不曾有種族上與文化的大變動。
東晉以後直到隋朝平陳,是為南朝。
這個南北分立的時期,有二百年之久;加上以前的五胡十六國時代,加上三國分立的時代,足足有四百年的分裂。
這個分裂的時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個最重要的時期。
這是中國文明的第一座難關。
中國文明雖遭一次大挫折,久而久之,居然能得最後的勝利。
東南一角的保存,自不消說了。
北方的新民族後來也漸漸的受不住中國文明的魔力,都被同化了。
北魏一代,後來完全采用中國的文化,不但禁胡語,廢胡服,改漢姓,娶漢女,還要立學校,正禮樂,行古禮。
到了拓跋氏的末年,一班複古的學者得勢,竟處處用《周禮》,模仿三代以上的文體,竟比南朝的中國文化更帶着古董色彩了。
中國文化已經征服了北方的新民族,故到第六世紀北方的隋朝統一南北時,不但有了政治的統一,文化上也容易統一了。
這個割據分裂時代的民間文學,自然是南北新民族的文學。
江南新民族本有的吳語文學,到此時代,方才漸漸出現。
南方民族的文學的特别色彩是戀愛,是纏綿宛轉的戀愛。
北方的新民族多帶着尚武好勇的性質,故北方的民間文學自然也帶着這種氣概。
不幸北方新民族的平民文學傳下來的太少了,真是可惜。
有些明明是北朝文學,又被後人誤編入南朝文學裡去了;例如《企喻歌》《慕容垂歌》《隴頭歌》《折楊柳歌》《木蘭》,皆有人名或地名可以證明是北方文學,現在多被收入《梁橫吹曲辭》裡去了。
我們現在把它們提出來,便容易看出北方的平民文學的特别色彩是英雄,是慷慨灑落的英雄。
我們先看南方新民族的兒女文學。
《大子夜歌》雲: 歌謠數百種,《子夜》最可憐。
慷慨吐清音,明轉出天然。
這不但是《子夜歌》的總評,也可算是南方兒女文學的總引子。
《晉書·樂志》雲: 吳歌雜曲,并出江東。
東晉以來,稍有增廣。
又雲: 《子夜歌》者,女子名子夜造此聲。
《子夜歌》幾百首,決不是一人所作,大概都是民間所流傳。
我們選幾首作例: 宿昔不梳頭,綠發被兩肩。
婉伸郎膝上,何處不可憐? 自從别歡來,奁器了不開。
頭亂不敢理,粉拂生黃衣。
朝思出前門,暮思還後渚。
語笑向誰道,腹中陰憶汝。
攬枕北窗卧,郎來就侬嬉。
喜時多唐突,相憐能幾時! 攬枕未結帶,約眉出前窗。
羅裳易飄揚,小開罵春風。
夜長不得眠,轉側聽更鼓。
無故歡相逢,使侬肝腸苦。
年少當及時,蹉跎日就老。
若不信侬語,但看霜下草。
夜長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聞歡喚聲,虛應空中諾。
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
春風複多情,吹我羅裳開。
(以下《子夜春歌》) 梅花落已盡,柳花随風散。
歎我當春年,無人相要喚。
反覆華簟上,屏帳了不施。
郎君未可前,待我整容儀。
(《子夜夏歌》) 自從别歡來,何日不相思?常恐秋葉零,無複連條時。
(《子夜秋歌》) 塗澀無人行,冒寒往相覓。
若不
魏在北方,算是古文明的繼産人。
蜀在西方,開化了西部南部的蠻族,在文化史上也占一個地位。
最重要的,吳在南方,是楚亡以後,江南江東第一次成獨立的國家;吳國疆土的開拓,文化的提高與傳播,都極重要;因為吳國的發展就是替後來東晉、宋齊梁陳豫備下了一個退步的地方,就是替中國文化豫備下了一塊避難的所在。
司馬氏統一中國,不到二三十年,北中國便發生大亂了。
北方雜居的各種新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一時并起,割據北中國,是為五胡十六國的時代。
中國文化幸虧有東南一角作退步,中原大族多南遷,勉強保存一線的文明,不緻被這一次大擾亂完全毀去。
北方大亂了一百多年,後來鮮卑民族中的拓跋氏起來,逐漸打平了北方諸國,北方才漸漸的有點治安。
是為北魏,又稱北朝。
南方東晉以後雖有朝代的變更,但始終不曾有種族上與文化的大變動。
東晉以後直到隋朝平陳,是為南朝。
這個南北分立的時期,有二百年之久;加上以前的五胡十六國時代,加上三國分立的時代,足足有四百年的分裂。
這個分裂的時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個最重要的時期。
這是中國文明的第一座難關。
中國文明雖遭一次大挫折,久而久之,居然能得最後的勝利。
東南一角的保存,自不消說了。
北方的新民族後來也漸漸的受不住中國文明的魔力,都被同化了。
北魏一代,後來完全采用中國的文化,不但禁胡語,廢胡服,改漢姓,娶漢女,還要立學校,正禮樂,行古禮。
到了拓跋氏的末年,一班複古的學者得勢,竟處處用《周禮》,模仿三代以上的文體,竟比南朝的中國文化更帶着古董色彩了。
中國文化已經征服了北方的新民族,故到第六世紀北方的隋朝統一南北時,不但有了政治的統一,文化上也容易統一了。
這個割據分裂時代的民間文學,自然是南北新民族的文學。
江南新民族本有的吳語文學,到此時代,方才漸漸出現。
南方民族的文學的特别色彩是戀愛,是纏綿宛轉的戀愛。
北方的新民族多帶着尚武好勇的性質,故北方的民間文學自然也帶着這種氣概。
不幸北方新民族的平民文學傳下來的太少了,真是可惜。
有些明明是北朝文學,又被後人誤編入南朝文學裡去了;例如《企喻歌》《慕容垂歌》《隴頭歌》《折楊柳歌》《木蘭》,皆有人名或地名可以證明是北方文學,現在多被收入《梁橫吹曲辭》裡去了。
我們現在把它們提出來,便容易看出北方的平民文學的特别色彩是英雄,是慷慨灑落的英雄。
我們先看南方新民族的兒女文學。
《大子夜歌》雲: 歌謠數百種,《子夜》最可憐。
慷慨吐清音,明轉出天然。
這不但是《子夜歌》的總評,也可算是南方兒女文學的總引子。
《晉書·樂志》雲: 吳歌雜曲,并出江東。
東晉以來,稍有增廣。
又雲: 《子夜歌》者,女子名子夜造此聲。
《子夜歌》幾百首,決不是一人所作,大概都是民間所流傳。
我們選幾首作例: 宿昔不梳頭,綠發被兩肩。
婉伸郎膝上,何處不可憐? 自從别歡來,奁器了不開。
頭亂不敢理,粉拂生黃衣。
朝思出前門,暮思還後渚。
語笑向誰道,腹中陰憶汝。
攬枕北窗卧,郎來就侬嬉。
喜時多唐突,相憐能幾時! 攬枕未結帶,約眉出前窗。
羅裳易飄揚,小開罵春風。
夜長不得眠,轉側聽更鼓。
無故歡相逢,使侬肝腸苦。
年少當及時,蹉跎日就老。
若不信侬語,但看霜下草。
夜長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聞歡喚聲,虛應空中諾。
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
春風複多情,吹我羅裳開。
(以下《子夜春歌》) 梅花落已盡,柳花随風散。
歎我當春年,無人相要喚。
反覆華簟上,屏帳了不施。
郎君未可前,待我整容儀。
(《子夜夏歌》) 自從别歡來,何日不相思?常恐秋葉零,無複連條時。
(《子夜秋歌》) 塗澀無人行,冒寒往相覓。
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