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錄卷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不積。
惟積之匪易。
既積又恐因他事移用。
則積與不積同耳。
蓋遇欲行之善。
而囊無餘資。
恐将錯過善緣。
且恐一轉念。
即惜其财。
則善終不得行。
因循延擱。
竟成虛願。
人情大抵皆同。
事後悔生。
豈不可惜。
因想一法。
甚屬簡便。
人皆可行。
無論貧富之家。
每日總有常用之錢。
但設一筒。
無論多寡。
每口于常用中省出若幹。
積于筒中。
總有急需。
不許開用。
遇有善事。
傾筒而出。
即可大行方便。
又不覺其難。
用畢再積。
積而複用。
源源不絕。
久而行所無事。
竟似惠而不費。
行之既久。
善念日熟。
善行豈有涯哉。
僧家盞飯盆米之法。
皆屬功德。
何況積錢。
至于富貴之家。
但仿其法。
或積銀錢。
或積米糧。
或專舍一屋一田皆是積财濟貧之妙用。
有心人願留意焉。
△遇壽誕放生說 放生莫如戒殺。
此誠至論。
但殺生難以全戒。
而放生亦需财用。
必欲廢人事而全以庖廚之費為放生之用。
未免不近人情。
且因養親而戒殺。
亦功過格之所不取即無故不殺亦未必人皆中禮隻有勸人勿貪口腹。
而恣殺時為放生以存仁。
庶乎易行。
今拟行之之道。
凡人家每于誕日。
不無宴飲之費。
如是日不拘一雞一魚。
或數文以至數百文。
先行買放。
乃複供膳。
雖殺者自殺。
放者自放。
即所放不敵所殺之多。
究可稍減口腹以全生命。
行之既久。
其不忍之心油然勃然。
行所無事。
由愛物以及人。
豈不于身心世道兩有裨益乎。
但總以力行為要。
不可徒托空言。
力行自能有恒。
有恒方征實德且為人子者無不願父母之壽考。
而為父母者亦無不願子孫之繁滋。
即親屬之稱祝者何事。
而友朋之頌禱者又何事。
壽為百福之首。
人皆願欲。
以此願欲之情推及禽魚。
壽物即以壽已。
理固然也近聞江浙有缙紳家逢誕日不殺生靈以素面素席待客預辭親友之饋禮。
囑備可放之生物以送之。
各視其誼之親疏。
力之厚薄為斷。
收而放之。
否則不受。
蓋本 蓮池大師生日不宜殺生之意。
洵可風也。
願世人共效之。
△婦女積功德說 婦女之心多慈。
但處于阃内。
每格不得行。
特陳其法以勸。
向來江南育嬰堂。
小鞋襪。
小衣服。
多由人家内眷所贈。
恤嫠堂孤寡堪憐。
能于女紅暇日。
舍其針線餘資。
或制小兒鞋襪。
或給貞婦布疋。
不拘新舊多寡。
皆屬功德。
即無力之家。
總有破舊衣裳。
如補綻而給乞丐亦為惠而不費。
凡施濟之力出于艱難。
最為盛德。
今以繡線之餘。
為恤貧之事。
其功豈不勝人千百乎。
嘗見有繡佛像送廟者。
蓋敬佛而望佛保我佑我耳。
殊不知佛之慈惠衆生。
不獨于我。
我如體佛之意。
行佛之慈。
即不繡佛像。
佛亦必大歡喜。
而保我佑我。
不待我之祈禱也。
語雲。
遠處燒香。
不如近處作福。
人能如此。
便是自求多福矣。
再婦女每用書木夾針線。
及剪字為花樣。
此皆造孽。
凡夾針線。
宜用無字空白簿。
或畫花于上。
至于剪花樣不可用字。
如送禮物。
即用吉慶花樣以代字可也。
△敬節會紀畧 常州敬節會。
始仿于長洲彭氏恤嫠會。
其畧曰。
念我同侪。
每當春秋暇日。
歲時伏臘妻孥聚首。
酌酒言歡下至夏畦負販之徒。
莫不昂首伸眉。
嬉然自得。
獨此茕茕者。
吊影空閨。
銜悲卒歲。
将呼天而莫聞。
欲訴人而不可。
吾侪不代為之告。
其誰為之告耶。
夫力之出于一人者有限。
而出于人人者無窮。
所望同志諸君子。
輾轉勸募。
集成一會。
量入為出。
随所見聞。
曲加周恤焉。
長洲始行時。
按月分募每年出銀十二兩為一會。
常州每月出錢四百文為一會。
由一會以至十會。
量力書簿分捐總辦出入之賬。
疏告文武帝君。
而先查實登記。
将收條存于節婦處。
按月敬送。
取回收條為驗。
按此與他處恤嫠堂外堂章程畧同。
而于歲終酌量加給。
并制寒衣。
及節婦身故。
趸給三月之錢以助喪費。
極貧力不能殓者。
格外酌給。
節婦病故注銷後。
其所遺之孤。
苦無親族照應。
仍照舊支贈至十六歲開除。
無力婚嫁者。
并助完配。
節婦翁姑年已衰邁。
或有疾無他子女養贍者。
推節婦孝心。
随時酌贈等事。
較為周備。
且無須建堂不拘多寡。
随地量力可以施行。
爰紀之以為法雲。
△育嬰社說 揚州蔡君琏創育嬰社。
募衆協舉以四人共養一嬰。
月出銀一錢五分。
遇路遺子女收至社所。
招貧婦領乳。
月給工食銀六錢。
逢□朔驗兒給銀。
考其肥瘠。
以定賞罰。
三年之内。
聽人領養此法不獨恤孤。
又可濟貧。
免一時溺嬰之慘。
興四方好善之心世間功德。
莫此為最凡郡邑村鎮善士皆可仿行。
為官司紳衿者。
循此化導各方利濟之功更大。
此與接嬰保嬰等會用意畧同。
凡有心修善者。
可轉邀三四人。
或五六人。
月出之赀無幾。
其事易集。
惟須畧仿嬰堂章程。
勤視嬰之肥瘠。
兼為治其疾病。
妥為料理。
不必拘定三年。
雖除工食外不無尚有所費。
而以數人之力救濟一嬰。
總屬易事。
且就近辦理。
其非因貧而失育者。
亦可真知灼見。
惟遇道路抛棄者總宜推廣收之。
處處可行。
人人可為。
仿而行之。
功德莫大。
△梁敬叔勸戒近錄記浦城蜜浸 道光丙戌。
公交車報罷。
南旋至浙。
同舟中有浦人。
忘其姓氏。
談次間詢其家中眷口。
雲有一子三女。
因歎息曰。
吾浦罕有二女之家。
若餘之三女。
同邑每詫為異事。
蓋浦俗嫁女必用蜜浸菓品。
以多為貴。
至少亦須數百瓶。
此物無買處。
必須家自配制。
又極費事。
嫁期數月以前。
即須備辦。
殚日夜之勤。
窮工極巧。
天時人工一不相湊。
色味便差。
壻家往往以蜜浸之精粗。
蔔來婦之吉祥與否。
貧寒之家。
慮遣嫁之難。
而舉女不敢多留者。
半由于此。
子婦行居次。
生時亦将溺之。
适其母舅至。
再三勸解。
乃勉留之。
因是感誓生女雖多不棄去。
予告之曰。
君舉于鄉。
行誼即當為一鄉之表率。
今既育女不棄。
足以勸慈。
将來嫁女。
務先捐此蜜浸之陋習以塞禍胎。
為一鄉示效。
則功德必非淺鮮也。
其人聞之。
頗以為然。
今不知此風尚仍舊否。
餘曰。
浦城溺女之風稍差。
而蜜浸之習未革。
然餘長姻祝東岩太守。
本有不用蜜浸之議。
餘伯姊即其家冡婦。
近日嫁女于孟家。
獨排衆議不用蜜浸。
省卻許多葛藤。
近聞有嫁女之家。
其家長亦立意不用。
而婦女輩仍于背地偷送者。
陋習之固結如此。
今浦城大小燕集。
以及新正款客。
新賓登門。
無不需此。
而家大人但捧杯一拱。
從未沾唇。
蓋亦本無滋味之可躭也。
大抵溺女之風。
起于吝财之弊。
由于厚嫁。
蜜浸特其一事。
而作無益害有益。
舉國趨之若骛。
實不可解。
且近聞有一新婦。
在家因竭力配制蜜浸緻成痨疾者。
是誠不可以已乎。
按此亦記厚嫁之一端。
因區區無關輕重之一物。
辄緻自戕骨肉。
犯法蔑倫。
本屬可驚可訝。
乃習俗移人。
賢者不免。
祝太守能獨排衆議不用蜜浸。
詢屬中流砥柱。
士大夫居鄉為合邑表率。
主張風教。
力挽頹波。
真能造福無量。
○此事須當道嚴行示禁。
有心紳董設立鄉約局。
一面化導。
一面會同合邑紳董父老各鄉董。
立規定議。
永遠禁革。
庶幾大聲疾呼。
群蒙驚醒如必不能廢。
議定不得過四色。
至裝奁衣服亦立一限制。
違者議罰。
庶人人知所儆戒。
而敝俗可以漸革矣。
△蘇郡洗心局章程 一此舉專為兵燹後名門舊族子弟失教廢學誤入下流而設年歲以二十左右為度如非舊家子弟及行年過大劣迹過多者概不收留 一保送子弟入局須預先登号由局派友訪明底細然後收留現在号舍四十間号滿即行停收俟經費充足再議增号續收 一凡子弟入局須保送之父兄或親戚出結如有疾病意外等事各安天命與局無涉 一在局子弟各居一号以免羣聚生事每日一粥兩飯飯菜與局中司友無異其衣被等物均系自帶極貧不能備者由局酌給 一局中除司友各有責成外另請教習一人專司勸導凡子弟入局時保送人須将本人平日性情行止及從前曾否讀書習業現在所犯何過詳開節略一紙交局以便相機規戒 一在局子弟防範嚴密不令出外惟每逢朔望日齊赴廳事恭聽教習宣講聖谕講畢即行歸号 一在局子弟遇有重病準保送人領出調治病愈仍聽入局如并非重病率行領出者去後不準再來 一局中号舍畧分大小以示區别人局子弟先住小号如能恪守局規數月無過失者遷入大号如果能改過自新拔為号長由局董教習察看資質才具分别讀書習業其出号之日仍須原保送人赴局具領領回 一在局子弟如有不遵約束不知悛改肆橫任性者由教習嚴責不服者交原保送人領回 一局中收支款項每屆月底會集同志核算鈔黏局門年終彙造清冊并在局人數姓名及悛改遣出人數姓名細冊申報各憲并于 神前焚化一冊以昭公慎 △保送條約 一凡子弟入局須保送人照局中結式出具保送結一紙存局如有不願出結者不收領同時一體出具領結 一凡保送子弟入局者自宜遵依局規不準暗覓傳遞私送飯菜雜食等項緻令子弟别生妄想衣服洗淨替換亦有局使送号不準親族到号親送以避嫌疑而杜弊窦 一子弟入局後倘任意肆橫自當從嚴約束親族人等慎勿稍存姑息凂托說情緻紊局規 一子弟入局後倘有野性難馴私自逃歸者準由親族仍行送入但須從嚴樸責以儆其後 一子弟疾病由局延醫診治設有不側親族人等自當各安天命 一子弟在局為時短長局中自有權衡親族人等不得謂煙已戒凈率行領回 一本局不過代人管束倘子弟入局既久業己悔過自新親族人等自應領回分别讀書習業不得置之度外緻後來者無地可容 一同人議設此局系蒙 藩憲撥款充費此外并無恒産勸募尤屬不易凡保送子弟者各宜體諒酌量按月捐助經費以期永久 一局中除飯食之外凡子弟剃頭及筆墨紙張一切零用均由局備給不取分文子弟在局毫無費用家中人毋庸送給錢文 一局使廚役人等局中自有工食各子弟毋庸另給其入局出号時亦無酬勞等名目 △局規 一局中司事六人内管号四人每人各管十号理帳及照料雜務一人收捐書捐票及置備對象一人如将來□費充裕号舍加多再議增請 一司事外另請教習一人專司勸導号中及弟及升降大小号等事 一司事辛俸逢初二日支送不得預支暫借以清款目其辦事勤慎者年終酌送節敬 一局中飯菜每月四日當葷餘日祇備素菜内外一式如司友有自行添菜者聽 一司事各有專司即各有責成務宜一體勤慎其惰窳不職者即行辭去 一局門辰啟酉閉非有要事不得擅開鑰匙歸入賬房門房立簿 一是局為教化子弟而設在局司事各應知所表率凡鬥牌及一切遊戲等事概宜戒絕 一本凡局中上下人等出外回局概行随時登記以便稽查 一局使承值号内子弟不準代送煙炮雜食及傳遞消息等事違者撤退并予懲究 一局中防範嚴密号舍門戶尤為緊要随時鎖閉檢點毌得疏漏 一号内粥飯小菜自當一律不得私為增減 △号規 一子弟入局時所帶鋪陳衣包俱由司事檢閱如有不應攜帶之物即行檢出交還保送人 一子弟入局時如己吸煙成瘾由局照 林文忠公戒煙方配合丸藥分别輕重給服務令斷瘾而止 一子弟入局後聽局董教習約束勸導務各息心靜氣不準高談闊論及私相講話 一子弟清晨即起洗面吃粥後習書算午飯後就性所近各習一技薄暮晚飯後即各安靜休息概不用油火燈燭以期早眠早起 一局中立功過簿一冊由教習将各子弟每日功課勤惰及一切語言行動分别功過填注以便随時考核 一子弟一粥兩飯外概不準私吃雜食水旱煙亦不準吸 一子弟入局已久不知改悔者每逢宣講之期罰令跪聽 一子弟初入局時先住小号如果恪守局規即升入大号倘益加奮勉痛自改悔當再拔為号長自此盡除舊習即可由局告知親族領回分别讀書習業 一凡子弟既充号長未經領回尚住局中者當為各号表率格外謹慎并幫同教習管号現身說法随時勸導 一子弟力勤所得不論多寡由管号司事暫行收管逐一登記俟領回時照數給還以資正用其平日剃頭及筆墨紙張等零費概由局備并不開銷本人分文
惟積之匪易。
既積又恐因他事移用。
則積與不積同耳。
蓋遇欲行之善。
而囊無餘資。
恐将錯過善緣。
且恐一轉念。
即惜其财。
則善終不得行。
因循延擱。
竟成虛願。
人情大抵皆同。
事後悔生。
豈不可惜。
因想一法。
甚屬簡便。
人皆可行。
無論貧富之家。
每日總有常用之錢。
但設一筒。
無論多寡。
每口于常用中省出若幹。
積于筒中。
總有急需。
不許開用。
遇有善事。
傾筒而出。
即可大行方便。
又不覺其難。
用畢再積。
積而複用。
源源不絕。
久而行所無事。
竟似惠而不費。
行之既久。
善念日熟。
善行豈有涯哉。
僧家盞飯盆米之法。
皆屬功德。
何況積錢。
至于富貴之家。
但仿其法。
或積銀錢。
或積米糧。
或專舍一屋一田皆是積财濟貧之妙用。
有心人願留意焉。
△遇壽誕放生說 放生莫如戒殺。
此誠至論。
但殺生難以全戒。
而放生亦需财用。
必欲廢人事而全以庖廚之費為放生之用。
未免不近人情。
且因養親而戒殺。
亦功過格之所不取即無故不殺亦未必人皆中禮隻有勸人勿貪口腹。
而恣殺時為放生以存仁。
庶乎易行。
今拟行之之道。
凡人家每于誕日。
不無宴飲之費。
如是日不拘一雞一魚。
或數文以至數百文。
先行買放。
乃複供膳。
雖殺者自殺。
放者自放。
即所放不敵所殺之多。
究可稍減口腹以全生命。
行之既久。
其不忍之心油然勃然。
行所無事。
由愛物以及人。
豈不于身心世道兩有裨益乎。
但總以力行為要。
不可徒托空言。
力行自能有恒。
有恒方征實德且為人子者無不願父母之壽考。
而為父母者亦無不願子孫之繁滋。
即親屬之稱祝者何事。
而友朋之頌禱者又何事。
壽為百福之首。
人皆願欲。
以此願欲之情推及禽魚。
壽物即以壽已。
理固然也近聞江浙有缙紳家逢誕日不殺生靈以素面素席待客預辭親友之饋禮。
囑備可放之生物以送之。
各視其誼之親疏。
力之厚薄為斷。
收而放之。
否則不受。
蓋本 蓮池大師生日不宜殺生之意。
洵可風也。
願世人共效之。
△婦女積功德說 婦女之心多慈。
但處于阃内。
每格不得行。
特陳其法以勸。
向來江南育嬰堂。
小鞋襪。
小衣服。
多由人家内眷所贈。
恤嫠堂孤寡堪憐。
能于女紅暇日。
舍其針線餘資。
或制小兒鞋襪。
或給貞婦布疋。
不拘新舊多寡。
皆屬功德。
即無力之家。
總有破舊衣裳。
如補綻而給乞丐亦為惠而不費。
凡施濟之力出于艱難。
最為盛德。
今以繡線之餘。
為恤貧之事。
其功豈不勝人千百乎。
嘗見有繡佛像送廟者。
蓋敬佛而望佛保我佑我耳。
殊不知佛之慈惠衆生。
不獨于我。
我如體佛之意。
行佛之慈。
即不繡佛像。
佛亦必大歡喜。
而保我佑我。
不待我之祈禱也。
語雲。
遠處燒香。
不如近處作福。
人能如此。
便是自求多福矣。
再婦女每用書木夾針線。
及剪字為花樣。
此皆造孽。
凡夾針線。
宜用無字空白簿。
或畫花于上。
至于剪花樣不可用字。
如送禮物。
即用吉慶花樣以代字可也。
△敬節會紀畧 常州敬節會。
始仿于長洲彭氏恤嫠會。
其畧曰。
念我同侪。
每當春秋暇日。
歲時伏臘妻孥聚首。
酌酒言歡下至夏畦負販之徒。
莫不昂首伸眉。
嬉然自得。
獨此茕茕者。
吊影空閨。
銜悲卒歲。
将呼天而莫聞。
欲訴人而不可。
吾侪不代為之告。
其誰為之告耶。
夫力之出于一人者有限。
而出于人人者無窮。
所望同志諸君子。
輾轉勸募。
集成一會。
量入為出。
随所見聞。
曲加周恤焉。
長洲始行時。
按月分募每年出銀十二兩為一會。
常州每月出錢四百文為一會。
由一會以至十會。
量力書簿分捐總辦出入之賬。
疏告文武帝君。
而先查實登記。
将收條存于節婦處。
按月敬送。
取回收條為驗。
按此與他處恤嫠堂外堂章程畧同。
而于歲終酌量加給。
并制寒衣。
及節婦身故。
趸給三月之錢以助喪費。
極貧力不能殓者。
格外酌給。
節婦病故注銷後。
其所遺之孤。
苦無親族照應。
仍照舊支贈至十六歲開除。
無力婚嫁者。
并助完配。
節婦翁姑年已衰邁。
或有疾無他子女養贍者。
推節婦孝心。
随時酌贈等事。
較為周備。
且無須建堂不拘多寡。
随地量力可以施行。
爰紀之以為法雲。
△育嬰社說 揚州蔡君琏創育嬰社。
募衆協舉以四人共養一嬰。
月出銀一錢五分。
遇路遺子女收至社所。
招貧婦領乳。
月給工食銀六錢。
逢□朔驗兒給銀。
考其肥瘠。
以定賞罰。
三年之内。
聽人領養此法不獨恤孤。
又可濟貧。
免一時溺嬰之慘。
興四方好善之心世間功德。
莫此為最凡郡邑村鎮善士皆可仿行。
為官司紳衿者。
循此化導各方利濟之功更大。
此與接嬰保嬰等會用意畧同。
凡有心修善者。
可轉邀三四人。
或五六人。
月出之赀無幾。
其事易集。
惟須畧仿嬰堂章程。
勤視嬰之肥瘠。
兼為治其疾病。
妥為料理。
不必拘定三年。
雖除工食外不無尚有所費。
而以數人之力救濟一嬰。
總屬易事。
且就近辦理。
其非因貧而失育者。
亦可真知灼見。
惟遇道路抛棄者總宜推廣收之。
處處可行。
人人可為。
仿而行之。
功德莫大。
△梁敬叔勸戒近錄記浦城蜜浸 道光丙戌。
公交車報罷。
南旋至浙。
同舟中有浦人。
忘其姓氏。
談次間詢其家中眷口。
雲有一子三女。
因歎息曰。
吾浦罕有二女之家。
若餘之三女。
同邑每詫為異事。
蓋浦俗嫁女必用蜜浸菓品。
以多為貴。
至少亦須數百瓶。
此物無買處。
必須家自配制。
又極費事。
嫁期數月以前。
即須備辦。
殚日夜之勤。
窮工極巧。
天時人工一不相湊。
色味便差。
壻家往往以蜜浸之精粗。
蔔來婦之吉祥與否。
貧寒之家。
慮遣嫁之難。
而舉女不敢多留者。
半由于此。
子婦行居次。
生時亦将溺之。
适其母舅至。
再三勸解。
乃勉留之。
因是感誓生女雖多不棄去。
予告之曰。
君舉于鄉。
行誼即當為一鄉之表率。
今既育女不棄。
足以勸慈。
将來嫁女。
務先捐此蜜浸之陋習以塞禍胎。
為一鄉示效。
則功德必非淺鮮也。
其人聞之。
頗以為然。
今不知此風尚仍舊否。
餘曰。
浦城溺女之風稍差。
而蜜浸之習未革。
然餘長姻祝東岩太守。
本有不用蜜浸之議。
餘伯姊即其家冡婦。
近日嫁女于孟家。
獨排衆議不用蜜浸。
省卻許多葛藤。
近聞有嫁女之家。
其家長亦立意不用。
而婦女輩仍于背地偷送者。
陋習之固結如此。
今浦城大小燕集。
以及新正款客。
新賓登門。
無不需此。
而家大人但捧杯一拱。
從未沾唇。
蓋亦本無滋味之可躭也。
大抵溺女之風。
起于吝财之弊。
由于厚嫁。
蜜浸特其一事。
而作無益害有益。
舉國趨之若骛。
實不可解。
且近聞有一新婦。
在家因竭力配制蜜浸緻成痨疾者。
是誠不可以已乎。
按此亦記厚嫁之一端。
因區區無關輕重之一物。
辄緻自戕骨肉。
犯法蔑倫。
本屬可驚可訝。
乃習俗移人。
賢者不免。
祝太守能獨排衆議不用蜜浸。
詢屬中流砥柱。
士大夫居鄉為合邑表率。
主張風教。
力挽頹波。
真能造福無量。
○此事須當道嚴行示禁。
有心紳董設立鄉約局。
一面化導。
一面會同合邑紳董父老各鄉董。
立規定議。
永遠禁革。
庶幾大聲疾呼。
群蒙驚醒如必不能廢。
議定不得過四色。
至裝奁衣服亦立一限制。
違者議罰。
庶人人知所儆戒。
而敝俗可以漸革矣。
△蘇郡洗心局章程 一此舉專為兵燹後名門舊族子弟失教廢學誤入下流而設年歲以二十左右為度如非舊家子弟及行年過大劣迹過多者概不收留 一保送子弟入局須預先登号由局派友訪明底細然後收留現在号舍四十間号滿即行停收俟經費充足再議增号續收 一凡子弟入局須保送之父兄或親戚出結如有疾病意外等事各安天命與局無涉 一在局子弟各居一号以免羣聚生事每日一粥兩飯飯菜與局中司友無異其衣被等物均系自帶極貧不能備者由局酌給 一局中除司友各有責成外另請教習一人專司勸導凡子弟入局時保送人須将本人平日性情行止及從前曾否讀書習業現在所犯何過詳開節略一紙交局以便相機規戒 一在局子弟防範嚴密不令出外惟每逢朔望日齊赴廳事恭聽教習宣講聖谕講畢即行歸号 一在局子弟遇有重病準保送人領出調治病愈仍聽入局如并非重病率行領出者去後不準再來 一局中号舍畧分大小以示區别人局子弟先住小号如能恪守局規數月無過失者遷入大号如果能改過自新拔為号長由局董教習察看資質才具分别讀書習業其出号之日仍須原保送人赴局具領領回 一在局子弟如有不遵約束不知悛改肆橫任性者由教習嚴責不服者交原保送人領回 一局中收支款項每屆月底會集同志核算鈔黏局門年終彙造清冊并在局人數姓名及悛改遣出人數姓名細冊申報各憲并于 神前焚化一冊以昭公慎 △保送條約 一凡子弟入局須保送人照局中結式出具保送結一紙存局如有不願出結者不收領同時一體出具領結 一凡保送子弟入局者自宜遵依局規不準暗覓傳遞私送飯菜雜食等項緻令子弟别生妄想衣服洗淨替換亦有局使送号不準親族到号親送以避嫌疑而杜弊窦 一子弟入局後倘任意肆橫自當從嚴約束親族人等慎勿稍存姑息凂托說情緻紊局規 一子弟入局後倘有野性難馴私自逃歸者準由親族仍行送入但須從嚴樸責以儆其後 一子弟疾病由局延醫診治設有不側親族人等自當各安天命 一子弟在局為時短長局中自有權衡親族人等不得謂煙已戒凈率行領回 一本局不過代人管束倘子弟入局既久業己悔過自新親族人等自應領回分别讀書習業不得置之度外緻後來者無地可容 一同人議設此局系蒙 藩憲撥款充費此外并無恒産勸募尤屬不易凡保送子弟者各宜體諒酌量按月捐助經費以期永久 一局中除飯食之外凡子弟剃頭及筆墨紙張一切零用均由局備給不取分文子弟在局毫無費用家中人毋庸送給錢文 一局使廚役人等局中自有工食各子弟毋庸另給其入局出号時亦無酬勞等名目 △局規 一局中司事六人内管号四人每人各管十号理帳及照料雜務一人收捐書捐票及置備對象一人如将來□費充裕号舍加多再議增請 一司事外另請教習一人專司勸導号中及弟及升降大小号等事 一司事辛俸逢初二日支送不得預支暫借以清款目其辦事勤慎者年終酌送節敬 一局中飯菜每月四日當葷餘日祇備素菜内外一式如司友有自行添菜者聽 一司事各有專司即各有責成務宜一體勤慎其惰窳不職者即行辭去 一局門辰啟酉閉非有要事不得擅開鑰匙歸入賬房門房立簿 一是局為教化子弟而設在局司事各應知所表率凡鬥牌及一切遊戲等事概宜戒絕 一本凡局中上下人等出外回局概行随時登記以便稽查 一局使承值号内子弟不準代送煙炮雜食及傳遞消息等事違者撤退并予懲究 一局中防範嚴密号舍門戶尤為緊要随時鎖閉檢點毌得疏漏 一号内粥飯小菜自當一律不得私為增減 △号規 一子弟入局時所帶鋪陳衣包俱由司事檢閱如有不應攜帶之物即行檢出交還保送人 一子弟入局時如己吸煙成瘾由局照 林文忠公戒煙方配合丸藥分别輕重給服務令斷瘾而止 一子弟入局後聽局董教習約束勸導務各息心靜氣不準高談闊論及私相講話 一子弟清晨即起洗面吃粥後習書算午飯後就性所近各習一技薄暮晚飯後即各安靜休息概不用油火燈燭以期早眠早起 一局中立功過簿一冊由教習将各子弟每日功課勤惰及一切語言行動分别功過填注以便随時考核 一子弟一粥兩飯外概不準私吃雜食水旱煙亦不準吸 一子弟入局已久不知改悔者每逢宣講之期罰令跪聽 一子弟初入局時先住小号如果恪守局規即升入大号倘益加奮勉痛自改悔當再拔為号長自此盡除舊習即可由局告知親族領回分别讀書習業 一凡子弟既充号長未經領回尚住局中者當為各号表率格外謹慎并幫同教習管号現身說法随時勸導 一子弟力勤所得不論多寡由管号司事暫行收管逐一登記俟領回時照數給還以資正用其平日剃頭及筆墨紙張等零費概由局備并不開銷本人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