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錄卷八

關燈
隻。

    以備梭織往來。

    遞解人犯。

    不準船埠藉遞解之名自封船隻。

    此項捐資。

    及雇船等事。

    俱歸恒善堂經管承辦。

    多年無不稱便。

    兵燹之後。

    尚未複辦。

    茲恒善堂業已禀準複設。

    而各行家紛紛來訴。

    自願仍照舊章。

    集資雇船四隻。

    常川伺候以備遞解人犯之用。

    求請循舊捐設。

    谕饬船埠不準藉差擾累。

    庶幾遞解不緻誤公。

    商賈各安生業并求出示曉谕。

    俾得周知等情到縣據此除谕饬船埠頭遵照外。

    合行出示曉谕。

    為此谕仰地保一切居民人等知悉。

    自示之後。

    爾等務各遵照。

    嗣後該船埠倘再藉遞解之名。

    封船擾累。

    許即禀送來 縣。

    以憑究辦。

    決不姑寬。

    其各凜遵毌違特示。

     又呈 恒善堂經董為呈明遞解舊章續請給示谕禁事。

    竊錫金遞解船隻向由各行捐錢。

    經恒善堂辦理雇船四号往返蘇常。

    如不敷用仍由埠頭添雇在船行攬載之圈棚船。

    輪流支值。

    一概不準封提。

    已于三月十六日為始。

    由船戶黃洪等出具認結承辦在案。

    自辦之後。

    該船戶有事則應差。

    無事則聽候。

    半月以來。

    并未遲悞。

    乃埠頭因無從索費。

    串同批差。

    屢屢需索遞解船戶。

    所欲不遂。

    便肆毆打。

    動以船不敷用為詞。

    饬令堂中添雇。

    殊不知遞解為埠頭應辦之差。

    該行等怕伊藉差訛詐。

    故有此舉。

    如不敷用。

    應仍由埠頭添雇。

    與敝堂無涉。

    此系數十年舊章。

    遵循無異而該埠頭非但要堂添雇。

    并所載犯人及批。

    差等飯食一切。

    均要令船。

    戶貼墊如此妄作妄為。

    公事如何承辦。

    為此呈明舊章。

    伏乞給示谕禁以除惡習而全要公。

    實為德便。

    再查秋審人犯。

    向由各班船辦差貼費。

    不在遞解之律。

    合并聲明上禀。

     五年四月口呈 批 查遞解人犯船隻。

    乃系該船埠等循分應辦之事。

    即使并無善堂之船。

    亦應妥應辦理不得稍滋擾累。

    昨經本縣訪聞該船埠批差等有任意刁難船戶之事。

    即經饬提嚴懲在案。

    據禀前情。

    候再出示嚴禁。

    設有不敷。

    仍由該船埠請給印封。

    恊同船行輪雇圈篷船應用。

    其餘各行門前裝貨船隻一概不準藉端滋擾。

    如有前情。

    或無印封平空封捉等事。

    希即随時指請提究。

    是為至要。

     △附嚴禁自盡圖賴憲示 爵閣督部堂曾江蘇撫部院丁為嚴禁自盡圖賴以重民命事。

    照得自盡人命。

    律無抵法。

    而小民愚戆。

    每因細故。

    動辄輕生。

    其親屬聽人主唆。

    無不砌詞混控。

    牽涉多人。

    意在求财。

    兼圖洩忿。

    經年累月。

    蔓引株連。

    被告深受其害。

    夫父子兄弟夫婦。

    皆人道之大經。

    乃死而因以為利。

    是雖腼然人面。

    實則禽獸不如。

    尤人心。

    風俗之憂也。

    本部【□院】既以通饬各屬。

    随事整頓。

    力挽頹波凡自盡人命之案。

    均限一個月審結。

    倘有聳令自盡。

    誣告詐害等情。

    即嚴究主使棍徒一并從重治罪。

    此後爾等即或自■〈扌棄〉一死。

    總不能贻害别人。

    其親屬雖欲逞□。

    經審出實情。

    不過自取罪戾。

    亦無人肯與賄和。

    是不但死者枉送性命。

    不值一錢。

    即生者因此又犯刑章。

    更屬無益有損。

    本欲害人。

    适以自害。

    徒為雠人所快服。

    何利之可圖。

    何忿之能洩哉。

    合行恺切示禁。

    為此示仰阖。

    屬軍民耆老婦女人等知悉爾等須知身命為重。

    既死不可複生。

    公論難誣。

    千虛焉逃一實。

    訟詞羅織伎倆。

    今日不能複行。

    嗣後務各自愛其身。

    毌得逞忿輕生希圖詐害。

    其親屬亦不許。

    聽唆誣告。

    枉費诪張。

    所有律例罪名。

    逐條開示于後。

     一子孫将祖父母父母。

    屍身圖賴人者杖一百。

    徒三年。

    期親尊長。

    杖八十。

    徒二年。

    【妻将夫屍圖賴人者罪同】功缌遞減一等。

    告官者。

    以誣告反坐。

    【杖一百流三千裡加徒役三年】因而詐取财物者。

    計贓準竊盜論。

    搶去财物者準搶奪論。

     一詞狀祇許實告實證。

    若絡續投詞。

    牽連婦女。

    及原狀内無名之人。

    一概不準。

    仍從治罪。

     一赴各衙門。

    告言人罪。

    一經批準。

    即令原告投審。

    若無故兩月不到案。

    即将被告證佐。

    俱行釋放。

    所告之事。

    不與審理。

    專拏原告治以誣告之罪 一控告人命如有誣告情弊。

    照律治罪。

    不得聽其攔息。

    或有誤聽人言。

    情急而妄告。

    于未經驗屍之先。

    盡吐實情。

    自願認罪。

    遞詞求息者。

    果無賄和等情。

    照不應重律。

    杖八十。

    如有主唆。

    仍将教唆之人。

    照律治罪 同治七年五月二十九日 ○施棺代賒條約 卷八之六 送死為人生一大事。

    至死無以為殓。

    可傷孰甚焉。

    好善之士。

    預制義材以備緩急。

    盛德事也。

    而又恐有顧惜體面之人。

    羞領義材。

    因設為代賒之舉。

    所以體恤人情者至矣。

    述施棺代賒規條。

     上海果育堂勸募推廣施賒棺捐啟 條約 附南翔振德堂施棺條約 △上海果育堂勸募推廣施賒棺捐啟 我邑施棺創自同仁。

    賒棺創自輔元。

    意至良也。

    法至善也。

    惟恐經費不支。

    查察難周。

    以地界為限。

    固屬不得已之苦心。

    而在界限以外者。

    未免向隅之歎。

    往往四鄉有病斃。

    離城畧遠。

    欲謀一闆棺而不可得。

    甚至有用席卷者。

    殊可慨已。

    他若寒門舊族。

    例應賒給之家。

    一旦病死。

    六尺之孤無托。

    一棺之木何來。

    即或親若友湊墊若幹錢。

    而稽之賒棺界限。

    則己越境矣。

    愛莫能助。

    同人憐之。

    且有地例相符。

    而家本赤貧。

    一時不能湊足先交之錢。

    而欲賒不得者。

    尤為可憫。

    于是相為籌議。

    經同仁輔元禀請道憲谕饬果育堂添設施賒棺公局。

    籌捐辦理。

    與同仁輔元相助為理。

    共全善舉。

    敢不仰體憲仁以期永遠勿替。

    惟是經費不充。

    恐有竭撅難支之慮。

    茲拟每出一棺以十文為一願。

    為特奉勸貴官紳士善信寶商慨發仁心。

    宏施鼎力自一願以至十百願冀聚沙以成塔。

    俾集腋以成裘。

    行見科甲代興。

    财丁并旺。

    可為德門操左劵矣。

    謹勸 鹹豐八年八月 日果育堂司事公啟 △條約 一施賒棺分為兩号。

    其一為賒棺。

    前和高一尺九寸。

    後和高一尺七寸。

    明堂口一尺七寸。

    中一尺六寸。

    底闊一尺九寸前和厚三寸。

    後和厚二寸。

    長六尺八寸。

    和頭雕花貼金外面揩油。

    其一為施棺。

    前和高一尺八寸。

    後和高一尺六寸。

    明堂口一尺七寸。

    底闊一尺九寸。

    前和厚一寸八分。

    後和厚一寸六分。

    和頭雕花貼金。

    外面揩油。

    前和暗刊千字文号。

    并刊乾坤二卦。

    男用幹卦。

    女用坤卦。

    以示區别。

    而備稽查。

    至賒除棺和頭應書姓氏。

    由喪主自行出資刊刻。

    不願刻者聽。

     一賒棺為保全寒門舊族顔面起見故重以選料定以稽查。

    不能狥情濫給。

    必須家世清白。

    行止無虧。

    以及貞節婦女。

    方準賒付。

    計棺本錢七千六百文。

    其錢立票存堂。

    聽其随時自繳。

    并不上門收取。

    如用櫈當交現錢一百四十文。

    凡年在七十以上者。

    不論施賒俱給正号。

     一路斃浮屍。

    向由圖保小甲赴同仁輔元堂具報領棺收殓。

     各憲衙門檔案具在。

    應仍循舊例歸于同仁輔元堂經理。

    倘圖保小甲不遵向章。

    隐匿實情。

    向本堂朦領。

    察出即惟該圖保小甲是問。

     一施棺賒棺。

    無論遠近。

    俱由本堂路口腳夫扛擡。

    立有定例。

    賒棺四百文。

    施棺二百八十文。

    由喪主交堂轉給。

    不得另索上櫈酒資等項。

    如該喪主倩親友自扛者聽。

     一賒棺擡年九月起。

    木價昂貴。

    添設統号。

    今定議正号棺本錢拾二千文。

    副号棺本錢捌千文。

    統号本錢六千文。

     △附南翔振德堂施棺條約 一是局甫經創舉。

    善願如雲。

    因此備棺稍從寬厚。

    并内用紙搪。

    外加黑黝至施出之際。

    每具另給石灰三鬥。

    草紙百張。

    以助殡殓。

    一施棺合成。

    即須搪黝。

    待其幹燥而後應給。

    每遇施出之後即當陸續添辦。

    務使常存廿具。

    以便随時給發。

     一在局司事十人。

    拈定各輪一月。

    凡遇求施者到堂。

    無論風雨寒暑。

    即同來人親詣其所。

    查訪明确。

    然後回堂給發。

    倘有事故無暇。

    即于同侪中轉托代勞。

    以期曆久不懈。

     一捐輸願銀。

    除總捐銀兩随時登冊外。

    其十文願錢。

    遇有施出一号。

    即按冊徧收一次。

    除支給備棺雜項應用外。

    所餘錢文數滿五十千。

    即以存貯在堂司總處生息。

    庶使子母兼權可冀曰漸充裕。

    一切出入細數。

    每年刊印征信錄分閱。

     一集會之法。

    每遇施出一号。

    遍收十文願一次。

    惟新正店鋪尚未開張。

    及歲暮第宅各有正務。

    茲酌以正月二十日起。

    登号收錢。

    十二月二十日停止不收。

    此三十日内到堂求施者。

    照例應給。

    槩不列号。

    或以五十文或百文為一願。

    因地因時可也。

     一備棺施濟。

    原為鳏寡孤獨平素赤貧哀告無門者而設。

    如其親屬勉力可支。

    意存省費。

    僥幸求施者。

    槩不準給。

    代為保領者狥情混報。

    察出議罰充公。

     一向來流丐病斃。

    該圖地保丐頭以席草包褁掩埋。

    今堂中添備薄闆丐棺。

    倘遇乞丐病斃。

    許該圖地保丐頭到堂求施。

    本堂給發一具。

    仍聽其舊冢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