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绮學略第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湘绮翁學業文章,吾昔年跋其遺書,叙述盡矣。
其為《八代詩選》、《唐詩選》,手批《詩經》,開示後生,尤多妙義。
湖南之詩,唐時惟李文山最著,清乾隆時選《全唐詩》,湖外止此一人。
明李文正東陽擅聲台閣,《西涯樂府》尤為擅場。
梁端輯《明三十家詩》,推服文正甚至。
季明則王船山詩特沉雄,外此則湘潭陳鵬年滄洲、張九钺陶園、甯鄉陶汝鼐密庵、新化歐陽兆洛磵東、巴陵毛西垣、道州何紹基東洲,皆奮筆為詩。
曾文正筆力骜雄,實始崇仰山谷。
後進相師成風,義甯陳三立伯嚴最為大家,所著《散原詩存》,大為江西生色。
湘绮學此,始宗陸、謝,拟摹《選》詩,得其神理。
集中如《獨行謠》、《妾薄命》,皆其少作,而《圓明園宮詞》則二十五歲所為也。
門人才弱,多不能學其詩,翁亦戒其門人毋妄學我。
有名者縣人楊承瓒虎公、桂陽夏壽田午诒、陳完夫、衡陽劉異豢龍,皆得其一體。
近體詩所作絕少。
清末翟鴻禨、端方、岑春萱、袁世凱先後罷官,曾廣鈞為《落花四韻》,假湘绮名登報。
廣鈞亦嘗從翁問詩,然氣味不類。
葉德輝訾為優孟衣冠,而甚贊葵園之作為清真雅健。
葵園詩純學杜、蘇,與翁師承固異也。
葉挽翁聯雲:“廿一史林苑争傳,若論系出文中,魏晉六朝無漢學;四十載雲龍相逐,敢曰恥居王後,江河萬古愧唐賢。
”又和其《食瓜詩》,謂驽馬追風,不自知其鈍。
是葉于翁之經學多所譏評,于其詞章則不能稍毀之也。
近日湖南之詩,長沙黃兆枚宇逵《芥滄館集》,亡友益陽曾運乾星笠極稱其工,謂鄉先輩之作能似之者蓋寡。
黃自稱山谷詩孫,亦導源于雙井者也。
湘绮少時與攸縣龍伯臯皞臣、長沙李壽蓉寰仙、武岡鄧彌綸彌之、輔綸葆之号為湘中五子。
彌之有《白香亭集》,名最著。
民國三年,甯鄉程頌萬于大議刻魏源古微堂、何紹基東洲草堂、葆之藻川堂詩,标為《楚南三集》,而未果。
廖大隐《楚風補》、鄧南村《沅湘耆舊集》亦無人赓續為之。
然湘潭羅汝懷研生有《潭雅集》,甯鄉廖基棫次峰有《沩甯詩選》,是在各縣有心人搜集之耳。
嘗論湖南詩人,近世惟漢壽易順鼎石甫其才最高,同時樊雲門、曾重伯皆不能及。
《遊廬山詩》怪偉雄肆,有如天馬騰空,不可控勒,張文襄讀之傾倒。
使能如湘绮翁之好學,至老不倦,則吾未能測其所至也。
附舊作湘绮遺書跋 湖南學術,盛于近世。
明清兩代,乃有四王:船山于《易》尤精,九溪考古最悉,葵園長于史學,湘绮号曰儒宗。
其所論著,于經有《周易說》十一篇,《今古文尚書箋》二十九篇、《詩補箋》二十篇、《禮經箋》十七篇、《周官箋》六篇、《禮記箋》四十六篇、《春秋公羊何氏箋》十一篇、《論語訓》二十篇、《爾雅注》十九篇、《尚書大傳補注》七卷、《夏小正注》一卷、《逸周書注》七卷、《谷梁申義》一卷,于子有《老子注》一卷、《莊予内篇注》七卷《雜篇注》二卷、《墨子注》七十一篇、《鹖冠子注》一篇、《寫定孫子》十三篇,于史有《湘軍志》十六篇、《桂陽州志》十七篇
其為《八代詩選》、《唐詩選》,手批《詩經》,開示後生,尤多妙義。
湖南之詩,唐時惟李文山最著,清乾隆時選《全唐詩》,湖外止此一人。
明李文正東陽擅聲台閣,《西涯樂府》尤為擅場。
梁端輯《明三十家詩》,推服文正甚至。
季明則王船山詩特沉雄,外此則湘潭陳鵬年滄洲、張九钺陶園、甯鄉陶汝鼐密庵、新化歐陽兆洛磵東、巴陵毛西垣、道州何紹基東洲,皆奮筆為詩。
曾文正筆力骜雄,實始崇仰山谷。
後進相師成風,義甯陳三立伯嚴最為大家,所著《散原詩存》,大為江西生色。
湘绮學此,始宗陸、謝,拟摹《選》詩,得其神理。
集中如《獨行謠》、《妾薄命》,皆其少作,而《圓明園宮詞》則二十五歲所為也。
門人才弱,多不能學其詩,翁亦戒其門人毋妄學我。
有名者縣人楊承瓒虎公、桂陽夏壽田午诒、陳完夫、衡陽劉異豢龍,皆得其一體。
近體詩所作絕少。
清末翟鴻禨、端方、岑春萱、袁世凱先後罷官,曾廣鈞為《落花四韻》,假湘绮名登報。
廣鈞亦嘗從翁問詩,然氣味不類。
葉德輝訾為優孟衣冠,而甚贊葵園之作為清真雅健。
葵園詩純學杜、蘇,與翁師承固異也。
葉挽翁聯雲:“廿一史林苑争傳,若論系出文中,魏晉六朝無漢學;四十載雲龍相逐,敢曰恥居王後,江河萬古愧唐賢。
”又和其《食瓜詩》,謂驽馬追風,不自知其鈍。
是葉于翁之經學多所譏評,于其詞章則不能稍毀之也。
近日湖南之詩,長沙黃兆枚宇逵《芥滄館集》,亡友益陽曾運乾星笠極稱其工,謂鄉先輩之作能似之者蓋寡。
黃自稱山谷詩孫,亦導源于雙井者也。
湘绮少時與攸縣龍伯臯皞臣、長沙李壽蓉寰仙、武岡鄧彌綸彌之、輔綸葆之号為湘中五子。
彌之有《白香亭集》,名最著。
民國三年,甯鄉程頌萬于大議刻魏源古微堂、何紹基東洲草堂、葆之藻川堂詩,标為《楚南三集》,而未果。
廖大隐《楚風補》、鄧南村《沅湘耆舊集》亦無人赓續為之。
然湘潭羅汝懷研生有《潭雅集》,甯鄉廖基棫次峰有《沩甯詩選》,是在各縣有心人搜集之耳。
嘗論湖南詩人,近世惟漢壽易順鼎石甫其才最高,同時樊雲門、曾重伯皆不能及。
《遊廬山詩》怪偉雄肆,有如天馬騰空,不可控勒,張文襄讀之傾倒。
使能如湘绮翁之好學,至老不倦,則吾未能測其所至也。
附舊作湘绮遺書跋 湖南學術,盛于近世。
明清兩代,乃有四王:船山于《易》尤精,九溪考古最悉,葵園長于史學,湘绮号曰儒宗。
其所論著,于經有《周易說》十一篇,《今古文尚書箋》二十九篇、《詩補箋》二十篇、《禮經箋》十七篇、《周官箋》六篇、《禮記箋》四十六篇、《春秋公羊何氏箋》十一篇、《論語訓》二十篇、《爾雅注》十九篇、《尚書大傳補注》七卷、《夏小正注》一卷、《逸周書注》七卷、《谷梁申義》一卷,于子有《老子注》一卷、《莊予内篇注》七卷《雜篇注》二卷、《墨子注》七十一篇、《鹖冠子注》一篇、《寫定孫子》十三篇,于史有《湘軍志》十六篇、《桂陽州志》十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