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惠全書卷之三十
關燈
小
中
大
庶政部一
◆庶政部一
總論
條陳興革
訪拿蠹棍
申饬鋪逓
嚴緝私販
承審欽件
額外雜辦
申報災傷
○總論
夫州縣司牧一方、其地方之利弊政事之張弛與夫文飾觀瞻。
愛惜生命罔論巨細纖悉皆當留意經營一利興、地方便受一事之福、一務舉、政理一端之績。
若其期會簿書、勤勞鞅掌。
遂謂吾事已畢。
此外無關考成不複置念。
辟之繕室者。
廳事階除。
為賓客接見之地。
勤施丹艧髹采以博華美之觀。
而私寝燕閑之居。
庖湢牲牢之舍。
任其欹傾滲漏而不之恤一旦梁摧壁壓。
主仆受傷。
牛羊遭殒其為廳事階除之美。
豈能獨存。
而更邀賓客之一顧乎。
故勤其大者。
不可忽其小。
全乎巳者。
尤必及乎物。
苟惟大之克勤。
而小或弗慮。
巳之是究。
而物不為圖、夫事有因其小而适以害其大所謂一星之火。
可以燎原仁有及乎物而正以修乎已所謂一念之善。
可以格天。
為政者、于大小巳物之間。
所當兼務以求福利乎民。
毋緻如繕室者之有待于摧壓可也。
至于為績為善。
豈所敢自計乎鴻今于庶務畧舉十餘條、皆其利弊張弛、觀瞻生命、所當留意者、由是類推之又在 質侯敷治勤民無已之盛心爾 ○條陳興革 夫新官到任、條陳地方利弊、一以除從前之積累。
建本任之新圖又有上司下車之始。
咨訪各屬之所宜興革者。
條晰具詳。
異以知闾閻之休戚。
即其建白。
亦以觇本官之才識然事有宜于此而不宜于彼者。
有宜于今而不宜于後者葢必絜一事之始終久近而深思遠慮罔弗條宜又必訪求最确合紳衿百姓之議而衆見佥同然後為興為革雖或他有所不便陰相阻撓亦毅然行之而不顧何者利為千萬人之所共而不便乃一二人之所獨也故小則可以自行。
大則請之大吏。
或以仰副上官之清問所謂興一事而利及無窮永無後患而剙始者之心乃可大慰也苟或不然、自矜一已之能喜為獨出之見未暇詳求輕舉妄動及其事已更張民之受累反深勢将扞格難行然後悔之靡及不徒滋擾怨乎故與其興事而無益毋甯省事而民安何者見在之害民相安于故常其宕猶為有底方新 之害民共駭于創行其害将更無窮也昔宋慶曆間。
以元昊犯邊、官軍不利、籍陝西之民以為鄉弓手。
使守護鄉裡原為地方防禦計耳。
未幾而盡刺戍邊。
陝民苦累滋甚。
已不堪言後韓魏公建議于陝西義勇、三丁刺一、可益兵二十萬。
以震詟亮祚。
使不敢内侵亦不過一時權宜計也。
且請降敕榜與民約、永不充戍、而司馬光争之不得魏公以為巳在。
夫何憂诏言之不信後不十年而沿邊運饷。
率以為常矣王安石請以常平錢數十萬。
作青苗錢貸之民間。
仿周官國服之制、以收民二分之息民得錢以助耕農。
官得息以資邊饷。
未為法之非善也、不知始以情願而既以抑配。
冐費無償、而廹于催呼鬻産賣妻、殆無虛日夫韓魏公有宋名臣王安石一朝學者。
豈忍有心以累民哉葢。
見其始未及慮其終矜乎獨未肯謀于衆耳宰相謀國之不臧禍流天下司牧謀政之不□禍彌州邑可不慎乎即以近時州縣之公事言之、鴻任郯時、上官奉部文查報開墾荒田、議叙加級即升、鴻思郯民屢遭水旱流亡、及地震壓死人丁之苦、間有新墾、乃複業窮民、以資糊口、而遽即升科。
裡社多端派擾。
則哀澤之鴻。
又将飄羽而去矣。
于是不忍奪百姓之贍養博一已之功名乃具文申報雲、郯地負山瀕河、旱澇頻臻、昔日老荒、彌漫、砂碛、已不可耕、近日逃亡之荒鞠為茂草賦多賠累方今現在招徕俟有主一經複業。
無主情願開墾者。
即行申報、照例起科、郯民聞之、不勝感悅、以為公母不重功名而愛養我民也、未幾忽發投誠官兵、于荒田多處令其安插開墾、部議山東于沂費郯等處、上行一至、郯民震駭無措。
将來占熟棄荒。
争哄無已。
鴻乃具詳曆陳其不便。
且荒田多砂碛不可墾。
就田葢造室廬無地。
兩議居其二。
大中丞以為然遂允詳而止分撥沂費。
民乃免于騷擾。
夫鴻向者具申。
現在招徕開墾。
非盡無主之荒也。
所雲砂碛難耕。
非皆可種之土也。
正若為今日、投誠不可安插地耳。
然後知為地方措意。
貴在虛□而可複為上司申文。
貴在前後相關若止顧敷陳痛切。
一味說煞。
使後之難以轉移。
是未見立言之善而思慮之周也。
若鴻前此所覆、但雲百姓流亡無人開墾、則安插投誠正其宜耳。
雖複極力幹旋。
又安能動上官之聽耶。
夫查報一事猶須前後始終顧慮如此。
況夫興革之大。
豈可輕議而不加審處乎。
更以近時之私例言之、每見州縣新硎自勵務博聲譽以見重
愛惜生命罔論巨細纖悉皆當留意經營一利興、地方便受一事之福、一務舉、政理一端之績。
若其期會簿書、勤勞鞅掌。
遂謂吾事已畢。
此外無關考成不複置念。
辟之繕室者。
廳事階除。
為賓客接見之地。
勤施丹艧髹采以博華美之觀。
而私寝燕閑之居。
庖湢牲牢之舍。
任其欹傾滲漏而不之恤一旦梁摧壁壓。
主仆受傷。
牛羊遭殒其為廳事階除之美。
豈能獨存。
而更邀賓客之一顧乎。
故勤其大者。
不可忽其小。
全乎巳者。
尤必及乎物。
苟惟大之克勤。
而小或弗慮。
巳之是究。
而物不為圖、夫事有因其小而适以害其大所謂一星之火。
可以燎原仁有及乎物而正以修乎已所謂一念之善。
可以格天。
為政者、于大小巳物之間。
所當兼務以求福利乎民。
毋緻如繕室者之有待于摧壓可也。
至于為績為善。
豈所敢自計乎鴻今于庶務畧舉十餘條、皆其利弊張弛、觀瞻生命、所當留意者、由是類推之又在 質侯敷治勤民無已之盛心爾 ○條陳興革 夫新官到任、條陳地方利弊、一以除從前之積累。
建本任之新圖又有上司下車之始。
咨訪各屬之所宜興革者。
條晰具詳。
異以知闾閻之休戚。
即其建白。
亦以觇本官之才識然事有宜于此而不宜于彼者。
有宜于今而不宜于後者葢必絜一事之始終久近而深思遠慮罔弗條宜又必訪求最确合紳衿百姓之議而衆見佥同然後為興為革雖或他有所不便陰相阻撓亦毅然行之而不顧何者利為千萬人之所共而不便乃一二人之所獨也故小則可以自行。
大則請之大吏。
或以仰副上官之清問所謂興一事而利及無窮永無後患而剙始者之心乃可大慰也苟或不然、自矜一已之能喜為獨出之見未暇詳求輕舉妄動及其事已更張民之受累反深勢将扞格難行然後悔之靡及不徒滋擾怨乎故與其興事而無益毋甯省事而民安何者見在之害民相安于故常其宕猶為有底方新 之害民共駭于創行其害将更無窮也昔宋慶曆間。
以元昊犯邊、官軍不利、籍陝西之民以為鄉弓手。
使守護鄉裡原為地方防禦計耳。
未幾而盡刺戍邊。
陝民苦累滋甚。
已不堪言後韓魏公建議于陝西義勇、三丁刺一、可益兵二十萬。
以震詟亮祚。
使不敢内侵亦不過一時權宜計也。
且請降敕榜與民約、永不充戍、而司馬光争之不得魏公以為巳在。
夫何憂诏言之不信後不十年而沿邊運饷。
率以為常矣王安石請以常平錢數十萬。
作青苗錢貸之民間。
仿周官國服之制、以收民二分之息民得錢以助耕農。
官得息以資邊饷。
未為法之非善也、不知始以情願而既以抑配。
冐費無償、而廹于催呼鬻産賣妻、殆無虛日夫韓魏公有宋名臣王安石一朝學者。
豈忍有心以累民哉葢。
見其始未及慮其終矜乎獨未肯謀于衆耳宰相謀國之不臧禍流天下司牧謀政之不□禍彌州邑可不慎乎即以近時州縣之公事言之、鴻任郯時、上官奉部文查報開墾荒田、議叙加級即升、鴻思郯民屢遭水旱流亡、及地震壓死人丁之苦、間有新墾、乃複業窮民、以資糊口、而遽即升科。
裡社多端派擾。
則哀澤之鴻。
又将飄羽而去矣。
于是不忍奪百姓之贍養博一已之功名乃具文申報雲、郯地負山瀕河、旱澇頻臻、昔日老荒、彌漫、砂碛、已不可耕、近日逃亡之荒鞠為茂草賦多賠累方今現在招徕俟有主一經複業。
無主情願開墾者。
即行申報、照例起科、郯民聞之、不勝感悅、以為公母不重功名而愛養我民也、未幾忽發投誠官兵、于荒田多處令其安插開墾、部議山東于沂費郯等處、上行一至、郯民震駭無措。
将來占熟棄荒。
争哄無已。
鴻乃具詳曆陳其不便。
且荒田多砂碛不可墾。
就田葢造室廬無地。
兩議居其二。
大中丞以為然遂允詳而止分撥沂費。
民乃免于騷擾。
夫鴻向者具申。
現在招徕開墾。
非盡無主之荒也。
所雲砂碛難耕。
非皆可種之土也。
正若為今日、投誠不可安插地耳。
然後知為地方措意。
貴在虛□而可複為上司申文。
貴在前後相關若止顧敷陳痛切。
一味說煞。
使後之難以轉移。
是未見立言之善而思慮之周也。
若鴻前此所覆、但雲百姓流亡無人開墾、則安插投誠正其宜耳。
雖複極力幹旋。
又安能動上官之聽耶。
夫查報一事猶須前後始終顧慮如此。
況夫興革之大。
豈可輕議而不加審處乎。
更以近時之私例言之、每見州縣新硎自勵務博聲譽以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