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惠全書卷之二十七

關燈
官生輪派醫治。

    用過藥餌、造冊呈報印官核明設法給與。

    具領存案以醫活人多者給扁獎勵死亡者、令地方呈報、董理驗明、即給棺掩埋、有姓名之人、幹埋所用木牌标記以便他日屍親識認。

    其棺費。

    或預為捐助、鸠工成造。

    以備收殓之用。

    □道路枕籍甚多。

    棺難盡備亦報明屍軀若幹掘叢塜埋之。

    毋令暴□。

    臭腐熏灼。

    厭污天地而染病生人。

    如此流民生死相安。

    亦可忘其轉徙之憂矣。

    若夫八春複還故土其給路費。

    酌其道裡遠近。

    預先請之上台、具疏請動正項、或開加級紀錄、及援納佐貳、準贖免罪之例、分别議叙、其本地方官、察明複業人戶貸以修葺舍宇。

    買雇牛力之資。

    耕播之種。

    俟秋收照數償官免其利息歲不大登、或作兩年完清是 朝廷無民而有民費之于前而補之于後也豈非 賢有司、仰體 皇仁、于區畫饑民。

    無所不用其極者哉。

    然尤其要者赈饑如救焚拯溺本境災民、查明應赈戶口、流來饑民、查明疊至情形、宜一面申報上司請速開倉發帑一面具題赈濟原由務期饑者不流流者不填溝壑如汲黯矯诏發粟。

    以救河内之饑。

    不惟上赦其罪。

    且千古賢之。

    縱即以此獲譴捐一己之功名而救千萬人之性命其所得亦已多矣鴻願地方大吏。

    及司■〈牜支〉諸君先百姓而後功名可也況 聖明在上。

    有不諒其心而嘉予其事乎。

     ○除盜 周禮、荒政其十二、曰除盜賊葢戢暴所以安良也災傷之民救死之心迫而其勢易動若無所以安之則勢将一動而不可以複靜矣阽危之民畏法之心少而其勢易亂若無所以戢之則勢将一亂而不可複止矣夫及其未動必、先。

    謀所以安之之道非施赈恤而平米價無由也欲其不亂必先嚴所以戢之之方非懲偷竊而禁搶糧無由也民當饑荒之際。

    知常平之有積儲也。

    必我饑民散之知父母之有賢侯也。

    必我饑民恤之于是有所系戀而不忍輕去其鄉故其勢常安若倉廪空虛而無積。

    與有積而不聞其議赈、其為父母者。

    方且追呼之是急。

    苛斂之是求而若不知其為荒馑者則其民豈獨流離轉徙而已哉其畏法、之心不勝其救死之心始而鼠竊狗偷。

    既而公行搶奪。

    有司以為饑寒所迫。

    務為小仁而不知禁。

    其奸黠之輩。

    遂無所忌憚糾黨聚衆。

    相率剽刦。

    富家大族。

    俱遭其荼毒。

    而境無甯宇于是始嚴為鈎捕。

    而此輩鳥驚獸駭。

    竄匿山谷盤踞險阻則孽滋禍長。

    又豈一方受害已乎是其勢一動而不可以複靜一亂而不可以複止以其先無安之之道戢之之方也為 賢■〈牜支〉者知之欲嚴。

    盜賊之禁必先為之赈贍使其免于餓殍廪有粟則開以赈之。

    不足則捐己俸以倡勵其僚佐紳衿富庶以輸助之。

    民救死之心既緩。

    稍有偷竊不法必懲之如律無少貸民方以父母之生我者為仁。

    且感之不暇。

    即刑法之加。

    敢有不肅而。

    自儆哉。

    當其赈贍之餘或難繼足。

    而鄉民告籴無所。

    富有積者。

    又貪取厚利而閉之囷。

    緻使饑民環其室而要之。

    否則相與傾廪倒藏。

    懼其衆而莫敢伊何。

    此搶糧之不禁。

    則剽刦之所由來也。

    為 賢■〈牜支〉者知之欲禁搶糧必先勸其富室以恤裡救災為重權其食指之所需、餘則盡粜之民。

    或酌其多寡而貸之然恐其饑民之喧嚣而無制也有司親為監視粜則念其鄉闾稍為減值貸則官為索劵印而付之貸主秋稔官為督償。

    如此富室無虧。

    搶糧之風。

    将不禁而自息矣。

    至于市集所賣之米本處無收、米自騰貴、有司意在利民為之短抑、其價、不許過昂于是積者匿而不售。

    客商以無赢羨。

    又皆裹足不至故米價日益翔踴而小民艱于籴買。

    為賢■〈牜支〉者知之欲平米價必先毋抑市粜官故為出金昂值以售又出示榜之通衢官今發帑照時價買米若幹萬石、以散粜民間。

    其遠商聞之。

    他處既多抑價此獨昂值以售皆将日夜飛挽以至矣米粟來者既多官久不買。

    而聽民以籴。

    則市價之平。

    有同豐獲是移商粟而就利災民不求為抑而價自不能昂也以是知嚴盜賊之本。

    在于施赈恤。

    平米價使民有生之可愛而後能遏其不敢為非防盜賊之流。

    在于禁搶糧。

    懲偷竊使民有法之可畏而後能杜其日滋于暴故鴻所謂籌之于早而毖之于後者。

    深有見于端本澄流之道也。

    苟不究其本。

    惟誅罰之相繩。

    不塞其流或姑息以從事。

    則救死不暇之民。

    既無身家之可戀。

    狂逞不軌之徒。

    又何法令之可加。

    亦止成其一動而不可複靜。

    一亂而不可複止之勢而已矣。

    然後急求所以安戢之不已晚乎。

    故周禮除盜賊而必先之散利。

    其亦有鑒于斯矣。

    若夫嚴守禦而诘、奸宄。

    清保甲而絕邪萌。

    此亦戢之之事殆必見于安之之後乎。

     福惠全書卷之二十七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