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惠全書卷之二十三

關燈


    問其地。

    則曰在此納糧輸稅。

    若莊村失事窩逃。

    彼自難辭。

    以其人隸籍于彼也。

    若道路刼财傷人彼置不問。

    以其地納糧于此也。

    是乃從前忽而不理。

    一旦有事。

    遂爾茫然。

    始追悔之無及。

    不巳晚乎。

    然此猶謂納糧之有據也。

    更有空曠無人之野地。

    或處于兩岐東移一尺則可雲屬彼西移一尺則可雲屬此也以口舌之為憑并無碑表之足據紛紛衆訟。

    推卸靡巳。

    凡過此等又須移關鄰縣。

    訂期會勘明立界石其界石須将兩處并碑不可留尺寸空隙如一碑并寫某州縣南界某州縣北界之類。

    然有事之互争而傷雅。

    孰若無事之預清而共敦鄰好乎。

    四境界址既厘、捕尉攢造清冊報縣、州縣尤須單騎親驗如此、則一州縣之居民土壤。

    悉有定籍可無患意外之釁争矣。

     ○防救失火 火災亦天時人事之大者。

    若忽而不戒将延及多家。

    而預、為禦備之謂何春秋紀司城子□之禦宋災以為備之有素而禦之有方特書以美之為民 司牧者。

    可不于此加之意乎。

    凡城廂阛阓之地、人煙輻辏之所、宜預饬十家長保正等每家門首、各備大水桶一口、麻搭一枝火鈎一杆、其桶可貯水數石者麻搭用杆長丈五六尺者。

    綴以多麻。

    釘以鐵篐。

    火鈎用熟鐵純厚者。

    貫以粗□俱要可用每十家置一雲梯、用長粗木、二根以麻繩絞為梯級闊僅尺餘、使挾之輕便可□屋而升臨時用水濕之使火不燃凡遇火将焚、十家長保正、急傳伍壯齊集、命煙戶丁各持麻搭蘸水撲之并有力者汲水澆之以殺火勢命伍壯中趫捷者。

    緣梯徹火所向小屋。

    下以火鈎大索拉而倒之以斷火道街左右、保正率伍壯、巡止閑雜。

    俾被毀之家。

    服物器具。

    圍而守之乘機搶奪者執之以竊盜論。

    其在城、谕城門謹。

    備僚佐督役于要區以防诘奸宄在廂及村莊、令守外栅者謹出入司瞭者登台瞭望村長莊頭、督丁屬、于要區盤诘往來以備不虞其救火之法亦如之。

     如天時亢旸、風迅火烈、不可向迩、乃取閑廢書一冊下令曰有能撤一屋以斷火道拉一被焚之舍以殺火勢者每人賞錢若幹文。

    急執此書篇為驗。

    如是鹹思邀賞。

    而奮勇争先者有人矣謹按以上十八條、皆保甲中之所必講者其首要在理得其人得其人而事無不舉矣。

    其次在于功罪明賞罰信罪明賞信。

    而人無不樂用矣。

    戢盜逃所以安民。

    勤勸導所以厚俗。

    則獎善舉惡烏容巳乎。

    凡人之恒情。

    莫不勤始而倦終。

    嚴先而解心後。

    若夫保甲、必自始至終無有怠形由先及後不聞需擾則庶幾其能久乎。

    至于賭愽、娼妓、清界、救火、若幹保甲無涉然奸可藏而奸不能诘界可紊而界則累人火不禦而火能耗物何一非損吾百姓之事耶鴻故并歸于保甲。

    而為 司牧者。

    惓惓緻意、焉抑亦願敷天率士鹹登于春台衽席之安而巳耳說者謂、保甲可行于北方。

    而不可行于東南。

    以北方地廣人稀。

    東南地狹人稠故也。

    夫保甲按戶編甲。

    按村編保。

    初無論于地之廣狹也。

    若謂地狹人稠。

    則地非□遠愈覺近而易稽。

    人匪零星。

    益覺多而易守。

    又何東南之不可行乎。

    然鴻嘗觀北方州縣、多無城郭、有亦間多土築、斯豈村莊畏盜。

    而州邑獨不畏賊耶。

    蓋北方之士善鹻。

    燒磚多寙裂無用。

    故惟築不砌耳。

    東南土皆膠固。

    無地不窯。

    且村莊之外。

    每多池沼。

    若幹空隙。

    實以磚垣。

    較之北方鹻碛濠牆。

    不更堅久乎。

    意謂東南之不可行者。

    其弊有二。

    東南賦稅煩重。

    州縣急于期會簿書。

    一切地方利弊。

    俱不暇計。

    以故盜逃疊罹參罰。

    亦付之無可如此因循之弊一東南巨族大家。

    冠葢相望。

    州縣每有興舉。

    凡不便于紳士者。

    辄倡為議論。

    格而不行此畏阻之弊二有此二弊保甲雖善。

    又安有施設之日哉是非才長識贍理刻裕如銳志力行毅然不撓者未可遽語于斯也鴻更欲漁舟埠船。

    一例編保使居民行旅共相安幹高枕而無虞或亦留心政事者之樂聞乎。

    敢并贅之于左、 ○漁埠編保 凡江河湖泊之地、多有漁舟、盈千累百、晝夜取魚、倘遇商船風水不利。

    野泊孤汀。

    或昏暮攢程。

    片帆獨往。

    漁人起意謀财。

    聚艇蜂攢。

    因而戕命。

    飽揚星散匿迹雈葦之中分贓薮澤之内明月蘆花全無蹤影以故恃為長技莫可伊何。

    更、有奸宄之徒、自充三老。

    攬載客商。

    行至寥廓之處。

    遽興殺害之心。

    魚腹埋屍。

    豺兇踞貨。

    高樯冐賈。

    大秤分金少婦凝妝盻斷陌頭柳色哀魂号月空為夢裡歸人似此清平世界。

    甯容魍魉之橫行若是耶。

    夫州縣取魚之地、歲必有課課出于佃、佃出于取魚之人、若無專佃、必有魚戶、鴻以為有佃則責之佃人。

    無佃則責之魚戶。

    如某處漁船若幹、擇家道稍殷老成服衆者。

    為之保長漁船稍大整者。

    為之甲長仍以十船編為一甲、以一十長統之、仍以百船編為一保、以一保正統之、其保正亦擇家道稍殷精壯丁多者為之。

    其編甲悉聽親屬附近者挨編。

    如有畸零船隻。

    并漂白鷹筏之類。

    各就便于某保某甲之後。

    并統之使時相稽察不許為非其船後兩旁用油灰橫寫某字号。

    第某保某甲。

    漁戶某人。

    船尾用白布置小方旗。

    約廣一尺、上寫字如前以為标記不許取。

    落此旗。

    并胡塗。

    船傍油灰字号。

    其字号、如東湖即東字号西湖即西字号之類。

    但各處字号不得相同以緻混雜難查。

    其保長船旗用土黃布保正船旗用紅布俱長二尺書字十長船旗用白布紅邊長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