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惠全書卷之十八

關燈
其罪當浮于盜之上。

    是以人之恨窩。

    更、甚于恨盜但鞫盜獄也。

    必先于鞫窩。

    而盜又喜扳窩以媚官并以媚捕意謂扳殷實。

    則可以稍寬刑掠也。

    所謂以小人而度君子之心。

    究不過為捕役刑胥啟生财之路耳。

    問官于審盜招認時須先谕必供真窩毋得妄扳無辜我若審出妄扳情由。

    定夾爾腿。

    還要真窩。

    則盜知官乃實心為民自不敢妄扳而供真窩矣。

    然作官先生。

    未必都是菩薩。

    捕役未必都是行者。

    若一差拿此人鎖拷嬰身家财半費。

    果系真窩。

    猶為自取。

    苟屬無辜。

    不可憫乎。

    審窩官宜密訊既供官宜密察莫即輕拿。

    須密喚莊地等細問其人素日行為何如若系可疑。

    即同莊地等密拿。

    仍照前取具并無搶奸等弊各甘結存案。

    若問系良民。

    莊地等肯保。

    另差妥役持一小票喚來問話。

    彼心無私曲必即挺然而來。

    觀其詞色安閑其為誣陷可知。

    又須問所扳之盜有何嫌隙。

    若無嫌隙。

    又不相識。

    非夥盜囑扳。

    即捕役唆教。

    宜提本盜訊問明白。

    定将本盜。

    及囑扳之盜。

    大闆重責。

    捕役枷示責革。

    如此真窩照例問拟。

    無辜不緻株累矣。

     △起贓 夫強盜必須以贓為确據故律中雲審有贓證明确及當時現獲者。

    照例即決。

    如贓迹未明。

    招扳續緝。

    涉于疑似者。

    不妨再審。

    正恐冤誣良善無辜而限于大辟也。

    所雲贓證明确與贓迹未明對招扳續緝與當時現獲對夫贓即起獲之贓。

    證即夥供之證。

    贓既起獲證既夥供。

    尚有不明确者乎。

    盜既當時現獲。

    其持械入室。

    非盜而何二者不時處決以其無可疑似也若夫招扳續緝。

    而又贓迹未明。

    保無良善為其所冤誣耶所謂涉于疑似者、以所扳之人巳屬真盜所證之贓未經起獲又安知非其同夥而匿贓不認者乎故又未敢遽信為良民而所當再審者也證與贓二者固并重。

    然贓。

    為尤重。

    證出于同夥之供詞。

    贓本乎事主之失物有贓而無證猶可據贓而定罪有證而無贓未可據證而為盜故律又雲。

    被獲之時。

    夥賊供證明白。

    年久無獲、贓亦花費、夥賊巳決無證者、俱引監候處決則知夥盜雖真無贓可據亦不得照即決之例而減為監候所以重民命而慎疑似也故問官既審出真盜。

    供有真贓。

    為失主報單所有之物。

    便宜實時起獲其贓須訊明本盜在于何處若在其家。

    即從其家照贓起獲若寄頓人家或質之典鋪。

    即從所供人家典鋪照贓起獲、當官、令事主識認原是所失之物即将本贓挂小牌、注明起獲某盜之贓。

    即令本盜照例畫供候拟此則所謂贓證明确。

    無可疑似者矣夫盜關生命重辟。

    安可不以真贓為汲汲乎、 ○事主失單應照刦去之物據實開報以便獲盜起認原贓若朦胧混開倘起獲真贓反系失單所無憑何定罪故于初報時。

    須嚴切曉谕失主【失主認是失單本物須問本物上有何記驗。

    否則或有同様者。

    辄認為贓。

    又屬冤誣。

    】 凡起贓、止照盜供所得失主之物起獲捕役不得借起贓為由。

    沿房搜搶财物。

    甚至奸淫婦女。

    以為盜之财。

    盜之室人皆可取之辱之而無害者不知律内拟罪甚嚴。

    【詳前審盜條】 夫盜以刦财奸、殺乃罹重辟。

    而捕役身自犯之不幾與盜等乎則役為官使、而官不知禁、是縱捕為惡失察之咎。

    夫将誰辭。

    然此猶其在盜家者言也、若其贓寄人家、亦複橫暴如此。

    則一家被強盜之慘數十家被捕役之慘是捕役之害更甚于強盜矣凡遣捕役起贓切須嚴谕禁止更須差同莊地眼看起贓起獲到官須着莊地具結捕役并無前項搶奸等弊。

    如扶同隐庇甘罪結狀并捕役自認甘結存案一則以儆捕役不法。

    一則以免本官受累法甚善也。

    然此并盜家與寄頓之家言也。

    夫寄頓之家、類多盜之親友、俱屬鄉愚、捕役乃敢肆行猖獗、若夫官私典庫、諒必無此、惟需索吓詐、自不能免亦宜嚴禁仍取本典主并無需索吓詐等弊甘結。

    并該捕役甘結存案 ○每見起獲盜贓、不但本贓而衣餙等物緻有多起者則必捕役自搜以至累累也。

    其間有盜家婦人之物。

    或别有上盜之贓。

    但除卻本贓。

    其餘登記暫伫庫内。

    俟定案之後。

    有主給主。

    無主八官若餘贓必問。

    或供系别上盜之贓。

    或本地失主從前未報或鄰封失事本犯漏網隻宜另記口供或密喚失主來問。

    彼恐多事或認小偷。

    或不認物。

    俱不必深究。

    若系鄰封。

    隻宜寫書密問。

    果否彼家有無失事。

    以見寅誼相關斷。

    不可本案之外又添枝蔓附入中文。

    在本地自取駁查。

    在鄰封緻贻審覆。

    未免歸咎所申。

    切須詳慎。

     ○至于贓寄别處或經人買要問本盜、及寄買之人知情與不知情律有故買及寄藏之條若知為盜贓而故買。

    計物坐贓。

    折半科罪知。

    而寄藏。

    減故買一等。

    各罪止杖一百□不知情。

    雖誤買受寄。

    俱不作罪夫寄藏者。

    必其親友熟識。

    苟非親盜素行甯有不知其為知情容或有之若夫貿易多在市集典鋪指貨當銀彼甯計其物所從來哉。

    故律有典買不知情者。

    本贓追取仍于本犯名下追價給主況價猶斷給而豈又問其擅當擅買之罪乎。

    問官隻以獲真贓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