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時代的氣運-2
關燈
小
中
大
與楚辭相契至深。
楚辭有江南的花草與迎神賽會的繁華。
洞庭湖君山娥皇女英的斑竹淚,山海經裏的燭龍這一類傳說,在屈原的「天問」裏多有,詩經裏可沒有。
前幾年在長沙掘出西漢一貴婦人墓裏。
即有一件女袍繡的「天問」裏的龍與日月,李白最喜歡楚辭裏這些的。
還有是他也與屈原一般的不安分,不過屈原的不安分自沉於汨羅江,李白卻是他的人一股氣滿滿的在人間不得安耽,風起的時候他又想飛了,像小蝦。
中國史上有兩件大事,一件是黃河流域文明與淮夷的文明結合,此是到商朝纔完成。
又一件是黃河流域文明與楚民族的文明的結合,此是到了漢朝纔完成。
漢賦是詩經與楚辭的結合。
然而於詩則惟阮籍的詠懷詩中有用楚辭的典故。
雖然如此,六朝的小賦是從宋玉的賦化出的。
於詩,阮籍的是士的文學,尚有民的文學如有名的子夜歌,則顯然是楚辭的情調,但是也詩經化了。
文學的同化真的像風,有這樣自然。
而至李白,纔漢民族的文學與楚人的,總體的生在一起了。
餘人如王維、孟浩然、高適、杜甫都沒有像他這樣。
王維孟浩然高適杜甫他們的還是詩經的多。
思想上,李白的是黃老。
黃帝是漢民族的精神,但尚未名為思想,到了老子的纔是思想。
老子與莊子都是生在漢域楚地的邊境,受兩種文明的激盪,所以出來這樣潑剌新鮮與生在山東的孔子孟子很有不同。
晉人的是老莊思想,少了黃帝的氣魄。
李白才是黃帝打先頭,所以李白的詩比左思、鮑照、高適他們的都更強大,後人連蘇東坡亦在這一點上及不得他。
蘇東坡最佩服李白,他在詩中有雲: 帝遺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謪仙詞 自李白以來千有餘年,卻有一位朱天心寫的「擊壤歌」。
現在有了朱天心,要來說明李白真方便。
第一李白的身材生得不夠高大,不過因為是男人,總比朱天心高些。
有見過李白的人寫他的眼睛好光彩,這使我想起「擊壤歌」裏的小蝦的十三點,自說她的眼睛是圓的,姑娘圓眼睛還好看?其實朱天心的眼睛大大的真是美絕了。
還有世界上最美的就是聰明。
說起李白呵,他到處飲酒遊玩,熱鬧市區與山山水水的鄉下他都玩個不厭,這也隻像小蝦的會遊盪,台北的街道與宜蘭的溪流都好,與愛喫處處地方的名物。
隻是李白沒有一批死黨,他不守在一處,而是一地方一地方的玩過去,到處的地方長官都仰他的名陪他遊宴。
李白是比王維杜甫天下聞名,像朱天文說的淡江的同學都說朱天心。
杜甫比李白,猶如班固比司馬遷,班固對司馬遷有微辭,杜甫部與李白要好。
杜甫的是寫情,李白的則是一股浩然之氣,所以李白的出筆最快,他有許多詩都是在宴席上寫的,別人請他再寫一遍,就又走了樣,兩首都收在集裏,兩首都好。
日本明治天皇也是在臣下的奏疏背面一寫就是一首歌,可惜李白的話有十九都散失了。
因此我想起朱天心寫文章的快法。
仙枝說朱天心「擊壤歌」有一回是一晚寫了一萬字,而沒有一處不精彩。
以前我有一個時期忽然不滿意自己來,李白也讀煩了,覺得它千篇一律,都是寫的飲酒,遊玩,說大話,他說英雄,我可是不要英雄。
後來到了日本,住在東京都世田谷區奧澤時,每出門在站頭等電車時帶一冊小本的李白詩看,看到了秋浦歌十首,纔知其真是寫得平實深至極了。
亦許一樣會有人覺得「擊壤歌」寫來為去無非是寫的遊盪喫東西,動不動就「歲月」、「山川」、「日月」、「名目」。
但這是與我曾有一個時期不滿意李白一樣。
「擊壤歌」我已看到第三遍,一路的句子都想把來加圈。
李白詩比杜甫詩少事情,但是文學不在於此,詩即是比小說少事情的。
杜甫前期的詩,我喜歡他的與高適岑參登慈恩塔詩,後期的詩是以安祿山之亂為界,其代表作是北征。
他對於兵亂的感情完全是正大的,對於朝廷與天下蒼生復興的期待之情也是極切實懇至的,一篇「北征」詩裏處處有開闔迴盪,皆成風景,後人有謂韓愈的「南山」詩可比「北征」,此是不知文學。
「北征」有文心,「南山」隻是文筆。
杜甫還有過三峽謁禹跡祠詩「神功接混茫」,也是很大的。
但李白的詩都不是這些。
李白是天之驕子,他對於世上的事物什麼都高興,又什麼都不平。
他比杜甫早生十年,開元年間是唐朝極太平繁華的時候,皇帝亦優禮他,又有賀之章一班朋友與他在長安讌遊。
當時的長安是西域胡人的商店酒店都有,佛寺道觀官家都來降香,大道約兩邊是楊柳間桃花,花時男女結隊看花,燈節男女結隊看燈,李白不比杜甫的是小官,他一生到處有人一淘鬨,像小蝦的慷慨豪貴,他會有何不樂,頂多也不過是像小蝦的無端又哭濕了一條紅磚路罷了,而他的詩卻曰、「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而的確也是隻有是他這樣的意氣,纔盛世亦可以長保持新鮮。
而他就在遊玩而過潼關時救了軍營失火被問罪的營官郭子儀,是潼關的鎮守司令官哥舒翰聽說李白經過設宴招待他,他與哥舒翰說了,郭子儀纔留得一條命後來做了為唐朝平安史之亂的兵馬大元帥。
這就是李白式的,不是杜甫式的。
安祿山之亂,玄宗幸蜀,太子在靈武收兵討賊,其時道路不通,永王璘在江南亦出兵巡王,李白方遊廬山,遂入其軍中。
而其後成了永王逆案,李白得郭子儀免冠替他贖罪,始得減輕流夜郎,未至即赦回。
他流夜郎去時,路中地方官招宴,赦回時又地方官招宴,這一段期間他寫給人家的詩都是稱冤不平。
讀他在永王軍中時作的「永王東巡歌」十一首,與「上皇西巡南京(四川成都)歌」十首,最是響亮熱心。
天道糊塗而不爽,李白的事不是一句話可以言明,但是我絕對相信他。
他可以不要辯,他的辯亦是糊塗而不爽,像天道不言,卻來鳥聲叫得糊塗。
他的辯隻是不平,他是對盛世也不平,對亂世亦不平。
真真的要從亂世開出治世,也隻有靠這股氣,不能靠杜甫詩裏那樣的情理。
詩必有浩然之氣。
※士弱民猶強 文學有節氣,如五月的竹筍,頭一批出來的頂好,末後的就差了。
茄子初上
楚辭有江南的花草與迎神賽會的繁華。
洞庭湖君山娥皇女英的斑竹淚,山海經裏的燭龍這一類傳說,在屈原的「天問」裏多有,詩經裏可沒有。
前幾年在長沙掘出西漢一貴婦人墓裏。
即有一件女袍繡的「天問」裏的龍與日月,李白最喜歡楚辭裏這些的。
還有是他也與屈原一般的不安分,不過屈原的不安分自沉於汨羅江,李白卻是他的人一股氣滿滿的在人間不得安耽,風起的時候他又想飛了,像小蝦。
中國史上有兩件大事,一件是黃河流域文明與淮夷的文明結合,此是到商朝纔完成。
又一件是黃河流域文明與楚民族的文明的結合,此是到了漢朝纔完成。
漢賦是詩經與楚辭的結合。
然而於詩則惟阮籍的詠懷詩中有用楚辭的典故。
雖然如此,六朝的小賦是從宋玉的賦化出的。
於詩,阮籍的是士的文學,尚有民的文學如有名的子夜歌,則顯然是楚辭的情調,但是也詩經化了。
文學的同化真的像風,有這樣自然。
而至李白,纔漢民族的文學與楚人的,總體的生在一起了。
餘人如王維、孟浩然、高適、杜甫都沒有像他這樣。
王維孟浩然高適杜甫他們的還是詩經的多。
思想上,李白的是黃老。
黃帝是漢民族的精神,但尚未名為思想,到了老子的纔是思想。
老子與莊子都是生在漢域楚地的邊境,受兩種文明的激盪,所以出來這樣潑剌新鮮與生在山東的孔子孟子很有不同。
晉人的是老莊思想,少了黃帝的氣魄。
李白才是黃帝打先頭,所以李白的詩比左思、鮑照、高適他們的都更強大,後人連蘇東坡亦在這一點上及不得他。
蘇東坡最佩服李白,他在詩中有雲: 帝遺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謪仙詞 自李白以來千有餘年,卻有一位朱天心寫的「擊壤歌」。
現在有了朱天心,要來說明李白真方便。
第一李白的身材生得不夠高大,不過因為是男人,總比朱天心高些。
有見過李白的人寫他的眼睛好光彩,這使我想起「擊壤歌」裏的小蝦的十三點,自說她的眼睛是圓的,姑娘圓眼睛還好看?其實朱天心的眼睛大大的真是美絕了。
還有世界上最美的就是聰明。
說起李白呵,他到處飲酒遊玩,熱鬧市區與山山水水的鄉下他都玩個不厭,這也隻像小蝦的會遊盪,台北的街道與宜蘭的溪流都好,與愛喫處處地方的名物。
隻是李白沒有一批死黨,他不守在一處,而是一地方一地方的玩過去,到處的地方長官都仰他的名陪他遊宴。
李白是比王維杜甫天下聞名,像朱天文說的淡江的同學都說朱天心。
杜甫比李白,猶如班固比司馬遷,班固對司馬遷有微辭,杜甫部與李白要好。
杜甫的是寫情,李白的則是一股浩然之氣,所以李白的出筆最快,他有許多詩都是在宴席上寫的,別人請他再寫一遍,就又走了樣,兩首都收在集裏,兩首都好。
日本明治天皇也是在臣下的奏疏背面一寫就是一首歌,可惜李白的話有十九都散失了。
因此我想起朱天心寫文章的快法。
仙枝說朱天心「擊壤歌」有一回是一晚寫了一萬字,而沒有一處不精彩。
以前我有一個時期忽然不滿意自己來,李白也讀煩了,覺得它千篇一律,都是寫的飲酒,遊玩,說大話,他說英雄,我可是不要英雄。
後來到了日本,住在東京都世田谷區奧澤時,每出門在站頭等電車時帶一冊小本的李白詩看,看到了秋浦歌十首,纔知其真是寫得平實深至極了。
亦許一樣會有人覺得「擊壤歌」寫來為去無非是寫的遊盪喫東西,動不動就「歲月」、「山川」、「日月」、「名目」。
但這是與我曾有一個時期不滿意李白一樣。
「擊壤歌」我已看到第三遍,一路的句子都想把來加圈。
李白詩比杜甫詩少事情,但是文學不在於此,詩即是比小說少事情的。
杜甫前期的詩,我喜歡他的與高適岑參登慈恩塔詩,後期的詩是以安祿山之亂為界,其代表作是北征。
他對於兵亂的感情完全是正大的,對於朝廷與天下蒼生復興的期待之情也是極切實懇至的,一篇「北征」詩裏處處有開闔迴盪,皆成風景,後人有謂韓愈的「南山」詩可比「北征」,此是不知文學。
「北征」有文心,「南山」隻是文筆。
杜甫還有過三峽謁禹跡祠詩「神功接混茫」,也是很大的。
但李白的詩都不是這些。
李白是天之驕子,他對於世上的事物什麼都高興,又什麼都不平。
他比杜甫早生十年,開元年間是唐朝極太平繁華的時候,皇帝亦優禮他,又有賀之章一班朋友與他在長安讌遊。
當時的長安是西域胡人的商店酒店都有,佛寺道觀官家都來降香,大道約兩邊是楊柳間桃花,花時男女結隊看花,燈節男女結隊看燈,李白不比杜甫的是小官,他一生到處有人一淘鬨,像小蝦的慷慨豪貴,他會有何不樂,頂多也不過是像小蝦的無端又哭濕了一條紅磚路罷了,而他的詩卻曰、「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而的確也是隻有是他這樣的意氣,纔盛世亦可以長保持新鮮。
而他就在遊玩而過潼關時救了軍營失火被問罪的營官郭子儀,是潼關的鎮守司令官哥舒翰聽說李白經過設宴招待他,他與哥舒翰說了,郭子儀纔留得一條命後來做了為唐朝平安史之亂的兵馬大元帥。
這就是李白式的,不是杜甫式的。
安祿山之亂,玄宗幸蜀,太子在靈武收兵討賊,其時道路不通,永王璘在江南亦出兵巡王,李白方遊廬山,遂入其軍中。
而其後成了永王逆案,李白得郭子儀免冠替他贖罪,始得減輕流夜郎,未至即赦回。
他流夜郎去時,路中地方官招宴,赦回時又地方官招宴,這一段期間他寫給人家的詩都是稱冤不平。
讀他在永王軍中時作的「永王東巡歌」十一首,與「上皇西巡南京(四川成都)歌」十首,最是響亮熱心。
天道糊塗而不爽,李白的事不是一句話可以言明,但是我絕對相信他。
他可以不要辯,他的辯亦是糊塗而不爽,像天道不言,卻來鳥聲叫得糊塗。
他的辯隻是不平,他是對盛世也不平,對亂世亦不平。
真真的要從亂世開出治世,也隻有靠這股氣,不能靠杜甫詩裏那樣的情理。
詩必有浩然之氣。
※士弱民猶強 文學有節氣,如五月的竹筍,頭一批出來的頂好,末後的就差了。
茄子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