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文藝的真功用
關燈
小
中
大
我在上節說,我相信文藝有用處,但不贊成把文學流于淺薄的實用。
那麼文藝的功用何在呢? 我國從來對于文藝,有的認作勸懲的手段,有的認作茶餘酒後的消遣。
前者屬于低級的人生派的見解,後者屬于低級的藝術派的見解,都不足表出文藝的真功用。
在這裡,為要顯明文藝的真功用,敢先試作一番玄談。
莊子有所謂“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的話,凡是實用的東西,大概其用處都很狹窄,被局限于某方面的。
舉例說,筆可以寫字作畫,但其用隻是寫字作畫而已,金雞納霜可以愈瘧,但其用隻是愈瘧而已。
反之,用的範圍很廣的東西,因為說不盡其用處的緣故,一看就反如無用。
莊子所說的“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當是這個意思。
我們不願把文藝當作勸懲的工具者,并非說文藝無勸懲的功用,乃是不願把其功用但局限于勸懲上的緣故。
不願把文藝當作茶餘酒後的消遣者,并非說文藝無消遣的功用,乃是不願把其功用但局限于消遣的緣故。
在終日打算盤的商人、弄權術過活的政治匠等實利觀念很重的人的眼裡,文藝也許是無用的東西,是所謂“饑不可以為食,寒不可以為衣”的。
而這無用的文藝,卻自古至今未曾消滅,俨然當作人生社會的一現象而存在,究不能不說是奇怪之至的事了。
文藝的用是無用之用。
它關涉于全人生,所以不應局限了說何處有用。
功利實利的所謂用,是足以亵渎文藝的大用的。
“無用之用”究不免是一種玄談,諸君或許未能滿足。
我在這裡非具體地說出文藝的功用不可。
但如果過于具體地說,就又難免有局限在一隅的毛病。
為避免這困難計,請諸君勿忘此玄談。
讀過科學史的人,想知道科學起于驚異之念的吧。
文藝亦起于驚異之念。
所謂大作家者,就是有驚人的敏感,能對自然人生起驚異的人。
他們能從平凡之中找出非凡,換言之,就是能擺脫了一切的舊習慣、舊制度、舊權威,用了小兒似地新清的眼與心,對于外物處處感覺驚異。
他們的作品,就是這驚異的表出而已。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襟。
遍身羅绮者,不是養蠶人。
這是張俞的一首小詩,多少有着宣傳色彩,原并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作品,但我們可借了說明上面的話。
隻要入城市的,誰也常見到遍身羅绮的人們,但常人大概對于遍身羅绮的人們不曾養蠶的這明白的事實,不發生疑問,以為他們八字好,祖墳風水好,當然可以着羅绮,并無足奇,就忽略過去了。
張俞卻見了感到矛盾,把這矛盾用了詩形表出,這就是張俞所以為詩人的地方。
人生所最難堪的,恐怕要算對于生活感到厭倦了吧。
這厭倦之成,由于對外物不感到新趣味新意義。
小兒的所以無厭倦之感者,就是因為小兒眼中看去什麼都新鮮的緣故。
我們如果到了什麼都覺得“不過如此”“呒啥道理”
那麼文藝的功用何在呢? 我國從來對于文藝,有的認作勸懲的手段,有的認作茶餘酒後的消遣。
前者屬于低級的人生派的見解,後者屬于低級的藝術派的見解,都不足表出文藝的真功用。
在這裡,為要顯明文藝的真功用,敢先試作一番玄談。
莊子有所謂“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的話,凡是實用的東西,大概其用處都很狹窄,被局限于某方面的。
舉例說,筆可以寫字作畫,但其用隻是寫字作畫而已,金雞納霜可以愈瘧,但其用隻是愈瘧而已。
反之,用的範圍很廣的東西,因為說不盡其用處的緣故,一看就反如無用。
莊子所說的“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當是這個意思。
我們不願把文藝當作勸懲的工具者,并非說文藝無勸懲的功用,乃是不願把其功用但局限于勸懲上的緣故。
不願把文藝當作茶餘酒後的消遣者,并非說文藝無消遣的功用,乃是不願把其功用但局限于消遣的緣故。
在終日打算盤的商人、弄權術過活的政治匠等實利觀念很重的人的眼裡,文藝也許是無用的東西,是所謂“饑不可以為食,寒不可以為衣”的。
而這無用的文藝,卻自古至今未曾消滅,俨然當作人生社會的一現象而存在,究不能不說是奇怪之至的事了。
文藝的用是無用之用。
它關涉于全人生,所以不應局限了說何處有用。
功利實利的所謂用,是足以亵渎文藝的大用的。
“無用之用”究不免是一種玄談,諸君或許未能滿足。
我在這裡非具體地說出文藝的功用不可。
但如果過于具體地說,就又難免有局限在一隅的毛病。
為避免這困難計,請諸君勿忘此玄談。
讀過科學史的人,想知道科學起于驚異之念的吧。
文藝亦起于驚異之念。
所謂大作家者,就是有驚人的敏感,能對自然人生起驚異的人。
他們能從平凡之中找出非凡,換言之,就是能擺脫了一切的舊習慣、舊制度、舊權威,用了小兒似地新清的眼與心,對于外物處處感覺驚異。
他們的作品,就是這驚異的表出而已。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襟。
遍身羅绮者,不是養蠶人。
這是張俞的一首小詩,多少有着宣傳色彩,原并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作品,但我們可借了說明上面的話。
隻要入城市的,誰也常見到遍身羅绮的人們,但常人大概對于遍身羅绮的人們不曾養蠶的這明白的事實,不發生疑問,以為他們八字好,祖墳風水好,當然可以着羅绮,并無足奇,就忽略過去了。
張俞卻見了感到矛盾,把這矛盾用了詩形表出,這就是張俞所以為詩人的地方。
人生所最難堪的,恐怕要算對于生活感到厭倦了吧。
這厭倦之成,由于對外物不感到新趣味新意義。
小兒的所以無厭倦之感者,就是因為小兒眼中看去什麼都新鮮的緣故。
我們如果到了什麼都覺得“不過如此”“呒啥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