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田畫跋

關燈
清 恽格 畫有用苔者,有無苔者。

    苔為草痕石迹,或亦非石非草。

    卻似有此一片,便應有此一點。

    譬之人有眼,通體皆虛。

    究竟通體皆虛,不獨在眼,然而離眼不可也。

     文徵仲述古雲:看吳仲圭畫,當于密處求疏;看倪雲林畫,當于疏處求密。

    家香山翁每愛此語,嘗謂此古人眼光铄破四天下處。

    餘則更進而反之曰:須疏處用疏,密處加密。

    合兩公神趣而參取之,則兩公參用合一之元微也。

     筆筆有天際真人想,一絲塵垢,便無下筆處。

    古人筆法淵源,其最不同處,最多相合。

    李北海雲:似我者病。

    正以不同處同,不似求似。

    同與似者,皆病也。

     香山翁曰:須知千樹萬樹,無一筆是樹;千山萬山,無一筆是山;千筆萬筆,無一筆是筆。

    有處恰是無,無處恰有,所以為逸。

     氣韻自然,虛實相生,此董巨神髓也。

    知其解者,旦暮遇之。

     皴染不到處,雖古人至此束手矣。

     雲林樹法,分明如指上螺,四面俱有。

    苔法皴法,多于人所不見處着意。

     今人用心,在有筆墨處;古人用心,在無筆墨處。

    倘能于筆墨不到處,觀古人用心,庶幾拟議神明,進乎技已。

     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妝,冬山如睡。

    四山之意,山不能言,人能言之。

    秋令人悲,又能令人思。

    寫秋者必得可悲可思之意,而後能為之。

    不然,不若聽寒蟬與蟋蟀鳴也。

     三日不搦管,則鄙吝複萌,正庾開府所謂昏昏索索時矣。

     逸品其意難言之矣,殆如盧敖之遊太清,列子之禦冷風也。

    其景則三闾大夫之江潭也,其筆墨如子龍之梨花槍,公孫大娘之劍器。

    人見其梨花龍翔,而不見其人與槍劍也。

     畫以簡貴為尚。

    簡之入微,則洗盡塵滓,獨存孤迥,煙鬟翠黛,斂容而退矣。

     高逸一種,不必以筆墨繁簡論。

    如於越之六千君子,田橫之五百人,東漢之顧廚俊及,豈厭其多?如披裘公人不知其姓名,夷叔獨行西山,維摩诘卧毗耶,惟設一榻,豈厭其少?雙凫乘雁之集河濱,不可以筆墨繁簡論也。

    然其命意大谛,如應曜隐淮上,與四皓同征而不出;摯峻在汧山,司馬遷以書招之不從;魏邵入牛牢,立志不與光武交。

    正所謂沒蹤迹處,潛身于此,想其高逸,庶幾得之。

     宋法刻畫,而元變化。

    然變化本由于刻畫,妙在相參而無礙。

    習之者視為歧而二之,此世人迷境。

    如程、李用兵,寬嚴易路。

    然李将軍何難于刁鬥,程不識不妨于野戰。

    顧神明變化何如耳。

     方圓畫不俱成,左右視不并見,此《論衡》之說。

    獨山水不然。

    畫方不可離圓,視左不可離右,此造化之妙。

    文人筆端,不妨左無不宜,右無不有。

     《易林》雲:“幽思約帶。

    ”古詩雲:“衣帶日以緩。

    ”《易林》雲:“解我胸舂。

    ”古詩雲:“憂心如搗。

    ”用句用字,俱相當而成妙用。

    筆變化,亦宜師之。

    不可不思之。

     筆墨本無情,不可使運筆墨者無情;作畫在攝情,不可使鑒畫者不生情。

     古人論詩曰:“詩罷有餘地。

    ”謂言簡而意無窮也。

    如上官昭容稱沈詩:“不愁明月盡,還有夜珠來”是也。

    畫之簡者類是。

    東坡雲:“此竹數寸耳,有尋丈之勢。

    ”畫之簡者,不獨有其勢,而實有其理。

     清如水碧,潔如霜露。

    輕賤世俗,獨立高步。

    此仲長子《昌言》也。

    餘謂畫亦當時作此想。

     當謂天下為人,不可使人疑。

    惟畫理當使人疑,又當使人疑而得之。

     群必求同,同群必相叫,相叫必于荒天古木。

    此畫中所謂意也。

     寂莫無可奈何之境,最宜入想,亟宜着筆。

    所謂天際真人,非鹿鹿塵埃泥滓中人,所可與言也。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造化之理,至靜至深。

    即此靜深,豈潦草點墨可竟? 宋人謂:能到古人不用心處。

    又曰:寫意畫兩語最微,而又最能誤人。

    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處;不知如何用意,乃為寫意。

     幽情秀骨;思在天外,使人不敢以凡筆相贈。

    山林畏佳,大木百圍可圖也。

    萬竅怒号,激謞叱吸,叫謗突咬,調調刁刁,則不可圖也。

    于不可圖而圖之,惟隐幾而聞天籁。

     山從筆轉,水向墨流。

    得其一脔,直欲垂涎十日。

     妙在平澹,而奇不能過也。

    妙在淺近,而遠不能過也。

    妙在一水一石,而千崖萬壑不能過也。

    妙在一筆,而衆家服習不能過也。

     魏雲如鼠,越雲如龍,荊雲如犬,秦雲如美人,宋雲如車,魯雲如馬。

    畫雲者雖不必似之,然當師其意。

     作畫須優入古人法度中,縱橫恣肆,方能脫落時徑,洗發新趣也。

     餘嘗有詩題魯得之竹雲:“倪迂畫竹不似竹,魯生下筆能破俗。

    ”言畫竹當有逸氣也。

     董宗伯雲:畫石之法,曰瘦透漏。

    看石亦然。

    即以玩石法畫石乃得之。

     石谷子雲:畫石欲靈活,忌闆刻。

    用筆飛舞不滞,則靈活矣。

     筆墨可知也,天機不可知也。

    規矩可得也,氣韻不可得也。

    以可知可得者,求夫不可知與不可得者,豈易為力哉!昔人去我遠矣,謀吾可知,而得者則已矣。

     李成、範華原,始作寒林。

    東坡所謂根莖牙角,幻化無窮,未始相襲。

    而乃當其處,合于天造,宜于人事者也。

    無墨池研臼之功,便欲追蹤上古,其不為郢匠所笑,而贻賤工血指之譏者鮮矣。

     古人用筆,極塞實處,愈見虛靈。

    今人布置一角,已見繁缛。

    虛處實則通體皆靈,愈多而愈不厭,玩此可想昔人慘澹經營之妙。

     川濑氤氲之氣,林風蒼翠之色,正須澄懷觀道,靜以求之。

    若徒索于毫末間者離矣。

     凡觀名迹,先論神氣。

    以神氣辨時代,審源流,考先匠,始能畫一而無失。

    南宋首出,惟推北苑。

    北苑嫡派,獨推巨然。

    北苑骨法,至巨公而該備,故董、巨并稱焉。

    巨公又小變師法,行筆取勢,漸入闊遠,以闊遠通其沉厚,故巨公不為師法所掩,而定後世之宗。

    巨公至今數百年,遺墨流傳人間者少。

    單行尺幅,價重連城,何況長卷?尋常樹石布置,已不易覯,何況萬裡長江?則此卷為巨公生平傑作無疑也。

    自汶峨濫觞,以至金焦,流宗東會,所謂網絡群流,呼吸萬裡,非足迹所曆,目領神會如巨公者,豈易為力哉!宋代擅名江景,有燕文貴,江參。

    然燕喜點綴,失之細碎;江法雄秀,失之刻畫。

    以視巨公,燕則格卑,江為體弱。

    論其神氣,尚隔一塵。

    夫寫江流一派水耳,縱廣盈尺間,水勢澎湃所激蕩者,宜無餘地。

    其間為層峰疊嶺,吞雲靡霧,涉目多景,變幻不窮,斯為驚絕。

    至于城郭樓台,水村漁舍,關梁估船,約略畢具。

    猶有五代名賢之風,蓋研深于北苑而加密矣。

    今世所存北苑橫卷有三,一為潇湘圖,一為夏口待渡,一為夏山卷,皆丈餘,景塞實無空虛之趣。

    若此長卷,觀其布置,足稱智過于師,謂非天下之奇迹耶!此卷昔為衣白鄒先生所藏,今歸楊氏,江上禦史,王山人石谷輩。

    商确時代源流,因為辨識考定如此。

    偶一披玩,忽如寄身荒崖邃谷,寂寞無人之境。

    樹色離披,澗路盤折,景不盈尺,遊目無窮。

    自非凝神獨照,上接古人,得筆先之機,研象外之趣者,未易臻此。

     不落畦徑,謂之士氣;不入時趨,謂之逸格。

    其創制風流,昉于二米,盛于元季,泛濫明初。

    稱其筆墨,則以逸宕為上;咀其風味,則以幽澹為工。

    雖離方遁圓,而極妍盡态。

    故蕩以孤弦,和以太羹,憩于阆風之上,泳于泬寥之野。

    斯可想其神趣也。

     作畫須有解衣盤礴,旁若無人意。

    然後化機在手,元氣狼藉。

    不為先匠所拘,而遊于法度之外矣。

    出入風雨,卷舒蒼翠,模崖範壑,曲折中機。

    惟有成風之技,乃緻冥通之奇。

    可以悅澤神風,陶鑄性器。

    今人畫雪,必以墨漬其外,粉刷其内。

    惟見缣素間着紛墨耳,豈複有雪哉! 偶論畫雪,須得寒凝淩競之意。

    長林深峭,澗道人煙,攝入渾茫,遊于沕穆。

    其象凜冽,其光黯慘。

    披拂層曲,循境涉趣。

    岩氣浮于幾席,勁飙發于豪末。

    得其神迹,以式造化。

    斯可喻于雪矣。

     高簡非淺也,郁密非深也。

    以簡為淺,則迂老必見笑于王蒙;以密為深,則仲圭遂阙清疏一格。

     意貴乎遠,不靜不遠也;境貴乎深,不曲不深也。

    一勺水亦有曲處,一片石亦有深處。

    絕俗故遠,天遊故靜。

    古人雲:咫尺之内,便覺萬裡為遙。

    其意安在?無公天機幽妙,倘能于所謂靜者深者得意焉,便足駕黃王而上矣。

     作畫至于無筆墨痕者化矣,而觀者往往勿能知也。

    王嫱麗姬,人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糜鹿見之決驟。

    又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語雲:射較一镞,奕角一着。

    勝人處正不在多。

     昔人雲:牡丹須着以翠樓金屋,玉砌雕廊,白鼻猧兒,紫絲步障,丹青團扇,绀綠鼎彜。

    詞客書素練而飛觞,美人拭紅绡而度曲。

    不然,措大之窮賞耳。

    餘謂不然。

    西子未入吳,夜來不進魏,邢夫人衣故衣,飛燕近射鳥者,當不以窮約,減其豐姿。

    粗服亂頭,愈見妍雅,羅纨不禦,何傷國色。

    若非必踏蓮華,營金屋,刻玉人,此绮豔之餘波,淫靡之積習。

    非所拟議于藐姑之仙子,宋玉之東家也。

     貫道師巨然,筆力雄厚,但過于刻畫,未免傷韻。

    餘欲以秀潤之筆,化其縱橫,然正未易言也。

     黃鶴山樵,秋山蕭寺本,生平所見,此為第一。

    畫紅樹最秾麗,而古澹之色黯然在紙墨外。

    真無言之師,因用其法。

     高逸一種,蓋欲脫盡縱橫習氣,澹然天真。

    所謂無意為文乃佳,故以逸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