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茅危言
關燈
小
中
大
曩讀《亞東時報》有題《草茅危言》者,日本深山虎太郎君所撰,為篇凡三,曰《民權》,曰《共治》,曰《君權》,皆源本泰西碩儒政體之論,切中中國時病者,因錄其全文于下。
民權篇 民受生于天,天賦之以能力,使之博碩豐大,以遂厥生,于是有民權焉。
民權者,君不能奪之臣,父不能奪之子,兄不能奪之弟,夫不能奪之婦,是猶水之于魚,養氣之于鳥獸,土壤之于草木。
故其在一人,保斯權而不失,是為全天;其在國家,重斯權而不侵,是為順天。
勿能保,于天則為棄,疾視而侵之,于天則為背,全順者受其福,而背棄者集其殃。
何者?民與權俱起,其源在乎政府以前,彼憲法雲,律令雲,特所以維持之,使無失墜,非有憲法、律令而後有民權也。
故國人皆曰政府可設,而後政府設,國人皆曰政府可廢,而後政府廢,國人皆曰憲法、律令可行,而後憲法、律令行,國人皆曰憲法、律令可革,而後憲法、律令革。
國家大事措施得失,阖四境之民平議而行,其權盛矣。
唯人心之不同,利害交錯,莫能畫一,且各有生産作業,不能親政,為古今通患,于是立賢者,以為之王,以為之輔相,假之以柄,以整齊天下。
故君相之權,固假之萬民,非自有其權也。
柳宗元曰:“吏于上者,民之役而非以役民而已。
”西人之諺曰:“官吏者,天下之公仆也。
”若以民之役役民,以奴仆鞭箠其主人,則不倫孰大于是。
餘竊觀中國古聖賢創業垂訓,俱合于泰西民權之宗旨,蓋公理無東西,而大道無古今,凡有血氣,其積思所至均也。
堯、舜官天下,求賢禅讓,何與美利堅合衆國公舉總統之制類也。
湯、武順天應人,以放伐獨夫,代膺大位,何與歐洲列國之民迫其政府更革政治類也。
孔子對哀公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孟轲以“君為輕,民為貴”發明民權,豈有彰明較著于此者哉?意者孔、孟之時,距三代不遠,堯、舜之道布在方策,令夫一聖一賢,得志于當時,有所成就,蓋有難測者矣。
惜乎,後世昧于聖哲本旨,不能擴充闡明以成太平,至于大道晦冥,冠履倒置。
自秦漢以降,淪胥至今,風氣之不開,紀綱之不肅,國本之不固,宮闱之不清,民力之不厚,士氣之不振。
是由上有背天之政府,而無順天之君;下有棄天之人,而無敬天之民。
今欲舉秦漢以來積敝,摧陷而廓清之,以舉自強維新之政,則必自恢複民權始。
共治篇 古今東西,一治一亂,盛衰之變,不能百年。
今歐美諸邦日跻富強隆治之域,國運蒸蒸乎不知其艾期。
是其故何也?不治民而與民共治也。
曷言乎治民也?專制為治,獨裁為政,有賢明之君在上,則國富兵強,有暗愚之君在上,則國貧兵弱。
所謂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盛衰興亡之幾系在一人,自古賢君少而暗主多,此所以東洋諸國常不振也。
曷言乎與民共治也?公議為治,集思為政,舉國中之良,選而委以政焉,故雖有幽、厲不能行其暴,雖有管、蔡不能逞其奸。
盛衰興亡,與一國人心相表裡,此所以泰西諸國近大
民權篇 民受生于天,天賦之以能力,使之博碩豐大,以遂厥生,于是有民權焉。
民權者,君不能奪之臣,父不能奪之子,兄不能奪之弟,夫不能奪之婦,是猶水之于魚,養氣之于鳥獸,土壤之于草木。
故其在一人,保斯權而不失,是為全天;其在國家,重斯權而不侵,是為順天。
勿能保,于天則為棄,疾視而侵之,于天則為背,全順者受其福,而背棄者集其殃。
何者?民與權俱起,其源在乎政府以前,彼憲法雲,律令雲,特所以維持之,使無失墜,非有憲法、律令而後有民權也。
故國人皆曰政府可設,而後政府設,國人皆曰政府可廢,而後政府廢,國人皆曰憲法、律令可行,而後憲法、律令行,國人皆曰憲法、律令可革,而後憲法、律令革。
國家大事措施得失,阖四境之民平議而行,其權盛矣。
唯人心之不同,利害交錯,莫能畫一,且各有生産作業,不能親政,為古今通患,于是立賢者,以為之王,以為之輔相,假之以柄,以整齊天下。
故君相之權,固假之萬民,非自有其權也。
柳宗元曰:“吏于上者,民之役而非以役民而已。
”西人之諺曰:“官吏者,天下之公仆也。
”若以民之役役民,以奴仆鞭箠其主人,則不倫孰大于是。
餘竊觀中國古聖賢創業垂訓,俱合于泰西民權之宗旨,蓋公理無東西,而大道無古今,凡有血氣,其積思所至均也。
堯、舜官天下,求賢禅讓,何與美利堅合衆國公舉總統之制類也。
湯、武順天應人,以放伐獨夫,代膺大位,何與歐洲列國之民迫其政府更革政治類也。
孔子對哀公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孟轲以“君為輕,民為貴”發明民權,豈有彰明較著于此者哉?意者孔、孟之時,距三代不遠,堯、舜之道布在方策,令夫一聖一賢,得志于當時,有所成就,蓋有難測者矣。
惜乎,後世昧于聖哲本旨,不能擴充闡明以成太平,至于大道晦冥,冠履倒置。
自秦漢以降,淪胥至今,風氣之不開,紀綱之不肅,國本之不固,宮闱之不清,民力之不厚,士氣之不振。
是由上有背天之政府,而無順天之君;下有棄天之人,而無敬天之民。
今欲舉秦漢以來積敝,摧陷而廓清之,以舉自強維新之政,則必自恢複民權始。
共治篇 古今東西,一治一亂,盛衰之變,不能百年。
今歐美諸邦日跻富強隆治之域,國運蒸蒸乎不知其艾期。
是其故何也?不治民而與民共治也。
曷言乎治民也?專制為治,獨裁為政,有賢明之君在上,則國富兵強,有暗愚之君在上,則國貧兵弱。
所謂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盛衰興亡之幾系在一人,自古賢君少而暗主多,此所以東洋諸國常不振也。
曷言乎與民共治也?公議為治,集思為政,舉國中之良,選而委以政焉,故雖有幽、厲不能行其暴,雖有管、蔡不能逞其奸。
盛衰興亡,與一國人心相表裡,此所以泰西諸國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