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紅樓夢
關燈
小
中
大
這種描寫,發展了故事,顯明了性格,展開了矛盾鬥争。
如小說中描繪賈府無數次宴飲,本來很容易寫得平庸、重複,但作者能表現出每次宴飲的不同内容和特點,通過這些描寫不僅顯現出各色各樣的人物性格;同時也反映了這個封建貴族大家庭由盛而衰的變化。
如七十五回中寫賈母等人中秋賞月,參加的還是過去那些人,席上擺的依然是山珍海味,可是先前場合所常見的熱烈氣氛已一掃而空,大家都在那裡強顔歡笑,最後落得個酒闌人散,月冷燈昏,籠罩着一片凄涼悲慘的氣氛,表現了這個貴族大家庭的沒落和衰敗。
作者又善于在日常生活的描寫中掀起大波瀾,使情節有起有伏,不會給人以沉悶的感覺。
小說中寶玉挨打是最大的波瀾之一,在它出現之前,各種矛盾都已醞釀成熟。
作者先以很多的情節寫寶、黛之間經過反複的試探後感情越來越深,他們和整個封建勢力的矛盾也更加尖銳了。
随着賈環進讒,言說金钏兒投井自殺乃寶玉所為和忠順親王府來索取蔣玉函,就使賈政對寶玉的憎惡達于極點。
這樣寶玉挨打這一大事件的出現就成為勢所必然,它表現了作品中兩種敵對勢力的劇烈沖突。
在這一事件中,不僅進一步表現出賈母、賈政、王夫人、賈環等人的性格;事後又引出寶钗送藥、黛玉探傷、晴雯送絹、黛玉題詩等一系列新的情節,從而使寶、黛之間的感情和他們的叛逆性格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抄檢大觀園也是小說中一個大波瀾,在抄檢中,随着作者的筆鋒所至,一個接一個的人物形象,鮮明地出現在讀者的面前。
抄檢結果逼死了司棋和晴雯,趕出了四兒和所有唱戲的女子,促成了芳官、藕官、蕊官的厭世出家,結束了大觀園中的歡樂生活。
從此賈府也越來越衰敗了,作品中的悲劇的氣氛也越發濃厚了。
從上述分析中看出這些大波瀾既是日常生活中各種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又常常是整個故事發展的關鍵和轉折點,通過它把小說中的故事情節和矛盾沖突推向一個新的高潮。
《紅樓夢》的語言最成熟,最優美。
其特點是簡潔而純淨,準确而傳神,樸素而多采,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小說中那些寫景狀物的語言,繪色繪聲,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
寶钗撲蝶、黛玉葬花、晴雯補裘、湘雲醉卧芍藥裀等,全然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在這些畫面裡,人物的神态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小說有時在突出人物情态的時候,往往一句話,甚至一個字都是凝聚着重量。
如二十三回裡寶玉被賈政叫去的一段描寫。
......惟寶玉喜之不勝。
正和賈母盤算,要這個,要那個,忽見丫鬟來說:"老爺叫寶玉。
"寶玉呆了半晌,登時掃了興,臉上轉了色,便拉着賈母,扭的扭股兒糖似的,死也不敢去。
......寶玉隻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這邊來。
......寶玉隻得挨門進去。
......(賈政)說畢,斷喝了一聲:"作孽的畜生,還不出去!"......寶玉答應了,慢慢的退出去,向金钏兒笑着伸伸舌頭,帶着兩個老嬷嬷,一溜煙去了。
在這段描寫中,作者采用了"挪"、"蹭、"挨"、"退"、"一溜煙"等詞,異常準确而逼真地刻畫在寶玉的種種神态,充分地表現了他前後判然不同的情緒。
《紅樓夢》中的詩詞能和人物、故事緊緊揉合在一起,它們被熔鑄在整個藝術形象中,從而對人物性格的塑造,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在黛玉的《葬花詞》、《秋窗風雨夕》和《柳絮詞》中,出色地表現了這個少女的多愁善感和孤芳自賞。
寶钗的《柳絮詞》表面上是"溫柔敦厚",骨子裡野心勃勃。
這正是這個封建淑女的心理寫照。
在寶玉的《芙蓉诔》中反映了他和封建環境對抗的精神,從而表現了他的堅強不屈的叛逆性格。
《紅樓夢》在藝術結構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在它以前的長篇小說以《三國演義》的結構為最完整。
但《紅樓夢》比起《三國演義》來顯得更宏偉、更嚴密、更完整。
小說為了表現十分豐富複雜的社會生活以及服從作品中矛盾鬥争和人物性格發展的要求,全書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和賈府的由盛而衰為線索,把衆多人物和複雜、紛繁的事件組織在一起,這些人物、事件交錯發展,彼此制約,構成了一個巨大的藝術結構。
這個結構的内部百面貫通,筋絡相連,縱橫交錯,但又主次分明,有條不紊,它使我們感到生活的河流在那裡波瀾壯闊、洶湧澎湃地前進! 《紅樓夢》接受民族文化傳統是多方面的,前代的詩歌、散文、戲劇、繪畫等都給了它一定的影響,特别是《西廂記》、《牡丹亭》這些優秀的作品對它的思想影響更為明顯。
而《金瓶梅》這類小說在題材和描寫手法上對它的影響更為具體。
《紅樓夢》的作者就是在繼承民族文化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巨大的創造和發展,使它成為我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的高峰。
所以魯迅說:"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
"(《中國小說的曆史的變遷》) 第四節 紅樓夢的影響 《紅樓夢》問世不久,曾經以手抄本的形式流傳了三十年,被人們視為珍品。
"當時好事者每傳抄一部,置廟市中,昂其價,得金數十,可謂不胫而走者矣!"(程刻《紅樓夢》程偉元序)及用活字印刷出版後,立即流行南北。
從清代一些文人筆記的零星記載中,看到《紅樓夢》已成為當時人們談論的中心。
京師流傳的竹枝詞說"開談不說《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在談論時,有時因雙方争執不下,"遂相龃龉,幾揮老拳"。
民間戲曲、彈詞演出《紅樓夢》時,觀衆為之"感歎欷 ,聲淚俱下"(梁恭辰《勸戒四錄》)。
甚至有人讀了《紅樓夢》,由于酷愛書中人物以至癡狂(見鄒 《三借廬贅談》;陳其元《庸床齋筆記》等書。
《紅樓夢》所以如此受到人們喜愛,是因為它的深刻的反封建思想内容,有力地鼓舞着人們去反對封建主義的束縛,追求新的思想。
也正因為這樣,封建統治階級對《紅樓夢》表現了深惡痛絕,斥為"淫書"、"邪說",詛咒它的作者曹雪芹必得惡報,并進而嚴行禁毀。
然而由于人民的喜愛,統治階級始終沒有辦法禁絕它的流傳。
幾乎從《紅樓夢》開始流傳時起,就有不少封建文人寫出大量的續書,如《後紅樓》、《紅樓補》、《紅樓複夢》、《紅樓圓夢》等等。
它們都是才子佳人大團圓故事的翻版,嚴重地歪曲了《紅樓夢》的主題思想,成為《紅樓夢》後我國小說發展中的一股逆流。
在我國文學發展的過程中,《紅樓夢》傑出的現實主義創作成就,給後代作家提供了豐富的藝術經驗,直至我國現代文學中,也有明顯受《紅樓夢》影響,取得一定成就的作品。
曆來以《紅樓夢》題材創作的詩、詞、戲曲、小說、電影就更不勝枚舉。
兩百年來對《紅樓夢》的研究工作一直沒有間斷,并有大量的研究著作産生,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紅學",這在我國文學史上是罕有的現象。
這項研究工作随着時代的發展不斷地向前推進,前人的觀點、評價不斷地受以後人批判地繼承。
"舊紅學"的代表是索隐派,他們對《紅樓夢》作了各種各樣的"索隐",有的說小說寫的是康熙朝宰相明珠的家事,賈寶玉就是明珠的兒子納蘭容若;有的認為小說影射的是清世祖與董鄂妃的戀愛事迹;有的認為小說描寫康熙朝的政治,說作者是抱民族之痛,目的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等等。
"五四"時期出現了"新紅學派",他們用實驗主義和主觀唯心論的考證方法,批判了索隐派,但又認為《紅樓夢》就是寫曹雪芹自己的家庭曆史,把《紅樓夢》看成是曹雪芹的自叙傳,說賈政就是曹頫,賈寶玉就是曹雪芹。
這種自傳說的影響比"索隐派"大,危害也深。
解放後,才開始用馬列主義觀點研究《紅樓夢》,小說的進步思想傾向和可貴的藝術價值才逐漸為人們所認識。
一九五四年,毛主席寫了《關于紅樓夢研究問題的信》,發動了批判胡适派資産階級唯心主義的偉大運動,批判了存在于《紅樓夢》研究中的資産階級唯心主義的觀點,從而把《紅樓夢》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道路。
隻有在人民的時代,《紅樓夢》這部小說的價值和它所包含的巨大的社會意義,才可能得到正确的闡明。
目前對《紅樓夢》的研究雖然已經取得一定成績,但它的豐富複雜的内容,精深的藝術成就還有待于我們作更深入、細緻的發掘。
如小說中描繪賈府無數次宴飲,本來很容易寫得平庸、重複,但作者能表現出每次宴飲的不同内容和特點,通過這些描寫不僅顯現出各色各樣的人物性格;同時也反映了這個封建貴族大家庭由盛而衰的變化。
如七十五回中寫賈母等人中秋賞月,參加的還是過去那些人,席上擺的依然是山珍海味,可是先前場合所常見的熱烈氣氛已一掃而空,大家都在那裡強顔歡笑,最後落得個酒闌人散,月冷燈昏,籠罩着一片凄涼悲慘的氣氛,表現了這個貴族大家庭的沒落和衰敗。
作者又善于在日常生活的描寫中掀起大波瀾,使情節有起有伏,不會給人以沉悶的感覺。
小說中寶玉挨打是最大的波瀾之一,在它出現之前,各種矛盾都已醞釀成熟。
作者先以很多的情節寫寶、黛之間經過反複的試探後感情越來越深,他們和整個封建勢力的矛盾也更加尖銳了。
随着賈環進讒,言說金钏兒投井自殺乃寶玉所為和忠順親王府來索取蔣玉函,就使賈政對寶玉的憎惡達于極點。
這樣寶玉挨打這一大事件的出現就成為勢所必然,它表現了作品中兩種敵對勢力的劇烈沖突。
在這一事件中,不僅進一步表現出賈母、賈政、王夫人、賈環等人的性格;事後又引出寶钗送藥、黛玉探傷、晴雯送絹、黛玉題詩等一系列新的情節,從而使寶、黛之間的感情和他們的叛逆性格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抄檢大觀園也是小說中一個大波瀾,在抄檢中,随着作者的筆鋒所至,一個接一個的人物形象,鮮明地出現在讀者的面前。
抄檢結果逼死了司棋和晴雯,趕出了四兒和所有唱戲的女子,促成了芳官、藕官、蕊官的厭世出家,結束了大觀園中的歡樂生活。
從此賈府也越來越衰敗了,作品中的悲劇的氣氛也越發濃厚了。
從上述分析中看出這些大波瀾既是日常生活中各種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又常常是整個故事發展的關鍵和轉折點,通過它把小說中的故事情節和矛盾沖突推向一個新的高潮。
《紅樓夢》的語言最成熟,最優美。
其特點是簡潔而純淨,準确而傳神,樸素而多采,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小說中那些寫景狀物的語言,繪色繪聲,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
寶钗撲蝶、黛玉葬花、晴雯補裘、湘雲醉卧芍藥裀等,全然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在這些畫面裡,人物的神态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小說有時在突出人物情态的時候,往往一句話,甚至一個字都是凝聚着重量。
如二十三回裡寶玉被賈政叫去的一段描寫。
......惟寶玉喜之不勝。
正和賈母盤算,要這個,要那個,忽見丫鬟來說:"老爺叫寶玉。
"寶玉呆了半晌,登時掃了興,臉上轉了色,便拉着賈母,扭的扭股兒糖似的,死也不敢去。
......寶玉隻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這邊來。
......寶玉隻得挨門進去。
......(賈政)說畢,斷喝了一聲:"作孽的畜生,還不出去!"......寶玉答應了,慢慢的退出去,向金钏兒笑着伸伸舌頭,帶着兩個老嬷嬷,一溜煙去了。
在這段描寫中,作者采用了"挪"、"蹭、"挨"、"退"、"一溜煙"等詞,異常準确而逼真地刻畫在寶玉的種種神态,充分地表現了他前後判然不同的情緒。
《紅樓夢》中的詩詞能和人物、故事緊緊揉合在一起,它們被熔鑄在整個藝術形象中,從而對人物性格的塑造,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在黛玉的《葬花詞》、《秋窗風雨夕》和《柳絮詞》中,出色地表現了這個少女的多愁善感和孤芳自賞。
寶钗的《柳絮詞》表面上是"溫柔敦厚",骨子裡野心勃勃。
這正是這個封建淑女的心理寫照。
在寶玉的《芙蓉诔》中反映了他和封建環境對抗的精神,從而表現了他的堅強不屈的叛逆性格。
《紅樓夢》在藝術結構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在它以前的長篇小說以《三國演義》的結構為最完整。
但《紅樓夢》比起《三國演義》來顯得更宏偉、更嚴密、更完整。
小說為了表現十分豐富複雜的社會生活以及服從作品中矛盾鬥争和人物性格發展的要求,全書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和賈府的由盛而衰為線索,把衆多人物和複雜、紛繁的事件組織在一起,這些人物、事件交錯發展,彼此制約,構成了一個巨大的藝術結構。
這個結構的内部百面貫通,筋絡相連,縱橫交錯,但又主次分明,有條不紊,它使我們感到生活的河流在那裡波瀾壯闊、洶湧澎湃地前進! 《紅樓夢》接受民族文化傳統是多方面的,前代的詩歌、散文、戲劇、繪畫等都給了它一定的影響,特别是《西廂記》、《牡丹亭》這些優秀的作品對它的思想影響更為明顯。
而《金瓶梅》這類小說在題材和描寫手法上對它的影響更為具體。
《紅樓夢》的作者就是在繼承民族文化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巨大的創造和發展,使它成為我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的高峰。
所以魯迅說:"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
"(《中國小說的曆史的變遷》) 第四節 紅樓夢的影響 《紅樓夢》問世不久,曾經以手抄本的形式流傳了三十年,被人們視為珍品。
"當時好事者每傳抄一部,置廟市中,昂其價,得金數十,可謂不胫而走者矣!"(程刻《紅樓夢》程偉元序)及用活字印刷出版後,立即流行南北。
從清代一些文人筆記的零星記載中,看到《紅樓夢》已成為當時人們談論的中心。
京師流傳的竹枝詞說"開談不說《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在談論時,有時因雙方争執不下,"遂相龃龉,幾揮老拳"。
民間戲曲、彈詞演出《紅樓夢》時,觀衆為之"感歎欷 ,聲淚俱下"(梁恭辰《勸戒四錄》)。
甚至有人讀了《紅樓夢》,由于酷愛書中人物以至癡狂(見鄒 《三借廬贅談》;陳其元《庸床齋筆記》等書。
《紅樓夢》所以如此受到人們喜愛,是因為它的深刻的反封建思想内容,有力地鼓舞着人們去反對封建主義的束縛,追求新的思想。
也正因為這樣,封建統治階級對《紅樓夢》表現了深惡痛絕,斥為"淫書"、"邪說",詛咒它的作者曹雪芹必得惡報,并進而嚴行禁毀。
然而由于人民的喜愛,統治階級始終沒有辦法禁絕它的流傳。
幾乎從《紅樓夢》開始流傳時起,就有不少封建文人寫出大量的續書,如《後紅樓》、《紅樓補》、《紅樓複夢》、《紅樓圓夢》等等。
它們都是才子佳人大團圓故事的翻版,嚴重地歪曲了《紅樓夢》的主題思想,成為《紅樓夢》後我國小說發展中的一股逆流。
在我國文學發展的過程中,《紅樓夢》傑出的現實主義創作成就,給後代作家提供了豐富的藝術經驗,直至我國現代文學中,也有明顯受《紅樓夢》影響,取得一定成就的作品。
曆來以《紅樓夢》題材創作的詩、詞、戲曲、小說、電影就更不勝枚舉。
兩百年來對《紅樓夢》的研究工作一直沒有間斷,并有大量的研究著作産生,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紅學",這在我國文學史上是罕有的現象。
這項研究工作随着時代的發展不斷地向前推進,前人的觀點、評價不斷地受以後人批判地繼承。
"舊紅學"的代表是索隐派,他們對《紅樓夢》作了各種各樣的"索隐",有的說小說寫的是康熙朝宰相明珠的家事,賈寶玉就是明珠的兒子納蘭容若;有的認為小說影射的是清世祖與董鄂妃的戀愛事迹;有的認為小說描寫康熙朝的政治,說作者是抱民族之痛,目的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等等。
"五四"時期出現了"新紅學派",他們用實驗主義和主觀唯心論的考證方法,批判了索隐派,但又認為《紅樓夢》就是寫曹雪芹自己的家庭曆史,把《紅樓夢》看成是曹雪芹的自叙傳,說賈政就是曹頫,賈寶玉就是曹雪芹。
這種自傳說的影響比"索隐派"大,危害也深。
解放後,才開始用馬列主義觀點研究《紅樓夢》,小說的進步思想傾向和可貴的藝術價值才逐漸為人們所認識。
一九五四年,毛主席寫了《關于紅樓夢研究問題的信》,發動了批判胡适派資産階級唯心主義的偉大運動,批判了存在于《紅樓夢》研究中的資産階級唯心主義的觀點,從而把《紅樓夢》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道路。
隻有在人民的時代,《紅樓夢》這部小說的價值和它所包含的巨大的社會意義,才可能得到正确的闡明。
目前對《紅樓夢》的研究雖然已經取得一定成績,但它的豐富複雜的内容,精深的藝術成就還有待于我們作更深入、細緻的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