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孔尚任和桃花扇
關燈
小
中
大
王朝覆亡的曆史教訓,确是有它深刻的現實意義的。
它使我們從一連串舞台藝術形象裡清楚地看到當時南明統治集團裡那些最腐朽黑暗的勢力怎樣由生活上的苟且偷安、腐化堕落,一步步把國家民族推向覆亡的道路;又怎樣由政治上的把持權位、排擠異己,一步步走向了投降敵人的道路。
其次作品還通過侯方域的活動表現當時統治階級裡另一部分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政治面貌。
侯方域是著名的複社文人領袖之一,在繼承東林黨人的事業,反對閹黨餘孽的鬥争中,表現他政治上進步的一面。
然而正當國家内外危機深重的時候,他卻沉醉在歌樓酒館之中,這就決定他在政治上的動搖态度,不可能擔當起挽救南明危亡的曆史任務。
"暗思想,那些莺颠燕狂,關甚興亡。
"作者在侯方域第一出上場時唱的[戀芳春]裡就語含諷刺。
後來又寫他沉迷聲色,幾乎為阮大铖所收買,到最後更通過張道士的當頭棒喝,指明他的迷誤: 你看國的那裡,家在那裡,君在那裡,父在那裡,偏是這點花月情根,割他不斷麼? "白骨青灰長艾蕭,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興亡夢,兒女濃情何處消。
"(《入道》出下場詩)作者正是以興亡之恨批判兒女之情。
最後作者還為我們描繪另外兩類人的精神面貌。
一類是以史可法為代表的愛國将領。
作者以極大同情,寫史可法怎樣激勵将士,死守揚州,并終于沉江殉國: 走江邊,滿腔憤恨向誰言。
老淚風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
使盡殘兵血戰,跳出重圍,故國苦戀,誰知歌罷剩空筵。
長江一線,吳頭楚尾路三千,盡歸别姓,雨翻雲變,寒濤東卷。
萬事付空煙。
精魂顯,大招聲逐海天遠。
--[古輪台] 然而在那樣腐朽的南明王朝裡,史可法是完全孤立的。
他名為閣部、統帥,實際隻有三千殘兵,一座孤城。
結果也隻有留下一個悲壯的民族英雄的形象。
另一類是李香君、柳敬亭、蘇昆生等下層人物。
李香君原是秦淮歌妓,她的受壓迫受侮辰的地位,使她對統治階級裡的黑暗勢力保持警惕,當她知道阮大铖出資收買侯方域的陰謀活動時,義正詞嚴地責備了侯方域的動搖: 官人是何說話,阮大铖趨附權奸,廉恥喪盡;婦人女子,無不唾罵。
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處于何等也? 并堅決辭卻陵大铖暗中為她置辦的妝奁,以自己鮮明的政治态度影響了侯方域: 官人之意,不過因他助俺妝奁,便要徇私廢公;那知道這幾年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裡!脫裙衫,窮不妨;布荊人,名自香。
這是多麼堅貞的性格。
如果說卻奁以前,她還隻有比較清醒的政治頭腦,那麼從卻奁開始她已被卷入南明王朝政治鬥争的漩渦中,并成為矛盾尖端的人物。
尖銳的鬥争鍛煉了她,促使她的性格進一步發展。
她堅決拒絕再嫁,不管是利誘,還是威脅,她毫不動搖,公開聲稱"奴是薄福人,不願入朱門"。
在鬥争中她性格的光輝一面又有所發展,終至"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權奸"。
并進一步認識了馬、阮治療集團的猙獰面目和醜惡的本質,以及他們給國家帶來的嚴重災難。
以《罵筵》一出裡,她更冒着生命的危險痛罵馬士英、阮大铖: 堂堂列公,半邊南朝,望你峥嵘。
出身殺貴寵,創業選聲容,後庭花又添幾種。
把俺胡撮弄,對寒風雪海冰山,苦陪觞詠。
--[五供養] 東林伯仲,俺青樓皆知敬重。
幹兒義子從新用,絕不了魏家種。
冰肌雪腸原自同,鐵心石腹何愁凍。
吐不盡鵑血滿胸,吐不盡鵑血滿胸。
--[玉交枝] 這些描繪使李香君成為我國戲曲舞台上最光輝的婦女形象之一。
柳敬亭、蘇昆生原來都是阮大铖的門客,當他們看到了複社文人的《留都防亂揭》,知道阮大铖是魏閹的黨羽,就拂衣而去。
後來左良玉不顧大局,要領兵東下,柳敬亭就不辭辛苦去勸阻。
阮大铖逮捕複社文人下猶,蘇昆生又主動去向左良玉求救。
到明亡之後,他們甯願歸隐漁樵,不願做清朝的順民,他們的堅強性格和阮大铖之流形成鮮明的對照。
特别是柳敬亭,他的豪爽、俠義性格和一個民間藝人所具有的幽默、诙諧相結合,表現了高度樂觀主義精神。
然而這些人物的社會地位和生活道路,使他們隻能把國家民族的希望寄托在愛國将領和複社文人身上。
當複社文人失敗了,愛國将領犧牲了,他們的希望也跟着落空,結果就入道的入道,歸隐的歸隐,一個走向消極避世的道路。
從《桃花扇》裡這一系列的描繪看,它确是通過了侯方域、李香君的兒女之情,表現了南明王朝的興亡之恨,使讀者或觀衆痛恨權奸的誤國,叛将的投降,惋惜複社文人的沉迷,同情城市下層人民的反權奸鬥争和愛國将領的甯死不屈。
作者在作品裡從愛國思想出發所表現的愛憎也基本是分明的。
然而決定于作者的封建正統觀念,他對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始終抱着敵視的态度,劇中罵起義軍是流賊,還把以鎮壓農民起義起家的左良玉當作像史可法一樣的愛國将士來歌頌。
左良玉
它使我們從一連串舞台藝術形象裡清楚地看到當時南明統治集團裡那些最腐朽黑暗的勢力怎樣由生活上的苟且偷安、腐化堕落,一步步把國家民族推向覆亡的道路;又怎樣由政治上的把持權位、排擠異己,一步步走向了投降敵人的道路。
其次作品還通過侯方域的活動表現當時統治階級裡另一部分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政治面貌。
侯方域是著名的複社文人領袖之一,在繼承東林黨人的事業,反對閹黨餘孽的鬥争中,表現他政治上進步的一面。
然而正當國家内外危機深重的時候,他卻沉醉在歌樓酒館之中,這就決定他在政治上的動搖态度,不可能擔當起挽救南明危亡的曆史任務。
"暗思想,那些莺颠燕狂,關甚興亡。
"作者在侯方域第一出上場時唱的[戀芳春]裡就語含諷刺。
後來又寫他沉迷聲色,幾乎為阮大铖所收買,到最後更通過張道士的當頭棒喝,指明他的迷誤: 你看國的那裡,家在那裡,君在那裡,父在那裡,偏是這點花月情根,割他不斷麼? "白骨青灰長艾蕭,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興亡夢,兒女濃情何處消。
"(《入道》出下場詩)作者正是以興亡之恨批判兒女之情。
最後作者還為我們描繪另外兩類人的精神面貌。
一類是以史可法為代表的愛國将領。
作者以極大同情,寫史可法怎樣激勵将士,死守揚州,并終于沉江殉國: 走江邊,滿腔憤恨向誰言。
老淚風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
使盡殘兵血戰,跳出重圍,故國苦戀,誰知歌罷剩空筵。
長江一線,吳頭楚尾路三千,盡歸别姓,雨翻雲變,寒濤東卷。
萬事付空煙。
精魂顯,大招聲逐海天遠。
--[古輪台] 然而在那樣腐朽的南明王朝裡,史可法是完全孤立的。
他名為閣部、統帥,實際隻有三千殘兵,一座孤城。
結果也隻有留下一個悲壯的民族英雄的形象。
另一類是李香君、柳敬亭、蘇昆生等下層人物。
李香君原是秦淮歌妓,她的受壓迫受侮辰的地位,使她對統治階級裡的黑暗勢力保持警惕,當她知道阮大铖出資收買侯方域的陰謀活動時,義正詞嚴地責備了侯方域的動搖: 官人是何說話,阮大铖趨附權奸,廉恥喪盡;婦人女子,無不唾罵。
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處于何等也? 并堅決辭卻陵大铖暗中為她置辦的妝奁,以自己鮮明的政治态度影響了侯方域: 官人之意,不過因他助俺妝奁,便要徇私廢公;那知道這幾年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裡!脫裙衫,窮不妨;布荊人,名自香。
這是多麼堅貞的性格。
如果說卻奁以前,她還隻有比較清醒的政治頭腦,那麼從卻奁開始她已被卷入南明王朝政治鬥争的漩渦中,并成為矛盾尖端的人物。
尖銳的鬥争鍛煉了她,促使她的性格進一步發展。
她堅決拒絕再嫁,不管是利誘,還是威脅,她毫不動搖,公開聲稱"奴是薄福人,不願入朱門"。
在鬥争中她性格的光輝一面又有所發展,終至"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權奸"。
并進一步認識了馬、阮治療集團的猙獰面目和醜惡的本質,以及他們給國家帶來的嚴重災難。
以《罵筵》一出裡,她更冒着生命的危險痛罵馬士英、阮大铖: 堂堂列公,半邊南朝,望你峥嵘。
出身殺貴寵,創業選聲容,後庭花又添幾種。
把俺胡撮弄,對寒風雪海冰山,苦陪觞詠。
--[五供養] 東林伯仲,俺青樓皆知敬重。
幹兒義子從新用,絕不了魏家種。
冰肌雪腸原自同,鐵心石腹何愁凍。
吐不盡鵑血滿胸,吐不盡鵑血滿胸。
--[玉交枝] 這些描繪使李香君成為我國戲曲舞台上最光輝的婦女形象之一。
柳敬亭、蘇昆生原來都是阮大铖的門客,當他們看到了複社文人的《留都防亂揭》,知道阮大铖是魏閹的黨羽,就拂衣而去。
後來左良玉不顧大局,要領兵東下,柳敬亭就不辭辛苦去勸阻。
阮大铖逮捕複社文人下猶,蘇昆生又主動去向左良玉求救。
到明亡之後,他們甯願歸隐漁樵,不願做清朝的順民,他們的堅強性格和阮大铖之流形成鮮明的對照。
特别是柳敬亭,他的豪爽、俠義性格和一個民間藝人所具有的幽默、诙諧相結合,表現了高度樂觀主義精神。
然而這些人物的社會地位和生活道路,使他們隻能把國家民族的希望寄托在愛國将領和複社文人身上。
當複社文人失敗了,愛國将領犧牲了,他們的希望也跟着落空,結果就入道的入道,歸隐的歸隐,一個走向消極避世的道路。
從《桃花扇》裡這一系列的描繪看,它确是通過了侯方域、李香君的兒女之情,表現了南明王朝的興亡之恨,使讀者或觀衆痛恨權奸的誤國,叛将的投降,惋惜複社文人的沉迷,同情城市下層人民的反權奸鬥争和愛國将領的甯死不屈。
作者在作品裡從愛國思想出發所表現的愛憎也基本是分明的。
然而決定于作者的封建正統觀念,他對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始終抱着敵視的态度,劇中罵起義軍是流賊,還把以鎮壓農民起義起家的左良玉當作像史可法一樣的愛國将士來歌頌。
左良玉